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otodiol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赵丽微 钟秀宏 +1 位作者 杨淑艳 杨宁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03-1805,共3页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单体(Inotodiol)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Inotodiol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观察HeLa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结果:随着Inotodiol...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单体(Inotodiol)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Inotodiol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观察HeLa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结果:随着Inotodiol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率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todiol作用于Hela细胞后,形态学观察示细胞凋亡。Inotodiol组Ki-67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noto-diol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inotodiol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桦褐孔菌4种成分含量及不同部位含量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段雨晴 朱田密 +2 位作者 陈树和 段雪云 王思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9-345,共7页
目的评价桦褐孔菌药材质量,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桦褐孔菌药材中4种成分含量,并比较不同部位4种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桦褐孔菌中栓菌酸、桦褐孔菌醇、麦角甾醇、羊毛甾醇含量,并对桦褐孔菌药材黑褐色外壳和内部... 目的评价桦褐孔菌药材质量,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桦褐孔菌药材中4种成分含量,并比较不同部位4种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桦褐孔菌中栓菌酸、桦褐孔菌醇、麦角甾醇、羊毛甾醇含量,并对桦褐孔菌药材黑褐色外壳和内部黄色菌肉中4种成分含量进行比较。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 18(250 mm×4.6 mm,5μm),柱温30℃;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282 nm;进样量:20μL。采用SPSS23.0版统计软件对不同产地桦褐孔菌药材进行聚类分析,对内外两部位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种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79%,102.96%,101.12%和101.37%,RSD分别为2.35%,2.25%,2.27%和2.13%(n=6);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实验RSD均<3.0%(n=6);23批桦褐孔菌药材中栓菌酸、桦褐孔菌醇、麦角甾醇、羊毛甾醇含量范围分别为0.3830~3.5234,0.7412~6.4903,0.1288~0.6997,0.6289~4.0533 mg·g^(-1);聚类分析可将23批样品分为3类。桦褐孔菌药材内部菌肉中麦角甾醇、羊毛甾醇含量高于黑褐色外壳,而栓菌酸、桦褐孔菌醇含量在桦褐孔菌内外两部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稳定性、可操作性良好,可为桦褐孔菌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栓菌酸 桦褐孔菌醇 麦角甾醇 羊毛甾醇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桦褐孔菌醇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彦彬 徐鑫婷 +3 位作者 黎燕冰 赵成铭 黄庆年 陈志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01-409,共9页
探究桦褐孔菌醇(INO)对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的影响。实验采用CCK-8实验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利用Hoechst33342和PI检测细胞凋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Griess法测定细胞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 探究桦褐孔菌醇(INO)对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的影响。实验采用CCK-8实验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利用Hoechst33342和PI检测细胞凋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Griess法测定细胞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8(IL-18)分泌及细胞中一氧化氮(NO)含量;利用荧光探针和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生成及细胞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活性。结果表明20μmol/L的INO能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活力下降,阻止细胞凋亡,能极显著抑制IL-6、IL-1β、TNF-α、IL-18和NO的分泌(P<0.01),极显著降低细胞中MDA、H2O2的含量(P<0.01),能极显著提高细胞中SOD、CAT、GSH活性(P<0.01)。以上结果表明INO能有效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中促炎因子和过氧化物的产生,提高细胞抗炎和抗氧化能力,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醇 LPS RAW264.7细胞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旭 赵芬琴 +2 位作者 韩光 刘蕾 高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33-436,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是采用溶剂法和柱色谱法提取分离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然后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二甲苯致小鼠腹膜炎模型对... 本实验研究了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是采用溶剂法和柱色谱法提取分离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然后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二甲苯致小鼠腹膜炎模型对所得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进行考察。最终从桦褐孔菌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羊毛脂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羊毛甾醇(1)、inotodiol(2)和trametenolic acid(3)。化合物1、2、3在10 mg/kg均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化合物1和2在10 mg/kg时显著降低血管通透性。由此得出化合物1~3均有抗炎活性,其中trametenolic acid(3)的抗炎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化学成分 羊毛甾醇 inotodiol trametenolic ACID 抗炎
下载PDF
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白杨 叶龙 +7 位作者 李晓京 毕继鑫 路阳 魏秀梅 丁帅芳 钟秀宏 赵丽微 杨宁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观察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选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分为不同浓度桦褐孔菌醇组(25μg/ml、50μg/ml、100μg/ml)和对照组(未加桦褐孔菌醇)。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 目的:观察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选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分为不同浓度桦褐孔菌醇组(25μg/ml、50μg/ml、100μg/ml)和对照组(未加桦褐孔菌醇)。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两组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的作用;应用倒置显微镜、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比较两组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结果:①作用48小时后,桦褐孔菌醇浓度为25μg/ml、50μg/ml、100μg/ml的抑制率分别为(17.16±4.71)%、(35.16±4.26)%和(57.83±3.48)%,与对照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E染色光镜下,桦褐孔菌醇组卵巢癌SKOV3肿瘤细胞体积变小、变圆,核染色质浓缩或染色质块形成,有的细胞膜起泡形成凋亡小体;倒置显微镜下,桦褐孔菌醇组SKOV3肿瘤细胞体积变小、变圆,核染色质凝集,细胞间连接疏松,贴壁能力明显减弱。③作用48小时后,桦褐孔菌醇浓度为25μg/ml、50μg/ml、100μg/ml的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67±3.98)%、(43.83±3.06)%和(34.00±2.61)%,与对照组(92.83±3.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有抗增殖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并表现出浓度依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醇 卵巢癌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桦褐孔菌中的活性化合物桦褐孔菌醇 被引量:4
6
作者 赵芬琴 邓丽颖 +1 位作者 杨灿宇 朴惠善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55-458,共4页
本文对桦褐孔菌醇自问世以来的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评价,介绍了桦褐孔菌醇的发现过程、结构研究、药理活性、结构修饰和半合成,以及菌丝体的体外培养等,为桦褐孔菌醇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桦褐孔菌醇 化学成分 抗肿瘤药 综述
下载PDF
桦褐孔菌总三萜的测定及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芬琴 赵辉 +2 位作者 张生杰 崔仙红 韩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8-891,共4页
目的建立桦褐孔菌中总三萜的定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对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香草醛-冰醋酸-硫酸和香草醛-乙醇-硫酸等3种常用显色体系进行筛选;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优选的显色体系进行显色... 目的建立桦褐孔菌中总三萜的定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对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香草醛-冰醋酸-硫酸和香草醛-乙醇-硫酸等3种常用显色体系进行筛选;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优选的显色体系进行显色反应条件的优化;最后采用选定的显色体系,以桦褐孔菌标志性活性成分桦褐孔菌醇(inotodiol)为对照品,测定桦褐孔菌中总三萜;并对回流提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香草醛-冰醋酸-硫酸显色体系的吸光度测量较灵敏,最大吸收波长为533 nm,且吸光度值稳定;其最佳的显色反应条件为以8%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60%硫酸为显色剂,50℃水浴20 min;对照品在0.04~0.14 mg/mL范围内吸光度和质量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3.398 6x+0.009 3(r=0.999 1,n=6),平均加样回收率100.3%。测得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238 5,经回归方程计算得样品溶液总三萜为0.067 44 mg/mL。结论桦褐孔菌总三萜的质量分数为1.50%。回流提取法适于桦褐孔菌总三萜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总三萜 分光光度法 提取方法 桦褐孔菌醇
下载PDF
西藏林芝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与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怡 刘红丽 +4 位作者 程秀峰 张金超 薛蓓 刘振东 汪雯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134,共9页
通过alamarBlueTM实验比较西藏林芝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与俄罗斯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和SPCA-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运用硅胶柱、MCI GELCHP 20P树脂、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等对西藏林芝桦褐孔菌乙醇提... 通过alamarBlueTM实验比较西藏林芝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与俄罗斯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和SPCA-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运用硅胶柱、MCI GELCHP 20P树脂、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等对西藏林芝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分部进行分离;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测定其对A549和SPCA-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与俄罗斯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相比,西藏林芝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对A549和SPCA-1细胞增殖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从西藏林芝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桦褐孔菌醇(H-1)、乌索酸(H-2)、白桦脂醇(H-3)、香草酸(H-4)、丁香酸(H-5)、反式咖啡酸白桦醇脂(H-6)、原儿茶酸(H-7)、没食子酸(H-8)、褐孔菌烷B(H-9)和桦褐孔菌醇A(H-10),其中化合物H-1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最好,在300μmol·L^(-1)时抑制率为57.5%;H-2对SPCA-1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最好,在300μmol·L^(-1)时抑制率为7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桦褐孔菌醇 乌索酸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4种三萜类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芬琴 陈寅生 +3 位作者 许彩红 王芳 董红雨 张真真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对羊毛甾醇、桦褐孔菌醇、齐墩果酸和甘草次酸进行微生物转化研究。方法:采用液体土豆培养基对18种菌株进行振荡培养,对羊毛甾醇、桦褐孔菌醇、齐墩果酸和甘草次酸进行生物转化试验,发酵液用乙酸乙酯或正丁醇萃取并浓缩,萃取液采... 目的:对羊毛甾醇、桦褐孔菌醇、齐墩果酸和甘草次酸进行微生物转化研究。方法:采用液体土豆培养基对18种菌株进行振荡培养,对羊毛甾醇、桦褐孔菌醇、齐墩果酸和甘草次酸进行生物转化试验,发酵液用乙酸乙酯或正丁醇萃取并浓缩,萃取液采用薄层色谱鉴定转化结果。结果:黑曲霉3.795转化桦褐孔菌醇的发酵液中出现转化斑点;短刺小克银汉霉AS 3.970、雅致小克银汉霉AS 3.1207、多型孢毛霉AS 3.3443、总状共头霉AS 3.264、刺囊毛霉AS 3.2450等5种菌株转化齐墩果酸的发酵液中出现转化斑点;黑曲霉3.795、短刺小克银汉霉AS 3.970、雅致小克银汉霉AS 3.1207、多型孢毛霉AS 3.3443、侧孢霉AS 3.2882、总状共头霉AS 3.264、细孢毛霉AS 3.2450、黑曲霉AS 3.1858等8种菌株转化甘草次酸的发酵液中出现转化斑点。结论:黑曲霉3.795可用生物转化桦褐孔菌醇,AS 3.970、AS 3.1207、AS 3.3443、AS 3.264、AS 3.2450可转化齐墩果酸,黑曲霉3.795及AS 3.970、AS 3.1207、AS 3.3443、AS 3.2882、AS 3.264、AS 3.2450可转化甘草次酸,所筛菌种均不能转化羊毛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甾醇 桦褐孔菌醇 齐墩果酸 甘草次酸 微生物转化
下载PDF
桦褐孔菌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卓卓 冉棋 +4 位作者 丁辉 刘秀琨 余河水 宋新波 张丽娟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129,共9页
桦褐孔菌醇是从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羊毛脂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突变、抗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笔者综述了桦褐孔菌醇的提取分离、药理作用、生物合成以及结构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今后... 桦褐孔菌醇是从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羊毛脂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突变、抗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笔者综述了桦褐孔菌醇的提取分离、药理作用、生物合成以及结构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今后的临床应用与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醇 药理作用 生物合成 结构修饰
下载PDF
桦褐孔菌三萜对CCl_4致小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赵芬琴 严琳 +5 位作者 崔仙红 林昇 王聪 张慧 康晓燕 姬汴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0-684,共5页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系多孔菌科药用真菌,主要分布于北纬45°~50°地区,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两省资源较丰富。民间广泛用于治疗一些恶性肿瘤[1]。已有大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桦褐孔菌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系多孔菌科药用真菌,主要分布于北纬45°~50°地区,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两省资源较丰富。民间广泛用于治疗一些恶性肿瘤[1]。已有大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桦褐孔菌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降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三萜 羊毛甾醇 桦褐孔菌醇 栓菌酸 抗氧化作用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桦褐孔菌醇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李俊 杨琴 +1 位作者 王飞 朱盼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0-973,共4页
目的研究真菌桦褐孔菌中的代表化合物桦褐孔菌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为桦褐孔菌及桦褐孔菌醇在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桦褐孔菌醇由传统植物化学方法从桦褐孔菌中提取分离得到。乳腺癌细胞系MCF-7与不同浓度的... 目的研究真菌桦褐孔菌中的代表化合物桦褐孔菌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为桦褐孔菌及桦褐孔菌醇在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桦褐孔菌醇由传统植物化学方法从桦褐孔菌中提取分离得到。乳腺癌细胞系MCF-7与不同浓度的桦褐孔菌醇共孵育,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桦褐孔菌醇能够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并可诱导MCF-7细胞产生凋亡。浓度为25、50、100μmol/L的桦褐孔菌醇作用MCF-7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至28.62%、39.45%、53.18%,明显高于对照组凋亡率(3.21%);经过50μmol/L桦褐孔菌醇分别处理12、24、48 h后,MCF-7细胞Caspase-3的活性形式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显著增加;凋亡蛋白标志物PARP裂解量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桦褐孔菌醇能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推测与激活细胞Casepase-3和PAR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醇 桦褐孔菌 乳腺癌 凋亡 半胱氨酸蛋白酶3
原文传递
桦褐孔菌醇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钟秀宏 赵丽微 +7 位作者 赵芬琴 杨淑艳 徐野 任旷 钟越 叶龙 白杨 杨宁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醇(inotodiol)诱导人卵巢癌细胞SKOV3凋亡及其对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透射电镜观...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醇(inotodiol)诱导人卵巢癌细胞SKOV3凋亡及其对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TUNEL染色测定凋亡率;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桦褐孔菌醇抑制人卵巢癌细胞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形态学检测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改变。50mg·L-1桦褐孔菌醇作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24、48 h的凋亡率分别为(21.91±2.84)%和(43.83±3.22)%,肿瘤细胞凋亡率(AR)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显示明显的时效关系(P<0.05)。免疫细胞化学法染色显示,桦褐孔菌醇组人卵巢癌SKOV3细胞Bcl-2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而Bax、caspase-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结论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有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该药可能是通过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和上调促进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及启动caspase凋亡信号而发挥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醇 卵巢癌 凋亡
原文传递
桦褐孔菌醇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丽微 钟秀宏 +2 位作者 杨淑艳 张以忠 杨宁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310-1314,共5页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醇(inotodiol)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诱导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桦褐孔菌醇与人宫颈癌HeLa细胞共同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eLa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的变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ycl...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醇(inotodiol)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诱导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桦褐孔菌醇与人宫颈癌HeLa细胞共同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eLa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的变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yclinE、p27及bax、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桦褐孔菌醇作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后,流式细胞检测显示SubG1峰(细胞凋亡)出现,随桦褐孔菌醇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且呈时间依赖性关系(r=1.0,P<0.01),S期和G2/M期细胞数显著下降。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cyclinE、bcl-2表达显著降低,p27、bax表达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桦褐孔菌提取物桦褐孔菌醇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G1期阻滞发挥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下调cyclinE和上调负调控因子p27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有关,此结果进一步表明了桦褐孔菌在宫颈癌临床治疗方面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桦褐孔菌醇 宫颈癌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钟秀宏 赵芬琴 +2 位作者 高宇 赵丽微 杨宁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20期3351-3353,共3页
目的观察桦褐孔菌醇(Inotodiol)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卵巢癌SKOV3裸鼠移植瘤模型,将3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桦褐孔菌醇高、中、低浓度组和顺铂(DDP)组各6只。桦褐孔菌醇组予桦褐孔菌醇腹腔注射治疗,DDP组予... 目的观察桦褐孔菌醇(Inotodiol)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卵巢癌SKOV3裸鼠移植瘤模型,将3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桦褐孔菌醇高、中、低浓度组和顺铂(DDP)组各6只。桦褐孔菌醇组予桦褐孔菌醇腹腔注射治疗,DDP组予DDP注射治疗,空白对照组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连续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并记录各组裸鼠及其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和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桦褐孔菌醇组对移植瘤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桦褐孔菌醇高、中、低浓度组抑瘤率为43.10%、28.73%和13.5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抑瘤率与顺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醇 裸鼠 卵巢癌 抑制
原文传递
桦褐孔菌醇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丽微 钟秀宏 +2 位作者 杨淑艳 张以忠 杨宁江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醇(Inotodiol)体外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Inotodiol处理HeLa细胞24 h、48 h和7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醇(Inotodiol)体外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Inotodiol处理HeLa细胞24 h、48 h和7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Inotodiol能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P<0.05,P<0.01);超微结构观察可见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核内异染色质增多并边集、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TUNEL法显示,经50μg/ml的Inotodiol处理48 h,HeLa细胞发生凋亡;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notodiol组HeLa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Inotodiol可在体外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醇 宫颈癌 HELA细胞 细胞凋亡 CASPASE-3
原文传递
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秀宏 赵丽微 +5 位作者 孙艳美 杨淑艳 任旷 钟越 杨艳 杨宁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5183-5186,共4页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桦褐孔菌醇与人卵巢癌SKOV3细胞共同培养48 h后,采用MTT法观察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SKOV3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桦褐孔菌醇作用后SKOV3细...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桦褐孔菌醇与人卵巢癌SKOV3细胞共同培养48 h后,采用MTT法观察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SKOV3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桦褐孔菌醇作用后SKOV3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桦褐孔菌醇处理后SKOV3细胞CyclinE,P27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桦褐孔菌醇对SKOV3细胞的体外增殖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该作用能够随桦褐孔菌醇浓度的增高而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桦褐孔菌醇作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48h后,S期细胞减少,而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且subG1期细胞也显著增高(P<0.01);桦褐孔菌醇引起CyclinE蛋白水平的表达降低,P27蛋白水平表达增加(P<0.01)。结论:桦褐孔菌醇通过下调CyclinE和上调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P27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致使产生G1期阻滞,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醇 人卵巢癌SKOV3 CYCLINE P27
原文传递
外源因子对桦褐孔菌发酵产桦褐孔菌醇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管玉艳 王琨 +1 位作者 左松 张薄博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68-1379,共12页
食药用真菌因其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成为具有开发潜力的药物来源。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作为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因其对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病和癌症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受到广泛关注。桦褐孔菌醇(inotodiol... 食药用真菌因其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成为具有开发潜力的药物来源。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作为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因其对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病和癌症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受到广泛关注。桦褐孔菌醇(inotodiol)是桦褐孔菌特有的一种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抗癌活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外源因子的添加对桦褐孔菌液态发酵产桦褐孔菌醇的影响,以及对桦褐孔菌醇合成途径中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外源因子是香叶醇,最佳添加浓度和添加时间分别为0.02%(V/V)和第144小时。发酵结束时(240h)桦褐孔菌醇的产量为27.89mg/L是对照组(9.23mg/L)的3.02倍。通过对比添加香叶醇后桦褐孔菌醇的产量变化以及合成途径中4种酶(法尼基焦磷酸合酶、角鲨烯合酶、角鲨烯环氧化酶和羊毛甾醇合酶)的活性变化,对香叶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香叶醇后,4种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与此对应的桦褐孔菌醇产量也显著增加,说明这4种酶在桦褐孔菌醇合成途径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桦褐孔菌醇 液态发酵 香叶醇 代谢途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