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鉴定干细胞源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方法及其利弊
1
作者 王跃春 张洹 +2 位作者 郑乔丹 黄晓恩 林佳盈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5期56-57,共2页
在诱导各种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nsulin producing cells,IPCs)分化的研究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分化效率低、分化细胞不够成熟以及分泌产物的性质难以确定等问题,而IPCs的功能决定了其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也是衡量各种诱导方案的重要... 在诱导各种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nsulin producing cells,IPCs)分化的研究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分化效率低、分化细胞不够成熟以及分泌产物的性质难以确定等问题,而IPCs的功能决定了其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也是衡量各种诱导方案的重要指标。如何合理、科学地对IPCs进行形态与功能鉴定本文对此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分泌细胞 功能 鉴定 方法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志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老年患者效果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老年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取同期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老年患者效果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老年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取同期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释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浓度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下降。观察组治疗前后HOMA-IS均低于对照组,餐后2 h胰岛素和C肽水平提升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老年LADA患者有着良好效果,能够提升胰岛素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方法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
下载PDF
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斌 池莲祥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第5期420-422,共3页
目的在科研及临床领域,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应用直接、间接的胰岛素敏感性测定法和胰岛素脉冲样分泌模式的检测、胰岛β细胞分泌刺激试验。结果通过直接、间接测定胰岛素敏感性、胰岛β细胞分泌刺激试验等方法对机... 目的在科研及临床领域,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应用直接、间接的胰岛素敏感性测定法和胰岛素脉冲样分泌模式的检测、胰岛β细胞分泌刺激试验。结果通过直接、间接测定胰岛素敏感性、胰岛β细胞分泌刺激试验等方法对机体外周胰岛素敏感性、肝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能力进行评估。结论目前各种胰岛素敏感性测定法、胰岛素脉冲样分泌模式的检测、胰岛β细胞分泌刺激试验在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Β细胞功能 评估方法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法与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吕予 侯杰军 +3 位作者 智冰清 薛瑞文 张敏 张政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354-2358,2374,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益气养阴活血法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58),对照... 目的:观察分析益气养阴活血法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58),对照组按照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胰岛素功能指标水平,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炎性反应因子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情况,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的胰岛素功能指标水平,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炎性反应因子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各个指标的水平改善全部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β细胞功能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作用,能够有效的调节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使其水平降低以及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的水平,减轻患者的症状,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活血法 胰岛素β细胞 胰岛功能 2型糖尿病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炎性反应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Bezier曲线的薄膜太阳电池参数逆最小二乘辨识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显辉 高彬 +2 位作者 师楠 朱晓强 钟敬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4-212,共9页
针对光伏参数求解繁琐、准确度不高、需要实验测试的弊端,提出一种利用两条二阶Bezier曲线和逆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薄膜太阳电池参数辨识方法。首先,构造过最大功率点且平行于开路电压点和短路电流点连线的平行线,并在该平行线上寻找两... 针对光伏参数求解繁琐、准确度不高、需要实验测试的弊端,提出一种利用两条二阶Bezier曲线和逆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薄膜太阳电池参数辨识方法。首先,构造过最大功率点且平行于开路电压点和短路电流点连线的平行线,并在该平行线上寻找两条二阶Bezier函数的最佳控制点,进而给出控制位置与薄膜太阳电池填充因子的线性规律,实现对I-V曲线简单、准确地刻画;然后,利用等效变换简化薄膜太阳电池输出特性超越方程,引入5个新的变量将超越方程改造为代数方程,随机选取Bezier曲线上的5个点,通过代数计算和欧几里得范数的(伪)解给出5个变量的值,并基于所得的变量结果,利用逆最小二乘法反向求解出超越方程的5个参数。最后,以5种不同型号薄膜太阳电池为例,对不同条件下的参数和求解时间进行对比和分析,验证该方法具备快速性、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参数辨识 薄膜太阳电池 Bezier函数 逆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健脾养阴袋泡剂干预2型糖尿病前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许鸿燕 孙治华 +3 位作者 文永虹 杨柏雄 苏凯毅 黄杏端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养阴袋泡剂干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单纯对照组给以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西药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片+生活方... 目的:观察健脾养阴袋泡剂干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单纯对照组给以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西药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片+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给予健脾养阴袋泡剂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比较3组干预后血糖、胰岛功能和代谢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前,3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尿酸(SU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FBG、P2hBG及HbA1c分别较干预前下降,HOMA-IR均低于干预前,HOMA-β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FBG、P2hBG、HbA1c高于西药对照组,P2hBG、HbA1c、HOMA-IR低于单纯对照组,HOMA-β高于单纯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西药对照组TC较治疗前下降,且均低于单纯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养阴袋泡剂能有效降低气阴两虚证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缓解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状态,提高β细胞功能,恢复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代谢性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健脾养阴法 气阴两虚证 袋泡剂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 血糖 血脂
下载PDF
胰岛素泵应用在糖尿病治疗中对患者治疗效果及血糖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霁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5期73-76,共4页
目的针对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泵用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差异化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传统多次注射用药法)和观察组(胰岛素泵用药法),每组30例。分析两种... 目的针对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泵用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差异化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传统多次注射用药法)和观察组(胰岛素泵用药法),每组30例。分析两种用药方式对血糖指标、临床指标、胰岛细胞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血糖各项指标均显示出均衡性组间比较特点(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血糖各项指标均体现出下降表现,且观察组下降表现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每日用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胰岛功能各项指标均显示出均衡性组间比较特点(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的FINS、HOMA-β均体现出升高表现,且观察组升高更加显著。两组患者的HOMA-IR体现出降低表现,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见(P<0.05)。结论针对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提供胰岛素泵持续泵注治疗法,可获得理想效果,不仅可以对患者血糖进行改善,还可以优化临床指标与胰岛细胞功能,并且显示出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传统多次注射法 用药方式 胰岛素泵 血糖指标 临床指标 胰岛细胞功能
下载PDF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及胰岛β细胞功能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康 林莹宣 +1 位作者 马丽荣 袁群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641-1643,共3页
目的:分析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分布及各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方法:119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完善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及75 g葡萄糖3 h OGTT的检测。结果:初发2... 目的:分析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分布及各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方法:119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完善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及75 g葡萄糖3 h OGTT的检测。结果: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为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其中阳虚质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最差,痰湿质及湿热质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最严重。结论:社区医师针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可使用中医体质辨识,尤其加强对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及痰湿质体质人群管理、教育及治疗,以保护2型糖尿病患者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并减轻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发2型糖尿病 中医体质辨识 气虚质 阴虚质 血瘀质 痰湿质 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不同方法诱导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为胰岛素生成细胞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宇 梁红宇 +1 位作者 楠吉桑漠 刘晓玲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方法诱导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MDSCs)定向分化为胰岛素生成细胞(IPCs)的效果,为1型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二次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MDSCs,利用不同的诱导方法使MDSCs定... 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方法诱导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MDSCs)定向分化为胰岛素生成细胞(IPCs)的效果,为1型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二次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MDSCs,利用不同的诱导方法使MDSCs定向分化为IPCs,并通过双硫腙染色对MDSCs-IPCs形态进行鉴定;用免疫组化检测MDSCs标记基因Desmin、α-Sarcomeric Actinin、MyoD1、Myf5和PAX7的表达情况,鉴定分离得到MDSCs;采用Q-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DSCs-IPCs中C-peptide和Insulin的表达;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MDSCs-IPCs的生物学功能。结果MDSCs在接种4 h后开始贴壁,部分细胞伸出小的突起,48 h后绝大多数细胞贴壁呈梭形、胞浆丰富、折光度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的梭形形状更为明显且生长迅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细胞均表达Desmin、α-Sarcomeric Actinin、MyoD1、Myf5和PAX7。共培养诱导法、二步诱导法和五步诱导法均可不同程度将MDSCs诱导形成双硫腙染色阳性的IPCs。Q-PCR结果显示,五步诱导法诱导形成MDSCs-IPCs中C-peptide和Insulin蛋白表达量(β细胞的0.79、0.70倍)显著高于共培养法(β细胞的0.59、0.46倍)、二步诱导法(β细胞的0.27、0.14倍)形成MDSCs-IPCs(P<0.01)。胰岛素释放实验显示,5.6 mmol/L和16.7 nmlol/L葡萄糖刺激培养2 h后,β细胞分泌胰岛素量分别是(20.3±4.2)mU/L和60.5± 9.3)mU/L,五步诱导法诱导形成MDSCs-IPCs分泌胰岛素量分别是(16.1±3.7)mU/L和(40.9±7.3)mU/L,明显高于共培养法[(10.9±2.7)mU/L和(30.2 ± 6.7)mU/L]、二步诱导法[(6.2±2.1)mU/L和(12.9 ± 3.3)mU/L],与β细胞更接近。结论MDSCs易于分离培养、增殖能力强,五步诱导法更适合作为体外诱导IPCs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卫星细胞 胰岛素生成细胞 诱导方法 功能
原文传递
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生成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宇 梁红宇 +1 位作者 楠吉桑漠 刘晓玲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MDSCs)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素生成细胞(IPCs),为1型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二次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MDSCs,利用不同的诱导培养液使MDSCs定向分化为IPCs,并对... 目的探讨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MDSCs)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素生成细胞(IPCs),为1型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二次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MDSCs,利用不同的诱导培养液使MDSCs定向分化为IPCs,并对诱导后细胞进行形态观察,通过双硫腙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MDSCs-IPCs形态进行鉴定,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DSCs-IPCs中C-peptide和Insulin的表达,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MDSCs-IPCs的生物学功能,β细胞和MDSCs-IPCs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MDSCs在接种4 h后开始贴壁部分细胞伸出小的突起,48 h后绝大多数细胞贴壁呈梭形、胞浆丰富、折光度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的梭形形状更为明显且生长迅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细胞表达Desmin、α-Sarcomeric Actinin、MyoD1、Myf5和PAX7。成胰诱导后MDSCs形成胰岛样的圆形细胞团,双硫腙染色呈猩红色,Insuli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Q-PCR结果显示MDSCs-IPCs中C-peptide和Insulin mRNA表达量分别是β细胞的0.73倍(P> 0.05)和0.79倍(P> 0.05)。胰岛素释放实验显示,5.6 mmol/L和16.7 nmlol/L葡萄糖刺激培养2 h后,β细胞和MDSCs-IPCs分泌胰岛素量分别为[(20.3±4.2)mU/L]、[(16.1±3.7)mU/L]、[(60.5±9.3)mU/L]和[(40.9±7.3)m U/L],葡萄糖可调节MDSCs-IPCs胰岛素的分泌。结论 MDSCs易于分离培养、增殖能力强,体外可诱导分化为有功能的IPCs,适合作为再生医学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卫星细胞 胰岛素生成细胞 诱导分化 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