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ser Heating and Infrared Thermography of Building Materials
1
作者 Aschalew Kassu Carlton Farley III Christina P. Tsoli 《Journal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Research》 2021年第3期223-229,共7页
In this work, a 532 nm diode CW laser is used to heat samples used as building materials at a 1 meter standoff distance while using an FLIR (Forward-Looking Infrared) thermal camera to monitor and record the heating a... In this work, a 532 nm diode CW laser is used to heat samples used as building materials at a 1 meter standoff distance while using an FLIR (Forward-Looking Infrared) thermal camera to monitor and record the heating and then cooling of each sample after lasers are switched off. The data is then analyzed using FLIR proprietary software. Since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materials are unique, using multiple lasers of different wavelengths to simultaneously shine onto the sampl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ould give enough thermal data to successfully characterize the samples within a reasonable amount of time. The results are very promising f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red thermography NIR THERMAL Laser Heating Remote detection
下载PDF
Bridge Girder Crack Assessment Using Faster RCNN Inception V2 and Infrared Thermography 被引量:2
2
作者 Murad Al Qurishee Weidong Wu +4 位作者 Babatunde Atolagbe Joseph Owino Ignatius Fomunung Said El Said Sayed Mohammad Tareq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20年第2期110-127,共18页
Manual inspections of infrastructures such as highway bridge, pavement, dam, and multistoried garage ceiling are time consuming, sometimes can be life threatening, and costly. An automated computerized system can redu... Manual inspections of infrastructures such as highway bridge, pavement, dam, and multistoried garage ceiling are time consuming, sometimes can be life threatening, and costly. An automated computerized system can reduce time, faulty inspection, and cost of inspection.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computer model using deep learning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CNN), which can be used to automatically detect the crack and non-crack type structure.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llow application of state-of-the-art deep neural network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technologies for highway bridge girder inspection. As a pilot study of implementing deep learning in Bridge Girder, we study the recognition, length, and location of crack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UTC campus old garage concrete ceiling slab. A total of 2086 images of crack and non-crack were taken from UTC Old Library parking garage ceiling using handheld mobile phone and drone. After training the model shows 98% accuracy with crack and non-crack types of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e GIRDER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CRACK detecti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infrared thermography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Stainless Steel Composites Plate by Infrared Thermography
3
作者 李国华 胡宇 +3 位作者 方俊雅 谷霞英 高聚春 吴淼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11年第3期333-336,共4页
The 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of debonding in stainless steel composites plate(SSCP)is performed by infrared thermography,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software ANSYS is taken as the simulative tool,and 2D simulative ... The 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of debonding in stainless steel composites plate(SSCP)is performed by infrared thermography,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software ANSYS is taken as the simulative tool,and 2D simulative model has been set up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the thickness of coating and/or substrate on the detectibility of debonging in SSCPs.Two parameters,namely the maximum defec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defect appearing index,are defined to evaluate the detectivity of defects,and their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formulas are given respectively.The preliminary changing tendency of the maximum defec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defect appearing index with the thickness of coating and/or substrate is foun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inless steel composites plate(SSCP) infrared thermography 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Inspection Detectability Improvement for Metal Defects Detected by Pulsed Infrared Thermography 被引量:1
4
作者 Zhengwei YANG Guangjie KOU +2 位作者 Yin LI Gan TIAN Wei ZHANG 《Photonic Sensor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42-150,共9页
Aiming at the drawbacks of low contrast and high noise in the thermal images, a novel metho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ermal image sequence reconstruction and the first-order differential processing is propose... Aiming at the drawbacks of low contrast and high noise in the thermal images, a novel metho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ermal image sequence reconstruction and the first-order differential processing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which is comprised of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 Firstly, the specimen with four fabricated defects with different sizes is detected by using pulsed infrared thennography. Then, a piecewise fitting based method is proposed to reconstruct the thermal image sequence to compress the data and remove the temporal noise of each pixel in the thermal image. Finally, the first-order differential processing based method i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contrast.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pecimen containing de-bond defects between the steel and the heat insulation layer is carried out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via the above procedures.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remove the noise, enhance the contrast, and even compress the data reaching at 99.1%, thus improving the detectability of pulsed infrared thermography on metal de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D infrared thermography METAL DEFECTS DETECTABILITY IMPROVEMENT piecewise fitting differential processing
原文传递
IN718合金多道熔覆热循环特性模拟及实验验证
5
作者 李博远 舒林森 +2 位作者 陈向东 陈彦龙 王家胜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5,224,共10页
为了揭示激光熔覆过程的热量累积特性及规律,利用ANSYS软件对IN718高温合金多道熔覆涂层制备过程热循环进行模拟。通过构建“T”型高斯复合热源并开发ANSYS APDL程序再现激光熔覆过程,获得涂层温度分布及热循环特性。结果表明:熔覆涂层... 为了揭示激光熔覆过程的热量累积特性及规律,利用ANSYS软件对IN718高温合金多道熔覆涂层制备过程热循环进行模拟。通过构建“T”型高斯复合热源并开发ANSYS APDL程序再现激光熔覆过程,获得涂层温度分布及热循环特性。结果表明:熔覆涂层高温区域以半椭球形快速扩散,跟随“弓”字型路径产生热累积;在扫描方向上,各节点最高温度(2309.26℃→2417.15℃→2454.58℃)呈非线性缓慢升高的趋势;以“弓”型路径熔覆会在搭接折弯处显著储能,对已熔涂层造成了重复加热或重熔;在结合界面上,中间道次熔覆时涂层热源生热与热传导具有对称性,使介面温度高于金属粉末材料熔点。采用红外热像测温法对熔覆过程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为熔覆工艺优化与涂层微观组织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718合金 激光熔覆 热循环 数值模拟 红外热像
下载PDF
激光热成像无损检测研究进展(特邀)
6
作者 何赟泽 陈琦 +3 位作者 王洪金 邓堡元 杨瑞珍 王耀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56,共16页
红外热成像是无损检测技术的典型代表。按有无外部激励源,红外热成像可大致分为被动式热成像与主动式热成像两类。其中,以激光作为激励源的主动式热成像,因其输出功率稳定、能量分布均匀、可控性强等诸多优势于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热成像是无损检测技术的典型代表。按有无外部激励源,红外热成像可大致分为被动式热成像与主动式热成像两类。其中,以激光作为激励源的主动式热成像,因其输出功率稳定、能量分布均匀、可控性强等诸多优势于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中首先介绍了激光热成像无损检测系统的构成与激光热成像的分类,并进一步探讨了激光热成像无损检测系统的优化与相关图像处理方法,并从应用角度对现有主要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分析、总结与对比。目前,基于激光热成像的无损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精度不够,效率偏低,检测对象受限等问题。为提升检测效果,研究人员从激励方式、检测条件、图像处理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多类优化策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检测技术精度要求的提高,激光热成像无损检测从裂纹等表面缺陷的检测,拓展至包括分层、脱粘等内部缺陷检测,从缺陷定性分析拓展至缺陷定量计算,从二维缺陷识别拓展至三维缺陷重构。通过详细分析现有研究,认为提升激光源性能、开发小型便携式激光器、结合智能算法的三维缺陷定量检测等是激光热成像无损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激光热成像 缺陷检测 红外图像处理
下载PDF
基于激光联动扫描的单目动态三维主动热成像研究
7
作者 邓堡元 何赟泽 +2 位作者 王洪金 邓群 王耀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60,共11页
为了满足对非平面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的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仅使用一台热像仪对运动试件进行主动三维热成像的系统,称为单目动态三维主动热成像。该系统融合了检测对象的三维轮廓与和主动热成像检测,能够对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复合... 为了满足对非平面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的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仅使用一台热像仪对运动试件进行主动三维热成像的系统,称为单目动态三维主动热成像。该系统融合了检测对象的三维轮廓与和主动热成像检测,能够对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复合材料试件进行检测,并给出直观的热成像缺陷检查结果。不同于传统的三维主动热成像检测方法需要额外的三维相机获取检测对象表面轮廓信息;该系统不需要独立的三维传感器,而热像仪同时作为三维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在线激光联动扫描热成像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一个统一联动扫描模型和针孔相机投影模型的数学模型,将线激光作为主动热成像的热激励和三维重建的空间编码。在算法中,该模型实现了对重构热图序列和三维形状点云的无特征配准,该配准方法工作快速、稳健,不需要关键点。标准高度试件标定实验结果表明:在1~150mm的高度测量范围,平均误差0.16mm,最大误差不超过0.25 mm。碳纤维进气管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大尺寸碳纤维复合材料三维温度场重建与检测检测能力。文中提出的单目三维动态热成像系统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用于在生产线的三维测量、缺陷检测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无损检测 缺陷检测 激光联动扫描热成像 三维热成像 图像配准
下载PDF
基于RPCA-FFT的复合材料冲击损伤缺陷成像
8
作者 叶振宇 吴伟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3-1271,共9页
针对传统锁相热成像缺陷特征提取算法存在对比度较低和小缺陷易丢失问题,提出了基于鲁棒主成分分析(RPCA)与FFT相结合的缺陷检测算法,并用非精确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IALM)求解RPCA模型。将原始红外热波序列向量化为二维矩阵,通过RPCA将... 针对传统锁相热成像缺陷特征提取算法存在对比度较低和小缺陷易丢失问题,提出了基于鲁棒主成分分析(RPCA)与FFT相结合的缺陷检测算法,并用非精确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IALM)求解RPCA模型。将原始红外热波序列向量化为二维矩阵,通过RPCA将数据分解成两部分:近似提取非均匀背景的低秩矩阵,反映缺陷信息的稀疏矩阵,对得到的稀疏矩阵使用FFT求得去除非均匀背景的幅度与相位图,针对求解RPCA模型时IALM需人为引入初始值,影响优化结果等问题,使用暴龙优化算法(TROA),选取信杂比增益和背景抑制因子构建适应度函数,对初始平衡参数和惩罚因子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所得图像对比突出、小缺陷信息明显,客观评价指标优于其他算法,其中熵值有了大幅度的减小,有效抑制热波图像非均匀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相热成像 红外图像序列 鲁棒主成分分析 暴龙优化算法 缺陷检测
下载PDF
近红外漫射光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及探测器排布研究
9
作者 郭楠 郝慧艳 +1 位作者 刘文宇 赵辉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为了研究漫反射光谱法在检测内部组织有效信息方面的径向最远探测距离和合适的探测器排布方式,构建了人体皮下组织模型,利用蒙特卡罗(MC)方法对760 nm近红外光在组织中的传输过程进行了模拟。根据不同组织的光学特性,建立了脂肪-肌肉双... 为了研究漫反射光谱法在检测内部组织有效信息方面的径向最远探测距离和合适的探测器排布方式,构建了人体皮下组织模型,利用蒙特卡罗(MC)方法对760 nm近红外光在组织中的传输过程进行了模拟。根据不同组织的光学特性,建立了脂肪-肌肉双层MC模型。在模型中,通过调整脂肪和肌肉双层组织的垂直厚度模拟了双层组织的多种情况,分析了不同情况下、不同距离处逃逸光子的分布、数量和剩余权重。结果表明,在该模型下,将探测器排布在距离光源大约3 cm或更近的位置,采集到的光子信号可以有效体现组织内部的信息。基于MC模拟的结果,分析设计了三种可应用于无创血流或血氧检测的探测器排布方式。通过比较发现,多光源-多探测器混合排布设计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收集组织的漫射光,提供更均匀的光子分布,而且相较于单光源-多探测器,该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探测器的数量实现对组织同一深度更大面积的检测。这为设计近红外血流或血氧无创检测光谱仪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漫射光 蒙特卡罗仿真 人体组织模型 光源-探测器排布 无创检测光谱仪器
下载PDF
无损检测技术在陶瓷材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湧 《广东建材》 2024年第1期48-49,共2页
本文简述陶瓷制品的制作要求及材料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缺陷。介绍超声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在陶瓷材料检测中的应用。超声检测术适用于检测陶瓷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类缺陷;红外成像检测技术更适合工业生产自动化、大批量检测。为... 本文简述陶瓷制品的制作要求及材料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缺陷。介绍超声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在陶瓷材料检测中的应用。超声检测术适用于检测陶瓷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类缺陷;红外成像检测技术更适合工业生产自动化、大批量检测。为今后陶瓷制品的检测及质量把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制品 超声检测 红外成像检测
下载PDF
低温环境条件下电力设备红外测温缺陷识别方法
11
作者 张明泽 韩嘉言 +2 位作者 王炳杰 吴永康 袁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26-2733,共8页
输变电系统中采用红外线设备进行运维诊断时要求环境温度大于0℃,但对于东北地区冬季低温环境下带电设备缺少红外诊断相关依据,因此需对典型电气设备/连接件的金属接触点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开展研究。本文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低温环... 输变电系统中采用红外线设备进行运维诊断时要求环境温度大于0℃,但对于东北地区冬季低温环境下带电设备缺少红外诊断相关依据,因此需对典型电气设备/连接件的金属接触点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开展研究。本文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低温环境红外测试系统,获得了不同环境温度时设备金属接触点温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3种接触电阻在不同负荷电流、环境温度时对测试温度的影响规律。测试结果表明:当接触电阻小于20μΩ时,环境温度、负载电流对接触点温度梯度的变化几乎无影响;而当接触电阻大于20μΩ时,负载电流的影响显著增加,且0℃可作为温度梯度变化的分界点。基于此在考虑接触电阻下提出了低温红外测温的修正方法,可修正低温环境对红外测温结果的影响,文中的分析及试验结果为低温环境下红外检测时结果的修正提供了实践依据,同时准确判断电气设备接触异常等问题,为高寒地区电气设备运维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环境 红外热像 接触电阻 缺陷 带电设备检测
下载PDF
石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内部孔洞缺陷的红外热成像检测有限元分析研究
12
作者 徐振业 刘志浩 钱恒奎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24年第3期77-85,共9页
在石英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平板上钻直径和深度不同的盲孔,模拟材料内部的孔洞缺陷。采用数值模拟方式,建立了石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盲孔缺陷平板试样三维实体模型,对盲孔缺陷平板试样红外热成像检测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重点研究了盲孔... 在石英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平板上钻直径和深度不同的盲孔,模拟材料内部的孔洞缺陷。采用数值模拟方式,建立了石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盲孔缺陷平板试样三维实体模型,对盲孔缺陷平板试样红外热成像检测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重点研究了盲孔缺陷大小、深度、分布等以及脉冲热源强度和加热时间对红外热成像检测信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缺陷径深比越大,最大温差越大,最大温差对比度越大,越容易被检出;脉冲热源强度越大和加热时间越长,最大温差越大,缺陷越容易被检出;最大温差对比度不随热源强度和加热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增加热源强度和加热时间并不能提高红外热成像图像上缺陷的清晰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红外热成像检测 盲孔缺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建筑物地下室墙面结露检测方法探讨
13
作者 邱春杰 《住宅科技》 2024年第6期59-63,共5页
建筑物地下室墙面受潮常见原因包括墙面结露和墙体渗漏水。不同受潮成因直接影响后续修缮处理方法,因而受潮成因判定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结露作为受潮主因之一,检测判定方法研究有其工程实用价值。通过对结露检测方法的调研,比较不同检... 建筑物地下室墙面受潮常见原因包括墙面结露和墙体渗漏水。不同受潮成因直接影响后续修缮处理方法,因而受潮成因判定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结露作为受潮主因之一,检测判定方法研究有其工程实用价值。通过对结露检测方法的调研,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结合笔者参与的实际工程检测项目,提出通过红外热像法结合微波湿度法的方式,检测墙面温度场及墙体纵向湿度分布,并采用Magnus-Tetens近似法计算露点温度,综合判定地下室外墙结露的检测方法和判定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室 结露 检测方法 红外热像法 微波湿度法 温湿度
下载PDF
基于主站仿真的巡检机器红外模块检测系统
14
作者 王斌 卓浩泽 +2 位作者 蒋圣超 张炜 吕泽承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4期84-87,共4页
巡检机器红外模块的检测目前大多采用人工方式,存在效率低难溯源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主站仿真的巡检机器红外模块检测系统,由测控装置、黑体辐射源、巡检子站后台系统组成。根据巡检子站与集控主站之间的统一通信协议,仿真巡检机... 巡检机器红外模块的检测目前大多采用人工方式,存在效率低难溯源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主站仿真的巡检机器红外模块检测系统,由测控装置、黑体辐射源、巡检子站后台系统组成。根据巡检子站与集控主站之间的统一通信协议,仿真巡检机器的主站系统。设计了检测系统的软件流程,实现由测控装置自动控制巡检机器完成红外模块的检测工作。试验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巡检机器红外模块检测的效率,适用于大批量的检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检机器 红外模块检测 主站仿真 REST构架 自动检测
下载PDF
某电动车低温散热器排气管断裂分析
15
作者 张冲子 《汽车科技》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本文以某电动车低温散热器排气管在路试过程中断裂为例进行故障分析,通过对排气管断口电镜分析确定了裂纹性质及断裂初步原因。然后使用故障树分析法(FTA)工具,通过生产过程排查,确定了外力磕碰风险原因;通过对原材料进行红外光谱检测... 本文以某电动车低温散热器排气管在路试过程中断裂为例进行故障分析,通过对排气管断口电镜分析确定了裂纹性质及断裂初步原因。然后使用故障树分析法(FTA)工具,通过生产过程排查,确定了外力磕碰风险原因;通过对原材料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灰分检测及电镜分析,确定使用了回用料原因;通过对散热器排气管应力模拟分析、轴向强度检测试验,确定了结构不良原因。针对以上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解决了散热器通气管断裂的故障问题。对汽车从业人员在同类尼龙结构在整车上的设计、原材料使用及故障分析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散热器 断裂 电镜分析 故障树分析法 红外光谱检测 应力模拟分析
下载PDF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LOW-LEVEL WINDSHEAR SIMULATION SYSTEM ON GROUND
16
作者 X. C. Ding Wang Yongsheng Zhao quan Sun Longhe Zhou Shenghuai(The Electro-Optical Equipment Instiute of Aerospace Ministry,471009,P. O. Box 017 Luoyang, P. R. China) 《电光与控制》 1991年第S1期54-65,共12页
Infrared windshear prediction is one of airborne LLWS remote sensing methods.Before it is applied,the prediction system should be tested on ground to prove it’s feasibility.The LLWS simulation system isused to check ... Infrared windshear prediction is one of airborne LLWS remote sensing methods.Before it is applied,the prediction system should be tested on ground to prove it’s feasibility.The LLWS simulation system isused to check whether the infrared windshear prediction system operate properly.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the requirement of the LLWS detec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LLWS"source",we will analyze the theoryof the LLWS simulation and give a basic description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in which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optical simulation and flight simulation.The optical simulation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atmospherc in-frared radiation as a LLWS occurs.The flight simulation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aircraft airspeed,pitch,alti-tude etc..The works presented here are necessary for the LLWS infrared predic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level windshear infrared ATMOSPHERE detection simulation
下载PDF
红外小目标SSD-DSST算法与目标模拟系统研究
17
作者 王磊 高扬 +1 位作者 张慧 郝永平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为提高复杂背景下红外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提出了一种改进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与DSST(discriminative scale space tracker)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在SSD基础网络中加入通道-空间注意力机制与特征金字塔FPN(feature pyrami... 为提高复杂背景下红外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提出了一种改进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与DSST(discriminative scale space tracker)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在SSD基础网络中加入通道-空间注意力机制与特征金字塔FPN(feature pyramid network)算法,增强深层网络的语义信息,优化目标感受野,利用卷积计算目标特征信息来增强小目标的检测能力;通过尺度判别的DSST方法,解决目标丢失问题,实现连续帧目标的稳定检测。针对小目标在复杂背景下的检测,在PC端和嵌入式ZYNQ平台搭建了能够进行目标融合、目标轨迹设定、目标识别与跟踪的模拟系统,通过不同目标在复杂背景下的叠加融合实现预设场景的高效模拟与测试,避免复杂外场测试实验,评测算法效能。实验分析表明,所提算法在检测存在其他移动目标和干扰噪点的背景区域时,能够有效识别小目标,不同背景区域内多帧检测的AP(average precision)值为98.17%,相较于传统的SSD算法提升了11.28%,体现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红外小目标 目标模拟系统 嵌入式平台 ZYNQ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和改进YOLO v5的作物病害早期识别
18
作者 韩鑫 徐衍向 +3 位作者 封润泽 刘天旭 白京波 兰玉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0-307,375,共9页
为实现作物病害早期识别,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和改进YOLO v5的作物病害早期检测模型,以CSPD-arknet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YOLO v5 stride-2卷积替换为SPD-Conv模块,分别为主干网络中的5个stride-2卷积层和Neck中的2个stride-2卷积... 为实现作物病害早期识别,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和改进YOLO v5的作物病害早期检测模型,以CSPD-arknet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YOLO v5 stride-2卷积替换为SPD-Conv模块,分别为主干网络中的5个stride-2卷积层和Neck中的2个stride-2卷积层,可以提高其准确性,同时保持相同级别的参数大小,并向下阶段输出3个不同尺度的特征层;为增强建模通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自适应地重新校准通道特征响应,引入SE机制提升特征提取能力;为减少模型计算量,提高模型速度,引入SPPF。经测试,改进后YOLO v5网络检测性能最佳,mAP为95.7%,相比YOLO v3、YOLO v4、SSD和YOLO v5网络分别提高4.7、8.8、19.0、3.5个百分点。改进后模型相比改进前对不同温度梯度下的作物病害检测也有提高,5个梯度mAP分别为91.0%、91.6%、90.4%、92.6%和94.0%,分别高于改进前3.6、1.5、7.2、0.6、0.9个百分点。改进YOLO v5网络内存占用量为13.755 MB,低于改进前基础模型3.687 MB。结果表明,改进YOLO v5可以准确快速地实现病害早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深度学习 病害早期识别 YOLO v5
下载PDF
土坝渗漏非接触式红外热像探测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佳佳 周仁练 +1 位作者 杨孟 苏怀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137,共7页
渗漏是土坝工程最为常见且危害性极大的典型病害。快速探测与定位渗漏隐患,对保障工程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充分考虑土坝渗漏与温度的关联特性,开展了基于红外热像的土坝渗漏非接触式探测方法及其试验研究,在对其基本原理与影响因... 渗漏是土坝工程最为常见且危害性极大的典型病害。快速探测与定位渗漏隐患,对保障工程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充分考虑土坝渗漏与温度的关联特性,开展了基于红外热像的土坝渗漏非接触式探测方法及其试验研究,在对其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予以剖析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和搭建试验平台,开展了多种工况下的土坝渗漏红外热像探测试验,充分验证该探测方法可行的同时,明晰了土坝渗漏出口的温度发展规律及红外图像特征,可为土坝渗漏的快速探测和识别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坝 堤坝 渗漏探测 红外热像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载红外-可见双光成像的土石堤坝渗漏巡查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仁练 马佳佳 苏怀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4-161,共8页
为更直观、高效地探测土石堤坝渗漏,基于无人机载红外-可见双光成像的渗漏巡查模式,提出了土石堤坝渗漏非接触无损快速巡查方法。综合考虑双光设备成像效果,讨论了该方法无人机航高设定问题,给出了土石堤坝工程渗漏巡查实现流程,并在多... 为更直观、高效地探测土石堤坝渗漏,基于无人机载红外-可见双光成像的渗漏巡查模式,提出了土石堤坝渗漏非接触无损快速巡查方法。综合考虑双光设备成像效果,讨论了该方法无人机航高设定问题,给出了土石堤坝工程渗漏巡查实现流程,并在多种天气条件下开展了实际工程现场巡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巡查方法能有效探测土石堤坝坡面渗漏和管涌,且操作简便、作业高效、结果直观、夜间工作性能良好,对大体积、长线状堤坝工程渗漏巡查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结合野外巡测试验,指出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时需充分考虑复杂地面条件、温度变化、成像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堤坝 渗漏 野外巡测 无人机 红外热成像 无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