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and immune analysis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the cigarette beetle(Lasioderma serricorne)
1
作者 Yue Zhang Yi Yan +3 位作者 Guy Smagghe Hong Yang Ren-huai Dai Wen-jia Yang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21-1134,共14页
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in insects are endogenous peptides that are effector components of the innate defense system of the insect.AMPs may serve as antimicrobial agents because of their small molecular weight and... 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in insects are endogenous peptides that are effector components of the innate defense system of the insect.AMPs may serve as antimicrobial agents because of their small molecular weight and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 activity.In this study,we performed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cigarette beetle(Lasioderma serricorne)larvae,parasitized by the ectoparasitic wasp,Anisopteromalus calandrae.Several AMP genes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following A.calandrae parasitism,postula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parasitization enhanced the host's resistance against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host AMP genes.Specifically,3 AMP genes(LsDef1,LsDef2,and LsCole)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and we studied their immune function in L.serricorne.Immune challenge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showed that LsCol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while LsDef1 and LsDef2 were involved in insect defense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Purified recombinant LsCole exhibite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against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um Escherichia coli and the Gram-positive bacterium Staphylococcus aureus.LsDef2 showed an antibacterial effect against S.aureus.LsCole and LsDef2 exhibited antibiofilm activity against S.aureus.The 2 AMPs disrupted cell membranes and caused leakage of S.aureus cell conten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3 AMPs in L.serricorne are involved in the innate immunity of this pest insect.These AMPs may have potential as antimicrobial agents for bacterial infection chemotherapy.Hence,data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new control strategies with greater biosafety against pest insects with use of microbial biocontrol ag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RNA interference against the insect's defensive AMP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nnate immune response Lasioderma serricorne RNA interference
原文传递
The shrimp IKK-NF-KB signaling pathway regulates antimicrobial peptide expression and may be subverted by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to facilitate viral gene expression 被引量:8
2
作者 Pei-Hui Wang Zhi-Hua Gu +5 位作者 Ding-Hui Wan Bo-Du Liu Xian-De Huang Shao-Ping Weng Xiao-Qiang Yu Jian-Guo He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23-436,共14页
The IκB kinases IKKα and IKKβ and the IKK-related kinases TANK-binding kinase 1 (TBK1) and IKKε are the master regulators of the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Although this pathway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ma... The IκB kinases IKKα and IKKβ and the IKK-related kinases TANK-binding kinase 1 (TBK1) and IKKε are the master regulators of the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Although this pathway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mammals,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in crustaceans, which have significant economic value. Here, we report the cloning and functional studies of two IKK homologs, LvlKKβ and LvlKKε, from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LvlKKβ and LvlKKα mRNAs are widely expressed in different tissues and are responsive to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infection. When overexpressed in Drosophila S2 cells, LvlKKβ but not LvlKKε activates the promoters of NF-κB pathway-controlled antimicrobial peptide genes (AMPs), such as the Penaeidins (PENs). In HEK 293T cells, both LvlKKβ and LvlKKε activate an NF-κB reporter. The silencing of LvlKKβ or LvlKKε using double-stranded RNA (dsRNA)-mediated RNA interference (RNAi) decreases the expression of L. vannamei AMPs, including PENs, lysozyme and crustins. Intriguingly, LvlKKβ- or LvlKKε-silenced L. vannameiare resistant to WSSV infect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successful infection with WSSV requires the activation of the IKK-NF-κB signaling pathway to modulate viral gene expression. We constructed luciferase reporters for 147 WSSV genes. By screening, we found that the WSSV051, WSSV059, WSSV069, WSSV083, WSSV090, WSSV107, WSSV244, WSSV303, WSSV371 and WSSV445 promoters can be activated by LvlKKβ or LvlKKε in Drosophila S2 cells.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LvlKKβ and LvlKKε may participate in the regulation of shrimp AMPs and that WSSV may subvert the L. vannamei IKK-NF-κB signaling pathway to facilitate viral gene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icrobial peptide I KK-NF-KB innate immunity Litopenaeus vannamei WSSV
原文传递
The insect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被引量:36
3
作者 Michael R. Strand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4,共14页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of insects is divided into humoral defenses that include the production of soluble effector molecules and cellular defenses like phagocytosis and encapsulation that are mediated by hemocytes. ...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of insects is divided into humoral defenses that include the production of soluble effector molecules and cellular defenses like phagocytosis and encapsulation that are mediated by hemocyte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current understand- ing of th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Insects produce several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 types of hemocytes that are distinguished by morphology, molecular and antigenic markers, and function. The differentiated hemocytes that circulate in larval or nymphal stage insects arise from two sources: progenitor cells produced during embryogenesis and mesodermally derived hematopoietic organs. Regulation of hematopoiesis and hemocyte differentiation also involves several different signaling pathways. Phagocytosis and encapsulation require that hemocytes first recognize a given target as foreign followed by activation of downstream signaling and effector responses. A number of humoral and cellular recep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at recognize different microbes and multicellular parasites. In turn, activation of these receptors stimulates a number of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regulate different hemocyte functions. Recent studies also identify hemocytes as important sources Of a number of humoral effector molecules required for killing different foreign inva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icrobial peptides CLOTTING cytokines DIPTERA Drosophila encapsulation hemocytes immunity insects LEPIDOPTERA NODULATION PHAGOCYTOSIS
原文传递
小龙虾prx6基因在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金博阳 秦仕宇 +4 位作者 张明达 李倩倩 文静 沈秀丽 杜志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4-322,共9页
【目的】旨在研究prx 6基因在小龙虾先天免疫中的调控作用机制,探索小龙虾prx 6基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后发挥免疫调控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选取prx 6基因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正常小龙虾各组织的总RNA,... 【目的】旨在研究prx 6基因在小龙虾先天免疫中的调控作用机制,探索小龙虾prx 6基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后发挥免疫调控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选取prx 6基因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正常小龙虾各组织的总RNA,利用RT-qPCR分析目的基因在小龙虾各组织中的分布,并检测S.aureus免疫刺激后,prx 6基因在小龙虾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通过RNA干扰技术(RNAi)敲低prx 6基因表达量,在感染S.aureus后,测定小龙虾肝胰腺中Pc-crustin 3、Pc-crustin 4、Pc-ALF 9和Pc-lectin 1免疫效应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进一步对小龙虾血淋巴中的细菌载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prx 6基因在小龙虾各组织的表达水平分析,观察到该基因在肝胰腺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S.aureus感染后,小龙虾肝胰腺、血细胞和肠组织中prx 6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在鳃组织仅有早期表达量有所增加。小龙虾存活率的检测结果表明RNAi下调prx 6基因表达量之后,其生存率显著低于dsGFP+S.aureus对照组。为了进一步探索死亡率升高的原因,研究了抗菌肽基因在抗细菌防御中的表达水平。RNAi实验结果显示,在prx 6基因表达量降低的情况下,小龙虾肝胰腺Pc-crustin 3、Pc-crustin 4、Pc-ALF 9以及Pc-lectin 1基因表达水平都出现了显著下降。此外,小龙虾血淋巴中的细菌载量检测结果显示,prx 6基因RNAi组的细菌载量显著高于dsGFP+S.aureus对照组。【结论】小龙虾prx 6基因通过影响抗菌肽基因的表达,以及血淋巴细菌清除能力来参与抗细菌先天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免疫 过氧化物还原酶6 RNA干扰 抗菌肽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黑水虻幼虫中肠区块化免疫表达促进特征肠道微生物群落形成
5
作者 韩璐滢 项方铭 +2 位作者 孙佳杰 刘乘源 张志剑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4-1112,共9页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幼虫肠道中的免疫系统既需要消灭病原体,又要创造有益环境,保留共生微生物。Toll和免疫缺陷(Immune deficiency,Imd)通路是昆虫肠道内抵御病原体的基本免疫防御机制,然而黑水虻幼虫肠道中耐受共生菌的机制尚...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幼虫肠道中的免疫系统既需要消灭病原体,又要创造有益环境,保留共生微生物。Toll和免疫缺陷(Immune deficiency,Imd)通路是昆虫肠道内抵御病原体的基本免疫防御机制,然而黑水虻幼虫肠道中耐受共生菌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废弃物(餐厨垃圾、豆渣和鸡粪)中黑水虻幼虫中肠微生物组,发现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肠道中占主导,并且肠道能富集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通过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异单胞菌Dysgonomonas、摩氏摩根菌属Morganella、厌氧球菌属Anaerococcus最有可能是中肠中的特征菌属,这些菌的存在可能对黑水虻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可以作为判定样品是否属于黑水虻的标准。进一步研究表明后中肠的微生物负荷平均是前中肠和中中肠的8.56倍,同时异单胞菌主要在后中肠富集。另外,前中肠和中中肠的抗菌肽表达分别是后中肠的1645倍和10.20倍,而负反馈因子在后中肠的表达平均提高了4.66倍。本研究初步表明黑水虻幼虫肠道可能对微生物具有重塑作用,幼虫在前中肠通过抗菌肽筛选微生物,并在后中肠抑制抗菌肽释放保存共生菌。综上,本研究揭示了黑水虻幼虫肠道免疫的区域化表达可维持抗病原体能力的同时为共生微生物群构建保护区域的“先清除-后招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肠道 微生物 抗菌肽 免疫通路
下载PDF
藏猪与杜长大三元猪免疫器官和组织中Toll样受体与抗菌肽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6
作者 李新明 洪纯 +5 位作者 黄秋艳 程蕾燕 孟繁明 朱向星 唐冬生 王塑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目的】在哺乳动物中,Toll样受体和抗菌肽基因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抗病原体侵袭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藏猪和杜长大三元猪的Toll样受体和抗菌肽基因在不同免疫器官或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行探索,以揭示这些基因对... 【目的】在哺乳动物中,Toll样受体和抗菌肽基因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抗病原体侵袭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藏猪和杜长大三元猪的Toll样受体和抗菌肽基因在不同免疫器官或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行探索,以揭示这些基因对于抗病能力和免疫反应的潜在贡献,为筛选抗病分子标记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qPCR对6月龄藏猪和杜长大三元猪肺脏、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和脾脏中Toll样受体基因(TLR1~TLR9)和两种抗菌肽基因(PBD-1和PR-39)的mRNA丰度进行检测。【结果】在藏猪的免疫器官或组织中Toll样受体与抗菌肽基因的m RNA表达大多数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猪。其中,肺脏中TLR1、TLR2的m RNA表达量均提高50%左右,PR-39提高2.6倍;肠系膜淋巴结中TLR4的表达提高40%,TLR1、PR-39的表达分别提高88%和3倍;腹股沟淋巴结中TLR1、TLR2的表达提高约2倍,TLR9、PR-39的表达提高70%,PR-39的表达更是提高了7倍多;颌下淋巴结中TLR1、TLR2、TLR4、TLR7的表达均高出2倍以上,PR-39的表达也高出近7倍,它与腹股沟淋巴结中的水平相近;脾脏中TLR1的表达上升3.5倍,与在颌下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相似。TLR4、TLR9的表达上升50%左右,PR-39的表达上升2.5倍。【结论】藏猪相对于杜长大三元猪,在多个免疫器官或组织中的Toll样受体和抗菌肽基因表现出更高的表达水平。暗示藏猪可能拥有更强大的先天免疫能力,能够产生更有效的局部或系统免疫反应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研究结果为识别抗病分子标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有望为进一步改良藏猪和其他猪种的抗病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抗菌肽 先天免疫 抗病性 qPCR 藏猪
下载PDF
昆虫先天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包顺才 卢雪 侯晓晖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在自然环境中,昆虫会和微生物病原体发生广泛的接触。其中,媒介昆虫携带的病毒等病原会导致严重的人类疾病或动物疫病。而昆虫主要通过先天免疫系统来应对病原体的感染。昆虫先天免疫按照其组织和作用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细胞和体液免疫... 在自然环境中,昆虫会和微生物病原体发生广泛的接触。其中,媒介昆虫携带的病毒等病原会导致严重的人类疾病或动物疫病。而昆虫主要通过先天免疫系统来应对病原体的感染。昆虫先天免疫按照其组织和作用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细胞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指由血细胞介导的吞噬、集结和包囊反应。而体液免疫则主要依靠脂肪体细胞所分泌的免疫蛋白,通过抗菌肽或黑化反应来抵御病原体。抗菌肽的激活转录,离不开相应的免疫信号通路的参与,如:Toll、IMD、JAK/STAT等。昆虫先天免疫的研究会促进新方法的开发以保护人类和动物宿主免受媒介传播病原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免疫 先天免疫途径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黑化反应
下载PDF
两歧双歧杆菌FL-228.1增强小鼠先天免疫功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瑜 田晓英 +6 位作者 崔庆宇 张喆 公丕民 林凯 易华西 刘同杰 张兰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35-341,共7页
本文以8株潜在功能菌株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干预RAW264.7鼠巨噬细胞和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并检测RAW264.7细胞吞噬活性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变化,将筛选出的潜在益生菌进一步干预BALB/c小鼠,探究其在体内的免疫调节功效。结果表... 本文以8株潜在功能菌株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干预RAW264.7鼠巨噬细胞和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并检测RAW264.7细胞吞噬活性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变化,将筛选出的潜在益生菌进一步干预BALB/c小鼠,探究其在体内的免疫调节功效。结果表明,在细胞实验中,不同菌株干预均能显著提高RAW264.7细胞吞噬活性(P<0.05),而两歧双歧杆菌FL-228.1和鼠李糖乳酪杆菌FN518能显著提高NK细胞活性(P<0.05),且综合来看,两歧双歧杆菌FL-228.1在体外表现效果最优,进一步开展体内研究。摄入两歧双歧杆菌FL-228.1能促进小鼠胸腺发育并显著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脾脏中NK细胞活性,血清IgG含量,脾淋巴细胞转化和抗菌肽相关基因Cryptdin-4和CRAMP的表达(P<0.05),但对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0、IL-12和IFN-γ以及抗菌肽相关基因RegIII-γ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两歧双歧杆菌FL-228.1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细胞因子表达以及免疫分子抗菌肽相关mRNA水平来提高先天免疫功能并对免疫系统具有较全面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 先天免疫 巨噬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抗菌肽
下载PDF
抗菌肽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9
9
作者 黎观红 洪智敏 +1 位作者 贾永杰 瞿明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6-555,共10页
基因编码的抗菌肽广泛分布于昆虫、植物、动物及人体内,是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不仅具有广谱抗细菌能力,还可以抗真菌、被膜病毒等多种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抗菌肽除了具有较强的直接杀灭有害微生物的活性外,还具有... 基因编码的抗菌肽广泛分布于昆虫、植物、动物及人体内,是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不仅具有广谱抗细菌能力,还可以抗真菌、被膜病毒等多种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抗菌肽除了具有较强的直接杀灭有害微生物的活性外,还具有许多其他生物学功能,如抑制肿瘤细胞、中和内毒素以及抗炎等。它们还可以通过趋化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和记忆T细胞,在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反应之间起桥梁作用,并启动获得性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抵抗微生物感染的获得性免疫水平。本文综述了抗菌肽的生物学作用、抗菌作用机制及其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先天性免疫 作用机制 应用
下载PDF
家蚕免疫相关基因和信号途径的鉴定和比较分析(英文) 被引量:14
10
作者 程廷才 夏庆友 +3 位作者 许平震 谭祥 方婷 向仲怀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5-245,共11页
家蚕Bombyxmori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在中国约有5000年的驯化历史。家蚕分子免疫学方面的最新研究已经初步勾勒出其先天免疫的轮廓。本研究基于更新的家蚕基因组数据,通过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 家蚕Bombyxmori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在中国约有5000年的驯化历史。家蚕分子免疫学方面的最新研究已经初步勾勒出其先天免疫的轮廓。本研究基于更新的家蚕基因组数据,通过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基因组的比较分析,鉴定了家蚕21个免疫相关基因家族的218个基因,其编码产物包括模式识别受体、信号传导因子、效应分子和氧化防御相关的酶类。尽管信号传导因子的序列分化较大,但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它们在不同昆虫间呈明显的直系同源关系。相反,与识别、调制和效应因子相关的基因的序列保守性更高,但是这些基因家族明显缺乏直系同源基因,由此推测这些基因是由物种特异的基因复制机制产生的。结果提示家蚕拥有与其他昆虫相同的免疫应答调控的分子机制,而且家蚕同样可以通过基因复制及其序列分化等方式调节防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先天免疫 抗菌肽 氧化防御 基因表达 信号途径
下载PDF
甲壳动物抗微生物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义 吴婷婷 +2 位作者 李红霞 陈星 夏德全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7-481,共5页
关键词 甲壳动物 抗微生物肽 Penaeidins Crustins 血蓝蛋白 先天性免疫
下载PDF
昆虫抗菌肽结构、性质和基因调控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义鹏 赖仞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4,共8页
昆虫抗菌肽是昆虫先天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效应分子。昆虫抗菌肽带正电荷,分子量小,大多数少于100个氨基酸残基。根据结构可以将昆虫抗菌肽分为一些不同的家族。昆虫抗菌肽不同的抗菌谱表明,它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以果蝇为模式生... 昆虫抗菌肽是昆虫先天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效应分子。昆虫抗菌肽带正电荷,分子量小,大多数少于100个氨基酸残基。根据结构可以将昆虫抗菌肽分为一些不同的家族。昆虫抗菌肽不同的抗菌谱表明,它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以果蝇为模式生物研究表明,昆虫抗菌肽的基因调控涉及到多个信号通路及大量的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抗菌肽 先天免疫 分类 结构 性质 基因调控
下载PDF
昆虫天然免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英 黄复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3-478,共6页
对果蝇等昆虫天然免疫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人类自身的免疫机制,并为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等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昆虫的天然免疫机制包括物理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方面。在病原体入侵昆虫体内后,昆虫可通过模式识别机制识别病原体并... 对果蝇等昆虫天然免疫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人类自身的免疫机制,并为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等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昆虫的天然免疫机制包括物理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方面。在病原体入侵昆虫体内后,昆虫可通过模式识别机制识别病原体并通过Toll途径和Imd途径等机制启动昆虫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昆虫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不是绝然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协作。在昆虫的各种免疫反应中,抗菌肽的产生、黑化包被反应和细胞吞噬作用是最为重要的防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天然免疫 抗菌肽 黑化包被反应 细胞吞噬作用
下载PDF
抗菌肽在宿主防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史春林 王云峰 +3 位作者 石星明 王玫 孙妍 童光志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86,共5页
抗菌肽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许多抗菌肽具有直接抗微生物活性,能作用于G-,G+细菌、真菌、寄生虫甚至是包膜病毒,并且在宿主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反应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抗菌肽是有效的免疫辅助因子,能够与其... 抗菌肽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许多抗菌肽具有直接抗微生物活性,能作用于G-,G+细菌、真菌、寄生虫甚至是包膜病毒,并且在宿主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反应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抗菌肽是有效的免疫辅助因子,能够与其他的众多免疫效应子协同作用,从而起始适应性免疫,促进伤口愈合,抑制前炎症反应以及诱导和调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另外,随着抗菌肽作用机理逐渐被揭开,将这些内源性肽及其衍生物制成抗感染治疗药剂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免疫 宿主防御 抗茵肽
下载PDF
贻贝防卫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皓文 魏玉西 郭道森 《广西科学》 CAS 200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防卫素是贻贝等海洋软体动物的重要抗微生物肽 ,迄今发现的贻贝防卫素根据其初级结构、性质和共有的半胱氨酸列阵分成 :贻贝防卫素 ( MDA和 MDB)、地中海贻贝防卫素 ( MGD1和 MGD2 )、Myticins( MyticinA和 Myticin B)、Mytilins( Mytil... 防卫素是贻贝等海洋软体动物的重要抗微生物肽 ,迄今发现的贻贝防卫素根据其初级结构、性质和共有的半胱氨酸列阵分成 :贻贝防卫素 ( MDA和 MDB)、地中海贻贝防卫素 ( MGD1和 MGD2 )、Myticins( MyticinA和 Myticin B)、Mytilins( Mytilin A,Mytilin B,Mytilin C,Mytilin D和 Mytilin G1)和 Mytim ycin。阐述它们的化学性质、结构、产生和生物活性等。不同环境中的贻贝不易为重病所折磨 ,能抵御各类微生物的入侵和保卫自身 ,对贻贝防卫素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贻贝及其他海洋软体动物的先天免疫并提高海水养殖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 防卫素 抗微生物肽 先天免疫 海洋软体动物 病害防御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及cathelin相关抗菌肽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肺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莉 蔡栩栩 +2 位作者 张晗 尚云晓 李淼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5-890,共6页
目的建立肺炎支原体(MP)感染BALB/c小鼠模型,探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感染后3、7、14、21 d)肺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DR)和cathelin相关抗菌肽(CRAMP)的动态变化。方法64只小鼠随机分为MP感染3、7、14、21 d组和相应对照组(每组n=8),应用HE... 目的建立肺炎支原体(MP)感染BALB/c小鼠模型,探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感染后3、7、14、21 d)肺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DR)和cathelin相关抗菌肽(CRAMP)的动态变化。方法64只小鼠随机分为MP感染3、7、14、21 d组和相应对照组(每组n=8),应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采用PCR进行模型鉴定;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组织中VDR的表达;实时PCR测定肺组织中VDR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CRAMP的表达。结果 MP感染后小鼠肺组织呈间质性炎性改变,肺泡间隔增宽,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在支气管、血管周围,肺泡内有渗出,且炎症程度于MP感染7 d表现最为严重。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P-DNA呈阳性表达,证明造模成功。免疫组化、实时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DR及CRAMP含量表达呈动态变化,在MP感染3 d出现一过性增加,MP感染7 d降低恢复正常,MP感染14和21 d再次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R及CRAMP可能参与了MP感染的损伤和抗损伤过程;VDR及CRAMP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表达变化趋于一致,提示在MP肺部感染时可能通过VDR影响CRAM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维生素D受体 CRAMP 固有免疫 小鼠
下载PDF
潘氏细胞及其抗微生物肽与肠道黏膜免疫 被引量:7
17
作者 龙振昼 聂青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09-219,共11页
潘氏细胞(Paneth cells,PCs)及其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与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学失衡、肠道炎症、全身感染等病理状况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黏膜屏障与固有免疫功能的损害,常伴随着机体a-防御素等AMPs水平及其他炎症介质水... 潘氏细胞(Paneth cells,PCs)及其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与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学失衡、肠道炎症、全身感染等病理状况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黏膜屏障与固有免疫功能的损害,常伴随着机体a-防御素等AMPs水平及其他炎症介质水平的改变.研究发现:PCs能在胆碱能兴奋剂、微生物及其抗原成分、肠内营养状态、遗传易感因素等因素的作用下,改变其本身的功能状态及效应分子的释放,诱发炎症性肠病、细菌移位、肠内细菌过度生长、自身免疫耐受损害等疾病及相关改变,对PCs的研究给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本文对近十年来人们对PCs、AMPs和肠道黏膜屏障及固有免疫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氏细胞 Α-防御素 抗微生物肽 固有免疫 肠道黏膜屏障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β防御素3水平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司利钢 张国利 +2 位作者 王亚君 田文静 蒋丽馨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β防御素3(HBD3)除了具有天然免疫功能,还发挥调节后天适应性免疫的作用。本研究拟通过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正常儿血浆HBD3浓度的比较,探讨HBD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4月到12月在哈尔滨医... 目的β防御素3(HBD3)除了具有天然免疫功能,还发挥调节后天适应性免疫的作用。本研究拟通过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正常儿血浆HBD3浓度的比较,探讨HBD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4月到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病例共81例,其中哮喘组21例,为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感染组29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正常对照组31例,为健康体检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血浆HBD3水平测定。同时测定血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和白细胞数,9例哮喘儿测定了血清IgE浓度。结果血浆HBD3浓度正常儿为(8.028±1.078)μg/ml,哮喘患儿(12.212±1.124)μg/ml感染患儿(8.976±1.110)μg/ml,哮喘患儿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正常儿3组总体比较,血浆HBD3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4.448,P<0.05);哮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哮喘组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感染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发现血浆HBD3水平与血清总IgE,血嗜酸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HBD3表达升高,HBD3可能是超越感染之外,参与哮喘发病的独立因素。HBD3是否始动因素尚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3 防御素 抗菌肽 支气管哮喘 天然免疫
下载PDF
先天免疫系统中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志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1-233,共3页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中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具有抗真菌、抗病毒、抗细菌的生物活性。从甲壳类动物抗菌肽分子的性质、结构、类型、产生机理进行分析,论述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甲壳类 先天免疫 抗菌肽基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抗菌肽LL-37与皮肤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晋广 蔡天国 +1 位作者 林兰英 郑昌竹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2期122-124,共3页
抗微生物肽LL-37在先天性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免疫性疾病和感染疾病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近年研究提示,LL-37可能通过影响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免疫等功能而参与多种皮肤病的病理生理过程。LL-37及其衍... 抗微生物肽LL-37在先天性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免疫性疾病和感染疾病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近年研究提示,LL-37可能通过影响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免疫等功能而参与多种皮肤病的病理生理过程。LL-37及其衍生物在多种皮肤病的临床应用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本文就LL-37的功能、LL-37与常见皮肤病的关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37 抗菌肽 先天免疫 皮肤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