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ustry-City Integration in Eco-industrial Park of China
1
作者 Yan Erwa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1期8-15,共8页
Industry-city integration in industrial park has stepped into quick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Relying on the developed ecological industry chai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 Industry-city integration in industrial park has stepped into quick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Relying on the developed ecological industry chai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good ecological service,eco-industrial park is at the forefront of industry-city integration,and accumulates rich experience in practic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model includes government development,development of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The space structures involve the relation between central urban district and new industrial town,overall layout of production,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ce in eco-industrial park. In the aspect of system innovation,park management system,household reg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cultural system of community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 face the challe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y-city integration Eco-industrial PARK SERVICE industry SPATIAL layout
下载PDF
A Novel Data Schema Integration Framework for the Human-Centric Services in Smart City
2
作者 Ding Xia Da Cui +1 位作者 Jiangtao Wang Yasha Wang 《ZTE Communications》 2015年第4期25-33,共9页
Human-centric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domain in smart city and includes rich applications that help residents with shopping, dining, transportation,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daily activities. These applications have g... Human-centric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domain in smart city and includes rich applications that help residents with shopping, dining, transportation,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daily activities. These applications have generated a massive amount of hierarchical data with different schemas. In order to manage and analyze the city-wide and cross-application data in a unified way, data schema integration is necessary. However, data from human-centric services has som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ack of support for semantic, matching, large number of schemas, and incompleteness of schema element labels. These make the schema integra- tion difficult using existing approaches. We propose a novel framework for the data schema integration of the human-centric services in smart city. The framework uses both schema metadata and instance data to do schema matching, and introduces human intervention based on a similarity entropy criteria to balance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Moreover, the framework works in an incremental manner to reduce computation workload. We conduct an experiment with real-world dataset collected from multiple estate sale application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ur approach can produce high-quality mediated schema with relatively less human in- terventions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ema matching schema integration smart city human-centric service
下载PDF
Strategic Study on Integration of Port and City Development in Rizhao
3
作者 Hou Chengjun Zhao Gaozheng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2-84,共3页
agglomeration of the Yangtze Delta (UAYD),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regions of China, has witnessed an increasing prevalence in building ecological cities when the ecological cities are pursued by many modern citie... agglomeration of the Yangtze Delta (UAYD),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regions of China, has witnessed an increasing prevalence in building ecological cities when the ecological cities are pursued by many modern cities, and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is regard. It is inevitable, however, that certain problems exis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which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non-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plex ecosystem, and the difficulty in quantifying eco-city construction or incomplete quantification in assessing the con- structiori of present and future eco-c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social-economic conditions and regional conditions of the UAY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et up an index system of eco-cities combining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o adopt the indices of eco-city, urban harmony, and eco-city colligate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level, urba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eco-city construction of cities within the UAYD. Results indicate that among 15 cities in UAYD, Suzhou City ranks the highest in terms of eco-city construction, whereas Nantong ranks relatively lower; sustainable eco-city construction is possible only when cities are developed in every respect of harmo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 city integration of port and city transportationsystem industry near to the port city planning locational advantage
下载PDF
Clean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Industry:A Key to Eco-city Development
4
作者 Paulussen Juerge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共6页
Eco-city development is a healthy proc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i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ocal ecosystem through changing production mode,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decision instrument based on ecolog... Eco-city development is a healthy proc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i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ocal ecosystem through changing production mode,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decision instrument based on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system engineering. The key to its planning is an ecological integration to make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wealth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betwee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between natural and human eco-cybernetics.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citizens’ participation and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catalyzing are the key instrumen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ocity plan. "Clean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industry" are key elements i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owards an eco-city. Beyond the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questions, how to interlink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reduction at the local and regional level, the spatial and urban dimens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order to perform an integrative urban eco-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eco-city development clean production ecological industry URBANIZATION eco- scape eco-culture integration of urban functions.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Cities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 Case Study of Foshan City
5
作者 Mingyang Luo 《Proceedings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udies》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s a major policy decision and national strategy made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which significantly support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s a major policy decision and national strategy made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which significantly support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maintains the long-term prosperity for the whole country.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Foshan needs to find its own position and direction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joint development with other cities through five 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Joint development city integration Sanlong Bay innovation cluste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novation
下载PDF
雄安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薄文广 黄南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6,共8页
当前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基础较弱、定位于国家“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其产城融合发展面临着城市高标准开发的自我造血机能较弱、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要素支撑较少、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动态平衡较难等追赶和示范需同时进行等挑战。在未... 当前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基础较弱、定位于国家“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其产城融合发展面临着城市高标准开发的自我造血机能较弱、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要素支撑较少、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动态平衡较难等追赶和示范需同时进行等挑战。在未来产业发展服务化、城市发展多样化、产城发展协同化、产城创新数字化的趋向下,应以创新利用雄安“金字”招牌为首要、以充分发挥市场运行逻辑为支撑、以加快形成示范效应为突破、以渐进式产业发展为路径、以有效协调周边区域利益为促进,加快雄安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更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日益深入和多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产城融合 示范效应 产城创新
下载PDF
产业融合与数字创新:来自三网融合的证据 被引量:3
7
作者 姚战琪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7,共13页
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三网融合是促进数字创新的重要举措。利用2005—2021年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模型研究三网融合对我国数字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网融合能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机制检验表明,... 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三网融合是促进数字创新的重要举措。利用2005—2021年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模型研究三网融合对我国数字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网融合能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在三网融合与数字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三网融合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间接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因此,应大力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人力资本对我国数字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企业可尝试利用已有数字技术进行渐进式数字创新,加速推动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网融合 数字创新 产业结构高级化 人力资本
下载PDF
市域产教联合体公共价值创造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智彬 龚楚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6,共9页
建立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探索,它具有协同创新性、地方性、契约性、开放性与融通性等多重特征,立足公共价值创造分析视角能帮助理解市域产教联合体超越“教育”或“产业”领域价值的组织本质。公共价值创造... 建立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探索,它具有协同创新性、地方性、契约性、开放性与融通性等多重特征,立足公共价值创造分析视角能帮助理解市域产教联合体超越“教育”或“产业”领域价值的组织本质。公共价值创造分析框架呈现了市域产教联合体增强职业教育经济社会适应性与人才培养组织支持水平、改善企业人力资源和技术技能结构以及提升企业形象等方面的公众价值基础,并充分阐述了其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价值共识、强化社会凝聚力和提升公众福祉等方面的公共价值结构。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应准确识别公共价值内涵,定位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组织目标,在制度完善过程中寻求价值公约数以及强化组织能力,不断优化运行机制,塑造协同文化,构建价值共创格局,从而实现市域产教联合体公共价值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产教联合体 公共价值创造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促进数实融合?——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9
作者 谢思 房克雷 和军 《产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13,共14页
智慧城市试点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政策之一,也是实现数实融合的重要手段。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数实融合的影响及... 智慧城市试点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政策之一,也是实现数实融合的重要手段。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数实融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数实融合,该结论在样本缩尾、增加样本维度、调整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和扩大对外贸易,进而促进数实融合。(3)智慧城市建设在非资源城市、非老工业基地、中小城市、宽松环境规制地区表现出显著的数实融合正向效应。(4)智慧城市建设在促进数实融合方面具有空间协调效应,能够在全国、省份以及地区层面缩小数实融合的相对发展差距。研究结论为中国深化数实融合、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数实融合 产业结构 数字治理 对外贸易 双重机器学习
下载PDF
大连市职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10
作者 鲍计国 鲍长生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3,64,共7页
以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大连市职业教育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大连市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与本市产业体系相匹配的专业格局,为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但在政策、产教融合... 以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大连市职业教育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大连市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与本市产业体系相匹配的专业格局,为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但在政策、产教融合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应从细化大连市职业教育政策,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加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材编写的开放性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大连市职业教育的水平,为大连市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下载PDF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
11
作者 张玉军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农村产业融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选择,其赋予了农业产业新动能、激发了农村发展新活力、拓展了农民增收新空间。江苏省镇江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表明,培养壮大融合主体、优化集聚融合要素、巩固创新融合模式、稳定完善融合机... 农村产业融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选择,其赋予了农业产业新动能、激发了农村发展新活力、拓展了农民增收新空间。江苏省镇江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表明,培养壮大融合主体、优化集聚融合要素、巩固创新融合模式、稳定完善融合机制,能够有效地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针对融合层次不高、主体功能不强、要素供给不足等问题,应从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推动生产要素跨界流动、促进增值收益合理分配等方面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以期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 江苏省镇江市
下载PDF
人机一体、虚拟影像与伦理预警——人工智能时代电影工业美学“接着讲”之一
12
作者 陈旭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高新科技加速度式发展,给电影工业,电影人的思维、想象力、主体性与工作理性、生存方式等都带来巨大冲击,也对电影理论建设提出了新挑战。电影工业美学立足于电影产业发展、工业化升级和新生代导演的创作,涉及原理论... 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高新科技加速度式发展,给电影工业,电影人的思维、想象力、主体性与工作理性、生存方式等都带来巨大冲击,也对电影理论建设提出了新挑战。电影工业美学立足于电影产业发展、工业化升级和新生代导演的创作,涉及原理论、方法论、创作论、本体论、受众论、传播论等维度,系新媒介语境下建构的电影阐释学术话语和知识体系。当下的电影工业美学需要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接着讲”:在主体维度,“人机一体”成为导演身体的延伸、器官的再造,带来了主体性危机;在影像维度,大量智能化生成的虚拟影像颠覆了影像本体论与真假标准;在伦理维度,必须关注日益加剧的内部/外部电影伦理问题,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电影工业美学 接着讲 人机一体 虚拟影像 伦理
下载PDF
“产—城—人”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导向的社会治理研究与探索——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为例
13
作者 蓝宇蕴 黄泽深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1期152-164,共13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以“产—城—人”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探索出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结合的社会治理“狮山模式”。该治理模式的核心意涵是,狮山镇在区域性的产业增长、城市建设和人的进步之多重复杂关系中,通...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以“产—城—人”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探索出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结合的社会治理“狮山模式”。该治理模式的核心意涵是,狮山镇在区域性的产业增长、城市建设和人的进步之多重复杂关系中,通过多主体、多形式的社会治理建构,在使产、城、人三个领域均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还使三者之间形成相互顺应、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狮山这一创新探索,为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地方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产—城—人”融合 高质量发展 狮山模式
下载PDF
扬州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现状与培育路径研究
14
作者 张翔 袁刚 《科技风》 2024年第23期59-61,共3页
在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背景下,对扬州获批的48家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针对获批企业的利益诉求实现困难、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群不匹配、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等现实问题,构建了企业自主办学、校企合作办学、企业参与学校... 在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背景下,对扬州获批的48家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针对获批企业的利益诉求实现困难、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群不匹配、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等现实问题,构建了企业自主办学、校企合作办学、企业参与学校教学、校企共同开发产品等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类型。提出要加强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型载体平台,建立市域产教融合新机制新生态等建设路径。多方共同培养服务支撑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产教融合型企业对地方经济社会的服务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企业 培育 科创名城 扬州
下载PDF
深入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路径研究
15
作者 耿静波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4期2-5,共4页
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天津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承载的时代重任。提出天津市深入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的路径:发挥高教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科教融汇及产教融合... 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天津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承载的时代重任。提出天津市深入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的路径:发挥高教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科教融汇及产教融合;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视交叉学科发展,赋能复合型创新人才培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产教融合 科教兴市 人才强市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产城融合趋势下工业园区环境社会风险特征及对策研究
16
作者 肖皓 陈亚林 +3 位作者 高洋 汪诚文 田金平 陈吕军 《中国环境管理》 2024年第4期141-149,159,共10页
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产城融合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其环境社会风险已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围绕工业园区环境社会风险特征、防范与化解等问题,重点开展了三方面研究:首先,基于政策分析和文献计量,探究园区环... 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产城融合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其环境社会风险已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围绕工业园区环境社会风险特征、防范与化解等问题,重点开展了三方面研究:首先,基于政策分析和文献计量,探究园区环境社会风险问题,对问题形成过程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提出在产城融合趋势下,环境抗争日益成为园区环境社会风险的主要表现。进而,运用数据统计和机制模型等方法,深入剖析工业园区环境抗争问题的时空特点和发生机制,并分析得出其历史成因复杂、多种利益诉求、多方主体博弈和多重监管难点等复杂特性。最后,提出工业园区环境社会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对策建议:开展环境社会风险常态化管理、鼓励多元共治管理创新、持续提升管理效能、推进技术攻关,多策并举,软硬兼施,促进园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风险 工业园区 环境抗争 产城融合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城融合国际范式及对东南科学城的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斌 黄启才 魏国江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95,共11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福建省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传统“重产轻城”、“产城分离”模式不可持续,需要构建产城融合发展的东南科学城新模式。通过比较国际典型科技园在不同资源禀赋、差异化的创新生态、传统与去中介化模式条件下的不同...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福建省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传统“重产轻城”、“产城分离”模式不可持续,需要构建产城融合发展的东南科学城新模式。通过比较国际典型科技园在不同资源禀赋、差异化的创新生态、传统与去中介化模式条件下的不同发展历程,总结产城融合经验,提出福建省推动东南科学城建设的启示和建议。福建省推动东南科学城融合发展应强化平台建设、优化政策供给、推进区域协同创新,以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东南科学城 产城融合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思路与实践——以湖北省十堰市茅塔河小流域为例
18
作者 李敏胜 杨思 李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6,共9页
作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小流域治理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是统筹小流域内各要素发展与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现状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的编... 作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小流域治理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是统筹小流域内各要素发展与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现状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的编制思路及策略的研究较为薄弱,如何理清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的架构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规划统筹与统筹规划方法论,构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的架构,并结合湖北省十堰市茅塔河小流域的规划实践,提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的思路与策略,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小流域治理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 人居环境科学 规划统筹与统筹规划 十堰市 茅塔河小流域
下载PDF
林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问题与对策——以漳州市为例
19
作者 黄宇超 钟玉芬 +1 位作者 林伟明 洪燕真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14,共8页
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漳州市在林业三产融合发展方面探索出多种可行模式,但仍存在跨行业间融合发展程度低、用地需求难以满足、林业产业附加值低、缺乏创新驱动等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发展模式... 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漳州市在林业三产融合发展方面探索出多种可行模式,但仍存在跨行业间融合发展程度低、用地需求难以满足、林业产业附加值低、缺乏创新驱动等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发展模式、打造平台载体、强化科技支持、提升品牌效应五项对策,将有效强化漳州市林业三产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三产融合 漳州市
下载PDF
空间联系视角下大城市产业新区产城融合水平测度——以武汉为例
20
作者 彭雨晴 祝芸依 +2 位作者 贺慧 郭诗怡 张森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4,共9页
功能单一和破碎化的城市新区开发模式引发了过度通勤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使产城融合成为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产业新区居民通勤和非通勤出行特征,从空间联系视角测度其产城融合水平,总结其产城融合模式... 功能单一和破碎化的城市新区开发模式引发了过度通勤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使产城融合成为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产业新区居民通勤和非通勤出行特征,从空间联系视角测度其产城融合水平,总结其产城融合模式与特征,结果显示:产城均衡型新区的职住功能匹配程度好,出行距离较短;产城错位型新区虽职住功能相对均衡,但就业与居住存在空间错位,从而导致出行距离偏长;单一功能主导型新区职住功能匹配程度低、出行距离较长。进一步提取核心建成环境指标要素与产城融合评价因子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产业新区公共设施配套与公交站点配置对通勤距离、通勤出行强度等具有更加显著的影响。基于不同产城发展模式特征,从用地均衡、公服设施配套和交通设施布局等角度提出差异化的产城融合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新区 产城融合 空间联系 日常出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