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Inoculum Size of Afifella marina in the Bioprocessing of Sargassum spp. Meal
1
作者 Sujjat Al Azad Mohammad Tamrin Bin Mohamad Lal 《Advances in Biological Chemistry》 CAS 2022年第6期185-195,共11页
Brown seaweed, Sargassum spp. is also used as an alternative feed ingredient for aquaculture in the form of seaweed meal. Nutritional values seaweed meal with bioprocess technology using microbes such as Lactobacillus... Brown seaweed, Sargassum spp. is also used as an alternative feed ingredient for aquaculture in the form of seaweed meal. Nutritional values seaweed meal with bioprocess technology using microbes such as Lactobacillus, Bacillus or Streptococcus, are improved with different inoculum sizes. Purple non-sulphur bacterium, Afifella marina could be one of the alternative and potential candidates.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inoculum level and perio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nutritional values in Sargassum polycystum meal. Sargassum polycystum was collected from the Sepanggar Bay. Dried seaweed was grinded into fine particles (A. marina were used with 20 g Sargassum polycystum powder in one liter bottle with autoclaved 112 synthetic media. Bottles were incubated at 2500 lux light intensity at 30&#730;C ± 1&#730;C for 8 days. Every two days destructive samples were take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utritional values of bioprocessed seaweed meal. The measured analytical parameters were crude protein (%), crude ash (%), crude fiber (%) and crude lipids (%). Nutritional value of processed seaweed meal powder with A. marina has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noculum size. The crude protein percentage of 14.70% + 0.40% was significantly high (p 0.05)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values of crude protein, ash, lipids and fiber within 6<sup>th</sup> and 8<sup>th</sup> day. A. mariana with 30% (v/v) inoculum sizes on 6<sup>th</sup> of day has capability in improving the nutritional values of Sargassum polycystum seaweed meal during bio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iffella mariana SARGASSUM Nutritional Values inoculum sizes and Period
下载PDF
Effects of strain,nutrients concentration and inoculum size on microalgae culture for bioenergy from post 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wastewater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Li Lu Haifeng +7 位作者 Yuanhui Zhang Ma Shanshan Li Baoming Liu Zhidan Duan Na Liu Minsheng Si Buchun Lu Jianw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7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Cultivating microalgae in post 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wastewater(PHWW)offers many benefits,including nutrients recovery and reuse,wastewater purification and biomass production.However,the high nutrients concentrat... Cultivating microalgae in post 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wastewater(PHWW)offers many benefits,including nutrients recovery and reuse,wastewater purification and biomass production.However,the high nutrients concentration and toxic substances in PHWW undermine the efficiency of biomass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recovery.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microalgae strains,initial nutrients concentrations and inoculum sizes on biomass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recovery using PHWW as the cultivation medium.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biomass production and nutrients recovery were successfully improved by using the screened microalgae strain at the desirable initial nutrient concentration with the suggested algae inoculum size.Chlorella vulgaris 1067 probably demonstrated the strongest tolerance ability among the five microalgae strains screened,and performed well in the diluted PHWW,of which initial TN concentration was approximately 500 mg/L.The desirable inoculum size was determined to be 0.103-0.135 g/L.The biomass daily productivity was increased by 15.67-fold(reached 0.13 g/(L·d)).With the above optimal conditions,high biomass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recovery from the PHWW to produce microalgae biomass for bioenergy production were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 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wastewater microalgae strain screening inoculum size initial nutrient concentration nutrient recovery biomass production
原文传递
不同接种量下不同浓度虾壳粉对红曲霉发酵产红曲色素对比研究
3
作者 刘枣 陈鑫 +1 位作者 李娇 王伟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5期43-46,51,共5页
目的:小龙虾虾壳废弃物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红曲霉可以转化利用虾壳蛋白质,达到对红曲色素生产的工艺优化。方法:以小龙虾虾壳废弃物蛋白质为唯一氮源,利用红曲霉菌种MonascusGN01进行液态发酵,探究不同接种量对红曲霉液态发酵... 目的:小龙虾虾壳废弃物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红曲霉可以转化利用虾壳蛋白质,达到对红曲色素生产的工艺优化。方法:以小龙虾虾壳废弃物蛋白质为唯一氮源,利用红曲霉菌种MonascusGN01进行液态发酵,探究不同接种量对红曲霉液态发酵产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影响,得到低桔霉素高红曲色素生产工艺。结果:在5%接种量下,虾壳粉添加量为0.5%的发酵液红曲红色素的色价最高,为10U/mL,其桔霉素含量为0.004mg/L;在10%接种量下,虾壳粉添加量在1.1%时的发酵液红曲红色素色价最高,为49.75 U/mL,其桔霉素含量为0.032mg/L。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合适的接种量,为红曲霉发酵虾壳确定初步的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虾壳 液态发酵 红曲色素 接种量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复配剂量对发酵乳产品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张哲 于学健 +1 位作者 李宏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89-96,共8页
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是1株分离自我国拉萨地区自然发酵酸牦牛乳中,且具有益生特性的菌株。该试验以菌株PC-01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该菌株不同起始添加量对发酵乳发酵及贮藏期间产品特性的影响,探究该菌株是否适合复配于发酵乳中。结果表明,... 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是1株分离自我国拉萨地区自然发酵酸牦牛乳中,且具有益生特性的菌株。该试验以菌株PC-01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该菌株不同起始添加量对发酵乳发酵及贮藏期间产品特性的影响,探究该菌株是否适合复配于发酵乳中。结果表明,PC-01的添加不会加快产品到达发酵终点的时间。同时,PC-01的添加对发酵乳发酵及贮藏期间的pH值及滴定酸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且保持活菌数持续上升。贮藏结束时,PC-01低、中、高剂量组活菌数分别由(6.27±0.022)、(6.74±0.027)、(7.008±0.004)lg CFU/mL上升到(7.84±0.010)、(8.13±0.013)、(8.22±0.004)lg CFU/mL。此外,PC-01的添加可以提高发酵乳的黏度,在贮藏14 d后添加PC-01组发酵乳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菌株PC-01对发酵乳质构的影响与添加量有关,在添加中、低剂量时,产品与对照组的质构特征更为相近。综上,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的添加在不改变发酵乳基本特性的同时,可以提高贮藏期间产品的稳定性,并保持有效的活菌数,适合应用于发酵乳中。该研究为该菌株发酵乳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 发酵乳 复配剂量 流变学特性 质构特性
下载PDF
种龄及接种量协同作用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贾洪柏 许超 +2 位作者 刘军 何凡 丁宏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3,10,共4页
[目的]分析菌种种龄和接种量的协同作用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为生产纤维素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分别对单菌种(DQ1)和混合菌种(DQ1+DQ2)不同种龄和接种量进行发酵培养试验,测定各处理的纤维素酶活力,分析不同处理纤维素的变化趋势及... [目的]分析菌种种龄和接种量的协同作用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为生产纤维素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分别对单菌种(DQ1)和混合菌种(DQ1+DQ2)不同种龄和接种量进行发酵培养试验,测定各处理的纤维素酶活力,分析不同处理纤维素的变化趋势及差异。[结果]在培养过程中,不同种龄的纤维素酶活力都在第8天达到最大;单菌种接种量为1%和2%时种龄4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分别达到19.57和20.50 IU/mL;混合菌种接种量为1%和2%时种龄1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分别为21.21和20.82 IU/mL。在第8天时,相同菌种和接种量的不同种龄的纤维素酶活力有一定差异。[结论]采用该研究的单菌或混合菌生产纤维素酶时,最优接种条件是种龄4、接种量2%,可以获得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并且生产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龄 接种量 协同作用 纤维素酶 活性
下载PDF
种曲接种量对酱油制曲及发酵的影响
6
作者 黄佳玲 刘建华 +1 位作者 刘艳梅 苏燕文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5期143-147,151,共6页
以米曲霉3.024为菌种,通过试验考察了不同种曲有效接种量对酱油制曲与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曲有效接种量优选为制曲接种3‰折算后干基孢子数为100亿个/g的种曲,即制曲接种时适宜的种曲使用量W=Z×3‰×100÷S(Z为制曲原... 以米曲霉3.024为菌种,通过试验考察了不同种曲有效接种量对酱油制曲与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曲有效接种量优选为制曲接种3‰折算后干基孢子数为100亿个/g的种曲,即制曲接种时适宜的种曲使用量W=Z×3‰×100÷S(Z为制曲原料总质量,S为使用的种曲的干基孢子数)。企业大生产中按此方法控制不同培养工艺与不同批次干基孢子数差异大的种曲的接种量,可以确保制曲接种的孢子量相同,从而提升制曲的稳定性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曲接种量 有效接种量 制曲接种量 种曲使用量
下载PDF
养乐多饮料中影响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活菌数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陈健凯 陈健旋 +1 位作者 林洵 黄小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X期34-36,共3页
研究了乳饮料的发酵过程中影响乳酸菌高活菌数的因素。以干酪乳杆菌代田株为菌种,设定接种量、营养条件、培养温度为实验因素对乳酸菌发酵过程进行研究,以活乳酸菌数量为检测指标,确定最佳的发酵稳定的高活菌数乳饮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 研究了乳饮料的发酵过程中影响乳酸菌高活菌数的因素。以干酪乳杆菌代田株为菌种,设定接种量、营养条件、培养温度为实验因素对乳酸菌发酵过程进行研究,以活乳酸菌数量为检测指标,确定最佳的发酵稳定的高活菌数乳饮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30℃的培养温度,发酵培养基奶粉的加入量为5%,发酵2d^4d后可获得稳定的109个/mL以上的高活菌数的乳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田菌 接种量 营养 培养温度 高活菌数
下载PDF
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期及生长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小红 李学英 +1 位作者 杨宪时 迟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80-184,共5页
为了初步了解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状况及生长/非生长界面的影响,本实验对单增李斯特菌在0、4、10、25℃下通过培养菌液在600nm下的吸光光度值对其生长周期曲线分别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接种量的单增李斯特菌菌液在25℃下的生长... 为了初步了解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状况及生长/非生长界面的影响,本实验对单增李斯特菌在0、4、10、25℃下通过培养菌液在600nm下的吸光光度值对其生长周期曲线分别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接种量的单增李斯特菌菌液在25℃下的生长周期状况,探讨了纯培养条件下不同盐度和pH下,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非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下,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周期有很大的差别;而在相同温度下,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周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接种水平的降低,菌种生长所需的延滞时间越长,接种量为107CFU/mL时,其生长延滞期为0-4h,而当接种量减少为10CFU/mL时,其生长延滞期为0-16h;而对于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非生长界面而言,接种量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接种量 生长期 生长界面
下载PDF
农药浓度、共代谢底物和接种量对Sphingobium indicum B90A降解六六六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婷 杨新萍 +1 位作者 刘玉娇 王世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5-350,共6页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曾被广泛用于卫生防疫和对抗农业病虫害,但由于其毒性和持久性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鉴于微生物降解方法在农药污染场地的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摇瓶培养法研究了在α-、β-、γ-和δ-六六六(HCH)异构体混合体系中,...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曾被广泛用于卫生防疫和对抗农业病虫害,但由于其毒性和持久性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鉴于微生物降解方法在农药污染场地的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摇瓶培养法研究了在α-、β-、γ-和δ-六六六(HCH)异构体混合体系中,农药浓度、共代谢底物和接种量对Sphingobium indicum B90A降解4种HCH异构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indicum B90A对α-和β-HCH的利用较好,其次是γ-和δ-HCH。在10mg·L-1混合HCH的无机盐培养液中,30℃下反应72h,S.indicumB90A对α-、β-、γ-和δ-HCH的降解率分别为99%、86%、53%和33%。随着HCH浓度的增加,S.indicum B90A对4种HCH异构体降解率均逐渐降低。在共代谢底物的研究中,添加葡萄糖或酵母粉均能明显地提高S.indicumB90A对HCH的降解能力,在10mg·L-1混合无机盐培养液中,添加100mg·L-1葡萄糖或添加50mg·L-1酵母粉,30℃下反应84h,S.indicum B90A对α-、β-、γ-和δ-HCH的降解率均接近100%。S.indicum B90A对HCH的降解率随着菌体接种量的增加而相应提高,适宜接菌量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六六 Sphingobium indicumB90A 农药浓度 共代谢底物 接种量
下载PDF
几种培养因子对喹诺酮类药物抑制体外嗜水气单胞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卢彤岩 佟恒敏 +1 位作者 杨雨辉 赵吉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研究了培养基酸碱度(pH)、镁离子(Mg2+)、细菌接种量及小牛血清对4种喹诺酮药物抑制鱼类体外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7和8时,4种药物的MIC和MBC均最小,当p... 研究了培养基酸碱度(pH)、镁离子(Mg2+)、细菌接种量及小牛血清对4种喹诺酮药物抑制鱼类体外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7和8时,4种药物的MIC和MBC均最小,当pH升高或降低时,MIC和MBC均明显升高,抑菌活性明显降低。Mg2+对4种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Mg2+浓度的升高,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MIC和MBC均升高;当Mg2+浓度为0~2 0mg/mL时,二氟沙星的MIC无明显变化;Mg2+浓度为1 0mg/mL时,二氟沙星的MBC由0 8μg/mL上升到3 2μg/mL,单诺沙星的MIC为0 00625μg/mL,但随着Mg2+浓度的增加,MIC和MBC均有升高。细菌接种量为102~105CFU/mL时,环丙沙星和二氟沙星的MIC和MBC均无变化,只有当菌数增至106CFU/mL时,MIC和MBC才开始随着接种细菌量的增加而增加。血清能明显降低4种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体外抑菌活性 pH 镁离子 小牛血清 细菌接种量
下载PDF
继代周期和接种量对葡萄细胞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曲均革 张卫 +1 位作者 胡全利 金美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4-989,共6页
在每种不同的继代周期和接种量条件下,葡萄细胞在连续10次继代培养过程中的生物量、花青素含量、胞内糖、胞内蛋白及胞内总磷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不同接种量对培养不稳定性的影响比不同继代周期大;在所考察的条件中,7d继代周期与1.... 在每种不同的继代周期和接种量条件下,葡萄细胞在连续10次继代培养过程中的生物量、花青素含量、胞内糖、胞内蛋白及胞内总磷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不同接种量对培养不稳定性的影响比不同继代周期大;在所考察的条件中,7d继代周期与1.60g接种量组合的继代条件下花青素合成相对稳定;花青素合成与胞内蔗糖或胞内总磷水平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细胞培养 花青素 继代周期 接种量
下载PDF
基于不同初始接菌量的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庆利 王忻 +1 位作者 苏亮 刘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6-252,共7页
基于单细胞生长流动成像系统,探究铜绿假单胞菌单细胞生长规律,并运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单细胞与群体细胞生长之间的关系,获得不同初始接菌量下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迟滞时间以及最大生长速率的分布,通过代入Baranyi模型修改式,结合单细胞水... 基于单细胞生长流动成像系统,探究铜绿假单胞菌单细胞生长规律,并运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单细胞与群体细胞生长之间的关系,获得不同初始接菌量下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迟滞时间以及最大生长速率的分布,通过代入Baranyi模型修改式,结合单细胞水平建模(Individual-based modeling,Ib M)的方法,对不同初始接菌量下铜绿假单胞菌的随机生长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接菌量的增大,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迟滞期减小,25℃下平均迟滞时间由2.91 h减小至2.55 h,变异系数由29.90%减小至2.96%,35℃下平均迟滞时间由1.49 h减小至0.99 h,变异系数由22.53%减小至4.64%。最大生长速率随不同初始接菌量变化不明显,其主要受温度的影响,由25℃下约0.70 ln CFU/h增加至35℃下约1.00 ln CFU/h,变异系数变化无明显规律。通过Ib M模拟群体细胞生长发现,虽然单细胞的生长具有随机性,但随着初始接菌量的增大,微生物群体细胞生长的变异性逐渐降低,最终呈现出决定性生长的状态。相较于传统采用确定性模型进行的微生物生长建模,单细胞水平的生长动力学研究可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与直观的风险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初始接菌量 生长模型 预测微生物学
下载PDF
低能N^+注入油脂降解菌株的诱变选育及降解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亚娟 李宗伟 +1 位作者 刘建玲 秦广雍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15-919,共5页
通过N+注入解脂耶罗威亚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DC-3-2,筛选出一株油脂降解率提高了11.09%的高效菌株DC-3-2-50,经10次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遗传稳定向良好。对DC-3-2-50的降解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初始pH9.0、接种... 通过N+注入解脂耶罗威亚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DC-3-2,筛选出一株油脂降解率提高了11.09%的高效菌株DC-3-2-50,经10次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遗传稳定向良好。对DC-3-2-50的降解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初始pH9.0、接种量3.0%、温度为25~28℃、摇床转速为180~200rpm、碳源为大豆油时,其降解率最高,可达8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注入 解脂耶罗威亚酵母 接种量 溶氧量
下载PDF
杏鲍菇还原型液体菌种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兵 吴轲轩 +1 位作者 郑丽雪 冀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5-197,共3页
以残留在筛网上的菌丝密集度为指标,确定了菌丝的最佳打碎时间为2 min。然后以杏鲍菇菌丝生长深度为指标,分别研究了打碎后的纯菌种稀释倍数和接种量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纯菌种最佳稀释倍数为500倍,最佳接种量为20 m L/... 以残留在筛网上的菌丝密集度为指标,确定了菌丝的最佳打碎时间为2 min。然后以杏鲍菇菌丝生长深度为指标,分别研究了打碎后的纯菌种稀释倍数和接种量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纯菌种最佳稀释倍数为500倍,最佳接种量为20 m L/袋。此研究为筛选适用工厂化生产的液体菌种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菌种打碎时间 菌种稀释倍数 接种量
下载PDF
接种量对产气肠杆菌同步糖化暗发酵产氢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甜 张全国 +3 位作者 张志萍 李亚猛 路朝阳 刘会亮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27,共4页
文章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接种量对产气肠杆菌同步糖化发酵产氢的影响,以期寻求最佳的接种量条件。试验以累积产氢量、产氢速率等指标来分析产气肠杆菌利用小麦秸秆进行同步糖化发酵产氢的潜力及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以反应液... 文章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接种量对产气肠杆菌同步糖化发酵产氢的影响,以期寻求最佳的接种量条件。试验以累积产氢量、产氢速率等指标来分析产气肠杆菌利用小麦秸秆进行同步糖化发酵产氢的潜力及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以反应液体积为200 mL,底物为5 g小麦秸秆,酶负荷为150 mg·g^(-1)秸秆、初始pH值为6.5,温度为35℃的条件下,接种量为30%时产氢效果最好,此时的累积产气量达到737 mL,累积产氢量达到293mL,最大产氢速率为35.42 mL·h^(-1)L^(-1)。该实验研究为秸秆类生物质同步糖化厌氧暗发酵产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量 产气肠杆菌 同步糖化 生物制氢
下载PDF
桦剥管孔菌液体发酵环境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丽华 田雪梅 +3 位作者 毕旺华 梁大勇 王银平 宋爱荣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9,共3页
以发酵液的多糖含量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桦剥管孔菌(Piptoporus betulinus)液体发酵的接种量、培养基装量及培养基初始pH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桦剥管孔菌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5%、500mL三角瓶装200mL液体发酵培... 以发酵液的多糖含量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桦剥管孔菌(Piptoporus betulinus)液体发酵的接种量、培养基装量及培养基初始pH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桦剥管孔菌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5%、500mL三角瓶装200mL液体发酵培养基、培养基初始pH自然条件下,发酵6d时,发酵液中多糖含量最高(2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剥管孔菌 液体培养 培养基装量 接种量 培养基初始pH
下载PDF
莱氏野村菌微菌核一步液体发酵新工艺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章永 殷幼平 +3 位作者 姜伟 周桂林 谭文勇 王中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0-664,共5页
莱氏野村菌微菌核已成功实现了液体诱导培养和对其分子发育机理的研究。为实现微菌核的规模化生产,我们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接种体、不同培养时间的接种体和不同接种量对莱氏野村菌微菌核产量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培养24-48 h的... 莱氏野村菌微菌核已成功实现了液体诱导培养和对其分子发育机理的研究。为实现微菌核的规模化生产,我们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接种体、不同培养时间的接种体和不同接种量对莱氏野村菌微菌核产量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培养24-48 h的菌体能够作为液体一步发酵的有效接种体,微菌核产量均达到1.0×10^4微菌核/mL。并优化莱氏野村菌微菌核液体30 L发酵工艺,产率达到20%-30%。研究结果为莱氏野村菌微菌核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科学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野村菌 微菌核 液体发酵 接种体 接种量
下载PDF
接种量与通气比对印楝悬浮细胞生长及印楝素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云竹 钟秋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77-79,82,共4页
为印楝悬浮细胞扩大培养提供依据,利用5L气升式发酵罐,以印楝悬浮细胞作种子细胞,研究接种量与通气比对印楝悬浮细胞生长和印楝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中,印楝悬浮细胞生长和印楝素产量呈偶联型;种子细胞适宜接种量和通气比分... 为印楝悬浮细胞扩大培养提供依据,利用5L气升式发酵罐,以印楝悬浮细胞作种子细胞,研究接种量与通气比对印楝悬浮细胞生长和印楝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中,印楝悬浮细胞生长和印楝素产量呈偶联型;种子细胞适宜接种量和通气比分别为60g/L和0.2vvm,在此条件下,悬浮培养基质中的pH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细胞干重和印楝素产量分别为11.41g DW/L和8.32mg/g,添加复合诱导子后48h印楝素产量最大,达94.7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 印楝素 悬浮细胞 接种量 通气比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岩黄连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华 余龙江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6-59,共4页
目的:建立一个快速生长的岩黄连悬浮细胞培养体系。方法:研究了接种量、基本培养基、初始pH值、不同碳源对岩黄连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合适的接种量是7.5-10%(FW),接种量过少会抑制细胞生长;B5和MS基本培养基均适合岩黄连细... 目的:建立一个快速生长的岩黄连悬浮细胞培养体系。方法:研究了接种量、基本培养基、初始pH值、不同碳源对岩黄连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合适的接种量是7.5-10%(FW),接种量过少会抑制细胞生长;B5和MS基本培养基均适合岩黄连细胞的生长;最佳初始培养基pH值为6.0,此时获得的细胞生物量最高;岩黄连悬浮细胞培养的生长周期为24d,最大生物量出现在第18d,达到14.1g/l(DW);蔗糖比葡萄糖更有利于岩黄连细胞的生长,添加60g/l蔗糖所获得的生物量最高,达到18.5g/l(D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细胞培养 岩黄连 接种量
下载PDF
假单胞杆菌BS1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铜 毕思宁 +5 位作者 史洁 侯巨梅 崔素萍 王彦杰 左豫虎 于裴芝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7-11,共5页
为了明确假单胞杆菌BS1的适宜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筛选方案对其最适碳源、接种量、温度、pH值、盐浓度和培养基装液量进行研究,发现假单胞杆菌BS1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液体石蜡,生长最适接种量为3%,温度30℃,pH7.0,NaCl浓度0%,25... 为了明确假单胞杆菌BS1的适宜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筛选方案对其最适碳源、接种量、温度、pH值、盐浓度和培养基装液量进行研究,发现假单胞杆菌BS1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液体石蜡,生长最适接种量为3%,温度30℃,pH7.0,NaCl浓度0%,250mL三角瓶中培养基装量为130mL。在此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假单胞杆菌BS1生长曲线是0-48h为菌体生长延滞期,48-156h为菌体快速生长繁殖期,156~240h为菌体生长稳定期,240h后为菌体衰亡期。通过对假单胞杆菌BS1的最佳培养条件研究,将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杆菌 培养条件 石蜡 接种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