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notations and Internal Cultural Meanings of Chinese Jade in Chu Culture at Pre-Qin Period
1
作者 Li Zhongyu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5-319,共5页
The thesis conducts its analysi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in ancient China.The culture of Chu,usually focusing on ceremony sacrifice and several other activities,p... The thesis conducts its analysi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in ancient China.The culture of Chu,usually focusing on ceremony sacrifice and several other activities,presen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Actually,the jade artifact at that time shows cultural features both at artistic and spiritual level and bears promin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like national spirit of solemnness and generosity.Chinese jade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due to its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meanings,poses to be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which shows artistic and nation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jade culture and can directly influenc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楚文化 中国 社会文化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 玉器 文化特征 民族精神
下载PDF
襄阳邓城区域周代考古学文化的嬗变
2
作者 王先福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7,共14页
以邓城城址为中心的邓城区域发掘了自西周中期至战国晚期的30余处考古学文化遗存,其文化面貌分别在春秋早、中期之际和战国中、晚期之际经历了两次突变,各以楚灭邓、秦拔邓为标志。同时,文化的突变也伴随着文化的渐变,并经历了文化交流... 以邓城城址为中心的邓城区域发掘了自西周中期至战国晚期的30余处考古学文化遗存,其文化面貌分别在春秋早、中期之际和战国中、晚期之际经历了两次突变,各以楚灭邓、秦拔邓为标志。同时,文化的突变也伴随着文化的渐变,并经历了文化交流、影响到主体文化控制的变化过程。此外,不同时期的文化面貌还与统治者及其治下的人群族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城城址 核心区 邓、楚、秦 文化嬗变
下载PDF
《马桥词典》中地理意象研究
3
作者 邓统湘 李心怡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
韩少功《马桥词典》中存在诸多地理意象,其具有多维象征意蕴。从敬畏自然的哲思、灵性生物的隐喻、生存景观的表征,到历史记忆的见证,这些地理意象展现了万物有灵的浪漫思维与物我相融的理性认知;其作为展现乡村中国深厚文化根脉和复杂... 韩少功《马桥词典》中存在诸多地理意象,其具有多维象征意蕴。从敬畏自然的哲思、灵性生物的隐喻、生存景观的表征,到历史记忆的见证,这些地理意象展现了万物有灵的浪漫思维与物我相融的理性认知;其作为展现乡村中国深厚文化根脉和复杂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复苏了巫楚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古老韵味,揭示了传统乡村在现代化冲击下的生存挑战与文化转型,为理解乡村社会的复杂文化现象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词典》 地理意象 万物有灵 物我相融 巫楚文化 传统乡村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非遗秦绣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海冰 《纺织报告》 2024年第3期39-41,共3页
秦绣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陕西传统手工艺,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刺绣技艺和地域风格。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秦绣的传播与推广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和推广亦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文章以融媒体时代为研究背景,梳... 秦绣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陕西传统手工艺,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刺绣技艺和地域风格。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秦绣的传播与推广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和推广亦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文章以融媒体时代为研究背景,梳理了非遗秦绣文化的形成及特点;从传播、技艺、推广层面分析了秦绣文化目前面临的传承困境;结合秦绣文化现状并从传播形式、推广方式、数字保护方面提出了秦绣文化的传承策略,为推动非遗秦绣文化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非遗 秦绣文化 传承困境 穿罗绣
下载PDF
基于战国秦汉时期楚地漆器文创产品叙事性研究——以补妆包设计为例
5
作者 陈心怡 戴浩天 张智艳 《湖南包装》 2024年第5期118-122,共5页
以战国秦汉时期楚地的漆器日常用具为对象,探讨了其文创产品的叙事设计方法与实践。结合对文创产品与叙事设计内核与内容调研分析,提出将文创产品叙事设计分为艺术特征分析与设计实践两大模块。收集战国秦汉楚地漆器日常用具样本,通过... 以战国秦汉时期楚地的漆器日常用具为对象,探讨了其文创产品的叙事设计方法与实践。结合对文创产品与叙事设计内核与内容调研分析,提出将文创产品叙事设计分为艺术特征分析与设计实践两大模块。收集战国秦汉楚地漆器日常用具样本,通过图像研究法、实地调研法与文献研究法,从工艺特征、器型特征、纹饰特征3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具有制作工艺精美繁复、器型尺寸人机适用、装饰纹样抽象对比的特征。以叙事设计为切入点,提出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分为文创前期调研、确定叙事对象、构建叙事结构、转化叙事语言4个部分。以户外补妆包设计为例,将以女性为主的汉服爱好者作为目标用户,让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行为成为故事叙述的主要形式,实现叙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楚地 漆器日常用具 叙事设计 文创产品设计
下载PDF
地方文旅形象标识融入文化广场景观路径研究
6
作者 龚巧敏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4期80-83,53,共5页
基于楚凤纹的文化内涵和凤鸟纹样的寓意,分析了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应用,提出文化广场景观融入楚凤纹的过程中应遵循体现地域特色、突出个性创造与注重整体优化的设计策略。同时针对楚凤纹融入文化广场景观进行了自主设计。
关键词 地方文旅形象标识 楚凤纹 文旅融合 文化广场景观 设计策略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楚式漆艺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7
作者 柴晶 庄园 薛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7期109-113,共5页
在当前教育革新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已确立为高等教育领域整合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实践,目的在于培育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的卓越人才。该文专注于楚式漆艺文化创意产品在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下的设计与开发流程,旨... 在当前教育革新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已确立为高等教育领域整合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实践,目的在于培育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的卓越人才。该文专注于楚式漆艺文化创意产品在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下的设计与开发流程,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融合传统文化遗产与现代创新理念,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楚式漆艺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不仅为美育实践和设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成了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中价值的重新评估与认识。面对文化传承与市场需求两者平衡的挑战及技术创新与工艺传统的融合,该文提出了深化文化内涵与教育融合、培育创新设计思维与技能、塑造社会责任与文化自信,以及推动跨界合作与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策略,意在推动楚式漆艺的现代化传播与创新发展,为其在全球市场的推广提供新的策略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楚式漆艺 文化创新 跨学科融合 社会责任 全球化
下载PDF
秦汉时期工艺美术元素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郭娟 《工业设计》 2024年第9期143-146,共4页
秦汉时期工艺美术元素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其古朴雅致的设计风格与精湛的技艺在当代室内装饰设计中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文章深入剖析了秦汉工艺美术元素的特点,如寓意深远的文化符号、技艺精湛的制造工艺、造型多样的艺术形态及深刻... 秦汉时期工艺美术元素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其古朴雅致的设计风格与精湛的技艺在当代室内装饰设计中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文章深入剖析了秦汉工艺美术元素的特点,如寓意深远的文化符号、技艺精湛的制造工艺、造型多样的艺术形态及深刻的文化传承与时代烙印。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这些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发现,秦汉工艺美术元素不仅丰富了现代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还提升了设计的艺术审美与实用功能。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是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我国室内装饰设计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工艺美术 室内装饰设计 文化传承 元素应用 艺术创新
下载PDF
先秦巴文化与巴楚文化的形成 被引量:42
9
作者 段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19,共8页
巴是一个文明古国 ,早在商代已见称于世。从商至西周 ,巴立国于汉水上游 ,春秋时一度东出汉东 ,与楚国缔结政治军事联盟 ,发生种种和战关系。同时 ,在川东鄂西称为巴的广袤地域上 ,活跃着若干族群 ,它们与汉上巴国有着不尽一致的关系。... 巴是一个文明古国 ,早在商代已见称于世。从商至西周 ,巴立国于汉水上游 ,春秋时一度东出汉东 ,与楚国缔结政治军事联盟 ,发生种种和战关系。同时 ,在川东鄂西称为巴的广袤地域上 ,活跃着若干族群 ,它们与汉上巴国有着不尽一致的关系。所谓巴文化 ,在战国以前其实包含着巴国文化和巴地文化两大组成部分或层次 ,两者不论在地域还是面貌上均有明显相异 ,战国时由于巴国南移长江流域 ,巴文化才从地域和形态上充分整合起来。所谓巴楚文化 ,主要是指在原为巴地后为楚地的地域范围内 ,巴文化与楚文化的共生与互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国 巴地 巴文化 巴楚关系 巴楚文化
下载PDF
楚墓与秦墓的文化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正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58,共7页
本文比较了大量的楚墓和秦墓 ,并进行了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考察。认为楚人和秦人的族源都不是单纯的 ,不同的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 ,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楚文化和秦文化。相比之下 ,楚文化远较秦文化多姿多彩 ,丰富灿烂 ,但晚期... 本文比较了大量的楚墓和秦墓 ,并进行了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考察。认为楚人和秦人的族源都不是单纯的 ,不同的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 ,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楚文化和秦文化。相比之下 ,楚文化远较秦文化多姿多彩 ,丰富灿烂 ,但晚期流于浮华、柔弱 ;秦国的文明程度虽不及楚国 ,但一直保持着朴实、俭约、苦干的民风。正是这些文化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秦墓 文化比较
下载PDF
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的秦腔文化起源与扩散 被引量:15
11
作者 方嘉雯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69,共6页
秦腔起源于古代陕甘一带民间歌舞,流行于陕、甘、青、宁、新等地。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采用文化扩散和整合的思维着重分析了秦腔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与社会原因,系统探讨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秦腔文化的扩散类型、传播路径与整合特征。... 秦腔起源于古代陕甘一带民间歌舞,流行于陕、甘、青、宁、新等地。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采用文化扩散和整合的思维着重分析了秦腔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与社会原因,系统探讨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秦腔文化的扩散类型、传播路径与整合特征。结果认为,秦腔文化扩散的主要方式是人口迁移与艺人游走,特点是多级化。秦腔文化景观反映当地发展史,是多种地域文化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传播时的屏障作用具有正负双重影响。未来秦腔文化的发展要根植于群众并植入现代元素,以实现秦腔文化新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文化 形成原因 文化扩散 文化整合
下载PDF
道异风同:楚秦法律的社会文化背景——楚秦法律比较研究之一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玉堂 贾济东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楚秦法律之间的冲突与互补、碰撞与融摄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法制演进的基本走向。比较楚秦法律的异同 ,探讨其规律 ,挖掘其精髓 ,寻求其与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某些共通精神 ,是一项具有较强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工作。本文并非对楚... 楚秦法律之间的冲突与互补、碰撞与融摄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法制演进的基本走向。比较楚秦法律的异同 ,探讨其规律 ,挖掘其精髓 ,寻求其与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某些共通精神 ,是一项具有较强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工作。本文并非对楚秦法律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 ,只是从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综合国力、历史状况、吏治观念、思想基础、价值取向、法律渊源、法治精神、法制理念等诸多方面 ,对楚秦法律的社会文化背景作了简要的分析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秦法律 社会文化 战国时代 楚学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医书对先秦秦汉养生思想的借鉴与创新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晓舒 魏一苇 +1 位作者 谭玉美 何清湖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576-1580,共5页
马王堆汉墓医书抄录于战国末到西汉初年,在中医文化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将马王堆汉墓医书与先秦秦汉时期文献中的养生思想进行对比,梳理出马王堆医书在天人关系学说、精气学说、形神关系学说、长寿学说4个方面对先秦秦汉养... 马王堆汉墓医书抄录于战国末到西汉初年,在中医文化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将马王堆汉墓医书与先秦秦汉时期文献中的养生思想进行对比,梳理出马王堆医书在天人关系学说、精气学说、形神关系学说、长寿学说4个方面对先秦秦汉养生思想的借鉴与创新,说明马王堆医书养生思想体现了湘楚文化重阴重柔的特点,其发展出动静结合、形神依存的养生思想,是对先秦形神关系的总结整理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医书 养生思想 先秦秦汉 湘楚文化
下载PDF
先秦时期楚文化车制探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好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59,18,共8页
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楚文化车制与中原文化车制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了楚文化车制的地域特点与发展历程,认为楚文化车制的基本特点是独创性与延滞性并存,认为成熟的楚文化车制形成于春秋早中期。本文也初步分析了楚文化车制研究对于古代车... 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楚文化车制与中原文化车制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了楚文化车制的地域特点与发展历程,认为楚文化车制的基本特点是独创性与延滞性并存,认为成熟的楚文化车制形成于春秋早中期。本文也初步分析了楚文化车制研究对于古代车制研究、对于深入探索楚文化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楚文化 车制
下载PDF
凤凰厅城的崛起和楚巫文化的张扬(上篇)——《沈从文与湘西》之二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一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5-14,共10页
凤凰厅城崛起 ,成为大湘西首都。辰沅间楚文化中巫风最盛的一支随着辰沅人大量涌入与城区原有土蛮文化汇集、整合与张扬 ,从而使楚巫文化得以在近世闪耀出一抹奇幻夺目的回光。本文系作者书稿《沈从文与湘西》第二部分《论凤凰文化》的... 凤凰厅城崛起 ,成为大湘西首都。辰沅间楚文化中巫风最盛的一支随着辰沅人大量涌入与城区原有土蛮文化汇集、整合与张扬 ,从而使楚巫文化得以在近世闪耀出一抹奇幻夺目的回光。本文系作者书稿《沈从文与湘西》第二部分《论凤凰文化》的导论。其他各节为对凤凰宗教、风俗及民间艺术的述描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辰沅 楚巫文化 整合
下载PDF
试论汉俑造像艺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国庆 高春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37-140,共4页
汉代艺术在继承了先秦艺术思想的同时,受到中西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融合影响,又多了一层人的自信精神。作为汉代雕塑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俑是这个时期造像艺术的典型代表。受到祖先崇拜思想影响和周汉礼教的约束,汉俑造像在历史与现实、神... 汉代艺术在继承了先秦艺术思想的同时,受到中西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融合影响,又多了一层人的自信精神。作为汉代雕塑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俑是这个时期造像艺术的典型代表。受到祖先崇拜思想影响和周汉礼教的约束,汉俑造像在历史与现实、神与人的纷繁交融中,体现着汉民族自信浪漫、自由活泼及简洁雄浑的性格,极富魄力的汉俑造像,见证了汉代艺术的辉煌,并散发出两汉艺术大气而浪漫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性 世俗性 秦楚文化
下载PDF
秦、楚文化对战国至秦汉统一格局影响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克森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3-598,共6页
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中胜出,完成了其大刀阔斧的基本统一框架,开辟了千古一帝的君主专制政权;而楚却能够在灭国10多年之后,痛定思痛,奋发有为,实现凤凰涅槃式的角色转换,完成了精雕细刻的最后统一程序,建立起长达400余年的刘汉王... 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中胜出,完成了其大刀阔斧的基本统一框架,开辟了千古一帝的君主专制政权;而楚却能够在灭国10多年之后,痛定思痛,奋发有为,实现凤凰涅槃式的角色转换,完成了精雕细刻的最后统一程序,建立起长达400余年的刘汉王朝。秦、楚两国之所以在统一中居于不同的历史地位,乃在于二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文化 楚文化 战国 统一格局
下载PDF
武汉东湖风景区与楚文化整合的旅游开发构想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晓梅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96-99,共4页
根据东湖风景区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和阐述楚文化所具有的特质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律,运用归纳综述法,提出了将楚文化与东湖风景区有机整合,使楚文化成为东湖风景区“文脉”的构想。
关键词 东湖风景区 楚文化 整合 旅游开发 构想
下载PDF
战国秦汉时期建除术讨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占宇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8-93,共6页
西汉以前存在楚、秦两种不同类型的建除术,它们在十二神名称及行事宜忌等方面均有着较大差异;战国晚期至西汉末年的"置建法"用历法月之说不确切,当时很可能是按照节气月来安排建除十二神值日的。
关键词 建除术 日书 秦汉数术文化
下载PDF
先秦楚歌漫衍的历史文化背景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修祥 《三峡论坛》 2010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先秦楚歌是包括楚地民歌在内而具有鲜明的荆楚地域文化色彩,流播于先秦诸侯各国的一种即兴而歌的杂言体式的诗歌体裁。在楚歌的孕育期,已经有整齐的四言之诗与带有"兮"字的"南音"两大类型的诗歌存在。前者归于《诗... 先秦楚歌是包括楚地民歌在内而具有鲜明的荆楚地域文化色彩,流播于先秦诸侯各国的一种即兴而歌的杂言体式的诗歌体裁。在楚歌的孕育期,已经有整齐的四言之诗与带有"兮"字的"南音"两大类型的诗歌存在。前者归于《诗》,后者归于《骚》。后来伴随着楚国的不断发展壮大,诸侯各国人员的频繁交往,楚文化的广泛传播而使之流布四方。它受到本地巫歌的影响,饱浸各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声乐艺术元素,却避免了《诗经》"国风"被"实用"或过度阐释的命运,始终保持即事抒怀,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情调沉郁悲凉的艺术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楚歌 流播 文化背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