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64及C-反应蛋白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程蓉 吴成 《安徽医学》 2014年第5期613-615,共3页
目的探讨CD64及CRP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细菌性腹泻组(40例),病毒性腹泻组(36例)及非感染性腹泻组(20例);细菌性腹泻组分为轻度腹泻组(27例)和重度腹泻组(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 目的探讨CD64及CRP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细菌性腹泻组(40例),病毒性腹泻组(36例)及非感染性腹泻组(20例);细菌性腹泻组分为轻度腹泻组(27例)和重度腹泻组(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性腹泻组CD64和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腹泻组及非感染性腹泻组(P<0.01);重度细菌性腹泻组CD64较轻度组高(P<0.05);细菌性腹泻患儿治疗后,CD64及CRP表达水平下降(P<0.01);治疗前CD64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784,P<0.01)。结论联合检测CD64和CRP水平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及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CD64 C反应蛋白 儿童
下载PDF
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
2
作者 叶国华 郭溉宗 +1 位作者 莫炳尧 郭德康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8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2例感染性腹泻患儿应用免疫比浊法及电极法、速率法测定血清CRP及血生化,同时测定s3例健康对照组CRP。结果:82例病毒性肠炎组及50例细菌性肠炎组CRP均明显...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2例感染性腹泻患儿应用免疫比浊法及电极法、速率法测定血清CRP及血生化,同时测定s3例健康对照组CRP。结果:82例病毒性肠炎组及50例细菌性肠炎组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毒性肠炎组与细菌性肠炎组比较CRP差异无显著性(P〉0.05),73例重型腹泻组与59例轻型腹泻组比较CRP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感染性腹泻患儿CRP不能作为鉴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指标,但可作为评价病情严重与否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C反应蛋白 小儿
下载PDF
SAA、CRP、PCT联合检测在小儿感染性腹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吕曦 李玮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20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小儿感染性腹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组与病毒组,各45例。同时将同期收治的4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小儿感染性腹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组与病毒组,各45例。同时将同期收治的4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抽取三组受检儿童的静脉血,测定并对比其SAA、CRP及PCT水平,同时对比细菌组SAA、CRP及PCT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细菌组SAA、CRP及PCT水平均高于病毒组与对照组,且病毒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血清SAA、CRP、PCT联合检测阳性率93.33%明显高于SAA、CRP、PCT单项检测阳性率77.78%、66.67%、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AA、CRP、PCT单项检测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AA、CRP、PCT联合检测对小儿感染性腹泻有着良好的检出率,可为病情监测、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感染性腹泻 早期诊断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枫蓼肠胃康胶囊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感染性腹泻疗效及血清CRP、IL-17水平变化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胡静 杨秀锦 侯志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枫蓼肠胃康胶囊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探讨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2月收治的138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9例,两组... 目的探讨枫蓼肠胃康胶囊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探讨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2月收治的138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9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补液支持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枫蓼肠胃康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炎症因子、胃肠道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10%(67/69)显著高于对照组85.51%(59/69)(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脱水纠正时间、止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泻次数、大便形状、腹胀腹痛、脓血黏液便、形体消瘦、神疲乏力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17、白细胞计数(WBC)、胃动素(MOT)、胃泌素(GAS)、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长抑素(S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升高,CD8^(+)显著降低,且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枫蓼肠胃康胶囊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感染性腹泻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胃肠道功能及肠黏膜状态,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蓼肠胃康胶囊 泮托拉唑 感染性腹泻 疗效 C反应蛋白 白介素-17
下载PDF
益气清热解毒汤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何辉 吴锐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7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清热解毒汤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淀粉样蛋白(SAA)、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5例。2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 目的:观察益气清热解毒汤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淀粉样蛋白(SAA)、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5例。2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头孢他啶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清热解毒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SAA、外周血WBC及CRP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70.5%(P<0.05)。研究组脱水、腹痛消失时间及止泻、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SAA、CRP水平及外周血WBC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清SAA、CRP水平及外周血WBC均较低(P<0.05)。结论:益气清热解毒汤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调节其血清SAA、CRP及外周血WB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感染性腹泻 小儿 益气清热解毒汤 血清淀粉样蛋白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Na^(+)/H^(+)交换体家族第三个亚型在感染性腹泻中的作用及活性调控机制
6
作者 王思盈 邹宏 宋振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30-3241,共12页
Na^(+)/H^(+)交换子转运蛋白(Na^(+)/H^(+)exchanger transporters,NHEs)在各种生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包括Na+吸收、细胞内pH稳态、细胞体积调节、增殖和凋亡。其中,Na^(+)/H^(+)交换体家族第三个亚型(Na^(+)/H^(+)exchanger isoform 3,... Na^(+)/H^(+)交换子转运蛋白(Na^(+)/H^(+)exchanger transporters,NHEs)在各种生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包括Na+吸收、细胞内pH稳态、细胞体积调节、增殖和凋亡。其中,Na^(+)/H^(+)交换体家族第三个亚型(Na^(+)/H^(+)exchanger isoform 3,NHE3)高度表达于肠道和肾近端小管中发挥中性NaCl的吸收作用,当细菌、病毒和毒素等病原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上皮细胞上相应的NHE3活性受到抑制和Na^(+)转运障碍,从而使得肠道内的水和电解质潴留、营养物质吸收停滞并导致腹泻的发生。近年来,关于病毒、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胃肠上皮NHE3活性改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综述了部分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机体腹泻时NHE3的活性变化,以及NHE3活性调控机制,包括NHE3从上皮质膜顶端到细胞内体循环、转录和翻译调控、蛋白质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氢交换蛋白3 感染性腹泻 活性调控机制
下载PDF
诺如病毒腹泻患者血清I-FABP、MIP-1α水平检测及诊断价值分析
7
作者 刘娜 刘海军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水平检测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90例(诺如组),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90例(细菌组)及健康志愿者9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水平检测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90例(诺如组),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90例(细菌组)及健康志愿者90例(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ABP、MIP-1α水平,比较3组血清I-FABP、MIP-1α水平差异。诺如组根据脱水分型将其分为:无脱水(28例)、轻度脱水(37例)与严重脱水(25例),分析不同脱水分型患者血清I-FABP、MIP-1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I-FABP、MIP-1α对细菌感染性腹泻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鉴别价值,Pearson法分析血清I-FABP、MIP-1α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诺如组血清I-FABP或MIP-1α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诺如组及细菌组患者血清I-FABP[(2.57±0.43)ng/mL、(4.29±0.61)ng/mL、(5.22±0.70)ng/mL]、MIP-1α水平[(109.64±17.88)pg/mL、(173.52±19.05)pg/mL、(201.74±18.46)pg/mL]逐次升高(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FABP、MIP-1α单独鉴别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与细菌性腹泻的截断值分别为4.97 ng/mL、191.59 pg/mL,AUC分别为0.836、0.884,准确度分别为78.33%、80.00%,而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50,准确度为87.22%,联合检测的AUC优于单独I-FABP、MIP-1α(Z/P=4.453/0.000、3.437/0.001)。与对照组相比,诺如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升高,与细菌组相比,诺如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降低(P<0.05)。无脱水患者血清I-FABP、MIP-1α、TNF-α、IL-6、CRP低于轻度脱水,轻度脱水患者血清I-FABP、MIP-1α及TNF-α、IL-6、CRP水平低于严重脱水(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血清I-FABP、MIP-1α水平均与TNF-α、IL-6、CRP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血清TNF-α升高、IL-6升高、CRP升高均是I-FABP、MIP-1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血清I-FABP、MIP-1α水平低于细菌性腹泻者,可用于鉴别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与细菌性腹泻,且二者均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参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感染性腹泻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311例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血清因子水平变化
8
作者 魏丹 潘海涛 马永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2-115,120,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R(sIL-2R)、淀粉样蛋白(SAA)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对疾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开封市儿童医院治疗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311例,均行病原菌检查,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R(sIL-2R)、淀粉样蛋白(SAA)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对疾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开封市儿童医院治疗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311例,均行病原菌检查,分析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征、血清sIL-2R、SAA及PCT差异。结果共有100例检出病原菌,其中细菌感染66例,病毒感染34例;细菌感染以沙门菌属为主占43.84%,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为主占52.94%。细菌感染患儿发热、黏液便和血便比例分别为68.18%、39.39%和30.30%,明显高于病毒感染患儿32.35%、17.65%、5.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691、4.877、7.799,P均<0.05);细菌感染患儿血清sIL-2R、SAA、PCT水平分别为(478.65±87.22)U/mL、(190.40±23.32)mg/L和(2.73±0.98)ng/m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患儿(401.12±90.41)U/mL、(126.68±20.16)mg/L、(0.89±0.2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9、13.532、10.796,P均<0.05)。细菌感染不同性别、年龄患儿血清sIL-2R、SAA、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毒感染不同性别、年龄患儿血清sIL-2R、SAA、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IL-2R、SAA、PCT及联合检测鉴别细菌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905、0.916和0.793(P均<0.001)。结论在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中,细菌感染以沙门菌属为主,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为主,细菌和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差异;细菌感染患儿血清sIL-2R、SAA、PCT水平明显升高,三者在鉴别感染类型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感染性腹泻 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R 血清淀粉样蛋白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轮状病毒致腹泻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吴剑 段晨阳 +1 位作者 刘梦颖 何海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2期2389-2392,共4页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发展中国家致5岁内婴幼儿胃肠道感染,引起感染性腹泻的重要原因,每年因此而死亡的病例高达600,000多人。[1]近年来对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其引起腹泻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始终未达成统一的说法。目前主要是有...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发展中国家致5岁内婴幼儿胃肠道感染,引起感染性腹泻的重要原因,每年因此而死亡的病例高达600,000多人。[1]近年来对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其引起腹泻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始终未达成统一的说法。目前主要是有两种假说,即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4(NSP4)假说和肠道神经系统(ENS)假说。对于轮状病毒腹泻的预防及治疗,现阶段主要是进行减毒活疫苗预防,但其疗效不甚令人满意,并且有可能导致肠梗阻。[2-3]本文将对轮状病毒致婴幼儿腹泻的可能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此外,针对其独特的致病机制将讨论轮状病毒感染可能的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Rotavirus RV) 感染性腹泻 非结构蛋白4(NSP4) 肠道神经系统(ENS)
原文传递
清热解毒凉血方联合蒙脱石散剂对感染性腹泻患儿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江 李春芳 +3 位作者 黄茂 杨会荣 武芳 李华中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方联合蒙脱石散剂对感染性腹泻患儿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门诊及病房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6个月~5岁。病毒性肠炎66例,男36例,女30例;细菌性肠炎84例,男50例,女34例。将患儿按治...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方联合蒙脱石散剂对感染性腹泻患儿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门诊及病房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6个月~5岁。病毒性肠炎66例,男36例,女30例;细菌性肠炎84例,男50例,女34例。将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治疗1组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方保留灌肠,每日1次,共用5 d;治疗2组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剂,疗程同治疗1组;对照组仅口服蒙脱石散剂。观察治疗前、治疗3 d及5 d CRP水平的变化,并追踪随访至15 d。结果治疗前,细菌性肠炎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肠炎组(P<0.01)。治疗前,治疗1组、治疗2组及对照组3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5 d,治疗1组、治疗2组及对照组CPR水平与各自治疗前比较CPR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治疗2组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P<0.01,0.05)。结论检测CRP有助于细菌性肠炎与病毒性肠炎的鉴别;清热解毒凉血方联合蒙脱石散剂对降低感染性腹泻患儿CRP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凉血方 感染性腹泻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遵义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其sIL-2R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庆 李茂花 +2 位作者 甘旭 蹇亚丹 杨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668-3672,共5页
目的分析遵义地区感染性腹泻患儿病原学特点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可溶性白介素-2R(sIL-2R)对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经遵义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诊断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347例患儿为感染... 目的分析遵义地区感染性腹泻患儿病原学特点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可溶性白介素-2R(sIL-2R)对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经遵义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诊断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347例患儿为感染组,以同期本单位收治的100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为非感染组。无菌采集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轮状病毒(RV)抗原检查,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PR、IL-17和sIL-2R水平;ROC分析血清CPR、IL-17和sIL-2R对感染性腹泻的预测价值。结果 347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中病原菌检出率为23.92%,RV病毒检出率为15.56%,主要分离病原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耐药性最低。感染组血清CRP、IL-17和sIL-2R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CRP、IL-17和sIL-2R诊断小儿感染性腹泻的AUC依次为0.735、0.720、0.752,联合预测的AUC为0.867。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主要为RV病毒、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临床可联合检测血清CRP、IL-17和sIL-2R预测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体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7 可溶性白介素-2R
原文传递
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类型及血清SAA、CRP水平对感染的鉴别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华兰 林美玫 +1 位作者 吴明 陈斌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1-964,969,共5页
目的分析海口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SAA、CRP水平在不同病原体感染中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14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对比感染不同病原体患儿的临床症状。于患儿未接受抗... 目的分析海口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SAA、CRP水平在不同病原体感染中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14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对比感染不同病原体患儿的临床症状。于患儿未接受抗感染治疗前采集患儿新鲜粪便样本,检测病原菌类型。多重PCR对分离的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分型和检测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类型。对比感染不同病原体患儿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相关指标。结果14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中,93例为病毒性感染,55例为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患儿中,41.89%为轮状病毒感染,12.16%为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感染患儿中,21.62%为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6.76%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两组患儿呕吐、腹痛、脱水的发生率均高于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患儿心肌损害、肝脏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1.18%、27.96%,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粪便状态为黏液便、脓血便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患儿水样便占比低于细菌组患儿(P<0.05)。32株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18株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0株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3株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1株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18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型携带毒力基因主要为escV(88.89%),10株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型携带毒力基因主要为astA(60%)。病毒感染组患儿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细菌感染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3(95%CI:0.981~1.000),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AUC为0.995(95%CI:0.987~1.000)。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水平在鉴别不同病原体感染中的最佳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147.875 mg/L、100%、96.8%、0%、3.2%和17.56 mg/L、100%、95.7%、0%、4.3%。结论感染性腹泻患儿中,以病毒性感染为主。病毒感染组患儿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对于鉴别诊断不同病原体感染性腹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菌分布特点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鉴别价值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感染性腹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中平 吴晓茹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232-1234,1237,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感染性腹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9月消化内科收治的151例感染性腹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性腹泻组PCT和CRP水平较病毒性腹泻组、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病...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感染性腹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9月消化内科收治的151例感染性腹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性腹泻组PCT和CRP水平较病毒性腹泻组、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病毒性腹泻组二者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则均无意义(P>0.05)。经有效治疗后,细菌性腹泻组二者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病毒性腹泻组二者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细菌性腹泻组二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对诊断细菌性腹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5%、95.0%、95.9%和82.6%,均高于CRP。治疗前细菌性腹泻组PCT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792,P<0.01)。结论联合检测PCT和CRP水平对细菌性腹泻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且PCT的诊断效率优于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性腹泻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