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dscape Design Mode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Ecology, Production and Life
1
作者 SHI Chengyong ZHANG Pei TANG Y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5期57-61,共5页
Taking landscape design of Suburban Park in Yulin City for example, this paper applied the design thoughts of integrating multiple planning, defining concepts and objectives, specified the design strategies of restori... Taking landscape design of Suburban Park in Yulin City for example, this paper applied the design thoughts of integrating multiple planning, defining concepts and objectives, specified the design strategies of restoring ecology, improving life and promoting production, and disclosed the landscape design mode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ecology, production and life in which ecological landscapes, productive landscapes and living landscapes promote and coexist harmoniously with each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ion of ecology production and life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mode
下载PDF
Thinking about Valu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Chengdu“Western Control”Area
2
作者 ZHANG Xuequan ZHANG Y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3年第2期59-62,共4页
Chengdu's development strategy of“western control”has laid a solid ecological background for 8 western districts,cities and counties and cultivated good ecological resources.The integr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 Chengdu's development strategy of“western control”has laid a solid ecological background for 8 western districts,cities and counties and cultivated good ecological resources.The integr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will realiz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of r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through the“powerful combination”of urban and rural areas.To realize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high-quality rural development in Chengdu“western control”area,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products,and carry out unified planning of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ecological material products and ecological service products in the whole“western control”area.Meantime,ecological restoration must be carried out scientifically,and scene design for value transform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nov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control Urban-rural integration Ecological products Ecological value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Clean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Industry:A Key to Eco-city Development
3
作者 Paulussen Juerge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共6页
Eco-city development is a healthy proc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i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ocal ecosystem through changing production mode,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decision instrument based on ecolog... Eco-city development is a healthy proc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i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ocal ecosystem through changing production mode,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decision instrument based on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system engineering. The key to its planning is an ecological integration to make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wealth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betwee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between natural and human eco-cybernetics.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citizens’ participation and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catalyzing are the key instrumen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ocity plan. "Clean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industry" are key elements i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owards an eco-city. Beyond the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questions, how to interlink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reduction at the local and regional level, the spatial and urban dimens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order to perform an integrative urban eco-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eco-city development clean production ecological industry URBANIZATION eco- scape eco-culture integration of urban functions.
下载PDF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in Mid-South of Shandong Province
4
作者 Wei Min Yao Yonghui Wang Xueping 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6-78,共3页
On the bases of the field survey and a large number of testing data, we process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mine environment in the mid south of Shandong Province using the following grade Ⅰ fa... On the bases of the field survey and a large number of testing data, we process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mine environment in the mid south of Shandong Province using the following grade Ⅰ factors:the surface subsidence in mining area, the three wastes of mine industries, the pollution sources, the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the underground water pollution and the air pollution. By means of emitting factor judgment and water quality indexes, we locate pollution sources, main pollutants, pollution type and pollution grade in the study area. Using the MAPGIS, we draw a zonality map of the min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offer a concrete example, including valuable assessment method, data and conclus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mine environment from the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mine environment. This research is oriented toward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 water quality index emitting factor judgment liquid waste capacity per 10 000 yuan production valu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下载PDF
“三生”功能视角下城市近郊区村庄发展适宜性评价与分类——以江西抚州临川区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曾艳 廖成浩 +2 位作者 刘建生 刘卫平 吕雅慧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2-1132,共11页
城市近郊区是城乡融合的关键地带,识别该地区村庄类型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格局。本研究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生”功能视角构建临川区村庄发展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空间自相关揭示其空间集聚特征,采用村庄类型识别系统... 城市近郊区是城乡融合的关键地带,识别该地区村庄类型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格局。本研究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生”功能视角构建临川区村庄发展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空间自相关揭示其空间集聚特征,采用村庄类型识别系统划定339个行政村的村庄类型,进而提出村庄发展策略。结果表明:临川区村庄发展适宜度指数总体较高,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592、0.585和0.466,前二者在空间上呈现“北强南弱”的分布格局;临川区村庄发展适宜度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具体表现为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指数的“北热南冷”以及生态功能指数的“中间冷边缘热”;临川区村庄类型分为4类2型,城郊融合类与集聚提升类中的集聚发展型村庄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发展对象。根据村庄类型识别结果提出以地类管控为基础的村庄差异化发展策略,可以明确村域国土空间的优化布局,推动城乡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规划 “三生”功能 村庄评价 村庄分类 临川区
下载PDF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双生论”理论框架与关键议题 被引量:7
6
作者 孙九霞 张凌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当前,乡—城流动和城—乡流动并行发生,县域成为不确定性环境和流动性背景下人们的新型居留地和城乡连续体的关键集聚区。面对以往囿于城乡二元对立的固化思维,需要从“县域”与城、与乡的纵深关联理解城乡融合式发展。通过对“乡土中... 当前,乡—城流动和城—乡流动并行发生,县域成为不确定性环境和流动性背景下人们的新型居留地和城乡连续体的关键集聚区。面对以往囿于城乡二元对立的固化思维,需要从“县域”与城、与乡的纵深关联理解城乡融合式发展。通过对“乡土中国—城乡中国—县域中国”的理论演进以及中国城乡变迁中人民生产生活的已有研究加以梳理和研判,提出“县域城乡双生融合发展”的“双生论”理论框架,认为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置于生产视角和生活视角下予以阐释,能够形成适用于县域社会构建、统筹城乡融合和归纳城乡关系新形态的指导性理论。未来的研究议题可围绕“实证研究—典型经验—治理启示”的思路纵深展开,包括探讨县域城乡生产融合、县域城乡生活融合的形成机制,挖掘县域城乡“双生”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归纳总结中国县域城乡关系的发展规律和新形态,深化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城乡融合的治理启示和制度设计,以此拓展中国县域研究和中国城乡关系的本土化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城乡融合 双生论 城乡共同体
下载PDF
城乡产业融合的主抓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探索——基于文献计量热点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熊曦 刘欣婷 +2 位作者 汤春玲 蔡珍贵 于浩淼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0-227,共8页
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基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通道,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主抓手。运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2007—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218篇与城乡有关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文献进行可... 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基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通道,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主抓手。运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2007—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218篇与城乡有关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厘清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研究发现:相关研究处于探索阶段,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初具规模,但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较少;研究主题主要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概念内涵和理念延展、机制和路径、生态建设与产业振兴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前沿和趋势聚焦于生态价值转化。未来将致力于加强团队间的交流和跨学科领域的学术合作,解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城乡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完善其机制与路径,为推动城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推进城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 城乡融合 文献计量 机制与路径
下载PDF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孙玉环 张冬雪 +1 位作者 梁雨萩 丁娇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9,共13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3—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7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体系并结合熵值法衡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流程,...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3—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7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体系并结合熵值法衡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流程,在此基础上,考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仍然稳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各系统层面融合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主要基于环境效应和就业效应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东部和中部板块城乡融合发展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西部板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城乡融合 环境效应 就业效应
下载PDF
数字革命周期下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机制和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钞小静 王灿 王宸威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7,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数字革命下生产力现代化转型和跃升的最新体现。在新一轮数字革命的关键时点探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机制和路径,要顺应数字革命迭代演变的规律,构建“技术—产业—生态”的新分析范式。数字革命会经历技术导入、融入渗透以及... 新质生产力是数字革命下生产力现代化转型和跃升的最新体现。在新一轮数字革命的关键时点探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机制和路径,要顺应数字革命迭代演变的规律,构建“技术—产业—生态”的新分析范式。数字革命会经历技术导入、融入渗透以及生态构建三个时期,首先以颠覆式数字创新形成技术创新簇群,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新动能;其次以新兴数字产业和传统产业深度互动,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支撑;最后以算网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生态平台。在数字革命不同时期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一是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二是要转变产业政策导向,实现从“选择性”向“功能性”转型;三是要加快国家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变革,形成多元协同的数字治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革命 技术生命周期 “技术—产业—生态”分析范式
下载PDF
“三生”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模式与路径——基于阳朔道山村的调研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骞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9期192-196,共5页
该文通过长期驻村调研和行动研究,从“三生”融合视角探讨道山村乡村振兴模式与路径。道山村通过生态化系统化的总体规划为先导,建立健全基础组织机构;打造生态产业示范点,以点带面;通过粪污集中生态化处理和垃圾分类建构生态化生活;通... 该文通过长期驻村调研和行动研究,从“三生”融合视角探讨道山村乡村振兴模式与路径。道山村通过生态化系统化的总体规划为先导,建立健全基础组织机构;打造生态产业示范点,以点带面;通过粪污集中生态化处理和垃圾分类建构生态化生活;通过生态文化来赋能乡村,在桂北乡村振兴模式中树立了“三生”融合发展的新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融合 生产 生活 生态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三生融合”演进及其驱动因素
11
作者 王丽英 何嘉南 吴倩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4期18-34,共17页
生产融合—生活融合—生态融合(简称“三生融合”)是新时代大力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运用改进CRITIC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究2012—2021年我国城乡“三生融... 生产融合—生活融合—生态融合(简称“三生融合”)是新时代大力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运用改进CRITIC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究2012—2021年我国城乡“三生融合”的演进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城乡“三生融合”总体水平和子系统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但生态融合与生产融合、生活融合演化速率剪刀差不断拉大,三者极差呈现“V”型变化;(2)生态融合是制约“三生融合”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3)城乡“三生融合”耦合协调度在观察期内上升速率放缓,整体陷入发展困境,而且区域异质性明显,高值区域由东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扩展;(4)政府干预程度等显著影响城乡“三生融合”耦合协调度,各个因素对子系统存在不同的影响;(5)子系统水平和耦合协调度水平问题区域分析表明,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主要问题区域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三生融合” 耦合协调度 驱动因素 问题区域识别
下载PDF
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向度
12
作者 李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2,共8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新形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三个方面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全新图式”:提升自然要素的生产能力,重塑低碳循环的生产体系,创造技术正义的生产条件,重构了一种超越资本逻辑的可持续生产方式;推动人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新形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三个方面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全新图式”:提升自然要素的生产能力,重塑低碳循环的生产体系,创造技术正义的生产条件,重构了一种超越资本逻辑的可持续生产方式;推动人与自然的交往复归“生命共同体”、个体交往走向“真正的共同体”、世界交往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了超越利己主义的和谐社会关系;把人从物的依赖性中解放出来,提升人们满足真实需要的获得感、享受健康生活的幸福感以及充实闲暇时间的意义感,塑造了超越消费主义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生产方式 共同体 美好生活
下载PDF
供应链集成的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集成场视角剖析新质生产力及应用
13
作者 董千里 董展 《供应链管理》 2024年第8期32-46,共15页
供应链集成是制造业与物流业由于产业联动形成的两链集成优化的研究对象,文章探讨其在高质量发展模式中的网链战略协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集成优化机制。供应链集成的重点领域有汽车物流、家电物流、化工物流等产业联动模式。集成... 供应链集成是制造业与物流业由于产业联动形成的两链集成优化的研究对象,文章探讨其在高质量发展模式中的网链战略协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集成优化机制。供应链集成的重点领域有汽车物流、家电物流、化工物流等产业联动模式。集成场理论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物流集成实践积淀,提供了以最简合成场元、同态原理、新质生产力原理等构建的网链合成场元,以形成网链功能运行、内涵创新、结构突变、延伸发展等机制,进而将业内、业外,境内、境外,微观经济动能、宏观政策势能辩证统一起来,将其作为新质生产力及其应用的研究范畴,剖析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机制提供的新思路和方法,将学术研讨与实践联动的应用结合起来,为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实供应链集成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集成 机制 集成场 新质生产力 生态
下载PDF
基于核心任务的生态环境职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
14
作者 冯峰 柴冉 +1 位作者 姚新鼎 路长远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9-74,104,共7页
针对当前学术型本科及专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生态环境现场工程师核心任务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开展了职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通过分析生态环境现场工程师的核心任务,包括智慧水厂运维、污染控制工程现场施工、生态环境监测运维、生态... 针对当前学术型本科及专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生态环境现场工程师核心任务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开展了职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通过分析生态环境现场工程师的核心任务,包括智慧水厂运维、污染控制工程现场施工、生态环境监测运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等,归纳出其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据此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涵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现场工程项目课程等类型,依托“六位一体”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通过校企共建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环保人才培养体系及其实施,培养满足生态环境工程现场需求的“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课程体系也会随着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得到持续完善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课程体系 生态环境产业 现场工程师 核心任务 “六位一体”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下载PDF
绿道综合带三生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15
作者 朱晓青 谢泽圆 刘博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51-257,共7页
以绿道为基础,复合区域多种功能与设施的综合性廊道已是城乡人居环境空间的一部分,绿道综合带在改善城乡生态、改善生活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备受关注。但在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缺少政策管控和范式引导的绿道营建已无法满足社... 以绿道为基础,复合区域多种功能与设施的综合性廊道已是城乡人居环境空间的一部分,绿道综合带在改善城乡生态、改善生活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备受关注。但在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缺少政策管控和范式引导的绿道营建已无法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以绿道综合带建成后绩效要素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量化整合,包含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构建绿道综合带三生绩效指标体系;选取浙江省三类典型绿道综合带样本,采用“段分轴接”的方法对样本进行处理、评价与分析;利用评价体系生成三类样本60个研究单元的绩效指数E及绩效分项指数,根据绩效指数划分成5个等级,评选出6大特色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适用浙江省各类型绿道综合带的建后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浙江省绿道综合带差异化建设提供了决策工具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绿道综合带 绩效评价 三生融合
下载PDF
都江堰灌区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历史演进与对策建议
16
作者 黄晓荣 姬辰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4期39-43,共5页
灌区是水生态产品的直接提供者之一,全面支撑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灌区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和任务。通过回顾和总结都江堰灌区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历史演进特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从系统规划、水权水价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数字... 灌区是水生态产品的直接提供者之一,全面支撑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灌区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和任务。通过回顾和总结都江堰灌区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历史演进特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从系统规划、水权水价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等方面不断拓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广度和深度,充分融合千年古堰造福于民的价值追求,实现水生态产品价值的“帕累托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灌区 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滨水空间融合治理 水权水价改革 精准化调度
下载PDF
“三生融合”视角下乡村景观特征解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佳 张定青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5期62-68,共7页
快速城镇化影响下,乡村发展面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割裂、景观功能衰退的困境。乡村景观作为乡村功能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三生”效能并影响其作用机制。文章从“三生融合”的视角出发,解析乡村景观与“三生”功能之间的内在关联,... 快速城镇化影响下,乡村发展面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割裂、景观功能衰退的困境。乡村景观作为乡村功能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三生”效能并影响其作用机制。文章从“三生融合”的视角出发,解析乡村景观与“三生”功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取承载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三生”景观要素;考察各类景观要素的空间融合方式,探究其“三生”功能融合机制;进一步提取体现“三生融合”效能的乡村景观特征,构建实现“三生融合”的乡村景观特征指标体系,为指导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促进“三生”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三生融合” 景观特征 融合机制 指标体系
下载PDF
耦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南京市“三生”空间多情景模拟
18
作者 陈振 郭杰 +2 位作者 张雪微 何鸿飞 欧名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3-394,共12页
[目的]阐明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三生”空间多情景模拟的耦合过程,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供参考。[方法]将包含防洪、水土保持、生物保护和游憩等重要生态过程的综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耦合到FLUS... [目的]阐明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三生”空间多情景模拟的耦合过程,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供参考。[方法]将包含防洪、水土保持、生物保护和游憩等重要生态过程的综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耦合到FLUS模型中,设置农业空间优先、工业和生活空间优先、生态空间优先和三生空间均衡发展4类情景,预测了规划目标年(2025年和2035年)不同情景下“三生”空间结构与布局状况。[结果]南京市低、中、高安全水平生态用地规模分别为1537.41,2576.85,2928.59 km^(2),占比23.34%,39.12%,44.46%;相较其他3种情景,“三生”空间均衡发展情景下,维持中等水平的生态安全,各类空间变化趋势整体较为缓和,到2025年和2035年,生产空间基本维持现有水平,仅增加2.09,2.02 km^(2),生活空间增幅相对有限,分别为28.55,46.27 km^(2),生态空间缩减幅度有所放缓,分别为30.64,48.29 km^(2),该情景在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同时,也能兼顾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论]以“三生”空间均衡发展为目标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有利于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FLUS模型 情景模拟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碳足迹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优化研究
19
作者 陈晗奕 陈一灵 +4 位作者 洪志坤 游璐萍 郑先鑫 王琳 许章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选取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为研究区,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核算该地区2011—2020年大豆生产的碳足迹,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全省各地级市(地区)大豆生产碳足迹的影响因素,确定其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提出大豆生产... 选取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为研究区,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核算该地区2011—2020年大豆生产的碳足迹,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全省各地级市(地区)大豆生产碳足迹的影响因素,确定其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提出大豆生产的生态优化方案。结果表明:2011—2020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碳足迹平均值为0.337 kg/kg(以CO 2当量计),整体呈现反复波动、“北多南少”的格局;在所选的9个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碳足迹影响因素中,农药、种子、柴油3个因素的贡献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时空分布 生态优化 大豆生产 生命周期评价 黑龙江省
下载PDF
涉藏地区实施产业富民战略路径研究——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20
作者 詹芸峤 罗成 安万明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4-78,共5页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促进涉藏地区(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的第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及提升其竞争力的方式方法,通过强化对拥有强大实力与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的支持力度来推动产业发展,同时结合公共资金投入和社会资本注入等手段实现...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促进涉藏地区(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的第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及提升其竞争力的方式方法,通过强化对拥有强大实力与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的支持力度来推动产业发展,同时结合公共资金投入和社会资本注入等手段实现这一目标。以此方式构建起一条主导着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道路——即利用交通网络(如四川至西藏的高铁线路)建立适宜居住的城市社区环境,从而形成一种“生产城市一体化”示范区。在此过程中应积极推行创新驱动型的策略路线图,重点关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开发工作,优化当地各行业的结构配置方案,寻求用自然资源交换相关产品的合作途径,以便更好地参与到成都重庆两个城市市区的共同繁荣中。此外还需从加强对本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全面推广全民共享式的旅行体验活动,深度发掘农村生态系统的潜在优势并在其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为进一步改善美丽、幸福、生态甘孜提供有意义的支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一体 三次产业联动 生态型经济 乡村旅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