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FDC的排污口设置对淮河入海水道水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江雨蒙 逄勇 +1 位作者 马秋霞 罗缙 《环境科技》 2023年第5期7-12,45,共7页
为分析淮安明通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河段的水环境影响,通过构建EFDC数学模型,预测模拟了污水厂尾水中COD,NH3-N和TP等污染物在河道的迁移扩散情况及对苏嘴断面的水质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水动力拟合优度良好,... 为分析淮安明通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河段的水环境影响,通过构建EFDC数学模型,预测模拟了污水厂尾水中COD,NH3-N和TP等污染物在河道的迁移扩散情况及对苏嘴断面的水质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水动力拟合优度良好,水质模拟PBIAS小于20%;苏嘴断面污染物浓度增量与淮河入海水道流量呈负相关关系,发生事故排放后污染物浓度增量比正常排放显著增大;在入海水道二期启用后,丰水期COD扩散后浓度较高的水域面积较枯水期有所减小。此研究可为淮河入海水道水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影响 EFDC模型 入河排污口 淮河入海水道
下载PDF
上海市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及其对邻近海域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国峰 李志恩 +1 位作者 刘鹏霞 范海梅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2期6-10,共5页
统计分析2005—2010年上海市陆续开展监测的29个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并对该时期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邻近海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年间,市政排污口占总监测排污口数量的45%,其污水排放量占总量的80%,是上海市最大的入... 统计分析2005—2010年上海市陆续开展监测的29个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并对该时期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邻近海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年间,市政排污口占总监测排污口数量的45%,其污水排放量占总量的80%,是上海市最大的入海污染源;COD、悬浮物、NH3-N位居入海污染物(指标)排放量的前3位,共占98.80%;COD、NH3-N、总有机碳、磷酸盐和悬浮物是主要超标污染物质;在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邻近海域19.33 km2的监测范围内,营养盐含量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但沉积物质量符合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要求,大型底栖生物状况基本稳定,说明陆源排污对其邻近海域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污染 入海排污口 排污状况 邻近海域 上海市
下载PDF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任保卫 《渔业研究》 2018年第2期148-155,共8页
根据"十二五"期间福建省海洋部门陆续开展的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了厦门以外区域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和主要污染物类型。在分析中作者提出热电厂和垦区排污口排放的污水主要由海水组成,排放的污染物中大... 根据"十二五"期间福建省海洋部门陆续开展的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了厦门以外区域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和主要污染物类型。在分析中作者提出热电厂和垦区排污口排放的污水主要由海水组成,排放的污染物中大部分并非陆源,在统计陆源排污量时需要进行优化调整。最后分析了各类污染物排放趋势变化。结果显示,调整前,5年内污染物总量为2.16×10~6t,工业排污口污染物入海量较大,占80.4%;悬浮物入海量最大,占85.5%。调整后,污染物总量为5.31×10~5t,排污河类型排污口污染物入海量最大,占46.8%;悬浮物和化学需氧量入海量较大,分别占48.46%和48.30%。部分排污口如晋江石狮11孔桥排污口、晋江陈埭乌边港排污口、宁德市蕉城区市政排污口、罗源松山排污口因排污量较大,造成其邻近海域环境存在多项超标污染物,需要严加监管。"十二五"期间,连续监测的37个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水入海量年度变化较小,化学需氧量入海量逐年降低,氨氮、总磷、油类、重金属也呈下降趋势,悬浮物入海量逐年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 入海排污口 排污状况 来源 福建省
下载PDF
天津入海排污口微塑料分布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宏伟 陈燕珍 +2 位作者 刘宪华 屠建波 白璐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4-520,共7页
近年来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污染受到全球关注。MPs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在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都有检出MPs。陆源污染被认为是海洋MPs的主要来源,然而针对入海排污口中MPs分布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在天津海岸线的排污口采集微... 近年来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污染受到全球关注。MPs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在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都有检出MPs。陆源污染被认为是海洋MPs的主要来源,然而针对入海排污口中MPs分布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在天津海岸线的排污口采集微塑料样品,消解处理后用光学显微镜和显微红外光谱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微塑料主要有纤维、碎片、薄膜三种形状,占比最多的是纤维状,占比为75.6%;粒径大小为1~5 mm占比较多,为39.5%;主要有黄色、白色、黑色、红色、蓝色、绿色6种颜色,其中黑色占比最多,占比为33.0%。MPs主要成分有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纤维素塑料(C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环氧树脂(EP)、聚丙烯聚乙烯共混物(PP-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8种组分。根据数据分析,天津入海排污口的MPs主要来源于居民污水、塑料包装业、服装纺织业、旅游业和渔业。研究结果对渤海MPs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排污口 渤海 分布
下载PDF
大连黄海地区入海排污口高分辨率航测排查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翔宇 张操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17期144-145,共2页
入海排污口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具有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不易发现的特点,加上沿海地区地形复杂,依靠传统人工地面排查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全部情况。文章以大连黄海入海排污口排查为例,应用高分辨率航测技术快速获取调查区遥感影... 入海排污口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具有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不易发现的特点,加上沿海地区地形复杂,依靠传统人工地面排查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全部情况。文章以大连黄海入海排污口排查为例,应用高分辨率航测技术快速获取调查区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发现各类排污口,结合人工地面排查确认所有排污口。经现场排查确认,解译遗漏率为4.7%,解译错误率为6.6%,综合解译准确率为88.7%。该方法周期短、遗漏少,可大大提高排查效率,获取调查区全口径排污口名录,为海洋污染溯源及整治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排污口 高分辨率航测 排查
下载PDF
老城区老旧排污口截污纳管实施方法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邱奎 蒋保胜 屈彩霞 《建筑施工》 2019年第7期1320-1321,1334,共3页
针对老城区老旧排污口将工业、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造成河道黑臭的问题,采用多种设计思路及施工方法进行比选,以科学、经济、高效地实现截污纳管,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可给后续截污及黑臭水... 针对老城区老旧排污口将工业、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造成河道黑臭的问题,采用多种设计思路及施工方法进行比选,以科学、经济、高效地实现截污纳管,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可给后续截污及黑臭水体的改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城区 排污口 截污纳管 设计与施工
下载PDF
入海排污口处红树林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邓素炎 叶晖 +5 位作者 罗松英 李秋霞 李一锋 洪嘉欣 梁晓琪 黄诗涵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41-47,共7页
选择深圳福田和湛江观海长廊入海排污口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分析红树林重金属污染现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福田和观海长廊红树林土壤中6种重金属均值在国家... 选择深圳福田和湛江观海长廊入海排污口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分析红树林重金属污染现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福田和观海长廊红树林土壤中6种重金属均值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范围内;但福田研究区重金属质量分数均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观海长廊仅Cd、Cu和Zn超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看,福田红树林各站点为中等潜在生态风险,观海长廊为轻微至强生态风险。从地累积指数结果看,福田红树林土壤中Cu达到了中等-强污染,Cd、Ni、Zn达到了中等污染,Pb、Cr为轻度污染;而观海长廊红树林土壤中Cd、Zn和Cu属于轻度-中等污染,Ni、Pb和Cr均未受污染。福田红树林土壤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污和交通污染;观海长廊6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排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排污口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价 红树林
下载PDF
入海排放口监管与整治模式设计与实践:以大亚湾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柏瑶苹 谢河建 +1 位作者 梁静 王珊 《环境与发展》 2022年第4期178-190,共13页
本文以大亚湾区2018年至今入海排放口监管整治工作为例,介绍了当地入海排放口监管与整治各环节模式设计与实践经验,包括界定不同入海排放口的定义和类型,设计入海排放口监管整治流程与分工,开展入海排放口排查、监测、溯源,设定入海排... 本文以大亚湾区2018年至今入海排放口监管整治工作为例,介绍了当地入海排放口监管与整治各环节模式设计与实践经验,包括界定不同入海排放口的定义和类型,设计入海排放口监管整治流程与分工,开展入海排放口排查、监测、溯源,设定入海排放口整治目标、措施并对整治成效进行分析,建立入海排放口监管长效管理机制,针对性提出了整治管理经验与建议,并特别对入海排放口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排放口 排污口 排污口整治 陆源排污整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开展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杨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1年第4期79-80,87,共3页
入海排污口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做好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是掌握污染物入海状况的基础和前提。新形势下对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中一些问题凸显出来。针对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 入海排污口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做好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是掌握污染物入海状况的基础和前提。新形势下对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中一些问题凸显出来。针对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监测能力、完善自行监测与信息公开、建立智能管理系统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排污口 监测 思路
下载PDF
福建省入河(海)排污口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艳霞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9期157-160,共4页
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福建省入河(海)排污口数量分布、类型和排放量情况,为入河(海)排污口的治理提出建议。普查结果显示:排污口的排放去向主要是入河,主要以规模以下为主;从类型上看,以生活排污口为主,主要污染源为生活... 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福建省入河(海)排污口数量分布、类型和排放量情况,为入河(海)排污口的治理提出建议。普查结果显示:排污口的排放去向主要是入河,主要以规模以下为主;从类型上看,以生活排污口为主,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排放口和混合排放口;沿海城市在污染物排放量方面均占较高比例;监测结果表明,除了4个排污口的COD浓度超三级排放标准外,其他排污口均至少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三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普查 入河(海)排污口 污染物排放量 水质监测 改进建议
下载PDF
关于入海排污口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晓旭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第24期162-164,共3页
本文结合入海排污口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实际经验,提出其滞后于主体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按不同规定执行、工程位置偏移是否属于重大变动、验收监测采样要求不明确、一次验收监测无法体现累积性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明确验收时... 本文结合入海排污口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实际经验,提出其滞后于主体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按不同规定执行、工程位置偏移是否属于重大变动、验收监测采样要求不明确、一次验收监测无法体现累积性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明确验收时序的管理要求、统一验收管理规定、量化工程位置偏差的重大变动标准,以及制定入海排污口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强化入海排污口自行监测及环境影响后评价等对策,以期完善入海排污口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后续监督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排污口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重大变动 验收监测 累积性影响
下载PDF
关于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2
作者 黄晓旭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第17期164-165,167,共3页
本文结合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入海排污口备案管理范围不明确、海洋功能区划中排污特殊利用区划定不合理、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程序不规范、排污混合区范围的确定方法不严密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建立入海排污口备案分类管... 本文结合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入海排污口备案管理范围不明确、海洋功能区划中排污特殊利用区划定不合理、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程序不规范、排污混合区范围的确定方法不严密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建立入海排污口备案分类管理体系、海洋功能区划中排污特殊利用区合理划定、制定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技术规范、完善排污混合区范围的确定方法等对策,以期完善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的规范及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排污口设置 分类管理 功能区划 混合区确定
下载PDF
综合因子评判法评价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丽敏 张志锋 +3 位作者 林忠胜 穆景利 马新东 张哲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4-947,共4页
基于实施多年的《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HY/T 086-2005),对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构建了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从污染负荷、污染物超标排放状况、污染程度、污水综合生物毒性效应等多个角度来综合... 基于实施多年的《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HY/T 086-2005),对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构建了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从污染负荷、污染物超标排放状况、污染程度、污水综合生物毒性效应等多个角度来综合评价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等级。2010年对大连湾和深圳大鹏湾附近3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开展的示范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综合因子评判法克服了原有评价指南的缺陷,评价体系全面综合,得到的评价结论能够为陆源入海排污口的监管提供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入海排污口 排污状况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排放特征及管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盼 闫吉顺 +5 位作者 赵博 张连杰 于永海 刘伟杰 牟英春 康婧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4-822,共9页
本文根据2011-2020年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数据,分析了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变化趋势,总结了2017年以来特别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后直排海污染源治理成效,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渤海直排海... 本文根据2011-2020年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数据,分析了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变化趋势,总结了2017年以来特别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后直排海污染源治理成效,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量与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区相比一直处于低位,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从2018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开始,直排海污染源入海污水总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主要污染物总量和浓度比明显下降,直排海污染源达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山东省、辽宁省属于直排海污染源排放量和排放强度高的省份;时间分布上,2018-2020年第四季度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结合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排放特征,建议应健全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管控体系,分类推进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精准整治,提升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监测能力,为深入开展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染治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排海污染源 入海排污口 渤海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 污染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