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愤的正读——杜培武、佘祥林等错案的司法性反思 被引量:37
1
作者 冀祥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3-157,共5页
因刑事司法运作的失误致使无罪的人被错误追究刑事责任,是任何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和诉讼模式都难以绝对避免的。但是,如果错案的缘起既不是司法人员的一时疏忽,也不是司法运作的偶然偏差,而是基于一种“民愤”的差使,那么,就有必要解读民... 因刑事司法运作的失误致使无罪的人被错误追究刑事责任,是任何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和诉讼模式都难以绝对避免的。但是,如果错案的缘起既不是司法人员的一时疏忽,也不是司法运作的偶然偏差,而是基于一种“民愤”的差使,那么,就有必要解读民愤的缘起与扩张,探究民愤的感性与理性,评判民愤的虚假与真实。这是因为,社会公众在认定“犯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当重判或轻判上所依据的是感性的道德判断标准,与司法裁判所应当依据的理性的法律标准无疑会存在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案 民愤 道德标准 法律标准
下载PDF
论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 被引量:7
2
作者 罗超 《基础教育》 2010年第6期40-44,共5页
对师德的神化与物质化评定,导致了师德建设中人性缺失。走向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既是社会道德的价值追寻,也是基于人性与生活的道德本质所呼唤。重塑教师的新形象,制定人性化的教师管理制度,让教师主动地建构自身的道德,是师德的真... 对师德的神化与物质化评定,导致了师德建设中人性缺失。走向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既是社会道德的价值追寻,也是基于人性与生活的道德本质所呼唤。重塑教师的新形象,制定人性化的教师管理制度,让教师主动地建构自身的道德,是师德的真正实质性建设。这为当下的教师培训回归教师教育的本真,增进教育的价值,奠定了基础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师德 道德 人性
下载PDF
“武”的历史命运反思与“侠”的现代出路探寻——从老舍作品看侠文化改造的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夫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38,共17页
在老舍的武侠题材、类武侠题材作品以及不少纯文学作品中,都活跃着侠客的身影,张扬着侠文化精神。但老舍并没有大肆铺展武功描写,更未沉湎于“武”的自我陶醉,而是对"武"的历史命运进行了理性反思,对“侠”的现代出路作出了... 在老舍的武侠题材、类武侠题材作品以及不少纯文学作品中,都活跃着侠客的身影,张扬着侠文化精神。但老舍并没有大肆铺展武功描写,更未沉湎于“武”的自我陶醉,而是对"武"的历史命运进行了理性反思,对“侠”的现代出路作出了积极探寻。老舍以侠文化作为改造国民性的重要精神资源,其作品的侠义书写以提振民气和启蒙救亡为鲜明特征,在主题内蕴和艺术精神上已大大超越雅俗的范畴,彰显出他对侠文化进行改造的现代意义。老舍对待侠文化的态度离不开其人生历程中深刻的生命体验和理性思考,他对待侠文化的理性反思态度和建构型改造思路,对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侠文化 侠文化改造 提振民气 启蒙救亡
下载PDF
课程改革的全球视野与本土创生——基于中级投资学课程建设的实践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晔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12-117,共6页
课程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课程团队基于中级投资学课程建设的创生实践,探索了全球视野下课程改革的定位与中国概念、文化载体与结构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与队伍建设等理论问题和运作问题。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课程改革 全球视野 行动与实践 成效与感悟
下载PDF
“两路”精神对精准扶贫攻坚的启示 被引量:5
5
作者 龚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22-26,共5页
"两路"精神中攻坚克难的决胜信念、坚决听从党指挥的政治纪律意识、执政为民增进民生福祉的理念、无畏与科学结合的精神,对当前扶贫攻坚战役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两路"精神必将鼓舞和感召着我们在党的领导下... "两路"精神中攻坚克难的决胜信念、坚决听从党指挥的政治纪律意识、执政为民增进民生福祉的理念、无畏与科学结合的精神,对当前扶贫攻坚战役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两路"精神必将鼓舞和感召着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胜信念 听党指挥 执政为民 科学精神 精准扶贫 重要启示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长龙 《武警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9-72,共4页
面对"90后"大学生,用红色文化占领舆论高地,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传承优良革命传统,有利于激发强烈爱国情感,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从而消解潜在矛盾。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特点 德育 “90后”
下载PDF
从碑志文看元好问的政治、社会价值观念 被引量:2
7
作者 乔芳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72,共6页
金元之际的文雄和社会、文化活动家元好问,倚借良好的父兄渊源、师友讲习,全面接受了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思想文化,形成了以儒学为主的价值观念体系。政治、社会价值观是其价值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元好问的政治、社会价值观主要包括强... 金元之际的文雄和社会、文化活动家元好问,倚借良好的父兄渊源、师友讲习,全面接受了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思想文化,形成了以儒学为主的价值观念体系。政治、社会价值观是其价值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元好问的政治、社会价值观主要包括强调君权的绝对性、以民为本、仁政爱民、坚持多民族大一统的政权理念等内容。这些思想尤为集中、突出地体现在他的碑志文创作中。通过碑志文,元好问表达了自己在政治道德方面的忠君观念、社会理念方面的民本观念、治国方略方面的德政观念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华夷同一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碑志文 忠君 民本 德政 民族融合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岭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4年第4期51-56,共6页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教育政策的发展目标,又是人存在的客观追求;既是人之本性,又是历史责任。质言之,人是目的。但在教育实践中,人却成为了工具,而学科知识却成了发展目的。这是对人全面发展的背离和误解。事实上,个体的全面发展需要实现...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教育政策的发展目标,又是人存在的客观追求;既是人之本性,又是历史责任。质言之,人是目的。但在教育实践中,人却成为了工具,而学科知识却成了发展目的。这是对人全面发展的背离和误解。事实上,个体的全面发展需要实现"梨形"的发展,就是要在球状发展结构上实现某一方向的优势突出。人的全面发展尽管是运动变化的,但一直处在个体自由、自然道德和社会制度之约束张力的制衡之中,且最终需要回归人的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自然道德 教育 张力
下载PDF
构建新范式:价值观变迁中的中国德育应对之路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华勇 《昭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价值观领域出现"诸神"混战局面,价值观领域多元形态已经形成,这种多元存在对我国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德育范式已经丧失统摄功能,对德育范式进行改革的呼声日渐强烈,德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价值观领域出现"诸神"混战局面,价值观领域多元形态已经形成,这种多元存在对我国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德育范式已经丧失统摄功能,对德育范式进行改革的呼声日渐强烈,德育新范式构建已成为一个时代课题,而新范式的构建主要应从德育范式之理念、过程、内容、方法等维度全面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变迁 中国德育 范式构建
下载PDF
在道义与事功之间——黄宗羲伦理政治思想新探
10
作者 允春喜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道义与事功的争议由来已久,黄宗羲目睹明王朝的覆灭,对公私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君主不过是一姓之私,而民众之私则成为公的表现,肯定了人的自私本性和追求私利的合理性。理想的仁君应该从民生入手来治理国家。在此基础上,黄宗羲主张道义... 道义与事功的争议由来已久,黄宗羲目睹明王朝的覆灭,对公私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君主不过是一姓之私,而民众之私则成为公的表现,肯定了人的自私本性和追求私利的合理性。理想的仁君应该从民生入手来治理国家。在此基础上,黄宗羲主张道义与事功应该相统一,并以此为标准对中国古代政治进行品分,从而将中国古代伦理政治观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道义 事功 民生
下载PDF
“人整体生活的善”引发的思考
11
作者 何嘉昆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8-99,共2页
麦金太尔关于“人整体生活的善”的理论,从强调善的整体性出发,提出了新的德性概念。由于现代社会德性缺失的成因在于现代性的羁绊,因而我们只有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对德性进行归一和整合,才能建立一个较完善的德性理念体系。
关键词 麦金太尔 “人整体生活的善” 德性 建构
下载PDF
略论汉代的师道
12
作者 张保同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79-83,共5页
汉代的师道,包含君师之道、民师之道和人师之道三部分内容。汉代士大夫固守先秦王者之师的社会定位,欲以师道制衡皇权,但在专制皇权的重压下,君师之道渐趋式微;民师之道要求士大夫承担教化的社会责任,它得到了统治者的倡导和士大夫的广... 汉代的师道,包含君师之道、民师之道和人师之道三部分内容。汉代士大夫固守先秦王者之师的社会定位,欲以师道制衡皇权,但在专制皇权的重压下,君师之道渐趋式微;民师之道要求士大夫承担教化的社会责任,它得到了统治者的倡导和士大夫的广泛实践,发挥了良好的社会功能;人师之道既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又规定了师者的职业规范,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师道 君师之道 民师之道 人师之道
下载PDF
陕甘边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经验的当代启示
13
作者 朱家栋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9-102,共4页
陕甘两地的革命领导人很早就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土地改革和政权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在陕甘边革命时期以照金和南梁为中心领导和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他们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注意结合本地实际,紧密联... 陕甘两地的革命领导人很早就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土地改革和政权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在陕甘边革命时期以照金和南梁为中心领导和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他们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注意结合本地实际,紧密联系和依靠广大群众开展根据地和红色政权建设。广大根据地军民的有益尝试和实践探索留给当代的现实启示是:必须保持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以群众标准检验工作,将群众工作路线方针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群众工作 群众路线 当代启示
下载PDF
电车难题:情境人数对道德判断与恻隐之心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明娟 廖凤林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2-88,共7页
以往的电车难题研究中,关于引起被试认知差异和情绪差异的因素,研究者主要关注年龄、性别、关系亲疏等变量,对情境人数这一变量鲜有考量.本研究通过连续变化电车难题中主岔道人数,将电车难题设计为数量上连续变化的问题,从而分析不同数... 以往的电车难题研究中,关于引起被试认知差异和情绪差异的因素,研究者主要关注年龄、性别、关系亲疏等变量,对情境人数这一变量鲜有考量.本研究通过连续变化电车难题中主岔道人数,将电车难题设计为数量上连续变化的问题,从而分析不同数量情境与被试的道德判断、恻隐之心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境人数对道德判断、恻隐之心无显著影响.2.道德判断与恻隐之心显著相关.与做出非功利性选择的被试相比,做出功利性选择的被试更痛苦,更同情情境中的遇难者,也即恻隐之心更为强烈.3.男性和女性在道德判断上没有差别,在恻隐之心上有较大差别.具体来说,女性比男性表现出更多的痛苦,女性和男性均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车难题 情境人数 道德判断 恻隐之心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独特价值与21世纪文明建设
15
作者 姜国柱 《抚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6-13,共8页
中国哲学注重人生价值。其中主要之论:生命本体论、人性趋善论、道德修养论、处世方法论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协同关系。中国哲学这些独特价值,在21世纪的文明建设中将再作新贡献。
关键词 中国哲学 生命本体论 人性趋善论 道德修养论 处世方法论 文明建设
下载PDF
贯彻“5.31”讲话精神 努力做好“三个代表”思想“三进”工作
16
作者 黄立营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8-11,共4页
对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的政治和时代背景、理论实质、主要特点、理论贡献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等方面谈了学习体会和认识 ,提出“两课”教师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正确的方法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努... 对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的政治和时代背景、理论实质、主要特点、理论贡献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等方面谈了学习体会和认识 ,提出“两课”教师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正确的方法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努力做好“三个代表”思想“三进”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31”讲话精神 “三个代表” “三进”工作 高校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思想品德教育课
下载PDF
从“仁”字形体看孔子“仁”之内涵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7-134,共8页
根据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仁"字的形体主要有:■、■、■、■、■、■、■、忎。经过考察,中山王鼎"■"与包山楚简"■"为一系,郭店楚简"■"与"■"、"忎"为另一系。其中,&q... 根据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仁"字的形体主要有:■、■、■、■、■、■、■、忎。经过考察,中山王鼎"■"与包山楚简"■"为一系,郭店楚简"■"与"■"、"忎"为另一系。其中,"■"与"■"可能于南北不同地域同时存在,"■"的出现当早于"■"、"忎";"■"或与"■"、"■"同时存在;"■"一系沿用至今,"■"一系后被废弃。《说文》所收古文"■"、"■"当是"■"略有变形,云梦秦简"■"则是受到包山楚简"■"的影响。"仁"是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系其形体再现了"尸祭"的场景,以对祖先、父母之爱,进而传递出"爱人"的思想;"■"系中"■"从身从心,反映了"修身"的理念。"爱人"与"修身"共同构成了孔子"仁"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字 形体 孔子之“仁” 爱人 修身
下载PDF
浅谈大学辅导员如何开展思政工作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婷婷 《科教文汇》 2017年第13期24-25,共2页
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变化的日新月异给高校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辅导员是推进大学生思政工作发展的主要践行者。本文首先厘定了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从... 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变化的日新月异给高校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辅导员是推进大学生思政工作发展的主要践行者。本文首先厘定了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从而论述了作为一个辅导员应具备何种思想政治素养去呵护学生和热爱工作。随后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着重论述面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辅导员应如何转变工作角色。最后总结了立德树人,高校辅导员不断提升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性质 思政素养 立德树人 全程育人 以智启人
下载PDF
论学校德育的生活化及途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辉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8,共2页
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其对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学生生活在一个现实世界里,构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化的德育格局是学校人本性德育的真谛。生活本身就是德育的源泉。丰富生活化德育内容、完善生活... 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其对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学生生活在一个现实世界里,构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化的德育格局是学校人本性德育的真谛。生活本身就是德育的源泉。丰富生活化德育内容、完善生活化德育手段是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德育 生活化 途径
下载PDF
提高以德育人成效实践以德治国方略——《思想道德修养》课贯彻“七一”讲话精神的思考
20
作者 徐光辉 谭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7-79,共3页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贯彻“七一”讲话精神 ,要抓住实施以德治国方略这个中心线索 ,把以德育人作为切入点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提高贯彻的针对性 ,要遵循思想理论引导和知行统一原则 ,保证贯彻质量 ,要...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贯彻“七一”讲话精神 ,要抓住实施以德治国方略这个中心线索 ,把以德育人作为切入点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提高贯彻的针对性 ,要遵循思想理论引导和知行统一原则 ,保证贯彻质量 ,要正确处理课程教学与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 “七一”讲话 治国方略 道德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机制 高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