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the Dicranopteris linearis root system and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on the soil disinte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ully erosion 被引量:2
1
作者 HE Ling DENG Yu-Song +3 位作者 TANG Qiu-yue LIAO Da-lan WANG Chao DUAN Xiao-qi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12期3548-3567,共20页
Benggang erosion is caused by a special type of gully erosion in southern China that seriously endangers the loc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In this study,typical Benggang collapsing-wall soils were used as the study ar... Benggang erosion is caused by a special type of gully erosion in southern China that seriously endangers the loc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In this study,typical Benggang collapsing-wall soils were used as the study area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s and dicranopteris linearis root weight densities,as well as their interactions on disintegration in orthogonal test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soil disintegration decreased as a linear function of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The soil disintegration rate tended to rise and then fall as the root weight density increased,reflecting an optimum root weight density of 0.75-1.00 g/100 cm3.The incorporation of dicranopteris linearis roots was most effective for soil consolidation in the shallow layers of soil.In addition,the disintegration rate of the collapsing-wall soils increases as the soil layer deepened.The dicranopteris linearis root system and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had an interactive effect that was more pronounced in deeper soils.However,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se processes was always dominated by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Moderate initial soil moisture content(0.20-0.24 g/g)and the addition of a high root density in dicranopteris linearis(0.75-1.00 g/100 cm3)were the optimal combinations that reduced the disintegration rate.In conclusion,maintaining a suitable natural moisture content in collapsing-wall soils and taking measures that use plants to consolidate soi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Benggang erosio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d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oil disintegration and offer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oil erosion management in the sou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apsing wall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Interactive effect root weight density soil disintegration
下载PDF
WRF耦合4个陆面过程对“6.19”暴雨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瑛 肖安 +3 位作者 马力 王欢 马中元 周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60-1069,共10页
利用WRF模式与4个陆面过程的耦合,对2010年6月19—20日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陆面过程对暴雨强度和范围的敏感性。结果显示:WRF耦合4个陆面过程模拟的雨带和实况分布一致,均为东西向的雨带形状,且均预报出与实况资料相似的强... 利用WRF模式与4个陆面过程的耦合,对2010年6月19—20日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陆面过程对暴雨强度和范围的敏感性。结果显示:WRF耦合4个陆面过程模拟的雨带和实况分布一致,均为东西向的雨带形状,且均预报出与实况资料相似的强降水中心。在无陆面方案情况下,强降水中心的位置、范围、强度等都发生明显变化。另外地表径流预报量和降水趋势表现一致,由于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多余的降水分配给地表径流,这种剧增的地表径流也是洪水暴涨、水位上升的重要原因。在较湿的土壤状况下,由于净辐射增长,有利于产生厚度更小的边界层高度以及更大的地表向上潜热通量,这也是导致本次降水过程异常增幅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陆面过程 初始土壤湿度 潜热通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一次强降水模拟中土壤湿度初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袁慧 师春香 +2 位作者 王炜 白翎 成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81-1489,共9页
为了分析WRFV3.3.1模式中土壤湿度初值对降水模拟的影响,在4个陆面方案的分析对比基础上,采用中国区域土壤湿度同化系统(CLSMDAS)输出的土壤湿度替换模式初始场中的土壤湿度,对2010年6月19日江西出现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改进... 为了分析WRFV3.3.1模式中土壤湿度初值对降水模拟的影响,在4个陆面方案的分析对比基础上,采用中国区域土壤湿度同化系统(CLSMDAS)输出的土壤湿度替换模式初始场中的土壤湿度,对2010年6月19日江西出现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改进后的土壤湿度初值对模式模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Noah方案的模拟结果要优于SLAB、RUC、PX方案;通过对比试验发现CLSMDAS输出的土壤湿度初始条件下的模拟结果比NCEP资料的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况,能够很好地模拟出24 h累积降水的范围与强度,对应地表能量的响应也更为明显,表现出很好的区域波动性,能够捕捉到细节降水信息,且统计检验结果中各量级降水的TS评分基本都要高于NCEP土壤湿度初值条件下的结果,空报率、漏报率和预报偏差进一步减小,说明准确的土壤湿度初值能够提高模式的模拟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降水 陆面方案 土壤湿度初值
下载PDF
柠条锦鸡儿细根表面积密度对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响应 被引量:18
4
作者 高玉寒 姚云峰 +4 位作者 郭月峰 赵文昊 温健 杨阳 祁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6-142,共7页
为研究柠条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细根与土壤水分的空间关系,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10 a生柠条锦鸡儿细根为研究对象,对细根表面积密度与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分别对柠条锦鸡儿细根和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 为研究柠条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细根与土壤水分的空间关系,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10 a生柠条锦鸡儿细根为研究对象,对细根表面积密度与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分别对柠条锦鸡儿细根和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垂直和水平土层方向各标准地柠条锦鸡儿细根表面积密度与土壤含水率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65(P<0.01)。经回归分析建立柠条锦鸡儿细根表面积密度与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发现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R^2=0.84,P<0.01)。撂荒地土壤含水率比柠条地高71%,研究区柠条地出现至少200 cm的土壤干层,部分土层接近凋萎湿度,柠条生长受阻。研究结果对于干旱区人工柠条林的栽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建设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根系 模型 细根表面积密度 柠条锦鸡儿 土壤干层
下载PDF
根区灌溉下灌水上限对葡萄吸水根系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任小通 马娟娟 +4 位作者 孙西欢 郭向红 郑利剑 孙瑞峰 郭佳昌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6,共7页
为了阐明新型根区灌溉下对干旱区葡萄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内在影响,以6年生无核白葡萄树作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灌水处理灌水下限固定在田间持水量60%,根区灌溉灌水上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T1)、田间持水量的90%(T2)和田间持水量的100%(T... 为了阐明新型根区灌溉下对干旱区葡萄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内在影响,以6年生无核白葡萄树作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灌水处理灌水下限固定在田间持水量60%,根区灌溉灌水上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T1)、田间持水量的90%(T2)和田间持水量的100%(T3),以沟灌上限为田间持水量的90%作对照(CK),分别测定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根系生长参数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根区灌溉下以地平面为基准向下,土壤体积含水率先增大后减小,0~100 cm土层中大小关系为T3>T2>T1,吸水根系主要分布在20~80 cm,其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由大到小为T2>T3>T1;CK处理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吸水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其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受土壤体积含水率影响显著,当土壤水分含量小于88.46%田间持水量时,各指标随土壤体积含水率增大而增大,当土壤水分含量大于88.46%田间持水量时,各根系指标均出现增长缓慢或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灌水方案下,T2处理的产量和果形指数均最大。综合考虑土壤水分分布、根系分布、产量和果形指数因素,根区灌溉较沟灌更利于根系深扎,T2作为各项因素表现最佳的处理,是本年度该地区葡萄种植的最优灌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区灌溉 灌水上限 土壤含水率 根长密度 根表面积密度 产量
下载PDF
基于SMAR模型的半干旱区根系层土壤湿度估算 被引量:4
6
作者 杜晓彤 方秀琴 +2 位作者 汪伟 郭晓萌 袁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9-127,133,共10页
根系层土壤湿度控制植被根系的水分吸收和蒸腾过程,是陆地-大气相互作用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为了获得根系层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以半干旱区的老哈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具有物理基础的土壤水分分析关系(SMAR)模型,并结合遥感土壤湿度产... 根系层土壤湿度控制植被根系的水分吸收和蒸腾过程,是陆地-大气相互作用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为了获得根系层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以半干旱区的老哈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具有物理基础的土壤水分分析关系(SMAR)模型,并结合遥感土壤湿度产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土壤物理属性、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实际蒸散发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建立SMAR模型参数的估算方程(p<0.05,双尾t检验)。将遥感土壤湿度产品与SMAR模型结合估算区域根系层的土壤湿度具有良好效果,与基于实测数据的估算结果比较,其相关性R主要分布在0.5~0.9,平均值为0.692(p<0.05,双尾t检验),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偏差总体均<0.1。SMAR模型与遥感数据产品结合能够良好地模拟出区域尺度根系层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状况。该研究为更大尺度根系层土壤湿度的估算提供支撑,也能更好地运用于干旱半干旱区农业规划、干旱监测及其他水文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F匹配 SMAR模型 表层 根系层 土壤湿度
下载PDF
考虑碳氮水过程的动态根系方案在陆面模式SSiB4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一帆 缪昕 郭维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1-522,共12页
根系是植被重要组成部分,根系的动态变化可以通过调节根系吸水量改变土壤湿度,进而影响土壤蒸发等物理过程及植被蒸腾、光合作用等生化过程,最终改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水热循环。本研究考虑土壤水分胁迫及土壤养分(氮)胁迫,模拟根系碳... 根系是植被重要组成部分,根系的动态变化可以通过调节根系吸水量改变土壤湿度,进而影响土壤蒸发等物理过程及植被蒸腾、光合作用等生化过程,最终改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水热循环。本研究考虑土壤水分胁迫及土壤养分(氮)胁迫,模拟根系碳量在不同土壤层中的动态分配过程,用根系碳量比例表征根系的动态变化。基于SSiB4模式在亚马逊地区BRSa3站点、中国江西千烟洲CN-Qia站点进行单点模拟试验,研究动态根系方案对土壤湿度及陆气通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动态分布使更多深层土壤水分被吸收利用,改善了浅层土壤湿度的模拟效果,进而提高二氧化碳通量、感热及潜热通量的模拟精度。其中,BRSa3站点和CN-Qia站点浅层土壤湿度日平均的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0.02和0.04,二氧化碳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0.76和0.13,均通过99%显著性水平检验;改进了BRSa3站点干旱季和CN-Qia站点夏季碳吸收能力,二氧化碳通量的绝对偏差的改进幅度分别为33%和106%,二氧化碳通量日平均的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0.17和0.26,均通过99%显著性水平检验。总体而言,模拟时间段内各变量都更接近观测值,土壤湿度和二氧化碳通量的改进效果比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改进效果更加显著,土壤湿度通过土壤物理作用对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间接影响方式可能是造成差别的原因。各变量在BRSa3站点的改善更明显一些,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根系深度与结构可能是造成结果差别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根系方案 陆面模式 土壤湿度 地表水热通量 二氧化碳通量
下载PDF
基于三轴UU试验的土体含水率对根土复合体强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骆丕昭 王云琦 +3 位作者 李通 祁子寒 何相昌 李克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60,共8页
为研究自然边坡其强度特性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通过设计不同体积含水率(20%,27%,35%,40%,45%)和2种含根量(RAR=0.1%,0.3%)的重塑土进行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以研究含水率对土体破坏方式、抗剪强度和初始切线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为研究自然边坡其强度特性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通过设计不同体积含水率(20%,27%,35%,40%,45%)和2种含根量(RAR=0.1%,0.3%)的重塑土进行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以研究含水率对土体破坏方式、抗剪强度和初始切线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样破坏模式多为剪切变形和剪胀变形,在含水率为20%,27%时,出现明显剪切贯穿面破裂带,其余含水率下表现为剪胀变形;(2)含水率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主要体现在黏聚力上,含水率从20%升至45%时,2种含根量的根土复合体黏聚力分别降低67%,72%;含水率低于35%时,可用对数关系表示,随含水率升高,黏聚力明显降低;含水率达到35%以上时,可用线性关系表示,黏聚力下降速度减缓;含根量增加,抗剪强度提高;(3)不同含根量和围压下根土复合体初始切线模量与含水率关系可以用线性关系拟合,含水率从20%升至45%时,2种含根量的根土复合体初始切线模量平均分别降低43%和47%。综合考虑土体弹塑性和植物因素对土体位移或变形的影响,可提高边坡稳定性计算精度。研究结果可为植物边坡以及水土保持植被建设治理提供科学参考,丰富根系固土领域的科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土复合体 含水率 破坏模式 抗剪强度 初始切线模量
下载PDF
农作物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解智涵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3-79,共7页
文章在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示范基地的大豆、玉米、向日葵、谷子、棉花、小麦等作物进行表层土壤水分测定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了同一作物不同深度和不同作物同一深度中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性.结果显示:这6种... 文章在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示范基地的大豆、玉米、向日葵、谷子、棉花、小麦等作物进行表层土壤水分测定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了同一作物不同深度和不同作物同一深度中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性.结果显示:这6种作物在不同深度水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但差异较小.同深度由于作物不同土壤水分差异明显,但不同作物之间差异显著性不同,其中小麦和向日葵的水分含量与其他作物水分含量的差异极显著.通过水分测定与分析最终为该区域的作物种植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水分 不同作物 水分含量 农作物根系 土壤水分蒸散强度
下载PDF
初始表层与根区层土壤湿度对洪水过程的影响
10
作者 刘晨 吕海深 +1 位作者 朱永华 王筱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5,59,共5页
为研究初始土壤湿度对洪水过程模拟精度的影响,以淮河流域内的七邻子流域2010~2015年期间6次洪水事件为例,采用基于方差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利用MISDc-2L小时尺度洪水过程模型分析了初始表层与根区层土壤湿度对洪水过程模拟的不确定性。... 为研究初始土壤湿度对洪水过程模拟精度的影响,以淮河流域内的七邻子流域2010~2015年期间6次洪水事件为例,采用基于方差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利用MISDc-2L小时尺度洪水过程模型分析了初始表层与根区层土壤湿度对洪水过程模拟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MISDc-2L模型对洪水过程模拟的效果较好,同时初始土壤湿度对洪水过程模拟的敏感度远高于其他参数;初始表层与根区层土壤湿度对洪水过程模拟效果特别敏感;初始根区层土壤湿度敏感度明显高于初始表层土壤湿度敏感度(约4倍左右),即初始根区层土壤湿度对洪水过程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过程模拟 MISDc-2L模型 初始表层与根区层土壤湿度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干旱区地下滴灌对加工番茄生长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继华 马富裕 +2 位作者 崔静 方志刚 冯治磊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2-818,共7页
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探索地下滴灌条件下水分对加工番茄生长的调控效应。采用地表滴灌DI及地下滴灌SDI两种处理方式。地面滴灌DI1,DI2,DI3处理0~60cm土壤水分含量分别设定田间持水量的(80±5)%,(60±5)%和(40±5)%;地下滴灌... 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探索地下滴灌条件下水分对加工番茄生长的调控效应。采用地表滴灌DI及地下滴灌SDI两种处理方式。地面滴灌DI1,DI2,DI3处理0~60cm土壤水分含量分别设定田间持水量的(80±5)%,(60±5)%和(40±5)%;地下滴灌SDI1,SDI2,SDI3处理灌水量及灌水时间与地面滴灌DI1,DI2,DI3相同。结果表明:加工番茄花期后水分处理对地面滴灌及地下滴灌番茄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影响不显著,但盛果期地下滴灌处理根系生物量及根长密度显著增加,且地下滴灌处理根系分布明显比地表滴灌分布均匀;花期后地下滴灌水分亏缺处理植株地上部生长量显著低于地面滴灌相应处理,即SDI2和SDI3显著低于DI2和DI3,而盛果期则相反。适度干旱条件下,地下滴灌总体上单果重、单果数及水分利用效率都显著大于地表滴灌。在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地下滴灌与地表滴灌相比,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在轻度干旱条件下,地下滴灌显著促进了加工番茄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长,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加工番茄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地表滴灌 土壤水分 根系 生物量 加工番茄 干旱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