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王晶 李贝贝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1期136-139,共4页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参比组(n=34,常规护理)与分析组(n=34,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参比组(n=34,常规护理)与分析组(n=34,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分析组止泻、退热、呕吐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沟通支持、尊重支持、情感支持、优质护理支持评分均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可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并发症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北京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5
2
作者 于国慧 董方 +4 位作者 甄景慧 刘锡清 许宏 宋文琪 徐樨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对2008年肠道门诊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腹泻病儿童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免疫层析...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对2008年肠道门诊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腹泻病儿童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301份粪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4种70株(有1份同时检出2种细菌),检出率为22.9%(69/301)、其中男孩检出48例,女孩21例,男女检出比为2.29∶1;2岁以下患儿检出56例(81.2%)。检出沙门菌32株(45.7%),志贺菌13株(18.6%),致泻性大肠杆菌6株(8.6%),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27.1%)。13株志贺菌中检出B群9株(69.2%),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6株发生于<1岁组婴儿。沙门菌和志贺菌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61.3%、92.3%)、复方新诺明(16.1%、61.5%)、环丙沙星(9.7%、30.8%)、头孢曲松(16.1%、23.1%)。301份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30份,其中同时粪便培养阳性者10份。结论 2008年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以沙门菌为主,志贺菌属中以B群为主要流行株,两者的易感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多重耐药仍以志贺菌明显,沙门菌的耐药率有所上升;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的比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耐药性 轮状病毒 儿童
下载PDF
北京地区2008年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国慧 董方 +3 位作者 刘锡清 许宏 宋文琪 徐樨巍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9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方法检测9843例腹泻病粪便的轮状病毒(RV)抗原,对其中疑诊细菌腹泻的301份标本做培养。结果 RV检出2249例,全年发病,有两个高峰。便培养出沙门菌32株,志贺菌13株(B群占9株),致泻大肠杆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 目的研究儿童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方法检测9843例腹泻病粪便的轮状病毒(RV)抗原,对其中疑诊细菌腹泻的301份标本做培养。结果 RV检出2249例,全年发病,有两个高峰。便培养出沙门菌32株,志贺菌13株(B群占9株),致泻大肠杆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便培养证实RV并细菌感染10例。结论 2008年RV腹泻居多;细菌腹泻以沙门菌为主,志贺菌以B群为主,两者易感染2岁以下者,1岁以下易感金葡菌;RV合并细菌性腹泻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轮状病毒 儿童
下载PDF
小儿腹泻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韩俏 刘筱玲 易芬贤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1年第3期45-46,共2页
目的 了解腹泻患儿感染状况及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1573例腹泻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1573例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中共检测出各类阳性病原893例,总检出率56.77%(893/157... 目的 了解腹泻患儿感染状况及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1573例腹泻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1573例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中共检测出各类阳性病原893例,总检出率56.77%(893/1573).轮状病毒(RV)、细菌、真菌、原虫检出数分别为437例、381例、66例、9例,检出率依次为27.78%、24.22%、4.20%、0.57%.381例细菌感染标本中大肠埃希氏菌131例、克雷伯菌76例,该两株细菌占细菌总数的54.33%(207/381).结论 小儿感染性腹泻以轮状病毒为主,细菌次之,真菌亦是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加快RV疫苗的研制及应用是有效减轻RV疾病负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泻 病原学 轮状病毒
下载PDF
丽水地区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特点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坤 刘思宇 +1 位作者 史杨 谢安妮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1期87-88,91,共3页
目的分析丽水地区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的年龄分布特征和季节性感染的特点,为本地区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的3,492例儿童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季节中感... 目的分析丽水地区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的年龄分布特征和季节性感染的特点,为本地区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的3,492例儿童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季节中感染轮状病毒(RV)的情况.根据感染情况将患儿分为RV感染组与非RV感染组,并分析R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3,492例儿童中,RV感染者447例,总阳性率12.80%.2019年RV感染阳性率为15.53%,2020年为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间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与2020年RV感染阳性率均为>1~2岁组最高,>2~3岁组和>0.5~1岁组次之,两年中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9年2月与2020年1月RV感染阳性率最高,相比同年其他月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V感染组发热、呕吐、脱水及呼吸道症状的发生率高于非R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两年丽水地区轮状病毒感染表现出冬季高发.>0.5~3岁儿童为易感人群,在冬季、秋冬交替和冬春交替时需做好防护措施.胃肠道症状仍然是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但不能忽视出现肠外疾病儿童的轮状病毒检测工作.严重脱水病例虽不多,但仍要及时发现并干预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感染性腹泻 儿童 肠外疾患
下载PDF
炎琥宁灌肠与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唐小军 周水波 李爱芬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19期2614-2616,共3页
目的研究炎琥宁灌肠与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8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研究炎琥宁灌肠与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8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灌肠治疗,对比2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体温复常时间(1.73±0.44)d、呕吐消失时间(2.13±0.27)d、腹泻改善时间(3.07±1.16)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出现,患儿耐受性良好。结论炎琥宁保留灌肠与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患儿早期恢复,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炎琥宁灌肠 干扰素 补锌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西咪替丁与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导利 王茜 何阿玲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研究西咪替丁与干扰素联合补锌在小儿轮状病毒(RV)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80例RV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咪替丁+干扰素+补锌,n=90)与对照组(西咪替丁+干扰素,n=90),观察两组治疗... 目的:研究西咪替丁与干扰素联合补锌在小儿轮状病毒(RV)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80例RV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咪替丁+干扰素+补锌,n=90)与对照组(西咪替丁+干扰素,n=90),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大便恢复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后统计发现,观察组大便RV抗原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d后统计发现,两组血锌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话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8.89%,对照组复发率为20.00%,两组复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23,P<0.05).结论:西咪替丁与干扰素联合补锌在小儿RV感染性腹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RV抗原转阴,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后期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西咪替丁 干扰素 补锌 疗效对比
下载PDF
婴幼儿腹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薛爱国 李海燕 +1 位作者 宋冬 丁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7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青岛市2013年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的分布、流行病学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预防以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 目的:研究青岛市2013年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的分布、流行病学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预防以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526份粪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6种80株,检出率为15.2%(80/526)。检出沙门菌38株(47.5%),志贺菌8株(10.0%),致泻性大肠杆菌8株(10.0%),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5.0%),铜绿假单胞菌19株(23.7%),白假丝酵母菌3株(3.75%)。8株志贺菌7株为福氏志贺菌,1株鲍氏志贺菌。沙门菌和志贺菌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68.7%、76.9%)、复方新诺明(21.1%、38.5%)、环丙沙星(15.8%、15.4%)、头孢曲松(6.25%、15.3%)。526份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107份。结论2013年青岛市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以沙门菌为主,易感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腹泻主要是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所导致;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细菌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耐药性 轮状病毒
下载PDF
电解质紊乱与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钟可文 麦志周 张应华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7年第3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解质紊乱与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的相关性。方法用ISE法测定25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钾钠氯,用偶氮砷III法测定患儿血清钙,经细菌培养和快速轮状病毒抗原酶标诊断试剂鉴定感染性腹泻的致病原。结果病毒性腹泻患儿并发电解质紊... 目的探讨电解质紊乱与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的相关性。方法用ISE法测定25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钾钠氯,用偶氮砷III法测定患儿血清钙,经细菌培养和快速轮状病毒抗原酶标诊断试剂鉴定感染性腹泻的致病原。结果病毒性腹泻患儿并发电解质紊乱80.7%(75/93);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在细菌感染性腹泻与病毒性腹泻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虽然各种小儿感染性腹泻均可引起低钾血症,但在细菌组与病毒组之间的差异并不具有显著意义;高氯血症可见于各种感染性腹泻,以病毒性腹泻多见。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感染性腹泻患儿伴有血清电解质紊乱,了解电解质紊乱与病原学的相关性,及时纠正各种电解质紊乱,有助于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及时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儿童
下载PDF
中药敷脐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湿热证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
10
作者 叶青艳 沈健 +5 位作者 杨巧芝 谢绍华 陈黎 姚俊丽 周华 赵鋆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92-4496,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设计,将160例辨证为湿热证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连五...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设计,将160例辨证为湿热证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连五倍子散贴敷神阙穴,对照组予黄连五倍子散安慰剂贴敷。均治疗3 d,随访4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止泻时间、伴随症状积分、轮状病毒转阴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60例患儿进入全分析数据集,134例进入符合方案数据集,160例进入安全性数据集。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59%(65/68)]优于对照组[84.85%(56/66)](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儿治疗3 d、随访4 d后伴随症状总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组轮状病毒转阴率[75.00%(54/72)]高于对照组[64.94%,(50/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中药敷脐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湿热证临床疗效好,安全性好,且患儿治疗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感染性腹泻 湿热证 敷脐 儿童 临床研究 黄连五倍子散 疗效
原文传递
上海市闵行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余峰 曾玫 +7 位作者 杜艳 张莉萍 苏华林 陆佳 金宝芳 王烨 梅克雯 汪曦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96-899,共4页
目的分析闵行区婴幼儿轮状病毒(human rotavims,HRV)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在闵行区婴幼儿HRV腹泻监测点医院采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并进行病原... 目的分析闵行区婴幼儿轮状病毒(human rotavims,HRV)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在闵行区婴幼儿HRV腹泻监测点医院采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797份,HRV检出率为15.31%(122/797)。HRV检出季节分布明显,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形成一个高峰,检出率分别为40.0%、46.91%及25.76%,峰顶位于12月份。检出率最高为12~〈18月龄组,为24.32%(45/185),不同月龄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8.479,P=0.001)。以散居婴幼儿为主,占95.08%(116/122);幼托机构婴幼儿占4.92%(6/122)。户籍婴幼儿占22.13%(27/122);非户籍占77.87%(95/122)。临床症状属于中度(Vesikari Scale评分为6~10分)的阳性数占阳性标本总数的59.84%(73/122),28.69%(35/122)属于轻度(Vesikari Scale评分为1~5分),11.48%(14/122)属于重度(Vesikari Scale评分为≥11分),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7.367,P=0.002)。其中20例行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 rotavim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RV),接种率为16.39%(20/122),2例有2剂次接种史,18例有1剂次接种史。结论HRV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在散居婴幼儿家长中开展季节性防范工作尤为重要,建议对小于12月龄婴幼儿在HRV感染高峰前做好ORV疫苗接种等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 上海市闵行区 监测结果 流行病学特征 患儿家长 粪便标本 阳性标本 感染性腹泻
原文传递
2009年北京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于国慧 董方 +3 位作者 刘锡清 许宏 宋文琪 徐樨巍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10月肠道门诊疑诊为细菌性腹泻病者便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10月肠道门诊疑诊为细菌性腹泻病者便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256份标本检出病原菌4种87株(有1份便标本同时检出2种菌),检出率为34.0%。男女检出比为1.69:1,2岁以下患儿55例(64.0%)。沙门菌40株(46.0%),志贺菌23株(26.4%),致泻性大肠杆菌2株(2.3%),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25.3%)。志贺菌中D群13株(56.5%),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有20株发生于〈1岁婴儿。沙门菌和志贺菌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65.0%;95.7%)、复方新诺明(20.0%;78.3%)、环丙沙星(7.5%;8.7%)、头孢曲松(15.0%;73.9%)。256份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检测阳性47份,其中同时便培养阳性者13份。结论2009年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以非伤寒沙门菌为主,志贺菌以D群为主要流行株,二者的易感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阳性检出男孩居多。多重耐药仍以志贺菌明显,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的比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耐药性 轮状病毒 儿童
原文传递
2009-2010年湖南省哨点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李俊华 周帅锋 +9 位作者 刘运芝 邓志红 黄威 李丹地 张帆 姚正才 袁丹 刘富强 陈雨 张红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337-341,共5页
目的了解湖南省哨点医院2009-2010年常见腹泻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哨点医院2009-2010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Dako公司酶免疫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 目的了解湖南省哨点医院2009-2010年常见腹泻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哨点医院2009-2010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Dako公司酶免疫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进行分型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对部分PCR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加以验证。结果检测2009-2010年湖南省哨点医院婴幼儿腹泻标本759份,其中轮状病毒占22.79%(173/759)、杯状病毒占9.22%(70/759)、腺病毒占4.61%(35/759)、星状病毒占0.79%(6/759)、混合感染占2.50%(19/759)。173份轮状病毒G血清型与P基因型以G1、G3、P[4]型为优势株。四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且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测序结果证实12份阳性标本的PCR产物均为其所对应的病毒。结论轮状病毒是2009-2010年湖南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杯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也是本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胃炎 病毒性腹泻 婴幼儿 轮状病毒 杯状病毒 腺病毒 星状病毒 病原学特征
原文传递
2012-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成人和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雷蕾 茌静 +3 位作者 余光清 肖锦晖 熊田甜 郑晓晨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934-937,共4页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成人(〉14岁)和儿童(0-14岁)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差异。方法 采集宝安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成人和儿童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检测成人标本4 512份,总...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成人(〉14岁)和儿童(0-14岁)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差异。方法 采集宝安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成人和儿童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检测成人标本4 512份,总检出率17.00%,主要病原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7.49%,腹泻的主要症状为腹痛和水样便,发生率分别为65.81%、53.57%。检测儿童标本2 608份,总检出率28.80%,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0.35%、8.44%,腹泻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和水样便,发生率分别为32.28%和46.78%,成人和儿童腹泻均多发于夏秋两季。结论 2012-2014年副溶血性弧菌是深圳市宝安区成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加强不同人群的监测,根据各种病原在不同季节检出率的差异开展相应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成人 儿童
原文传递
2016-2020年云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亿会 寸建萍 +3 位作者 姜黎黎 周晓芳 李丹地 乔恩发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了解云南省病毒性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基因型特征并探索其流行规律,为轮状病毒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云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点采集腹泻样本894份,送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样本用... 目的 了解云南省病毒性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基因型特征并探索其流行规律,为轮状病毒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云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点采集腹泻样本894份,送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样本用PCR方法进行G/P基因分型,并用轮状病毒VP7基因测序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共收集病毒性腹泻病例894例。2岁年龄组幼儿轮状病毒检出率较高,为32.32%(32/99);轮状病毒检出率有上升趋势,气温较低月份轮状病毒高发,12~2月检出率高达47.92%(138/288)。该地轮状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主要的基因型是G9P[8]、G3P[8],分别占总基因型的72.15%(158/219)、8.68%(19/219),2020年云南省首次检出G4P[4]基因型。结论 云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发现轮状病毒高发,尤其在气温较低的月份,并有多种基因型分布。应加强幼儿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加强监测,谨防新的型别轮状病毒引起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 病原学 监测
原文传递
深圳市2010-2015年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振 李媛 +3 位作者 路滟 姚相杰 梅树江 谢旭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 分析深圳市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今后开展科学防控及探索研究方向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上报的RV 腹泻病例信息和深圳市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哨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深圳市2010... 目的 分析深圳市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今后开展科学防控及探索研究方向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上报的RV 腹泻病例信息和深圳市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哨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深圳市2010-2015年共报告轮状病毒腹泻113 823例,逐年发病率为150.17/10万、186.55/10万、147.08/10万、298.82/10万、146.76/10万和149.76/10万,平均为179.86/10万,2013年为最高峰。疫情每年约10月开始上升,11-12月为发病高峰;具有明显地区聚集特征,宝安、龙华等流动人口聚集的郊区高发,南山、福田等市区以及东部沿海大鹏新区低发;以男性为主,占61.8%;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占83.2%。实验室病原学哨点监测阳性率月度分布趋势与疫情流行趋势一致;2011-2015年P基因型以P8为主,G血清型逐渐经过2011年G9为主,演变为2012年G9、G1和G3三足鼎立,至2013年高峰期以G1为主,2014年后又以G9为主。 结论 2010-2015年深圳市轮状病毒腹泻疫情总体平稳,但G血清型流行株的变化与疫情大幅波动有关。应加强流动人口聚集地区轮状病毒腹泻防控工作,重视轮状病毒分型监测和免疫策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感染性腹泻 流行特征 病原学监测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2007年儿童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国慧 宋文琪 +3 位作者 徐樨巍 许宏 革群 曾俊红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急性腹泻儿童中A群轮状病毒(R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12月我院肠道门诊就诊的2039例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标记金的A群RV单克隆抗体,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RV抗原。结果2039...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急性腹泻儿童中A群轮状病毒(R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12月我院肠道门诊就诊的2039例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标记金的A群RV单克隆抗体,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RV抗原。结果2039份粪便标本中,621份检测到A群RV,总检出率为30.5%(621/2039),其中男430例(69.2%),女191例(30.8%)。RV感染者中,以6个月~2岁年龄段的患儿为最多,共571例(91.9%)。检出率以10~12月份最高,均在30%以上,其中高峰出现在11月份,达43.4%。北京地区18个区县的统计数据显示,距市区较近的区县RV抗原检出率较低,边远区县较高。少部分患儿合并肠道细菌感染。结论A群RV为北京地区2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病的主要病原,6个月-2岁婴幼儿是A群RV的易感人群,10~12月份为北京地区的流行高峰。在流行季节对肠道细菌感染患儿常规进行A群RV抗原检测有助于避免漏诊和进行更合理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儿童 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18—2020年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包林 王迪 +3 位作者 崔家瑞 陈海燕 崔朋伟 陈立凌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2年第2期52-56,共5页
目的了解苏州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2020年在苏州市某国家级哨点监测医院开展感染性腹泻病原主动监测,对病例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对所有标本进行5种病毒和6类细菌检测和分型(... 目的了解苏州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2020年在苏州市某国家级哨点监测医院开展感染性腹泻病原主动监测,对病例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对所有标本进行5种病毒和6类细菌检测和分型(群)。结果共纳入感染性腹泻病例999例,病原检出率为36.34%,病毒检出率为31.41%,细菌检出率为6.31%,多病原混合感染检出率为4.8%。检出率排前3位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17.92%、诺如病毒12.51%和沙门菌3.4%。轮状病毒腹泻和诺如病毒腹泻均高发于7~24月龄儿童,分别于冬季和冬春季形成发病高峰。细菌性腹泻未见明显季节和年龄组分布特征。多病原混合感染以病毒-病毒为主,轮状病毒G9[P]8占绝对优势,诺如病毒以2型占绝对优势。结论2018—2020年苏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病毒引起,其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本地的优势病原体,病毒性腹泻具有明显的人群分布和季节性特征。细菌性腹泻的优势病原体是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须在全年全年龄段加强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2011年东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泽武 卢展鹏 +2 位作者 曾耀明 钟新光 卢志慧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了解东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东莞市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东莞市共报告其他... 目的 了解东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东莞市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东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6 875例,发病率为83.63/10万.2岁以下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5.76%,10 ~12月为发病高峰.病原学诊断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75%,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占94.63%,沙门菌感染占4.03%,轮状病毒感染病例中2岁以下的占89.12%.结论 秋冬季是东莞市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2岁以下儿童是高危人群,该年龄组儿童也是感染轮状病毒的主要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 病原学 轮状病毒
原文传递
2013-2014年十堰城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许丽琴 齐旭升 +4 位作者 杨子江 刘清忠 罗程 张也 曹觅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了解湖北十堰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和病原监测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5岁以下儿童临床诊断为腹泻病的粪便标本进行致病菌和病毒的检测。结果:从622份... 目的:了解湖北十堰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和病原监测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5岁以下儿童临床诊断为腹泻病的粪便标本进行致病菌和病毒的检测。结果:从622份粪便标本共检阳性标本413例,阳性率为66.39%(413/622),其中轮状病毒246例、诺如病毒90例、札如病毒19例、星状病毒11例,致腹泻大肠埃希菌29例。轮状病毒发病高峰在10月至次年的1月,感染对象主要为6月-2岁婴幼儿;诺如病毒发病高峰在11月至次年1月,感染病毒的对象主要为6—12月婴幼儿,札如病毒、星状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细菌性腹泻发病高峰在5—9月,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为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感染对象主要为3~5岁婴幼儿。结论:2013—2014年湖北十堰城区感染性腹泻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轮状病毒为2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为3—5岁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 致腹泻大肠埃希菌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