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ect herbivory along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Nigel R. Andrew Isobel R. Roberts Sarah J. Hill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2年第4期202-213,共12页
There is a general assumption in the literature that insect herbivory increases towards the tropics, bu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Similar generalit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long other environmental gradient... There is a general assumption in the literature that insect herbivory increases towards the tropics, bu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Similar generalit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long other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such as resource, temperature, climatic and biotic gradients. However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that such generalities are not consistent. This could be due to a number of reasons including the lack of consistency in the way herbivory is assessed such as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used by researchers, or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leaf damage caus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insect herbivores. Here we assess 61 publications researching insect herbivory along a range of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both biotic and abiotic) and review the methods that researchers have used to collected their data. We found leaf chewing from samples collected in North America dominated the field and most studies assessed herbivory on a single host plant species. Thirty three percent of the studies assessed latitudinal gradients, while 10% assessed altitudinal gradients. Insect herbivory was most commonly expressed as percentage leaf damage using point herbivory. Fewer studies measured a range of different types of herbivory (such as sap sucking, leaf mining, galling, and root feeding) as leaves aged. From our synthesis, we hope that future research into insect herbivory along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will take into account herbivory other than just leaf chewing, such as sap sucking, which may cause more damage to plant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also assess herbivory as a rate, rather than just a single point in time as damage to a young leaf may be more costly to a plant than damage to a mature or senescing leaf. Measurements of plant traits will also assist in comparing herbivory across habitats, plant species, and within species physiological variation. The true impacts that insects have on plants via herbivory along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ect HERBIVORY Gradients Leaf CHEWING Sap SUCKING gallING Root FEEDING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the New Gene Gm6 Against Rice GallMidge in Resistance Breeding Through PCR-BasedMarker Aided Selec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LIHong XIEZhen-wen +7 位作者 ZHOUShao-chuan S.K.Katiyar S.Constantino J.Bennett HUANGBing-chao XIAOHan-xiang LULi-hua ZHANGY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8期875-880,共6页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arker aided selection(MAS)for resistant varieties and lines against rice gall midge 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 successfully in 1999 - 2002 were repor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molecular mar...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arker aided selection(MAS)for resistant varieties and lines against rice gall midge 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 successfully in 1999 - 2002 were repor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the gene Gm6 against rice gall midge were used to select and breed the resistant varieties and lines. The RAPD marker OPM06 was used to verify the existence actually of gene Gm6 in ten developed varieties resistant to gall midge such as Duokang1, Duokang2, Kangwen2, Kangwen3, Kang-wen5, Duokangzaozhan, Kangwenqinzhan, which were derived from Daqiuqi. For resistance breeding through PCRbased marker aided selection(MAS), the polymorphisms in the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parents were i-dentified by RG476/Alu I and RG476/Sca I respectively. The RAPD marker OPM06(1.4 kb)was used to i-dentify 15 new resistance lines from F3 lines of Fengyinzhan1/Daqiuqi in 1999. 21 and 7 resistance lines were selected from F4 and F6 lines of KWQZ/Gui99(restored line of hybrid rice)using RG476/Alu I in 2000-2001 respectively. The Gm6 gene was transferred into the restored line of hybrid rice. In 2001 - 2002, RG214/ Hha I and G214/Sca I were used for selecting 11 and 5 resistance lines from F3 lines of KWQZ/IR56 and AXZ/KWQZ successfull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sistance gene through PCR-based marker aided selection is a new and effective approach in resistanc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Rice gall midge 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 insect resistance gene Gm6 Marker aided selection(MAS)
下载PDF
虫瘿—昆虫与植物互作的奇特产物 被引量:17
3
作者 邵淑霞 阮桢媛 +1 位作者 杨子祥 陈晓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369,共7页
虫瘿是昆虫刺激产生的植物不正常组织。造瘿昆虫几乎能在高等植物的所有类群中产生形态各异的虫瘿,甚至能在同一种植物上形成多种形态不一的虫瘿。虫瘿形成的机制仍不清楚,普遍认为是昆虫控制了虫瘿的形成,但植物细胞也参与了虫瘿形成... 虫瘿是昆虫刺激产生的植物不正常组织。造瘿昆虫几乎能在高等植物的所有类群中产生形态各异的虫瘿,甚至能在同一种植物上形成多种形态不一的虫瘿。虫瘿形成的机制仍不清楚,普遍认为是昆虫控制了虫瘿的形成,但植物细胞也参与了虫瘿形成的调控。为了探索这一神秘的领域,科学家们已经对昆虫的刺激物以及植物的反应作了大量的研究,未来工作的难点将是如何把二者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瘿 致瘿昆虫 寄主植物 形成机理
下载PDF
暗褐网柄牛肝菌仿生栽培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静 何明霞 +6 位作者 王文兵 曹旸 许欣景 高锋 方艺伟 杨天伟 张春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76-1182,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宿主树、不同接种方法、不同接种时间、接种后不同时间段对宿主树根系感染牛肝菌以及栽培出菇的影响。【方法】将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Berk&Broome)Boedijn]成熟子实体孢子液、液体菌种、固体原... 【目的】研究不同宿主树、不同接种方法、不同接种时间、接种后不同时间段对宿主树根系感染牛肝菌以及栽培出菇的影响。【方法】将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Berk&Broome)Boedijn]成熟子实体孢子液、液体菌种、固体原种及收菇后菌种接种于凤凰木、柚子、咖啡树的根系进行仿生栽培。【结果】(1)凤凰木、柚子、咖啡树接种暗褐网柄牛肝菌固体原种,接种半年后各宿主树根系表面生长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菌索。菌丝、菌索与土壤蚧虫形成菌腔虫瘿将根系包裹,感染率70.5%~85.6%。成熟子实体孢子液、液体菌种、固体原种及收菇后菌种均可感染凤凰木根系,并与土壤中蚧虫形成菌腔虫瘿,感染率27.0%~90.0%。(2)侧根接种、覆膜是较好的接种方法,菌腔虫瘿感染率高(80.6%),接种至出菇时间较短为120 d。(3)以凤凰木为宿主仿生栽培,全年均可进行接种,接种180 d后菌腔虫瘿感染率达80.76%~87.67%。(4)凤凰木宿主树仿生栽培牛肝菌产量较高,接种次年鲜菇的平均的产量(4791.0 kg/hm2)极显著高于柚子(1282.5 kg/hm2)及咖啡(1104.5 kg/hm2)。【结论】凤凰木、柚子、咖啡树均可接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并产生牛肝菌子实体。侧根接种、覆膜是较好的接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褐网柄牛肝菌 仿生栽培 宿主树 菌腔虫瘿
下载PDF
菌腔虫瘿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的相关性 被引量:8
5
作者 何明霞 杨天伟 +5 位作者 高锋 刘静 许欣景 方艺伟 王文兵 张春霞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81,F0002,共10页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目前唯一能够采用腐生栽培的方法进行菇房人工栽培的牛肝菌类食用菌。在野外,暗褐网柄牛肝菌与蚧虫和植物根系能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菌腔虫瘿”,并寄宿在植物根部。通过长期野外跟踪调查,对...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目前唯一能够采用腐生栽培的方法进行菇房人工栽培的牛肝菌类食用菌。在野外,暗褐网柄牛肝菌与蚧虫和植物根系能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菌腔虫瘿”,并寄宿在植物根部。通过长期野外跟踪调查,对菌腔虫瘿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菌腔虫瘿的季节变化规律可划分为两季:雨水季(4~11月)和干旱季(12月~翌年3月)。在雨水季,多数菌腔虫瘿表面光滑、有色泽;虫瘿内部的蚧虫比较活跃,繁殖速度快,腔室内的虫龄结构复杂多样,菌腔虫瘿繁殖、转移和扩散到新根部位的速度较快;在干旱季节,菌腔虫瘿颜色变暗,表面粗糙甚至长霉菌;菌腔虫瘿内部的蚧虫繁殖速度较慢,虫龄结构相对单一,菌腔虫瘿繁殖及转移、扩散速度较慢。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与菌腔虫瘿的变化规律一致,雨水季节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茬数多、产量高,而干旱季节几乎无子实体形成;在4个调查点中,菌腔虫瘿数量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数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74、0.861、0.904、0.815,在一定程度上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数量与菌腔虫瘿数量总体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腔虫瘿 植物 蚧虫 菌-虫-树互作关系 暗褐网柄牛肝菌
下载PDF
虫瘿多样性及其与寄主植物和环境间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郭瑞 王义平 吴鸿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0-376,共7页
虫瘿是自然界极常见的生物现象,凝聚着昆虫与植物间显著、复杂而密切的协同关系。本文主要阐述了致瘿昆虫的主要类群及其在植物上的致瘿部位、虫瘿外部形态、虫瘿发育过程、虫瘿内部结构、虫瘿寄主植物多样性以及虫瘿空间分布规律等,探... 虫瘿是自然界极常见的生物现象,凝聚着昆虫与植物间显著、复杂而密切的协同关系。本文主要阐述了致瘿昆虫的主要类群及其在植物上的致瘿部位、虫瘿外部形态、虫瘿发育过程、虫瘿内部结构、虫瘿寄主植物多样性以及虫瘿空间分布规律等,探讨了致瘿昆虫和寄主植物间相互关系,以及影响虫瘿空间分布的环境因素等。最后对目前虫瘿生物学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有害虫瘿的控制和有益虫瘿的开发与利用,以及致瘿昆虫与寄主植物间协同演化关系、致瘿昆虫的致瘿机理等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瘿 寄主植物 环境 分布
下载PDF
苹果根爪绵蚜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胡作栋 张富和 +5 位作者 乔格侠 张广学 王建有 马淑艳 段振祥 胡美绒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4-36,共3页
通过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首次发现苹果根爪绵蚜是为害苹果树根的重要新害虫,并确定苹果根爪绵蚜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其原生寄主为榆,次生寄主为苹果、沙果。5月中旬至5月底,苹果根爪绵蚜以有翅干雌成蚜迁飞到苹果园,在苹果树根... 通过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首次发现苹果根爪绵蚜是为害苹果树根的重要新害虫,并确定苹果根爪绵蚜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其原生寄主为榆,次生寄主为苹果、沙果。5月中旬至5月底,苹果根爪绵蚜以有翅干雌成蚜迁飞到苹果园,在苹果树根梢产无翅孤雌侨蚜为害;10月初至11月初,又以有翅性母成蚜迁飞到榆树上产雌、雄性蚜,交配后雌蚜产卵,以卵越冬;春季干母、有翅干雌为害榆叶形成虫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根爪绵蚜 虫瘿 异寄主全周期生活 负生长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结构解剖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吴耀军 常明山 +1 位作者 盛双 叶建仁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5,共3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桉树叶柄虫瘿和正常叶柄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虫瘿为组织瘿,随着细胞增生和增殖,原有器官发生变化;随着卵和幼虫的发育,虫瘿个体逐渐增大;瘿室由内到外大致可以分为营养组织层、薄/厚壁组织层、维管束层、皮层、...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桉树叶柄虫瘿和正常叶柄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虫瘿为组织瘿,随着细胞增生和增殖,原有器官发生变化;随着卵和幼虫的发育,虫瘿个体逐渐增大;瘿室由内到外大致可以分为营养组织层、薄/厚壁组织层、维管束层、皮层、表皮等结构;正常叶柄长2.29 mm,宽0.58 mm,包括以下几层,即基本组织、维管束层、表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虫瘿 解剖结构
下载PDF
菌腔虫瘿中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体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高锋 刘静 +5 位作者 何明霞 方艺伟 杨天伟 王云 曹旸 张春霞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8,共12页
为了研究菌腔虫瘿中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菌丝体群体遗传结构,利用ITS、tef 1和rpb 1序列对云南、四川两省12个地理居群共45份样品进行系统发育、遗传多样性,地理居群遗传分化、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从45份样品中,共检... 为了研究菌腔虫瘿中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菌丝体群体遗传结构,利用ITS、tef 1和rpb 1序列对云南、四川两省12个地理居群共45份样品进行系统发育、遗传多样性,地理居群遗传分化、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从45份样品中,共检出15个ITS单倍型、16个tef 1单倍型和17个rpb 1单倍型,总体上单倍型多样性较高(Hd:0.7790~0.8460),核苷酸多样性较低(Pi:0.00178~0.00295)。地理居群DF、GD、HS、LC、MH、XMY和YB样品遗传分化程度高(F_(st)>0.25000),与其他地理居群样品缺乏基因交流(N_(m)<1.00),地理居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69.73%,在系统发育树中按照地理来源聚在同一分支上;DZ、JN、YX、RZS样品遗传分化程度低(F_(st)<0.25000),相互间存在明显基因流(N_(m)>1.00),MY与DZ间也存在明显基因流(N_(m)=2.17);DZ、JN、YX、RZS与MY样品之间的变异仅占总变异的18.87%,在系统发育树中未严格按照地理来源聚类;地理居群样品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R^(2)=0.0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褐网柄牛肝菌 菌腔虫瘿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基因流
下载PDF
早园竹林2种造瘿小蜂及其形成的虫瘿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耿显胜 舒金平 王浩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4-768,共5页
对浙江省德清县早园竹林进行造瘿昆虫危害和虫瘿类型调查,室内解剖和饲养观测虫瘿中的昆虫幼虫及成虫羽化情况。结果表明:(1)营林方式显著地影响造瘿昆虫2013年的造瘿率,砻糠覆盖样地造瘿率显著低于未覆盖砻糠的样地。(2)整株竹子上共获... 对浙江省德清县早园竹林进行造瘿昆虫危害和虫瘿类型调查,室内解剖和饲养观测虫瘿中的昆虫幼虫及成虫羽化情况。结果表明:(1)营林方式显著地影响造瘿昆虫2013年的造瘿率,砻糠覆盖样地造瘿率显著低于未覆盖砻糠的样地。(2)整株竹子上共获得349个虫瘿,其中新瘿291个,枯瘿58个;依据虫瘿的形态特征分成联瘿型、叶片型、叶鞘型、光瘿型和顶生型5种类型,其在整株竹子上所占比例分别为40.12%、30.95%、19.77%、6.01%和3.15%。(3)单虫瘿解剖最多可获得6头昆虫的幼虫,而联瘿型、叶片型、叶鞘型、光瘿型和顶生型虫瘿的平均幼虫数分别为1.83、2.88、2.77、1.00和2.27。(4)联瘿型、叶片型和叶鞘型虫瘿羽化出5种301头小蜂,包括竹泰广肩小蜂和刚竹泰广肩小蜂2种造瘿昆虫,栗瘿旋小蜂、点腹刻腹小蜂和纹黄枝瘿金小蜂3种寄生蜂;竹泰广肩小蜂、刚竹泰广肩小蜂和寄生蜂在3种不同类型虫瘿中的比率分别为59:18:1、70:31:2和83:31:6。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早园竹虫瘿的认识,并为下一步综合防治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园竹 竹泰广肩小蜂 刚竹泰广肩小蜂 虫瘿 造瘿昆虫
下载PDF
龙眼叶瘿蚊虫瘿结构和发育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菡青 黄镜浩 +3 位作者 林雄杰 陈瑾 韦晓霞 蔡子坚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35-2039,共5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Olympus SZX-16体视显微镜,观察了龙眼叶瘿蚊虫瘿的结构和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龙眼叶瘿蚊雌成虫将卵产于维管组织附近,幼虫孵出后取食刺激,导致虫瘿的形成,随着幼虫的发育,虫瘿个体逐渐增大,瘿室外周组织发生分...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Olympus SZX-16体视显微镜,观察了龙眼叶瘿蚊虫瘿的结构和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龙眼叶瘿蚊雌成虫将卵产于维管组织附近,幼虫孵出后取食刺激,导致虫瘿的形成,随着幼虫的发育,虫瘿个体逐渐增大,瘿室外周组织发生分化,从外到内大致可分为外层、厚壁层和内薄壁细胞层;根据虫瘿组织的变化分期,结合解剖学特征,虫瘿的发育过程可分为虫瘿初始形成期、成长分化期、成熟期以及开裂期4个阶段;虫瘿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层、保护层、营养层和虫室,其中外层对龙眼叶瘿蚊幼虫和蛹的安全生长提供保障,营养层主要成分是内薄壁细胞,为幼虫的生长发育提供食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瘿蚊 虫瘿 解剖结构 内部结构 发育
下载PDF
盐肤木虫瘿的结构和发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桂仿 刘立新 +1 位作者 胡正海 惠超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37-241,共5页
本文报道了盐肤木虫瘿的形态结构、发生发育和在此过程中叶片组织的变化规律。根据对盐肤木叶片上不同大小虫瘿的发育解剖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正常的盐肤木叶片经蚜虫取食时吻刺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后,受刺激部位的叶片组织畸形发育... 本文报道了盐肤木虫瘿的形态结构、发生发育和在此过程中叶片组织的变化规律。根据对盐肤木叶片上不同大小虫瘿的发育解剖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正常的盐肤木叶片经蚜虫取食时吻刺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后,受刺激部位的叶片组织畸形发育形成瘤状突起——虫瘿。在此过程中,叶片组织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是下表皮层细胞的分裂和增大。这种增生活动最初发生在幼小虫瘿背面凹沟的某个部位,然后呈波浪状扩展。因此,在整个成长虫瘿中都具有这种特征性的下表皮层。与此同时,栅栏组织细胞和海绵组织细胞中叶绿体的含量明显减少,并且由于上表皮层细胞的延长而增大了细胞间隙。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盐肤木小叶片上虫瘿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蚜虫吻刺一次性取食刺激导致以后一系列组织畸形发育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肤木 虫瘿 结构 发育
下载PDF
松针鞘瘿蚊在黑松冠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脱瘿节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慇 段春华 +4 位作者 亓玉昆 刘焕秀 康智 陈汝敏 武海卫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2-757,共6页
为掌握松针鞘瘿蚊Thecodiplosis japonensi s幼虫在黑松冠层的分布特征和脱瘿节律,本文采用标准株调查法,调查了松针鞘瘿蚊幼虫在冠层的不同方位的虫口密度。采用陷阱法,调查了不同时期越冬幼虫的下树数量。结果表明,在黑松树冠的顶梢... 为掌握松针鞘瘿蚊Thecodiplosis japonensi s幼虫在黑松冠层的分布特征和脱瘿节律,本文采用标准株调查法,调查了松针鞘瘿蚊幼虫在冠层的不同方位的虫口密度。采用陷阱法,调查了不同时期越冬幼虫的下树数量。结果表明,在黑松树冠的顶梢、上层、中层、下层,松针受害率分别为67.42%、68.59%、52.22%和38.41%;松针鞘瘿蚊虫口数量分别为53.40、58.17、57.93和47.69头/枝。在东、西、南、北、顶梢5个方向,松针受害率分别为49.19%、53.10%、45.76%、57.72%和67.42%;松针鞘瘿蚊虫口数量分别为64.54、51.92、52.61、53.99和53.40头/枝。12月下旬和翌年4月上旬是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的脱瘿高峰期,脱瘿幼虫的比例达到瘿内全部幼虫的90%以上。研究结果明确了松针鞘瘿蚊在树冠的分布特征和脱瘿规律,可为制定精准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鞘瘿蚊 入侵害虫 空间分布 虫瘿 致瘿昆虫 脱瘿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瘿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志伟 陈粟 李维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5,共5页
稻瘿蚊是亚州稻区主要害虫之一 ,采用抗虫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理想的办法 ,而抗稻瘿蚊品种的收集和鉴定、抗虫机制的研究、抗性的遗传分析和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等方面研究对抗稻瘿蚊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上述几... 稻瘿蚊是亚州稻区主要害虫之一 ,采用抗虫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理想的办法 ,而抗稻瘿蚊品种的收集和鉴定、抗虫机制的研究、抗性的遗传分析和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等方面研究对抗稻瘿蚊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上述几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瘿蚊 抗虫育种 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水稻 抗性鉴定
下载PDF
龙眼对叶瘿蚊虫瘿形成生理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菡青 林雄杰 +2 位作者 陈瑾 范国成 蔡子坚 《东南园艺》 2014年第6期19-22,共4页
为探明龙眼对叶瘿蚊虫瘿形成的生理响应,本研究对龙眼叶瘿蚊虫瘿的含水量、可溶性糖类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龙眼叶瘿蚊为害龙眼叶片形成虫瘿后,龙眼叶片的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含水量高低顺序为正常健康叶片(对照)>瘿... 为探明龙眼对叶瘿蚊虫瘿形成的生理响应,本研究对龙眼叶瘿蚊虫瘿的含水量、可溶性糖类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龙眼叶瘿蚊为害龙眼叶片形成虫瘿后,龙眼叶片的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含水量高低顺序为正常健康叶片(对照)>瘿边叶>虫瘿组织,而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总氨基酸的含量呈升高趋势,其高低顺序为正常健康叶片(对照)<瘿边叶<虫瘿组织,三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尤其是虫瘿组织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为最高,分别依次为正常叶片和瘿边叶含量的4.40倍和3.45倍;从虫瘿组织检测到的17种游离氨基酸中含量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精氨酸,为正常健康叶片含量的2.41倍,增加幅度为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瘿蚊 虫瘿 氨基酸 可溶性总糖
下载PDF
对发展我国西南地区林业资源昆虫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次彬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4期530-534,共5页
对在我国西南地区发展白蜡虫、紫胶虫、五倍子蚜虫及马桑蚕等林业资源昆虫的意义、培育利用概况,以及作好区划,因地制宜地加以发展等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白蜡虫 紫胶虫 五倍子蚜虫 昆虫
下载PDF
湘西自治州虫瘿多样性调查初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晓腾 张世鑫 刘世彪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9期85-88,共4页
调查了湘西自治州部分地区的植物虫瘿多样性,并对中华蚊母树的虫瘿进行了类别划分。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地区有15种植物上长有虫瘿,虫瘿在植物上的着生部位、颜色、形态和虫室结构具有多种类型,致瘿昆虫在种类、每室数量和幼虫发育阶段... 调查了湘西自治州部分地区的植物虫瘿多样性,并对中华蚊母树的虫瘿进行了类别划分。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地区有15种植物上长有虫瘿,虫瘿在植物上的着生部位、颜色、形态和虫室结构具有多种类型,致瘿昆虫在种类、每室数量和幼虫发育阶段也显著不同。中华蚊母树上的虫瘿可分为叶(枝)上大型虫瘿、叶上泡状虫瘿和叶柄(果)上球型虫瘿等3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自治州 虫瘿 多样性 中华蚊母树
下载PDF
抗稻瘿蚊新基因Gm6在分子标记抗性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炳超 肖汉祥 +7 位作者 吕利华 张扬 李宏 谢振文 周少川 S.K.Katiyar Susan V.Constantino J.Bennett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80,共5页
在发现与抗稻瘿蚊的基因Gm6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基础上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markeraidedse lection ,MAS)方法 ,成功地选育出抗稻瘿蚊的品系。首先用RAPDOPM0 6标记鉴别和确认大秋其及其衍生品系抗蚊青占、抗蚊 2号、抗蚊 3号、抗... 在发现与抗稻瘿蚊的基因Gm6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基础上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markeraidedse lection ,MAS)方法 ,成功地选育出抗稻瘿蚊的品系。首先用RAPDOPM0 6标记鉴别和确认大秋其及其衍生品系抗蚊青占、抗蚊 2号、抗蚊 3号、抗蚊 5号、多抗早占等 10个品系含有Gm6基因 ;分别用RG4 76 /AluI和RG4 76 /ScaI标记确定了育种亲本的多态性。 1999年用OPM0 6标记 ,从丰银占 /大秋其F3 家系中 ,鉴定出 15个抗稻瘿蚊的株系 ;2 0 0 0~ 2 0 0 1年用RG4 76 /AluI标记从抗蚊青占 /桂 99的F4和F6家系中分别鉴定出 2 1个和 7个抗稻瘿蚊株系 ,并成功地将Gm6基因转入杂交稻的恢复系。 2 0 0 1~ 2 0 0 2年用RG2 14 /HhaI和RG2 14 /ScaI分别从抗蚊青占 /IR5 6和矮小占 /抗蚊青占F3 家系中筛选出 11个和 5个抗稻瘿蚊株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基因 Gm6 分子标记 抗性育种 稻瘿蚊
下载PDF
五倍子蚜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查玉平 罗治建 +1 位作者 陈京元 张建华 《湖北林业科技》 2014年第5期17-19,共3页
五倍子蚜虫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昆虫。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就开始对其开展各项科学研究。随着科技进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五倍子蚜虫的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五倍子蚜虫分类、遗传多样性、协同进化等研究中的应用概... 五倍子蚜虫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昆虫。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就开始对其开展各项科学研究。随着科技进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五倍子蚜虫的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五倍子蚜虫分类、遗传多样性、协同进化等研究中的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蚜虫 分子生物学 资源昆虫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辉 陈灿 +7 位作者 张宗琼 夏秀忠 杨行海 张晓丽 徐志健 李丹婷 农保选 冯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23-1828,共6页
【目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结合抗性鉴定培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为水稻抗虫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方法】以广西高抗稻瘿蚊水稻种质GXM-002-1为抗源供体亲本,以优质恢复系R553为受体(轮回亲本),采用杂交、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 【目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结合抗性鉴定培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为水稻抗虫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方法】以广西高抗稻瘿蚊水稻种质GXM-002-1为抗源供体亲本,以优质恢复系R553为受体(轮回亲本),采用杂交、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结果】经分子标记M12-29检测,获得4个稻瘿蚊抗性基因纯合改良株系R553GM-15、R553GM-19、R553GM-31和R553GM-47,其中R553GM-47对稻瘿蚊的抗性达抗水平,其余3个改良株系对稻瘿蚊表现为中抗水平;在农艺性状表现方面,4个改良株系的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粒长和粒宽等性状中,至少有1个株系与轮回亲本R553无显著差异。【结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抗性鉴定方法,可从高抗稻瘿蚊材料GXM-002-1与高感稻瘿蚊水稻优质恢复系R553杂交后代中筛选出抗稻瘿蚊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瘿蚊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性鉴定 抗虫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