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羊育肥与族际互动:农牧交错地带多民族共生互惠共同体的生成
1
作者 朱金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6,共12页
牛羊育肥作为农牧结合地带的一种特色产业,不仅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而且串联起不同区域与环节过程中的各个民族,将之编织到同一个有机的经济社会网络之中,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青海循化的牛羊育肥产业在牛... 牛羊育肥作为农牧结合地带的一种特色产业,不仅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而且串联起不同区域与环节过程中的各个民族,将之编织到同一个有机的经济社会网络之中,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青海循化的牛羊育肥产业在牛羊贩运、育肥、屠宰、出售等各个阶段中,撒拉族、藏族、回族、汉族等民族都存在着广泛且深入的交往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跨区域跨民族的互惠互助关系。牛羊育肥所推动形成的多民族共生互惠关系,为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树立了典型案例,对当前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羊育肥 农牧交错 族际互动 共生互惠共同体
下载PDF
基于互嵌式发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维路径
2
作者 唐剑 李竺宇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15,140,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互嵌式发展的阐释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到“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互嵌式发展的阐释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到“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路径,因此,“民族互嵌”始终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方式。本文立足于互嵌式发展的基本视角,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在生存空间完备多样的中华大地、发展空间兼具普同性与差异性的场域中形成了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在以“家”文化为隐喻的“共同体化”社会结构、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化”社会结构中形成了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同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联结二者的中介桥梁,促使互嵌式社区环境、互嵌式社会结构共同形成了互嵌式社会条件,再与民族“三交”活动互动共促,最终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立体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互嵌式发展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视界中的族际交往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新平 徐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89-92,共4页
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对其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深入访谈,揭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族际交往的现状及其对族际交往影响因素的态度,从而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对其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深入访谈,揭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族际交往的现状及其对族际交往影响因素的态度,从而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在他们看来,民族属性不是影响因素,他们很乐意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同学交往,但是由于环境、宗教等原因的影响,在族际婚恋的问题上则比较谨慎。他们积极支持有利于族际交往的各种措施,反对不利于族际交往的阻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少数民族大学生 族际交往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各民族良性互动的构筑与赓续:基于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模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马伟华 方浩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102,共9页
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是各民族社会实践相交互、社会资源相嵌入的新型动态结构。交互性和嵌入性是其核心的模态,分别指涉多民族社会实践互动中的知识规则和社会要素互动中的依赖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实质上是一个具有良性互动规律的有机体,... 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是各民族社会实践相交互、社会资源相嵌入的新型动态结构。交互性和嵌入性是其核心的模态,分别指涉多民族社会实践互动中的知识规则和社会要素互动中的依赖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实质上是一个具有良性互动规律的有机体,而非静态的、单向的、分隔的结构系统。它不仅依靠经济和生活体系构筑了各民族的经济纽带和生活规范,支撑起团结互信的基石和共赢共享的目标;还通过组织和文化机制赓续了多民族的组织规范和意义纽带,强化了协商动员的保障机制和关联涵化的维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嵌入性 社会互动
下载PDF
观念与灾变:我国北方沙地粮食作物兴衰历史的启示——以沙米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国君 曾凡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3-13,共11页
历史上,沙米是我国北方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粮食作物,分布面积十分广阔,曾经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粮食安全和沙地生态系统维护,做出过积极贡献。秦汉以降,在农、牧民族长期频繁的族际"拉锯战"中,固定农耕观念逐渐代替了... 历史上,沙米是我国北方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粮食作物,分布面积十分广阔,曾经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粮食安全和沙地生态系统维护,做出过积极贡献。秦汉以降,在农、牧民族长期频繁的族际"拉锯战"中,固定农耕观念逐渐代替了畜牧思想,使得沙米退变为"贱谷""野谷"。由此兴起的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不能很好地与干旱草原生态环境相互兼容,从而引发了草原沙化灾变面积的扩大。总结其间的经验与教训,对今天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的维护,粮食安全建设可望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米 草原沙化 族际互动 沙地粮食作物
下载PDF
南岭民族走廊族际经济互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军 袁丽红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3期102-111,155,共11页
南岭民族走廊族际经济互动主要包括市场型与互惠型两种模式,是经济意义与文化意义的有机统一。从经济视角看,族际经济互动实现了不同群体之间生产生活资料的互补,其内在驱动力是为了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这是由不同民族群体对物品需求的... 南岭民族走廊族际经济互动主要包括市场型与互惠型两种模式,是经济意义与文化意义的有机统一。从经济视角看,族际经济互动实现了不同群体之间生产生活资料的互补,其内在驱动力是为了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这是由不同民族群体对物品需求的多元性及所处生态环境制约所决定的;从文化视角看,经济交往是族际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交往方式,其蕴含着交往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尊重与价值认同,从而进一步促进族际间民族文化的互动交流与融合发展;同时,南岭民族走廊族际经济互动对“一带一路”建设及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民族走廊 族际经济互动 文化价值认同
下载PDF
云南多族群聚居村落结构性社会资本的形成机制探析——以云南普洱市镇沅县九甲乡文岗汉、傣、彝族杂居村为例
7
作者 熊开万 王海洋 《昆明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90-95,共6页
多族群聚居村落是云南边疆地区较为普遍的现象,其结构性社会资本对于当地的和谐与发展意义重大。文岗村各族三百多年来的空间共谋、生活互助、彼此交通造就了其文化的乡土性、地域性和多元性,并反映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三百年来,在族... 多族群聚居村落是云南边疆地区较为普遍的现象,其结构性社会资本对于当地的和谐与发展意义重大。文岗村各族三百多年来的空间共谋、生活互助、彼此交通造就了其文化的乡土性、地域性和多元性,并反映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三百年来,在族际互动、共同开发的过程中,文岗各族文化的差异最终消弭于地域性的共同利益中。实际上,地方性知识与智慧、情感与价值、利益格局与社会结构已足以保证多族群村落共同体的稳定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文岗村 多族群聚居村落 结构性社会资本 族际互动 民族和谐
下载PDF
族际互惠视角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逻辑与功能——基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诗谣 刘小珉 吴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0,共8页
“族际互惠”作为多民族地区社会支持的一个方面,呈现于怒江州各民族日常生产生活与文化等诸多领域。就族际互惠的形成机制而言,族际共同性基础上的差异性、个体对自我经济利益的追求、共享文化传统的延续、国家权力的运作以及“大致等... “族际互惠”作为多民族地区社会支持的一个方面,呈现于怒江州各民族日常生产生活与文化等诸多领域。就族际互惠的形成机制而言,族际共同性基础上的差异性、个体对自我经济利益的追求、共享文化传统的延续、国家权力的运作以及“大致等价的交换”的道德规范为怒江各族提供了多重支撑。作为一种柔性社会联结纽带的“族际互惠”,可以使更多民族的异质性个体之间形成高度整合与有机社会团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正是基于各民族间广泛深入的互惠关系得以发生、维系和深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族际互惠 实践 怒江各民族
下载PDF
东部地区高校汉族大学生族际交往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俊霖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0,共5页
随着东部地区高校在西部地区的扩招,大量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进入东部地区高校,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族际交往之间而产生的矛盾也随之凸显。通过采用MAXQDA质性分析软件对来自广东L大学的16名汉族大学生的访谈文本分析发现,存在个体... 随着东部地区高校在西部地区的扩招,大量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进入东部地区高校,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族际交往之间而产生的矛盾也随之凸显。通过采用MAXQDA质性分析软件对来自广东L大学的16名汉族大学生的访谈文本分析发现,存在个体认知结构、族际文化符号以及族际接触媒介影响族际接触的频率,进而影响东部地区高校汉族大学生族际交往的态度。因此,东部地区高校应积极开展个体认知结构的引导,加强民族文化符号意义的渗透,增强族际交往交融平台的建设,进而改善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族际交往交流态度、创建和谐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地区高校 汉族大学生 族际交往态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族际互动下族群关系的调查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宁东镇回汉关系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元东 《社会工作》 2012年第6期74-76,共3页
随着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加快,族际间的互动正变得十分频繁。作为宁夏的工业开发区,宁东地区的族群关系有其突出的特点。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宁东镇的回汉关系为个案,对族群关系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该地族际互动下的族群关系。从民... 随着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加快,族际间的互动正变得十分频繁。作为宁夏的工业开发区,宁东地区的族群关系有其突出的特点。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宁东镇的回汉关系为个案,对族群关系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该地族际互动下的族群关系。从民族社会学角度看,研究族际互动下的族群关系,就不得不提到族际通婚、族际迁移、族际冲突等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汉关系 宁东 族群关系 族际互动
下载PDF
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一个理论视角 被引量:11
11
作者 彭响 刘如 戴俭慧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72-80,共9页
现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在内容上关注顶层设计的成果偏多,注重基层实况的成果偏少;在思路上关注问题对策的成果偏多,注重生存逻辑的成果偏少;在视角上关注民族地区的视角偏多,注重其他地区的视角偏少。由此,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对于... 现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在内容上关注顶层设计的成果偏多,注重基层实况的成果偏少;在思路上关注问题对策的成果偏多,注重生存逻辑的成果偏少;在视角上关注民族地区的视角偏多,注重其他地区的视角偏少。由此,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对于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至关重要。非民族地区是指民族自治地区以外的汉族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或者是少数民族聚集影响太小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是促进民族交往、传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战略、深化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掌握族际互动规律,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描述生存交融逻辑,增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解;阐释文化个性差异,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态;关注内生秩序构建,彰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体。进一步研究提出了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思路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非民族地区 文化保护 族际互动 内生秩序 生存逻辑 交融
下载PDF
跨越多重边界的共生、互动与融合——川甘交界郎木寺的族际互动与民族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金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93,共9页
地处川甘交界区域的郎木寺跨越着地理、行政、生态的多重边界,且民族与宗教的存在也使其存在着社会文化上的族群与宗教边界,在这一多重边界的空间区域内,回藏民族展开着频繁密切的交往,并实现着跨越多重边界的共生、互动与共融。本文以... 地处川甘交界区域的郎木寺跨越着地理、行政、生态的多重边界,且民族与宗教的存在也使其存在着社会文化上的族群与宗教边界,在这一多重边界的空间区域内,回藏民族展开着频繁密切的交往,并实现着跨越多重边界的共生、互动与共融。本文以多重边界的视野考察川甘郎木寺地区的回藏等民族互动,呈现其如何在多维的交往中展开着跨越生态边界的生计互补与经济共生、跨越行政边界的资源竞争与利益共享、跨越族群边界的社会互动与文化融合、跨越宗教边界的适应与调适,实现着郎木寺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木寺 边界 族际互动 民族关系
下载PDF
滇盐古道周边区域经济共生与族际互动——以白盐井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陶红 罗朝旺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盐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在历史上是重要战略物资,长期由国家管控。滇盐古道是民族与民族、地方与国家之间往来的公共场域,在此场域内,有内与外的互通、汉与夷的互动、物品与金钱的交换、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地方与国家的张力、民族的认同... 盐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在历史上是重要战略物资,长期由国家管控。滇盐古道是民族与民族、地方与国家之间往来的公共场域,在此场域内,有内与外的互通、汉与夷的互动、物品与金钱的交换、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地方与国家的张力、民族的认同,以此形成多样的文化基因。“滇之大,惟铜与盐”,正表达了盐于云南区域历史的意义。盐道将云南一个个孤立地理单元串联为紧凑的区域共同体。本文尝试以“滇盐古道”为研究对象,逐一展开对滇盐古道的层级田野,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实现人类学的区域研究探索,通过“微盐”探讨滇盐古道周边区域的经济共生与族际互动形态及二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盐古道 经济共生 族际互动 白盐井
下载PDF
彝族儿童眼里的族际交往:从情感故事说起
14
作者 舒璋文 尹可丽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0-75,共6页
族际交往是指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群体间或个体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交往中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作为族际交往中的一个群体,少数民族儿童在族际交往中产生着各种情感。本研究发现彝族儿童认为友情、爱情的故事场景来源于现实生活,而民族... 族际交往是指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群体间或个体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交往中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作为族际交往中的一个群体,少数民族儿童在族际交往中产生着各种情感。本研究发现彝族儿童认为友情、爱情的故事场景来源于现实生活,而民族情里夹杂着的负面消极情感的故事发生场景是虚构的。彝族儿童觉知的族际交往是以和谐为主,总体呈现"和同为一家"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交往 彝族儿童 群际接触 情感 叙事
下载PDF
雷山县汉族鞭炮生产与族际互动研究
15
作者 余丽 郭周卿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5期135-143,共9页
清雍乾时期“改土归流”后在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安屯设堡,大批汉族移民迁居雷山县,并传承了汉族鞭炮生产技艺。此后,鞭炮成为汉族与当地苗族互动的一种技术性商品。通过对雷山县屯堡村落南屏村和治安村的田野考察,探讨... 清雍乾时期“改土归流”后在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安屯设堡,大批汉族移民迁居雷山县,并传承了汉族鞭炮生产技艺。此后,鞭炮成为汉族与当地苗族互动的一种技术性商品。通过对雷山县屯堡村落南屏村和治安村的田野考察,探讨鞭炮生产与地方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鞭炮生产既满足汉族社会的需求,也融入苗族社会中。正是因为苗族民众是鞭炮消费的一个很大市场,汉族才得以传承了炮竹技艺,使得鞭炮成为苗汉民族互动的重要媒介。自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末,鞭炮生产一直是汉族家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受家庭劳动力人数、鞭炮制作技艺、鞭炮市场环境等因素制约,鞭炮生产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分层;此外,鞭炮生产也成为当地婚姻流向的重要考量。作为外来物的鞭炮成为苗汉之间建立关系的重要桥梁,为屯堡汉族更好地融入异乡社会提供持久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山县 汉族移民 鞭炮生产 市场 族际互动
下载PDF
移民与清代川藏官道康定至巴塘沿线社会变迁
16
作者 王海兵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为了保障治藏要道的畅通,清朝在川藏官道沿线设置了台站、塘汛,并派兵驻守。以军事性移民为先导,商贩、垦丁、矿夫、工匠等陆续进入川藏官道沿线的康定、理塘、巴塘等地。外来移民的迁入,使得官道沿线地区日益呈现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为了保障治藏要道的畅通,清朝在川藏官道沿线设置了台站、塘汛,并派兵驻守。以军事性移民为先导,商贩、垦丁、矿夫、工匠等陆续进入川藏官道沿线的康定、理塘、巴塘等地。外来移民的迁入,使得官道沿线地区日益呈现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经济生活的共生性、社会交往的包容性、族际界线的流动性特征。清王朝长期的经略和汉藏互动,促进了川藏官道康定至巴塘沿线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川藏官道康定至巴塘段 移民 族际互动 社会变迁
下载PDF
西北地区和亲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
17
作者 崔明德 穆琛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9,241,共12页
西北地区和亲文化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具有历史连贯性、主体复杂性和类型多样性等特点,反映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与广度。西北地区不同政权之间的联姻、西北地区诸政权与中原王朝的联姻、联结两个民族亲缘关系的联姻、联结多个民族... 西北地区和亲文化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具有历史连贯性、主体复杂性和类型多样性等特点,反映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与广度。西北地区不同政权之间的联姻、西北地区诸政权与中原王朝的联姻、联结两个民族亲缘关系的联姻、联结多个民族亲缘关系的联姻,都在推进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使西北历史上各民族的存续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中华民族由多元凝聚为一体的进程中深化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和亲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原文传递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价值内涵、内在动力与践行路径 被引量:10
18
作者 温士贤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09,共7页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对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整合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旅游能带动各民族群众跨区域多维流动,有...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对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整合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旅游能带动各民族群众跨区域多维流动,有效推动各民族群众文化共享、经济互嵌、社会交往、心理交融,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内在动力。国家层面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内涵与新使命。旅游业应据此进行改革创新,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嵌入到旅游活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人口流动 民族互嵌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传递
格尔木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19
作者 僧格 马宝龙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6-132,185,共28页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流动人口涌入西部城镇。流动人口的涌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部各城市的发展,但也加剧了当地就业市场的竞争,带来一系列管理方面的困境,流动人口也面临着与流入地群体、社会之间的互动协...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流动人口涌入西部城镇。流动人口的涌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部各城市的发展,但也加剧了当地就业市场的竞争,带来一系列管理方面的困境,流动人口也面临着与流入地群体、社会之间的互动协调问题。格尔木市作为青藏高原上第三大城市,随着资源的开发,城市的建设,外来人口也大规模进入。本文对2005年格尔木市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生活就业状况及其社会互动关系等作了系统描述、归纳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木 流动人口 族际互动
原文传递
文明对话与族际和谐
20
作者 马明良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17,共4页
我国的国情与西欧单一民族国家不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有着多元文化的国家,各民族既认同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又保留着各自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形成了在认同中容多样、在多样中求认同的格局。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各民... 我国的国情与西欧单一民族国家不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有着多元文化的国家,各民族既认同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又保留着各自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形成了在认同中容多样、在多样中求认同的格局。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以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穆斯林文化独具特色,个性鲜明,更需要与各民族文化特别是华夏文化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为实现建立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林文化 华夏文化 对话 互动 族际和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