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ron and Zinc Transport Through Intact Columns of Calcareous Soils
1
作者 M. MAHMOOD-UL-HASSAN M. S. AKHTAR G. NABI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24-532,共9页
Leaching of boron (B) and zinc (Zn) can be significant in some pedomorphic conditions, which can cause contamination of shallow groundwater and economic losses. Boron and Zn adsorption and transport was studied us... Leaching of boron (B) and zinc (Zn) can be significant in some pedomorphic conditions, which can cause contamination of shallow groundwater and economic losses. Boron and Zn adsorption and transport was studied using 8.4 cm diameter × 28 cm long intact columns from two calcareous soil series with differing clay contents and vadose zone structures: Lyallpur soil series, clay loam (fine-silty, mixed, hyperthermic Ustalfic Haplargid), and Sultanpur soil series, sandy loam (coarse-silty, mixed, hyperthermic Ustollic Camborthid).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developed by equilibrating soil with 0.01 tool L^-1 CaCl2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varying amounts of B and Zn and were fitted to the Langmuir equation. The B and Zn breakthrough curves were fitted to the two-domain convective-dispersive equation. At the end of the leaching experiment, 0.11 L 10 g L^-1 blue dye solution was also applied to each column to mark the flow paths. The Lyallpur soil columns had a slightly greater adsorption partition coefficient both for B and Zn than the Sultanpur soil columns. In the Lyallpur soil columns, B arrival was immediate but the peak concentration ratio (the concentration in solution at equilibrium/concentration applied)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ultanpur soil columns. The breakthrough of B in the Sultanpur soil columns occurred after about 10 cm of cumulative drainage in both the columns; the rise in effluent concentration was fast and the peak concentration ratio was almost 1. Zinc leaching through the soil columns was very limited as only one column from the Lyallpur soil series showed Zn breakthrough in the effluent where the peak concentration ratio was only 0.05.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effect of soil structure on B transport and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nutrient management in fiel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isotherm BORON intact soil column transport parameters ZINC
下载PDF
坡底饱和型黄土滑坡离心模拟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宽耀 许强 +3 位作者 高登辉 刘方洲 彭大雷 陈婉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13-3223,共11页
黄土极具结构性和水敏性,人类活动及自然因素作用下的水致地质灾害备受关注,其中坡底饱和型黄土边坡极易失稳破坏并造成危害。基于离心模拟手段,采用未扰动原状黄土制作模型,自主设计模型后缘渗水装置,模拟坡底饱和型黄土边坡的失稳过程... 黄土极具结构性和水敏性,人类活动及自然因素作用下的水致地质灾害备受关注,其中坡底饱和型黄土边坡极易失稳破坏并造成危害。基于离心模拟手段,采用未扰动原状黄土制作模型,自主设计模型后缘渗水装置,模拟坡底饱和型黄土边坡的失稳过程;通过模型顶部视频监测、侧面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分析、底部孔隙水压力及土压的联合监测手段,分析其失稳破坏特征,并结合现场滑坡演化特征进行验证对比。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加速度达80g时,模型底部饱和,前缘出现滑移、后缘发生塌陷及内部湿陷,呈多元破坏形式;模型侧面位移表现为滑移前的表层张拉变形、底部湿陷变形及后缘塌陷前的顶部沉降变形;模型底部高孔隙水压力区分布于大面积滑移和塌陷区域下方,表征了坡底高水位对破坏的影响及底部水渗流的不均匀性;模型滑移破坏与现场滑坡具相同演化进程:坡底饱和-张拉裂缝-后退式小型滑移-水位抬升-后退式大型滑移。研究成果可为原状黄土的模型试验研究思路及原位滑坡的多元破坏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底饱和 黄土滑坡 原状土 离心模拟试验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黏土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王效宾 杨平 +1 位作者 王海波 戴海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68-1772,共5页
为揭示冻融作用对黏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原状土及不同冻融条件下的融土进行了压缩试验和固结排水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黏土冻融后,压缩系数大于原状土的压缩系数;封闭型冻融时,冷端温度越低、含水率越大,则压缩性的变化越大;融... 为揭示冻融作用对黏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原状土及不同冻融条件下的融土进行了压缩试验和固结排水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黏土冻融后,压缩系数大于原状土的压缩系数;封闭型冻融时,冷端温度越低、含水率越大,则压缩性的变化越大;融化温度对融土压缩特性基本无影响;冻融对不同干密度的重塑黏性土具有双向作用,使松散的低密度土压缩性减小,密实的高密度土压缩性增大。黏土冻融后,黏聚力降低,内摩擦角增大;封闭型冻融时,冷端温度越低,内摩擦角变化越大;融化温度对融土的强度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 重塑土 融土 影响因素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塿土磷素淋移的形态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学云 古巧珍 +2 位作者 马路军 孙本华 李生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2-798,共7页
利用设在(?)土上的两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所形成的不同土壤磷素水平试验小区的土壤,用原状土柱模拟灌溉(降水)进行了磷的淋失研究。结果表明,(?)土中磷淋移的主要形态为可溶性磷,平均占淋失全磷量的82.5%,颗粒磷占17.9%;在可溶性磷中,以... 利用设在(?)土上的两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所形成的不同土壤磷素水平试验小区的土壤,用原状土柱模拟灌溉(降水)进行了磷的淋失研究。结果表明,(?)土中磷淋移的主要形态为可溶性磷,平均占淋失全磷量的82.5%,颗粒磷占17.9%;在可溶性磷中,以钼酸盐反应磷居多,平均占全磷量的77.1%,可溶性有机磷只占全磷的13.8%;淋失到20cm以下的全磷浓度最高可达3.95 mg L-1,可溶性全磷最高达3.57 mg L-1; 在历时60d,相当于357mm(约为年灌溉降雨总和的36%)的灌溉量时,最大淋失总磷量达到1082 g hm-2;13次淋滤实验结果显示,渗滤液中钼酸盐反应磷、可溶性全磷和全磷浓度与土壤耕层Llsen-P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柱 可溶性全磷 钼酸盐反应磷 颗粒磷 OLSEN-P 磷淋失
下载PDF
五川流域农业土壤反硝化作用测定及其调控措施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玉裕 曹文志 +3 位作者 黄一山 林璐 李大朋 王吉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26-1131,共6页
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探明五川流域内的农业土壤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利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对其进行测定。通过3次试验测定,发现五川流域农业土壤具有较强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在种植季节,土壤平均... 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探明五川流域内的农业土壤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利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对其进行测定。通过3次试验测定,发现五川流域农业土壤具有较强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在种植季节,土壤平均反硝化作用强度为0.1kgN·hm-2·d-1,最高达到0.6kgN·hm-2·d-1,其中蔬菜地反硝化作用强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反硝化作用同土壤的NO3-含量、含水量、温度以及pH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它们是流域土壤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五川流域农业土壤经由反硝化作用氮损失量占流域平均施肥量的16%,高于国内其他地区。针对五川流域的环境和农业经济特点,提出了控制反硝化作用的措施:在温度较低的夜间进行施肥灌溉宜以防止氮肥损失,用农村富余的厩肥代替化肥以减轻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同时加大节水灌溉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流域 反硝化作用 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 控制措施
下载PDF
原状土与装填土热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邸佳颖 刘晓娜 任图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74-79,共6页
土壤热特性是研究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能量传输的必要参数。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室内装填土柱上热特性与含水率、质地、温度和体积质量(容重)等因素的关系,田间条件下土壤结构对热特性影响的报道很少。该研究通过比较2种质地土壤田间原... 土壤热特性是研究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能量传输的必要参数。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室内装填土柱上热特性与含水率、质地、温度和体积质量(容重)等因素的关系,田间条件下土壤结构对热特性影响的报道很少。该研究通过比较2种质地土壤田间原状土和室内装填土热特性的差异,初步探讨了不同含水率范围内结构形成对土壤热特性的影响。采集田间原状土,在室内利用热脉冲技术测定其热容量、热导率和热扩散率;然后将样品磨碎、过2mm土筛,填装后得到相同体积质量和含水率的装填土壤样品,并测定其热特性。结果表明,装填土和原状土的热容量基本一致;在中等含水率区域(砂壤土:0.07~0.24m3/m3;壤土:0.15~0.31m3/m3),重新装填后砂壤土和壤土的热导率分别降低了9.7%和9.8%。另外,结构形成增加了土壤热扩散率,在中等含水率区域尤其明显;在接近饱和区域,原状土与装填土的热扩散率趋于一致。因此,土壤结构形成对土壤热容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中等含水率区域土壤的热导率和热扩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质地 原状土 装填土 热特性 含水率
下载PDF
闽南农业小流域土壤反硝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徐玉裕 曹文志 +1 位作者 李大朋 王吉苹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9,共5页
土壤反硝化是流域土壤氮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乙炔抑制培养法对五川流域内表层土壤的反硝化进行测定,研究发现,闽南农业小流域土壤具有较强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在种植季节土壤平均反硝化作用强度为N 0.1 kg/(hm2.d),最高达到N 0.6 kg/... 土壤反硝化是流域土壤氮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乙炔抑制培养法对五川流域内表层土壤的反硝化进行测定,研究发现,闽南农业小流域土壤具有较强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在种植季节土壤平均反硝化作用强度为N 0.1 kg/(hm2.d),最高达到N 0.6 kg/(hm2.d),其中蔬菜地反硝化作用强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反硝化作用同土壤的含水量、温度以及NO3-含量都存在有正相关关系,温度是流域土壤反硝化作用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五川流域土壤经由反硝化作用氮损失量占流域施肥量的16%,稍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小流域 反硝化作用 乙炔抑制 原状土柱
下载PDF
同一质地(重壤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曹红霞 康绍忠 武海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2,共4页
用压力膜法测定了同一质地 (重壤土 )不同干容重装填土、不同水分处理装填土、农田原状土的水分特征曲线 ,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θ- s)及土壤含水率 (θ)和当量孔径 (d)关系曲线的对照分析 ,发现干容重、水分处理及土壤的原状性对水... 用压力膜法测定了同一质地 (重壤土 )不同干容重装填土、不同水分处理装填土、农田原状土的水分特征曲线 ,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θ- s)及土壤含水率 (θ)和当量孔径 (d)关系曲线的对照分析 ,发现干容重、水分处理及土壤的原状性对水分特征曲线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当量孔径 装填土 原状土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分级连续加载条件下原状膨胀土固结变形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伟志 蒋关鲁 +1 位作者 王智猛 李安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0-716,共7页
由固结系数Cv与有效应力??和孔隙比的关系,推导了考虑固结系数变化的分级连续加载固结控制方程。根据方程的解析解得到了分级连续加载的沉降计算公式。结合云桂高速铁路建设,以高路堤分段堆载方式为研究依据,在GDS三轴试验系统开展原状... 由固结系数Cv与有效应力??和孔隙比的关系,推导了考虑固结系数变化的分级连续加载固结控制方程。根据方程的解析解得到了分级连续加载的沉降计算公式。结合云桂高速铁路建设,以高路堤分段堆载方式为研究依据,在GDS三轴试验系统开展原状膨胀土分级连续加载K0固结试验。结果表明:沉降与时间关系在加载期呈折线式发展,稳载期呈双曲线变化;膨胀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呈阶梯式变化;当??≤c?时,固结系数随有效应力呈先增大而后减小,当??>c?时,固结系数随有效应力呈波动持续减小。固结度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比,考虑固结系数变化的固结度计算比固结系数为定值更准确。分级连续加载沉降计算公式可作为分析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时间关系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连续加载 固结系数 原状膨胀土 固结度
下载PDF
基于标准压缩模量和液限推求地基土全压力段压缩模量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明志 罗强 +2 位作者 蒋良潍 张良 孟伟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73-2080,共8页
以京沪高铁深厚地层细粒土固结试验数据为基础,以e-lgp曲线包含分式函数的复合函数表达和土体液限与压缩指数的线性关系为依据,提出了基于土体基本物性指标标准压缩模量E1?2和液限wL推求正常固结原状地基土全压力段压缩模量的简化方法... 以京沪高铁深厚地层细粒土固结试验数据为基础,以e-lgp曲线包含分式函数的复合函数表达和土体液限与压缩指数的线性关系为依据,提出了基于土体基本物性指标标准压缩模量E1?2和液限wL推求正常固结原状地基土全压力段压缩模量的简化方法,其适用性得到了京津城际铁路试验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Harris函数能较好地描述土体压缩的e-lgp曲线特征,E1?2和wL能分别反映曲线低压力段割线斜率和高压力点切线斜率,建立的地基土压缩模量估算方法具有良好精度,其中,100-1 000 k Pa常压力段的误差均值仅为7.89%,高压力段约为13.70%,只在低压力段变异性较大;研究成果提供了缺少e-lgp曲线情况下简便快速获取土体压缩模量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模量 正常固结原状土 液限 e-lgp曲线 Harris函数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和仿真试验研究黄土坡滑坡原状滑带土力学参数 被引量:24
11
作者 江洎洧 项伟 张雪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25-1033,共9页
采集大量巴东黄土坡滑坡原状滑带土样本,采用CT扫描获取原状滑带土内部颗粒分布,并初步判断样本属土–石混合体。挑选典型CT扫描图像并经过栅格化处理,对原状滑带土进行三轴数值试验,其中滑带土细组构(粒径小于2 mm)部分采用直剪试验获... 采集大量巴东黄土坡滑坡原状滑带土样本,采用CT扫描获取原状滑带土内部颗粒分布,并初步判断样本属土–石混合体。挑选典型CT扫描图像并经过栅格化处理,对原状滑带土进行三轴数值试验,其中滑带土细组构(粒径小于2 mm)部分采用直剪试验获取其力学参数,粗粒碎石(粒径大于2 mm)部分参照滑床母岩的力学参数,根据仿真计算结果分析原状样本破坏机制,并对比土–石混合体与纯土(细组构)力学参数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与纯土剪切强度相比,原状滑带土内摩擦角提高不明显,而黏聚力却能提高80%以上。据分析,土–石混合体中含石量仅为30%左右,不会改变细组构作为骨架的实际情况,但变形过程中,碎石运动速率较细组构慢,在较大法向应力作用下对细组构产生有效阻力,从而在碎石与土界面处提供类似于挡土墙与填土界面的主动土压力外摩擦角,在莫尔圆中,该作用反映在土–石混合体系黏聚力的显著提高上,通过分析滑带中采集到的大块石表面力学痕迹找到相关依据。该研究方法可为获取真实有效的滑带土剪切强度参数提供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原状滑带土 CT扫描 仿真试验 土石混合体 剪切强度
下载PDF
高压力下原状层间错动带三轴不排水剪切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阳 周辉 +5 位作者 冯夏庭 崔玉军 江权 高红 江亚丽 黄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5-371,共7页
针对某大型水电站揭露的原状层间错动带试样,模拟现场快速施工可能会产生的不排水边界条件,在围压5~30 MPa的高压力条件下开展了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并结合试样物理性质的差异,分析讨论了原状层间错动带的力学特性。试样试验曲线和... 针对某大型水电站揭露的原状层间错动带试样,模拟现场快速施工可能会产生的不排水边界条件,在围压5~30 MPa的高压力条件下开展了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并结合试样物理性质的差异,分析讨论了原状层间错动带的力学特性。试样试验曲线和破坏模式主要由高围压控制: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均为应变硬化型且破坏后呈腰鼓状为塑性破坏。此外,较湿颗粒发生了大规模的颗粒破碎,其是造成高饱和度试样强度包线的趋势线随围压降低的根本原因。试验结果明显受物理性质影响造成了试验数据离散性,敏感性分析表明,围压P和饱和度S r对初始弹性模量E 0和破坏强度s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孔隙比e,颗粒粒径(d 60)分布对其影响程度最小。根据试样剪切特性建立的强度特征(E 0和s)初步预测公式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错动带 原状样 高压 颗粒破碎 离散性
下载PDF
不同含水量下原状黄土的动力变形特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存礼 何军芳 高鹏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90-394,共5页
通过在不同固结应力条件下对不同湿度西安原状黄土的动三轴实验,研究了不同湿度原状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动模量、阻尼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①在不同固结应力条件下,不同湿度原状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符合双曲线模型,固结应力条件、... 通过在不同固结应力条件下对不同湿度西安原状黄土的动三轴实验,研究了不同湿度原状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动模量、阻尼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①在不同固结应力条件下,不同湿度原状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符合双曲线模型,固结应力条件、含水量变化对动应力应变关系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动剪切模量比与动剪应变比关系基本没有影响;②不同含水量下模型中起始动剪切模量、最大动应力两个参数和固结平均主应力与固结应力比两者之积之间均有良好的幂函数关系,且对不同固结应力状态可以归一,而此幂函数关系式的系数与含水量之间也呈幂函数关系;③原状黄土的动阻尼比随动应变的增大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阻尼比与动应变关系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呈线性关系,且对不同固结应力条件和不同含水量可以近似归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黄土 含水量 动三轴试验 动模量 阻尼比
下载PDF
残余强度状态下原状滑带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清秉 王顺 +4 位作者 夏冬生 项伟 苏爱军 王菁莪 刘晓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05-1313,共9页
三峡库区许多古滑坡在重力等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呈现出长期而缓慢的变形特征,具有明显的蠕变属性。复活型古滑坡的滑带常处于残余强度状态,其运动特征主要受滑带土力学性质和应力状态控制,研究原状滑带土在残余强度状态下的蠕变特性,... 三峡库区许多古滑坡在重力等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呈现出长期而缓慢的变形特征,具有明显的蠕变属性。复活型古滑坡的滑带常处于残余强度状态,其运动特征主要受滑带土力学性质和应力状态控制,研究原状滑带土在残余强度状态下的蠕变特性,对于了解复活型古滑坡滑动机制及预测其运动趋势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原状滑带土开展环剪试验,研究了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滑带土在残余强度状态下的蠕变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滑带土的蠕变速率与剪切应力比R_(CSR)(蠕变剪切应力与残余强度的比值)呈正相关变化,当R_(CSR)接近蠕变阈值1时,滑带土等速蠕变明显,部分试验条件下继而发生加速蠕变,在相同R_(CSR)条件下,土样法向应力越大,其蠕变速率也越大。采用Burger模型对蠕变过程进行模拟,获取了模型的各参数。通过分析滑带土等时蠕变曲线,获得滑带土长期抗剪强度约为0.95倍的残余强度。此外,滑带土蠕变速率受固结时间影响,蠕变速率随固结时间增加而减小,滑带土剪切强度随着固结时间和剪切位移的增加可发生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滑带土 环剪 残余强度状态 蠕变特性 长期强度
下载PDF
玉龙雪山西麓原状冰碛土CT扫描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吕士展 汪稔 +2 位作者 胡明鉴 阿颖 周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3-1599,1622,共8页
冰碛土是冰川行进融化过程中漂石、碎石、砂砾、粉土和黏土在毫无分选的条件下快速混杂堆积生成的一种特殊岩土材料,由其引发的工程问题日益受到岩土工程界关注。砾石颗粒细观组构是冰碛土独特沉积历史的反映,直接影响土体的岩土力学性... 冰碛土是冰川行进融化过程中漂石、碎石、砂砾、粉土和黏土在毫无分选的条件下快速混杂堆积生成的一种特殊岩土材料,由其引发的工程问题日益受到岩土工程界关注。砾石颗粒细观组构是冰碛土独特沉积历史的反映,直接影响土体的岩土力学性质,但迫于原状冰碛土样极难取得,岩土工程领域迄今罕有研究。对此,采用人工精细切削的方式,成功取得了玉龙雪山西麓原状冰碛土样,并对取回的6块冰碛土原状样进行了CT扫描,首次获得了冰碛土内部真实细观组构图像。借助Matlab对CT图片进行二值化和消噪处理后,运用常规统计方法对冰碛土内砾石颗粒的面含石量、颗粒定向以及颗粒形状等剖面组构指标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垂直剖面之间的统计数据差异较小,但垂直剖面与水平剖面之间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土 原状样 CT扫描 细观组构 统计研究 玉龙雪山
下载PDF
饱和粉土的若干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44
16
作者 阮永芬 巫志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0-106,共7页
本文通过对可液化范围内的原状、重塑以及在不同粘粒粉粒含量、不同超固结比、不同成型时间下的击实的粉土进行动力试验与分析,探讨其动力特性受不同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以加深对粉土的动力特性的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 饱和粉土 动力试验 原状土 重塑土
下载PDF
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浇灌下城市森林土壤淋滤液无机氮及土壤氮素变化——以哈尔滨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文靖 段文标 +3 位作者 陈立新 沈海龙 牟宇 韩冬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93,共10页
【目的】探明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浇灌下城市森林土壤淋滤液铵态氮与硝态氮及土壤氮素的变化。【方法】本文选择哈尔滨市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内代表性的3种人工林(蒙古栎、黄檗、水曲柳)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以其邻近的裸地土壤作为对照,通... 【目的】探明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浇灌下城市森林土壤淋滤液铵态氮与硝态氮及土壤氮素的变化。【方法】本文选择哈尔滨市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内代表性的3种人工林(蒙古栎、黄檗、水曲柳)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以其邻近的裸地土壤作为对照,通过野外采集土柱和室内土柱模拟法,使用硫酸铵配制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溶液(100、50、25、0 mg/L)进行室内模拟浇灌,对土柱淋滤液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及处理后的土柱土壤氮素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3个林型和对照原状土柱对铵态氮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负荷下各林型土壤对其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3个林型及对照原状土柱淋滤液硝态氮质量浓度较高,均为4.41~5.53 mg/L;进水铵态氮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除对照外,3个林型土柱中铵态氮含量均增加;低于100 mg/L时,除蒙古栎人工林外,其他两个林型土柱土壤中铵态氮含量降低;各林型和对照的土柱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而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利用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浇灌后,土柱淋滤液中铵态氮的变化受林型和进水铵态氮质量浓度及其两者的交互影响不显著,但对硝态氮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上3者对浇灌后土柱土壤中氮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3个林型及裸地原状土柱中,蒙古栎人工林土壤对铵态氮的去除效果及硝态氮淋失最显著,其次为黄檗人工林土壤、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和裸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土壤 原状土柱 氮素 淋滤
下载PDF
土壤反硝化田间原位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东丽 同延安 OVE Emterdy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由于直接影响到肥料氮的利用率和环境问题,仍然是氮素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而反硝化作用研究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土壤反硝化的田间测定方法的建立。文章就目前反硝化研究领域常用的15N平衡差值法、1... 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由于直接影响到肥料氮的利用率和环境问题,仍然是氮素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而反硝化作用研究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土壤反硝化的田间测定方法的建立。文章就目前反硝化研究领域常用的15N平衡差值法、15N示踪气体通量法、乙炔抑制气室法、乙炔抑制土柱法的原理、气体样的采集、测定和计算作了综述,以期为土壤反硝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乙炔 土柱 硝化 N2O 土壤 田间原位测定
下载PDF
原状土与填装土水分特征曲线及孔隙分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守刚 刘小粉 +2 位作者 刘春增 李本银 薛毅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68,共3页
对原状土和填装土的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孔隙分布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合理进行农业耕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原状土和填装土的测定曲线相交于pF2.7,当0≤pF<2.7时,填装土含水量大于原状土,而当2.7<pF≤4.2时,原状土含水量大于填装... 对原状土和填装土的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孔隙分布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合理进行农业耕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原状土和填装土的测定曲线相交于pF2.7,当0≤pF<2.7时,填装土含水量大于原状土,而当2.7<pF≤4.2时,原状土含水量大于填装土。原状土破坏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平滑度变差,说明土壤孔隙连续性遭到破坏;土壤导水和储水孔隙的总孔隙度增加42.3%,但由于孔隙连续性变差,仍将不利于作物有效吸水。因此,实际生产中,建议适当降低犁耕强度和频率,以保持土壤结构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 填装土 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孔隙
下载PDF
非完整桩扭转振动问题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0
20
作者 柯宅邦 刘东甲 廖旭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46-1448,共3页
文章提出了非完整桩在瞬态激振力矩作用下扭转振动的数值计算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非完整桩的扭转振动,得到了各种典型缺陷桩对应的理论曲线。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桩周土的性质是影响扭转波衰减的一个重要因素;桩周土越软,扭转波衰... 文章提出了非完整桩在瞬态激振力矩作用下扭转振动的数值计算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非完整桩的扭转振动,得到了各种典型缺陷桩对应的理论曲线。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桩周土的性质是影响扭转波衰减的一个重要因素;桩周土越软,扭转波衰减越慢,缺陷反射和桩底反射越明显,此时利用扭转波进行基桩完整性检测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动力学 非完整桩 扭转波 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