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1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for Architecture Majors with the Help of “Schools-Enterprises-Governments-Research Institutions”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Jia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2期107-109,共3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als, which is assist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government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als, which is assist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government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rough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we can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ivory-towered teaching of architec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uperficial teaching contents, inadequate teaching staff, students' poor innovation practice ability and tight professional funds.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ssistance for architecture majors in the guidance of innovative ideas, the building of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knowledg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ools-Enterprises-Governments-research Institutions" Inno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
下载PDF
Luoyang Institute of Refractories Research Ministry of Metallurgical Industry
2
作者 钟香崇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59-61,共3页
The Luoyang Institute of Refracto-ries Research(LIRR) under the Ministry ofMetallurgical Industry was founded in1964 and is a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refractor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eople’ s ... The Luoyang Institute of Refracto-ries Research(LIRR) under the Ministry ofMetallurgical Industry was founded in1964 and is a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refractor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Itis located in Luoyang on the southernbank of the Yellow River in Henan Provin-ce in Central China. The institute has atotal staff of about 700 members, includ-ing 350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with 57 senior engineers. The founderand first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wasProfessor ZHONG Xiangchong (H. S. Chong)who had worked at the United Steel Co.,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epartment inSheffield and received his Ph. D. degree atLeeds University, England in 1949. He hand-ed over his directorship at the end of1984 and is now adviser and chief sci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Luoyang institute of Refractories research Ministry of Metallurgical industry
下载PDF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3
作者 Zhong Ri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5年第2期18-18,共1页
Founded in 1958 and directly under the Ministry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the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BRICI) engage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s of petrochemicals, fine chemi... Founded in 1958 and directly under the Ministry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the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BRICI) engage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s of petrochemicals, fine chemicals, polymer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past 30 years or more, the institute has achieved many important scientific results of the State level, and it has signed in rccent years several hundred science and research contracts wi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下载PDF
Ministry of Coal Industry Nanj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Announcement
4
《China Coal》 1995年第1期48-48,共1页
MinistryofCoalIndustryNanjing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Announcement¥//Aleadingengineeringagencydirectlyunder... MinistryofCoalIndustryNanjing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Announcement¥//AleadingengineeringagencydirectlyundertheMinistryof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IGN Ministry of Coal industry Nanj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Announcement
原文传递
A Study of Methods to Identify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ion Cooperation Partners based on Innovation Chain Theory 被引量:9
5
作者 Haiyun Xu Chao Wang +3 位作者 Kun Dong Rui Luo Zenghui Yue Hongshen Pang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SCD 2018年第2期38-61,共24页
Purpose: This study aims at identifying potential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IURC) partners effectively and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and dynamics in the IURC process based on innovation chain theory.... Purpose: This study aims at identifying potential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IURC) partners effectively and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and dynamics in the IURC process based on innovation chain theory.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The method utilizes multisource data, combining bibliometric and econometrics analyses to capture the core network of the existing collaboration networks and institutio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innovation chain. Furthermore, a new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constructed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law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economic factors.Findings: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vaccine field shows that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ve technologies from different institutions,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chain can identify the more complementary capacities among organizations.Research limitations: In this study, the overall approach is shaped by the theoretical concept of an innovation chain, a linear innovation model with specific types or stages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each phase of the chain, and may, thus, overlook important feedback mechanisms 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Practical implication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ion collaboration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in promot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innovative knowledge,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products, and facilit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Originality/value: Compared to previous studies, this study emulates the real conditions of IURC. Thus, the rul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be better revealed, the potential partners of IURC can be identified more readily, and the conclusion has mor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titutions collaboration Collaboration network Innovation chain Industrialchai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ions
下载PDF
Automotive Industry Plann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TARC
6
《中国汽车(英文版)》 2001年第9期22-23,共2页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Plann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is a state A class automobile and motorcycle designing organization. It passed the ISO 9001 Quality System Certification in 1997. Its main activities i...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Plann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is a state A class automobile and motorcycle designing organization. It passed the ISO 9001 Quality System Certification in 1997. Its main activities include: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rograms and Technical & Economic Policies With its capability of undertaking auto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grams and technical/economic policies, the institute can provide all ki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IGN Automotive industry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TARC
原文传递
HI-TECH INDUSTRIALIZATION AT SHANGHAI INSTITUTE OF NUCLEAR RESEARCH
7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99年第3期148-153,共6页
Shanghai Institute of Nuclear Research (SINR), one of the four institutes of nuclear science administered by the CAS Bureau of Basic Sciences, was founded in the 1950s and now has a staff of 964. Its research areas in... Shanghai Institute of Nuclear Research (SINR), one of the four institutes of nuclear science administered by the CAS Bureau of Basic Sciences, was founded in the 1950s and now has a staff of 964. Its research areas include nuclear physics and nuclear technology, radioactive chemistry and irradiation chemistry, nuclear electronics and related equ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R HI-TECH INDUSTRIALIZATION AT SHANGHAI institute OF NUCLEAR research AT
下载PDF
高校有组织科研:形成要素、实施困境及路径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兵 甘晖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有组织科研已成为高校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承担五大基本职能的关键内容。高校加强有组织科研,必须准确把握其形成要素,科学认识其功能定位。从国际、国内高校推进有组织科研的实践来看,积累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形成了一些共性的... 有组织科研已成为高校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承担五大基本职能的关键内容。高校加强有组织科研,必须准确把握其形成要素,科学认识其功能定位。从国际、国内高校推进有组织科研的实践来看,积累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形成了一些共性的特点,但也仍然存在使命导向的价值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现有科研管理机制存在障碍、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等现实困境。不同类型高校在推进有组织科研路径上存在较大差异,就行业特色高校而言,要加强有组织科研战略谋划、明确主攻方向,创新有组织科研运营机制、实行颠覆性改革,推动学科交叉体系建设、凝练学科优势,优化科研资源分配形式、集中优势资源,突出战略科学家的主导地位、培育创新人才,重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破除恶性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科研 高校 行业特色高校
下载PDF
产学研合作、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高管学术背景与政府创新补贴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温兴琦 孙凯新 李诗瑶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5-64,共10页
在梳理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以及高层梯队理论,以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及机制,并将高管学术背景和政府创新补贴作为调节... 在梳理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以及高层梯队理论,以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及机制,并将高管学术背景和政府创新补贴作为调节变量纳入研究框架。实证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发挥显著促进作用;当企业具有学术背景的高管比例较高时,这一效应更加显著;高水平政府创新补贴同样能够增强这一效应。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对其知识吸收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提升知识吸收能力,增强自身对环境变化感知的敏锐性与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创新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企业创新 知识吸收能力 高管学术背景 政府创新补贴
下载PDF
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丽丽 孙敬延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7期47-50,共4页
在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国策下,科技成果转化日益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明确指出了科技创新和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因此,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两者的结合点被提上了日程,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辽... 在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国策下,科技成果转化日益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明确指出了科技创新和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因此,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两者的结合点被提上了日程,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辽宁在科技资源分配及产学研协调沟通机制上存在不足,导致辽宁科技创新成果的本地转化率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辽宁经济的增长。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科技创新价值链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研究,剖析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辽宁的实际情况和区域特色,构建具有辽宁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期望能够引领地区产业发展,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效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体系 中试环节 产学研联盟 创新生态系统
下载PDF
高职院校政产学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秀敏 王昊昊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2-65,共4页
政产学研用是由当地政府、企业单位、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用人单位多方参与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企业和高校瓶颈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学生正式就业的有效过渡,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从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入手,提... 政产学研用是由当地政府、企业单位、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用人单位多方参与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企业和高校瓶颈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学生正式就业的有效过渡,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从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模块、组建专业级导师团队、发掘专业特色及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从而解决传统教学的不足,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产学研用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下载PDF
农业科研院所产业研究院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12
作者 王宁 周明旭 +4 位作者 顾军 吴爱民 陶涛 刘亚晖 袁超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3期55-60,共6页
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的新载体,是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科研院所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产业研究院的建设,必将促进成果转化率的进一步提高。文章结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产业研究院建设方... 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的新载体,是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科研院所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产业研究院的建设,必将促进成果转化率的进一步提高。文章结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产业研究院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分析了产业研究院发展现状、取得的初步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明确产业研究院建设原则、创新产业研究院组织形式、加强产业研究院运行管理、强化经费保障顶层设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加强产业研究院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产业研究院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产业研究院建设 成果转化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下载PDF
聚焦产业科技创新 支撑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13
作者 滑留帅 郭振华 +1 位作者 卫文星 张新友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持续提升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是摆在省级农业科研院所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持续提升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是摆在省级农业科研院所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系统梳理了支撑区域农业发展的成效、创新做法等,剖析了现阶段省级农业科研院所面临的主要困难,进一步提出推动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 产业科技创新 农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建议
下载PDF
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14
作者 王天亮 杨雪冰 姜洋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1期153-155,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科研院所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式、发展路径也应有所调整。从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处于新发展阶段的省属科研院所的发展前景进行准确定义,同时结合相关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科研院所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式、发展路径也应有所调整。从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处于新发展阶段的省属科研院所的发展前景进行准确定义,同时结合相关研究客观分析省属科研院所的优劣势,为省属科研院所未来发展规划了三条可行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省属科研院所 区域创新体系 产业共性技术 差异化发展
下载PDF
农业科研院所创建文明单位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例
15
作者 范艳萍 王延召 +4 位作者 田雯 张兰薰 裴学庆 黎静静 程泽强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3期92-96,共5页
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以文明单位创建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农业科研院所尤为重要。文章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例,介绍了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结合农科特色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主要举措及取得的成效,针对创建过... 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以文明单位创建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农业科研院所尤为重要。文章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例,介绍了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结合农科特色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主要举措及取得的成效,针对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政治站位、创新工作模式、压实领导责任、健全创建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科研院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对策建议,并对未来文明单位的建设工作提出了设想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文明单位 行业特色 精神文明
下载PDF
知识流动视角下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构建研究
16
作者 邓君 宋先智 +2 位作者 程旭 邢艺丹 钟楚依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1,69,共13页
[目的/意义]探究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构建策略,规划其未来发展路径,拓宽数字人文领域研究思路,加快数字人文领域迈向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加强数字人文领域内从数字人文知识到生产力再到经济效益的转化效率。[方法/过程]从知识流动... [目的/意义]探究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构建策略,规划其未来发展路径,拓宽数字人文领域研究思路,加快数字人文领域迈向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加强数字人文领域内从数字人文知识到生产力再到经济效益的转化效率。[方法/过程]从知识流动视角出发,明晰数字人文产业概念,探析数字人文产业知识流动路径,探究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构建策略与发展路径。[结论/结果]界定数字人文产品、数字人文产业概念,分析数字人文产业知识流动路径,构建知识流动视角下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模型,提出以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政府与行业协会/组织等知识主体要素的构建策略,并规划“放眼未来”“着力当下”“弯道超车”三步走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产业联盟 知识流动 企业 高校 科研机构 政府 行业协会 组织
下载PDF
软硬资源协同驱动视角下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研究
17
作者 王亚煦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6期110-116,共7页
构成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等软硬资源的协同驱动对于优化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助力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软硬资源研究现状发现,软资源和硬资源有着互利共生... 构成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等软硬资源的协同驱动对于优化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助力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软硬资源研究现状发现,软资源和硬资源有着互利共生又相得益彰的协同关系,软硬资源协同驱动对于助力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中国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在主体资源、发展定位、政策制度以及分配机制上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体现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顶层设计和布局尚不完善、分布不平衡,在发展定位软资源与科研平台和设备等硬资源投入方面出现偏差等,这主要由于软硬资源的各自功能发挥和协同驱动作用程度都未能满足产学研合作的需要。因此,需要完善产学研合作的生态系统,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明确产学研各主体的功能定位,构建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软硬资源协同驱动产学研合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 软硬资源 协同驱动 产学研合作 合作协同
下载PDF
产科教融合下畜牧行业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建设模式探索
18
作者 李运生 刘亚 +6 位作者 方富贵 张运海 凌英会 曹祖兵 成志军 王大鹏 丁建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128-131,共4页
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针对企业投入与运行、研究生与企业理念认知、企业与高校协同性以及企业研发需要与研究生科研方向4个方面,对畜牧行业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现状进行分析。开展产科教融合背景下畜牧行业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建... 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针对企业投入与运行、研究生与企业理念认知、企业与高校协同性以及企业研发需要与研究生科研方向4个方面,对畜牧行业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现状进行分析。开展产科教融合背景下畜牧行业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建设模式创新研究,对研究生工作站基本情况进行介绍,提出了运行管理制度完善,双导师工作模式建立,企业后备人才库转化,以及研产一体托管模式创新等措施,构建了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协同培养育人新模式。结果表明,该方案的推行极大提升了科研项目在企业的推进,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沟通成本,有效推进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为研究生工作站在畜牧企业运行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行业 研究生企业工作站 校企合作 研产一体托管 畜牧企业
下载PDF
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校所联合培养模式探究
19
作者 李国龙 孙亚卿 李宁宁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121-124,共4页
为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能够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本文以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分析当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现状。提出在新农科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研... 为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能够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本文以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分析当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现状。提出在新农科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所联合培养需建立校所合作保障机制、共建校所联合培养基地、增强师资队伍力量和完善培养评价体系。并对该模式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为地方农业院校共建校所协同创新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农学研究生 校所联合培养 农艺与种业
下载PDF
校企深度融合下现代产业学院运行模式研究
20
作者 李根芹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2期5-7,共3页
文章重点研究了校企深度融合下现代产业学院的运行模式,结合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与海澜集团共建的海澜产业学院运行现状,从现代产业学院应拓展共建渠道、探索共管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协作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建设优秀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深度... 文章重点研究了校企深度融合下现代产业学院的运行模式,结合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与海澜集团共建的海澜产业学院运行现状,从现代产业学院应拓展共建渠道、探索共管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协作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建设优秀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从而为提升校企共建的现代产业学院实践效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深度融合 现代产业学院 运行模式 实践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