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移型萘酰亚胺类Cu^(2+)比率荧光探针的发光机理 被引量:3
1
作者 周丹红 郑丽 +2 位作者 李蒙召 王译晨 董浩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207-214,共8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BF1(N-丁基-4,5-二[(吡啶-2-甲基)氨基]1,8-萘酰亚胺)与Cu^(2+)的络合以及产生蓝移荧光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BF1受光激发后,萘氨基与萘环之间的N—C...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BF1(N-丁基-4,5-二[(吡啶-2-甲基)氨基]1,8-萘酰亚胺)与Cu^(2+)的络合以及产生蓝移荧光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BF1受光激发后,萘氨基与萘环之间的N—C键扭转形成NC醌型结构,导致N上p电子向萘环π*轨道转移,形成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荧光波长红移.BF1与Cu^(2+)络合后,使N—C键扭转受到限制,阻断了ICT作用,只存在局域发射(LE)荧光,相对于BF1的荧光波长发生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比率荧光探针 1 8-萘酰亚胺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蓝移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第三人取走死者财物行为的定性与证成路径选择
2
作者 陈晖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0-51,共12页
对于第三人从事故现场取财的行为,司法实务一般定盗窃罪。这会面临内外两方面质疑。就外部而言,司法实务需要回应理论通说定侵占罪的主张。一方面,该行为包含趁人之危、破坏事故现场和冲击善良风俗等较侵占行为不法程度更高的因素。另... 对于第三人从事故现场取财的行为,司法实务一般定盗窃罪。这会面临内外两方面质疑。就外部而言,司法实务需要回应理论通说定侵占罪的主张。一方面,该行为包含趁人之危、破坏事故现场和冲击善良风俗等较侵占行为不法程度更高的因素。另一方面,定侵占罪也不利于财物追回,故应当否定侵占罪而成立盗窃罪。就内部而言,司法实务需回答占有概念过分宽延的疑问,“规范的占有说”则回应了该疑问。至于具体的占有主体则有三种解释路径可供选择,一是死者生前占有延续说,二是场所管理人占有说,三是继承人占有说。可借鉴民法保护财产思维修正继承人占有说,如此,可在维持占有概念通说的情况下证成盗窃罪,因此该说是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取走死者财物 死者占有 继承人占有转移说 盗窃罪 侵占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