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rin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1
作者 Fuxiang Xu(许富祥) +1 位作者 Fengyu Wei(韦锋余)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86-94,共9页
Ocean is home town of wind and rain, treasury of resources. To exploit and use ocean will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people’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China is a great oceanic country with pre cinct sea area of 3,0... Ocean is home town of wind and rain, treasury of resources. To exploit and use ocean will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people’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China is a great oceanic country with pre cinct sea area of 3,000,000 km2. The eastern coastal region with only 60 km width, 15 % area and 40% of population of China, has created about 60% of GDP and has become the most developed region. But marine disaster in China is frequent and serious. From statistical data, economy loss made by surge, billow, sea ice, tsunami, red tide, oil spill, coast erosion, bay deposit, sea water intrusion, sea level rise, land salinization, sea water pollution, etc. increase quickly. Economy loss per year is one billion in the l980s, 10 billion in the l990s, exceeded 20 billion in 1996, and 30 billion in 1997. About 80% of it happened in the coastal area. So, marine disaster at present has become obstacle of society progress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in coastal area. To mitigate marine disaster has become need for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also important task of the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n this article, we briefly introduce countermeasures for marine disaster prevention,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and achievements made in the past 50 years, its problems now confronted, and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in the 21St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disaster prevention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下载PDF
基于生活圈的城乡一体化防灾空间构建方法研究
2
作者 王志涛 王影 +2 位作者 倪乐 郭小东 杨雅婷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32,共8页
为推进城市与乡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同步提升,以生活圈理论为指导构建城乡一体的防灾空间布局,推动城乡防灾设施配置一体化发展。首先,该文按照中灾正常、大灾可控、巨灾可救的目标,明确应对不同水准灾害影响的防灾生活圈层级对应关系;其... 为推进城市与乡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同步提升,以生活圈理论为指导构建城乡一体的防灾空间布局,推动城乡防灾设施配置一体化发展。首先,该文按照中灾正常、大灾可控、巨灾可救的目标,明确应对不同水准灾害影响的防灾生活圈层级对应关系;其次,从“常态中心性”和“灾害危险性”两个维度出发建立各村镇单元的防灾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由此确定城乡各级防灾中心节点。在此基础上,利用防灾中心地、服务半径法和泰森多边形等方法构建“基础—拓展—综合”三级防灾生活圈,以此为依托并结合不同圈域城乡防灾目标要求,按照分类分级和平灾结合原则对各级生活圈进行防灾设施一体化配置,并以某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城乡防灾减灾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圈 防灾规划 城乡一体化 防灾空间 中心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平灾结合理念的社区智慧安防产品发展脉络研究
3
作者 陈群 齐宏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57-467,共11页
目的从平灾集合理念着手,针对社区安防产品发展脉络进行研究,分析2004年以来国内关于安防产品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为推进安防产品智能化进程及构建智慧安防系统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探索新的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 目的从平灾集合理念着手,针对社区安防产品发展脉络进行研究,分析2004年以来国内关于安防产品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为推进安防产品智能化进程及构建智慧安防系统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探索新的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智慧安防产品的中文文献。将筛选出的文献导入CiteSpace 6.3 R1中,提取文献中智慧安防产品关键词,并对其进行作者、机构、热点等可视化分析。结果提取相关中文期刊文献776篇,硕博士论文160篇。通过分析,梳理出平灾结合理念下的社区安防产品研发现状中存在的产品设计成果不足、校企合作脱节、体系建设不成熟等问题。结论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直观地阐述了社区智慧安防产品发展脉络,并针对当下分析出的问题,从政府、高校、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灾结合智慧安防 安防产品 CITESPACE
下载PDF
公铁合建双层盾构隧道设计关键技术
4
作者 肖明清 孙文昊 +1 位作者 何应道 胡威东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33-1543,共11页
为解决公铁合建双层盾构隧道面临的总体布置、结构设计、汽车与地铁车辆联合振动以及通风排烟等技术难题,以武汉长江公铁隧道和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工程实践为基础,采用方案综合比选、2.5维数值计算等方法,对公铁合建双层盾构隧道设计关... 为解决公铁合建双层盾构隧道面临的总体布置、结构设计、汽车与地铁车辆联合振动以及通风排烟等技术难题,以武汉长江公铁隧道和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工程实践为基础,采用方案综合比选、2.5维数值计算等方法,对公铁合建双层盾构隧道设计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隧道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合理优化布置,并在废水泵房段、疏散楼梯段采取特殊布置方案,可减少公铁合建盾构隧道地下空间占用,并提高断面利用率,减小盾构隧道外径;2)采用半预制半现浇的管片+非封闭内衬结构型式,能充分发挥内部结构与管片衬砌的联合承载作用,显著减小河床冲淤作用;3)汽车与地铁联合振动作用对隧道影响较小,隧道基底饱和粉细砂地层不会发生液化;4)地铁隧道采用分段纵向烟道,可解决地铁长大区间无风井条件下的排烟难题,同时提高疏散便捷性,并大幅降低建设难度;5)公铁合建隧道在运营管理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交叉和影响,建议在管理界面划分和投资分劈上提前研究,便于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合建 双层盾构隧道 集约化设计 公铁联合振动作用 通风排烟 防灾疏散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防御中的前沿应用与面临挑战
5
作者 孟令奎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1期26-32,共7页
及时全面掌握洪涝发生的关键信息是洪涝灾害防御的基础,将遥感技术与传统监测技术相结合,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立体监测体系,可以实现宏观观测与重点监测的互补与协同,有利于洪涝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显著提高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及时全面掌握洪涝发生的关键信息是洪涝灾害防御的基础,将遥感技术与传统监测技术相结合,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立体监测体系,可以实现宏观观测与重点监测的互补与协同,有利于洪涝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显著提高洪涝灾害防御能力。遥感技术可应用于水体提取、水位测算、降水测量、流量估算、洪涝模拟、灾害损失估计等,但在监测数据可用性、监测方法有效性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洪涝灾害防御 “天空地”一体化 洪涝预警 数字孪生
下载PDF
金属矿深部开采岩爆灾害防控研究进展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璐 郭利杰 杨小聪 《矿冶》 CAS 2024年第4期482-494,514,共14页
随着浅部金属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金属矿山深部开采势在必行。开采进入深部后,高应力等复杂地质环境使得岩爆等灾害问题凸显,成为制约金属矿深部开采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岩爆灾害问题由来已久,但受其发生机制和监测手段的限制,始终未... 随着浅部金属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金属矿山深部开采势在必行。开采进入深部后,高应力等复杂地质环境使得岩爆等灾害问题凸显,成为制约金属矿深部开采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岩爆灾害问题由来已久,但受其发生机制和监测手段的限制,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对岩爆评价体系和岩爆防控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归纳。结果表明,当前所提出的岩爆评价体系较多,能够对岩爆灾害的等级和倾向性进行较好地评价与预测。在岩爆防控技术体系方面,按照灾害处置时机和防护机制,可分为被动式防控技术和主动式防控技术两类。其次,基于开采方案优化和应力环境再造思想发展起来的整体规划理念,为金属矿深部开采岩爆灾害防控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最后,以三山岛金矿深部开采为背景,验证了整体规划理念下卸荷采矿方案在岩爆灾害防控上的优势与效果,为未来金属矿山深部开采岩爆灾害的超前干预与主动防控提供了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深部开采 岩爆 灾害防控 整体规划
下载PDF
柔模墙沿空留巷灾害一体化防治技术研究
7
作者 刘忠平 高亮 +5 位作者 张金贵 王晓利 杨超 李海瑞 刘荣 刘武强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在煤炭保供和工作面限员双重压力下,将煤矿灾害分别进行治理的理念和技术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煤矿发展要求。通过工业性试验研究提出一种紧跟回采工作面浇筑1道饱满密实接顶且可即时承载的柔模混凝土连续墙,密闭采空区,保留原有巷道,并将... 在煤炭保供和工作面限员双重压力下,将煤矿灾害分别进行治理的理念和技术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煤矿发展要求。通过工业性试验研究提出一种紧跟回采工作面浇筑1道饱满密实接顶且可即时承载的柔模混凝土连续墙,密闭采空区,保留原有巷道,并将保留下来的巷道作为灾害一体化防治工程平台。给出了利用该平台进行矿井水、火、瓦斯、顶板、热害、强矿压等重大灾害综合治理的技术途径,总结了该技术的适用条件,介绍了该技术在国家能源集团、潞安化工集团、陕煤集团等单位的灾害一体化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模混凝土 连续墙 沿空留巷 煤矿灾害 一体化防治
下载PDF
铁路隧道防灾救援工程定额费用适应性研究
8
作者 肖夏 《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4期23-27,共5页
本文基于对现阶段铁路隧道防灾救援设计现状的归纳,结合铁路项目分析铁路隧道防灾救援施工组织特点,并对现行的铁路隧道防灾救援定额及费用计取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了防灾救援工程定额的适应性,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了测定验证。结论表明,... 本文基于对现阶段铁路隧道防灾救援设计现状的归纳,结合铁路项目分析铁路隧道防灾救援施工组织特点,并对现行的铁路隧道防灾救援定额及费用计取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了防灾救援工程定额的适应性,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了测定验证。结论表明,铁路隧道防灾救援排烟风道存在空间分布复杂,工作面多,施工设备周转效率低等特点,现行定额及计费方式可能存在费用不足,现场测定的人材机消耗较定额有明显出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防灾救援 定额费用 适应性
下载PDF
基于AHP-模糊综合分析法的城市内涝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思成 冷志凌 左松涛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3-68,共6页
为评估应急救援队伍内涝灾害应急救援能力,针对应急救援队伍参加城市内涝应急救援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提出基于AHP-模糊综合分析法的城市内涝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能力评估方法。通过将城市内涝救援这一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 为评估应急救援队伍内涝灾害应急救援能力,针对应急救援队伍参加城市内涝应急救援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提出基于AHP-模糊综合分析法的城市内涝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能力评估方法。通过将城市内涝救援这一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比较和计算,得出不同因素的权重,据此提出加强组织管理、强化现场安全评估、完善应急预案和技能培训、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等对策,以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应对城市内涝灾害救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灾害 应急救援队伍 AHP-模糊综合分析法 评估体系
下载PDF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resilience of 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in the prevention-resistance phase of integration 被引量:1
10
作者 Jiaqing Wu Jie Gu +1 位作者 Shuqi Liu Zhijian Jin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SCIE EI 2023年第2期167-184,共18页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can help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and promote global energy transi-tion.However,in recent years,the occurrence of extreme natural disasters has brought certain threat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can help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and promote global energy transi-tion.However,in recent years,the occurrence of extreme natural disasters has brought certain threats to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Thus,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to resist disasters,reduce disaster losses,and restore energy supply as soon as possible,i.e.,improve its resil-ience.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pre-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disaster-time operational measures on sys-tem disaster resilience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this paper proposes a system hardening strategy based on three-layer robust optimization.The upper layer formulates the optimal hardening strategy of the system before the disaster event occurs,the middle layer identifies the failed elements in the worst disaster situation,while the lower layer realizes the system operational optimization by coordinating the energy storag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plan of each subsystem.The strategy can reduce the total supply shortage of the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and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system in the pre-disaster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sistance integration s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Natural disasters prevention–resistance Resilience improvement Robust optimization
原文传递
城市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站及周边隧道防灾救援管理体系探究
11
作者 陈伟庚 周平 +2 位作者 吴仲伦 张晨妍 郭晓晗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2-70,共9页
城市铁路隧道多以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站为中心,包含多条放射状铁路线路,因周围地面建筑物复杂、紧急出口设置困难、多交通方式汇集等特点,防灾疏散救援难度极大。因此,为满足复杂城市铁路隧道的防灾疏散救援需求,基于城市铁路隧道结构、... 城市铁路隧道多以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站为中心,包含多条放射状铁路线路,因周围地面建筑物复杂、紧急出口设置困难、多交通方式汇集等特点,防灾疏散救援难度极大。因此,为满足复杂城市铁路隧道的防灾疏散救援需求,基于城市铁路隧道结构、灾害类型等特点,结合资料调研及理论分析,对城市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区段、事故等级、分区分级运营管理机制等内容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考虑结构型式、隧道连接的目标城市的方向及防灾疏散救援功能和特点等因素,建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站及隧道区段划分方法;2)依据处置措施类型,可将城市铁路隧道事故划分为日常事故及紧急事故2类,紧急事故又可依据预计影响程度和实时灾情信息进一步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及一般事故,并进行分级管理;3)建立城市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分级分区运营管理机制,在综合交通枢纽站内特设综合交通枢纽站专职应急组织机构,以实现多交通方式联动救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站 城市铁路隧道 灾害事故 防灾疏散救援 运营管理机制
下载PDF
综合防灾发展驱动下避难场所与救助设施的协同规划探讨
12
作者 张威涛 徐漫辰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5,共6页
城市避难场所与应急救助设施的协同布局,是综合防灾发展驱动下城市避难场所规划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先通过厘清避难场所在传统职能运行基础上,从灾害暴发期至缓解期参与治安消防、医疗救护、物资供应等应急救助的行动机制,构建以避难场... 城市避难场所与应急救助设施的协同布局,是综合防灾发展驱动下城市避难场所规划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先通过厘清避难场所在传统职能运行基础上,从灾害暴发期至缓解期参与治安消防、医疗救护、物资供应等应急救助的行动机制,构建以避难场所为核心空间节点、多方专业救助设施紧密联结的“避难协同空间系统”;再提出灾害风险评估、空间规划决策、规划实施保障的三段式避难场所和救助设施协同规划路径和策略,以此落实避难场所和多方救助单位之间行动兼空间上的密切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灾 避难场所 救助设施 行动机制 协同规划
下载PDF
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机电设备及监控系统设计应用现状及提升方向
13
作者 王志伟 马伟斌 侯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119,共6页
长大铁路隧道远离城市区域,对灾害的控制和应急救援要求设置防灾疏散救援机电设备和监控系统。文章首先论述了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设计发展沿革及技术体系,介绍了所涵盖的机电设备与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用现状,分析了不同类型机电... 长大铁路隧道远离城市区域,对灾害的控制和应急救援要求设置防灾疏散救援机电设备和监控系统。文章首先论述了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设计发展沿革及技术体系,介绍了所涵盖的机电设备与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用现状,分析了不同类型机电设备和监控系统的实际需求与可靠性,针对监控系统设计给出了五方面建议,并指出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机电设备与监控系统的提升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防灾疏散救援 机电设备 监控系统 可靠性分析 提升方向
下载PDF
高速铁路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防灾疏散救援研究
14
作者 冯天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4,共7页
为确定隧道防灾疏散设计原则与防灾救援设计参数,以崇太长江隧道为背景,通过火灾工况下列车停靠位置进行分析,明确隧道防灾疏散原则,结合土建工程,提出3种防灾疏散方案:方案一,2号竖井作为紧急出口;方案二,2号与3号竖井作为紧急出口;方... 为确定隧道防灾疏散设计原则与防灾救援设计参数,以崇太长江隧道为背景,通过火灾工况下列车停靠位置进行分析,明确隧道防灾疏散原则,结合土建工程,提出3种防灾疏散方案:方案一,2号竖井作为紧急出口;方案二,2号与3号竖井作为紧急出口;方案三,1号、2号与3号竖井均作为紧急出口。采用疏散仿真模拟,以疏散时间作为对比指标进行对比评价,确定疏散口最优间距、合理疏散方案、避难所布设参数及救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当火灾列车在残余动力运行下不发生在隧道内停靠的情况时,防灾疏散救援仅针对列车故障工况;随疏散口间距增大,安全疏散时间与拥堵时间呈增长趋势,最优间距值为75 m,可避免人员拥堵;洞身紧急出口数量增加,可有效降低疏散控制时间,应结合土建工程,通过投资效果分析,确定推荐疏散方案;为确保疏散过程中的安全,利用轨下空间设置避难所作为待避空间,避难所参数为330 m×4.0 m×2.5 m(长×宽×高);隧道采用定点救援方式,疏散人员应按照就近原则选择避难所待避,并根据待避情况进行轨面救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水下盾构隧道 防灾疏散救援 疏散口间距 轨下避难所 疏散时间
下载PDF
面向高危场景的医疗救援型防暴车艺工融合设计研究
15
作者 李泽珩 刘华 段齐骏 《设计》 2024年第18期101-104,共4页
为辅助医疗救援型防暴车设计,提高车辆美观度和实用性,文中进行了面向高危场景的医疗救援型防暴车艺工融合设计研究。梳理防暴车辆设计研究现状;分析高危场景下的医疗救援任务和医疗救援型防暴车辆用户需求;从造型与情感化设计(艺)、功... 为辅助医疗救援型防暴车设计,提高车辆美观度和实用性,文中进行了面向高危场景的医疗救援型防暴车艺工融合设计研究。梳理防暴车辆设计研究现状;分析高危场景下的医疗救援任务和医疗救援型防暴车辆用户需求;从造型与情感化设计(艺)、功能与交互设计(工)两个角度探讨面向高危场景的医疗救援型防暴车设计策略。得出了医疗救援型防暴车艺工融合设计策略,以某型号医疗救援型防暴车的内外饰设计为例对研究得出的设计策略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设计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能够为医疗救援型防暴车辆创新设计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场景 医疗救援 防暴车 艺工融合 汽车设计
下载PDF
城市地下互通立交方案设计的研究与应用
16
作者 李敏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0期7-10,31,M0004,共6页
城市地下互通立交的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地下道路系统的转换功能及需求、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交通安全、结构安全、防灾救援等多种因素。基于城市地下互通立交的建设发展需求,从对地下互通立交的特点入手,... 城市地下互通立交的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地下道路系统的转换功能及需求、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交通安全、结构安全、防灾救援等多种因素。基于城市地下互通立交的建设发展需求,从对地下互通立交的特点入手,总结了地下互通立交的设置条件、关键技术指标及关键技术应用,结合深圳侨城东路工程实践进行佐证,进一步论证了地下互通立交工程的可行性及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道路 地下互通立交 线形指标 隧道结构 防灾救援
下载PDF
防震减灾科普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
17
作者 孔令爱 胡子超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5期346-352,共7页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在目前地震监测预报还不成熟的前提下,公众对于地震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更好的服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向公...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在目前地震监测预报还不成熟的前提下,公众对于地震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更好的服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向公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系统广泛的科普知识,满足公众对于地震知识的需求,设计一款专门的防震减灾科普信息发布系统非常有必要。文章在WAMP集成开发环境下,利用MySQL数据库采集文章、图片、视频等防震减灾信息,采用PHP语言设计实现了一套基于B/S结构的防震减灾科普信息发布系统。该系统对信息进行合理分类,具有搜索查询、留言互动等功能,为公众准确获取防震减灾知识提供了一种规范、便捷、有效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P语言 防震减灾科普 MYSQL数据库 WAMP集成开发环境
下载PDF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领域中的应用
18
作者 梁亮 刘玉磊 《移动信息》 2024年第9期237-239,共3页
文中探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在灾害监测、应急救援及灾后重建中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的具体方案,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论证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解决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该研究成果对促进防... 文中探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在灾害监测、应急救援及灾后重建中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的具体方案,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论证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解决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该研究成果对促进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防灾减灾 灾害监测 应急救援 灾后重建
下载PDF
智能高效化的防汛抢险应急技术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施建华 《福建电脑》 2024年第10期39-44,共6页
为解决传统防汛抢险方法难以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和资源分配不当的问题,本文开发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防汛抢险指挥平台。通过利用AI技术,学习历年来洪涝灾害的类型和防汛流程,并借助5G通信技术以及北斗卫星系统,实现了低延时数据传输和高... 为解决传统防汛抢险方法难以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和资源分配不当的问题,本文开发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防汛抢险指挥平台。通过利用AI技术,学习历年来洪涝灾害的类型和防汛流程,并借助5G通信技术以及北斗卫星系统,实现了低延时数据传输和高精度定位,以便及时、准确地获取灾情目标信息和智能决策。该平台能为抢险队伍在抢险行动中实现快速响应、迅速判断和高效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汛抢险 灾情信息 智能决策
下载PDF
防震减灾档案资源整合与管理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
20
作者 鲍玉静 王虹宇 刘颖 《高原地震》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基于我国在档案资源整合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成效,以雄安新区防震减灾档案资源为整合对象,结合雄安新区防震减灾新管理机制体制的特点,阐述了如何运用数字人文的理念和方法对雄安新区震灾预防中心和雄安新区应急管理局两家... 基于我国在档案资源整合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成效,以雄安新区防震减灾档案资源为整合对象,结合雄安新区防震减灾新管理机制体制的特点,阐述了如何运用数字人文的理念和方法对雄安新区震灾预防中心和雄安新区应急管理局两家单位的防震减灾档案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实现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从整合要素、思路和原则展开讨论,强调了档案实体、数据信息和服务利用的整合,以实现档案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形成“防震减灾+”档案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档案资源 资源整合 管理研究 数字人文 雄安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