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喻四归匣——古以母演变的另一形式 被引量:3
1
作者 林亦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99,共5页
喻三(云母)上古归匣,中古以后,喻三与喻四(以母)合并为j-,并向零声母演变,这已是汉语音韵学史的定论,也得到大多数现代汉语方言的支持。但在东南方言,古以母的演变似有另一种形式:以母归匣,并与云母、匣母四等一同向j-(或零声母)演变。... 喻三(云母)上古归匣,中古以后,喻三与喻四(以母)合并为j-,并向零声母演变,这已是汉语音韵学史的定论,也得到大多数现代汉语方言的支持。但在东南方言,古以母的演变似有另一种形式:以母归匣,并与云母、匣母四等一同向j-(或零声母)演变。本文尝试对这一语音现象作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四归 以母 云母 东南方言 现代汉语 演变形式
下载PDF
匣母在徽语中的历史语音层次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瑶 《黄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0-32,共3页
匣母在徽语的共时语音系统中共有11种语音形式,这种共时变异是匣母在徽语中古今演变规律的体现。多种语音形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层次关系,其中最古层是匣母读同群母。
关键词 徽语 古今演变规律 语音层次
下载PDF
汉语方言古匣母读舌根塞音类声母现象考察
3
作者 张勇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5,共8页
文章主要考察汉语方言古匣母读舌根塞音类声母现象,着重比较了闽吴、客赣以及湘粤等南方方言古匣母读舌根塞音类声母现象的异同情况。根据其读音表现,将古匣母今读舌根塞音类声母的现象区分为性质不同的两类——残存型和新生型。由于群... 文章主要考察汉语方言古匣母读舌根塞音类声母现象,着重比较了闽吴、客赣以及湘粤等南方方言古匣母读舌根塞音类声母现象的异同情况。根据其读音表现,将古匣母今读舌根塞音类声母的现象区分为性质不同的两类——残存型和新生型。由于群匣分流时部分匣母字“掉了队”,另一部分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又发生了“回头”演变,从而在有的方言中出现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匣母字“叠置”的特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残存型 新生型
下载PDF
透定二母今读晓匣的考察
4
作者 龙安隆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2-104,107,共4页
论及古代江西方言,学者倾向于认为没有什么特色。考察透定母字部分读如晓匣母擦音这一特殊音变,发现它们是上古乃至更早时期江西方音在现代方言中的保留。由此推断古代江西境内的方言很有特色并影响过周边地区。
关键词 透定母 江西方言
下载PDF
从《重修伏羲圣祖庙记》的八思巴字标音证元代晓、匣二母尚未腭化
5
作者 宋洪民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80-186,共7页
现在《重修伏羲圣祖庙记》中 [hi]羲字的声母 讹作 ,首先反映了操阿尔泰语的人对汉语中晓、匣二母的清、浊对立的感觉模糊,难以区别,如回鹘式蒙古文中汉语借词晓、匣二声母是不作区分的,即二母不分清浊,只分洪细;而细音"羲"字拼作小... 现在《重修伏羲圣祖庙记》中 [hi]羲字的声母 讹作 ,首先反映了操阿尔泰语的人对汉语中晓、匣二母的清、浊对立的感觉模糊,难以区别,如回鹘式蒙古文中汉语借词晓、匣二声母是不作区分的,即二母不分清浊,只分洪细;而细音"羲"字拼作小舌音也表明,当时"羲"的声母(即细音前的晓母)尚未腭化,还是h,不是 ,所以操阿尔泰语的人才会将其与小舌音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羲”字 晓、 阿尔泰语 回鹘式蒙古文 小舌音
下载PDF
“完”的例外音变研究
6
作者 金世明 陈宁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9-57,共9页
按照汉语音变规律,“完”字在普通话中本应该读huán,在历史上也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读huán,而如今却读wán。综览从汉代到民国的若干种字音文献,发现至迟在唐代开始就有了不读匣母的记载。“完”改读为wán的主要原因... 按照汉语音变规律,“完”字在普通话中本应该读huán,在历史上也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读huán,而如今却读wán。综览从汉代到民国的若干种字音文献,发现至迟在唐代开始就有了不读匣母的记载。“完”改读为wán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受到古音演变中“匣喻合流”的影响,此外国家对于语音规范的政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例外音变 喻合流
下载PDF
《雅俗通十五音》非“下上与上上同”而是“浊上归下去”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宝卿 刘子立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67-73,共7页
《雅俗通十五音》初版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是漳州东苑谢秀岚编辑的反映当时漳州方言的一本韵书。《雅》声母十五音,五十个字母分八音,八音的称说是:上平声、上上声、上去声、上入声、下平声、下上声、下去声、下入声。在每个字母的下... 《雅俗通十五音》初版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是漳州东苑谢秀岚编辑的反映当时漳州方言的一本韵书。《雅》声母十五音,五十个字母分八音,八音的称说是:上平声、上上声、上去声、上入声、下平声、下上声、下去声、下入声。在每个字母的下上声都是说"全韵与上上同",实际上是七音(七个声调)。为了论证"下上"是否与"上上"同,本文一方面从五十个字母八音中的下去字逐字考证,得出的结论是非"下上"与"上上"同,而是"下上"归"下去";另方面从早《雅》一百年左右代表福州方言的韵书《戚林八音》的浊上归阳去作为印证,说明罗常培先生、邵荣芬先生、李新魁先生的论述"浊上变去"此语音规律估计到南宋就已遍及全国大多数方言是相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通十五音》 声调 浊上归下去(阳去)
下载PDF
湖南湘乡方言非组字的今读分析
8
作者 蒋军凤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05-107,共3页
湖南湘乡非组今读声母均为舌根音,部分乡镇方言中奉母读为舌根塞音;奉母的舌根塞音源于三等重唇音的分化以及匣母的影响;奉母的舌根塞音在未来演变中会擦化为舌根擦音,进而受普通话影响发生唇化。
关键词 湘乡方言 奉母 舌根塞音 舌根擦音
下载PDF
夏王朝时期崤函古道交通的初创
9
作者 李久昌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9,共9页
夏王朝开创了国家动员社会集体力量有意识经营交通的先河。史前初露雏形的崤函古道,在夏代得到了初步的开发和运用,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早期繁荣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夏朝 崤函古道 初创
下载PDF
西夏状元释褐职任窥斑
10
作者 周腊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9-53,35,共6页
从目前能找到的3位状元的资料可窥见西夏状元释褐职任之一斑。仁孝前期某科进士第一人高岳初授宣德郎,这跟同一时期南宋状元的释褐职任几乎一致。天庆十年状元李遵顼榜下嗣齐王爵,则跟同一时期南宋状元的释褐职任大相径庭。而乾定三年... 从目前能找到的3位状元的资料可窥见西夏状元释褐职任之一斑。仁孝前期某科进士第一人高岳初授宣德郎,这跟同一时期南宋状元的释褐职任几乎一致。天庆十年状元李遵顼榜下嗣齐王爵,则跟同一时期南宋状元的释褐职任大相径庭。而乾定三年第一名进士高智耀授签判,又跟同期南宋状元完全一样。从中至少可以看出,西夏有时是模仿宋朝,授给状元的初始职任跟宋朝一模一样或基本一样;有时又自行其事,给状元以奇高的初始职任。西夏对状元夺魁后究竟该授以什么样的初始职任并没有制度化,有时比较随意,波动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状元 释褐职任 宣德郎 嗣齐王 签判
下载PDF
吉林西部夏家园子屯浸没问题研究
11
作者 曹景峰 《电子测试》 2018年第21期94-96,102,共4页
夏家园子屯位于哈达山水库左岸,水库蓄水后,村庄和农田可能产生一定的浸没问题,将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在分析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起始水力坡度法"对可能出现的浸没问题进行预测评价,提出可能浸没的... 夏家园子屯位于哈达山水库左岸,水库蓄水后,村庄和农田可能产生一定的浸没问题,将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在分析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起始水力坡度法"对可能出现的浸没问题进行预测评价,提出可能浸没的范围及程度,提出浸没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园子屯 浸没 临界深度 起始水力坡度法 浸没防护
下载PDF
吴闽语云、匣母的读音和闽语全浊声母的清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陶寰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5-350,384,共17页
闽语古全浊声母今音有读不送气清声母的,也有读送气清声母的,分化没有语音条件。这个问题历来颇多争议。本文拟从方言接触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假设:共同吴闽语时期经历了一次浊音清化,变成送气清声母。此后在北方汉语的影响之下,吴语重... 闽语古全浊声母今音有读不送气清声母的,也有读送气清声母的,分化没有语音条件。这个问题历来颇多争议。本文拟从方言接触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假设:共同吴闽语时期经历了一次浊音清化,变成送气清声母。此后在北方汉语的影响之下,吴语重新产生了浊声母;而闽语只有部分字变成了浊声母,这部分字此后经历了第二次浊音清化,变成不送气清声母。论文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证:一、现代吴闽语有许多共享的特征,是共同吴闽语的遗留。二、现代吴语残存有一些中古全浊声母读清声母的例子,主要是云匣母字,跟闽语对应严整,是共同吴闽语浊音清化的遗迹。如匣母:蟹、鲎、苋、黄、下、候、虹;云母:园、远、雄,等。三、现代方言中存在着"清音返浊"的例证——苍南蛮话。四、方言接触中有一类特殊的音变——他控音变,可以解释"清音返浊"这类所谓的"回头音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语 全浊声母 清化 共同吴闽语 方言接触 他控音变
原文传递
从“喻三归匣”到“匣喻合流”——汉语方言匣母字今读零声母的演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俐萍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6,共10页
汉语方言匣母字的读音中有很多“例外”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匣喻合流”。“匣喻合流”的本质是匣母字不断弱化为零声母,与原来读零声母的影喻等母字发生合流的现象。通过汉语方言“匣喻合流”的五种类型可以看出,匣喻合流有明确的语音条... 汉语方言匣母字的读音中有很多“例外”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匣喻合流”。“匣喻合流”的本质是匣母字不断弱化为零声母,与原来读零声母的影喻等母字发生合流的现象。通过汉语方言“匣喻合流”的五种类型可以看出,匣喻合流有明确的语音条件,从有介音音节开始发生合流,再到无介音音节。同时,匣喻合流也是一个扩散式音变的过程。正是因为浊音清化的影响,才使得匣母字读零声母的现象成为方言系统中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合流 零声母 条件式音变 扩散式音变
原文传递
闽语匣云二母?-/h-两读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南逸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204,255,共14页
文章通过比较和统计分析,指出厦门方言乃至整个闽语匣(云)母字口语中?-/h-(x-)两种读音之间的关系与古全浊塞音、塞擦音清化后不送气/送气两种读音的关系很像,?-其实可看作"不送气"读法,而h-(x-)则是"送气"读法。No... 文章通过比较和统计分析,指出厦门方言乃至整个闽语匣(云)母字口语中?-/h-(x-)两种读音之间的关系与古全浊塞音、塞擦音清化后不送气/送气两种读音的关系很像,?-其实可看作"不送气"读法,而h-(x-)则是"送气"读法。Norman(1974)对闽语匣(云)母字内部对应关系的梳理、拟音及拟音说明都可以印证本文的结论。因此,在探讨闽语古浊塞音、塞擦音清化后不送气/送气两读的历史来源时,必须将匣(云)母?-/h-两读纳入考虑,而不是将匣(云)母归入普通的浊擦音。文章同时指出,闽语匣(云)母字白读与古全浊塞音、塞擦音有相同的分化可能反映上古及中古早期"影晓匣(云)"三个声母是"全清、次清、全浊"的关系,这与"端透定""帮滂並"的关系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 浊音清化 历史层次 闽语
原文传递
桂南平话古晓匣母字今读零声母的解释 被引量:4
15
作者 覃远雄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8,共11页
本文列举了桂南平话古晓、匣母字今读零声母的现象,说明其语音条件,并与周边方言进行比较,讨论其性质,最后指出这是壮族人民学习汉语的结果。
关键词 桂南平话 古晓、母字 零声母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匣入喻三”与南朝江东方言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伟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32-53,共22页
从音变方向来看,中古音阶段的“喻三归匣”应称作“匣入喻三”,即匣母读同云母,而不是相反.本文指出,从日译吴音等域外文献资料来看,“匣入喻三”是古江东方言(南朝吴语/金陵口语)的音韵特征之一;通过对《经典释文》《篆隶万象名义》等... 从音变方向来看,中古音阶段的“喻三归匣”应称作“匣入喻三”,即匣母读同云母,而不是相反.本文指出,从日译吴音等域外文献资料来看,“匣入喻三”是古江东方言(南朝吴语/金陵口语)的音韵特征之一;通过对《经典释文》《篆隶万象名义》等音韵史文献的分类分析,可以看到,该音变也影响到了中古金陵书音系统.云、匣母在中古金陵口语音系中合流后的音值应分别拟作[*w-]和[*Φ(w)-],即均为带合口介音的零声母;北方方言的云、匣母则分别读[*w-]和[*γ-],各自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喻三 南朝江东方言 《切韵》南北差异 对音材料
原文传递
湘乡翻江镇方言奉母字今读[k‘]声母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军凤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3-215,共3页
湖南湘乡翻江镇方言中奉母读[k‘]声母,这种读音在现代汉语方言比较少见。本文对这种语音现象作了比较详尽的描写。由于翻江方言的古匣母字也系统地读成软腭爆发音声母,本文认为翻江方言奉母读成软腭音可能是受了匣母的影响。
关键词 湘乡方言 奉母 软腭爆发音 软腭擦音
原文传递
关于日文汉字“行”字的唐音考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升余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6,共6页
日文汉字"行"字的唐音"アン(an)"无声母,这个音究竟是[xing]还是[hng?]通过唐音资料考察,结合中国语音韵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行"字「アン」是中世唐音。它是浙江方言庚韵音,不是唐韵... 日文汉字"行"字的唐音"アン(an)"无声母,这个音究竟是[xing]还是[hng?]通过唐音资料考察,结合中国语音韵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行"字「アン」是中世唐音。它是浙江方言庚韵音,不是唐韵a音;2)近世唐音的音韵系统与中世唐音区分明显,中世唐音以浙江方言为主;近世唐音以南京官话为主;3)明清以前浙江方言保留中古音,匣母字均呈现零声母;4)宋代浙江方言音中白话读开口,文言读齐齿的现象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字 中世唐音 近世唐音 零声母
原文传递
“喻下凭切”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遆亚荣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4-126,共3页
宋元五种韵图喻母字归等有不少与门法"喻下凭切"不合,这些例外或是由于依反切下字归等,或是由于依语音变化中产生的新反切归等,或是由于韵图编者之误。同一韵字在不同韵图中的归等也不尽相同,反映了语音的不断发展和归等原则... 宋元五种韵图喻母字归等有不少与门法"喻下凭切"不合,这些例外或是由于依反切下字归等,或是由于依语音变化中产生的新反切归等,或是由于韵图编者之误。同一韵字在不同韵图中的归等也不尽相同,反映了语音的不断发展和归等原则的逐渐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下凭切 韵图 喻母字
原文传递
《经典释文》几组喉音的异读与语音纠缠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军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8,127,共11页
《经典释文》的喉音有一些彼此纠缠的读音。实际上,有些是古代经师对多音字的取舍不同导致的异读,无关语音演变,只反映不同经师在音系上的细小差别;有些是不同时代注音材料的羼入,不属同一语音系统;还有一些反切用字的讹误与某类音变比... 《经典释文》的喉音有一些彼此纠缠的读音。实际上,有些是古代经师对多音字的取舍不同导致的异读,无关语音演变,只反映不同经师在音系上的细小差别;有些是不同时代注音材料的羼入,不属同一语音系统;还有一些反切用字的讹误与某类音变比较相似,极易使人误把错字理解为音变现象。这些问题在考订古代注音材料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按照语音演变的规则、条件及趋势对《经典释文》中晓匣、影云、匣以等声母的异读、重音等纠缠进行了考察,发现《经典释文》并不存在晓匣互切、影云互切、匣以互切的现象,相应的音变尚未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云 喉音 异读 经典释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