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犯罪的源头——未成年人犯罪 被引量:2
1
作者 康树华 石芳 《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55-57,共3页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多,危害日益严重,且呈现出新的动向与特点。而未成年人犯罪是犯罪的源头,要遏制犯罪,必须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从源头抓起,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中的未成年人犯罪。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青少年犯罪 遏制 源头 动向 治理 呈现
下载PDF
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 被引量:3
2
作者 郝晓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3期88-90,共3页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如何从司法制度层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目前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建议完善相关制度,特...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如何从司法制度层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目前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建议完善相关制度,特别是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纳入刑事司法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司法 制度 完善
下载PDF
从比较法视角再论嫖宿幼女罪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华胜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2-57,共6页
嫖宿幼女罪从设立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从比较法的视角来看,我国现行刑法设立嫖宿幼女罪不但与古代刑律的规定不同,也是当今世界刑事立法的另类。其原因不仅在于这一罪名本身存在着法律上的悖论,逻辑上的混乱,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罪名的设... 嫖宿幼女罪从设立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从比较法的视角来看,我国现行刑法设立嫖宿幼女罪不但与古代刑律的规定不同,也是当今世界刑事立法的另类。其原因不仅在于这一罪名本身存在着法律上的悖论,逻辑上的混乱,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罪名的设立违背社会基本的道德良知,因此建议立法机关尽快废除这一罪名,并对刑事立法进行相应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嫖宿幼女罪 比较法 悖论 道德良知
下载PDF
特殊犯罪群体的犯罪分析与预防——以“未婚妈妈”杀婴案为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胡静 张楠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87-189,共3页
文章对朝阳区检察院近年来办理的"未婚妈妈"杀婴案进行了调研,在总结此类犯罪特点的基础上得出:行为人个体心理失常是犯罪发生的直接原因;社会化的失败及消极的非社会实践是推动犯罪发生的社会因素;现代性文化冲突是造成犯罪... 文章对朝阳区检察院近年来办理的"未婚妈妈"杀婴案进行了调研,在总结此类犯罪特点的基础上得出:行为人个体心理失常是犯罪发生的直接原因;社会化的失败及消极的非社会实践是推动犯罪发生的社会因素;现代性文化冲突是造成犯罪的根本原因。控制或打破犯罪形成的链条,是预防特殊群体犯罪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犯罪群体 犯罪成因 未婚妈妈 杀婴案
下载PDF
略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
5
作者 孙箫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7-30,共4页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和未成年人犯罪处理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未成年人的保护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有法可依。各地基层司法机关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处理上做过一些有益的、大胆的尝试。在司法实践中,应严格依照现行法律规定,坚持“教...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和未成年人犯罪处理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未成年人的保护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有法可依。各地基层司法机关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处理上做过一些有益的、大胆的尝试。在司法实践中,应严格依照现行法律规定,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充分运用司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在实体处理上尽量做到从宽处理;在程序上尽量做到快处理、不羁押、不实施财产罚,并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力求做到全程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 处理原则
下载PDF
对未成年人犯罪处罚措施的思考
6
作者 朱赟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96-99,共4页
在刑罚种类的应用上,对未成年人不宜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等附加刑。在具体刑罚执行上要注重把握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差别,扩大缓刑和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假释、减刑应作特别规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 处罚措施 假释 减刑
下载PDF
论人体胚胎基因编辑行为的刑法规制--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视角 被引量:9
7
作者 邱明岸 谢雄伟 《中国卫生法制》 2020年第4期7-12,共6页
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贺建奎主导的编辑人体胚胎基因行为不仅给婴儿造成不确定性的永久性侵害,而且严重破坏正常的科学研究秩序以及加重社会分化,具有一定的刑事可罚性。但适用现行刑法规制非法编辑人体胚胎行为存在诸多... 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贺建奎主导的编辑人体胚胎基因行为不仅给婴儿造成不确定性的永久性侵害,而且严重破坏正常的科学研究秩序以及加重社会分化,具有一定的刑事可罚性。但适用现行刑法规制非法编辑人体胚胎行为存在诸多困境。适用刑法规制非法编辑人体胚胎基因行为时,应当遵循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以及罪刑法定原则。为有效规制非法编辑人体胚胎基因行为,建议增设"非法人体试验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胚胎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刑法规制 非法人体试验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