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修复策略:一项病例分析
1
作者 赵星丞 王军 陆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8-546,共9页
背景: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脊柱和骨盆矢状位参数存在不同程度改变,将导致全脊柱/腰椎矢状面发生失平衡和再平衡。如果初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展为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 背景: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脊柱和骨盆矢状位参数存在不同程度改变,将导致全脊柱/腰椎矢状面发生失平衡和再平衡。如果初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展为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目的:观察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9例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8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骨科收治的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连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术椎再骨折患者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行再翻修治疗,同时规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康复训练。出院前及随访时复查患者的腰椎X射线平片及三维CT检测结果,评价骨水泥弥散情况,记录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Roussouly腰椎功能分型变化。结果与结论:①9例患者术后随访时均未发生神经损伤、感染、骨水泥椎管内渗漏、肺栓塞及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均未发生骨水泥相关的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术后2年感染COVID-19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②术椎再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翻修术前,末次随访经皮椎体成形翻修术后患者Roussouly腰椎功能分型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测量术椎椎体高度变化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意义。③上述结果提示,对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患者而言,适量骨水泥注入和有效骨水泥弥散具有明显缓解术后疼痛作用,规律抗骨质疏松和术后有效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技术 椎体成形 术椎再骨折 Roussouly腰椎功能分型 应力集中区
下载PDF
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刘岩 《中国疗养医学》 2025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应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原发性OP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参考组(n=45,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联合组(n=45,...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应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原发性OP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参考组(n=45,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联合组(n=45,给予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密度、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25-羟维生素D[25(OH)D]、骨碱性磷酸酶(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异体(TRACP-5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56%较参考组77.78%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腰椎L1~L4、股骨颈、髋部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与参考组相比,联合组治疗后血清N-MID、25(OH)D、BAP水平较高,TRACP-5b水平较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参考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参考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对原发性OP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加OP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瓜提取物注射液 唑来膦酸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疗效
下载PDF
Minimally Invasive Subpericranial Model: Can It Be Used to Study Bone Substitutes?
3
作者 Dror M. Allon Irit Allon Yakir Anavi 《Surgical Science》 2013年第1期15-19,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 new approach for craniofacial augmentation by a minimally-invasive subpericranial injection. Thre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emi-liquid bioceramic bone-graf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 new approach for craniofacial augmentation by a minimally-invasive subpericranial injection. Thre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emi-liquid bioceramic bone-grafting materials were examined for this application in a rat model. Material and Methods: Twenty-four adult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undergo onlay calvarial grafting by subpericranial injection of three semi-liquid bone void fillers: Norian SRS(calcium phosphate), ChronOs InjectTM (porous beta-tricalcium phosphate), or BonePlastharvested after 24 hours to serve as controls. The rest were studied after 16 weeks. The volume fraction of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as morphometrically measured: new bone, blood vessels, residual bone filler and inflammation. Results: In all study groups (including control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that bone fillers were successfully delivered to the desired subpericranial space by the percutaneous injection method. New bone formation was evidenced adjacent to the cranial bone in all the study groups. The Norian filler material survived in a significantly higher volume fraction (38.4% ± 6.5%) than the ChronOs filler (18.8% ± 1.6%;P 0.0001) and the BonePlast filler (17.8% ± 1.5%;P 0.0001). New bone was formed in all groups, particularly adjacent to the interface of graft material with native bone but only to minimal extent. Conclusion: This new approach for craniomaxillofacial augmentation was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in a rat model. The Norian filler (calcium phosphate) demonstrated superior space preservation abilities. This model may be further applied to test new injectable bone substitutes in the craniomaxillofacial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pericranial Approach bone SUBSTITUTE SUBPERIOSTEAL injectION Augmentation bone REGENERATION
下载PDF
Use of Cryopreserved Osteogenic Matrix Cell Sheets for Bone Reconstruction
4
作者 Tomohiko Kura Manabu Akahane +6 位作者 Takamasa Shimizu Yoshinobu Uchihara Yasuaki Tohma Yusuke Morita Munehisa Koizumi Kenji Kawate Yasuhito Tanaka 《Stem Cell Discovery》 2016年第1期13-23,共11页
Skeletal diseases, such as nonunion and osteonecrosis, are now treatable with tissue engineering techniques. Single cell sheets called osteogenic matrix cell sheets (OMCSs) grown from cultured bone marrow-derived mese... Skeletal diseases, such as nonunion and osteonecrosis, are now treatable with tissue engineering techniques. Single cell sheets called osteogenic matrix cell sheets (OMCSs) grown from cultured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how high osteogenic potential;however, long preparation times currently limit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Here, we report a cryopreservation OMCS transplantation method that shortens OMCS preparation time. Cryopreserved rat OMCSs were prepared using slow- and rapid-freezing methods, thawed, and subsequently injected scaffold-free into subcutaneous sites. Rapid- and slow-frozen OMCSs were also transplanted directly to the femur bone at sites of injury. Slow-freezing resulted in higher cell viability than rapid freezing, yet all two cryopreservation methods yielded OMCSs that survived and formed bone tissue. In the rapid- and slow-freezing groups, cortical gaps were repaired and bone continuity was observed within 6 weeks of OMCS transplantation. Moreover,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osteocalcin expression between the three experimental groups, the biomechanical strength of femurs treated with slow-frozen OMCS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non-transplant at 6 weeks post-injury. Collectively,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slow-frozen OMCSs have superior osteogenic potential and are better suited to produce a mineralized matrix and repair sites of bone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CRYOPRESERVATION Cell Sheet injectable bone bone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在椎体成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泳 关天民 +5 位作者 慈元 朱晔 赵鹏 郑家法 杨涛 张光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12-4816,共5页
背景:如何提高椎体成形术中穿刺的精准性、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效率是目前椎体成形治疗技术探索和改进的焦点之一。目的:探讨混合现实临床设计方案在脊柱骨折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3年6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 背景:如何提高椎体成形术中穿刺的精准性、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效率是目前椎体成形治疗技术探索和改进的焦点之一。目的:探讨混合现实临床设计方案在脊柱骨折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3年6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脊柱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患者术前行腰椎128排CT扫描并获得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原始数据,Visual Volume软件构建脊柱压缩性骨折三维网络模型。运用全息影像眼镜将三维网络模型影像精确映射于真实世界,协助术者完成术前模拟、术前病情及治疗方案阐述,以及术中引导穿刺及骨水泥注射。结果与结论:①在混合现实临床设计方案辅助下可实现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精准穿刺,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骨水泥充填良好、无明显渗漏,术后患者症状缓解良好,术后当天即可下地活动;②提示混合现实临床设计方案有助于术者术前进行完善的手术设计、提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效率;术中协助精准穿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副损伤,是一种新的有效的临床诊疗模式,在脊柱外科微创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中具有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技术 椎体成形 精确医学 虚拟现实 骨水泥注射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Gluteal Muscle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Sites of Japanese Healthy Subjects: Considerations for Optimal Insertion of Injection Needle Length 被引量:3
6
作者 Shigeaki Masuda Yuko Yasuhara +4 位作者 Tetsuya Tanioka Asumi Atsuta Kazushi Motoki Kensaku Takase Rozzano C. Locsin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6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Long Acting Injectable (LAI) medic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s commonly administered to relieve their symptoms. Through shared decision-making and clinical evidence-based, psychiatrists should systematica... Long Acting Injectable (LAI) medic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s commonly administered to relieve their symptoms. Through shared decision-making and clinical evidence-based, psychiatrists should systematically offer LAIs to all patients requiring long-term antipsychotic treatment as a first-line treatment. Gluteal intramuscular (IM) injection requires accurate insertion of needles into the specific muscle area, often the outer upper quadrant of the buttock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equired blood concentration.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compare the “Distance from the Epidermis to the Under-Fascia (DEUF)” and “Distance from the Epidermis to the Iliac Bone (DEB)” of the buttocks IM injection sites at the dorsogluteal and ventrogluteal sites among healthy Japanese volunteer subjects, and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insertion injection needle length. The DEUF and DEB at the gluteal regions were measured by ultrasonography. Welch’s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EUF and the DEB at the gluteal IM injection region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bserved between the right and left mean values of DEUF for Hochstetter and Clark’s point at the ventrogluteal sites, and the Four and Three-way split or Double Cross point at the dorsogluteal sites. However in the DEB, the Hochstetter’s point (P < 0.01) at ventrogluteal site on the right side, and Clark’s point (P < 0.05)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Double Cross point at dorsogluteal sites (F = 4.38). The left buttocks Hochstetter’s point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Double Cross point (F = 4.38, P < 0.01). These results, however, did not establis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UF among injection sites.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 DEB depended on muscle volume and thickness in the gluteal injection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Dorsogluteal Ventrogluteal Ultrasonography Distance from the Epidermis to the Under-Fascia Distance from the Epidermis to the Iliac bone Optimal Insertion injection Needle Length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癌性疼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
7
作者 李知非 左诗淳 唐静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6期40-49,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CKI)联合双膦酸盐(BPs)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癌性疼痛(以下简称癌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CKI)联合双膦酸盐(BPs)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癌性疼痛(以下简称癌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Library,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4年1月22日,收集CKI联合BPs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癌痛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通过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45篇文献,最终纳入27篇文献,共计225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单用BPs类药物)1108例,联合组(CKI联合BPs类药物)11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评分[卡诺夫斯凯计分(KPS)]、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CKI联合BPs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单用BPs类药物(P<0.01)。结论:CKI联合BPs类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癌痛患者的疼痛缓解率、KPS评分,改善血清ALP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骨转移 疼痛 双膦酸盐 META分析
下载PDF
壳聚糖基可注射水凝胶在骨组织修复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国柯 朱亮 +3 位作者 刘彦斌 晏美俊 付强 王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71-76,共6页
骨移植物或骨替代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骨疾病相关的治疗手术。传统的骨修复方法包括自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手术重建,但是往往会带来排异反应、疾病传播风险和重复手术的潜在危害,因此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对临床治疗骨缺损相关疾病具有... 骨移植物或骨替代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骨疾病相关的治疗手术。传统的骨修复方法包括自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手术重建,但是往往会带来排异反应、疾病传播风险和重复手术的潜在危害,因此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对临床治疗骨缺损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骨组织工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在生物医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壳聚糖是天然高分子的一种典型代表,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抗菌性、抗氧化,以及低毒性及低成本等特点,被认为是组织再生领域中重要的骨修复材料。因此,基于壳聚糖的可注射水凝胶能够均匀填充不规则骨缺损,当与其他聚合物或生物活性成分相结合后已被证明是自体骨移植物的有效替代品。本综述将重点介绍壳聚糖基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及其在骨再生中的发展现状,总结骨组织工程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为研发新一代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用于骨缺损修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可注射水凝胶 刺激响应性 骨修复 组织再生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王俊东 贺小张 +2 位作者 王桃 钟锋 彭生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目的:探究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效果。方法:纳入萍乡市人民医院儿外科于2015年7月—2020年7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4例单纯性骨囊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究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效果。方法:纳入萍乡市人民医院儿外科于2015年7月—2020年7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4例单纯性骨囊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外固定+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加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所有患儿均需给予6个月连续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评分、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期间,联合组因未完成随访脱落1例,因改用其他治疗方案脱落1例,对照组因未完成后续随访脱落2例。联合组30例,对照组30例。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MSTS评分较术前均增高,且联合组MST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联合组的IL-6、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可改善单纯性骨囊肿患儿肢体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骨囊肿 弹性髓内钉 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
下载PDF
黏性骨在口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徐林坤 杨扬 +2 位作者 何东宁 李薏 孙淑琪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在口腔医学领域中,黏性骨(sticky bone)一般指由第二代血浆基质制品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 rich fibrin,i-PRF)与一定质量的骨增量材料(bone grafting materials)混合制备而成的凝胶团块状骨移植物。黏性骨既富... 在口腔医学领域中,黏性骨(sticky bone)一般指由第二代血浆基质制品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 rich fibrin,i-PRF)与一定质量的骨增量材料(bone grafting materials)混合制备而成的凝胶团块状骨移植物。黏性骨既富含血浆基质所提供的生长因子和纤维蛋白支架等组织再生所需基本要素,又具备一定的可塑性,在骨增量、上颌窦底提升和牙槽嵴保存等临床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临床经验和相关研究,对黏性骨的基本情况和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作一介绍,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增量材料 凝血 骨增量 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牙
下载PDF
胫骨注射和左心室注射乳腺癌细胞小鼠骨定植模型的研究
11
作者 黄玉凡 李晓青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注射和左心室注射乳腺癌细胞构建小鼠骨定植模型的方法。方法:通过对野生型MDA-MB-231乳腺癌细胞进行慢病毒感染,构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LUC)的细胞株。将GFP+/LUC+标记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乳... 目的:探讨胫骨注射和左心室注射乳腺癌细胞构建小鼠骨定植模型的方法。方法:通过对野生型MDA-MB-231乳腺癌细胞进行慢病毒感染,构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LUC)的细胞株。将GFP+/LUC+标记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分别以6×10^(3)个/只和1×10^(5)个/只接种BALB/c-nu/nu小鼠和NOD/SCID小鼠,构建胫骨注射模型和左心室注射模型。采用活体成像观察肿瘤细胞在活体小鼠体内的定植部位及分布情况;X线检测观察骨损伤的位置及程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广谱角蛋白(Pan CK)免疫组化染色定位骨中的肿瘤细胞。结果:经荧光显微镜及活细胞成像检测,表达GFP和LUC的慢病毒对MDA-MB-231细胞感染效率高达95%,且继续传代后GFP和LUC表达效率无明显减退,可用于后续实验。胫骨注射4 h后进行活体成像观察,结果显示小鼠右下肢胫骨出现LUC信号;左心室注射后立即进行活体成像观察,发现肿瘤细胞已循环至全身,表明已成功构建胫骨注射模型及左心室注射模型。30 d进行活体成像观察发现,胫骨注射模型和左心室注射模型腿部出现LUC信号,表明腿部有定植灶形成。X线结果也表明存在骨损伤。HE染色和Pan CK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胫骨注射MDA-MB-231乳腺癌细胞小鼠模型100%出现骨定植灶,定植率高,而左心室注射MDA-MB-231乳腺癌细胞小鼠模型仅20%出现骨定植灶。结论:运用活体成像、X线等检测技术联合病理学分析评估胫骨注射及左心室注射乳腺癌细胞骨定植小鼠模型,可提高结果分析的准确性,能为乳腺癌转移机制研究、抗转移治疗等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注射 左心室注射 骨定植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联合注射用重组特立帕肽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孙龙飞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8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联合注射用重组特立帕肽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肾虚血瘀型PMO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联合注射用重组特立帕肽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肾虚血瘀型PMO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重组特立帕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腰椎骨、股骨的骨密度及骨钙素、Ⅰ型原胶原C-端前肽、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世卫组织生活简易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相较于对照组的7.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注射用重组特立帕肽治疗肾虚血瘀型PMO患者,有助于提高疗效,增加骨密度,纠正骨代谢指标,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虚血瘀型 补肾活血汤 注射用重组特立帕肽 骨密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王进安 李玉华 刘文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399-1404,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椎体成形术,其中对照组采取一次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 目的探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椎体成形术,其中对照组采取一次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研究组采取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椎体成形术,术后均给与抗骨质疏松及抗感染等治疗,并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耗时、骨水泥推注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对比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脊柱功能障碍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耗时、骨水泥推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后第3天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一次骨水泥注射比较,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透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 骨质疏松症 腰椎压缩性骨折 内固定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肢体功能
下载PDF
鹿瓜多肽注射液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14
作者 章晨阳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6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6月在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使用外固定支具固定,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6月在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使用外固定支具固定,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西医常规治疗+鹿瓜多肽注射液,n=40)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n=40)。比较两组骨密度水平、骨代谢指标、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卧床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腰椎骨密度和右股骨颈骨密度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腰椎骨密度和右股骨颈骨密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和降钙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骨钙素和降钙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获得不程度改善,且观察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可增加胸腰椎骨折患者的骨密度,调节骨代谢,促进腰椎功能恢复,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鹿瓜多肽注射液 骨密度
下载PDF
可注射壳聚糖水凝胶在骨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管俊航(综述) 陈东(审校)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47-451,共5页
骨折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仍是临床工作中的一大挑战。传统自体骨移植及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修复治疗中存在诸多缺点,可注射水凝胶的出现为骨修复研究提供了新的选择。壳聚糖是常见的可注射水凝胶聚合物之一,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生物降解性... 骨折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仍是临床工作中的一大挑战。传统自体骨移植及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修复治疗中存在诸多缺点,可注射水凝胶的出现为骨修复研究提供了新的选择。壳聚糖是常见的可注射水凝胶聚合物之一,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细胞黏附性、机械性能、抗菌活性等可通过材料以及交联方式的选择进行调整和改进。该文就可注射壳聚糖水凝胶的交联方式、特性和设计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延迟愈合 骨不连 可注射水凝胶 壳聚糖 骨组织工程 骨修复
下载PDF
甘露醇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效果
16
作者 王守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7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究甘露醇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云梦县人民医院进行胫腓骨骨折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探究甘露醇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云梦县人民医院进行胫腓骨骨折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肢体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肢体肿胀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肢体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骨肽注射液可以改变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肢体肿胀程度,促进患者肿胀症状消退,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肽注射液 甘露醇 胫腓骨骨折 肢体肿胀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地舒单抗注射液联合八段锦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
17
作者 陈国仙 邱利利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地舒单抗注射液联合八段锦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抽签分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 目的探讨地舒单抗注射液联合八段锦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抽签分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醋酸钙600 mg/d+维生素D滴剂800单位/d,治疗组皮下注射地舒单抗60 mg配合八段锦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6个月后监测骨密度数值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高于治疗前同部位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与治疗前同部位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舒单抗注射液联合八段锦能提高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 地舒单抗注射液 八段锦 骨密度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新体系的可视化分析
18
作者 苏小梅 邓学林 +3 位作者 谢好 张杨姝钰 沈蓝 陈朝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61-66,共6页
目的 基于CiteSpace了解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20至2023年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分析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结果 研究共获得文献199篇;研究合作不密切,... 目的 基于CiteSpace了解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20至2023年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分析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结果 研究共获得文献199篇;研究合作不密切,关键词集中于院前急救、转运和阶梯型治疗,其中院前急救和患者转运是研究前沿。结论 近年来,随着急危重症患者数量的增加,相关救治研究也呈增长趋势。未来需加强研究合作,提升研究质量,并持续推动救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促进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急危重症患者 救治新体系 院前急救 骨髓腔注射 呼吸阶梯性治疗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中医药联合医用水凝胶治疗疾病的策略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毕玉杰 马笃军 +5 位作者 彭力平 周紫琼 赵静 朱厚均 钟秋辉 杨玉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9-425,共7页
背景:医用水凝胶是具有三维结构网络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目前已在组织工程领域、药物载体领域有广泛研究,但基于组织工程探究医用水凝胶与中医药结合治疗疾病的研究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因此,通过对医用水凝胶... 背景:医用水凝胶是具有三维结构网络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目前已在组织工程领域、药物载体领域有广泛研究,但基于组织工程探究医用水凝胶与中医药结合治疗疾病的研究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因此,通过对医用水凝胶机制作用的剖析,整合医用水凝胶与中医药在研究中联合应用的文章,进而更好地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思路,对中医药与医用水凝胶联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组织工程研究探讨中医药联合医用水凝胶治疗疾病的策略及意义。方法:利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有关中医药联合医用水凝胶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2年11月,英文检索词为“hydroge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rug carrier,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医用水凝胶、中医药、药物载体、组织工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有文章进行初筛后,最终纳入6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中医药联合医用水凝胶的应用虽然在关节内、组织器官内、软组织伤口和组织工程等方面有所涉及,但除了中医药结合水凝胶敷料在临床应用治疗软组织损伤外,其他方面尚处于基础实验阶段。②中医药联合医用水凝胶的发展有着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但对于性能要求较高的凝胶在制造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理化性质精确掌握难度较大。③目前综合来看可注射水凝胶凭借着简便易用的特点,其在与中医药联合使用可延伸范围较广,可用于关节、器官和组织工程相关疾病的治疗;智能水凝胶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逆转化性也可满足特殊环境下的使用;将两者结合的中医药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明确中药成分的作用机制。④中医药联合医用水凝胶治疗疾病的策略应着手于中医药对器官、组织、细胞的治疗作用联合适当种类的医用水凝胶进行匹配,可弥补传统中医给药方式和频繁给药的不足,在组织工程方面可以用水凝胶负载中药干预后的干细胞,或者同时负载中药和干细胞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⑤在中医药联合医用水凝胶应用的未来研究中,还需要考虑:应当确保医用水凝胶生物性能可以量化,以不同材料不同制造工艺把握水凝胶特性,制造出所需要的符合应用条件的医用水凝胶;在中医药方面需要对已知中药单体、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治疗效果和应用机制全面了解剖析,在更明了的机制下实现中医药与医用水凝胶更多更完美的结合;借助医学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医用水凝胶可以创新性地结合中医药其他传统治疗方法比如针灸、推拿和拔罐等方式进行多角度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水凝胶 中医药 研究策略 药物载体 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联合应用 原位注射
下载PDF
三种方式注射乳腺癌细胞构建的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对比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昀 蔡亚芳 +4 位作者 褚雪镭 薛鹏 曹文 朱世杰 仇永妹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 对比观察经左心室、胫骨骨髓腔和尾动脉注射乳腺癌细胞构建的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方法取BALC/c裸小鼠24只,随机分为左心室注射组、胫骨注射组、尾动脉注射组各8只,使用人源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luc分别进行左心室注射、胫骨... 目的 对比观察经左心室、胫骨骨髓腔和尾动脉注射乳腺癌细胞构建的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方法取BALC/c裸小鼠24只,随机分为左心室注射组、胫骨注射组、尾动脉注射组各8只,使用人源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luc分别进行左心室注射、胫骨骨髓腔注射、尾动脉注射构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取BALC/c普通小鼠16只,随机分为胫骨注射组、尾动脉注射组各8只,使用鼠源性乳腺癌细胞4T1-luc分别进行胫骨骨髓腔注射、尾动脉注射构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观察模型建立和骨转移发生情况;取肿瘤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1)MDA-MB-231-luc细胞左心室注射组小鼠死亡1只,其他造模方式小鼠全部存活。小动物活体成像及HE染色显示,左心室注射组造模成功率60%左右,裸鼠造模后第20天显示荧光信号散在分布于小鼠全身,少量肿瘤细胞浸入骨组织、骨质破坏较少;胫骨注射组可见双侧胫骨荧光信号,骨质破坏明显、肿瘤细胞呈团状生长;尾动脉注射组显示荧光信号在双侧肺部,未见明显骨转移病灶。(2)4T1-luc细胞注射后小鼠全部存活,造模后第10天活体成像显示两组荧光信号均较强,尾动脉注射组肿瘤细胞定植于双侧股骨以及尾背部,肿瘤细胞包绕骨组织生长,持续侵蚀骨质;胫骨注射组荧光信号显像在双侧胫骨,胫骨浸润大量乳腺癌细胞,并呈外向型生长,形态异常、细胞排列紧密,肿瘤灶可见少量片状骨组织。结论 采用MDA-MB-231-luc细胞、4T1-luc细胞左心室注射、胫骨骨髓腔注射和尾动脉注射造模均能够形成骨转移,但造模成功率、病理状态具有一定差异;胫骨骨髓腔注射法成功率最高,左心室注射法、尾动脉注射法能够早期模拟骨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肿瘤移植 动物模型 注射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