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akat, Local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Social Capital in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1
《Sociology Study》 2012年第3期189-197,共9页
Zakat as a source of development funding encourages well functioning of local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capital formation. Zakat management conducted by an organization with a set of norms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l... Zakat as a source of development funding encourages well functioning of local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capital formation. Zakat management conducted by an organization with a set of norms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function for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ctivities. A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Village of Patila, South Sulawesi Province. The community in this village successfully managed the selfsupporting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agriculture infrastructures. Data collected were the activities of local organization of the board members of the mosque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s, farmer group, and collective stall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community truth on the mosque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s was formed by the social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of mosque and schools through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zakat payment by rules (norms). Both development foundations could function well through the network with villagers who migrate to other island as a potential zakat payer. Strengthen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sup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ctive stall and pump farming system. The proc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Village of Patila as well as social capital formation encouraged people to carry out selfsupport development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AKAT local organization social capital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下载PD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Integration of Migrants in China
2
作者 Guangjun Shen Chuanchuan Zhang 《China & World Economy》 2024年第1期1-20,共20页
Migrants often face challenges in social integration.Using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migrant workers and employing the epidemiological approach,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terminants of social integration.It... Migrants often face challenges in social integration.Using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migrant workers and employing the epidemiological approach,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terminants of social integration.It finds that,conditional on a set of individual features,the migrants from less-developed provinces have greater difficulty in integrating into local communities.These results still demonstrate robustness across alternative variables,samples,and various specifications.Mechanism analysis shows that educational and employment factors account for over 40 percent of the variance in social integration levels,suggesting their significant influence.Additionally,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native bias against migrants,along with misunderstandings between them,may account for part of the remaining variation in social integration levels.Importantly,the ability to speak local dialects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crucial factor tha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migrants'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integrating into a new city.By identifying one specific cause of social integration,this paper provides information to individuals and governments and assists them to improve social inte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 development epidemiologic approach MIGRANT social integration
原文传递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the Zaozhuang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in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LIU Binsheng ZHANG Xiaohui +3 位作者 TIAN Junfeng CAO Ruimin SUN Xinzhang XUE Bin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3年第4期390-404,共15页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central theme of modern global developmen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urban era,the vulnerability and instability of rural areas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and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central theme of modern global developmen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urban era,the vulnerability and instability of rural areas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and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aces serious challenges.To address these issues,the study took the Zaozhuang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in China under the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enda as a case,combined with economic,social and land use data during 2016-2020,and applie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method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athways of“innovation-driven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displayed a trend of synergistic change,with“explosive”growth from 2018 to 2020.The social sustainability steadily increased from 2016 to 2020.Ecological and spatial sustainability continuously declin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Moreover,the rural innovation capacity of the Zaozhuang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displayed rapid growth during 2016-2020.Although the rural innovation capacity of the Zaozhuang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has rapidly improved,it has a weak driving effect on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There are two primary challenges that must be overcome to ensure the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Zaozhuang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The first challenge is the imbalance among the multi-dimensi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the second challenge is the weakening of rural innovation capacity to drive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this study proposed a systematic pathway for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Zaozhuang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from multidimensions,such as policy actions,technologies,projects,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s,and formed a universal and representative“Zaozhuang model”.This study expand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 for innovation-driven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ural innovation capa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social sustainability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Zaozhuang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集市助推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山东阳信集的考察
4
作者 马海龙 赵梦雪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2,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宗旨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基本路径之一是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位于鲁西北地区的阳信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推动当地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阳信集的案例,借助社会空间视角,从过程性、关系性、要素... 中国式现代化的宗旨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基本路径之一是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位于鲁西北地区的阳信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推动当地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阳信集的案例,借助社会空间视角,从过程性、关系性、要素性三方面分析集市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新的探索。从过程性的维度来看,集市是实现城乡空间结构重组与整合、控制与赋权的关键场域;从关系性的维度来看,集市是城乡居民进行社会互动与交往的公共生活空间;从要素性的维度来看,集市是推动劳动力、资本、信息等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交换空间。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集市已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集市 城乡融合发展 社会空间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一三产业融合的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宋鑫 于淼 +1 位作者 齐婷婷 李雪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222-224,228,共4页
从乡村振兴的视域出发,探讨基于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在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和打造文旅项目等发展建议,以期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乡村现代化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一三产业融合 区域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
6
作者 张晖 李靖 +1 位作者 张燕媛 虞祎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2,93,共16页
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有效盘活农业资源,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以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式为县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基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0年数字乡村指数与县域数据的匹配数据,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有效盘活农业资源,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以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式为县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基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0年数字乡村指数与县域数据的匹配数据,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促进本地与毗邻地区的县域经济增长;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城乡市场有效对接与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赋能县域经济增长;乡村经济数字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呈现逐渐递减的态势,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经济增长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县域经济增长 城乡融合发展
下载PDF
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中国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7
作者 李盼林 李洁 +4 位作者 阿拉木斯江·喀迪尔 杨利兴 袁天翔 陈哲南 张宁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1期185-188,共4页
该文探讨文化传承在中国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分析其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田野调查,研究表明文化传承在促进乡村经济多样化、增强社区凝聚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安徽宏... 该文探讨文化传承在中国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分析其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田野调查,研究表明文化传承在促进乡村经济多样化、增强社区凝聚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安徽宏村、丽江古城和茶马古道为例,展示文化传承如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也面临文化与经济平衡、传统技艺传承困难及文化真实性维护等挑战。该文提出具有本土特征的新型文化继承与创新模型,强调地方政府在文物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建议通过政策扶持、激励机制和社区参与,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使文化传承更好地融合到乡村振兴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传承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校地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以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建设为例
8
作者 武晓楠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7期25-28,共4页
2020年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启动建设,常州新校区建设将为校地双方注入新资源、获取新动能、实现新突破,促进河海大学“双一流”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以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建设为实例,阐述了... 2020年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启动建设,常州新校区建设将为校地双方注入新资源、获取新动能、实现新突破,促进河海大学“双一流”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以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建设为实例,阐述了校地融合的重要意义,从学校自身和区域特点出发,提出了校地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了校地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期为校地融合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地融合 区域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 问题研究
下载PDF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9
作者 郑理 王墨涵 游佳 《中国商论》 2024年第21期34-37,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差距日益凸显,这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挑战。城乡商贸一体化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分析了城乡商贸...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差距日益凸显,这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挑战。城乡商贸一体化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分析了城乡商贸一体化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逻辑,城乡商贸一体化能够加强城乡间产业互补与资源共享,消除地区经济发展壁垒,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同时,城乡商贸一体化也为农村地区居民增加收入提供了多种途径,激发了农村市场潜力,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据此,本文提出城乡商贸一体化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商贸流通 共同富裕 城乡经济发展 资源优化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数字经济何以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效应和机制
10
作者 田力 毛伟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2期25-34,共10页
数字经济正驱动以往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给农业经济系统带来新的挑战。利用2010—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抵抗与恢复能力、适应与调节能力以及转型与创新能力三个维度测度农业经济韧性指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来... 数字经济正驱动以往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给农业经济系统带来新的挑战。利用2010—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抵抗与恢复能力、适应与调节能力以及转型与创新能力三个维度测度农业经济韧性指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来考察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在省域层面上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具有积极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地提升农业经济韧性的水平,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依旧稳健。机制分析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经济韧性的重要渠道。此外,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经济韧性具有异质性,表现为数字经济在非粮食主产区、适应与调节以及转型与创新阶段正向影响效应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经济韧性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邓鹏辉 阿尔斯兰·吉力力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2期97-100,共4页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枢纽地带,新疆在推动城乡融合与对外开放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城乡融合是新时代下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旨在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城乡产...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枢纽地带,新疆在推动城乡融合与对外开放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城乡融合是新时代下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旨在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城乡产业结构也逐渐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互通和融合。本文测度并对地区层面面板实证检验城乡融合结果显示,目前新疆城乡融合水平较低但正稳步提升,地区差异较大且趋于缩小。对外开放稳健促进新疆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对外开放度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新疆城乡融合 城乡产业结构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路径——以安徽省F市为例
12
作者 伲永贵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3-23,共11页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理念、空间、主体、机制、制度、能力、方式等要素构建多维分析框架,以安徽省F市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研究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问题。研究发现,当前推进市域...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理念、空间、主体、机制、制度、能力、方式等要素构建多维分析框架,以安徽省F市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研究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问题。研究发现,当前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还存在理念认识不够、市域空间布局不协调、治理主体单一、机制尚未完善、制度仍需健全、治理能力不足和方式有待改进等问题。新时代有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强化现代化治理理念、加强市域空间科学规划、完善多元协同机制、健全法规制度、强化教育培训以提升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优化社会治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现代化 城乡协调发展 共建共治共享 “五治”融合
下载PDF
Function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Rural Ecosystems 被引量:2
13
作者 HUANG Guoqi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5期62-69,共8页
At present,the whole country is fully implemen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ctively promoting rural ecosystems development in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and agroecology,the main functions of rural... At present,the whole country is fully implemen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ctively promoting rural ecosystems development in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and agroecology,the main functions of rural ecosystem in China,the current outstanding problems,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system.China’s rural ecosystem has multi-functions such as carrying population,improving environment,providing products,increasing income,expanding employment and tourism,inheriting culture,populariz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educating people,training talents,and providing places for the aged urban residents.Currently,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rural ecosystem in China,such as ecological destruction,waste of resources,environmental pollution,natural disasters,economic poverty,backward science and education,laggard culture and medical care,lack of public services,bad social morality,loss of villagers and disappearance of villages.In order to promot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systems in China,the follow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ating “tri-benefits”(economic,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gradual progress,comprehensive governance,adaptation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long-term efforts and success.Eventually,the following measures are suggested:① enhancing awareness;② planning well;③ improving environment;④ optimizing ecological structure;⑤ improving ecological functions;⑥ improving ecological conditions;⑦ strengthening public services;⑧ improving laws and regulations;⑨ improving great investment;⑩ accelerating personnel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ECOSYSTEM EC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下载PDF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长瑶 雷洪博 杨永生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6-127,共12页
经济融合是城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兼顾质量与效率双重标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 经济融合是城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兼顾质量与效率双重标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在我国东部、西部、东北地区表现显著,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受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相比于本地区,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邻近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与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战略,注重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破除制约人力资本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障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 农村人力资本结构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城乡经济融合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The Assessment of the Comparative Efficiency of Various Reforms of Countries by the Integral Index of Reforms
15
作者 Samson Davoyan 《通讯和计算机(中英文版)》 2013年第10期1271-1283,共13页
关键词 经济改革 相对效率 评价 人类发展指数 全球竞争力 调节器参数 外国专家 亚美尼亚
下载PDF
大数据赋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理论问题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鲁宁 何潍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共11页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总结提炼的社会建设方针。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讨论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的逻辑,通过多元共建大数据平台,实现政府、企业、居民等多元社会主体的数据信息整合,...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总结提炼的社会建设方针。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讨论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的逻辑,通过多元共建大数据平台,实现政府、企业、居民等多元社会主体的数据信息整合,识别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和意愿。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统筹、企业参与、居民自治的多元共治机制,明确各主体的权责边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量化评估体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共享机制。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已形成清晰的战略规划,大数据赋能的实现路径已初见成效,但企业与居民等多元社会主体仍需在党和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协同发力,共同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平安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治共享 大数据 社会治理 多元共治 公共服务 资源流动 城乡融合
下载PDF
绿色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基于PVAR与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辛金国 张虹虹 《调研世界》 CSSCI 2023年第2期3-12,共10页
本文在梳理绿色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机理基础上,收集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出绿色发展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并进行描述分析,利用PVAR模型对绿色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在梳理绿色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机理基础上,收集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出绿色发展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并进行描述分析,利用PVAR模型对绿色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构建绿色发展门槛模型对其非线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各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但地区发展并不均衡,有从长江经济带东部向中部、西部辐射的态势;(2)各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整体波动上升,但局部存在较大差异,且该差异可能有扩大趋势;(3)绿色发展对城乡融合发展表现出正向促进作用,且该影响存在阶段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城乡融合 长江经济带 PVAR模型 门槛效应
下载PDF
基于数字经济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18
作者 汪东亮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4-28,共5页
为研究我国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值得到评价总分,结果表明:(1)从指标权重值来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所对应的权重... 为研究我国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值得到评价总分,结果表明:(1)从指标权重值来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所对应的权重值分别为0.493、0.282和0.225,对比权重值的大小可以发现,经济效益的权重值最大,说明经济效益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2)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略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较低。(3)我国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2014—2021年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且在2020年上升明显,可能原因在于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居民跨省旅游率显著降低,大部分居民选择就近出行,直接推动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经济 高质量发展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下载PDF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性研究
19
作者 陈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1-50,共10页
基于PCA-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2017-2021年沿海9个省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省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成效差异较大,江苏省年年位居第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支持... 基于PCA-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2017-2021年沿海9个省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省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成效差异较大,江苏省年年位居第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效率在近五年均未达到DEA有效,但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资源配置、管理及使用效率对综合效率的提高起到主要作用,其次是技术进步的驱动作用。该研究旨在拓宽产教融合的研究视域,丰富产教融合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性测度方法,便于实时监控产教融合成效状况,为产教融合的实践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作用的量化提供理论支持,为高职院校及相关部门管理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经济社会发展 PCA-DEA-Malmquist指数模型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宸梓 白永秀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134,共12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根本之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数字技术以其高通用性、高渗透性、高共享性等属性快速渗透城乡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助于打通城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根本之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数字技术以其高通用性、高渗透性、高共享性等属性快速渗透城乡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助于打通城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存在的诸多堵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指导,从数字技术赋能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内涵入手,阐释数字技术赋能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数字化变革,探讨数字技术在城乡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上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盘活城乡商品和要素流通以及促进城乡消费协同升级等方面提出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融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构建和谐健康的城乡关系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城乡融合 社会再生产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