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Gather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1
作者 Liang Ma Qiqi He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3年第12期2371-2386,共16页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the agglom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environmental...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the agglom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marketization level, financial development,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edical resources, educational resources, cultural resources and policy suppor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agglom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Secondly,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Zhe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and the effect is obvious.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directly affect the concent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Zhejiang through economic development. Finally, although both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Zhejiang,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s more significant. These studies are for Zhejiang Province.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ultivating high-end talents and realizing the agglom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talent Gathering Ac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2
作者 Hongbo LIU Ren LIU Huazhen LI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3期7-10,共4页
Major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 as below: first,poo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second,deficient technological promotion system; third,shortage of agri... Major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 as below: first,poo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second,deficient technological promotion system; third,shortage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s; fourth,serious shorta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were given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China. ( 1) Restructuring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establishing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ers,improv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 2) Specifying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projects,improving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technicians,so as to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 3) Improving promotion and service stations in towns,organizing technological service team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establish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promotion systems; ( 4) Increasing input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attracting government input,enterprise investment and other financial support; ( 5) Cultivating more talent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training leading agricultural technicians,grassroots agricultural service staff and practical tal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
下载PDF
Study on Training Ways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Based on Behavior Analysis
3
作者 Qunzhen QU Lan YAO Ping NIU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0年第1期30-33,共4页
Firstly,the behavior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such as scientific research,innovation,agglomeration and flow behavior,was analyzed,and then th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Firstly,the behavior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such as scientific research,innovation,agglomeration and flow behavior,was analyzed,and then th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were discussed.Finally,the training ways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we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BEHAVIOR AGGLOMERATION and flow BEHAVIOR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4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下载PDF
以高质量人才工作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意义、现实困境和路径探寻
5
作者 黄小彤 陈静宜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资源,开展高质量人才工作服务有助于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新时代,以高质量人才工作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聚焦创新驱动,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先进底色;优化生产力要素配置,积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深厚动力;助...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资源,开展高质量人才工作服务有助于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新时代,以高质量人才工作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聚焦创新驱动,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先进底色;优化生产力要素配置,积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深厚动力;助力绿色发展,彰显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导向;促进产业升级,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坚实底气等价值意义。当前,以高质量人才工作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但也存在供需失衡导致人才匮乏、体制僵化束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体系尚待完善、激励不足抑制人才创新意愿等现实困境。为此,要以高质量人才工作服务为依托,健全人才资源储备库、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以战略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机制、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逐步释放新质生产力新红利、激发新质生产力新动能、塑造新质生产力新优势、优化新质生产力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 人才工作服务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价值意蕴、现实境遇与路径探赜
6
作者 肖章柯 林妍梅 刘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新机遇并提出新要求。通过厘清新质生产力蕴含的教育价值内涵,强调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分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从革新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新机遇并提出新要求。通过厘清新质生产力蕴含的教育价值内涵,强调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分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从革新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重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助力学习方式蝶变、创新评价理念与方法等方面,提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从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供新型劳动者要素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育强国 人工智能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基于Android的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评价系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彩云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102,共5页
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进行客观评价,可以更好地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以期形成更多的创新成果,从而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的研究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评价系统,以Eclipse为系统开发环境,数据库选用S... 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进行客观评价,可以更好地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以期形成更多的创新成果,从而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的研究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评价系统,以Eclipse为系统开发环境,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 2012数据库,旨在为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评价给出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帮助科技人才实时了解自己的创新绩效,根据创新绩效评价报告动态调整创新导向,实现个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绩效 科技人才 andROID平台
下载PDF
油气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价值溯源分成评估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良锦 辜穗 +2 位作者 方峦 乐彦婷 李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51,共10页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而科技创新人才是创新过程中的第一要素。作为油气生产的主要参与主体,油气企业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依靠拥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为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动力,在人才价值...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而科技创新人才是创新过程中的第一要素。作为油气生产的主要参与主体,油气企业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依靠拥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为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动力,在人才价值创造与评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生产全要素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价值分享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油气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价值溯源分成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油气企业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过程,匹配油气企业科技创新特征、具有产业适应性的人才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较少;(2)油气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价值溯源分成,是以油气科技创新成果经济价值评估结果为前提对参与成果创造的团队和个人按照实际贡献进行价值追溯与量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对单项科技创新成果经济价值溯源和科技创新成果完成人价值溯源两次溯源来实现;(3)以创新成果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人才价值贡献率是人才价值溯源分成的核心参数,由完成人参与度、完成人创新度、完成人贡献度为内容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共同确定。结论认为,该方法为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能够有效解决人才在油气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经济价值量化问题,对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科技创新人才 价值溯源分成 科技创新成果 经济价值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吉冰冰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13-117,共5页
以科学性、可行性、全面性和导向性为基本原则,通过文献分析和德尔菲法构建了包括科技素养、创新素养、理论素养、实践素养和学术素养在内的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仅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 以科学性、可行性、全面性和导向性为基本原则,通过文献分析和德尔菲法构建了包括科技素养、创新素养、理论素养、实践素养和学术素养在内的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仅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理论视角,而且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合理化测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培养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下载PDF
新时代人才强国背景下高校科技人才培养与创新环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娟 张欣慧 李雪莹 《中国人事科学》 2024年第5期53-67,共15页
在新时代建设人才强国背景下,对高校科技人才培养和创新环境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文章基于2020年陕西高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的1127份问卷结果,通过对高校科技人才流动现状、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政策环境发展状况的分析... 在新时代建设人才强国背景下,对高校科技人才培养和创新环境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文章基于2020年陕西高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的1127份问卷结果,通过对高校科技人才流动现状、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政策环境发展状况的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高校科技人才政策和构建高校创新生态体系提供依据。由此提出从四个方面进行高校科技人才政策的创新:促进高校科技人才区域间合理配置,加快高校高端人才数据库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深度融合,提升高校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打造公平灵活的政策环境,推进高校科技人才政策集成创新;重视高校间差异化特征,因校制宜促进高校人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人才 人才流动 政产学研用 创新政策
下载PDF
基于ISM的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分析
11
作者 罗红艳 吉冰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95,共8页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德尔菲法确定了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18项重要影响因素,应用ISM模型建构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九层三阶解释结构模型,并解析了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学生认知、奖励制度等表层依赖...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德尔菲法确定了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18项重要影响因素,应用ISM模型建构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九层三阶解释结构模型,并解析了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学生认知、奖励制度等表层依赖因素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其效果发挥直接作用,高校重视与人才培养目标等作为中间联动因素的关键环节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中介作用,国家战略急需等根源推动因素通过中间联动因素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本源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要凸显鲜明外部逻辑、突出关键因素作用、健全多元作用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M模型 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自主培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高校海归人才科技创新认同的问题与对策
12
作者 赵昕 姜燕媛 黄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53,共18页
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和实践。在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为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当今世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实力... 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和实践。在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为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当今世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实力竞争中的关键要素,进入新时代,我国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虽然当前国内的科技发展态势迅猛,却依然面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令人忧虑的现实问题。而海归科技人才作为新时代的基础研究生力军,无疑肩负着推动原始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的重要责任。因此,如何凝聚海归人才共识、激发科创活力是目前高校亟待关注和思考的关键点。本研究通过对国内32所高校海归人才深入调研,旨在剖析高校海归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对科技创新这一战略需求的认同现状,折射高校海归人才在新时代科技变革浪潮中的个人看法和科研实践。经过调研,本文认为凝聚科技创新共识既离不开对海归人才群像特征和需求的精准把控,也离不开对国内科研组织模式的顶层设计,政府、高校应联动提升高校海归人才对科技创新的认同感,最大程度释放创新策源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高校海归人才 科技创新 认同
下载PDF
浙江大学医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调查分析
13
作者 黄海 陈健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8期722-728,共7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就浙江大学医学部2020-2023级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学生63人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就浙江大学医学部2020-2023级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学生63人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有助于提升医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73.77%)、文献检索能力(80.33%)、实验操作能力(73.77%)、数据整理与分析能力(81.97%)、学术论文构思与写作能力(62.30%)和团队协作能力(75.41%)。大创项目的训练不仅有益于提高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热情,而且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获得学术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医学科技创新 科研思维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农业科研单位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例
14
作者 范艳萍 田雯 +2 位作者 裴学庆 黎静静 程泽强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6期100-102,115,共4页
青年科技人才关系着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的优化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文章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粮作所”)为例,分析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粮作所培养青年科... 青年科技人才关系着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的优化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文章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粮作所”)为例,分析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粮作所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采取的主要措施,并从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脚踏实地练好内功等方面提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对策,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青年科技人才 创新 培养 激励制度
下载PDF
基于“134”模式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与应用研究
15
作者 杨海峰 董涛 赵永生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6-48,共3页
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实现我国装备制造强国的重要内容。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成功总结出“134”模式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科技成果创新突破,完成了多项省级乃至国家级科研成果项目,学... 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实现我国装备制造强国的重要内容。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成功总结出“134”模式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科技成果创新突破,完成了多项省级乃至国家级科研成果项目,学生技能培养硕果累累,学生在省级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实现了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培养,为我国实现装备制造强国提供了高技能型人才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 示范性创新工作室 科研创新 科技引领
下载PDF
科技创新人才创造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6
作者 赵峰 王振华 +3 位作者 姚瑞娟 陈永杰 孙放 张义美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188,共11页
本文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基于既有文献,结合德尔菲法论证,确立科技创新人才创造力的影响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向天津市科技创新人才发放问卷,研究最适创造力年龄、团队以及各组织社会等因素的重要性排... 本文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基于既有文献,结合德尔菲法论证,确立科技创新人才创造力的影响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向天津市科技创新人才发放问卷,研究最适创造力年龄、团队以及各组织社会等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并依据问卷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证实,科技创新人才科研心理对创造力起到正向作用。理工农医类结构方程路径显示,科技创新人才的组织、社会、家庭和心理品质因素通过科研心理间接对创造力起正向作用。但在哲学人文社科类样本中,社会和公共政策因素对心理品质、团队因素对科研心理两条影响路径影响未被证实。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和问卷调查,建议从工资待遇、职业发展、科技支持(项目、团队、平台、交流)、科学评价与激励保障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创造力 结构方程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运行模式、分布及发展趋势
17
作者 赵志泉 汪志博 +1 位作者 李晓 吴琪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2期10-20,共11页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是推动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参与世界科技竞争的关键力量。结合中国现有政策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现状可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由战略性科技平台、国...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是推动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参与世界科技竞争的关键力量。结合中国现有政策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现状可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由战略性科技平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战略性科技人才构成。使用B样条基函数拟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创新能力指标曲线,分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战略科技平台为载体,以战略科技活动为目的,战略人力资源是引领者,战略组织结构呈现出“小核心、大网络”特征;中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区域布局和梯次联动、基础研究领域、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顶尖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有较大进步空间;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相比较,科技领军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指标呈现指数型增长趋势;科技领军企业的模仿创新能力突出,但其技术需求与国内科教和科研成果产出不匹配。基于此,从支持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改善区域布局、由科技领军企业引领基础研发投入增强基础研究力量,以及持续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等三方面视角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组织模式 科技领军企业 科技人才 基础研究 创新能力
下载PDF
中俄航空航天类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8
作者 王长青 李爱军 +1 位作者 陆宏湜 郭永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3期93-96,共4页
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探讨了中俄航空航天领域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首先分析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指出俄罗斯为我国重要的教育合作对象。随后阐述了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和研究进展,提出... 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探讨了中俄航空航天领域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首先分析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指出俄罗斯为我国重要的教育合作对象。随后阐述了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和研究进展,提出在航空航天领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强调围绕中俄航空航天类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空白,急需培养精通航空航天专业知识且熟练掌握俄语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最后,明确了研究目标,即探索中俄航空航天类高层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及创新型人才教育综合改革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 教育合作 国际科技合作 教育综合改革
下载PDF
新时代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19
作者 范旭 杜颖彬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7期111-121,共11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互为联系、互为推动的整体,科教融合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途径。新时代下的科教融合在目标上更加重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在结构上更加重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整体协同,在内容上更加强... 教育、科技、人才是互为联系、互为推动的整体,科教融合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途径。新时代下的科教融合在目标上更加重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在结构上更加重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整体协同,在内容上更加强调以满足科技需要为目的的教育改革和创新范式变革。为了深入探讨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建立科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量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科教融合发展的程度,在科教融合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构建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并对内生性、异质性、稳健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整体的科教融合度的平均值从0.35提高到0.479,有一定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失调水平,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2)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引入“地方财政收入”这一工具变量,发现地方财政收入有效增强了科教融合度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效应;(3)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的强弱有差异,在中国西部地区推进科教融合对提升该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最显著,说明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基于此,宏观层面既要加强区域内统筹资源调配,也要支持区域间的帮扶协作,促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发展,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度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地方财政收入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的生成原因、施力要点与有效路径
20
作者 许静 张小斐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91,共6页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下培养人才的现实需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根基,锻造坚定理想信念与意志品质...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下培养人才的现实需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根基,锻造坚定理想信念与意志品质,提升战略思维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的施力要点。以“教师思政+国防资源”为突破口打造全员育人责任链,以“科教供给+青年需求”为双线路构建全过程育人价值链,以“文化浸润+精准思政”为建设网绘制全方位育人实效链,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的“三全育人”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新工科人才培养 立德树人 科技创新 三全育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