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溶血弧菌Ⅲ型分泌系统1内杆状蛋白基因vscI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廉乐乐 薛娇 +5 位作者 李婉君 任建鸾 诸葛祥凯 汤芳 薛峰 戴建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6-513,共8页
[目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s,T3SS)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旨在探讨T3SS1内杆状蛋白基因vscI的功能。[方法]以副溶血弧菌POR-1菌株为研究对象,构建vscI缺失株ΔvscI与回补... [目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s,T3SS)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旨在探讨T3SS1内杆状蛋白基因vscI的功能。[方法]以副溶血弧菌POR-1菌株为研究对象,构建vscI缺失株ΔvscI与回补株CΔvscI,检测野生株、缺失株与回补株的细胞毒性、细胞黏附等生物学特性,分析vscI缺失对副溶血弧菌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与ELISA检测HeLa细胞内效应蛋白的易位量。[结果]与POR-1菌株相比,缺失菌株ΔvscI在生长速度上并无显著差异,但对HeLa细胞的黏附能力下降85%。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与POR-1菌株相比,缺失株ΔvscI感染细胞组释放LDH量显著下降60%。同时与野生株POR-1感染HeLa细胞组相比,ΔvscI感染HeLa细胞组发生凋亡的细胞数量显著下降了85%。腺苷酸环化酶报告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与POR-1菌株感染组相比,ΔvscI菌株感染HeLa细胞内的cAMP含量显著下降,CyaA融合蛋白的易位量显著下降,而在回补株CΔvscI中上述生物性状均恢复。[结论]vscI提高了副溶血弧菌对细胞的黏附能力和毒力,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对于T3SS1效应子的易位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T3SS1 内杆状蛋白 vscI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