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undary laye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f a micropolar fluid near the stagnation point on a stretching vertical surface with prescribed skin fri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Kartini Ahmad Roslinda Nazar Ioan Po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02-507,共6页
The steady laminar mixed convection boundary laye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f a micropolar fluid near the stagnation point on a stretched vertical surface with prescribed skin friction were considered.The governing par... The steady laminar mixed convection boundary laye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f a micropolar fluid near the stagnation point on a stretched vertical surface with prescribed skin friction were considered.The govern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ere transformed into a system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which were then solved numerically using the shooting method.Results for the stretching velocity,the local Nusselt number,the temperature,and the velocity profiles are presented for various values of the mixed convection parameter λ and material parameter K when the Prandtl number is equal to 1.Both assisting(heated plate) and opposing(cooled plate) flow regions are considered.It is found that dual solutions exist for both assisting and opposing f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ary layer flow dual solutions micropolar fluids mixed convection skin friction
下载PDF
Friction contact mechanisms of layered surface 被引量:1
2
作者 Fan Xue Diao Dongfeng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3年第1期15-22,共8页
In this paper,we firstly review the carbon layered surface prepared with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ECR) plasma sputtering. Secondly,the friction behavior of carbon layered surface under pin-on-disk testing is desc... In this paper,we firstly review the carbon layered surface prepared with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ECR) plasma sputtering. Secondly,the friction behavior of carbon layered surface under pin-on-disk testing is described. Furthermore,the contact stress evolution processes of layered surface with and without transfer layer during wear are given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ntact mechanisms. Finally,a three-dimension (3D) local yield map of layered surface is introduced,which is useful to predict the possible contact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ed surface friction contact mechanism transfer layer ECR plasma sputtering PIN-ON-DISK
下载PDF
Theoretical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Negative Skin Friction of Pile in Layered Soil and Its Application
3
作者 肖俊华 赵锡宏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0年第1期19-26,共8页
Based on Zeevaert's method, a theoretical formula wa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negative skin friction of pile in layered soil. For practical purpose,a cut-and-try method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neutral point. Cas... Based on Zeevaert's method, a theoretical formula wa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negative skin friction of pile in layered soil. For practical purpose,a cut-and-try method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neutral point. Ca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total calculated negative skin friction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one, which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oretical formula. Furthermore, the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efficiency factor of drag load and settlement were also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gative skin friction Neutral point PILE layered soil
下载PDF
Effect of Micro-addition Rare Earth and Chrome on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 of Boronized layer
4
作者 XUBin WANGShu-hua +2 位作者 LUYu-peng CUIJian-jun LIMu-sen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05B期698-701,共4页
Application of powder boronizing to mechanical industry has been restricted because of the brittleness of boronized layer, which inevitably leads to decrease of service life of boronized parts. Therefore, attention sh... Application of powder boronizing to mechanical industry has been restricted because of the brittleness of boronized layer, which inevitably leads to decrease of service life of boronized parts. Theref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reducing the brittleness of boronized layer without decreasing its high hardness. In the present paper,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micro-addition rare earth and chrome on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 of boronized layer was carried out using an MM-200 wear test machine. Compared with that of pure single Fe2B phase, the brittleness of the boronized layer containing minim rare earth and chrome elements, obtained by powder RE-chrome-boronizing, is reduced, which results in increas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boronized layer. The friction and wear mechanism is also briefly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硼 磨损性能 稀土 脆性 铬合金
下载PDF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friction-abrasion property of TiN/TiB_2 multi-permeation layer
5
作者 隗晓云 王建忠 +3 位作者 刘燕萍 徐晋勇 高原 徐重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5年第S3期411-414,共4页
A new technique was introduced that TiN permeation layer composed of diffusion and deposition layer was synthesized on the surface of Q235 steel using plasma point discharge and hollow cathode effect, and then TiB2 fi... A new technique was introduced that TiN permeation layer composed of diffusion and deposition layer was synthesized on the surface of Q235 steel using plasma point discharge and hollow cathode effect, and then TiB2 film was deposited (PVD) on newly-formed surface to create TiN/TiB2 multi-permeation layer. The thickness of this multi-permeation layer is above 10μm and the composition and hardness have graded distribution. It has metallurgical bonding with substrate and the bonding strength is high without any spallation phenomenon. In addition 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TiN/TiB2 multi-permeation layer and TiB2 film which is directly deposited (PVD) on Q235 steel substrate, on surface appearance, microhardness and friction-abrasion property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of surface consist of uniform, compact and fine cellular structure. Surface microhardness of TiN/TiB2 multi-permeation layer is higher, reaching HV2600; but its average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lower, abrasion crack is shallower and wear resistance is be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TiB2 point discharge hollow cathode effect multi-permeation layer friction-abrasion
下载PDF
Cr_(3)C_(2)/WC的添加对Stellite 12熔覆层耐磨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菲 张亮 +1 位作者 吴志生 温保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2,共8页
目的 提高Stellite 12熔覆层的耐磨耐蚀性能。方法将Stellite 12合金粉末与碳化物(Cr_(3)C_(2)、WC)混合,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H13钢板上制备复合熔覆层。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和XRD分析其显微组织和物相,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摩擦磨损试验和电... 目的 提高Stellite 12熔覆层的耐磨耐蚀性能。方法将Stellite 12合金粉末与碳化物(Cr_(3)C_(2)、WC)混合,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H13钢板上制备复合熔覆层。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和XRD分析其显微组织和物相,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摩擦磨损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分别评价熔覆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并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对磨痕形貌进行分析。结果添加碳化物后,熔覆层的微观组织以柱状晶和树枝晶为主,物相主要由γ-Co固溶体和碳化物(M23C6、M7C3)组成;Cr_(3)C_(2)的添加使得熔覆层的硬度降低,由610HV0.2降至530HV0.2,但耐磨性得到提高,磨损量由0.45 mm^(3)降至0.33 mm^(3),下降了28%,耐蚀性得到提高,腐蚀电位由-0.385 V增加到-0.264 V,腐蚀电流密度由9.269×10^(-10)A/cm^(2)降至1.496×10^(-10)A/cm^(2),极化电阻由3.982×10^(7)Ω·cm^(2)提升至2.424×10^(8)Ω·cm^(2),提高了1个数量级;WC的添加使其硬度由610HV0.2提高至750HV0.2,磨损深度变浅,磨损量由0.45 mm3降至0.19 mm^(3),下降了43%,但耐腐蚀性有所降低。3种熔覆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结论WC的添加可以有效提高熔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但耐腐蚀性有所降低;添加Cr_(3)C_(2)后,耐蚀性得到显著提高,耐磨性略微提升,但硬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复合熔覆层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行为 磨损机制 电化学腐蚀行为
下载PDF
枪管用环保镀层摩擦行为研究
7
作者 徐京 胡春东 +4 位作者 陆恒昌 邓亚辉 薛钧 韦习成 董瀚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1-661,共11页
传统枪管内膛表面采用的六价铬镀层,高温耐磨性好,但对环境污染严重。为开发环保镀层,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室温和高温(400℃)摩擦磨损试样,对比分析了六价铬、三价铬、钴-镍和镍-钨四种电镀层的磨损特征。研究... 传统枪管内膛表面采用的六价铬镀层,高温耐磨性好,但对环境污染严重。为开发环保镀层,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室温和高温(400℃)摩擦磨损试样,对比分析了六价铬、三价铬、钴-镍和镍-钨四种电镀层的磨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500℃定性回火后,三价铬、镍-钨、六价铬和钴-镍镀层硬度依次递减,与六价铬层相比,三价铬层脆性大,镍-钨和钴-镍镀层韧性高;室温下与H62黄铜对摩后,六价铬和三价铬镀层摩擦程度较轻,钴-镍和镍-钨镀层呈现明显粘着特征,二者摩擦系数高于两种铬层;400℃下与08Al钢对摩后,六价铬呈粘着磨损特征,摩擦程度较大;三价铬层摩擦系数相对较高;镍-钨镀层呈磨粒磨损特征,摩擦系数与六价铬接近,摩擦程度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管 电镀层 磨损 摩擦系数 高温摩擦
下载PDF
激光熔凝处理对P20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勇 缪星旭 +3 位作者 张成佳 姜鹤明 王坤 王小瑾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9-215,共7页
目的提高P20模具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方法采用激光熔凝技术对P20模具钢表面进行强化处理。通过硬度梯度检测和摩擦磨损测试,分别评价熔凝层的硬度分布特征和耐磨性能,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熔凝层及磨痕形貌进行分析... 目的提高P20模具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方法采用激光熔凝技术对P20模具钢表面进行强化处理。通过硬度梯度检测和摩擦磨损测试,分别评价熔凝层的硬度分布特征和耐磨性能,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熔凝层及磨痕形貌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激光输出功率为500W、光斑直径为2.5mm、聚焦透镜距离为40 mm、扫描速度为6 mm/s、搭接率为45%、氮气保护的激光熔凝工艺所得熔凝层的组织细小,无脱碳、畸变、裂纹等缺陷,熔凝处理质量高。熔凝过程中单道激光熔凝层呈半椭圆形分布,最大深度为610~620μm。熔凝处理后表面硬度提升显著,熔凝层的硬度分布与熔凝层的区域位置有关,具有较高硬度且硬度保持基本稳定的熔凝层深度约为400μm;单道激光熔凝层最高硬度可达460~480HV,重叠影响区即双熔凝区的最高硬度在540~560HV之间,即熔凝层硬度普遍较基体硬度提高了60%以上。此外,P20模具钢经过激光熔凝处理后耐磨性能提升明显,其平均摩擦因数约为0.85,熔凝处理的磨损失重较未处理的试样减少了约61%,其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和少量的黏着磨损或剥落脱离。结论激光熔凝处理能够显著提高P20模具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试验采用的激光熔凝工艺可在P20钢表面获得硬度较高且稳定可靠的熔凝层深度在400μm左右,能将P20模具钢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提高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0模具钢 激光熔凝 熔凝层 显微硬度 金相组织 摩擦磨损
下载PDF
钛合金摩擦磨损性能及减磨方法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雨薇 吴霞 +3 位作者 陈纪云 靳爽 李淳 孙园植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共21页
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抗腐蚀性强、耐高温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汽车制造、生物医疗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但钛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较差,会影响机械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首先论述了摩擦磨损过程中摩擦层的形成过程以及摩擦层... 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抗腐蚀性强、耐高温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汽车制造、生物医疗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但钛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较差,会影响机械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首先论述了摩擦磨损过程中摩擦层的形成过程以及摩擦层对钛合金磨损机理的作用,分析了润滑条件、环境温度、滑动速度、载荷等工况条件对钛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其次,对比总结了钛合金减磨的常见工艺方法及优缺点,指出了当前钛合金磨损机理研究和性能改善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将实验与仿真相结合,阐明钛合金摩擦层和磨损机理的动态变化规律;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对钛合金磨损机理的影响,完善钛合金磨损机制图;通过对多种技术协同配合时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促进钛合金表面强化复合技术的发展,从而提升钛合金的耐磨减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摩擦层 磨屑 摩擦氧化物 摩擦磨损机理 耐磨减摩 表面处理
下载PDF
层间摩擦系数对非黏结柔性管抗拉铠装层轴压屈曲失效模式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马维林 田浩宇 +4 位作者 刘栋杰 孙大林 徐朋朋 王双 杨永春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在柔性管运输、铺设安装和服役过程中,由于其抗拉铠装层钢带为柔性细长螺旋结构,当外部载荷超过临界值时,抗拉铠装层钢带容易发生屈曲失效。考虑非线性材料、几何大变形、层间接触和摩擦等非线性效应的影响,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6... 在柔性管运输、铺设安装和服役过程中,由于其抗拉铠装层钢带为柔性细长螺旋结构,当外部载荷超过临界值时,抗拉铠装层钢带容易发生屈曲失效。考虑非线性材料、几何大变形、层间接触和摩擦等非线性效应的影响,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63.5mm典型非黏结柔性管8层完整结构模型,研究了在抗拉铠装层不同层间摩擦系数的情况下,非黏结柔性管在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屈曲失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层间摩擦系数对非黏结柔性管的抗压刚度和抗拉铠装层屈曲失效模式有较大影响,层间摩擦系数以0.1和0.2为分界点,抗压刚度和屈曲失效模式均呈现出“三段式”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海洋非黏结柔性管的结构设计和屈曲失效评估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黏结柔性管 抗拉铠装层 屈曲失效模式 轴向压缩载荷 层间摩擦系数
下载PDF
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
11
作者 李盛 贾云翔 +3 位作者 郭铮 吕文达 于本田 李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1,共13页
为探究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翼缘和腹板的弯矩比,通过对3种腹板螺栓布置形式的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连接节点接触面滑移特征和力学传递机理的分析,进行Ⅱ型截面组合梁螺栓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梁摩擦... 为探究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翼缘和腹板的弯矩比,通过对3种腹板螺栓布置形式的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连接节点接触面滑移特征和力学传递机理的分析,进行Ⅱ型截面组合梁螺栓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滑移和力学传力过程可分为翼缘外接触面未完全滑移和完全滑移以及翼缘内接触面完全滑移3个阶段;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接触面承担弯矩与无连接板截面弯矩之和等于该梁截面处的理论弯矩,腹板接触面承担的弯矩主要由其上的水平摩擦力承担;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接触面上的摩擦力随节点滑移而重新分配,腹板螺栓布置形式对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影响明显;根据推出的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计算式所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为7.13%,该计算可用于优化螺栓连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 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 滑移 弯矩分配系数
下载PDF
碳化钨对Fe基合金激光熔覆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鹏飞 魏昕 苏建修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15,共5页
采用向Fe基合金粉末中加入一定比例碳化钨硬质颗粒的方法,分别对熔覆层的硬度、摩擦系数以及磨痕的磨损形貌进行分析,探索碳化钨对Fe基合金熔覆层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的硬度为302 HV,Fe基合金熔覆层的平均硬度为500 HV,而加... 采用向Fe基合金粉末中加入一定比例碳化钨硬质颗粒的方法,分别对熔覆层的硬度、摩擦系数以及磨痕的磨损形貌进行分析,探索碳化钨对Fe基合金熔覆层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的硬度为302 HV,Fe基合金熔覆层的平均硬度为500 HV,而加入5%、10%、15%碳化钨硬质颗粒的Fe基梯度复合熔覆层的平均硬度分别为662、771、806 HV;Fe基合金熔覆层比基体具有更好的耐磨性,随着Fe基合金粉末中添加碳化钨硬质颗粒的比例逐渐增大,熔覆层与对磨副之间的摩擦系数逐渐减小,磨损量逐渐减小,当碳化钨硬质颗粒的比例达到15%时,由于熔覆层内有较多未熔的碳化钨硬质颗粒,反而磨损量增大,犁沟现象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Fe基WC激光熔覆层 硬度 摩擦系数 磨痕
下载PDF
超浅层大位移水平井“三低”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若宁 刘云 +5 位作者 余海棠 兰晓龙 艾先婷 郭星波 高攀明 邓富元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1期119-127,共9页
针对东部超浅层水平井水平段钻井中降摩阻扭矩大、托压严重等问题,分析了该区块的储层特征,构建了“低摩阻、强携砂、防水锁”的思路,优选了低成本的关键处理剂,形成了低摩阻、低成本和低伤害的水基钻井液体系,评价了其主要性能,并进行... 针对东部超浅层水平井水平段钻井中降摩阻扭矩大、托压严重等问题,分析了该区块的储层特征,构建了“低摩阻、强携砂、防水锁”的思路,优选了低成本的关键处理剂,形成了低摩阻、低成本和低伤害的水基钻井液体系,评价了其主要性能,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及试验表明,羧甲基纤维素(CMC)增黏提切效果好,最优加量为0.3%~0.5%,聚丙烯酸钾(KPAM)降失水明显,最优加量为1.0%~1.5%,复合润滑剂中固体润滑剂(SH-2)和液体润滑剂(RY-838)最佳复配比例为3∶7,防水剂为0.5%F-113。该钻井液体系渗透率恢复平均值为85.38%,中压失水小于5 mL,泥饼粘滞系数为0.0524~0.0612,动塑比为0.52~0.55。现场应用1口井,未出现严重托压,较邻井钻速提高13.5%,钻井液成本降低5.3%,有效解决了超浅层水平井钻井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层 井眼清洁 降摩减阻 储层保护 复合润滑剂
下载PDF
新型组合隔震支座设计与性能研究
14
作者 韩汶利 高向宇 +2 位作者 吴凡 田杰 王作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为提高摩擦型组合隔震支座变形能力、改进各摩擦组件位移协调性,建立实体化和参数化计算模型,对新型三段两级摩擦组合隔震支座进行构造及内力分析研究,使用ABAQUS软件对摩擦阻尼器和组合隔震支座进行实体有限元模拟。...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为提高摩擦型组合隔震支座变形能力、改进各摩擦组件位移协调性,建立实体化和参数化计算模型,对新型三段两级摩擦组合隔震支座进行构造及内力分析研究,使用ABAQUS软件对摩擦阻尼器和组合隔震支座进行实体有限元模拟。针对设置常规隔震支座和新型组合隔震支座的某隔震结构案例进行建模及非线性时程地震响应分析,推导组合隔震支座出力和构造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采用的摩擦阻尼器参数化建模方法是准确的,新型组合支座可明显降低支座拉应力,减小隔震层位移,提高结构抗倾覆能力。文章提出的针对摩擦阻尼器的简化单元可大幅提高有限元模型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阻尼器 组合支座 有限元分析 隔震层
下载PDF
纺织钢领用类金刚石涂层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性能
15
作者 郭飞飞 李本寅 +4 位作者 苏慧明 王珂心 程启增 成小乐 秦立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9-195,共7页
为研究纺织钢领用类金刚石(DLC)的高温摩擦磨损机制,采用磁控阴极弧增强磁控溅射法在20号钢(20#)表面沉积得到掺杂Cr元素的DLC样品。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DLC样品的表面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仪、能量色散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分析DLC样品的... 为研究纺织钢领用类金刚石(DLC)的高温摩擦磨损机制,采用磁控阴极弧增强磁控溅射法在20号钢(20#)表面沉积得到掺杂Cr元素的DLC样品。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DLC样品的表面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仪、能量色散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分析DLC样品的结构成分;使用纳米压痕试验机测试涂层的力学性能。利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在不同温度下(25、100、200、300℃)的摩擦性能,并结合仿真分析钢领的受力对摩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和20#-DLC 2种试样的平均摩擦因数随着温度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试样在300℃下生成氧化物,大量的氧化物形成附着层,平均摩擦因数降低到0.54;20#-DLC试样在温度为200℃和300℃时发生石墨化,形成以碳元素为主的转移层,转移层替代附着层存在,摩擦由涂层-附着层转变为涂层-转移层,平均摩擦因数由0.145降至为0.107。通过仿真分析得出,沉积DLC后的钢领在实际运行中所受的最大应力值和最大变形量分别为4.20×108 Pa和9.69×10-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领 类金刚石涂层 冲击性能 转移层 摩擦性能
下载PDF
激光功率对铁基合金熔覆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曹甫洋 郝展良 +4 位作者 王浩权 王资兴 廖俊 袁志钟 罗锐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94,共11页
选取5种不同的激光功率(1000、1200、1400、1600和1800 W)在Q235碳素钢表面制备铁基合金熔覆层,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显微维氏硬度计和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熔覆层的... 选取5种不同的激光功率(1000、1200、1400、1600和1800 W)在Q235碳素钢表面制备铁基合金熔覆层,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显微维氏硬度计和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熔覆层的组织、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由枝晶内马氏体、枝晶间铁素体与部分残留奥氏体构成。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熔覆层的厚度与稀释率增加,二次枝晶界面逐渐大量溶解,残留奥氏体量不断降低。当激光功率为1200 W时,熔覆层的平均硬度最高,为606.4 HV0.5,是基材硬度的3.6倍,磨损体积与磨损率最小,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能。熔覆层磨损机制是磨粒磨损与黏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铁基合金熔覆层 硬度 摩擦磨损
下载PDF
苛刻制动能量密度下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摩擦学行为
17
作者 周佩禹 徐宇轩 +5 位作者 周海滨 王兴 邓敏文 陈琦 康丽 姚萍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47-3059,共13页
基于国家标准中高速列车200、340和400 km/h紧急制动参数,利用MM−3000摩擦磨损试验机,设计基于等制动能量密度、等压强的等效放缩实验,研究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配对铸钢在不同苛刻制动能量密度(157、446和616 J/mm^(2))下的摩擦学行为... 基于国家标准中高速列车200、340和400 km/h紧急制动参数,利用MM−3000摩擦磨损试验机,设计基于等制动能量密度、等压强的等效放缩实验,研究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配对铸钢在不同苛刻制动能量密度(157、446和616 J/mm^(2))下的摩擦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157和446 J/mm^(2)制动能量密度下,材料平均摩擦因数稳定在0.250左右,制动效果较好;在616 J/mm^(2)制动能量密度下,材料平均摩擦因数从0.260迅速衰退至0.210,制动效果减弱;随着制动能量密度增加,摩擦材料亚表面存在成分与性能不同的摩擦层结构,其厚度先增加再减小,纳米压痕硬度逐渐减小,材料磨损机制发生了由犁削、黏着磨损到氧化磨损、疲劳磨损再到严重氧化磨损与剥层磨损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 粉末冶金摩擦材料 摩擦学行为 摩擦层 磨损机制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下身管钢的摩擦机理研究
18
作者 解一琳 杨玉磊 +1 位作者 任海钺 周克栋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168,共8页
轻武器、火炮身管在服役过程中受到火药燃气和弹丸的高温摩擦作用而产生磨损,导致内膛形貌发生变化和身管寿命的降低。为揭示身管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机理,采用PCrNi3MoV身管钢与H90黄铜球配副,在200、400、600℃的环境温度下,使用UMT-3... 轻武器、火炮身管在服役过程中受到火药燃气和弹丸的高温摩擦作用而产生磨损,导致内膛形貌发生变化和身管寿命的降低。为揭示身管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机理,采用PCrNi3MoV身管钢与H90黄铜球配副,在200、400、600℃的环境温度下,使用UMT-3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并开展了机理分析。采用三维白光干涉表面形貌仪、XRD、SEM、EDS等设备对磨痕表面及断面的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温度的增加会导致黄铜球塑性变形加重从而增加摩擦接触面积,磨损过程中压入身管钢表面深度加深,导致摩擦力增大,氧化物层下的基体发生剧烈的塑性变形,摩擦系数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身管钢的磨损率呈现出随着温度升高先增大再降低的规律,这与在不同温度下身管钢和黄铜的强度变化以及氧化物层的厚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摩擦 磨损 身管 氧化物层
下载PDF
基于表面无黏流动特征的摩阻分布机器学习
19
作者 赵书乐 张伟伟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43-2258,共16页
摩擦阻力的精准高效预示对飞行器设计至关重要.然而摩阻分布的计算不仅代价大,且对网格密度、湍流模式和数值算法的依赖性强,而试验测量更具挑战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高泛化性摩阻分布机器学习建模方法.该方法在Euler方程数值... 摩擦阻力的精准高效预示对飞行器设计至关重要.然而摩阻分布的计算不仅代价大,且对网格密度、湍流模式和数值算法的依赖性强,而试验测量更具挑战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高泛化性摩阻分布机器学习建模方法.该方法在Euler方程数值解的基础上,结合RANS计算的少量摩阻分布数据样本,构建了表面无黏流动特征与摩阻分布的关联关系模型,从而实现摩阻的预测.由于该建模方法嵌入Euler方程这一物理模型,使得在很少的样本下就能保证模型的高泛化性和高精度;另一方面,相比于RANS数值计算,由于只用求解Euler方程,计算量降低约一个量级.研究通过典型翼型和机翼的测试算例来展示该方法对于气动设计中变外形气动力的预测效果.相比于端到端的分布力深度学习建模,该方法在减少5倍样本量的情况下仍能取得很高的建模精度(阻力误差约2%~3%),且对于工况与外形变化具有较强的外插预测能力,结果的分散度低.该研究为附着流机翼的摩阻分布预测和机翼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阻力 边界层 机器学习 数据驱动 关联建模
下载PDF
铝/钢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性能改善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20
作者 高嵩 吴程浩 +4 位作者 石磊 刘涛 景元坤 尹启朋 郭宁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65,共13页
铝合金与钢的复合结构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重工、汽车制造等领域。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FSW)作为一种新型固相连接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但利用传统搅拌摩擦焊获得的铝... 铝合金与钢的复合结构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重工、汽车制造等领域。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FSW)作为一种新型固相连接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但利用传统搅拌摩擦焊获得的铝/钢异种接头仍然存在诸多缺陷。基于铝/钢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的优化,本文对目前已经在铝/钢搅拌摩擦焊方面取得成果的辅助方式进行总结归纳,将其划分为机械结构式辅助FSW、中间过渡层辅助FSW、温度控制型外源辅助FSW和超声振动辅助FSW,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铝/钢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优化方法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异种金属 搅拌摩擦焊(FSW) 优化 机械结构 过渡层 温度控制 超声振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