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背景下贵州非遗文创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雪雯 袁龙娟 何林洁 《中国商论》 2024年第4期145-148,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长河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凝聚而成的文化精粹,非遗文化的艺术价值、工艺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商业价值等都将在文创设计时焕发新机,而形成产业将会激发出最大的发展潜能。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长河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凝聚而成的文化精粹,非遗文化的艺术价值、工艺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商业价值等都将在文创设计时焕发新机,而形成产业将会激发出最大的发展潜能。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贵州非遗的保护、传承以及发展迎来了新契机,而非遗文创产业是对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本文在“互联网+”背景下分析贵州非遗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贵州非遗文创产业提出发展路径建议,以期促进贵州非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助力贵州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贵州非遗 文创产业 文化产业发展 旅游资源
下载PDF
湖南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与旅游利用潜力研究
2
作者 谭书佳 雷媛婷 韩雅如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2-60,70,共10页
以根源性、在地性、历时性为标准,对湖南省国家级和省级乡村非遗项目进行筛选,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湖南省乡村非遗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以昂普理论(R-M-P)为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单元的乡村非遗资... 以根源性、在地性、历时性为标准,对湖南省国家级和省级乡村非遗项目进行筛选,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湖南省乡村非遗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以昂普理论(R-M-P)为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单元的乡村非遗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非遗类型分布不均衡,传统技艺与民俗类乡村非遗占比较高;湖南省乡村非遗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西部集聚、南北部集中、东部较少”的特征,形成1个集核区、3个带状高密度区和多个中密度区;湖南省乡村非遗旅游整体利用潜力大,但地区性差异显著。据此,建议高潜力区将乡村非遗资源与热门旅游景点有机结合,并借助乡村非遗节庆和民俗活动,推广乡村非遗项目;中潜力区借助特色文化活动,开发乡村非遗文旅路线,并加强与周边地区联动,开发跨区域的乡村非遗旅游路线;低潜力区加强乡村非遗项目的挖掘、整理和申报,推动乡村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格局 旅游利用潜力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场域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创”研究——以“冀东三枝花”为例
3
作者 王逸飞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基于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冀东三枝花”为例,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介、公共文化及旅游场域下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场域理论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基于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冀东三枝花”为例,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介、公共文化及旅游场域下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场域理论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冀东三枝花 场域理论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焦作市促进非遗资源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友军 原龙虎 《焦作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7-40,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历史发展的见证,同时也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近年来,焦作市依托“太极圣地·山水焦作”的品牌,加快促进非遗资源与文旅融合发展相融相生,非遗资源影响下的焦作旅游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和持续的发展动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历史发展的见证,同时也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近年来,焦作市依托“太极圣地·山水焦作”的品牌,加快促进非遗资源与文旅融合发展相融相生,非遗资源影响下的焦作旅游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和持续的发展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文旅融合实现全面转型升级的环境下,对焦作市非遗资源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开发进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针对非遗资源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资源 文旅融合发展 对策
下载PDF
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旅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冯红英 徐海兰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9-102,共4页
基于河北省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据,集成相关自然地理环境数据,运用最邻近指数、空间自相关指数、核密度估算、缓冲区等分析方法,揭示民族传统体育文旅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 基于河北省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据,集成相关自然地理环境数据,运用最邻近指数、空间自相关指数、核密度估算、缓冲区等分析方法,揭示民族传统体育文旅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旅资源空间分布呈北少南多的特征,主要集中于沧州、廊坊、石家庄、保定等地;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形成了以沧州运河区为核心的一级区域、廊坊广阳区-文安县为核心的二级区域,以及石家庄鹿泉区、保定莲池区-雄县为核心的三级区域,并验证了资源空间分布受地形地貌、河流水文、道路交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民族传统体育非遗项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非遗 空间分布 武术 河北省
下载PDF
河南省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研究
6
作者 刘红霞 《现代食品》 2023年第3期221-224,共4页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世代相承、技艺精湛、风格独特等相同之处,还具有种类丰富、价值较高、崇尚中和、乡土味浓的个性特征。通过调查河南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世代相承、技艺精湛、风格独特等相同之处,还具有种类丰富、价值较高、崇尚中和、乡土味浓的个性特征。通过调查河南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总结其饮食类非遗的特征,有利于增强中原饮食文化的影响力,为保护和传承中原饮食类非遗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调查 特征 河南省
下载PDF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及开发潜力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佟智强 杨洪祥 +3 位作者 宋立东 刘浩 王建伟 高博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5期599-607,共9页
为助力打造牡丹江市独特的“山、水、林、田、湖、俗、边、雪”旅游文化,通过开展牡丹江市土地、水、地质遗迹、冰雪资源的调查研究,掌握了支撑旅游经济城市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同时分析了特色资源的开发潜力.结果表明牡丹江市土地... 为助力打造牡丹江市独特的“山、水、林、田、湖、俗、边、雪”旅游文化,通过开展牡丹江市土地、水、地质遗迹、冰雪资源的调查研究,掌握了支撑旅游经济城市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同时分析了特色资源的开发潜力.结果表明牡丹江市土地综合质量总体良好,圈定特色富锌土地1425 hm^(2);水资源总量137.9×10^(8)m^(3),水质良好,矿泉水开发潜力巨大,优选了2处矿泉水开发靶区;整合了40处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了4个地质遗迹区;建立了冰雪资源评价指标,圈定了3处冰雪资源开发适宜区,助力领跑冰雪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开发潜力 旅游文化 地质遗迹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基于RMP模型的皖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韩峰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5-68,共4页
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到资源、市场与旅游产品之间的内在关系,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评价会出现偏差,为此提出基于RMP模型的皖东地区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评价方法。分析皖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根据非遗... 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到资源、市场与旅游产品之间的内在关系,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评价会出现偏差,为此提出基于RMP模型的皖东地区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评价方法。分析皖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根据非遗的普适性价值和其他价值,对当地的非遗项目进行举例分析,了解劳动成果与经济价值之间的互相转化,建立非遗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选取9个指标进行评分并赋予其权重,最后引入RMP模型,对旅游产品以及非遗旅游资源进行R性、M性以及P性分析,并根据r-p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式生成旅游产品。至此完成基于RMP模型的皖东地区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评价方法的设计。并设计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P模型 皖东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评价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西安鼓乐非遗保护与开发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璟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4-48,共5页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西安鼓乐在政府的扶持下,其发展速度虽然较解放初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本文通过梳理西安鼓乐历史发展及现状,探讨在非遗保护前提下,...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西安鼓乐在政府的扶持下,其发展速度虽然较解放初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本文通过梳理西安鼓乐历史发展及现状,探讨在非遗保护前提下,西安鼓乐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并以西安鼓乐与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运用数字化转换等融合发展新思路,让西安鼓乐带动西安文旅创新,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西安鼓乐 非遗保护 资源开发
下载PDF
基于IPA分析法的吉林省非遗旅游资源吸引力研究
10
作者 乔晴雨 王绮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6期77-83,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见证,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重要的表现形式和载体。通过IPA分析法对吉林省非遗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开发对策,可以为促进吉林省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见证,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重要的表现形式和载体。通过IPA分析法对吉林省非遗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开发对策,可以为促进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更好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非遗旅游资源 IPA分析法 吸引力研究
下载PDF
东北三省非遗美食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融合模式探析
11
作者 周仲鸿 王辉 吕波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5-39,共5页
研究非遗美食空间分布特征及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路径对提高区域非遗保护意识及实现文旅产业融合高效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以东北三省非遗美食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对区域内非遗美食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展开量化分... 研究非遗美食空间分布特征及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路径对提高区域非遗保护意识及实现文旅产业融合高效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以东北三省非遗美食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对区域内非遗美食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展开量化分析,并借助回归模型研究非遗美食资源与旅游业态之间的关系,总结融合发展模式。结果表明:东北三省非遗美食资源空间分布较为集中,呈集聚型分布,空间格局呈多中心状;非遗美食资源与旅游产业具有相关性。并基于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三种融合发展模式:空间集聚型——以食促游,空间分散型——以游促食,空间均衡型——食游并进,以助力非遗美食旅游业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美食资源 空间分布特征 旅游融合模式
下载PDF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开发模式——基于湖南省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联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龙飞 邓林林 罗伟航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旅游开发模式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红色资源与非遗共同发展、发扬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好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基于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旅游开发模式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红色资源与非遗共同发展、发扬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好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基于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空间关联特征,探讨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表明:(1)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多样,覆盖十大类别,各类型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类型结构上以传统技艺、民俗、传统戏剧为主。(2)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分布,呈“两个高密度区+三个次高密度区”的空间结构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空间位置邻近。(3)基于空间特征和类型结构,提出区域-类型联合开发模式:长株潭“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湘西“民族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环洞庭湖“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湘南—雪峰山“山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组合“红色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旅游开发模式 湖南省
下载PDF
新疆国家级非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彭雅诗 刘旭玲 +2 位作者 张敏 冯佳悦 王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7-77,共11页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种类繁多.本文对新疆国家级非遗旅游资源种类结构分析、所属民族分析、以及基于Arc GIS空间分析法对非遗分布进行空间分析,包括分别开展点(优秀旅游城市)、线(主要公路、铁路...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种类繁多.本文对新疆国家级非遗旅游资源种类结构分析、所属民族分析、以及基于Arc GIS空间分析法对非遗分布进行空间分析,包括分别开展点(优秀旅游城市)、线(主要公路、铁路)、点和线综合与140项国家级非遗旅游资源的相交分析.研究表明:1)国家级非遗旅游资源种类以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俗、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为主;2)从非遗项目的所属民族看,以维吾尔族为主,哈萨克族和蒙古族次之,其他少数民族项目较少;3)从空间上分析,非遗与点、线、及点线综合相交所呈现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综合主要集中分布在昌吉市-阜康市-乌鲁木齐市组团区、喀什市相交区、库尔勒市相交区;4)新疆非遗空间的分布特征主要与经济因素、人口分布因素、5A、4A景区分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非遗旅游资源 GIS空间分析 优秀旅游城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旅游响应 被引量:72
14
作者 张建忠 温娟娟 +1 位作者 刘家明 朱鹤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4-1111,共8页
研究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其类型结构、空间分布类型与聚集区域、市域空间分布特征与旅游响应、时序分布特征等,得出结论:(1)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分布差异化特征明显,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传统技艺类数量最多。(2... 研究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其类型结构、空间分布类型与聚集区域、市域空间分布特征与旅游响应、时序分布特征等,得出结论:(1)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分布差异化特征明显,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传统技艺类数量最多。(2)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省域分布层面集聚型分布特征以极核区、高度密集区、次级密集区和带状区域为主要分布现状。(3)山西省11个地市均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类型、数量分布不均衡,呈现出空间不均衡的集聚特征格局。(4)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时序空间格局分布上呈现不同特征。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业的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空分布 旅游响应
下载PDF
继续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业化——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辛儒 王颜林 金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4-116,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仅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亟待保护与开发。河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这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实施联动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仅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亟待保护与开发。河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这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实施联动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手段,再通过旅游业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是实现两种产业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河北省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皖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尹乐 李建梅 周亮广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3-166,176,共5页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要素价值、影响力、保护价值及生态敏感度4个目标层19个指标,利用AHP方法构建非遗旅游资源评价体系。通过对皖东地区旅游直接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居民及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其对非遗旅游资源评分值。政...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要素价值、影响力、保护价值及生态敏感度4个目标层19个指标,利用AHP方法构建非遗旅游资源评价体系。通过对皖东地区旅游直接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居民及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其对非遗旅游资源评分值。政府对非遗旅游资源的评价最高,当地居民和经营者的评价基本相同,游客的评价最低。政府机构是地方非遗开发保护和传承的主导者,应积极引领发挥其最大旅游效益;当地居民和经营者是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参与者,应积极提高自身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主动意识;非遗地域差异明显,游客对其相对生疏,建议重点开发能让游客参与其中的非遗旅游活动,不同群体在开发利用非遗旅游资源方面各尽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利益相关者 旅游资源评价 皖东地区
下载PDF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 被引量:27
17
作者 王萍 刘敏 刘慧娣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2-98,共7页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市区和97个县级地区为评价单元,基于昂普理论,从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空间载体综合景观、投资环境3个方面建立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模型,以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市区和97个县级地区为评价单元,基于昂普理论,从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空间载体综合景观、投资环境3个方面建立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模型,以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并以Arc GIS 10.0叠加分析将单项测评结果综合为总评价值。结果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利用必须与有形的物质景观结合;手工艺、民俗和表演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重要性远高于其他类;在微观层面,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较高的地区仅有1个市区、5个县,等级列前5位的地区只占22.2%;在区域层面,中部和南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远高于北部地区,且上党、晋商、河东文化区和省边界附近的传统聚落集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利用潜力 昂普理论 山西省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动力、路径与实例 被引量:40
18
作者 蔡寅春 方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2,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产业融合大趋势下的产物,旅游业的发展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基础条件是资源和市场的对接;融合的动力系统包括"非遗"保护需求的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产业融合大趋势下的产物,旅游业的发展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基础条件是资源和市场的对接;融合的动力系统包括"非遗"保护需求的推力、"非遗"旅游开发成功案例的引力、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压力、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力、旅游需求层次提高的驱动力;融合的路径主要有开发型融合、体验型融合、创造型融合、功能型融合四种方式。以湖南湘西怀化市为例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可以为其它地方"非遗"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业 产业融合 湖南怀化
下载PDF
草原旅游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初探 被引量:12
19
作者 艾琳 卢欣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共6页
草原旅游业在我国农牧业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越来越显示出其产业优势。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发展草原旅游的必要性入手,论述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提升草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积极意义。全面了解和掌握草原文化中非... 草原旅游业在我国农牧业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越来越显示出其产业优势。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发展草原旅游的必要性入手,论述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提升草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积极意义。全面了解和掌握草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紧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是切实提高草原旅游的文化品味,发挥草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草原旅游 资源 开发利用 管理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开发和利用——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辛儒 吕静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87,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仅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亟待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与旅游业实施联动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手段,再通过旅游收入加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仅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亟待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与旅游业实施联动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手段,再通过旅游收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是实现两种产业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河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