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随访分析
1
作者 陈航 曾久鑫 《西藏医药》 2024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对不同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随访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93例动态心电图检查存在室性早搏的CHF患者93例。所有患者完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一年。依照近期预后进行分组... 目的对不同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随访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93例动态心电图检查存在室性早搏的CHF患者93例。所有患者完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一年。依照近期预后进行分组,将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脏事件纳入预后不良组(n=37),其余未出现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56)。比较两组不同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的预后。结果两组在年龄、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LVEF、利尿剂、地高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NYHA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R/S比值≥1例数比率高于预后不良组,R/S比值<1例数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比值<1与性别、NYHA分级均是CHF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下壁导联的室性早搏R/S比值与其预后具有相关性,R/S比值<1是其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下壁导联室性早搏 R/S波比值 预后
下载PDF
Clinical Implication of ST Segment Depression in aVR &aV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n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2
作者 Ravi Sahi Jian Sun +2 位作者 Rajesh Kumar Shah Madhu Gupta Bhabuk Sharma Majagaiya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5年第9期278-285,共8页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role of ST segment depression in the limb leads aVR and aVL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osterior wall infarction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farct related artery (IRA...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role of ST segment depression in the limb leads aVR and aVL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osterior wall infarction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farct related artery (IR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nferior wall MI. Methods: In 159 patients with I-STEMI, 127 (80%) had RCA occlusion and 32 (20%) had LCX occlusion. In the ECG algorithms, RCA occlusion was indicated by ST depression in lead aVL higher than lead aVR and no ST depression in lead aVL and aVR. LCX occlusion was indicated by ST depression in lead aVR higher than or equal to lead aVL and no ST depression in aVL and aVR.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these algorithms were high (98%, 82%, 92% and 95% for RCA occlusion and 83%, 98%, 95% and 92% for LCX occlusion). Conclusion: The ECG algorithms can reliably identify the culprit artery in I-STEMI. ST segment depression in limb leads aVR and aVL with avR ≥ aVL helps to diagnose left circumflex artery as a culprit IRA in an acute inferior wall 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rior leads INFARCT Related ARTERY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 Depression Left Circumflex ARTERY Right Coronary ARTERY
下载PDF
心电图下壁导联Crochetage R波切迹在房间隔缺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朱映红 张文华 +3 位作者 邓颖华 蒋双兰 林淑莲 杨丽丽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79-681,共3页
目的了解心电图下壁导联Crochetage R波切迹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名继发型ASD患者的心电图(ASD组),并以同期超声心动图正常无心脏疾患的11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对照,比较Crochetage R波切... 目的了解心电图下壁导联Crochetage R波切迹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名继发型ASD患者的心电图(ASD组),并以同期超声心动图正常无心脏疾患的11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对照,比较Crochetage R波切迹在两组心电图中的分布特点;分析ASD缺损大小与Crochetage R波切迹检出率的关系。结果ASD组出现Crochetage R波切迹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3.6%vs 10.9%,P<0.01)。ASD患者缺损直径0~5、6~10、>10 mm分别有41、45、24例,出现Crochetage R波切迹分别有18、30、22例;随着缺损直径的增大,出现Crochetage R波切迹的几率也增高(P<0.01)。结论心电图下壁导联Crochetage R波切迹似可作为检测ASD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下壁导联 Crochetage R波切迹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刚 孙根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81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 AD)单支病变所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依其早期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改变的形态将患者分为 3组 ,即压低组、抬高组、...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81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 AD)单支病变所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依其早期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改变的形态将患者分为 3组 ,即压低组、抬高组、无改变组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下壁导联 ST段压低组中73.3%患者为 L AD非优势近端病变 ;抬高组中 6 2 .5 %患者为 L AD优势远端病变 ;无改变组中 L AD优势近端病变与 L AD非优势远端病变所占比例近似。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下壁导联 ST段改变与 L AD形态及病变的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心肌梗死 下壁导联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经下腔静脉途径反推力牵引法拔除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坚 王方正 +7 位作者 张澍 余培桢 王锦志 华伟 张奎俊 楚建民 陈柯平 姚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3期153-155,共3页
采用经下腔静脉途径 ,对 11例起搏器术后顽固性感染和 2例电极导线断裂患者的电极导线进行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拔除术。需拔除电极导线共 17根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分别为 5和 12根 ) ,其中 15根因起搏器囊袋感染和破溃需拔除的电极导线置... 采用经下腔静脉途径 ,对 11例起搏器术后顽固性感染和 2例电极导线断裂患者的电极导线进行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拔除术。需拔除电极导线共 17根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分别为 5和 12根 ) ,其中 15根因起搏器囊袋感染和破溃需拔除的电极导线置入时间为 11.5± 3.5 (8~ 2 0 )年 ,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失败。结果 :经下腔静脉途径完全拔除电极导线 15根、不完全拔除 1根、失败 1根 ,无严重并发症。表明对置入年限长久和断裂电极导线 ,经下腔静脉途径的拔除成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导线拔除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反推力牵引法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V1-3 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永旺 吴君 赵洪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时18导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分为2组,ST段抬高组(16例)和非ST段压低组(171例)....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时18导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分为2组,ST段抬高组(16例)和非ST段压低组(171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病变适合行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型术并检测B型钠尿肽(BNP).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抬高时多为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尤其是圆锥支闭塞(P<0.01),且伴有右心功能不全和血流动力学障碍,与下壁右室心梗相比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抬高表明为右冠状动脉近段或开口闭塞且多伴右室心肌梗死和心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胸前导联ST段抬高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对下壁心梗累及右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月红 任爱平 徐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9期36-36,共1页
目的探讨肢导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室(RV)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初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122例,根据右胸导联V3R~V5R是否具备2个导联的ST段抬高≥0.1mV,分为单纯AIMI组与合并右室梗死(ARVI)组。测定Ⅲ导联与Ⅱ导联ST... 目的探讨肢导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室(RV)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初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122例,根据右胸导联V3R~V5R是否具备2个导联的ST段抬高≥0.1mV,分为单纯AIMI组与合并右室梗死(ARVI)组。测定Ⅲ导联与Ⅱ导联ST段升高的比值。结果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简称ST↑Ⅲ/Ⅱ>1)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ST↑Ⅲ/Ⅱ>1对AIMI累及右室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壁心肌梗死 右室心肌梗死 Ⅲ导联
下载PDF
aVR导联ST段压低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RCA或LCX闭塞的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崔丽萍 陈萍 +1 位作者 杨庭树 卢喜烈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33-134,共2页
目的判断aVR导联ST段压低预测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右冠状动脉(RCA)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闭塞的价值。方法入选212例急性下壁STEMI患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前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aVR导... 目的判断aVR导联ST段压低预测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右冠状动脉(RCA)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闭塞的价值。方法入选212例急性下壁STEMI患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前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aVR导联ST段压低诊断RCA或LCX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aVR导联ST段压低预测急性下壁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LCX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和86%,而预测RC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仅为14%和45%。结论aVR导联ST段压低是下壁STEMI患者LCX闭塞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AVR导联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壁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P-R段明显下斜对运动试验假阳性的预测作用
9
作者 孙步高 张宁 +2 位作者 张荣林 施广飞 梁雨露 《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下壁导联P-R段明显下斜与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关系。方法比较76例运动试验阳性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真阳性组57例、假阳性组19例的运动试验参数。结果假阳性组有较长的运动总时间(389±112s∶287±95s,P<0.01),达到较... 目的探讨下壁导联P-R段明显下斜与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关系。方法比较76例运动试验阳性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真阳性组57例、假阳性组19例的运动试验参数。结果假阳性组有较长的运动总时间(389±112s∶287±95s,P<0.01),达到较大的代谢当量(7.9±1.9mets∶6.6±1.5mets,P<0.01),ST段压低≥1mm时间延长(284±140s:192±97s,P<0.01),运动中较少诱发胸痛及至少2个下壁导联P-R段明显下斜的比例较高(74%∶20%,P<0.01),若以运动总时间≥300s、至少2个下壁导联P-R段明显下斜判断运动试验假阳性,其敏感性为63%,特异性为91%,预测价值为88%。结论运动总时间≥300s、至少2个下壁导联P-R段明显下斜对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判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段 运动试验 预测 下壁导联 ST段 冠心病
下载PDF
下壁导联变化程度在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建军 米娜娃尔.阿木提 《新疆医学》 2011年第4期3-5,共3页
目的:证实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根据临床表现,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 目的:证实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根据临床表现,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评价该比值≥1在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2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除有典型的下壁心肌梗死表现外,还有低血压甚至心源性休克等右心室衰竭的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符合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19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其中16例右胸导联V3R~V6R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0.1mV,3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2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右胸导联V3R~V6R导联中QRS呈qr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结论: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结合临床表现、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对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导联心电图 下壁 右心室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超重男性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的相关因素初探
11
作者 虞晓武 孙庆丰 +1 位作者 朱丰权 陈咏华 《浙江实用医学》 2021年第4期313-315,346,共4页
目的探讨超重男性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的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2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选择1008名男性,分别接受心电图、血压测量、腹部超声检查、血生化、血常规等检查。对符合条件的100例下壁Ⅲ... 目的探讨超重男性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的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2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选择1008名男性,分别接受心电图、血压测量、腹部超声检查、血生化、血常规等检查。对符合条件的100例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T波倒置组)和908例下壁Ⅲ导联T波非倒置(非T波倒置组)的男性行临床、血压、腹部超声及实验室检查,并比较各参数。结果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的发生率为9.92%。T波倒置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尿素氮、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红细胞压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率明显高于T波非倒置组,而碱性磷酸酶T波非倒置组明显高于NAFLD。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与NAFLD(P<0.01)独立相关性最好。体质量指数(P=0.001)和红细胞压积(P=0.003)是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的另两个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超重男性中,NAFLD、质量BMI增高和红细胞压积升高者中下壁Ⅲ导联T波倒置比例明显升高,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T波倒置 下壁Ⅲ导联 超重 男性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高凌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下壁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93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单支病变所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 ,根据早期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将其分为压低组、抬高组、无改变组 3组 ,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下壁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93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单支病变所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 ,根据早期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将其分为压低组、抬高组、无改变组 3组 ,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下壁导联ST段压低组中 71.4%为LAD非包绕型近端病变 ;抬高组中 61.5 %为LAD包绕型远端病变 ;无改变组中LAD包绕型近端病变和LAD非包绕型远端病变所占比例相近。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下壁导联ST段改变与LAD形态及病变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心肌梗死 下壁导联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建欣 杨俊娟 《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ST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单支血管病变16例 (38.1% ) ,双支以上病变26例(61.9% ) ,其中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23例 (...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ST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单支血管病变16例 (38.1% ) ,双支以上病变26例(61.9% ) ,其中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23例 (88.5% )。11例急性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者胸导联ST段压低者8例(72.7% )。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提示多支病变 ,伴胸导联ST段压低者多提示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胸导联 ST段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下壁单、多导联病理性Q波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卓 赵先仙 《江西医药》 CAS 2006年第6期346-347,共2页
目的结合冠脉造影探讨下壁单、多导联病理性Q波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15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常规12导联ECG检查,并加做V3R、V4R、V5R导联及冠脉造影,进行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比较。结果下壁单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 目的结合冠脉造影探讨下壁单、多导联病理性Q波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15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常规12导联ECG检查,并加做V3R、V4R、V5R导联及冠脉造影,进行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比较。结果下壁单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12.9%、特异度68.6%、假阴性率(漏诊率)为77.1%假阳性率为31.4%、阳性预测值为42.1%、阴性预测值为30.8%。双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28.7%、特异度70.6%、假阴性率(漏诊率)为71.3%,假阳性率为28.4%、阳性预测值为68.8%。三导联Q波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31.6%、特异度85.7%、假阴性率(漏诊率)为68.4%假阳性率为14.3%、阳性预测值为86.1%。结论(1)下壁单双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冠心病灵敏度较低,单凭该标准诊断冠心病漏诊率较高,也有一定的误诊率(31.4%),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病理性Q波并不全代表心肌梗死,有些非心肌梗死却可出现酷似心肌梗死的图形,如左侧气胸、肺气肿、肺梗死、心肌炎、心肌病、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感染或休克、颅内病变等;(2)三导联Q波较单双导联Q波诊断冠心病特异度高,阳性预测价值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下壁单 多导联病理性Q波
下载PDF
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对多支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戴丽萍 《新医学》 2015年第11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究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及其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ASTEMI患者230例,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心电图的改变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STEM... 目的探究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及其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ASTEMI患者230例,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心电图的改变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STEMI患者的a VL导联、V6导联ST段压低并伴下壁导联镜像性改变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显示为多支血管病变(MVD)相关(P均﹤0.01);当对所有ASTEMI患者进行分析时,若患者a VL导联、V4导联、V5导联、V6导联的ST段出现压低,则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显示为MVD相关(P均﹤0.01)。结论对于ASTEMI并伴有下壁导联镜像性改变的患者,其前侧壁导联ST的压低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显示为MVD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 下壁导联镜像性改变 多支血管病变 梗死相关动脉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对老年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段丽波 郝晓英 郭玉文 《黑龙江医学》 2006年第9期655-65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梗伴胸导ST低电压对老年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择ST低电压25例,设对照组22例,描记常规12导联ECG,后壁导联V7~9,为胸导联V3R^V5R,测量各导联ST所指高和低压幅度,下壁导联ST段至少有2个指抬高>1.0mm,V1~V4导联至少有...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梗伴胸导ST低电压对老年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择ST低电压25例,设对照组22例,描记常规12导联ECG,后壁导联V7~9,为胸导联V3R^V5R,测量各导联ST所指高和低压幅度,下壁导联ST段至少有2个指抬高>1.0mm,V1~V4导联至少有2个导联ST压低>1.0mm。结果A组心梗后心绞痛11例,多形性室早8例,心功不全Ⅱ级10例,死亡4例。B组(对照组)心绞痛4例,室早2例,心功不全Ⅱ级3例,死亡0例。结论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心梗病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胸前导联 ST段压低
下载PDF
常规十二导联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李映霞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年第5期503-505,共3页
目的:以单纯性下壁心肌梗塞为对照,探讨右室心肌梗塞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12导联心电图特征。材料与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间诊治的22例右室心肌梗塞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列入研究组,同期48例单纯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列入对照组... 目的:以单纯性下壁心肌梗塞为对照,探讨右室心肌梗塞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12导联心电图特征。材料与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间诊治的22例右室心肌梗塞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列入研究组,同期48例单纯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列入对照组,回顾性观察两组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T段抬高幅度比较,研究组Ⅲ>ⅡI的检出率为90.1%,对照组仅4.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检验特异性为90.1%;ST段在V2导联中压低幅度和a VF导联中抬高幅度的比值比较,研究组≤0.5的患者比例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比例4.2%,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检验特异性为90%。结论:利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是否合并有右室心肌梗塞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当ST段抬高幅度出现III>II时,或ST段在V2导联中压低幅度和a VF导联中抬高幅度的比值≤0.5时,均提示较大可能性的右室心肌梗塞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导联 心电图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右室梗塞 诊断与鉴别
下载PDF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Ⅱ导联R/Q值与远期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王鹏滨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3期120-120,122,共2页
目的:探讨陈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Ⅱ导联R/Q值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总结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Ⅱ导联R/Q值与A/E-O比值、PEP/LVET比值、心律失常、心绞痛及Ⅱ、Ⅲ、a VF导联缺血性ST段和T波改变的关系。结果:R/Q>2者较R/Q<... 目的:探讨陈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Ⅱ导联R/Q值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总结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Ⅱ导联R/Q值与A/E-O比值、PEP/LVET比值、心律失常、心绞痛及Ⅱ、Ⅲ、a VF导联缺血性ST段和T波改变的关系。结果:R/Q>2者较R/Q<1者心功能较好,心律失常及心绞痛发生率较低,同时心肌供血情况较好。结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心电图Ⅱ导联R/Q值越大,长期预后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Ⅱ导联 R/Q值 预后
下载PDF
下壁导联ST段抬高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余剑波 杜昌 +5 位作者 黄文凤 马云晖 董桂英 吕佳璇 裴源源 来继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3-886,共4页
目的分析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减少误诊,及时采取正确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冠脉造影表现和治疗转归等资料。结果下壁... 目的分析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减少误诊,及时采取正确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冠脉造影表现和治疗转归等资料。结果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相关临床表现提示单一高血压危险因素占79%,就诊时血压正常或高血压比例为86%;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幅度STⅢ〉STⅡ并伴V1或V4R导联ST段抬高比例为86%;实验室检查提示平均D-二聚体〉2000ng/mL;冠脉造影表现为未显示冠脉开口、冠脉血管正常或单纯右冠近端病变等;经胸心脏超声和胸部CT大血管造影对本病的识别率达到100%;本组患者的病死率为50%。结论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急诊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壁导联ST段抬高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QRS波的形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汤俐雯 陈静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32-333,共2页
目的探讨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的改变。方法分析8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前、后以及1年后的心电图和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无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分析aVR导联QRS波群形态的变化。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前和... 目的探讨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的改变。方法分析8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前、后以及1年后的心电图和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无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分析aVR导联QRS波群形态的变化。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前和无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多呈q(Q)r型(89.2%),少数呈QS型(10.8%);下壁心肌梗死后及1年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多呈rs(S)型(86.21%),少数呈QS型(12.77%),极少数呈Qr型(1.02%)。结论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多呈r(sS)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下壁 AVR导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