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古籍传承创新的文创开发人才培养思考
1
作者 刘玲 唐尔同 李梓杉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59-62,共4页
古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古籍保护与文创开发相结合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更是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关键路径,对于推动古籍文化的保... 古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古籍保护与文创开发相结合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更是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关键路径,对于推动古籍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文科背景下,古籍文创开发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高校、图书馆、文化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优化学科交叉融合课程设置、构建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措施,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古籍文创开发人才,为古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古籍传承创新 文创开发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时代文化传承视域下德州市古枣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2
作者 张文文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2期41-44,共4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该文以山东省德州市的古枣文化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在新时代文化传承视域下,如何有效地传播和弘扬古枣文化。通过分析当前古枣文化的传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该文以山东省德州市的古枣文化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在新时代文化传承视域下,如何有效地传播和弘扬古枣文化。通过分析当前古枣文化的传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传播理论,提出一系列创新的传播路径。研究发现,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整合传统与现代传播渠道、发展文化旅游、完善保护与利用体系以及加强教育与培训机制等策略对于提升古枣文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德州市古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为其他地域性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化传承 古枣文化 传播路径 德州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现实反思与应对之策
3
作者 吾斯曼·居买 马依丝古丽·乌苏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7-122,共6页
“新文科”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是对文科教育长期以来画地为牢思维模式的一种突破,它强调打破门户之见、学科壁垒及国际化隔阂,促进文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促进交叉知识传授,培养复合型文科人才。古代文学是典型的文科学科,应当正... “新文科”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是对文科教育长期以来画地为牢思维模式的一种突破,它强调打破门户之见、学科壁垒及国际化隔阂,促进文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促进交叉知识传授,培养复合型文科人才。古代文学是典型的文科学科,应当正视当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从多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建议:更新育人理念,注重学生的精神熏陶与灵魂引领;更新教学观念,回归文学本位,筑牢知识塔基;更新文化传承意识,融入传统文化学习,培育学生文化自信;更新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大打通式”的学习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古代文学教学 精神熏陶 文化传承 跨学科融通
下载PDF
思想史视阈下的“赋者古诗之流”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晓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34,共8页
《两都赋序》首以“赋者古诗之流”为辞,对应两汉之际流行的“周苍汉赤”、“大汉继周”等观念,实是包含“汉赋”继承、取代“周诗”的企图,建立在新五德终始学说基础之上。贬斥赋体品格、质疑洛阳地位的思潮在东汉前期影响甚巨,班固以... 《两都赋序》首以“赋者古诗之流”为辞,对应两汉之际流行的“周苍汉赤”、“大汉继周”等观念,实是包含“汉赋”继承、取代“周诗”的企图,建立在新五德终始学说基础之上。贬斥赋体品格、质疑洛阳地位的思潮在东汉前期影响甚巨,班固以“古诗之流”为依据,在《两都赋》中设置独特的文章结构,变“诗可以观”为“赋可以观”,实现赋观风俗、推尊洛阳的目的。“观”有“多”的义项,“物多而后可观”、“示于人必多于人”,从侧面为赋之骋辞博物的修辞手段寻找到了存在的合理性。班固视汉赋为“礼-文”的集合体,其以“汉赋”取代“周诗”,确立“大汉文章”的地位,再通过《两都赋》议礼,进而制礼,这是“三王不同礼,五帝不同乐”思想的体现,汉赋成为新时代、新礼乐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两都赋序》 古诗之流 新礼乐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古村落文明保护及传承研究——以安徽古村落为主要考察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方国武 俞蕾 汪一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2-27,共6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与古村落文明的保护和传承相统一。在保护原则上应坚持分类保护、因村制宜原则;应充分发挥古村落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转化,并将其融入到现代乡村文化建设中;在保护、利用古村落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基础上,建构现代乡村公共...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与古村落文明的保护和传承相统一。在保护原则上应坚持分类保护、因村制宜原则;应充分发挥古村落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转化,并将其融入到现代乡村文化建设中;在保护、利用古村落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基础上,建构现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充分利用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突出文化创意,打造乡村农业文化综合体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古村落文明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在传统中变”:清季安徽的学术沿承与“存古”履迹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书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91,共9页
晚清最后几年,中国传统学术整体上呈崩坏断裂之势,但经典的研习在安徽仍蔚为风气。官绅皆有意追寻传统的兴学理念和方式,更在文化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上深度契合。古学的保存和传承,文教事业的发展,乃至学术风尚的嬗替,固不乏开放而前瞻... 晚清最后几年,中国传统学术整体上呈崩坏断裂之势,但经典的研习在安徽仍蔚为风气。官绅皆有意追寻传统的兴学理念和方式,更在文化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上深度契合。古学的保存和传承,文教事业的发展,乃至学术风尚的嬗替,固不乏开放而前瞻的一面,但大体仍是"传统中变"的演进脉络。重建清季安徽的"存古"履迹,可见当时皖省官绅对于接续和传承中国传统学问的独特思考和选择;而由文教事业的兴办视角,关注当时皖学的传承脉络和特色,可以观察到注重师承"家法",而又开放包容的学术传统在近代特定时空中的承续,并为进一步研究相关精英士人,以及清季民初的学术与文化提供一个具体而微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国粹 晚清“新教育” 存古学堂 清季安徽 皖学沿承
下载PDF
古陶瓷修复技艺的传承与推广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马进武 许可 +1 位作者 陈鑫权 袁枫 《陶瓷研究》 2021年第5期21-23,共3页
古陶瓷修复技艺传承悠久,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国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视,使得陶瓷修复技艺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我国作为文物大国,陶瓷修复技艺人才的缺乏也是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论述了高校在陶瓷... 古陶瓷修复技艺传承悠久,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国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视,使得陶瓷修复技艺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我国作为文物大国,陶瓷修复技艺人才的缺乏也是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论述了高校在陶瓷修复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列举了景德镇陶瓷大学举办的红色陶瓷修复成功展活动;梳理了当今陶瓷修复技艺传承的现状以及新兴推广方式的出现;使大众正确认识古陶瓷修复技艺的传承、传播和推广,让陶瓷修复技艺展现时代的风彩和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陶瓷修复技艺 陶瓷文化 新媒体 文创产品 传承和推广
下载PDF
浅析运河古镇孟河的文化基因特质传承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位于常州西北隅的孟河镇因大运河在此入江而兴起、发展、繁盛,运河造就了孟河镇特有的镇防一体、城河一体的江南古镇筑城卫戍格局,也带来了南北经济与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孟河文化兼融并包、精专博通、开拓创新等特有的基因特质,散发着运... 位于常州西北隅的孟河镇因大运河在此入江而兴起、发展、繁盛,运河造就了孟河镇特有的镇防一体、城河一体的江南古镇筑城卫戍格局,也带来了南北经济与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孟河文化兼融并包、精专博通、开拓创新等特有的基因特质,散发着运河古镇独特的文化魅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运河古镇的历史文化基因特质,通过文化的内涵来引领运河古镇的经济、社会繁荣,推动运河古镇的全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古镇 文化基因 特质传承 全新发展
下载PDF
浅析“题款”在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性
9
作者 陈聪景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17-120,共4页
“题款”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语言之一,它突破了绘画本身的局限,具有点题的功能,还能够传达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烘托画面的情境、完善画面的结构,进而启迪读者的想象空间,增强艺术的广度与深度,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题... “题款”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语言之一,它突破了绘画本身的局限,具有点题的功能,还能够传达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烘托画面的情境、完善画面的结构,进而启迪读者的想象空间,增强艺术的广度与深度,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题款”的忽视及学生自身文学、书法、诗词等方面的认识不到位,因此出现诸多同学在面对“题款”这个环节较为吃力的现象,影响学习进度和教学质量。结合当下中国画创作实践和教学环节深入剖析,中国画课程关于“题款”的教学尤显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款 诗词 传统 承古萌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