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lementary Feeding and Growth of Infant and Young Child in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SU-YING CHANG WU HE CHUN-MING CHE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4-268,共5页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complementary feeding and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complementary feeding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n China. Method Data of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complementary feeding and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complementary feeding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n China. Method Data of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were selected from the China Food and Nutrition Surveillance System (CFNSS) dataset to describe the status of complementary feeding and growth of children.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 growth and the complementary feeding pattern. Results Applications of foods that come from animals, vegetable/fruit and dairy product in complementary feeding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prevalence of stunting and underweight. Attributable risk (AR) of no application of vegetable/fruit in complementary feeding to stunting was 30.2%, to underweight 35.4%; AR of no application of foods from animal products in complementary feeding to stunting was 28.2%, to underweight 11.7%; and the AR of no application of diary products in complementary feeding to stunting was 27.4%, to underweight was 15.9%. Conclusion Complementary feeding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growth in China.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ublic o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complementary feeding, in the mean time, it is pressing to pay attention and take actions to develop and promote affordable, acceptable, and accessible fortified complementary food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antS CHILDREN Complementary feeding growth
下载PDF
Correlation of 4-month infant feeding modes with their growth and iron status in Beijing 被引量:15
2
作者 GONG Yu-hua JI Cheng-ye +2 位作者 ZHENG Xiu-xia SHAN Jin-ping HOU Ru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92-398,共7页
Backgroun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nfants has been an important topic in pediatrics for a long time. Infants must be provided with food containing all necessary nutrients. Breast milk is believed to be the most des... Backgroun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nfants has been an important topic in pediatrics for a long time. Infants must be provided with food containing all necessary nutrients. Breast milk is believed to be the most desirable natural and cheapest food for well-balanced nutrition. But with the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bstitute foo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t is thought that formula milk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for infant growth. During early infancy, growth, as the most sensitive index of health, is therefore a critical component in evaluating the adequacy of breast-feeding, mixed-feeding and formula feeding. Iron status is another important index of infant heal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 remains the most prevalent nutritional deficiency index in infants worldwide.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infants in Beijing at 4 months who are on three different feeding modes (breast feeding, mixed feeding and formula feeding) in physical changes and iron status. The results may provide new mothers with support in feeding mode selection, which will also be helpful to the China Nutrition Association in feeding mode education. Methods This is a cohort study. One thousand and one normal Beijing infants were followed regularly for 12 months. Body weight and horizontal length were measured. Hemoglobin, red blood cell counts,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and serum iron were analyzed at 4 months. Results The breast feeding percentage in the first 4 months was 47.9%. The feeding mode wa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maternal delivery age, education, labor pathway nor infant sex (P 〉0.05). Infant boys and girls exclusively breast-fed from 0 to 4 months had the highest weight at 0-6 months. The anemia rate of breast-fed infant boys at 4 months was the highest. Conclusions Breast feeding should be given more emphasis. It is compulsory for new mothers to breast-feed their infants if possible. Social environment should also guarantee the requirement for breast feeding. Furthermore the normal values of hemoglobin,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and serum iron, which were originally used to judge children's iron deficiency anemia, might not be optimal for evaluating infants. There might be a need to develop sex-specific cutoff levels of hemoglobin,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and serum iron for inf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ant feeding mod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HEMOGLOBINS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a two-meal daily feeding pattern with varied crude protein level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antioxidant indexes in pigs 被引量:8
3
作者 Xin Wu Xiaoyun Guo +4 位作者 Chunyan Xie Tianyong Zhang Pengfei Gao Tianzeng Gao Yulong Yin 《Animal Nutrition》 SCIE 2016年第4期267-270,共4页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aily feeding pattern on growth performance, blood biochemistry, and antioxidant indexes in pigs. One hundred and eighty female Duroc x Landrace x Yorkshire(DLY) pig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aily feeding pattern on growth performance, blood biochemistry, and antioxidant indexes in pigs. One hundred and eighty female Duroc x Landrace x Yorkshire(DLY) pigs with similar body weight(11.00 ± 0.12 kg)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3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fed 17.01% CP diet, twice daily); high-low group(H-L group, fed18.33% CP diet in the morning, followed by 15.70% CP diet in the afternoon); and low-high group(L-H group, fed 15.70% CP diet in the morning, followed by 18.33% CP diet in the afternoon)(n = 6). Comparable amounts of their respective diets were given at 05:30 and 15:00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al periods to make all the treatments consumed the same type of food and the same amount of calories on a daily basis. On day 30, one pig was randomly selected per litter for blood sampl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DG in the H-L and L-H groups increased by 8.11% and 16.23%, but not significant(P > 0.05); and blood urea nitrogen(BUN) in the H-L and L-H groups decreased by 26.76% and 41.04%(P < 0.05), respectively. The H-L group feeding pattern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levels of 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twomeal daily feeding pattern with varied levels of CP affects serum levels of BUN and SOD. These changes could effectively silightly improv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pigs without incurring increased feeding c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meal daily feeding pattern Crude protein growth performance Antioxidant index PIGS
原文传递
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粪便微生物菌群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苏晓月 沈亚安 王艳萍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7,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粪便微生物菌群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择64只体重(29.25±0.35) kg、健康的杜寒杂交育肥公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粪便微生物菌群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择64只体重(29.25±0.35) kg、健康的杜寒杂交育肥公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10%、15%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试验3组的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 (IgA)、白细胞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尿素氮(BUN)、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肉羊饲粮中添加10%和15%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能够改善肉羊的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菌群和血清指标,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 肉羊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粪便微生物菌群 血清指标
下载PDF
发酵饲料对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蔡丙严 刘艳玲 +2 位作者 田其真 陆辉 刘海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160,共6页
为研究发酵饲料对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月龄,体重为30 kg左右的健康湖羊公羔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的发酵饲料,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预试期7 d... 为研究发酵饲料对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月龄,体重为30 kg左右的健康湖羊公羔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的发酵饲料,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湖羊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4.13%、12.55%,料重比降低8.51%;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4.36%、12.77%、18.23%、8.10%和4.97%;肌肉剪切力降低17.72%,肌间脂肪含量增加26.35%;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增加8.87%,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增加16.0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降低9.64%。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基础饲粮中添加10%的发酵饲料,能显著增加湖羊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免疫水平和抗炎能力,改善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饲料 湖羊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血清免疫指标
下载PDF
配合饲料在豪猪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6
作者 黄晶 韩云珍 +2 位作者 潘书磊 江青艳 阮国荣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2-26,共5页
豪猪的人工驯养在饲养方式上仍以玉米、瓜果等简单饲喂为主。试验旨在研究配合饲料对豪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软骨病的影响,为豪猪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取3~5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豪猪32头,随机分... 豪猪的人工驯养在饲养方式上仍以玉米、瓜果等简单饲喂为主。试验旨在研究配合饲料对豪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软骨病的影响,为豪猪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取3~5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豪猪32头,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公母各半,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其中试验组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对照组饲喂原场饲料(80%的玉米+20%的黄豆)。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豪猪的平均末重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极显著(P<0.01)。②试验组豪猪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免疫球蛋白A(Ig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③对豪猪的软骨病发病率研究发现,试验组比对照组软骨病发病率降低了25%,差异显著(P<0.05)。综上,全价配合饲料能显著提高豪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并降低软骨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豪猪 生长性能 免疫指标 软骨病 配合饲料 人工驯养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饲粮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何振富 谢建鹏 +2 位作者 陈平 王斐 狄亚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98-1712,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饲粮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年龄相近、体况良好、体重[(180.00±11.67)kg]相近的公牦牛90头,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头。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进行设...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饲粮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年龄相近、体况良好、体重[(180.00±11.67)kg]相近的公牦牛90头,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头。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进行设计,即低(12.5%)、中(15.5%)、高(18.5%)3个蛋白质水平和低(6.5 MJ/kg)、中(7.5 MJ/kg)、高(8.5 MJ/kg)3个综合净能水平,按3×3(蛋白质水平×综合净能水平)设计9种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的全混合日粮(TMR),每个试验组饲喂1种,预试期2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所测各生长性能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饲粮综合净能水平对总增重(TWG)和平均日增重(ADG)影响显著(P<0.05),对料重比(F/G)影响极显著(P<0.01);饲粮蛋白质水平和综合净能水平两者交互对TWG、ADG和F/G影响极显著(P<0.01)。2)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Ash)表观消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对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粗纤维(CF)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饲粮综合净能水平对Ash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和综合净能水平两者交互对干物质(DM)和Ash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3)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血清尿素氮(UN)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磷(P)含量影响显著(P<0.05);饲粮综合净能水平对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UN、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总胆汁酸(TBA)含量影响显著(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和综合净能水平两者交互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UN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肌酐(CRE)和P含量影响显著(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综合净能水平对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大于蛋白质水平的影响;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牦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大于综合净能水平对其的影响;饲粮中综合净能水平为8.5 MJ/kg、蛋白质水平为15.5%时,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舍饲 集中育肥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多感官刺激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张彦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244-324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多感官刺激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一病区完成早期微量喂养的40例早产儿资料,纳入对照组,收集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在医院完成早期微量...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多感官刺激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一病区完成早期微量喂养的40例早产儿资料,纳入对照组,收集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在医院完成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多感官刺激的40例早产儿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早产儿胃肠功能状况、生长发育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早产儿全量肠内喂养达到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胃肠道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头围增长速度、身长增长速度、体重增长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多感官刺激能够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减少其在喂养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可以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微量喂养 多感官刺激 胃肠功能 生长发育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比例杂粕替代豆粕对鲁西牛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9
作者 宫晨 成海建 +6 位作者 游伟 胡鑫 胡志勇 张德敏 胡洪杰 宋恩亮 姜富贵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22-128,共7页
为研究不同比例棉籽粕、玉米酒精糟(DDGS)和味精渣替代豆粕对鲁西牛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250±20)kg的鲁西牛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5%和10%豆粕替代组分别采用棉籽粕、... 为研究不同比例棉籽粕、玉米酒精糟(DDGS)和味精渣替代豆粕对鲁西牛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250±20)kg的鲁西牛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5%和10%豆粕替代组分别采用棉籽粕、DDGS和味精渣混合替代精料补充料中5%豆粕和10%豆粕。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肉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日增重(ADG)无显著差异(P>0.05),但5%豆粕替代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DMD)最高(82.28%),10%豆粕替代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CPD)最高(64.68%);5%和10%豆粕替代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不同处理组肉牛血清的免疫、抗氧化和激素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5%豆粕替代组的每头牛每天毛利润比对照组和10%豆粕替代组分别高0.54元/d和0.68元/d。综上可知,采用棉籽粕、DDGS、味精渣替代精料补充料中5%的豆粕可降低肉牛料重比,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饲料 鲁西牛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穴位刺激结合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对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的影响
10
作者 戴薇薇 王建新 陈培珍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刺激结合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对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吸吮技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120例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 目的:探讨穴位刺激结合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对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吸吮技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120例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穴位刺激结合早期口腔运动干预,直至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经口喂养能力[采用早产儿经口喂养准备量表(PIOFRA)]、吸吮功能变化[采用口腔运动评估量表(NOMAS)],经口喂养进程、体重增长情况、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PIOFRA中胎龄矫正、口腔姿势、口腔反射、行为状态、非营养性吸吮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完全经口喂养时(T2),观察组正常型、失调型及障碍型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每日摄入奶量占比及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6月龄时神经系统发育正常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发育异常例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刺激结合早期口腔运动干预能够提高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及吸吮功能,改善经口喂养进程及效率,有利于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及神经运动系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刺激 口腔运动干预 经口喂养困难 早产儿 吸吮功能 生长发育
下载PDF
NICU早产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能力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周敏敏 于秀荣 +1 位作者 吴玉梅 孙士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10,67,共6页
目的探讨NICU早产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能力的纵向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的个体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58例NICU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早产儿入院24 h内、开始肠道喂养、完全肠道喂养、初次经... 目的探讨NICU早产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能力的纵向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的个体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58例NICU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早产儿入院24 h内、开始肠道喂养、完全肠道喂养、初次经口喂养、初次一半喂养、完全经口喂养和出院时,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其经口喂养能力进行纵向追踪测评。使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分析其经口喂养能力变化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变化轨迹可分为高水平缓升组(32.9%)、中水平缓升组(47.5%)、低水平先降后升组(19.6%);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疾病严重程度和喂养前的行为状态是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变化轨迹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水平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其变化轨迹具有异质性;NICU医护人员可通过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变化轨迹对其进行针对性评估和干预,实现精准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经口喂养能力 疾病严重程度 行为状态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变化轨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亮斑扁角水虻幼虫代替豆粕对北京鸭生长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2
作者 高国际 龙玲 +3 位作者 宋晓云 李彦彤 刘高强 丁功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4-1772,共9页
选取150只1日龄的北京鸭,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其常规饲料中添加0、10%和30%的干亮斑扁角水虻幼虫(BSFL),利用等氮等能的标准,根据蛋白能量差减去相应的豆粕含量配制BSFL蛋白饲料进行饲喂(依次简记为CK、T1、T2组),42 d后测定其生长... 选取150只1日龄的北京鸭,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其常规饲料中添加0、10%和30%的干亮斑扁角水虻幼虫(BSFL),利用等氮等能的标准,根据蛋白能量差减去相应的豆粕含量配制BSFL蛋白饲料进行饲喂(依次简记为CK、T1、T2组),42 d后测定其生长性能、屠宰性状、脏器系数、肉质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组北京鸭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肉比、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腹脂率、腿肌率、胸肌率均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T1、T2组北京鸭的脾(脏)系数显著(P<0.05)提高0.01百分点,T1组肾脏系数显著提高0.08百分点,但心、肝、肺的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T1组北京鸭的胸肌黄度(b^(*))值较CK显著降低,但3组的其余肉质性状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T1组北京鸭的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分别较CK显著降低22.02%、21.42%,但3组北京鸭的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T1组北京鸭血清的补体C3、补体C4、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均显著升高,T2组北京鸭血清中的sIgA、IL-2和C3含量显著升高。总的来看,用10%或30%的BSFL代替豆粕作为家禽饲料的蛋白质对北京鸭进行饲喂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斑扁角水虻幼虫 北京鸭 蛋白饲料 生长发育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0~6月龄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蕊 吴丹 +1 位作者 张丹娣 麻微微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出生的857例婴儿在0~6月龄喂养方式的随访,探索6个月内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招募的研究对象进行纵向随访12个月,随访主要收集0~6月龄期间的婴儿喂养方式和12月龄以内... 目的: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出生的857例婴儿在0~6月龄喂养方式的随访,探索6个月内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招募的研究对象进行纵向随访12个月,随访主要收集0~6月龄期间的婴儿喂养方式和12月龄以内的体格生长发育情况。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HO)Anthro软件计算年龄别体重评价、年龄别身长评价和年龄别体重别身长评价,通过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χ^(2)检验以及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资料的描述性分析和婴儿体格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持续6月龄纯母乳喂养组婴儿6月龄和9月龄的体重评价和身长评价及12月龄的年龄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长别体重评价为正常发育的比例均高于6月龄内部分母乳喂养和纯人工喂养组的婴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孕周、孕妇年龄、婴儿性别、分娩方式、婴儿出生体重以及出生身长等混杂因素后发现,0~6月龄不同喂养方式是婴儿12月龄时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持续6月龄的纯母乳喂养方式将影响婴儿在6月龄、9月龄、12月龄时的生长发育。因此,临床医生应倡导母亲在婴儿6月龄内尽可能持续完全母乳喂养,以保证婴儿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部分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Z评分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不同体位鼻饲喂养早产儿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南石妹 聂莉莉 +1 位作者 曾香连 黄红敏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应用不同体位鼻饲喂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粤北人民医院195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体位鼻饲喂养方式分为左侧卧位组以及右侧卧位组、俯卧位组,每组各65例,分别对三组早产儿实施... 目的:探讨早产儿应用不同体位鼻饲喂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粤北人民医院195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体位鼻饲喂养方式分为左侧卧位组以及右侧卧位组、俯卧位组,每组各65例,分别对三组早产儿实施左右卧位以及俯卧位,对三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俯卧位组头围增长以及身高增长、体重增长情况优于左侧卧位组与右侧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腹胀次数、胃残奶次数、呕吐次数以及血氧下降次数(5.00%、5.00%、7.50%、5.00%)低于左侧卧位组(22.50%、25.00、27.50%、25.00%)与右侧卧位组(20.00%、20.00、22.5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光疗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短于左侧卧位组与右侧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采用俯卧位鼻饲喂养能够进一步促进身高增长、体重增长情况,缩短光疗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避免腹胀、胃残奶、呕吐以及血氧下降等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不同体位 生长发育 鼻饲喂养 体重增长 头围 身高
下载PDF
初乳口腔按摩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巧玲 蒋春梅 金秋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1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早产儿实施初乳口腔按摩+非营养性吸吮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初乳口腔按摩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比较两组喂养耐受性评分、生长发育指... 目的探讨针对早产儿实施初乳口腔按摩+非营养性吸吮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初乳口腔按摩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比较两组喂养耐受性评分、生长发育指标、神经发育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喂养耐受性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喂养耐受性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喂养耐受性评分(21.26±3.08)分高于对照组的(15.65±2.71)分(P<0.05)。两组护理前体质量、头围、身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体质量(2083.79±30.30)g、头围(33.45±1.52)cm、身长(47.18±2.90)cm均大于对照组的(1890.68±28.25)g、(31.36±1.48)cm、(45.06±2.85)cm(P<0.05)。两组护理前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法(NBNA)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行为能力、原始反射、一般状况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NBNA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行为能力、原始反射、一般状况评分分别为(6.12±0.75)、(5.79±0.89)、(10.29±1.25)、(4.52±0.52)、(4.97±0.6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48±0.79)、(5.06±0.81)、(8.79±1.12)、(3.97±0.48)、(4.02±0.53)分(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结论初乳口腔按摩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在早产儿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提升其喂养耐受性,促进生长发育,家属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初乳口腔按摩 非营养性吸吮 喂养耐受性 生长发育指标 家属满意度
下载PDF
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欧静琳 王万丽 +1 位作者 柯苗苗 李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脾化积法... 目的探讨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和胎粪排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头围、身高、体重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不仅疗效显著,还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调节胃肠道功能、全身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生长发育 并发症
下载PDF
婴儿主导喂养方式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效果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17
作者 温艳丽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17-720,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主导喂养方式(IDF)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效果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07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喂养方式不同将早产儿分为观察组(n=54)及对照组(n=53)。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喂养方式和婴儿主导喂... 目的:探讨婴儿主导喂养方式(IDF)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效果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07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喂养方式不同将早产儿分为观察组(n=54)及对照组(n=53)。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喂养方式和婴儿主导喂养方式(IDF)结合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达标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指标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比较喂养14 d时两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变化和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喂养达标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率(3.7%)低于对照组(15.09%)(P<0.05);喂养14 d时,观察组发育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调查中喂养方式、沟通态度、喂养效果、操作技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DF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以缩短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达标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减少了喂养不耐受率,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主导喂养方式 非营养性吸吮 早产儿 喂养效果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秋季补饲对不同年龄阶段欧拉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8
作者 周亚 阎明毅 +5 位作者 杨桂梅 多杰才让 唐燕花 唐燕青 张强龙 吴森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秋季补饲对不同年龄阶段欧拉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12、36月龄健康且体况相近的欧拉羊母羊各24只,将各年龄阶段欧拉羊随机分为放牧组(Ⅰ组)和放牧+补饲组(Ⅱ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6... 试验旨在探究秋季补饲对不同年龄阶段欧拉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12、36月龄健康且体况相近的欧拉羊母羊各24只,将各年龄阶段欧拉羊随机分为放牧组(Ⅰ组)和放牧+补饲组(Ⅱ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6、12月龄Ⅱ组欧拉羊平均日增重高于Ⅰ组(P<0.05)。6月龄Ⅱ组欧拉羊血清雌二醇(E2)、生长激素(GH)含量高于Ⅰ组(P<0.05);12、36月龄Ⅱ组欧拉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高于Ⅰ组(P<0.05)。6月龄Ⅱ组欧拉羊血清球蛋白(GLB)含量高于Ⅰ组(P<0.05);12月龄Ⅱ组欧拉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高于Ⅰ组(P<0.05);36月龄Ⅱ组欧拉羊血清GLB、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高于Ⅰ组(P<0.05)。6月龄Ⅱ组欧拉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高于Ⅰ组(P<0.05);12、36月龄Ⅱ组欧拉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Ⅰ组(P<0.05)。研究表明,秋季补饲促进了6月龄母羊的快速成熟,增强了不同年龄阶段欧拉羊生长代谢能力、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羊 秋季补饲 放牧补饲 不同年龄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及重力喂养对<32周早产儿全肠道喂养的影响
19
作者 石甜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7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及重力喂养对胎龄<32周早产儿全肠道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20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试... 目的分析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及重力喂养对胎龄<32周早产儿全肠道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20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及重力喂养。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胃肠道功能、生长发育情况、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胃泌素(GAS)以及胃动素(MO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体质量、身长以及头围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胎便排尽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胃食管反流时间以及胃肠道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高于对照组,潴留量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32周早产儿全肠道喂养中,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及重力喂养可以更好地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且能缩短胃肠道喂养时间,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营养性吸吮 重力喂养 早产儿 全肠道喂养 生长发育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四磨汤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
作者 任娟 谢丽敏 +4 位作者 钟海莉 钟世冰 王燕 罗孝华 罗琼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5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另选2022年7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另选2022年7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四磨汤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恢复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糖、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呕吐、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胎便排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纠正胎龄40周时体质量高于对照组,身长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磨汤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可加快呕吐、腹胀症状消失,改善血清学指标,缩短达全胃肠喂养时间,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四磨汤 新生儿抚触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