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infrapatellar fat pad in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Future applications in treatment 被引量:4
1
作者 Li-Feng Jiang Jing-Hua Fang Li-Dong W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16期2134-2142,共9页
It has been found that obese people have a higher proportion in suffering from osteoarthritis (OA),not only in the weight-bearing joints like knee and hip joints,even in non-weight-bearing joints such as hand joints.O... It has been found that obese people have a higher proportion in suffering from osteoarthritis (OA),not only in the weight-bearing joints like knee and hip joints,even in non-weight-bearing joints such as hand joints.One of the reasons is because the large amount of adipose tissue secretes some factors,which can promote the occurrence of arthritis.As an important structure of the knee joint,the infrapatellar fat pad (IPFP) is actually a piece of adipose tissue.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offer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anatomy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PFP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OA,indicating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IPFP in OA.At the same tim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OA,owing to its special advantages,the IPFP is becoming a kind of important,minimally invasive fat stem cell source,providing a new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OA.We hope that this review will offer an overview of all published data regarding the IPFP and will indicate novel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patellar fat pad OSTEOARTHRITIS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下载PDF
NEEDLING THREE POINTS AROUND THE KNEE-JOINT FOR TREATMENT OF 138 CASES OF INFRAPATELLAR FAT PAD STRAIN
2
作者 舒洪文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6年第3期51-53,共3页
Infrapatellar fat pad strain is a common disease and is referred to the chronic cumu-lative lesion of the knee joint, manifested mainly as arthralgia. The author treated 100 cases ofthis disease by noedling Neixiyan(E... Infrapatellar fat pad strain is a common disease and is referred to the chronic cumu-lative lesion of the knee joint, manifested mainly as arthralgia. The author treated 100 cases ofthis disease by noedling Neixiyan(EX-LE 4), Waixiyan and Zusanli (ST 36) and other 38 caseswith combined therapies of acupuncture(of the same three points) and infrared radiation, achiev- ing cure rates of 68% and 71. 1 %,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93.0% and 92.1% respectively.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cure rate show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patellar fat pad STRAIN Acupuncture therapy Neixiyan-Waixiyan-Zusanli POINTS
下载PDF
Tropoelastin improves adhesion and migration of intra-articular injected infrapatellar fat pad MSCs and reduces osteoarthritis progression 被引量:5
3
作者 Junjun Yang Xin Wang +13 位作者 Yahan Fan Xiongbo Song Jiangyi Wu Zhenlan Fu Tao Li Yang Huang ZheXiong Tang Shuo Meng Na Liu Jiajia Chen Pingju Liu Liu Yang Xiaoyuan Gong Cheng Chen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2年第4期443-459,共17页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osteoarthritis(OA)treatment.However,more and more studies reveal that the injected MSCs have poor adhesion,migration,and survival in...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osteoarthritis(OA)treatment.However,more and more studies reveal that the injected MSCs have poor adhesion,migration,and survival in the joint cavity.A recent study shows that tropoelastin(TE)regulates adhesion,proliferation and phenotypic maintenance of MSCs as a soluble additive,indicating that TE could promote MSCs-homing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In this study,we used TE as injection medium,and compared it with classic media in MSCs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such as normal saline(NS),hyaluronic acid(HA),and platelet-rich plasma(PRP).We found that TE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adhesion,migration,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infrapatellar fat pad MSCs(IPFP-MSCs)and enhance matrix synthesis of osteoarthritic chondrocytes(OACs)in indirect-coculture system.Moreover,TE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IPFP-MSCs adhesion via activation of integrin β1,ERK1/2 and vinculin(VCL)in vitro.In addition,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TE-IPFP MSCs suspension resulted in a short-term increase in survival rate of IPFP-MSCs and better histology scores of rat joint tissues.Inhibition of integrin β1 or ERK1/2 attenuat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E-IPFP MSCs suspension in vivo.In conclusion,TE promotes performance of IPFP-MSCs and protects knee cartilage from damage in OA through enhancement of cell adhesion and activation of integrin β1/ERK/VCL pathway.Our findings may provide new insights in MSCs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for OA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OELASTIN OSTEOARTHRITIS infrapatellar fat pad MSCs
原文传递
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髌下脂肪垫物质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张敏 谭辉 +3 位作者 樊秋菊 于楠 党珊 马春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62-163,共2页
目的利用能谱CT水脂分离技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髌下脂肪垫水脂定量分析的相关性研究,探讨髌骨下脂肪垫在骨性关节炎中的病理变化。方法对临床已进行WOMA疼痛评分的176膝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A组为疼痛评分>40分的骨性关节炎... 目的利用能谱CT水脂分离技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髌下脂肪垫水脂定量分析的相关性研究,探讨髌骨下脂肪垫在骨性关节炎中的病理变化。方法对临床已进行WOMA疼痛评分的176膝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A组为疼痛评分>40分的骨性关节炎患者98膝,对照组B组为疼痛评分<40分且无临床症状的78膝患者均行膝关节Gemstone Spectral Image(GSI)扫描,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单能量60KeV及层厚1.25mm重建,利用GSI viewer软件进行分析,分别记录髌骨下内侧、中间及外侧脂肪垫的水基值及脂基值并取其平均值。对组间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数据采进行皮尔逊相关性R检验。结果A、B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58.62±8.13 vs 56.56±7.99岁。组内脂基值及水基值数据均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A组r=-0.93,B组r=-0.90;组间脂基值及水基值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其髌骨下脂肪垫的水含量(炎性水肿)增高,相对脂肪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物质分离技术 骨性关节炎 髌下脂肪垫
下载PDF
限时饮食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髌下脂肪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5
作者 丁煜堃 祝翠玲 张晓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5425-5431,共7页
背景:超重或肥胖是膝骨关节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限时饮食在预防超重或肥胖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效果。髌下脂肪垫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受到限时饮食的影响,从而影响膝骨关节炎目前仍不清楚。目的:利用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模型,探... 背景:超重或肥胖是膝骨关节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限时饮食在预防超重或肥胖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效果。髌下脂肪垫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受到限时饮食的影响,从而影响膝骨关节炎目前仍不清楚。目的:利用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模型,探究限时饮食减重对髌下脂肪垫的影响,为肥胖相关性膝骨关节炎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证据。方法:将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大鼠可24 h任意进食,饲喂普通饲料(12%脂肪);高脂饮食组大鼠可24 h任意进食,饲喂高脂饮食(45%脂肪);高脂饮食限时进食组大鼠只在9:00(光照后2 h)至17:00(黑暗前2 h)饲喂高脂饮食。饲养8周后,m Dixon-Quant序列用于评估髌下脂肪垫和右侧腹股沟区皮下脂肪组织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ELISA用于定量血清中脂肪因子水平;天狼猩红染色评估髌下脂肪垫纤维化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解偶联蛋白1在髌下脂肪垫和右侧腹股沟区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瘦素、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髌下脂肪垫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饲养8周后,(1)与高脂饮食组相比,正常对照组(P=0.036)和高脂饮食限时进食组(P=0.003)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2)高脂饮食组大鼠髌下脂肪垫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 <0.001)和高脂饮食限时进食组(P=0.004),而3组间皮下脂肪组织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高脂饮食组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0)和高脂饮食限时进食组(P=0.018);(4)与高脂饮食组相比,正常对照组(P <0.001)和高脂饮食限时进食组(P=0.003)以天狼猩红染色为特征的髌下脂肪垫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5)高脂饮食组的髌下脂肪垫中瘦素相对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01)和高脂饮食限时进食组(P <0.001);高脂饮食组的髌下脂肪垫中脂联素相对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4)和高脂饮食限时进食组(P=0.048);然而,3组髌下脂肪垫和皮下脂肪组织中均无解偶联蛋白1阳性表达以及髌下脂肪垫中均无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表达;(6)上述结果表明,限时饮食可以延缓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髌下脂肪垫的纤维化,降低髌下脂肪垫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值,并影响血清和髌下脂肪垫中脂肪因子的水平,限时饮食可能是治疗和预防肥胖相关膝骨关节炎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时饮食 髌下脂肪垫 纤维化 肥胖 膝骨关节炎 减重 脂肪因子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髌下脂肪垫高信号面积与内翻畸形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宋雨珂 郭海威 +5 位作者 洪志楠 林天烨 何晓铭 何敏聪 陈庆真 魏秋实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9期792-796,共5页
目的基于影像数字化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的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高信号面积与内翻畸形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中心住院治疗的320例(379膝)膝骨关节炎(kn... 目的基于影像数字化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的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高信号面积与内翻畸形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中心住院治疗的320例(379膝)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OA)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其中男73例(81膝),女247例(298膝);年龄40~86岁,平均(65.04±8.56)岁;病程(5.37±5.46)年。根据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将患者分为轻度退变组(K-LⅡ级),中度退变组(K-LⅢ级)和重度退变组(K-LⅣ级),分别对比三组患者MRI矢状位平面IPFP面积和IPFP高信号面积,并分别分析IPFP面积和IPFP高信号面积与下肢骨骼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在IPFP面积方面,轻度退变组(586.08±108.99)mm 2、中度退变组(570.75±90.73)mm 2和重度退变组(577.35±102.07)mm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PFP高信号面积方面,轻度退变组(159.33±50.31)mm 2、中度退变组(153.54±58.00)mm 2和重度退变组(178.81±57.87)mm 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FP面积与下肢力线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IPFP高信号面积与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和关节线夹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PFP高信号面积与膝关节退变程度以及内翻畸形角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其可能是影响膝骨关节炎进展的一个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内翻畸形 髌下脂肪垫 高信号 下肢力线
下载PDF
基于MRI测量成人髌下脂肪垫厚度的形态学研究
7
作者 潘斯学 吴江川 +3 位作者 何光雄 向俊宜 夏吉良 保超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92-96,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MRI测量成人髌下脂肪垫厚度的可行性及成人髌下脂肪垫厚度与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的相关性,为全膝关节置换时考虑保留髌下脂肪垫厚度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1 019例18~80岁成人膝关节磁共振扫描的影像作为研究对象,取... 目的 探讨基于MRI测量成人髌下脂肪垫厚度的可行性及成人髌下脂肪垫厚度与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的相关性,为全膝关节置换时考虑保留髌下脂肪垫厚度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1 019例18~80岁成人膝关节磁共振扫描的影像作为研究对象,取膝关节正中矢状面影像作为测量层面,以髌下脂肪垫前缘画一基线,取其与脂肪垫后缘最远点的距离作为测量厚度,测量结果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髌下脂肪垫平均厚度大于女性,分别为(28.08±4.64)mm和(24.58±4.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与女性年龄分别为(49.09±17.78)岁和(50.42±17.88)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身高、体质量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考虑为生理性差异;男性髌下脂肪垫厚度与年龄、身高、体重均无相关性(P> 0.05);女性髌下脂肪垫厚度与体重具有相关性(P <0.05),与年龄、身高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男性髌下脂肪垫平均厚度大于女性且与年龄、身高、体重没有相关性,而女性脂肪垫平均厚度与体重具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下脂肪垫 脂肪垫厚度 磁共振成像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推拿并超声波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田有粮 李月 +2 位作者 李茜 李天军 朱宏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1期816-818,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并超声波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的疗效,探讨治疗该病的较佳方法。方法:2000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推拿并超声波结合中药离子导入的方法治疗80例原发性髌下脂肪垫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目的:观察推拿并超声波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的疗效,探讨治疗该病的较佳方法。方法:2000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推拿并超声波结合中药离子导入的方法治疗80例原发性髌下脂肪垫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15±8.10)岁,平均病程(6.84±3.50)年。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2.63±8.20)岁,平均病程(6.59±3.70)年。治疗组采用推拿并超声波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并超声波方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活动痛(VAS评级法)和压痛记分法进行指标评估,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好转9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5例,好转8例,无效9例。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92±2.21)、(2.16±1.87)分,治疗前后压痛评分分别为(3.01±0.63)、(0.86±0.46)分;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71±2.65)、(3.83±2.45)分,治疗前后压痛评分分别为(2.98±0.61)、(1.32±0.52)分。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压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治疗组更好(P<0.01)。结论:推拿并超声波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效果良好,同时进行中药离子导入可以显著提高疗效,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相互促进补益,发挥综合治疗作用,是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的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超声波 电渗透疗法 髌下脂肪垫 积累创伤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与髌下脂肪垫CT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琳 戴恩来 +2 位作者 刘太运 王钢 施乐年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94-1499,共6页
目的观察健步通络熏蒸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探讨髌下脂肪垫CT扫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105例KOA门诊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5例给予健步通络熏蒸液熏洗,30 min/次,每日1次,1... 目的观察健步通络熏蒸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探讨髌下脂肪垫CT扫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105例KOA门诊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5例给予健步通络熏蒸液熏洗,30 min/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35例给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每次3 mL,1次/6日,共5次。联合组35例给予健步通络熏蒸液熏洗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方法同前两组。3组皆治疗30天。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髌下脂肪垫CT扫描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88.57%,31/35)优于对照组(74.29%,26/35)和治疗组(80.00%,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与治疗组(P<0.05)。治疗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髌下脂肪垫的前后径、内外径、上下径均有缩小,密度均有降低(P<0.05);且联合组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扫描髌下脂肪垫治疗前后的变化主要存在于有中医药治疗的组内,说明CT扫描变化只与能改变髌下脂肪垫理化性质的疗效有关;而中医药治疗是全面、均衡地调节各组织功能与结构,因此,CT可作为中医药治疗各疾病临床疗效观察的较好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健步通络熏蒸液 髌下脂肪垫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髌下脂肪垫损伤动物模型中的变化 被引量:17
10
作者 毕胜 王福根 +3 位作者 侯京山 陈淑娟 钟辉 李振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 :髌下脂肪垫损伤的病理基础是反复发作的慢性损伤以及脂肪垫夹挤和撞击引起的脂肪垫增生和炎症。本研究通过建立家兔膑下脂肪垫和滑膜损伤的模型 ,观察细胞因子IL 1 β ,IL 6和TNF的水平变化 ,以探讨它们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 目的 :髌下脂肪垫损伤的病理基础是反复发作的慢性损伤以及脂肪垫夹挤和撞击引起的脂肪垫增生和炎症。本研究通过建立家兔膑下脂肪垫和滑膜损伤的模型 ,观察细胞因子IL 1 β ,IL 6和TNF的水平变化 ,以探讨它们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水囊压迫兔膑下脂肪垫 ,水囊内压力保持 330~ 34 0mmHg ,配合膝关节屈伸运动 ,每天 2小时。压迫 7天后 ,于对照组与损伤组关节腔内注入 0 .5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后 ,对关节冲洗液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 :损伤组IL 1 β 1 .5 3± 0 .5 1pg/ml,对照组IL 1 β 0 .6 8± 0 .2 2 pg/ml(P <0 .0 1 ) ;IL 6和TNF呈非正态分布 ,应用秩和检验 ,损伤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在髌下脂肪垫损伤的家兔模型中 ,关节冲洗液中所检测的IL 1 β ,IL 6和TNF等炎性细胞因子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 ,说明炎性细胞因子在膑下脂肪垫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下脂肪垫损伤 动物模型 IL-1Β IL-6 TNF
下载PDF
髌下脂肪垫MRI信号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相关性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松 巴宏亮 +1 位作者 何金深 廖云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6-541,共6页
目的:分析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MRI信号强度与膝关节骨关节炎(keen osteoarthritis,KOA)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探讨IPFP在KOA中的作用。方法:对114位没有特殊膝关节疾病的体检职工(114膝)进行问卷调查,在MRI三维脂肪抑制... 目的:分析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MRI信号强度与膝关节骨关节炎(keen osteoarthritis,KOA)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探讨IPFP在KOA中的作用。方法:对114位没有特殊膝关节疾病的体检职工(114膝)进行问卷调查,在MRI三维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上测定IPFP信号强度,并对膝关节软骨缺损、骨赘进行评分,分析IPFP信号强度与软骨缺损、骨赘的相关性。进一步将受试者划分为KOA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IPFP信号强度的差异。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除年龄、性别、BMI的混杂后,IPFP信号强度与髌骨、股骨内侧、胫骨外侧、全膝关节软骨缺损呈明显正相关(OR为1.333~2.168,P为0.006~0.023);与髌骨、股骨内侧、全膝关节骨赘呈明显正相关(OR为1.309~1.781,P为0.004~0.046)。KOA组IPFP信号强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IPFP MRI信号增高是膝关节退变的影像学表现之一;IPFP炎症和内分泌异常可能在KOA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下脂肪垫 膝关节骨关节炎 磁共振 信号强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外侧膝眼进针膝关节腔注射与盲法膝关节腔注射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晓勤 顾楠 +1 位作者 吕琳 袁宏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侧膝眼进针膝关节腔注射与盲法膝关节腔注射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的对比。方法:选取50名进行膝关节注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前两次行盲法膝关节腔注射,后两次行超声引导下膝关节腔注射;B组,前两次行超声引导下膝...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侧膝眼进针膝关节腔注射与盲法膝关节腔注射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的对比。方法:选取50名进行膝关节注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前两次行盲法膝关节腔注射,后两次行超声引导下膝关节腔注射;B组,前两次行超声引导下膝关节腔注射,后两次行盲法膝关节腔注射。每周治疗1次。操作后给予膝关节腔造影确定是否穿刺进入关节腔,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穿刺疼痛的评估。对比两组治疗的成功率和穿刺疼痛VAS。结果:超声引导下外侧膝眼进针膝关节腔注射的成功率为99.0%,盲法膝关节腔注射的成功率为82.0%,超声引导下外侧膝眼进针膝关节腔注射的成功率高于盲法膝关节腔注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穿刺疼痛VA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外侧膝眼进针膝关节腔注射,成功率高,穿刺疼痛程度与盲法穿刺无明显差异,简易安全,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腔注射 超声引导 髌下脂肪垫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髌下脂肪垫血供特点及在TKA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宇进 高兴华 +1 位作者 黄保华 侯之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观测髌下脂肪垫血供特点,为TKA术中如何保护其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20侧防腐及2侧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用巨微解剖法观测髌下脂肪垫血管网的组成、走行及分布。结果髌下脂肪垫血管网外侧由膝下外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降支构成,... 目的观测髌下脂肪垫血供特点,为TKA术中如何保护其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20侧防腐及2侧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用巨微解剖法观测髌下脂肪垫血管网的组成、走行及分布。结果髌下脂肪垫血管网外侧由膝下外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降支构成,内侧由膝下内侧动脉升支、膝降动脉髌上支的降支、膝降动脉关节支的髌下支构成,各支互相吻合形成网状结构,为"密集血管区",位于在髌骨内、外侧旁开5 mm范围以内,髌尖下约14 mm,髌韧带后面10 mm区域。此血管网向髌骨下极、髌韧带后部、髌下脂肪垫及其表面的滑膜提供血供。结论髌下脂肪垫具有滋养其周围结构的功能,在TKA术中应予保留,若需切除至少应保留"密集血管区"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下脂肪垫 血供 膝关节置换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膑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关节痛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信玉 王军 +1 位作者 王福根 和静彬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9-22,共4页
膑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关节致痛102例,临床采用膑垫松解手术和银质针针刺疗法治疗,优良率为90.2%。根据膑垫和解剖学特点及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认为附着于膑骨下端粗面的脂肪垫无菌性炎症病变是引起慢性膝痛的重要原因。银质针... 膑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关节致痛102例,临床采用膑垫松解手术和银质针针刺疗法治疗,优良率为90.2%。根据膑垫和解剖学特点及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认为附着于膑骨下端粗面的脂肪垫无菌性炎症病变是引起慢性膝痛的重要原因。银质针针刺和手术松解治疗能消除病变区的炎性刺激因素,使慢性膝痛获得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膑下脂肪垫 损害 膝关节 疼痛 治疗
下载PDF
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温伯平 雷旭露 +3 位作者 蒋蓉 程施瑞 苏丹 王梦涵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836-838,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髌下脂肪垫损伤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针刀组)和对照组(电针组)两组。在治疗前后以VA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为观察指标,对两组的复发率和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髌下脂肪垫损伤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针刀组)和对照组(电针组)两组。在治疗前后以VA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为观察指标,对两组的复发率和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复发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74%)(P<0.01);治疗组的有效率(93.94%)明显优于对照组(63.64%)(P<0.05)。结论针刀可缓解脂肪垫损伤者疼痛症状,尤其是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方面具有较好优势,且具有复发率低的特点,是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良好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下脂肪垫 损伤 针刀 电针 疗效
下载PDF
膝关节髌下脂肪垫囊肿的诊断及关节镜治疗4例报告 被引量:4
16
作者 印钰 王健全 阎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4-217,共4页
我所共收治 4名膝关节髌下脂肪垫囊肿患者 ,发现膝关节前方肿物后逐渐出现伸膝时疼痛 ,经MRI检查诊断为膝关节髌下脂肪垫内囊肿。 2例囊肿为多房性 ,2例为单房性。 4例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囊肿切除术。手术前囊肿内注射美蓝以帮助确定切... 我所共收治 4名膝关节髌下脂肪垫囊肿患者 ,发现膝关节前方肿物后逐渐出现伸膝时疼痛 ,经MRI检查诊断为膝关节髌下脂肪垫内囊肿。 2例囊肿为多房性 ,2例为单房性。 4例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囊肿切除术。手术前囊肿内注射美蓝以帮助确定切除范围。由于囊肿后壁与半月板前角相邻 ,手术中半月板前角滑膜边缘处破裂 ,其中 2例因破口大于 1cm予以关节镜下缝合修补半月板前角 2针。所有患者均经伸膝夹板固定 2周 ,经关节功能康复后 ,症状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诊断 膝关节 髌下脂肪垫 半月板 患者 房性 帮助 发现 消除
下载PDF
人髌下脂肪垫干细胞与骨关节炎软骨细胞间接共培养可促进其向软骨细胞分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君君 陈诚 +4 位作者 杨柳 宋雄波 谢文斌 黄术 刘宝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目的将人髌下脂肪垫干细胞(IPFPSC)及骨关节炎软骨细胞(OAC)进行间接共培养,促进OAC软骨表型的恢复及诱导IPFPSC向软骨细胞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IPFPSC及OAC,分为单独IPFPSC组、单独OAC组及IPFPSC和OAC间接共培养组,体外成软骨诱... 目的将人髌下脂肪垫干细胞(IPFPSC)及骨关节炎软骨细胞(OAC)进行间接共培养,促进OAC软骨表型的恢复及诱导IPFPSC向软骨细胞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IPFPSC及OAC,分为单独IPFPSC组、单独OAC组及IPFPSC和OAC间接共培养组,体外成软骨诱导21 d后,通过HE染色、Alcian蓝染色、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1型胶原蛋白(Col1)、Col2、Col10、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及SOX-9的表达情况。结果共培养组OAC聚集成微球,IPFPSC呈椭圆形;单独组OAC聚集分布,排列松散,单独组IPFPSC呈长梭形。HE染色显示共培养组OAC聚集成团,核染色深,IPFPSC呈椭圆形,胞质丰富,呈旋涡状生长;单独组OAC聚集分布,核染色浅;单独组IPFPSC呈长梭形,核染色浅。Alcian蓝染色显示共培养组OAC及IPFPSC蛋白多糖分泌多,单独OAC及单独IPFPSC组分泌少。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共培养组IPFPSC及OAC中Col2、aggrecan及SOX-9表达较强,Col1与Col10表达较弱;而单独培养的IPFPSC及OAC组则相反。结论 IPFPSC和OAC间接共培养可以促进OAC软骨细胞表型的恢复及诱导IPFPSC向软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下脂肪垫干细胞 骨关节炎软骨细胞 间接共培养 软骨表型
下载PDF
针刀松解与超短波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田有粮 李茜 +5 位作者 金鑫鑫 韩焕萍 张卉 张昕 高绩真 王红艳 《中医药信息》 2013年第4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与超短波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髌下脂肪垫劳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活动痛(VAS评级法)和...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与超短波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髌下脂肪垫劳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活动痛(VAS评级法)和压痛记分法进行指标评估,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6.6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压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效果更好(P<0.05)。结论:针刀松解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效果良好,是治疗本病的一种简便易行、取效迅速、经济实用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超短波 髌下脂肪垫 损伤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髌下脂肪垫在中药治疗前后的CT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琳 张洁 +1 位作者 刘太运 程晓芸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膝关节髌下脂肪垫治疗前后CT图像的变化,探讨中医药治疗KOA的疗效。方法:将13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给予健步通络熏蒸液熏洗,30min/d,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65例... 目的:通过对比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膝关节髌下脂肪垫治疗前后CT图像的变化,探讨中医药治疗KOA的疗效。方法:将13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给予健步通络熏蒸液熏洗,30min/d,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65例每6d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30mg,共5次;2组皆治疗30d。治疗前后均行膝关节CT扫描,观察治疗前后髌下脂肪垫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髌下脂肪垫的前后径、内外径、上下径均有缩小,密度均有降低,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3.08%)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膝关节髌下脂肪垫CT图像的变化是评价中医药治疗KOA疗效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髌下脂肪垫 健步通络熏蒸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房传武 江华 +6 位作者 黄彰 潘良春 刘伟 王进 陶新兵 刘飞 熊高鑫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628-1631,共4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TKA病人21例(23膝),术中保留完整的髌下脂肪垫。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内容包括膝关节活动度、膝前...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TKA病人21例(23膝),术中保留完整的髌下脂肪垫。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内容包括膝关节活动度、膝前痛发生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Insall-Salvati比值、髌腱短缩发生率以及术后髌腱损伤发生率。结果手术后3个月(114.21±0.57)°、6个月(118.23±0.77)°和1年(117.26±0.87)°膝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功能评分[(84.88±0.82)、(85.78±0.37)、(86.56±0.66)分]高于术前(87.52±0.36)°和(52.36±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前痛发生率4.34%,Insall-Salvati比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腱短缩发生率4.34%,髌腱损伤发生率0。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完整的髌下脂肪垫,可以有效提高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术中对髌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术后髌腱短缩,降低膝前痛出现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髌下脂肪垫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