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鸿满 谭裕光 +6 位作者 黎学铭 阮廷清 周晓农 张仪 黄福明 江河 欧阳颐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7年第2期79-81,84,共4页
目的了解广西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的分布现状,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区域抽样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抽取调查点。从每个点的野外、螺类养殖场、餐饮场所、自由市场等收集各类软体动物,采用酶消化法检... 目的了解广西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的分布现状,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区域抽样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抽取调查点。从每个点的野外、螺类养殖场、餐饮场所、自由市场等收集各类软体动物,采用酶消化法检查,阳性者计幼虫数。结果采集到的软体动物有福寿螺、褐云玛瑙螺、蜗牛和蛞蝓等4类。每个调查点都发现有阳性中间宿主,蛞蝓、福寿螺、玛瑙螺和蜗牛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1.71%,10.82%,8.85%和2.67%,阳性者平均感染度分别为231条,224条,38条和2.5条幼虫。结论广西软体动物种类多、分布广,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广泛存在,中间宿主感染率和感染度高,发生疫情的可能性大,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疫源地 中间宿主 广西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的杀灭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旭岩 卢勤声 +9 位作者 周丽芬 黄丽云 陈戊荣 沈浩贤 何芳 李小敏 麦璟莹 张惠球 黎银燕 朱蔚云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第Ⅲ期幼虫)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的生存及死亡情况(死亡率)。方法采用人工消化法,从自然感染的褐云玛瑙螺中提取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将其放入不同温度(35~90℃)的热水中,分别作用不同时间(1~20mi... 目的探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第Ⅲ期幼虫)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的生存及死亡情况(死亡率)。方法采用人工消化法,从自然感染的褐云玛瑙螺中提取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将其放入不同温度(35~90℃)的热水中,分别作用不同时间(1~20min),取出置解剖镜下观察虫体的变化情况。结果在1~20min内,45℃以下温度对感染期幼虫不具有杀灭作用,死亡率为0;50~55℃温度对感染期幼虫有轻度的杀灭作用,死亡率为12.00%~97.33%;60~65℃温度对感染期幼虫有一定强度的杀灭作用,死亡率为57.39%~100.00%;70~75℃温度对感染期幼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死亡率为97.22%~100.00%;在80℃以上温度时感染期幼虫迅速死亡,死亡率为100.00%。结论45℃以下温度,20min内对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没有杀灭作用;50~75℃温度,1~20min,对大多数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具有杀灭作用,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杀灭作用越强;80℃以上温度,1~20min,对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具有完全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 温度 生存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