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方向未知的受限多智能体系统的预设时间模糊控制
1
作者 李菲 周超 +1 位作者 范利蓉 王芳 《工程科学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9,共9页
综合考虑受控制方向未知、输入受限和状态时延影响的有领导者多智能体系统的编队控制问题,设计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预设时间一致性控制策略.为了保证编队输出误差在预设时间内满足预定的约束范围要求,引入预设时间性能函数,构造Lyapunov-... 综合考虑受控制方向未知、输入受限和状态时延影响的有领导者多智能体系统的编队控制问题,设计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预设时间一致性控制策略.为了保证编队输出误差在预设时间内满足预定的约束范围要求,引入预设时间性能函数,构造Lyapunov-Krasovskii(L-K)泛函解决状态时延问题,将外界干扰和L-K泛函的导数中的部分项定义为未知非线性函数,并利用模糊逻辑系统对其进行估计,利用Nussbaum函数和均值定理分别处理控制方向未知和输入受限问题,基于以上设计,提出预设时间模糊控制策略,并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闭环系统的有界稳定性,数值对比仿真和两级化学反应器应用仿真说明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状态时延 输出误差约束 输入受限 控制方向未知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产业链韧性提升 被引量:17
2
作者 吕越 张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8,共10页
提升产业链韧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内容。基于亚洲开发银行编制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ADB-MRIO)测算产业链韧性水平指标,并结合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提供的工业机器人数据,深入探究人工智能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和... 提升产业链韧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内容。基于亚洲开发银行编制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ADB-MRIO)测算产业链韧性水平指标,并结合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提供的工业机器人数据,深入探究人工智能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人工智能会显著提高产业链的韧性水平,这一结果在处理内生性问题、更换变量、样本范围和估计方法等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效应和治理体系优化效应是人工智能助力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关键内在机制。(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家层面,人工智能对发达国家和数字基础设施普及程度更高国家的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在行业层面,相比低技术制造业,人工智能对中高技术类制造业的产业链韧性提升作用更为突出。(4)考虑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时发现,金融危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人工智能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效应。据此提出应培育壮大人工智能行业、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以及加快建设数字化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产业链韧性 投入产出 工业机器人 技术创新 治理体系优化
下载PDF
基于IO-SDA法的2020~2060年中国行业CO_(2)排放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火根 汪钰婷 肖丽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3-1755,共13页
采用IO-SDA法测算2017~2020年CO_(2)排放,后结合国内权威预测报告,利用RAS法推导2025~2060年投入产出表和各行业能源消费数据,利用IO-SDA法定量评价各驱动因素在2020~2060年对CO_(2)排放总量和各行业CO_(2)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20... 采用IO-SDA法测算2017~2020年CO_(2)排放,后结合国内权威预测报告,利用RAS法推导2025~2060年投入产出表和各行业能源消费数据,利用IO-SDA法定量评价各驱动因素在2020~2060年对CO_(2)排放总量和各行业CO_(2)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2020~2060年中国行业CO_(2)排放总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2030年左右达峰,后经历平台期,2035年开始快速减排,2050年后减排速度变慢;CO_(2)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为最终需求规模,最主要的促降因素为碳排放强度;投入产出结构和最终需求结构只在个别时期促进CO_(2)排放增长,总体上对CO_(2)减排有积极作用,但作用有限,且伴随着经济结构趋于稳定,这两者的作用逐渐削弱;CO_(2)排放总量和4项因素的变化幅度在达峰平台期、快速减排期与全面中和期3个阶段由小变大再变小;从行业角度看,电力等公共品生产和供应业、金属产品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化学工业是CO_(2)减排的主要动力.为有效实现CO_(2)减排目标,政府实施CO_(2)减排政策的过程中,应在继续充分发挥碳排放强度积极效应的同时,更加注重释放重点行业技术创新、最终需求结构优化对CO_(2)减排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法 RAS法 中国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否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基于正反向融合度的非线性检验 被引量:5
4
作者 吕延方 赵琳慧 王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20,共14页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依托数字技术与设备实现核心领域突破性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编制我国非竞争投入产出表,从供需双层面和广义狭义双范畴,可构建并测算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反向融合度,探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依托数字技术与设备实现核心领域突破性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编制我国非竞争投入产出表,从供需双层面和广义狭义双范畴,可构建并测算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反向融合度,探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实体企业创新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融合度对实体创新的影响存在非线性效应,正向融合度整体提升实体企业创新质量和效率,这与技术吸收能力强化相关;反向融合度处于合理区间时才能拉动创新增长,否则将因成本效应和适应性不足降低实体工业创新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 融合度 创新能力 非线性效应
下载PDF
我国教育投入产出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茂聪 薛翔宇 +1 位作者 范晓婷 陈倩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9,共14页
我国迅速发展的教育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探究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对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选取1999-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通过双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教育投入会显著缩小本地区... 我国迅速发展的教育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探究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对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选取1999-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通过双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教育投入会显著缩小本地区收入差距,教育产出显著地扩大了本地区的收入差距;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投入具有公平效应,且该过程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及政府其他资源配置能力的影响,教育产出更具马太效应,且该作用通过影响科技创新水平表现出来并受到劳动力市场情况的影响;空间计量结果表明,教育投入会缩小相邻地区收入差距,教育产出未对相邻地区收入差距产生作用。据此提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继续发挥多次分配作用、政府政策发挥导向作用、完善其他配套政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投入与产出 收入差距 公平效应 马太效应 空间效应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产业链关联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虎 邹媛媛 高子桓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5-170,共6页
文章选取上市公司年报以及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 文章选取上市公司年报以及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两种渠道来增强产业链关联的创新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在劳动密集型和竞争性行业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链关联 投入产出表
下载PDF
我国国内大循环的测度、解构及内生动力研究:基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振华 代瑞婕 白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准确测度、分解并动态描述我国国内大循环及区域间和产业间循环的水平、结构及时空演变趋势,找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运用价值链循环分解方法对中国国内大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准确测度、分解并动态描述我国国内大循环及区域间和产业间循环的水平、结构及时空演变趋势,找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运用价值链循环分解方法对中国国内大循环水平进行测度,并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视角揭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研究发现:中国各产业增加值主要依赖于国内循环,国内区域间循环占比远高于国内产业间循环占比,省外循环水平也略高于省内循环;国内大循环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和地域差异,水平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经济带;我国国内大循环发展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国内大循环在各区域(省份)的差异逐渐增加;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可有效抑制各省份的国内循环水平差异,提升整体的国内大循环水平,作用路径体现在通过消除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4个环节的堵点提升区域间循环水平。研究结论有利于从定量的角度深入理解国内大循环的现状与趋势,对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新发展格局 价值链循环分解 投入产出表 全国统一大市场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广东省城镇居民碳足迹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谭蓉娟 单一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43,共11页
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间接碳足迹,构建了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复杂网络,并对碳足迹重点产业部门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的主要来源是汽油和液化... 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间接碳足迹,构建了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复杂网络,并对碳足迹重点产业部门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的主要来源是汽油和液化石油气,间接碳足迹网络的核心产业部门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广东省城镇居民碳足迹的主要来源为间接碳足迹,对所构建的碳足迹网络进行整体结构和个体特征两方面的分析发现,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网络的通达性逐年向好,但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协同碳关联关系的发挥尚有提升空间。(3)根据产业部门在碳足迹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相关指标将其划分为碳核心社区、碳中介社区、碳边缘社区,在对碳核心社区的结构分解分析中发现,碳排放强度效应均为减碳因素,消费水平效应、城镇化水平效应、人口效应为增碳因素,且消费水平效应的增碳贡献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居民消费 碳足迹 投入产出分析 复杂网络 结构分解分析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引领作用研究——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表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河 秦磊 王先柱 《调研世界》 CSSCI 2024年第2期28-41,共14页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编制中国数字经济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将产业关联系数的计算拓展到多地区多部门情形,并通过定义溢出效应来区分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内外经济拉动和推动的差异化效果。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国...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编制中国数字经济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将产业关联系数的计算拓展到多地区多部门情形,并通过定义溢出效应来区分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内外经济拉动和推动的差异化效果。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强于推动效应。东部地区已经实现服务业拉动转向数字产业拉动的动力转换,中西部地区则展现了由工业拉动直接转向数字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演变模式;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拉动和推动本地区经济增长,但数字经济对拉动和推动城市群内部经济协调发展效果显著,如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数字产业属于“消费依赖型”产业;而工业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更依赖于投资。研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据此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关联系数 多区域投入产出表
下载PDF
需求侧视角下数字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宇 娜尔克斯·努尔旦别克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文章从需求侧角度研究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标准,构建了2017年、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可比价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假设抽取”调整的Leonti-ef模型测算了需求拉动作用下... 文章从需求侧角度研究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标准,构建了2017年、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可比价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假设抽取”调整的Leonti-ef模型测算了需求拉动作用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产出效应,进一步地运用结构分解方法对各产业部门的产出增长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国民经济有显著的需求拉动效应,且通过后向关联效应对上游产业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其产出量的变化是引起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出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在加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同时,特别要重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从需求侧“赋能”所引发的产出效应,并充分发挥其在需求侧产出效应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需求拉动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如何走“实”向“深”?——数字要素全产业链溢出的内在逻辑与测算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晓君 宋嫣琦 +1 位作者 于渊博 徐晓晴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47,共19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更新迭代,数字服务逐步推进生产管理模式向平台化、系统化变革,促使产业数字化向“技术+服务”融合赋能的模式演变。本文将产业数字化解构为数字要素的产业间价值溢出过程,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定量测算数字要素溢出程度... 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更新迭代,数字服务逐步推进生产管理模式向平台化、系统化变革,促使产业数字化向“技术+服务”融合赋能的模式演变。本文将产业数字化解构为数字要素的产业间价值溢出过程,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定量测算数字要素溢出程度及驱动因素,从而基于技术、服务双维度探究数字要素赋能产业升级的内在机制,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通过替代并协同传统技术推进产业升级,而数字服务通过优化中间环节进入再生产过程,实现跨部门的协同共享与资源整合,延长并创新产业链条,提升全产业链经济效率。目前国民经济各主要部门基本转向服务主导的数字化转型阶段,产业间价值联动能力显著增强,全产业数字化增量转型的链式特征逐步显现。同时,数字技术溢出受数字创新效应驱动并通过产业自主数字创新延续,数字服务溢出受需求拉动效应影响,产业间流转缓慢,产业数字化内生动力仍待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数字要素 价值溢出 产业链 投入产出技术
下载PDF
中国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基于食物货币的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斌剑 谢颖菲 周应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2,共13页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食物美元核算方法,分析1987-2020年我国食物系统增加值的行业与要素分配结构,以及食物系统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异,以考察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食物人民币中的农业生产份额从1987的66.02%...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食物美元核算方法,分析1987-2020年我国食物系统增加值的行业与要素分配结构,以及食物系统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异,以考察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食物人民币中的农业生产份额从1987的66.02%下降到2020年的45.89%,而食品加工、服务行业的份额呈上升态势,食物系统在参与主体方面的包容性增强。第二,食物系统就业仍然以农业生产部门为主,但比重从1987年89.83%下降到2020年68.4%。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相关的加工业、服务业、运输业、金融业等部门。第三,食物系统的劳动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1987年到2020年分别增长22倍和28倍。第四,食物系统内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距呈现波动式下降态势,收入分配方面的包容性较低但在不断提高。泰尔指数从2002年的0.38下降到2020年的0.32,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分行业内各细分行业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货币 食物系统 包容性 投入产出表
下载PDF
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测度——基于三种GDP分解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 刘宝琦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9,共17页
依据单一GDP分解方法测度双循环存在多种缺陷。本文从增加值流转视角比较分析三种GDP分解方法下的直接指标,构建一种以间接指标测度双循环的新框架,并将其应用于中国经济双循环格局演化分析和国际比较分析。研究表明,1995—2018年,中国... 依据单一GDP分解方法测度双循环存在多种缺陷。本文从增加值流转视角比较分析三种GDP分解方法下的直接指标,构建一种以间接指标测度双循环的新框架,并将其应用于中国经济双循环格局演化分析和国际比较分析。研究表明,1995—2018年,中国制造业国内循环比例呈逐渐下降又大幅回调过程,本质上是对中国双循环格局“大内循环倾向”特征的回归,并不代表“国内大循环为主”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不同经济体双循环格局具有明显异质性,即具有“大内循环倾向”或“小内循环倾向”。这种异质性相对稳定,经济体双循环格局的演变进程主要表现为国内外市场关联和上下游产业关联两种结构力量作用下,在双循环类型空间的局部调整。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出发,反映国内国际循环比例的直接指标不是合适的政策目标,中国应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根据间接指标所反映的双循环格局类型和结构特征,聚焦产业链整合和治理挖掘增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全球价值链 增加值 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基于MS-VAR模型的中国创新质量演化阶段性与区域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林 陈梓慕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但是,创新质量本身缺少系统研究。从投入产出过程角度看,创新质量分为研发投入的知识产出质量和知识投入的经济产出质量两个阶段,基于马尔可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对中国及其分区1995-2021年时...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但是,创新质量本身缺少系统研究。从投入产出过程角度看,创新质量分为研发投入的知识产出质量和知识投入的经济产出质量两个阶段,基于马尔可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对中国及其分区1995-2021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检验,揭示投入产出过程创新质量演化阶段性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处于新的创新质量快速提升期。R&D投入强度的增加会促进专利产出质量,专利产出质量的增加也会促进新产品销售收入。前者在创新质量快速提升期更显著,后者在创新质量稳定发展期更显著。四大地区①的创新周期具有时间先后性,东部地区最早进入创新质量稳定发展期,西部地区最晚;两次过程中,创新投入产出质量之间正向效应的区域异质性和区制异质性并存;但处于创新质量稳定发展期的西部地区两种投入产出效应都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质量 投入产出过程 马尔可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
下载PDF
间接税归宿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时间变化趋势研究——基于减税降费期间投入产出价格模型的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志安 付正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2,共12页
为保证财政政策效能提升,须准确评估间接税改革的受益群体分布与收入分配效应。基于2012—2020年CFPS微观数据,构建了投入产出税收价格模型,对间接税归宿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值税“扩围”、税... 为保证财政政策效能提升,须准确评估间接税改革的受益群体分布与收入分配效应。基于2012—2020年CFPS微观数据,构建了投入产出税收价格模型,对间接税归宿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值税“扩围”、税目分立以及一般税率下调使得总体居民,尤其低收入群体间接税有效税率显著下降,提升了社会福利水平;间接税及分税种K指数为负值,在减税降费过程中,税制结构性调整减弱了其累退性;间接税具有逆向调节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但此阶段间接税总体效应已由-5.45%改善至-2.27%,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均有所改善。因此,提出关注初次分配公平,继续实施留抵退税、优化间接税税率与税目等建议,以发挥间接税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端制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税归宿 收入再分配 投入产出分析 减税降费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基于模糊DEMATEL-超效率DEA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综合效益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鹏 文淼 +3 位作者 董存 桑丙玉 王加浩 李克成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6-2355,I0032,共11页
“双碳”目标下,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迅速,综合权衡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方案的综合效益对可再生能源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能源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层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deci... “双碳”目标下,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迅速,综合权衡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方案的综合效益对可再生能源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能源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层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综合效益评估方法。该方法分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和综合评估2个阶段。首先,利用三角直觉模糊数处理模糊评价信息,将其与DEMATEL相结合量化各指标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基于指标间逻辑分析结果建立投入-产出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案进行评估排序,结合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分析结果给出各方案的针对性改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选择和确定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最后以某省10类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所提研究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并与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和熵权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综合效益评估 投入-产出评估指标体系 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 三角直觉模糊数 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下载PDF
技术市场厚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宏伟 于荣光 《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9,共10页
技术市场厚度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探究技术输出与技术输入成交额表征的技术市场厚度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不同作用机制以及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市场厚度对区域创新... 技术市场厚度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探究技术输出与技术输入成交额表征的技术市场厚度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不同作用机制以及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市场厚度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技术输入对创新的实际促进作用高于技术输出;技术市场厚度作为FDI、互联网使用率影响创新产出的中介效应显著,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创新产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技术市场厚度以及区域创新能力水平较低时会限制技术市场厚度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市场厚度 创新能力 技术输入 技术输出
下载PDF
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投入产出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明湘 石小燕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77-84,共8页
为进一步探究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各个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其投入产出结构,利用2009—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15个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效率和投入冗余、产... 为进一步探究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各个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其投入产出结构,利用2009—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15个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效率和投入冗余、产出不足,为高技术产业及其行业调整优化投入产出结构、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供基础。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呈现出先下降再波动上升的趋势,各行业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良好发展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行业间差距较大;行业间R&D活动人员、技术改造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中的政府资金投入冗余,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出不足问题突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根据行业特点,先转换再精减冗余人员、重视科研人员再教育、调整资金分配结构、转变政府干预方式、建立健全多渠道合作机制、注重市场需求导向促进理论成果市场化等建议,以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高技术行业 超效率SBM模型 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
下载PDF
低复杂度的大规模MIMO分布式信道估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华华 龚自豪 窦思钰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针对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传统信道矩阵获取方式导频开销大、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二阶段分布式信道估计方案。该方案的初始阶段在基站侧采用传统压缩感知算法恢复信道矩阵,... 针对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传统信道矩阵获取方式导频开销大、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二阶段分布式信道估计方案。该方案的初始阶段在基站侧采用传统压缩感知算法恢复信道矩阵,第2阶段在用户端利用信道的时间相关性,将大规模MIMO的角度域信道分解为密集部分和稀疏部分,并分别估计以实现连续信道追踪。稀疏部分信道通过所提的分布式自适应弱匹配追踪(distributed adaptive weak matching pursuit,DAWMP)算法,利用子信道的联合稀疏性进行多维重建。相比于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LMMSE)算法,所提方案的信道分解策略有效减少了在用户端进行信道估计的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经典压缩感知信道估计算法相比,计算复杂度降低了约33%,算法性能提升了约0.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多输入输出(MIMO) 分布式信道估计 信道追踪 分布式压缩感知 联合稀疏性
下载PDF
基于皮肤-脂肪模型的太赫兹体内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特性分析与建模
20
作者 张杰 尹镜涵 +3 位作者 邵羽 廖希 王洋 余子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6-1285,共10页
为探究太赫兹(THz)频段体内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的传输特性,该文在0.8~1.2 THz下构建了精确的皮肤-脂肪模型,对皮肤-脂肪模型中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链路进行全波电磁仿真,分析太赫兹体内信道特性,建立路径损耗模型。首先,结合... 为探究太赫兹(THz)频段体内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的传输特性,该文在0.8~1.2 THz下构建了精确的皮肤-脂肪模型,对皮肤-脂肪模型中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链路进行全波电磁仿真,分析太赫兹体内信道特性,建立路径损耗模型。首先,结合太赫兹频段人体组织的介电特性和人体皮肤的解剖学结构构建皮肤-脂肪模型。其次,对比分析了3条链路的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提出带有等效吸收因子的太赫兹体内路径损耗模型。最后,对3条链路的莱斯K因子、均方根时延扩展、MIMO容量进行分析。仿真分析表明,带有等效吸收因子的太赫兹体内路径损耗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加长距离垂直链路2的路径损耗,发射端在体表可以增强MIMO容量。该文的工作可以为太赫兹体内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体内通信 多输入多输出 信道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