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Optimal Deep Learning for Cooper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被引量:1
1
作者 K.Lakshmi Srinivas Nagineni +4 位作者 E.Laxmi Lydia A.Francis Saviour Devaraj Sachi Nandan Mohanty Irina V.Pustokhina Denis A.Pustokhin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2年第7期19-35,共17页
Cooper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C-ITS)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future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A vital element of C-ITS comprises vehicles,road side units,and traffic command centers,which produce a ma... Cooper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C-ITS)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future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A vital element of C-ITS comprises vehicles,road side units,and traffic command centers,which produce a massive quantity of data comprising both mobility and service-related data.For the extraction of meaningful and related details out of the generated data,data science acts a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upcoming C-ITS applications.At the same time,prediction of short-term traffic flow is highly essential to manage the traffic accurately.Due to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traffic data,deep learning(DL)models are widely employed,which uses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for dealing with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deep learning based short-termtraffic flow prediction(IDL-STFLP)model for C-ITS that assists the people in various ways,namely optimization of signal timing by traffic signal controllers,travelers being able to adapt and alter their routes,and so on.The presented IDLSTFLP model operates on two main stages namely vehicle counting and traffic flow prediction.The IDL-STFLP model employs the Fully Convolutional Redundant Counting(FCRC)based vehicle count process.In addition,deep belief network(DBN)model is appli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short-term traffic flow.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BN in traffic flow prediction,it will be optimized by Quantum-behaved bat algorithm(QBA)which optimizes the tunable parameters of DBN.Experimental results based on benchmark dataset show that the presented method can count vehicles and predict traffic flowin real-time with amaximumperformance under dissimilar environmental si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per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deep belief network deep learning vehicle counting
下载PDF
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汽车共享平台设计
2
作者 牛延强 王燕涛 乔引庄 《汽车文摘》 2025年第1期47-51,共5页
针对传统共享汽车业务发展面临重资产、重运营、收入来源单一的困境,通过分析汽车租赁市场特征,结合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技术发展现状,针对车辆日租市场的计划性特征,提出了智能网联车共享平台方案。通过系统梳理平台服务和角色,将其划... 针对传统共享汽车业务发展面临重资产、重运营、收入来源单一的困境,通过分析汽车租赁市场特征,结合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技术发展现状,针对车辆日租市场的计划性特征,提出了智能网联车共享平台方案。通过系统梳理平台服务和角色,将其划分工厂、车源用户、智慧停车场、签约驾驶员、日租和分时租赁6种服务角色,对应于车源流转、日租、分时租赁3个服务环节,基于车路协同网络和车辆跟驰技术尽可能降低车辆调度成本。该方案在突破的传统共享汽车业务困境的同时,有助于车路协同落地前期技术的推广,有利于车电分离模式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汽车 车路协同 智能网联车
下载PDF
网联车辆编队的信号灯路口通行控制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孔慧芳 戴志文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为提高信号灯路口场景下车辆编队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提出V2X环境下网联车辆编队的信号灯路口通行控制策略。在信号灯路口上游设置一段控制区,以车辆编队领航车在信号灯路口排队疏散后到达信号灯路口为目标,对进入控制区的车辆编队速度... 为提高信号灯路口场景下车辆编队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提出V2X环境下网联车辆编队的信号灯路口通行控制策略。在信号灯路口上游设置一段控制区,以车辆编队领航车在信号灯路口排队疏散后到达信号灯路口为目标,对进入控制区的车辆编队速度进行优化。考虑速度变化对车辆编队纵向安全距离的影响,引入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建立固定跟车时距控制策略下编队车辆的速度跟随控制模型,并采用加权二次型性能泛函将速度跟随控制问题转化为易于在线求解的凸二次规划问题。通过PreScan/Simulink软件仿真将信号灯路口通行控制策略与固定跟车时距控制策略进行对比,以验证速度跟随控制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信号灯路口通行控制策略能够避免车辆间碰撞冲突,并可以减少编队车辆在信号灯路口的通行耗时,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信号灯路口 车辆编队控制 车路协同 模型预测控制
下载PDF
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超高速公路虚拟轨道系统研究
4
作者 何永明 权聪 邢婉钰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32,共9页
为保障超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论证虚拟轨道系统在超高速公路上应用的可行性,以车路协同技术为基础,搭建了超高速公路虚拟轨道系统模型。通过建立实时车辆动态坐标系,结合车辆偏离安全区域,计算出车辆横向偏转角度阈值;利用定位系统和路侧... 为保障超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论证虚拟轨道系统在超高速公路上应用的可行性,以车路协同技术为基础,搭建了超高速公路虚拟轨道系统模型。通过建立实时车辆动态坐标系,结合车辆偏离安全区域,计算出车辆横向偏转角度阈值;利用定位系统和路侧单元检测系统,研究了微波测距模块采样频率和安装间距随车速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在虚拟轨道单侧安全区域为10 cm时,小型两厢车、小型三厢车、中型车、中大型车、大型车车辆横向偏转的最大安全角度范围分别是1.43°~1.59°、1.30°~1.40°、1.22°~1.33°、1.17°~1.25°、1.10°~1.20°;当车辆行驶速度为180 km/h时,路侧单元传感器的采样频率高于27.72 Hz,传感器的安装距离小于6.87 m时可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超高速公路 车路协同 虚拟轨道 定位系统
下载PDF
基于车路协同的快速路合流区可变限速控制方法
5
作者 邬岚 任斯奇 +1 位作者 陈茜 韩辰球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77,共10页
针对快速路合流区通行效率低的问题,利用车路协同环境下实时信息采集与交互技术,基于Gipps安全距离模型,对METANET模型进行改进;将动态安全距离融入可变限速控制中,建立起主线可变限速的控制方法和模型,引导匝道车辆利用主线可插间隙汇... 针对快速路合流区通行效率低的问题,利用车路协同环境下实时信息采集与交互技术,基于Gipps安全距离模型,对METANET模型进行改进;将动态安全距离融入可变限速控制中,建立起主线可变限速的控制方法和模型,引导匝道车辆利用主线可插间隙汇入,提高了快速路合流区的通行效率和匝道汇入的成功率;利用VISSIM与MATLAB联合搭建仿真控制环境,在不同流量下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高流量下,可变限速的控制策略使得速度分别提升了8.75%、 9.28%,密度分别降低了9.45%、 9.77%,行程时间分别降低了9.29%、 8.88%;延误分别降低了9.21%、 8.84%;证明了该可变限速控制策略能提升合流区通行效率,改善交通流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合流区 车路协同 可变限速控制 安全间距 METANET模型
下载PDF
基于时间自动机的无信号交叉口车路协同系统建模与验证
6
作者 刘伟 肖七瑞 +3 位作者 陈新海 饶畅 张宇 王博思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82-1698,共17页
车路协同系统(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CVIS)是提高交叉口车辆通行安全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针对CVIS现有技术规范和标准未明确系统对象状态交互的动态时序及迁移过程,无法有效保障系统的通行控制逻辑安全问题,采用... 车路协同系统(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CVIS)是提高交叉口车辆通行安全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针对CVIS现有技术规范和标准未明确系统对象状态交互的动态时序及迁移过程,无法有效保障系统的通行控制逻辑安全问题,采用形式化语言对无信号交叉口车路协同系统功能逻辑进行描述,验证系统对象的状态交互和控制逻辑安全,提高无信号交叉口的车辆通行安全性。以单车无冲突、双车冲突和多车冲突场景分别进行仿真,明确状态交互和使能迁移路径;结合工具和需求规范语句进行系统安全属性验证,证明了控制逻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研发高安全架构的车路协同系统提供了可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形式化语言 车路协同系统 时间自动机 控制逻辑 可信验证
下载PDF
车路协同感知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
7
作者 伊笑莹 芮一康 +2 位作者 冉斌 罗开杰 孙虎成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9,共12页
近年来,我国自动驾驶研究逐步从聚焦于单车智能技术向车路协同技术转变,为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国在车路协同感知领域的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注重技术推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本文致力于深入探讨车路协同感知技术的发展动... 近年来,我国自动驾驶研究逐步从聚焦于单车智能技术向车路协同技术转变,为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国在车路协同感知领域的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注重技术推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本文致力于深入探讨车路协同感知技术的发展动态,梳理了车路协同感知基础支撑技术的特性和发展现状,厘清了车路协同感知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技术发展趋势,并针对推动车路协同感知技术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研究表明,车路协同感知技术正朝着多源数据融合方向发展,主要集中在纯视觉协同感知技术优化、激光雷达点云处理技术升级、多传感器时空信息匹配与数据融合技术发展以及车路协同感知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等方面。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产业的迅速成长,研究建议,加大对多模态车路协同感知技术的研发投入、深化行业间的合作、制定统一的感知数据处理技术标准并加速技术应用普及,以期推动我国在全球自动驾驶竞争中赢得主动,推动自动驾驶行业稳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车路协同感知 多源数据 激光雷达 视频摄像机 标准体系
下载PDF
顾及通信延迟的车路协同高精度定位
8
作者 张红娟 钱闯 +2 位作者 招倩莹 李文卓 李必军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7,共17页
近几年,随着智能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车辆的位置特征是智能交通中的基本元素。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辆可通过通信设备接收路侧端的定位信息进行自车定位。本文旨在解决车路协同环境中不稳定的通信延... 近几年,随着智能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车辆的位置特征是智能交通中的基本元素。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辆可通过通信设备接收路侧端的定位信息进行自车定位。本文旨在解决车路协同环境中不稳定的通信延迟带来的定位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因子图的考虑通信延迟的车辆高精度定位模型。在GNSS的情况下,基于路侧激光雷达点云LiDAR聚类方法识别和定位目标车辆,通过4G通信网络将目标定位结果发送至车辆,采用因子图将当前时刻的车载惯性测量单元IMU测量信息与滞后的路侧目标定位结果直接融合,基于增量平滑推理方法,实现车辆位置、速度和姿态的最优估计。最后,结合实测和仿真数据,利用实车试验验证了本文方法,与传统处理时间延迟的外推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提高车辆的定位和测速精度,并消除了高度不稳定的通信延迟对定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协同 通信延迟 高精度定位 因子图 路侧感知 目标识别与定位
下载PDF
基于信息安全强度的路侧设备任务调度优化策略
9
作者 苏北坡 代亮 巨永锋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20,共15页
车路协同系统中,车辆由于自身计算资源局限性将任务卸载至路侧设备(RSU)进行执行,然后由RSU考虑在本地处理任务或将任务卸载至云端的“车-边-云”架构,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边缘计算新模式。由于“边-云”侧无线信道的开放接入以及不... 车路协同系统中,车辆由于自身计算资源局限性将任务卸载至路侧设备(RSU)进行执行,然后由RSU考虑在本地处理任务或将任务卸载至云端的“车-边-云”架构,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边缘计算新模式。由于“边-云”侧无线信道的开放接入以及不确定性,需要增加安全机制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然而增加安全机制会使RSU的计算负载增加,进而使得RSU的能耗增加。针对如何在满足任务时延约束条件下优化路侧设备能耗及信息安全效用,提出了车路协同系统下路侧设备基于能耗-队列均衡的联合任务调度及加密优化(EPTS),并建立车速状态模型、任务加密模型、数据缓存队列模型、任务计算模型及优化目标函数。利用李雅普诺夫优化理论将优化问题模型进行转化,并将转化后的模型描述为背包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EPTS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有效性,平均目标价值优于平均分配策略17%,优于任务队列长度加权分配策略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协同系统 路侧设备 能耗 信息安全效用 李雅普诺夫
下载PDF
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单车智能和智能车路协同
10
作者 刘洋 占佳豪 +2 位作者 李深 李小鹏 陈峻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1-633,共23页
随着全球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自动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单车智能技术(SAD)和智能车路协同系统(i-VICS)是当前自动驾驶领域的两大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 随着全球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自动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单车智能技术(SAD)和智能车路协同系统(i-VICS)是当前自动驾驶领域的两大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讨论了单车智能中的感知定位、决策规划和控制执行技术,以及车路协同系统中的协同感知定位、协同通信和分级云控技术,并回顾了不同技术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中、美、德、日对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发展选择,并讨论了不同技术所带来的商业性产业链变革;剖析了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所面临的社会与法律挑战,并以此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技术 单车智能(SAD)技术 智能车路协同系统(i-VICS) 智能交通系统
下载PDF
城市级红绿灯信息开放服务车路协同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华贤平 王晨东 +1 位作者 葛元 唐绍春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提出了通过直连通信或蜂窝通信实现城市级红绿灯信息开放服务的车路协同系统,从信息获取、信息通信、信息处理及信息应用4个关键技术环节重点分析了该系统的构建与实施,并针对不同的应用方向或场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深入探讨了这些技... 提出了通过直连通信或蜂窝通信实现城市级红绿灯信息开放服务的车路协同系统,从信息获取、信息通信、信息处理及信息应用4个关键技术环节重点分析了该系统的构建与实施,并针对不同的应用方向或场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深入探讨了这些技术和方案在提升交通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道路安全性方面的应用潜力,同时提出跨城市红绿灯信息开放服务架构,对于车路协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城市级智能交通系统的未来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协同系统 智能交通 LTE-V2X直连通信 4G/5G蜂窝通信 红绿灯信息开放服务
下载PDF
武汉智能网联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及车路协同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功煜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3期1-4,8,M0004,共6页
新时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进行得如火如荼,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快速进入产业化与市场部署阶段,成为汽车行业技术变革的重要突破口。武汉作为国内第一批发展车路协同与智慧城市的“双智”试点城市之一,正在大力促进智能网联... 新时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进行得如火如荼,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快速进入产业化与市场部署阶段,成为汽车行业技术变革的重要突破口。武汉作为国内第一批发展车路协同与智慧城市的“双智”试点城市之一,正在大力促进智能网联车及配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依托武汉光谷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工程实例,构建光谷完整的“车路智行的生态系统”,着重研究车路智行一体化的智能网联体系,归纳总结智能网联汽车示范段的建设,为推动自动驾驶、V2X等技术的研发应用进程奠定坚实基础,不断完善光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 平台系统应用场景 车路协同 智能网联管理体系
下载PDF
车路协同环境下道路交通安全研究进展
13
作者 程泽阳 孙凌霞 +2 位作者 丁恒 冯忠祥 张卫华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3期14-33,共20页
作为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内容,车路协同技术通过人-车-路-环境之间实时通信主动感知交通安全风险,对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道路交通安全研究进展,从车辆紧急碰撞与危险预警、车辆防追尾控制、不良驾... 作为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内容,车路协同技术通过人-车-路-环境之间实时通信主动感知交通安全风险,对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道路交通安全研究进展,从车辆紧急碰撞与危险预警、车辆防追尾控制、不良驾驶行为分析、交叉口冲突分析及道路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概述了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相关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及系统架构,发现当前研究重点围绕微观驾驶行为建模和仿真评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驾驶模拟实践、多层次控制方法融合的评估与优化、安全场论视角下的道路风险评估等开展。通过梳理发现以下不足:首先,当前的碰撞模型构建过程存在一定限制,未综合考虑人-车-路-环境等关键特征要素,尤其基于驾驶人多维特征要素(如生理、心理、行为等)的碰撞风险建模不足,因此所建模型往往夸大或者低估实际风险水平,与此同时,多源信息获取与融合研究未充分考虑各种传感器和数据源的多样性,忽略了数据关联和权重分配的误差问题,尤其基于车载和路侧传感器融合的大范围道路交通信息感知研究亟待加强;其次,由于车路协同环境下驾驶人容易对自动驾驶系统产生过度依赖,从而丧失危险判断能力,目前研究缺乏对驾驶人判断决策变化机制、自动驾驶系统与驾驶人多模态交互机理、驾驶人安全接管可靠性评价的深入探讨;接着,对不良驾驶行为的研究尚缺少密集交通流条件下车辆集群间危险驾驶行为的量化分析,对车辆集群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协同行为的研究亟待关注;最后,在交通冲突分析与安全风险评估方面,现有研究未探索一定时空范围多类型交通风险诱发与转化机理,基于多源交通风险叠加的道路交通安全量化评估仍是亟待解决的研究难题。综上,从感知融合、效能评价、集群分析、叠加量化等角度进行了未来展望,为车路协同环境下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及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路协同 交通安全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广义车路协同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实践
14
作者 鲍希琰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随着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运用光纤、北斗、5G、C-V2X等先进通信手段,将分析处理后的道路、环境、交通及管理信息通过可变信息标志、交通广播及车载单元等多种方式传达给道路使用者,从而提升道路服务水平、保障交通安全。... 随着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运用光纤、北斗、5G、C-V2X等先进通信手段,将分析处理后的道路、环境、交通及管理信息通过可变信息标志、交通广播及车载单元等多种方式传达给道路使用者,从而提升道路服务水平、保障交通安全。分析总结了公众体验感较强的3类应用场景,包括城市智能网联公交车、普通国省道非信控交叉口安全预警和智慧高速应用场景,并对车路协同技术未来的发展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车路协同 智能网联公交车 非信控交叉口安全预警 智慧高速
下载PDF
基于车路协同大流量高速公路多车道管控策略研究
15
作者 任延凯 俞顺 +2 位作者 刘正伟 吕夏合 徐亚辉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8期116-121,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路协同技术成为发展智慧公路的重要技术手段。应用主动式交通管理以提供更加实时有效的信息已成为行业新共识。通过对大流量交通流场景下的高速公路交通特征及道路通行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基于车路协同大流量影...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路协同技术成为发展智慧公路的重要技术手段。应用主动式交通管理以提供更加实时有效的信息已成为行业新共识。通过对大流量交通流场景下的高速公路交通特征及道路通行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基于车路协同大流量影响下的多车道级控制策略。本次仿真实验利用VISSIM软件二次开发搭建高速公路主线大流量交通场景,考虑车路协同场景下车路信息交互,搭建车辆跟驰模型及其换道模型。通过分析河南省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建立微观交通仿真环境,对不同管控措施下道路占有率、平均延误时间、平均车辆速度以及道路通行时间等交通流特征进行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无管控道路状态,文中提出的面向车路协同环境的动态控制车辆速度以及硬路肩开放的管控措施能够更加有效地消除高速公路大流量瓶颈区域拥堵,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及其道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协同 高速公路 动态限速 跟驰模型 主动式交通管控
下载PDF
浅析深圳双智应用实践——以坪山网联项目为例
16
作者 陈旋 《交通与运输》 2024年第S01期180-183,共4页
为促进智能网联与智能交通协同发展,提升智慧城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案例研究法,结合坪山网联项目的实际情况,详细梳理该项目的实施背景、总体方案、核心价值、应用成效以及面临挑战。提出智能网联与智... 为促进智能网联与智能交通协同发展,提升智慧城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案例研究法,结合坪山网联项目的实际情况,详细梳理该项目的实施背景、总体方案、核心价值、应用成效以及面临挑战。提出智能网联与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城市交通数字化革新的核心引擎,更是提升交通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的关键所在。深圳在双智应用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推动了城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也为智能网联和智能交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双智应用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推动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的深度融合和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协同 智能网联 智慧交通
下载PDF
跟车车辆交通信息提示装置设计与实现
17
作者 丁虹贵 《信息工程期刊(中英文版)》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跟车行驶是一种常见的驾驶状态,如何有效提升跟车车辆的行驶安全,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跟车事故是现代社会中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交通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论文设计了一种... 跟车行驶是一种常见的驾驶状态,如何有效提升跟车车辆的行驶安全,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跟车事故是现代社会中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交通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论文设计了一种跟车车辆交通信息提示装置。该装置能够实时获取车辆的运行状态、行驶环境和交通信息,根据预设的算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向驾驶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提示,从而提高驾驶员对路况的感知能力和驾驶安全性。该装置采用传感器、通信技术等技术手段,并结合车联网,能够有效降低跟车事故的发生风险,提高道路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有效地提高驾驶员对路况的感知能力和驾驶安全性。本论文的研究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信息交流与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实践案例,对于提升交通运行效率、确保驾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跟车行驶 交通信息提示 车联网 车路协同
下载PDF
A review on cooperative perception and control supportedinfrastructure-vehicle system
18
作者 Guizhen Yu Han Li +2 位作者 Yunpeng Wang Peng Chen Bin Zhou 《Green Energy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2022年第3期49-62,共14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s(CAVs),both road infrastructure and transport are experiencing a profound transformation.In recent years,the cooperative perception and control supported inf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s(CAVs),both road infrastructure and transport are experiencing a profound transformation.In recent years,the cooperative perception and control supported infrastructure-vehicle system(IVS)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The perception in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objects can be obtained by various types of sensors 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Control commands generated by CAVs or infrastructure can be executed promptly and accurately to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terms of safety,efficiency,comfort and energy saving.This study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achieved upon cooperative perception and control supported IVS over the past decade.By focusing on the essen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infrastructure and CAVs and between CAVs,the infrastructure-vehicle cooperative percep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Furthermore,the mining site as a closed scenario was used to show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of IVS.Finally,the existing issues of the cooperative percep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are discussed,and the recomme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perative perception cooperative control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utonomous driving 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
原文传递
交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蒋新华 陈宇 +1 位作者 朱铨 邹复民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56-2261,共6页
针对交通物联网(即物联网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国外IntelliDrive、eSafety和Smartway等项目以及国内主要交通物联网系统的基础上,从安全性、环保型、移动性三个方面讨论了国内外交通物联网发展... 针对交通物联网(即物联网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国外IntelliDrive、eSafety和Smartway等项目以及国内主要交通物联网系统的基础上,从安全性、环保型、移动性三个方面讨论了国内外交通物联网发展的异同点,并进一步探讨了交通物联网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即在充分利用车路协同技术来提高交通安全水平的同时,加快交通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构建交通运输云,在统一的交通物联网标准体系和适宜的交通物联网运营模式下,建立起综合开放的交通运输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物联网 智能交通 云计算 车路协同 交通运输云 综合交通信息系统
下载PDF
车路协同下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方法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存保 冉斌 +1 位作者 梅朝辉 张培岭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45,共6页
车路协同系统能实时获取车辆个体的运行状态信息,并能通过速度引导实现车辆与交通控制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为交通信号控制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和技术手段.分析了现有车路协同下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基于时间窗的滚动预测方法,... 车路协同系统能实时获取车辆个体的运行状态信息,并能通过速度引导实现车辆与交通控制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为交通信号控制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和技术手段.分析了现有车路协同下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基于时间窗的滚动预测方法,提出了改进的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流程;将相位饱和度作为表征信号控制效果的指标,在考虑速度引导对车辆运行状态影响基础上,建立了车路协同环境下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方法和模型.运用VISSIM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优于感应控制方法,在各种交通流量下均能有效降低交叉口平均延误和停车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车路协同系统 交通信号控制 道路交叉口 速度引导 相位饱和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