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荷醇对两种不同性质化合物体外经兔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7
1
作者 王晖 许卫铭 冯小龙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41-142,共2页
目的 :以吲哚美辛(Ind)和双氯芬酸钠(Dcs)为模型药物 ,研究薄荷醇对两种不同性质化合物的促透特性 ,并探讨其与氮酮联用时的促透效果。方法: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试验和贮库效应的研究。结果 :薄荷醇对两种化合物的体外透... 目的 :以吲哚美辛(Ind)和双氯芬酸钠(Dcs)为模型药物 ,研究薄荷醇对两种不同性质化合物的促透特性 ,并探讨其与氮酮联用时的促透效果。方法: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试验和贮库效应的研究。结果 :薄荷醇对两种化合物的体外透皮吸收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时滞明显缩短 ;单独或与氮酮联用时 ,Ind的增渗倍数强于Dcs ;联用比单独应用薄荷醇促透效果更明显 ,时滞均显著延长 ,尤其是Dcs延长作用更明显。贮库效应的研究发现 ,薄荷醇组对Ind的透皮速率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 (P<0 05) ,时滞显著延长(P<0 01) ;联用比单用薄荷醇促透效果更明显 ,但Dcs组的透皮速率比空白对照组显著减少 (P<0 01) ,时滞比薄荷醇组显著缩短。结论 :薄荷醇对脂溶性化合物的体外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强于水溶性化合物 ,并具有明显的贮库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氮酮 吲哚美辛 双氯芬酸钠 透皮吸收 贮库效应
下载PDF
γ型含吲哚美辛IUD体外释药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白秀梅 李珠 周满水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7-240,共4页
本文研究了 γ型含吲哚美辛 IUD的体外释放 ,以蒸馏水作为释放介质 ,γ型 IUD浸在介质中 ,于 37℃恒温条件下 ,以稳定的频率和振幅水平振荡 ,每隔 2 4h更换释放介质溶液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波长 32 0 nm处测定释放液中吲哚美辛的含... 本文研究了 γ型含吲哚美辛 IUD的体外释放 ,以蒸馏水作为释放介质 ,γ型 IUD浸在介质中 ,于 37℃恒温条件下 ,以稳定的频率和振幅水平振荡 ,每隔 2 4h更换释放介质溶液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波长 32 0 nm处测定释放液中吲哚美辛的含量。结果表明 ,吲哚美辛药物最初快速释放 ,随后释放速度逐渐下降 ,它的释放规律呈指数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γ型IUD 体外释放 宫内节育器
下载PDF
氮酮促进吲哚美辛透皮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京萍 李金 瓮玉国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30-33,共4页
本文采用静态简单小室装置以吲哚美辛(Indomethacinum)为模型药物,初步研究了含甲醇水溶液体系中氮酮(Azone)对吲哚美辛的体外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实验证明,不同浓度的氮酮液均可促进吲哚美辛的体外透皮吸收,但以其5%的溶液作用最为明... 本文采用静态简单小室装置以吲哚美辛(Indomethacinum)为模型药物,初步研究了含甲醇水溶液体系中氮酮(Azone)对吲哚美辛的体外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实验证明,不同浓度的氮酮液均可促进吲哚美辛的体外透皮吸收,但以其5%的溶液作用最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含氮酮5%的吲哚美辛液24小时透皮吸收率为76.0%,不含氮酮及含5%二甲基亚砜(DMSO)的吲哚美辛液24小时透皮吸收率分别为23.5%、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酮 吲哚美辛 透皮吸收
下载PDF
中药外敷法治疗癌性疼痛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建平 曹赫基 +2 位作者 刘广全 刘杨 戴晓峰 《淮海医药》 1999年第4期3-4,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新方法。方法 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雄黄、血竭、青黛、冰片、皮硝、明矾、生乳没、干蟾皮、仙鹤草等研细末调成糊状外敷肿瘤疼痛的局部或穴位上,10 d一疗程。对照组25例采用消炎痛25 mg每3欠口服或栓剂纳...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新方法。方法 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雄黄、血竭、青黛、冰片、皮硝、明矾、生乳没、干蟾皮、仙鹤草等研细末调成糊状外敷肿瘤疼痛的局部或穴位上,10 d一疗程。对照组25例采用消炎痛25 mg每3欠口服或栓剂纳肛,10 d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平均15 min起效,持续镇痛时间3~6 h,轻度疼痛总有效率93.75%;中度疼痛总有效率84.21%;重度疼痛总有效率67%;生存质量提高。对照组服药后平均30 min起效,持续镇痛时间2~4 h,轻度疼痛总有效率78%;中度疼痛总有效率72.72%;重度疼痛总有效率40%。治疗组显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外敷法是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方法简便,使用安全,疗效可靠,无耐受性,依赖性,无毒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敷 治疗 癌性疼痛 消炎痛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复方吲哚美辛酊辅助治疗光敏性皮肤病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李梅娇 陈忠英 张丽萍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231-232,共2页
目的 研究口服开瑞坦 ,外搽复方吲哚美辛酊辅助治疗几种光敏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3例 ,治疗组口服开瑞坦 10mg ,1次 /d ,复方吲哚美辛酊外涂 ,2次 /d ;对照组口服开瑞坦10cm ,1次 /d ,艾洛松... 目的 研究口服开瑞坦 ,外搽复方吲哚美辛酊辅助治疗几种光敏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3例 ,治疗组口服开瑞坦 10mg ,1次 /d ,复方吲哚美辛酊外涂 ,2次 /d ;对照组口服开瑞坦10cm ,1次 /d ,艾洛松霜外涂 ,2次 /d。疗程 6~ 8周。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2 61%和 73 78%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8 97,P <0 0 1)。 结论 开瑞坦联用复方吲哚美辛酊外搽 ,以里应外和 ,显示中西药优势结合 ,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吲哚美辛酊 药物治疗 光敏性皮肤病 开瑞坦 皮炎
下载PDF
药物导电压敏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释放试验
6
作者 陆宪良 苏宗贤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1998年第6期28-31,共4页
目的:考察固化在导电压敏胶中的吲哚美辛在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下的释放现象,试图将透皮给药治疗体系与低频脉冲电刺激相结合来提高疗效。方法:利用紫外光固化技术将吲哚美辛直接固化在导电压敏胶中,通过药物体外透皮释放模型测定吲哚美辛... 目的:考察固化在导电压敏胶中的吲哚美辛在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下的释放现象,试图将透皮给药治疗体系与低频脉冲电刺激相结合来提高疗效。方法:利用紫外光固化技术将吲哚美辛直接固化在导电压敏胶中,通过药物体外透皮释放模型测定吲哚美辛的释放。结果:光引发剂对压敏胶固化有重要影响,使用混合光引发剂有利于固化;压敏胶厚度不宜超过2cm;吲哚美辛药量增加,对预聚体配方的固化及保存有影响,吲哚美辛合适用量约为0.50%。结论:制得了固化良好、具有一定粘性和可多次使用的含药导电压敏胶;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下(正、负极),压敏胶中吲哚美辛的释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导电压敏胶 吲哚美辛 透皮释放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建刚 吴胜利 《上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吲哚美辛25 mg和维生素B12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吲哚美辛25 mg和维生素B12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4.00%(19/30),对照组为14.00%(4/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龙胆泻肝汤 吲哚美辛
下载PDF
吲哚美辛栓剂用于人工流产200例分析
8
作者 赵虹 《科技通报》 1997年第2期130-132,共3页
采用吲哚美辛栓剂肛塞用于人工流产前孕妇200例,观察到可以明显减少流产时各种症状的发生,减轻术中疼痛.与未用药组100例进行对比分析,P<0.01.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吲哚美辛 栓剂 人工流产 合并症 镇痛
下载PDF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消炎痛栓的含量
9
作者 伊元延 《新疆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273-275,共3页
作者利用消炎痛自身有荧光效应的性质,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消炎痛栓剂的含量。通过回归方程:F=5.24+98.04C r=0.99959(n=5)计算含量,其Ex/Em为295/380nm,样品浓度在0.1~1.1 mg/1范围内,其荧光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操作简... 作者利用消炎痛自身有荧光效应的性质,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消炎痛栓剂的含量。通过回归方程:F=5.24+98.04C r=0.99959(n=5)计算含量,其Ex/Em为295/380nm,样品浓度在0.1~1.1 mg/1范围内,其荧光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平均回收率为98.16±2.77%,变异系数CV%=3.16%可作为常规消炎痛含量测定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痛栓 分光光度法 荧光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