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Response and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during Urbanization of Zhangjiagang City i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干晓宇 周波 +2 位作者 李建龙 杨齐 陈一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10期44-49,53,共7页
By taking Zhangjiaga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ith the guidance of 3S (GIS, GPS and RS) and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 from 1991 to 2006, land use maps and social-economi... By taking Zhangjiaga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ith the guidance of 3S (GIS, GPS and RS) and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 from 1991 to 2006, land use maps and social-economic statistical data, by combining with gradient analytical method, eight landscape pattern metrics had been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urbanization of Zhangjiagang City and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urbaniz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rbanization of Zhangjiagang City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which were the urbanization of Zhangjiagang City from 1991 to 2001 and the suburbanization of Zhangjiagang City from 2001 to 2006 based on landscape metrics' chang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urbanization, the response was obvious in the urban center of Zhangjiagang City, and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d greatly. During suburbanization, the response was obvious in the rural area of Zhangjiagang City and rural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d greatly. The urbanization of Zhangjiagang City conformed to the urbanization mode based on population theory and extension theory. Urbanization firstly affected the urban center, and then extended to its surrounding areas, and further influenced widespread rural areas. During sub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land had decreased and been seriously destroyed; thus,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ECOLOGY GRADIENT ANALYSIS URBANIZATI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Zhangjiagang city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Capital Enhancement to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tegrating into the City
2
作者 TANG Yaner LIU Yanli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12期20-22,共3页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re the main urban construction team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y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However,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this group has been hampered by many fa...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re the main urban construction team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y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However,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this group has been hampered by many factors. Views of this paper is that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capital enhancemen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tegrated into the city. Finally, propose strategies to facilitate this group more easily integrate into city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Support Psychological capital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tegrated into city
下载PDF
DATA MODEL AND VISUALIZATION OF 3D CITY LANDSCAPE BASED ON INTEGRATED DATABASES 被引量:5
3
作者 Li Deren Wang Yandong +1 位作者 Zhu Qing Gong Jianya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1999年第1期21-25,共5页
Data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are the two important, difficult and costful aspects in a Cybercity project. 2D-GIS is mature and can manage a lot of spatial data. Thus 3D-GIS should make the best of data and technology... Data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are the two important, difficult and costful aspects in a Cybercity project. 2D-GIS is mature and can manage a lot of spatial data. Thus 3D-GIS should make the best of data and technology of 2D-GIS. Construction of a useful synthetic environment requires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types of information like DEM, texture images and 3D representation of objects such as buildings.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for 3D city landscape data model and visualization based on integrated databases is presented. Since the data volume of raster are very huge, special strategies(for example, pyramid gridded method) must be adopted in order to manage raster data efficiently.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of data acquisition, the proper data structure and a simple modeling method are presented as well. At last, a pilot project of Shanghai Cybercity is illu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city landscape INTEGRATED DATABASES modeling VISUALIZATION
下载PDF
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对资本要素市场整合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分析
4
作者 乔俊峰 尹星怡 刘康颖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6,共11页
以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13年中国地级市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地方金融发展对资本要素市场整合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商行的设立显著促进了资本要素市场整合。机制分析表明... 以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13年中国地级市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地方金融发展对资本要素市场整合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商行的设立显著促进了资本要素市场整合。机制分析表明,城商行的设立通过促进银行业竞争和增加信贷供给推动资本要素市场整合,而政府干预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促进银行业竞争的效应,影响信贷资源流向。对城商行异地扩张和兼并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商行的异地分行设立会促进地区资本要素市场整合,但城商行异地分行数量的扩张又会阻碍资本要素市场整合,而城商行兼并对资本要素市场整合则没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结论能为我国优化地方金融体系,促进资本要素市场整合提供理论依据和直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资本要素市场整合 渐进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山西忻州古城景观风貌特征探析
5
作者 任艺伟 曹晔 武小钢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3-39,共7页
古城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城市景观风貌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高度概括。忻州古城有18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且在2019年修复、活化完成后取得了多项成绩,已逐渐成了忻州城市发展新的“锚固点”。在阅读相关古籍、文献和实地调研测绘的基础上,首... 古城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城市景观风貌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高度概括。忻州古城有18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且在2019年修复、活化完成后取得了多项成绩,已逐渐成了忻州城市发展新的“锚固点”。在阅读相关古籍、文献和实地调研测绘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了忻州古城景观风貌的历史演变;其次,对古城的景观风貌现状进行了研究,包括空间格局、建筑景观和民俗文化;最后,对忻州古城景观风貌的地域特征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以期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古城如何更好地与城市旅游、城市人居和城市发展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风貌 忻州古城 地域特征 文旅融合
下载PDF
站城融合理念下老城区站前广场复合性景观设计
6
作者 曾昭君 钟正 +1 位作者 刀承洁 柯尧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1期247-249,共3页
站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下,城市老城区的高铁站建设迫切需要落实高铁站与城市更新的有机融合。站前广场既是高铁站集散空间,又是老城区宝贵的公共空间,如何在微观尺度实现站城融合理念是当前铁路建设及景观设计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 站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下,城市老城区的高铁站建设迫切需要落实高铁站与城市更新的有机融合。站前广场既是高铁站集散空间,又是老城区宝贵的公共空间,如何在微观尺度实现站城融合理念是当前铁路建设及景观设计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基于老城区站前广场空间的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复合性景观的概念及设计原则;其次,从功能布局、景观要素、运营策划三方面提出具体的空间设计策略,并以六盘水站前广场为例进行实践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大中城市的老城区站前广场的景观设计提供理念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融合 站前广场 复合性景观 老城区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城市形象的塑造现状与进路
7
作者 王珂 王远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7-102,共6页
2020年,洛阳市官方明确提出塑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城市形象。目前,洛阳市“东方博物馆之都”城市形象已初见成效:优质视听内容助力洛阳市博物馆成功“出圈”,博物馆的游览体验日益丰富,数字博物馆建设成果斐然。当下,洛阳市可在进一步... 2020年,洛阳市官方明确提出塑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城市形象。目前,洛阳市“东方博物馆之都”城市形象已初见成效:优质视听内容助力洛阳市博物馆成功“出圈”,博物馆的游览体验日益丰富,数字博物馆建设成果斐然。当下,洛阳市可在进一步完善博物馆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把握全新的用户传播生态、数字技术革新及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有利条件,通过博物馆IP授权壮大洛阳市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东方博物馆之都”城市形象的全民共创,并借由博物馆国际传播助推河洛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东方博物馆之都” 城市形象 文旅融合
下载PDF
石景山区西部全域型城市更新——构建智慧生态城区
8
作者 蒋向国 李新忠 +2 位作者 朱加兵 张婉君 邓尔东 《城市设计》 202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石景山西部全域型城市更新是一个片区综合型城市更新项目,旨在通过全域统筹和系统创新,推动片区的高质量发展。中交城市更新公司作为石景山西部地区(五里坨、广宁街道全域)城市更新的统筹平台,以配套为先、产业为核、运营为魂、文化为... 石景山西部全域型城市更新是一个片区综合型城市更新项目,旨在通过全域统筹和系统创新,推动片区的高质量发展。中交城市更新公司作为石景山西部地区(五里坨、广宁街道全域)城市更新的统筹平台,以配套为先、产业为核、运营为魂、文化为脉、人民为本、资本赋能为六大实施路径,统筹实施110余个子项目。通过城市更新,推动了片区功能和经济发展的全面提升,为社会资本参与片区型城市更新提供了模式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性更新 智慧生态城区 社会资本 区域功能整合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关于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的思考——以泰康(南京)养老社区为例
9
作者 吴晓笛 《建设科技》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各地养老社区建设日渐增多,且多样化趋势明显。泰康(南京)养老社区针对中高档消费能力老龄人口,利用基地原有地貌和区位优势,规划设计富有田园特色的养老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服务模式,努力实现“老有所养、...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各地养老社区建设日渐增多,且多样化趋势明显。泰康(南京)养老社区针对中高档消费能力老龄人口,利用基地原有地貌和区位优势,规划设计富有田园特色的养老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服务模式,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玩、老有所为”的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 养老服务模式 环建一体 内化城市
下载PDF
景观设计与海绵城市设计的融合策略--以中亿丰未来建筑研发中心项目为例
10
作者 韩玉倩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5期61-65,共5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及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人们的可持续意识日益增强。以中亿丰未来建筑研发中心项目为例,探讨景观与海绵城市融合设计策略,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与海绵城市设计的有机融合可... 近年来,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及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人们的可持续意识日益增强。以中亿丰未来建筑研发中心项目为例,探讨景观与海绵城市融合设计策略,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与海绵城市设计的有机融合可有效提升城市韧性和生态健康水平,应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 融合 应用 可持续性
下载PDF
山水赤壁,凤舞龙盘——基于地域山水文化的赤壁市体育中心建筑设计
11
作者 吴永超 《华中建筑》 2024年第7期71-74,共4页
体育建筑作为城市公共配套的重要组成,担负着文化传承的功能。赤壁市体育中心建筑设计从地域历史文化、城市自然环境等因素分析导入,结合中国传统建筑重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哲学思想,形成“山水赤壁,凤舞龙盘”的项目立意。项目从规划布... 体育建筑作为城市公共配套的重要组成,担负着文化传承的功能。赤壁市体育中心建筑设计从地域历史文化、城市自然环境等因素分析导入,结合中国传统建筑重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哲学思想,形成“山水赤壁,凤舞龙盘”的项目立意。项目从规划布局、建筑空间、建筑形态、逻辑建构方面整合设计,塑造出融合、开放、共享的建筑空间,体现道法自然、与环境相生的设计理念,带给人们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激发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活力和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文化 融合城市 开放共享 整合建构
下载PDF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12
作者 王振东 吴衡 郭俊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6期111-117,共7页
系统性地研究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语言景观能够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利用。名城名镇名村中的传统建筑群、纪念物和文化遗产等,大多通过独具特色的语言景观来呈现与外化,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征,展示其历史文化价值... 系统性地研究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语言景观能够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利用。名城名镇名村中的传统建筑群、纪念物和文化遗产等,大多通过独具特色的语言景观来呈现与外化,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征,展示其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语言景观的文字类型及空间载体形式也各不相同。该文从艺术学艺术设计的角度解读语言与空间的关系,研究语言景观不同的空间功能及设计原则,并揭示语言景观的发展与城市更新、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设计与应用凸显河南历史文化特色的语言景观,有利于河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形象构建,也有利于文旅融合的和美中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历史文化名城 语言景观 载体类型 文旅融合 公共空间
下载PDF
韶关钢铁厂招待所外部环境景观改造探究
13
作者 屠玮 陈令玲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0期229-232,共4页
从20世纪60年代建厂至今,韶关钢铁厂招待所面临软硬件均已跟不上时代审美与用户需求的困境,同时与转型后的厂区风貌格格不入,景观亟须改造升级。其设计思路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工业建筑,外观改造将会采用新建和利旧手法相结合,内核上则展... 从20世纪60年代建厂至今,韶关钢铁厂招待所面临软硬件均已跟不上时代审美与用户需求的困境,同时与转型后的厂区风貌格格不入,景观亟须改造升级。其设计思路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工业建筑,外观改造将会采用新建和利旧手法相结合,内核上则展现工业痕迹与企业文化。本研究以韶关钢铁厂招待所设计项目为例,结合前期文献研究、概念定义、现状问题、案例总结,梳理出具有典型性的国有企业招待所景观改造升级更新模式、景观改造升级策略,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产城融合 景观更新策略 国有招待所
下载PDF
城市景观功能的区域协调规划——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33
14
作者 彭建 王仰麟 +2 位作者 景娟 宋治清 韩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14-1719,共6页
城市景观功能的完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其与区域景观功能的相互协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的整体持续发展。在分析城市景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景观功能区域协调规划的基本思路,以城市景观为... 城市景观功能的完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其与区域景观功能的相互协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的整体持续发展。在分析城市景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景观功能区域协调规划的基本思路,以城市景观为规划对象,以人类社会的功能需求为立足点,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将城市景观的功能划分为生物生产功能、环境服务功能、文化支持功能和信息输运功能,对体现这些基本功能的景观类型进行区域协调规划。以深圳市为例,实证分析了其景观功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协调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功能 区域协调规划 深圳市
下载PDF
基于景观连接度的森林景观恢复研究--以巩义市为例 被引量:34
15
作者 陈杰 梁国付 丁圣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73-3781,共9页
景观连接度是研究景观促进或阻碍生物体或某种生态过程在斑块间运动的程度。基于景观连接度原理,借用景观连接度指数,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探讨了巩义市丘陵和低山地区森林景观在不同景观距离阈值下连接度的变化,确定了分析森林景观连... 景观连接度是研究景观促进或阻碍生物体或某种生态过程在斑块间运动的程度。基于景观连接度原理,借用景观连接度指数,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探讨了巩义市丘陵和低山地区森林景观在不同景观距离阈值下连接度的变化,确定了分析森林景观连接度的合适距离阈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要恢复为森林景观的农业斑块的重要值的大小,确定了对要恢复为森林景观的每一农业景观斑块对新形成的森林景观的连接度贡献大小,并结合区域地形特征,明确了森林恢复之初的重要斑块的选取及恢复的先后次序。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距离阈值下,低山地区森林景观的整体连通性指数值(IIC)都大于丘陵地区森林景观的IIC值;森林景观的适宜距离阈值,在丘陵地区可选择750 m,在低山地区可选择500 m,或者更小尺度;通过农业景观斑块重要值(dIIC)确定的对森林景观连接度作用起"非常高"和"高"的斑块的数量非常少,但对森林景观连接度的贡献作用却比较大。提出的基于景观连接来分析在森林恢复时重要斑块的选取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对区域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连接度 距离阈值 整体连通性指数值 巩义市
下载PDF
风景园林与城市的融合:对未来公园城市的提议 被引量:31
16
作者 曹世焕 刘一虹(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56,共3页
通过结合各时代变迁的特点,探讨了风景园林和城市的关系,在借鉴各种园林城市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作为新的理想型城市的"公园城市"概念,以及"城市的融合"的新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并为21世纪理想公园城市这一新的景观都... 通过结合各时代变迁的特点,探讨了风景园林和城市的关系,在借鉴各种园林城市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作为新的理想型城市的"公园城市"概念,以及"城市的融合"的新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并为21世纪理想公园城市这一新的景观都市主义新范例的实践,展示了7种战略方针以及混合型城市和城市品牌化等新的景观设计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的融合 公园城市 混合城市 景观都市主义
下载PDF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东段)国际竞赛获奖方案介绍 被引量:27
17
作者 俞孔坚 石颖 吴利英 《中国园林》 2003年第11期14-16,共3页
提出景观设计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强调景观设计过程的一个基本模式: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根据原则设计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分析,认为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需要解决:保护古城、处理护城河、安排内外交通和内部联系、解... 提出景观设计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强调景观设计过程的一个基本模式: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根据原则设计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分析,认为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需要解决:保护古城、处理护城河、安排内外交通和内部联系、解决公园的安全隐患等4个问题。并提出4条解决原则遗产廊道原则、生态廊道原则、休闲廊道原则和城市界面原则。基于这些原则,采取了14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奥林匹克公园 遗址 遗产廊道 景观设计 风景园林
下载PDF
新时期人本视角下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新模式探讨 被引量:31
18
作者 叶洁楠 章烨 王浩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28,共5页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城市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探讨“公园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对于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回溯城市建设中“人本”理念的演进,分析并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思路的4个转变:即城市发展...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城市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探讨“公园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对于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回溯城市建设中“人本”理念的演进,分析并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思路的4个转变:即城市发展规划理念的转变,工作主体的转变,建设模式的转变,建设内容的转变。从人的需求、绿色公共空间、风景园林和人居环境4个维度分析了“公园城市”建设的逻辑,提出了构建以人为主体,绿色公共空间为客体,风景园林为介体,人居环境为环体的“四体共融”“公园城市”建设新模式。具体途径一是打破城·绿空间边界,“园”“城”融合;二是丰富人·绿互动方式,“园”“人”融合;三是激活城·绿内在价值,“园”“业”融合。以推进新时期全方位开放、多元模式运作、全域公园化“公园城市”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城市 人本理念 绿色公共空间 四体共融
下载PDF
都城水系营建及其对区域景观的影响——以汉魏洛阳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诗阳 王向荣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7-132,共6页
水系营建对传统城市区域人居环境的整体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汉魏洛阳都城区域为例,结合古籍记载与考古成果,梳理并示意性复原了汉魏洛阳城郊与城池水系,同时归纳各自营建策略,并分析水系对各类区域景观(城池、城郊景观及生态环境)的... 水系营建对传统城市区域人居环境的整体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汉魏洛阳都城区域为例,结合古籍记载与考古成果,梳理并示意性复原了汉魏洛阳城郊与城池水系,同时归纳各自营建策略,并分析水系对各类区域景观(城池、城郊景观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汉魏洛阳城郊水系包含引、传、蓄、泄四大部分,体现出规划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充分理解,城池水系则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结合各部分的区位、功能及水利特性,汉魏洛阳水系在不同尺度上对其区域中的居住景观、支撑景观、皇家园林及生态环境等均产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水系营建 区域景观 汉魏洛阳 都城
下载PDF
基于昆山市城乡一体化的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韦薇 张银龙 +1 位作者 王浩 黄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在我国快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城乡一体化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对城乡景观的协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昆山市域范围为研究对象,基于1985—2008年间的3期TM影像图及两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 在我国快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城乡一体化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对城乡景观的协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昆山市域范围为研究对象,基于1985—2008年间的3期TM影像图及两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应用Image Analyzer 1.0等景观分析软件,依据城乡联系的特点对昆山市域范围的景观格局进行分类,并对其演变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23年间自然景观类型的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人工景观面积显著增长了440%;半自然半人工景观面积减少了29%。乡镇的农业景观大幅度减少了312.45 km2(占总面积的33.69%),而工商业及交通用地的增幅达33.17倍。市域范围内整体斑块密度、景观斑块数量破碎化指数受人工景观类型的影响基本呈上升趋势;受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量的限制,斑块之间距离缩进,其景观分离度也呈下降趋势。说明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景观格局受人为影响非常严重,在城市建设的同时,自然景观格局的连续性与完整性遭到破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城乡一体化 景观格局 昆山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