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早产儿生后1个月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
1
作者 许景林 李华梅 +2 位作者 傅春燕 王赫 陈冬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1-317,共7页
目的了解极早产儿生后1个月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为益生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7、14、21、28天的粪便标本行16 S rRNA高通量测序... 目的了解极早产儿生后1个月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为益生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7、14、21、28天的粪便标本行16 S r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35例,男22例,女13例,出生胎龄210±11天,出生体重1419±339 g,收集粪便样本140份。在门水平上检测到的优势菌群包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占80%以上;属水平上检测到的优势菌群主要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包括埃希菌属、梭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克雷伯杆菌属,而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均<5%。关键菌群差异分析发现,门及属水平的差异菌群主要为拟杆菌门(P=0.029)、蓝藻菌门(P=0.011)及葡萄球菌属(P=0.010)、罗氏菌属(P=0.040)。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发现,四个时间点Alpla多样性指数Ace值及Shanno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hao值呈逐渐下降趋势(P=0.001);四个时间点的Beta多样性分析Weighted-unifrac值分别为0.412(0.281~0.493)、0.498(0.214~0.526)、0.428(0.289~0.490)、0.143(0.077~0.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极早产儿生后7~28天肠道优势菌群从厚壁菌门逐渐转变为变形菌门,并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而双歧杆菌属定植数量少,肠道菌群多样性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极早产儿 肠道菌群 16S rRNA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早产儿肠道微生态和肠-肝轴的研究
2
作者 杨秀芳 曾柳钰 +5 位作者 郑铠军 邹梅玲 陈康 施尚文 丁俊彩 杨仙姬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482-490,共9页
目的旨在研究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早产儿的肠道微生态特征和肠-肝轴在PNA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5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住院期间曾接收14d以上的胃肠外... 目的旨在研究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早产儿的肠道微生态特征和肠-肝轴在PNA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5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住院期间曾接收14d以上的胃肠外营养治疗。实验组为13例患有PNAC的早产儿,对照组为24例未患PNAC的早产儿。对两组患儿不同日龄的粪便中肠道菌群的DNA情况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进行测定。同时检测两组早产儿不同日龄血清血炎症细胞因子包括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肝胆生化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生后第1、7和14d的肠道菌门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_(D1)^(2)=0,χ_(D7)^(2)=1.06,χ_(D14)^(2)=6.98,P均>0.05),生后第30d的肠道菌门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D30)^(2)=16.29,P<0.05);对比两组出生后不同日龄肠道菌门的相对丰度,结果显示两组在生后第7d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9、2.00、2.00,P均>0.05);两组在生后第14d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41、24.74、6.64,P均<0.05),两组在生后第30d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88、25.88、34.63、33.36,P均<0.05),提示在生后第14d和第30d实验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动态的肝胆生化和炎症指标,结果显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上,实验组在生后第14d、第30d和第60d血清ALT、T-BIL、D-BIL、TBA、γ-GT水平高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血清PCT、IL-6水平在生后第14d和第30d高于对照组,组与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t_(D14)=16.39,t_(D30)=25.29,IL-6:t_(D14)=7.03,t_(D30)=9.65,P均<0.05)。实验组肠外营养(PN)的持续时间(22.0±3.2d)长于对照组(17.8±3.1d),两组PN的持续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1,P<0.001)。结论患有PNAC且胃肠外营养超过14d的新生儿其在出生14d后的肠道菌群的组成与无合并PNAC的新生儿存在差异。患有PNAC新生儿在胃肠外营养至生后第14d和第30d时肠道菌群以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且伴血炎症指标增高和胆汁淤积加重。PN持续时间长、肠道菌群的变化和炎症指标的增高可能与PNAC病情的发生发展有关,具体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炎症指标 早产儿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肠肝轴
下载PDF
孕妇肠道、阴道菌群和新生儿胎粪、胎皮脂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马锦倩 范翩翩 +4 位作者 郑涛 张琳 陈远志 申剑 欧阳凤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3,共14页
目的·分析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阴道菌群、新生儿胎粪及胎皮脂菌群的多样性及菌群构成,比较其异同及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2018年8月—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分娩的11对母婴,采集母亲孕晚期粪便样本... 目的·分析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阴道菌群、新生儿胎粪及胎皮脂菌群的多样性及菌群构成,比较其异同及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2018年8月—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分娩的11对母婴,采集母亲孕晚期粪便样本、阴道拭子及新生儿胎粪;招募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4名新生儿,采集额部、腋窝、腹股沟部位的胎皮脂及胎粪样本。所有孕妇均为阴道自然分娩。采用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11对母婴中母亲的肠道菌群、阴道菌群和新生儿的胎粪菌群,以及14名新生儿的胎皮脂菌群和胎粪菌群的多样性、菌群构成,分析异同及相关性。结果·母亲肠道菌群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阴道菌群和新生儿胎粪菌群;新生儿3个部位胎皮脂菌群的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胎粪菌群(均P<0.01)。母亲肠道菌群、阴道菌群和新生儿胎粪菌群β多样性存在差异(P<0.01);新生儿额部、腋窝和腹股沟3个部位胎皮脂菌群的β多样性相似,但与胎粪菌群存在差异(P<0.01)。在门水平上,母亲肠道菌群优势菌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52.76%)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1.67%),阴道菌群优势菌为厚壁菌门(74.36%)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1.25%),胎皮脂菌群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84.22%)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80%),新生儿胎粪菌群在2个批次样本中优势菌均为变形菌门(分别占81.11%和88.72%)。在属水平上,母亲肠道菌群的优势菌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35.42%)和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10.12%),阴道菌群的优势菌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69.10%)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11.30%),胎皮脂菌群的优势菌为乳杆菌属(79.81%)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3.23%),胎粪菌群的优势菌在2个批次样本中均为埃希菌属(Escherichia,分别占55.21%和31.18%)。结论·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高于阴道菌群和新生儿胎粪菌群,新生儿胎皮脂菌群α多样性高于胎粪菌群。厚壁菌门在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阴道菌群及新生儿胎皮脂菌群中均为优势菌,乳杆菌属在母亲阴道菌群及新生儿胎皮脂菌群中均为优势菌,胎粪菌群以变形菌门和埃希菌属较多。新生儿不同身体部位的胎皮脂菌群结构相似,但与胎粪菌群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菌群的垂直传递 肠道菌群 阴道菌群 胎粪菌群 胎皮脂菌群 新生儿
下载PDF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翟刚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9期161-164,共4页
早产儿在母体内成长时间不足,受多种因素影响提前娩出,但早产儿机体内部组织、器官、系统存在发育不成熟的问题,因此在临床上需要特殊护理和喂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是较常见的现象,这与早产儿胃肠功能不全、胃... 早产儿在母体内成长时间不足,受多种因素影响提前娩出,但早产儿机体内部组织、器官、系统存在发育不成熟的问题,因此在临床上需要特殊护理和喂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是较常见的现象,这与早产儿胃肠功能不全、胃动力不足、肠道菌群失调等紧密相关。其中肠道菌群结构失衡及不同微生物的定植均会对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造成影响,明确早产儿FI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早产儿肠胃功能调理与治疗,解决早产儿FI问题,促进其健康发育和成长。本文将介绍早产儿FI的诊断标准,针对FI及肠道菌群的关系进行综述,提出改善早产儿FI情况的方法,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肠道菌群 关系研究
下载PDF
肠道及肺部菌群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宁涛 陈筱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随着围产期综合救治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多种围产期因素影响着早产儿未成熟的肺,造成肺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最常见的慢性肺损伤性疾病,严重威胁早产儿的生命健康。人体微生物群对人类生命过程有着复杂且持... 随着围产期综合救治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多种围产期因素影响着早产儿未成熟的肺,造成肺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最常见的慢性肺损伤性疾病,严重威胁早产儿的生命健康。人体微生物群对人类生命过程有着复杂且持久的影响。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体微生物及其功能被揭秘。目前有很多证据表明,在早产儿的肺发育过程中,肠道及肺部菌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菌群失调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对菌群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病机制仍知之甚少,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其中的奥秘。本文综述了早产儿肠道菌群和肺部菌群的特点,以及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变迁,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治疗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肠道菌群 肺部菌群 肠-肺轴 早产儿
下载PDF
初乳滴注联合专科针对性护理对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全肠道喂养时间效果分析
6
作者 孙丽娜 吴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9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初乳滴注联合专科针对性护理对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全肠道喂养时间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的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初乳滴注联合常规护理,试验... 目的探讨初乳滴注联合专科针对性护理对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全肠道喂养时间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的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初乳滴注联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儿实施初乳滴注联合专科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儿全肠道喂养时间、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和两组患儿胃潴留情况(胃潴留次数、潴留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全肠道喂养时间、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胃潴留次数、潴留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乳滴注联合专科针对性护理能有效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康复时间,加速改善胃潴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乳滴注 专科针对性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 全肠道喂养时间 胃潴留
下载PDF
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肠道菌群特异性变化及短链脂肪酸水平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志丹 岳玲玲 +4 位作者 王梓潓 王睿孜 李利锋 张万存 李小芹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3,共8页
目的探索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患儿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变化,明确其在CMPA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5例CMPA婴儿作为CMPA组,同时选取25例正常婴儿作... 目的探索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患儿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变化,明确其在CMPA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5例CMPA婴儿作为CMPA组,同时选取25例正常婴儿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婴儿粪便200mg,采用16SrDNA高通量检测技术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检测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并将微生物多样性与代谢产物进行联合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PA组患儿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且α-多样性显著增加(P<0.001)。与对照组相比,CMPA组患儿肠道内厚壁菌门、梭状芽孢杆菌目、拟杆菌丰度显著降低,而梭菌科、支原体科、鞘脂单胞菌科丰度显著增加(P<0.001)。代谢组学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MPA组菌群代谢产物乙酸、丁酸和异戊酸水平显著下降,并与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粪杆菌属、罗氏菌属等丰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MPA患儿肠道内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短链脂肪酸水平降低,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肠道菌群多样性 短链脂肪酸 婴儿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s in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Protection and Therapy
8
作者 Pingfan Xia Hongyi Li +1 位作者 Zhe Xu Yongping Lu 《Health》 2024年第5期470-489,共20页
For preterm infants,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is usually caused by abnormal lung development due to various factors during prenatal and postnatal proces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death and bad prognosis of pret... For preterm infants,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is usually caused by abnormal lung development due to various factors during prenatal and postnatal proces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death and bad prognosis of preterm infants is to have BPD. Up to now, there are no unified strategies or drugs to treat BPD. In clinical, many intervention treatments have been applied to achieve BPD therapy, mainly including preterm protection,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ies, and delivery of corticosteroids, pulmonary vasodilators, and antioxidant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advances in BPD protection and treatment, and notes that gut microbiota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can be the promising strategy for protecting and treating BP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Preterm infants Protection and Therapy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ut Microbiota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患儿与健康婴儿肠道菌群的差异性分析
9
作者 吴卓璇 李蒙 +3 位作者 陈金波 胡枫 王向东 覃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708-712,共5页
目的:明确特应性皮炎患儿(AD)与健康婴儿肠道菌群的差异性。方法:收集特应性皮炎患儿(AD组)和健康婴儿(对照组)受试者粪便,提取粪便样本总DNA进行定量分析和PCR扩增,采用PacBio Sequel测序仪进行16S rRNA测序。经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 目的:明确特应性皮炎患儿(AD)与健康婴儿肠道菌群的差异性。方法:收集特应性皮炎患儿(AD组)和健康婴儿(对照组)受试者粪便,提取粪便样本总DNA进行定量分析和PCR扩增,采用PacBio Sequel测序仪进行16S rRNA测序。经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受试者肠道菌群在属、种水平构成性的差异。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菌群特征,LEfSe分析描述两组菌群代表性差异菌种。结果:共33例特应性皮炎患儿(AD组)和30例健康婴儿(对照组)纳入为研究对象。AD组的菌群物种丰度和均匀度指数较对照组偏低,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肠道菌群在组成结构上有显著性差异(P=0.032);采用LEfSe分析方法发现在属和种水平上,AD组弗氏柠檬酸杆菌、产酸克雷伯菌较对照组显著性增加,对照组链球菌属、韦荣氏球菌属、巨球形菌属、唾液乳酸杆菌、第三梭状芽胞杆菌、无害芽胞梭菌等较AD组有显著性增加。结论:AD婴儿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及生物多样性与正常婴儿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特应性皮炎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岩藻糖基化胞外多糖降解产物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昕淼 肖梦诗 +4 位作者 南世豪 陈伟苗 李蓉 付晓丹 牟海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8-107,共10页
通过体外模拟发酵体系评价岩藻糖基化胞外多糖降解产物(degradation products of fucosylated exopolysaccharide,DFcP)对婴儿粪便来源菌群的调控作用。单菌培养结果表明DFcP能够被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infantis ... 通过体外模拟发酵体系评价岩藻糖基化胞外多糖降解产物(degradation products of fucosylated exopolysaccharide,DFcP)对婴儿粪便来源菌群的调控作用。单菌培养结果表明DFcP能够被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infantis ATCC 15697)、短双歧杆菌(B.breve ATCC 15700)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GMCC 1.19)选择性利用,并促进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积累。婴儿粪便菌群体外模拟发酵实验表明,与2’-岩藻糖基乳糖相比,DFcP能够更快地被粪便菌群利用,产生更高水平的SCFAs(34.57 mmol/L,P<0.05)。单分子实时测序结果表明,DFcP提高了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占比,上调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并进一步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验证。综上,DFcP能够被婴儿粪便菌群快速利用,显著调节菌群结构并促进有益代谢产物SCFAs的积累。本研究证实DFcP作为新型益生元的潜力,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岩藻糖基寡糖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糖基寡糖 婴儿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 短链脂肪酸 三代测序
下载PDF
产时抗菌药物预防对6月龄内婴儿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11
作者 齐琪 朱中海 +4 位作者 王良 祝瑛泽 韩蓓 程悦 曾令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7期1-9,共9页
目的 了解产时抗菌药物预防(IAP)对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丰度及组成的影响。方法 基于已有出生队列,采集婴儿3日龄内、2月龄及6月龄粪便,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本进行Alpha、Beta多样性比较,还比较了各组菌群丰度,并对差异菌... 目的 了解产时抗菌药物预防(IAP)对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丰度及组成的影响。方法 基于已有出生队列,采集婴儿3日龄内、2月龄及6月龄粪便,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本进行Alpha、Beta多样性比较,还比较了各组菌群丰度,并对差异菌群进行了分析。结果 65名婴儿的142份粪便样本纳入分析(男35名,女30名)。经分娩方式分层后,未观察到产时抗菌药物预防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在婴儿3日龄内、2月龄、6月龄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的差异。在婴儿3日龄内,产时抗菌药物预防的使用均会增加Eggerthellaceae的丰度(阴道分娩:beta=-0.82;剖宫产:beta=-0.38),并增加机会致病菌的丰度。在2月龄顺产婴儿中发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P=0.017)和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P=0.015)的相对丰度在产时抗菌药物预防非暴露组中更高。结论 产时抗菌药物预防会影响婴儿6月龄内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可能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抗菌药物预防 肠道菌群 抗生素 婴儿
下载PDF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微生态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郭杉 刘瑞霞 阴赪宏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2期12-17,共6页
肠道微生态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展及新生儿疾病关系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肠道菌群可影响新生儿膳食成分代谢消化等重要生理过程。因出生后所处环境、喂养方式等与足月儿不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和演变过程与足月儿... 肠道微生态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展及新生儿疾病关系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肠道菌群可影响新生儿膳食成分代谢消化等重要生理过程。因出生后所处环境、喂养方式等与足月儿不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和演变过程与足月儿存在差异。稳定的肠道菌群及完整的肠黏膜屏障可限制肠道致病菌生长,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新生儿疾病相关。因此,本文总结了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菌群特征、影响因素及远期关联、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学者建立理论基础,提供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态 早产 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红波 陆薇 +2 位作者 黄娟 陶晔璇 蔡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新生儿出生后其肠道立即被来自母体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定植,许多研究表明,消化道早期定植的肠道菌群在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探讨了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婴儿肠道菌群和粪便性状的影响。方法以60例40~47日... 目的新生儿出生后其肠道立即被来自母体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定植,许多研究表明,消化道早期定植的肠道菌群在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探讨了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婴儿肠道菌群和粪便性状的影响。方法以60例40~47日龄的健康足月母乳喂养婴儿为观察对象,按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n=30)。在6、8、10、12周龄采集婴儿粪便标本,并同时记录婴儿体质量、头围及粪便性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婴儿肠道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双歧杆菌亚种(长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剖宫产娩出的婴儿肠道乳酸杆菌和长双歧杆菌数量低于自然分娩组(P<0.05);自然分娩的婴儿粪便pH值低于剖宫产组(6.2对6.9,P﹤0.05);分娩方式对粪便性状和婴儿的生长发育无影响。结论剖宫产降低母乳喂养婴儿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肠道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分娩
下载PDF
早产儿早期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对其肠道菌群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朱丹萍 杜立中 +7 位作者 余加林 艾青 肖洒 程晨 张云辉 贺雨 潘云 宋思捷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利用16S r DNA PCR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探讨生后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对早产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 d为哌拉... 目的利用16S r DNA PCR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探讨生后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对早产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 d为哌拉西林组,7 d内未使用抗生素为对照组。收集胎粪(〈12 h)和3、5、7日龄(d3、d5、d7)的粪便标本,采用PCR-DGGE方法对肠道菌群的变化行动态观察,同时行克隆测序分析菌群组成的变化。结果 24例早产儿的96份粪便标本进入分析,哌拉西林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基线具可比性。24份胎粪提取细菌DNA后行PCR扩增失败,未行DGGE分析。1哌拉西林组d3、d5、d7时点的Shannon指数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64(1.16-1.92)、1.97(1.69-2.20)和1.22(0.69-2.10);对照组分别为1.39(0.94-1.94)、2.24(2.07-2.49)和2.38(2.07-2.61),哌拉西林组d7时点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随日龄增加,对照组Shannon指数逐渐升高;哌拉西林组Shannon指数呈降低趋势。3d7时点哌拉西林组和对照组均以克雷伯菌属占绝对优势(35.5%和42.4%),且乳酸杆菌属检出率均较低(1.6%和0.8%)。哌拉西林组较对照组肠球菌属(21.0%vs 7.2%)及链球菌属(25.8%vs 4.0%)比例明显增加,肠杆菌比例明显降低(3.2%vs 12.8%)。结论早产儿菌群结构简单,生后抗生素应用会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肠道菌群 抗生素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下载PDF
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早产儿出生后肠道菌群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娜 杨毅 +4 位作者 张澜 方剑火 郎继东 曹云 田埂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NICU早产儿出生后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败血症的关系。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住院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于出生后第1天采集胎粪,之后于每周龄时或评估败血症时采集粪便样本,直至出院或生后8周。采用Illumina高通... 目的初步探讨NICU早产儿出生后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败血症的关系。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住院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于出生后第1天采集胎粪,之后于每周龄时或评估败血症时采集粪便样本,直至出院或生后8周。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RNA-V3区进行DNA测序,应用MG-RAST V3.3.6分析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分析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和分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例早产儿共采集生后1、7、14和21 d的12份粪便样本,其中5份样本PCR扩增失败,7份样本(例1生后14、21 d;例2生后7、21 d;例3生后7、14、21 d)DNA测序成功进入分析。3例早产儿平均胎龄为(31.3±0.8)周,平均出生体重为(1 540±144)g。3例均生后应用抗生素,其中例1母亲有产前抗生素暴露史;例2在住院过程中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7份样本稀疏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充分。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OTU值为381~608,微生物丰度较高,且与日龄呈正相关,其中例2生后7 d样本肠道菌群多样性最低;27份样本共检测到18个菌门,均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变形菌门在例1生后14和21 d样本分别占97.52%和49.11%,放线菌门在例2生后7 d样本占99.46%;3共检测到172个科,其中63科为7份样本共有;相对丰度≥1%的科共检测到10个,例2生后7 d样本棒状杆菌科占97.90%,21 d样本中葡萄球菌科占27.16%;4聚类分析显示,同一研究对象不同时点肠道微生物相似性较高。结论早产儿产前抗生素暴露及出生后早期抗生素暴露可能会显著降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影响正常菌群的定植。发展为败血症的早产儿生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较低,以致病菌占优势的肠道微生物区可能与败血症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肠道菌群 败血症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母乳中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学艳 姜铁民 +1 位作者 刘继超 陈历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91-395,共5页
母乳涵盖了婴儿成长所需的全部营养,为保证婴儿健康、快速生长,母乳喂养是最好的方式。传统培养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证明母乳是乳酸菌的天然来源,乳酸菌从母体肠道传递给乳腺的过程中免疫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从健康母... 母乳涵盖了婴儿成长所需的全部营养,为保证婴儿健康、快速生长,母乳喂养是最好的方式。传统培养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证明母乳是乳酸菌的天然来源,乳酸菌从母体肠道传递给乳腺的过程中免疫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从健康母体的母乳中经常能够分离得到的乳酸菌有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等。很多研究都已证明母乳中的乳酸菌具有特殊的功能如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免疫调节、调节肠道健康、抗HIV及治疗乳腺炎等。本文就母乳中乳酸菌的来源、母婴间乳酸菌的传递方式、母乳源乳酸菌的种类和功能特性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母乳源乳酸菌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乳酸菌 婴儿肠道 益生菌 功能特性
下载PDF
早期使用不同疗程抗生素对早产儿日龄28d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俊平 王艳丽 +3 位作者 钟隽镌 颜慧恒 张永 陈运彬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7期8-11,F0003,F0004,共6页
目的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探讨早期经验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疗程对早产儿日龄28 d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7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3 d为短疗... 目的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探讨早期经验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疗程对早产儿日龄28 d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7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3 d为短疗程组(G1组,9例),使用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7 d为长疗程组(G2组,18例)。收集28 d日龄的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菌群组成的变化。结果菌群的结构组成中,主要的菌门包括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其中厚壁菌门含量最为丰富。G1组中的拟杆菌门(0.03%)和变形菌门(34.11%)与G2组(0.04%、14.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和G2组的alpha多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中的β-变形菌纲(LDA=6.43,P=0.017)、丛毛单菌科(LDA=6.24,P=0.017)、皮杆菌科(LDA=6.60,P=0.016)、黄体杆菌属(LDA=6.06,P=0.026)和韦荣球菌属(LDA=7.51,P=0.049)高于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经验性、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能会导致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和达优势化时间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肠道菌群 早产 16S rRNA测序
下载PDF
母乳对婴儿肠道菌群及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洁 孙天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9-296,共8页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疾病有很大关联,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肠道菌群的建立还未完善,极易受到疾病的感染。母乳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免疫元素作为婴幼儿饮食首选。本文综述了母乳中微生物、营养物质、免疫细胞和免疫分...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疾病有很大关联,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肠道菌群的建立还未完善,极易受到疾病的感染。母乳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免疫元素作为婴幼儿饮食首选。本文综述了母乳中微生物、营养物质、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及免疫系统的影响,并简单介绍了婴儿肠道菌群与过敏症的关系,为降低婴儿感染疾病的风险以及预防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如何改善婴幼儿奶粉配方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配方奶粉 婴儿免疫系统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婴幼儿肠道病毒组学研究进展
19
作者 史以超 彭丽华 杨云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737-739,744,共4页
婴幼儿肠道病毒组是指肠道内的所有病毒、病毒颗粒及其遗传信息的总和。婴幼儿肠道病毒的形成始于婴儿出生,并在出生方式、母乳、饮食、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扩张成熟。此外,肠道病毒组可以直接或间接调控宿主免疫、微生物代谢与营养、... 婴幼儿肠道病毒组是指肠道内的所有病毒、病毒颗粒及其遗传信息的总和。婴幼儿肠道病毒的形成始于婴儿出生,并在出生方式、母乳、饮食、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扩张成熟。此外,肠道病毒组可以直接或间接调控宿主免疫、微生物代谢与营养、黏膜屏障形成,影响宿主的健康。然而,目前婴幼儿肠道病毒组研究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扩展完善病毒组数据库,深入研究肠道病毒组与其他微生物种群间的相关关系,并剖析其在婴幼儿发育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肠道 病毒组
下载PDF
假性肠梗阻早产儿血浆胃动素和生长抑素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于新 姚宝珍 +1 位作者 叶静萍 黄星原 《华中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65-66,共2页
目的 了解胃肠激素在早产儿假性肠梗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3例假性肠梗阻早产患儿血浆胃动素 (MOT)及生长抑素 (SS)水平 ,并与正常早产儿组相对照。结果 假性肠梗阻早产儿血浆MOT及SS水平在疾病极期均低于正常... 目的 了解胃肠激素在早产儿假性肠梗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3例假性肠梗阻早产患儿血浆胃动素 (MOT)及生长抑素 (SS)水平 ,并与正常早产儿组相对照。结果 假性肠梗阻早产儿血浆MOT及SS水平在疾病极期均低于正常。全部患儿予微量经口喂养或促胃动力药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胃肠激素在早产儿假性肠梗阻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激素 早产儿 假性肠梗阻 生长抑素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