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struction of"Integration"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the New Era:Value Connotation,Dilemma Analysis and Path Choice
1
作者 Zhuo Zh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0年第2期90-93,共4页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the key course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nd the“integration”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e new times is an imp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the key course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nd the“integration”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e new tim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culture how to train and cultivate the fundamental problem.At the same time,it also helps to form the construction pattern of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of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in the new era.In the course of the“integration”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ntegration”cours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till faces the separation of the rational and political rupture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the separation of the cours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and the“integrated”of the“systematize”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e new era needs to be Course Mode“unification”and the like The path achieves a breakthrough.It provides a useful attempt to better grasp and understand the“integration”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new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REALISTIC DILEMMA Path selection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义、现实挑战及推进策略
2
作者 庞立生 郗厚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7,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应被高度重视、全面理解和科学把握。在核心要义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应被高度重视、全面理解和科学把握。在核心要义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注重恪守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遵循协同育人的理念指导,强调“六要素养”的队伍锻造。就其面临的现实挑战而言,当前存在一些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意识不够、教师配备不足、教师素质能力不齐、教师培训和协同不强等问题。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要在打通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意识、配备、素质、培训、协同、管理之间的环节上下功夫、见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政课教师一体化 立德树人 推进策略
下载PDF
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的价值意涵、现实境遇与实践向路
3
作者 闫守轩 倪静天 赵先魁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一体化的课程逻辑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课程育人性质:“一”指向课程思政目标的统整,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指向课程思政内容的融通,关涉“五育融合”的思... 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一体化的课程逻辑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课程育人性质:“一”指向课程思政目标的统整,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指向课程思政内容的融通,关涉“五育融合”的思政要素;“化”指向课程思政实施的衔接,契合“必备品格”的发展过程。课程思政一体化在中小学阶段面临课程思政目标的引领作用不强,课程思政内容的嵌入空间失衡,课程思政实施的融合方式单一,课程思政评价的体验过程窄化等困境。要想突破这些困境,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以价值观教育为出发点,强化立德树人目标的课程思政引领作用;以五育融合为切入点,厘清知识与道德的课程思政育人限度;以品格塑造为联结点,融通认知与非认知的课程思政育人方式;以增值评价为着力点,兼顾结果与过程的课程思政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学科课程 课程思政 一体化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内涵、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4
作者 李晓璐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需要在深刻理解其核心内涵、理性审视其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通过激活教师主体动力、平衡师资供需结构、搭建有效研...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需要在深刻理解其核心内涵、理性审视其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通过激活教师主体动力、平衡师资供需结构、搭建有效研修平台、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完善合作交流制度等多方举措,最终实现教师理念一体化、师资配比一体化、专业素养一体化、师资培养一体化、教学互动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政课 教师队伍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我国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的制度设计之理论框架构建
5
作者 郑奕 陆涵韵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7,132,共8页
新千年后,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并带动了馆校合作、文教结合工作的进步。自2007年起,“教育”被国际业界确定为博物馆的首要目的和功能。外加2008年始,我国施行博物馆减免费开放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小学利用博物馆开展学习活动的机制... 新千年后,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并带动了馆校合作、文教结合工作的进步。自2007年起,“教育”被国际业界确定为博物馆的首要目的和功能。外加2008年始,我国施行博物馆减免费开放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小学利用博物馆开展学习活动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当然整体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亟需制度推动。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事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馆校合作,不局限于馆和校,而是覆盖了政府、学校、博物馆、家庭、社区等的系统工程。它以政府为“主导”,以博物馆、中小学为“主体”,并尤以场馆的积极“主动”为先。在此背景下构建的制度设计之理论框架,分为三大层级(顶层、中层、底层设计),且致力于用一系列事实和数据为理论和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 制度设计 理论框架
下载PDF
外语教育学框架下大中小学英语课程设置一体化
6
作者 徐锦芬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本文以外语教育学为框架,对英语课程设置一体化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指出我国大中小学英语课程设置一体化的建设应遵循课程目标一致性、课程内容衔接性、教学实施协同性和评价体系统一性等四个原则。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顶层设计、教材体系... 本文以外语教育学为框架,对英语课程设置一体化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指出我国大中小学英语课程设置一体化的建设应遵循课程目标一致性、课程内容衔接性、教学实施协同性和评价体系统一性等四个原则。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顶层设计、教材体系建设、示范课研发和协同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英语课程设置一体化建设的实施路径,旨在促进各学段英语课程设置的横向贯通与纵向衔接。本文有望为大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协同推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育学 大中小学英语课程 课程设置一体化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7
作者 栾英育 张迎 葛翠茹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68-74,共7页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实践中,却面临着教学衔接有待加强,学段认知存在差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信念感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固化,媒介资源利...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实践中,却面临着教学衔接有待加强,学段认知存在差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信念感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固化,媒介资源利用有限的现实困境。为此,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汇集多方合力、强化队伍素质、推进数字建设三个层面统筹实践进路,助推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红色文化 大中小学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研究
8
作者 沈蕾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13-17,34,共6页
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遵循新时代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体化意识欠缺、一体化配备不足、培训“三... 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遵循新时代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体化意识欠缺、一体化配备不足、培训“三性”不足和缺少交流互动等现实问题,需要从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意识、一体化配备、一体化培训和一体化交流互动等方面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政课 教师队伍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探索
9
作者 李俏 庞凤 +1 位作者 白玫 任丽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5-59,69,共6页
新时代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要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抓住立德树人根本;整体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课堂教学实效;面向学生全面发展,助力现代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 新时代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要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抓住立德树人根本;整体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课堂教学实效;面向学生全面发展,助力现代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推进教学管理一体化、推进课程目标一体化、推进教材建设一体化、推进教研沟通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大中小学 一体化 路径探索
下载PDF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赜
10
作者 宋新伟 龙燕 《语言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格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需要把课程设计、教材衔接、教师培养、教学评价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一...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格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需要把课程设计、教材衔接、教师培养、教学评价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着力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材、课程、教师队伍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一体化的育人体系,通过整体推进、有效衔接、改革创新,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中小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11
作者 邹杰婷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文章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的现实困境,从纵向衔接、加强学段目标与教材编写衔接,联动培养、...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文章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的现实困境,从纵向衔接、加强学段目标与教材编写衔接,联动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跨学科融汇,协同建设、加强教学平台与资源信息化建设,环环相扣、加强思政课程实践活动的关联性等方面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的纾困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 一体化 教学衔接 问题 策略
下载PDF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探析——以辽宁省实证调研为例
12
作者 王丹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不断推动各学段教育目标协同和过程协同,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体系,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本文以辽宁省实证调研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找准大中小学思...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不断推动各学段教育目标协同和过程协同,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体系,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本文以辽宁省实证调研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找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分析具体原因,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明确各学段的课程目标,从优化课程目标整体设计、强化思政课阶段目标衔接、统筹协调课程标准等方面着手,探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数字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13
作者 张敏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数字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数字赋能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的现实需要,是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数字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数字赋能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的现实需要,是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必由之路。通过建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体系数智平台、教研数智平台、实践教学数智平台,助力舟山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跨学段纵向衔接贯穿、同学段横向协同贯通,创新海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数字赋能 思政数智平台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巩志娟 李娟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一体化机制等方面还不完善,究其原因在于观念意识不强、目标要求不...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一体化机制等方面还不完善,究其原因在于观念意识不强、目标要求不具体、交流互动不到位、组织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完善统筹管理,教研一体化上提升集体教研实效、观照教师专业发展,从“大思政课”角度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政课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高校助力中医药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现路径探索
15
作者 熊盼 傅宏庆 姚志兰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7-20,共4页
文章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构建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大中小贯通模式为例,提出以党建带动团建、团建连动队(少先队)建,通过党建、专业、实践、德育四轮驱动,从向外借力组建平台、向上聚力引领思想、向内发力夯实内功、向下助力传承文化... 文章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构建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大中小贯通模式为例,提出以党建带动团建、团建连动队(少先队)建,通过党建、专业、实践、德育四轮驱动,从向外借力组建平台、向上聚力引领思想、向内发力夯实内功、向下助力传承文化四个维度的实现形式助力中医药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发挥高校在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履行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主要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思政教育一体化 大中小贯通模式
下载PDF
重大主题教育如何融入中小学课程
16
作者 张良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共8页
重大主题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实质在于发挥它们引领中小学课程育人导向的功能,诉求于课程道德性的充盈,实现化社会导向的道德规范为个体的思想品德。这一融入定位的观念基础在于从内在融通的视野定位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从两者的融合处... 重大主题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实质在于发挥它们引领中小学课程育人导向的功能,诉求于课程道德性的充盈,实现化社会导向的道德规范为个体的思想品德。这一融入定位的观念基础在于从内在融通的视野定位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从两者的融合处探寻融入的载体以及从创生完整性的道德学习实践的角度澄清融入的方法原理。为推进重大主题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可采取提升重大主题教育内容间的育人合力、搭建重大主题与课程内容间的情境性联系、历经课程知识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以及在事实理解的基础上驱动价值认同等整合性、有机性、过程性与价值性融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主题教育 中小学课程 知识与道德的融生
下载PDF
“大材小用”还是“大有可为”:名校博士入职中小学“问题”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滟斯 姜子凡 陈霜叶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名校博士作为高学历师资入职中小学备受关注,并引发舆情争议。选取近10年官方、学校、自媒体相关新闻报道、线上公开信息、论坛讨论等数据,运用话语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 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名校博士作为高学历师资入职中小学备受关注,并引发舆情争议。选取近10年官方、学校、自媒体相关新闻报道、线上公开信息、论坛讨论等数据,运用话语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名校博士入职中小学”舆情争议背后主要是高学历教师的“才岗匹配”问题。这存在两个不同的逻辑出发点:一是基于社会文化层面的“大材小用”之争,即名校博士的象征性资本是否与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相匹配;二是基于高质量师资发展的“大有可为”之争,即名校博士的知识能力能否满足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要求。从争议背后的深层制度来看,这两重争议不仅源于客观的学业制度结构,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和聘任方式转变有关,同时还反映了文凭功能和优绩主义追求下公众对于中小学教师职业有限度的公共理解。为了破解高学历教师的“才岗匹配”问题,需要切实重视高学历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发展,充分挖掘其潜力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学历 名校博士 入职 中小学 文凭主义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探析
18
作者 李萌萌 章小纯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701-705,共5页
中医药文化蕴藏着深厚的哲学理念与生命智慧,使之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存在理论上的恰切性,应当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三重维度上进行全面的考察。从历史维度上来看,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从现实维... 中医药文化蕴藏着深厚的哲学理念与生命智慧,使之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存在理论上的恰切性,应当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三重维度上进行全面的考察。从历史维度上来看,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从现实维度上来看,中医药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内容、育人方法、育人功能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从未来维度上来看,中医药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仅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客观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大中小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一体化
下载PDF
“优生”即“优师”?--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任教中小学的匹配与挑战
19
作者 凌伊 焦佑希 +1 位作者 郭仕豪 余秀兰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共11页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入职中小学面临“大材小用”“难胜其任”等争议,该群体任职中小学的优势、劣势以及中小学对他们的实际需求与期望尚乏实证分析。本研究基于个体—组织匹配的理论视角,着眼于从教个体与任教单位的匹配现状,分析...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入职中小学面临“大材小用”“难胜其任”等争议,该群体任职中小学的优势、劣势以及中小学对他们的实际需求与期望尚乏实证分析。本研究基于个体—组织匹配的理论视角,着眼于从教个体与任教单位的匹配现状,分析“‘优生’成‘优师’”这一愿景所具备的有利条件与所面临的转型挑战。研究发现,中小学对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毕业生的吸引与选择,显著依托于双方“互补匹配”的达成,而教学技能、教师职业信念等“一致匹配”要素的不足导致了“优生”适应教师角色的多重危机。让“优生”新教师在与中小学实现一致性匹配的基础上满足互补性需求,才是为中小学师资队伍增辉添彩、使教师职业发展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中小学教师 个体—组织匹配 职业适应 职业信念
下载PDF
教授校长办学成功的价值审视与实践反思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莉莉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校长是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的灵魂和关键人物。教授校长以大学的文化与精神引领中小学的发展,以丰富的社会资源激发中小学内生动力,以深厚的学术积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独特的价值意蕴。教授校长成功办学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其中教... 校长是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的灵魂和关键人物。教授校长以大学的文化与精神引领中小学的发展,以丰富的社会资源激发中小学内生动力,以深厚的学术积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独特的价值意蕴。教授校长成功办学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其中教育理想与情怀是教授校长办学成功的前提,领导能力与智慧是教授校长办学成功的关键,卓越的精神品质是教授校长办学成功的保障。未来,建议进一步优化教授校长办学的制度设计:营造良性的社会舆论,正视教授校长办学的价值;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教授顺畅流动;搭建多元共享平台,发挥教授校长更大的辐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授校长 校长领导力 大学—中小学合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