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Practic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1
作者 化国宇 吕圣旺 XU Chao(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1年第3期364-373,共10页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the liberated areas,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kept deepening and developing the concepts and ideas of protecting human rights,promulgated a series of human right...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the liberated areas,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kept deepening and developing the concepts and ideas of protecting human rights,promulgated a series of human rights laws and related administrative programs,and put them into practice.The contents included not only the political rights of citizens but also their economic,social,and cultural rights,with emphasis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to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The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in the liberated areas has a wartime and class-based nature due to its social environment.It reflects the transi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rom a revolutionary party to a ruling party on the historical stage.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irecting,advancing,and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at that time and accumulated experience for the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History proves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lways been a political party dedicated to fighting for the human rights of the Chinese people,and onl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an lead China’s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to a deeper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in the liberated areas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of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Outline of China’s Land law
下载PDF
Common Sense Empirical Climate Science:No Carbon Climate Crisis at Current Trace Levels
2
作者 Hermann G.W.Burchard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1年第3期222-231,共10页
Climate science deals with the harsh reality of 174,000 terawatt of solar energy striking Earth’s surface&air,minus 29 percent albedo.The exposure is sustained by the planet cooling itself by means of EM radiatio... Climate science deals with the harsh reality of 174,000 terawatt of solar energy striking Earth’s surface&air,minus 29 percent albedo.The exposure is sustained by the planet cooling itself by means of EM radiation emitted to outer space of a like amount of energy in the infrared range.The balance may not be perfect at all times,but miraculously we are still around&attempting to comprehend the physic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keeping the planet’s surface suitable to sustain biological life&human civilization.While ground temperature is maintained at a pleasant avg 288 kelvin=15℃by the atmospheric greenhouse effect,a surprising 255 kelvin satisfies the demand for radiative cooling.This just happens to be standard air temperature at 5,000 m altitude.Official climate science largely is concerned with models&has assigned a major role to carbon molecules in air.As these exist currently only at mere trace levels,they are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irrelevant for climate in view of the Mass-Action Law that implies that trace components can have only trace effects.Denying this simple fact,familiar to meteorologists,unfortunately has led to much of the civilized public being misled by climate scientists.One of the themes among their rhetoric is calling for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when in reality unlimited amounts of hydrogen&hydrocarbons are dissolved in the Earth’s mantle,going back to the primitive solar nebula that gave rise to our solar system,&available for human consumption through fracking.Here in this philosophical essay,we are offering simple empirical proofs,examples from everday life,as opposed to the largely theoretical modeling work of climate science,for the fact that atmospheric carbon molecules can have only trace effects on radiative planetary cooling,proofs that are easy to verify.We dispute unrealistic estimates of important effects on climate from carbon dioxide trace gas via an atmospheric feedback mechanism proposed by some climate scientists.The essay demonstrates that atmospheric carbon molecules are irrelevant for climate at this epoch.Humanity is not facing a carbon climate crisis,curr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t’s inner&outer senses orderly inner self&chaotic outer environment brain laterality double Ego bilateral interior cosmos metaphysical gap climate&radiative cooling stefan-Boltzmann law CO_(2) CH_(4) water vapor shielding by greenhouse gases
下载PDF
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党内法规的治理逻辑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震 刘栋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6-227,共12页
建设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法治化是必然要求,其中环境法治不可或缺。中国式的环境法治必然要重视党内法规的特殊法治和治理功能。可从着力发挥党内法规在环境法治中的特殊作用、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的规范功能、... 建设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法治化是必然要求,其中环境法治不可或缺。中国式的环境法治必然要重视党内法规的特殊法治和治理功能。可从着力发挥党内法规在环境法治中的特殊作用、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的规范功能、推动构建人类环境命运共同体的制度文明三方面,揭示出环境党内法规所秉持环境系统观、环境效能观、环境文明观的政理法理。环境党内法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环境党内法规所承载上述治理逻辑的规范样态,不仅包括符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严格形式要件的狭义党内法规,也包括引领环境法治发展的环境政策、起到监督保障等作用的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从环境党内法规的政治功能和规范效力来讲,将以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为主要载体的环境政策视为广义的环境党内法规,符合新形势下环境党内法规体系构筑的核心要义。从目前党内法规体系的构成情况看,起到监督保障作用的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成为了主力军,但其数量庞杂又单线作战的实践困境使其亟需完善以形成治理合力。因此,应进一步探讨党的环境政策和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向狭义党内法规的有机转化,使狭义的环境党内法规成为环境党内法规体系的主体部分。广义视阈下的环境党内法规,在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发挥着规范、治理与重塑的制度功能。环境党内法规通过将党的不成文的环境文明提炼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形态,从而使其获得长远的效能力和长期的执行力。环境党内法规通过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赋能,从而全面发挥其环境治理的政治效能、预防效能和发展效能。环境党内法规以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的政治结构为环境文明奠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理念为环境文明铸魂、以党规国法共治为保障的外部制度为环境文明塑形,使其实质上具备了打造人类环境文明新形态的重塑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完备的环境党内法规体系对上述功能的系统发挥尤为重要,因此,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党内法规,还有待进一步体系化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党内法规 治理逻辑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制度的发展脉络与变迁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
4
作者 陈红梅 李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CSSCI 2024年第2期58-69,共12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式,党内问责制度先后经历了初步发展期、曲折发展期、恢复发展期、全面发展期的百年求索之路。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党内问责制度的变迁是宏观环境、政治变量、关键节点和路径依赖相... 作为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式,党内问责制度先后经历了初步发展期、曲折发展期、恢复发展期、全面发展期的百年求索之路。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党内问责制度的变迁是宏观环境、政治变量、关键节点和路径依赖相互作用的结果。制度环境的变化引发了党内问责制度的变迁,从严治党的政策理念等政治变量推动着党内问责制度的完善,关键节点决定了党内问责制度的走向,路径依赖使得党内问责制度不断强化。总体而言,党内问责制度的演变呈现出体系化、法治化的鲜明特征,展现了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以抓住“关键少数”为指引、以全覆盖监督为途径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问责 制度变迁 法治化 路径依赖 历史制度主义
下载PDF
执行力提升视角下党内法规执行文化建设研究
5
作者 未江涛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3-28,共6页
党内法规执行文化具有先进性、人民性和法治性特征,与党内法规执行力存在相辅相成、相互承载、相互推进的逻辑关系。以执行主体为作用对象,以外在教化、自我内化为作用路径,能够有效发挥党内法规执行文化对提升执行力的内在驱动作用。... 党内法规执行文化具有先进性、人民性和法治性特征,与党内法规执行力存在相辅相成、相互承载、相互推进的逻辑关系。以执行主体为作用对象,以外在教化、自我内化为作用路径,能够有效发挥党内法规执行文化对提升执行力的内在驱动作用。针对当前部分党员干部执行党内法规不力的现象,应从执行文化视角寻找成因,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重点、强化监督执纪,推动党内法规执行文化高效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执行力 执行文化 作用原理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制度的规范阐释 被引量:1
6
作者 庞远福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2期86-96,共11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高校治理和高校党建的制度逻辑,需要从形式与实质两个维度,去厘清高校基层组织工作制度的规范基础与制度要素,处理好有关高校基层组织工作的国家法律、党内法规、政策文件、自治规则等四类规范体系的协调衔接问题。中央... 为了更好地理解高校治理和高校党建的制度逻辑,需要从形式与实质两个维度,去厘清高校基层组织工作制度的规范基础与制度要素,处理好有关高校基层组织工作的国家法律、党内法规、政策文件、自治规则等四类规范体系的协调衔接问题。中央可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合理配置高校党委、院(系)党总支、党支部等三个层级组织的主要职责,科学安排纪律检查工作、党员队伍建设、干部和人才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对群团组织的领导等五类核心任务内容。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与相应层级党委组织,还需要从其具体实施和保障体系层面,畅通其知规、守规、执规和督规的全过程,通过强有力保障体系确保该制度及其体系的良性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治理 教育法律 高校党建 高校基层组织工作 党内法规制度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执纪效益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执纪成本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少杰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CSSCI 2024年第2期70-80,共11页
严格执纪是中国共产党将纪律文本转变为纪律约束效果的重要方式。执纪效益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但既有研究始终未能形成系统解释该问题的分析框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成本分析理论,可以构建执纪成本的分析框架。党的执纪成本是指将纪律建设... 严格执纪是中国共产党将纪律文本转变为纪律约束效果的重要方式。执纪效益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但既有研究始终未能形成系统解释该问题的分析框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成本分析理论,可以构建执纪成本的分析框架。党的执纪成本是指将纪律建设基础投入充分转化为纪律约束效果的过程所耗费的资源,由信息搜集成本、法规适用成本、组织协调成本、纠错救济成本和抵制投机成本组成。新时代纪检体制改革经验表明,执纪成本过高会降低纪律约束的实际效果。因而要推动党在职权配置、组织调整、建章立制方面的改革,实现执纪成本和执纪效益新的动态平衡,最终提升执纪工作的效率。执纪成本框架为观察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中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律建设 执纪成本 执纪效益 纪检体制改革 党内法规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实践特征、现实挑战与因应策略——基于2012-2022年党内统计公报的考察
8
作者 陈敦坤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103-116,136,共1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党的组织经过十余年时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对2012—2022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数据考察来看,质量强党是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的主线,已经取得显著成绩。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围绕组织规模的提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党的组织经过十余年时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对2012—2022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数据考察来看,质量强党是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的主线,已经取得显著成绩。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围绕组织规模的提质增效、党员结构科学化布局、党员代表性的巩固提升进行努力,使得党的组织规模更加适度、党员队伍结构更加均衡、党员的代表性和先进性更强,呈现出党的组织建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实践特征。分析数据发现,党的组织建设面临着领导力弱化、老龄化压力、传承性隐忧等现实挑战,党的组织在部分行业功能弱化、党员整体加速老龄化、党的事业传承性考验成为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必须直面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组织建设需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自我革命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支撑,来直面党组织建设的风险挑战,进而实现党的组织建设水平、能力和质量“全面跃升”。首先,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功能与作用,确保党的组织建设水平不滑坡;其次,通过自我革命强化党的组织建设风险应对能力,确保党的组织生命力、创造力和领导力不褪色;最后,增强党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供给与保障能力,强化制度的规范执行与有效实施,确保党的组织建设始终保持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不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组织建设 党内统计公报 自我革命 质量强党 党内法规
下载PDF
论党内法规的基本原则
9
作者 段占朝 姚建龙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7期53-61,共9页
党内法规基本原则是指直接和集中反映党规本质内容和基本精神的党内法规活动的指导原理和准则。确立党内法规基本原则具有将党内法规的本质和基本价值制度化、指导立规实践、引领党内法规执行的重要意义。党内法规基本原则有四个方面,... 党内法规基本原则是指直接和集中反映党规本质内容和基本精神的党内法规活动的指导原理和准则。确立党内法规基本原则具有将党内法规的本质和基本价值制度化、指导立规实践、引领党内法规执行的重要意义。党内法规基本原则有四个方面,即全面领导原则、思想建党原则、制度治党原则、政治建设统领原则。党内法规基本原则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全面领导原则是党内法规基本原则的根本方面,思想建党原则、制度治党原则和政治建设统领原则是为全面领导原则服务的。思想建党原则和制度治党原则是管党治党的两种基本方式,政治建设统领原则是对党的各项建设的统领,在服务于党的全面领导原则下,统领思想建党原则和制度治党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基本原则 全面从严治党 思想建党 制度治党 习近平法治思想 依规治党
下载PDF
论党的成熟与沂蒙精神形成的内在逻辑
10
作者 刘占全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沂蒙精神的诞生从精神的角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是沂蒙精神得以形成的最突出的历史背景、最基本的客观条件,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看,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为沂蒙精神的形成奠... 沂蒙精神的诞生从精神的角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是沂蒙精神得以形成的最突出的历史背景、最基本的客观条件,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看,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为沂蒙精神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从历史逻辑看,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长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必然结果;从实践逻辑看,根据地政策的成熟与全面实施是孕育沂蒙精神的必要条件。沂蒙精神反映了党在革命年代成熟之后整个社会所展现出的政治生态、组织状态、思想形态、感情动态、民众心态,充分体现着党的理论清醒和人民的伟大觉醒。沂蒙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增进党群同心、军民感情、人民团结的重要法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成熟 沂蒙精神 形成 内在逻辑
下载PDF
论党内法规配套立规的政治逻辑及其制度实现 被引量:15
11
作者 祝捷 王萌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5,共11页
党内法规配套立规,既是贯彻落实党章和中央党内法规的必要措施,也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中央工作机关和地方省级党委党内法规立规工作的重点,具有从属性、实施性、规范性和耦合性。党内法规配套立规在制度设计、实践运行中应当把政... 党内法规配套立规,既是贯彻落实党章和中央党内法规的必要措施,也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中央工作机关和地方省级党委党内法规立规工作的重点,具有从属性、实施性、规范性和耦合性。党内法规配套立规在制度设计、实践运行中应当把政治性放在首位,因而必须遵循一定的政治逻辑,应当把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作为政治原则,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目的,应当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政治要求。为体现配套立规的政治逻辑,落实《制定条例》的目标要求,回应当前配套法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当坚持优位原则、授权明确性原则、辅助原则和比例原则,完善相关配套工作体制机制,从而促进党内法规制定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推进配套立规的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配套立规 政治逻辑 制度实现
下载PDF
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化的思考 被引量:78
12
作者 周叶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0,共6页
在"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法度,法度必求完备"的逻辑思路下,中国共产党将"体系化"思维引入党内法规建设进程,提出了"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一现实命题。党内法规体系化需要满足目标任... 在"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法度,法度必求完备"的逻辑思路下,中国共产党将"体系化"思维引入党内法规建设进程,提出了"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一现实命题。党内法规体系化需要满足目标任务一致性、制度统筹整体性、实质内容统一性、形式结构层次性等构成要素。党内法规体系化,对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党内法规自身工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此,为了实现党内法规体系化,不仅要从宏观层面科学合理地设计党内法规体系的总体框架,而且需要从健全基础主干性中央党内法规、完善配套中央党内法规、健全部门和地方党内法规、统筹推进党内法规立改废释工作等四个方面予以综合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法规 党内法规体系 法规体系化
下载PDF
党内法规执行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嵌入性理论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2
13
作者 潘博 王立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7,共11页
保持党员执行党内法规的行为动力,是党内法规得以严格落实的关键途径。党内法规的执行行为嵌入于外部环境之中,形成了特定的动力机制。基于嵌入性理论视角审视,党内法规执行的动力机制主要通过党员角色认知驱动、党内法规规制激励和政... 保持党员执行党内法规的行为动力,是党内法规得以严格落实的关键途径。党内法规的执行行为嵌入于外部环境之中,形成了特定的动力机制。基于嵌入性理论视角审视,党内法规执行的动力机制主要通过党员角色认知驱动、党内法规规制激励和政治价值观念引导三方面发挥功能。在嵌入外部环境的背景下,由于错误角色转化机制、党员参与度较低、正向激励举措匮乏、监督执纪问责乏力、评判标准偏误和不良文化氛围干扰等因素作用,党内法规执行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以发挥动力机制的积极作用为目标,可以从党员角色认知纠偏、提升党内法规规制力和培育政治价值认同感三方面构建完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执行 外部环境 动力机制 嵌入性
下载PDF
党内法规“党言党语”与“法言法语”的界分与融合 被引量:29
14
作者 邹东升 姚靖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80,92,共11页
语言承载意志,是组织或个体主动构建以传播影响的工具。"党言党语"与"法言法语"作为党内法规建设与法律制度建设的话语体系支撑,是执政理念的表达与治国要义的彰显,二者各具特色与功能。党内法规的"党"... 语言承载意志,是组织或个体主动构建以传播影响的工具。"党言党语"与"法言法语"作为党内法规建设与法律制度建设的话语体系支撑,是执政理念的表达与治国要义的彰显,二者各具特色与功能。党内法规的"党"姓要求与"法"质属性强调党规文本必须在严格界分"党言党语"与"法言法语"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融合,从而体现党的政治性与法的规范性,确保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通过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和批评隐喻分析法等,对近5年修订出台的基础性党内法规进行横向、纵向与静态、动态的综合比较分析,发现党内法规用语既不是纯粹的"党言党语"模式,也不是纯粹的"法言法语"模式,而是界分基础上的融合模式,且二者的融合在不同类型的党内法规以及同一类型党内法规的不同发展阶段,融合程度也各不相同,总体呈现出文本表达形式的"去法律化"与文本结构规范的"法律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党言党语” “法言法语” 界分 融合
下载PDF
《党的生活》与党的建设 被引量:3
15
作者 章育良 朱珣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4-131,共8页
《党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29年在上海主办的党内讨论刊物。它面向一般党员和中下级干部,立足于党内讨论,在组织问题上,译述了党的组织原则,并以基层党组织——支部,为组织实践的讨论对象。同时,它致力于党内教育,消除失... 《党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29年在上海主办的党内讨论刊物。它面向一般党员和中下级干部,立足于党内讨论,在组织问题上,译述了党的组织原则,并以基层党组织——支部,为组织实践的讨论对象。同时,它致力于党内教育,消除失败情绪在党内的影响,批评空喊口号的工作态度,纠正部分党员在个人与党关系上的错误认识,并强调党员义务的履行。它提倡的党内讨论形式是党内生活民主化的体现,在今天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生活》 党的组织 党内教育
下载PDF
保障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合宪性应遵循的原则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玉波 魏艳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8年第1期9-16,共8页
党的十九大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并明确要求"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管党治党的党内法规虽与国家法在效力范围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治国理政、富民强国的目标却高度一致... 党的十九大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并明确要求"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管党治党的党内法规虽与国家法在效力范围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治国理政、富民强国的目标却高度一致。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作为建党治党管党的基本遵循,必须在保证符合宪法的前提下遵循规范化、权威性、系统性、权利义务统一、权力责任对等以及权力有限并受监督等基本法治原则。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法规建设须围绕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根本使命宗旨,以提高党的执政本领和领导能力为依归,确保党规与国法内在本质上高度一致,实现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合宪性原则
下载PDF
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调衔接 被引量:82
17
作者 秦前红 苏绍龙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10期50-66,95,共18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党内法规体系和法律规范体系涵括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出"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的命题,需要我们首先跳脱"国家法中心主义"和传统党建理论的思维定势,立足法治一般规律和...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党内法规体系和法律规范体系涵括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出"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的命题,需要我们首先跳脱"国家法中心主义"和传统党建理论的思维定势,立足法治一般规律和中国政治现实,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认识二者及其相互关系。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基本依据和党内治理法治化的制度载体,国家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二者存在显著区别,但都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都是治国理政的规范依据,需要遵循国家法律高于党内法规、党内法规严于国家法律的原则处理二者关系。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是依法执政的现实要求,需要妥善解决二者间不协调、不衔接和不一致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国家法律 衔接 协调 认识基础
下载PDF
论党内法规的规范性——基于党史和学理的双重考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祝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30,共11页
党内法规作为一种具有法意涵的规则体系,规范性是其重要属性。党内法规的规范性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和规范性理论的双重视角展开论述。党内法规是党的政治建设的产物,"党内法规具备规范性"命题的直接来源是毛泽东同志关... 党内法规作为一种具有法意涵的规则体系,规范性是其重要属性。党内法规的规范性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和规范性理论的双重视角展开论述。党内法规是党的政治建设的产物,"党内法规具备规范性"命题的直接来源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党内法规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表达了党内法规"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构建党内有序统一的政治秩序"的原初目的。目前党内法规已经构成了严谨的规范阶层结构,这一规范阶层结构是党内法规具体条款具备效力和强制性的体系支撑。党内法规的规范性还来自于中国共产党自身价值正当性及其对党内法规体系以及具体条款的价值传导,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导向和意识形态取向通过党内法规变迁机制、义务权利机制以及规范性表达式传导至党内法规并获得贯彻实施的保障。趋向学科化的党内法规,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党内法规规范性的阐释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党内法规的规范性 党的政治建设 规范阶层结构
下载PDF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协调的内在机理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红梅 李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100,共8页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结构耦合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就目前而言,党规国法的衔接协调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强化二者的耦合。基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提出的法治对破解社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依托作用的论述,应当从“党内法治”视角思考党...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结构耦合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就目前而言,党规国法的衔接协调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强化二者的耦合。基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提出的法治对破解社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依托作用的论述,应当从“党内法治”视角思考党规国法衔接协调的路径,即在强化党章结构耦合机制的基础上实现党规自我优化,并通过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和构建党内法规备案审查联动机制促进党规的自我发展、自我审查,以更好实现党规国法的衔接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国家法律 结构耦合 党内法治 衔接协调
下载PDF
民主与法治:构建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两大制度基石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京希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30,共11页
从政治生态学的角度来判断,一个政治体系,既能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正当权利,维护公共利益而不滥权,又富有公共效率,基本上就是一个富有良好政治生态的现代政治体系。如此政治体系的养成,得之于对政治权力的必要限制,即把政治权力限于社会... 从政治生态学的角度来判断,一个政治体系,既能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正当权利,维护公共利益而不滥权,又富有公共效率,基本上就是一个富有良好政治生态的现代政治体系。如此政治体系的养成,得之于对政治权力的必要限制,即把政治权力限于社会正义和公民权所设定的范围之内。而其限制方式和制度程序,一在民主,二在法治。二者有机融合,互为表里,缺一不可。无论从制度设计的科学性还是历史实践的进程来看,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都是社会与人性自然演进与优化构设在现时段的必然逻辑结果。民主与法治所内蕴的开放、阳光、公正的制度属性,以及因此而生发出的对于政治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功能,比起单纯的思想教育和道德训诫,显然更加富有制度性效率,更加符合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内在要求,更加符合人类进步的历史潮流和趋势,无疑代表着人类政治文化发展的愿景。只有民主和以之为前提的政治与法律制度设计,才能够在制度层面一揽子解决权力的来源、权力的制约这两个关涉政权合法性和正当性的根本性问题。在此大前提之下,我们所呼唤的良好政治生态,包括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必将如人所愿,自然地生发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法治 党内民主 政治生态 党在法上 党在法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