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bon emissions of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s based on input-output analysis
1
作者 Xiaohong Yu Miao Xu Yumeng Ding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7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This study uses an input-output model presenting the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 in the importexport procedure, as well as the responsibility allocation between China's 35 sectors and 7 main trade partners from 1995 ... This study uses an input-output model presenting the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 in the importexport procedure, as well as the responsibility allocation between China's 35 sectors and 7 main trade partners from 1995 to 2011.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s is immense and that the industrial sectors are in serious imbalance. Such imbalance exists mainly in textiles, basic and fabricated metal, electrical and optical equipment,and machinery, among others. Based on the consumer-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the responsibility of 29 departments is reduced. Correspondingly, foreign sectors become more responsible.America, as China'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should account for most of the total responsibility,follow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Japan, South Korea, and Germa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umer-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industrial sectors trade carbon emission
下载PDF
Embodie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evaluation for urban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被引量:11
2
作者 Xi JI Zhanming CHEN Jinkai LI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2-43,共12页
Cities are the main material processors asso- ciated with industri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production based on fossil fuels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rise of greenhouse gas density, and to global warm... Cities are the main material processors asso- ciated with industri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production based on fossil fuels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rise of greenhouse gas density, and to global warming. The concept of urban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a solution to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and global climate issues. Enforcing energy con- servation and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re playing key roles in addressing these issues. As such, quantitative accounting and the evalu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rresponding carbon emissions, which are by-products of urban production, are critical, in order to discover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to save energy and to reduce emissions. Convention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such as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output value" and "emissions per unit output value", are concerned with immediate consumptions and emissions; while the indirect consump- tions and emissions that occur throughout the supply chain are ignored. This does not support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overall urban industrial system. To present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cities, this study constructs new evaluation indicators,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embodied energy" and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which take both the immediate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into account. Taking Beijing as a case, convention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are compared with the newly constructed on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of urban industries are represented better by the new indicators than by conventional indicators, an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urban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energy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urban economy
原文传递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policymaking on the economics of low-emission technologies: the TRANSid model 被引量:1
3
作者 Timo Gerres José Pablo Chaves Pedro Linares 《Energy Storage and Saving》 2023年第3期513-521,共9页
Basic materials such as steel,cement,aluminium,and(petro)chemicals are the building blocks of industrialised societies.However,their production is extremely energy and emission intensive,and these industries need to d... Basic materials such as steel,cement,aluminium,and(petro)chemicals are the building blocks of industrialised societies.However,their production is extremely energy and emission intensive,and these industries need to decarbonise their emissions over the next decades to keep global warming at least below 2°C.Low-emission industrial-scale production processes are no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for any of these basic materials and require policy support to ensure their large-scale diffusion over the upcoming decades.The novel transition to industry decarbonisation(TRANSid)model analyses the framework conditions that enable large-scale investment decisions in climate-friendly basic material options.We present a simplified case study of the cement sector to demonstrate the process by which the model optimises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al costs in carbon capture technology by 2050.Furthermore,we demonstrate that extending the model to other sectors allows for the analysis of industry-and sector-specific policy op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decarbonisation industrial policy Basic material sector Industry transition emission pricing carbon capture
原文传递
基于碳排放总量约束的我国产业部门碳配额分配研究
4
作者 关海玲 张华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4,共9页
制定合理的碳配额分配方案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的重要内容。从产业部门视角出发,基于2025年投入产出数据,综合运用ZSG-DEA模型、熵值法等设计了基于公平、效率和综合原则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在碳市场规制下,通过构建减... 制定合理的碳配额分配方案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的重要内容。从产业部门视角出发,基于2025年投入产出数据,综合运用ZSG-DEA模型、熵值法等设计了基于公平、效率和综合原则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在碳市场规制下,通过构建减排压力指数和减排成本模型对比分析了其减排效应。研究发现:与公平、效率原则相比,综合原则下的分配方案减排压力水平适中,平均边际减排成本较低,产生额外收益的产业部门最多,产业部门间减排差异较小,并且完善的市场机制产生了正向影响。在当前我国现实情况下,基于综合原则的分配方案充分平衡了能源消耗、碳排放水平差异,并且能够兼顾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益,更容易为产业部门所接受,要优于其他两种方案。研究结论为我国相关部门在碳配额分配原则和方法选择、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设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 碳配额 碳交易 减排成本
下载PDF
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分解——基于LMDI-PDA模型的实证分析
5
作者 胡剑波 吴驰宸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51,共9页
提升隐含碳生产率是产业部门碳减排的关键。基于2002—2020投入产出数据与能源碳排放数据建立隐含碳生产率指标,利用LMDI-PDA综合分解法,系统梳理各效应、各细分产业部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直接排放率... 提升隐含碳生产率是产业部门碳减排的关键。基于2002—2020投入产出数据与能源碳排放数据建立隐含碳生产率指标,利用LMDI-PDA综合分解法,系统梳理各效应、各细分产业部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直接排放率效应对28个产业部门中的大部分产业部门的隐含碳生产率提升起到阻碍作用,排放能效效应以及能源资本替代效应则主要起积极作用;隐含碳生产率效应普遍推动三次产业隐含碳生产率上升,排放结构效应则阻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隐含碳生产率的增长,负向效应分别为-0.0166万元/吨、-0.0190万元/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增长贡献最大的两个产业部门是其他服务业和建筑业。研究结论为加速推进产业低碳变革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隐含碳生产率 产业部门
下载PDF
基于ZSG-DEA模型的产业部门碳排放分摊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钱明霞 路正南 王健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104,共8页
本文以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以"至2015年全国碳排放强度较2010年下降17%"为碳减排目标对中国产业层面碳排放总量进行分摊,以明确各个产业部门的碳排放责任。基于分配效率的视角,以"非期望产出作投入法"为指导,将各... 本文以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以"至2015年全国碳排放强度较2010年下降17%"为碳减排目标对中国产业层面碳排放总量进行分摊,以明确各个产业部门的碳排放责任。基于分配效率的视角,以"非期望产出作投入法"为指导,将各部门碳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能源消耗量、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和总产出作为产出变量,构建了投入导向型的碳排放零和收益DEA分摊模型,并通过预测2015年的数据比较了中国15个产业部门碳排放的BCC效率和ZSG-DEA效率,得到了达到DEA有效边界的分配方案,发现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采矿业、木材加工及造纸印刷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依次承担着较大的碳排放责任,其余10个产业部门也是未来发展低碳技术的重要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 碳排放 ZsG-DEA模型 分配效率 再分配
下载PDF
基于RAS及I-O的建筑业隐含碳排放趋势及减排责任分担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祁神军 田丝女 +1 位作者 张云波 温日琨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3-48,共6页
基于I-O理论和RAS法,构建了我国建筑业隐含碳排放的核算模型和预测模型;进而预测了2011~2020年建筑业的隐含碳排放;以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_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基本目标,分解了建筑业隐含碳排放的减排目标及关联产... 基于I-O理论和RAS法,构建了我国建筑业隐含碳排放的核算模型和预测模型;进而预测了2011~2020年建筑业的隐含碳排放;以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_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基本目标,分解了建筑业隐含碳排放的减排目标及关联产业的隐含碳排放减排的责任分担,提出了建筑业隐含碳排放降低的对策和措施。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0年各产业部门将释放10 537 913万吨的CO_2,其中的2 664 547万吨是建筑业产生的隐含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25.29%;建筑业98%的隐含碳排放减排责任归属关联产业,其中石油、炼焦、煤气及精制品加工业的隐含碳排放降低的责任之比达到了25.89%,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总责任的15.87%,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贡献位居第三,达到了1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 RAs 关联产业 减排责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工业研发投入对碳排放影响效应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贺勇 傅飞飞 廖诺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06-212,共7页
以中国35个工业分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TIRPAT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分别探讨研发投入对工业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别行业的碳排放效应结果表明,在各个阶段,研发投入对促进碳减排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在2011-2017年间更为显著;对于不同行业,对... 以中国35个工业分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TIRPAT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分别探讨研发投入对工业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别行业的碳排放效应结果表明,在各个阶段,研发投入对促进碳减排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在2011-2017年间更为显著;对于不同行业,对于重度和中度排放组,研发投入对降低碳排放量均为显著影响,其弹性分别为-0.041和-0.018,而对轻度排放组,增加研发投入时,碳排放呈现增加的趋势。另外,劳动力规模是当前工业碳排放最明显的推动因素,而提升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增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不同类别行业之间,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投入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面板回归模型 工业
下载PDF
工业建筑碳排放核算及低碳技术应用
9
作者 李子乔 徐磊 +3 位作者 陈逯浩 黄宸 张忆州 申青峰 《建筑施工》 2024年第1期143-146,共4页
以某实际工业建筑项目为例,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为基础方法,核算和分析施工阶段的碳排放,并特别强调了降低建筑材料隐含碳排放的重要性。通过介绍项目概况、碳排放核算以及2种低碳技术的应用,总结了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 以某实际工业建筑项目为例,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为基础方法,核算和分析施工阶段的碳排放,并特别强调了降低建筑材料隐含碳排放的重要性。通过介绍项目概况、碳排放核算以及2种低碳技术的应用,总结了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强调了减碳技术的有效性和经济可行性,有利于推广绿色低碳建筑及其相关施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核算 建筑材料隐含碳 低碳技术 工业建筑 碳减排
下载PDF
中国试点ETS的碳减排效果评估——基于分省高耗能工业子行业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海军 段茂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9-589,共11页
评估中国试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碳减排效果的现有研究普遍存在处理组样本选取范围明显大于试点ETS实际覆盖范围的问题。因此,文中对研究样本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甄别:将2005—2017年各省的六大高耗能工业子行业中纳入试点企业的体量占... 评估中国试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碳减排效果的现有研究普遍存在处理组样本选取范围明显大于试点ETS实际覆盖范围的问题。因此,文中对研究样本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甄别:将2005—2017年各省的六大高耗能工业子行业中纳入试点企业的体量占相应子行业体量60%及以上的工业子行业作为处理组,将非试点地区的工业子行业作为对照组。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分析表明,相较于对照组,试点ETS在启动后不仅促进了处理组工业子行业碳排放绝对量的下降,还促进了其碳排放强度的下降,说明试点ETS具有明显的碳减排效果。工业子行业的总产值和人均总产值分别与其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呈现出一定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工业子行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盈利能力越强、面临的环境规制强度越大,越有利于碳减排。建议主管部门坚定依靠市场手段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尽快将更多行业纳入全国ETS;另外,应提高体系运行相关数据的公开力度,定期对体系进行分析评估,并及时公布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 碳减排效果 双重差分 工业子行业
下载PDF
全国碳排放及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省级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忠华 王智超 胡杰 《中外能源》 CAS 2022年第9期8-15,共8页
采用2000~2019年相关数据,对我国与全球主要国家的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总量最大,碳排放强度较高,人均碳排放量水平不高。通过对全国各区域之间碳排放的对比分析,表明利用“四大经济板块”... 采用2000~2019年相关数据,对我国与全球主要国家的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总量最大,碳排放强度较高,人均碳排放量水平不高。通过对全国各区域之间碳排放的对比分析,表明利用“四大经济板块”对全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自治区、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划分碳排放情况适应性不强,不能满足对各省份碳排放发展的差异化指导需求。利用K-means聚类算法,以各省能源消耗强度和第二产业比重作为变量指标进行省级碳排放聚类分析,将全国30个省份划分为5个聚类,并对每个类别分别提出碳排放差异化发展建议。对于类别1和类别2,建议加强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相关行业煤炭减量及清洁化替代进程,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对于类别3,建议重点加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工业化进程的绿色低碳发展。对于类别4,建议重点加强推广绿色低碳消费理念,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对于类别5中的经济发达省份,建议加大新型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的深度融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经济较不发达省份应重点关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避免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引入淘汰落后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量 四大经济板块 省级碳排放 能源消耗强度 第二产业比重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效率视角下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剑波 李潇潇 王蕾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4-142,共9页
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的合理评估是发挥碳交易市场减排效用的先导性工作。基于2002—2020年中国产业部门投入产出数据,以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采用ZSG-DEA模型、方向距离函数与随机前沿分析对产业部门隐含碳配额及边... 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的合理评估是发挥碳交易市场减排效用的先导性工作。基于2002—2020年中国产业部门投入产出数据,以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采用ZSG-DEA模型、方向距离函数与随机前沿分析对产业部门隐含碳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进行较为合理的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产业部门间隐含碳排放效率、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表征了不同产业部门所具有的减排空间、减排潜力;建筑业,其他服务业隐含碳配额占比超过50%,配额较小的多为资源密集型产业;边际减排成本较大的多为采矿业,制造业,较小的多为服务业,但部分产业间减排成本差异过大,资源配置存在严重扭曲的现象。从产业关联的视角以隐含碳排放为着眼点研究配额及减排成本问题,研究结论对现实中碳配额分配、碳排放权定价与行业有序纳入全国碳市场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 隐含碳 碳配额 边际减排成本
下载PDF
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生产率的测度及其敛散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剑波 罗志鹏 韩君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9,共14页
为了有效引导产业政策协调好经济增长与绿色低碳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基于2002—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和产业部门能源消费数据,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中国产业部门的直接、间接和隐含碳生产率指标... 为了有效引导产业政策协调好经济增长与绿色低碳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基于2002—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和产业部门能源消费数据,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中国产业部门的直接、间接和隐含碳生产率指标,采用变异系数、β收敛检验模型以及基于非线性时变模型的俱乐部检验方法深入剖析隐含碳生产率的收敛性,并借助QAP分析方法进一步讨论其发散的原因。研究发现:产业部门整体的隐含碳生产率大致呈V型增长趋势且各细分产业部门隐含碳生产率排序相对稳定,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隐含碳生产率排序在研究期间升高了11个位次,实现了隐含碳生产率的跨越式上升。从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生产率的结构特性上看,直接碳生产率均值靠前的产业部门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靠后的主要是重工业;间接碳生产率均值靠前的产业部门以轻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而靠后的主要是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总体上看,各产业部门的直接碳生产率普遍高于间接碳生产率。产业部门隐含碳生产率在2002—2005年、2015—2017年呈σ收敛态势,且在全样本时期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差异化环境规制是各产业部门间隐含碳生产率分化的主要因素,而俱乐部关系的形成有助于减缓产业部门间隐含碳生产率绝对差异的扩大,此外,禀赋结构差异是产业部门间隐含碳生产率增速产生分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 隐含碳生产率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特性 敛散性
下载PDF
碳排放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14
作者 李保民 宋倩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59-66,共8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研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WIOD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并进一步利用面板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表... 在经济全球化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研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WIOD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并进一步利用面板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和碳排放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和碳排放之间存在非线性“U”型关系,即在未达到阈值之前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和碳排放之间存在负向关系,在达到阈值之后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和碳排放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研究结果通过了工具变量法、关键变量替换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应从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鼓励企业调整能源结构等多角度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全球价值链 前向参与度 后向参与度 中国制造业 行业异质性
下载PDF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隐含碳排放测算、 特征与减排路径
15
作者 刘芳枝 张子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50,共7页
绿色低碳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实现双碳目标、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2015—2021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隐含碳排放,分析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隐含碳排放特征。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隐含碳排放呈现阶段性发... 绿色低碳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实现双碳目标、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2015—2021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隐含碳排放,分析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隐含碳排放特征。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隐含碳排放呈现阶段性发展特征,体育器材设备制造业主导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隐含碳排放,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主要集中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生产、加工环节。据此提出:应制定体育用品制造业减碳目标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减碳技术的推广应用,以体育器材设备制造为减碳重点,通过新材料研发和旧材料循环利用,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建立行业、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机制,以实现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用品制造业 隐含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减碳 投入产出法
下载PDF
基于能源消费数据的行业及企业碳排放计量模型研究
16
作者 胡泳 沈志宏 +2 位作者 凌玲 张良 王泽琪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为解决工业企业碳排放计量存在数据不足及方法不成熟问题,针对浙江工业领域能源消耗量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通过极致梯度提升算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建立以用电量为主要变量的工业领域碳排放电力折算系数和... 为解决工业企业碳排放计量存在数据不足及方法不成熟问题,针对浙江工业领域能源消耗量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通过极致梯度提升算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建立以用电量为主要变量的工业领域碳排放电力折算系数和综合能耗电力折算系数模型,并将模型推广应用到所有工业领域的碳排放和综合能耗的预测当中。通过近两年的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有效测算碳排放及综合能耗情况,为浙江常态化计量并监督工业的碳排放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工业领域 碳排放 综合能耗 计量模型 XGBoost
下载PDF
基于关联知识图谱的典型工业领域碳排放评估方法研究
17
作者 许琦 尹绍阳 +3 位作者 张兴伟 程志 李柯蓉 徐长辉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第10期31-34,共4页
通过对领域相关知识的整合和分析,可以实现对工业领域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调研和分析钢铁、黄磷、水泥、焦化和化工等典型用户的用能系统能源结构、运行约束等因素对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典型工... 通过对领域相关知识的整合和分析,可以实现对工业领域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调研和分析钢铁、黄磷、水泥、焦化和化工等典型用户的用能系统能源结构、运行约束等因素对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典型工业用能系统碳排放基准判定方法,掌握重点用能行业“电力数据-能源消费数据-碳排放”的转换关系;建立低碳技术减碳评估模型,实现不同运行工况下典型工业企业的碳减排潜力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典型工业领域 碳排放 碳资产管理
下载PDF
低碳试点省份工业部门低碳化转型实现路径——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贾卓 陈兴鹏 善孝玺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5-89,共5页
以陕西省工业部门为研究对象,计算和分析工业部门22个细分产业的碳排放特征、影响力系数和平均影响力系数,根据碳排放强度和平均影响力系数两个指标,将工业部门22个细分产业分为4类:(1)平均影响力系数高,碳排放强度大;(2)平均影响力系数... 以陕西省工业部门为研究对象,计算和分析工业部门22个细分产业的碳排放特征、影响力系数和平均影响力系数,根据碳排放强度和平均影响力系数两个指标,将工业部门22个细分产业分为4类:(1)平均影响力系数高,碳排放强度大;(2)平均影响力系数高,碳排放强度小;(3)平均影响力系数低,碳排放强度大;(4)平均影响力系数低,碳排放强度小。针对不同的产业提出既降低碳排放、又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低碳转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试点省份 工业部门 低碳转型 碳排放 陕西省
下载PDF
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动态研究——基于细分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峰 胡剑波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7-87,共11页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在开放条件下,根据Kaya恒等式,运用非竞争型I-O模型和LMDI分解模型,考察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对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贡献值与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除2015—2017年外,规模效应和总效应的贡...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在开放条件下,根据Kaya恒等式,运用非竞争型I-O模型和LMDI分解模型,考察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对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贡献值与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除2015—2017年外,规模效应和总效应的贡献值均为正,强度效应的贡献值为负,而结构效应的影响不是单一方向的;规模效应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从28个产业部门来看,所有产业部门规模效应的贡献值均为正,而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近年来,越来越多产业部门总效应的贡献值为负;在不同时间段,产业部门三种效应的贡献率及其排名变化较大。从三次产业来看,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强度效应以及总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规模效应的贡献率始终位居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 影响因素 非竞争型I-O模型 LMDI模型
下载PDF
计及碳排放的电力工业与火电行业生态效率实证分析(2001—2011)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艳红 叶文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5-219,共5页
提升生态效率是促进我国电力工业特别是火电行业节能减排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利用2001—2011年全国电力工业和火电行业的发电量、装机容量、从业人员、原料投入和SO2、CO2排放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整个电力工业和火电... 提升生态效率是促进我国电力工业特别是火电行业节能减排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利用2001—2011年全国电力工业和火电行业的发电量、装机容量、从业人员、原料投入和SO2、CO2排放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整个电力工业和火电行业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火电为主的行业结构是影响电力工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将生态效率分解为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采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电力工业与火电行业的生态效率、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之间的计量关系,结果表明:经济效率对生态效率存在负向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电力工业的经济效率将使生态效率降低;而环境效率对生态效率存在正向影响,火电行业的环境问题是影响整个电力工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碳排放 电力工业 DE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