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ulti-Model Approach to Design a Robust SVC Damping Controller Using Convex Optimization Technique to Enhance the Damping of Inter-Area Oscillations Considering Time Delay
1
作者 Abdlmnam Abdlrahem Hani Albalawi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7年第12期750-771,共22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ulti-model approach to design a robust supplementary damping controller. The designed fixed-order supplementary damping controller adjusts the voltage reference set point of SVC. There are two...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ulti-model approach to design a robust supplementary damping controller. The designed fixed-order supplementary damping controller adjusts the voltage reference set point of SVC. There are two main objectives of the controller design, damping low frequencies oscillations and enhancing power system stability. This method relies on shaping the closed-loop sensitivity functions in the Nyquist plot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these functions. These constraints can be linearized by choosing a desired open-loop transfer function. The robust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minimize the error between the open-loop of the original plant model and the desired transfer functions. These outcomes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convex optimization methods. Convexity of the problem formulation ensures global optimality. On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that the approach accounts for multi-model uncertainty. In contrast to the method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the proposed approach deals with full-order model (i.e., model reduction is not required) with lower controller order. The issue of time delay of feedback signals has been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for different values of time delay by applying a multi-model optimization technique.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compared to other existing techniques to design a robust controller which is based on H2 under pole placement. Both techniques are applied to the 68-bus system to evaluate and validate the robust controller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load scenarios and different wind gen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NYQUIST DIAGRAM inter-area Modes MULTI-MODEL OSCILLATIONS ROBUST Control Wind Generations SVC
下载PDF
Extracting inter-area oscillation modes using local measurements and data-driven stochastic subspace technique 被引量:5
2
作者 Deyou YANG Guowei CAI Kevin CHAN 《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 SCIE EI 2017年第5期704-712,共9页
In this paper, a data-driven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DATA) technique is proposed as an advanced stochastic system identification(SSI) to extract the inter-area oscillation modes of a power system from w... In this paper, a data-driven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DATA) technique is proposed as an advanced stochastic system identification(SSI) to extract the inter-area oscillation modes of a power system from wide-area measurements. For accurate and robust extraction of the modes’ parameters(frequency, damping and mode shape), SSI has already been verified as an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for output-only modal analysis.The new feature of the proposed SSI-DATA applied to inter-area oscillation modal identification lies in its ability to select the eigenvalue automatic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has been fully studied and verified,first using transient stability data generated from the IEEE16-generator 5-area test system, and then using recorded data from an actual event using a Chinese wide-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 in 2004. The results from the simulated and recorded measurements have validated the reli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SSI-DATA technique in power system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driven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DATA) Power system inter-area oscillation Widearea measurement systems(WAMS) Modal analysis
原文传递
Robust design of 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based stabilizer for damping inter-area oscillations using quadratic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被引量:1
3
作者 Mahmoud Reza SHAKARAMI Ahad KAZEM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C(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2010年第4期296-306,共11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cedure for designing a supplementary damping stabilizer for a 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 in multi-machine power systems.The objective is to shift the lightly damped inter-area...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cedure for designing a supplementary damping stabilizer for a 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 in multi-machine power systems.The objective is to shift the lightly damped inter-area modes toward the prescribed stability region.A lead-lag stabilizer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is technique,in which a particular measure of stabilizer gain is considered as an objective function.Constraints of the problem for phase-lead and lag structures are derived.The objective function with the constraints is formed as a quadratic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problem.For robust design,the parameters of the stabilizer are calculated under various operating conditions.Two types of SSSC-based stabilizer have been presented and designed.Numerical results including eigenvalue analysis and the nonlinear simulations on the 4-and 50-machine power systems are pre-sented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rea oscillations 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 Damping stabilizer Robust design Quadratic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原文传递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可调水量“十问”
4
作者 胡鹏 王浩 +13 位作者 赵勇 宁远 蒋云钟 刘欢 曾庆慧 杨泽凡 周毓彦 董宁澎 闫龙 阿膺兰 张丰博 唐家璇 王玉莲 王建华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3,共14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尚待建设的最后一环,而水源区可调水量是西线工程规划论证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水资源本底条件与演变趋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调蓄水库与输水工程规模,调水对水源区...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尚待建设的最后一环,而水源区可调水量是西线工程规划论证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水资源本底条件与演变趋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调蓄水库与输水工程规模,调水对水源区及其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水力发电、航运等方面影响的角度,提出了与水源区可调水量相关的10个问题;以长江上游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可调水量模拟分析模型,力图系统、定量地回答所提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在仅考虑满足水源区河道内外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需水的前提下,“上线+下线”组合方案多年平均可调水量为1.59×10^(10)m^(3),“完全下线”方案在建设岗托水库进行联调时,多年平均可调水量将达到1.74×10^(10)m^(3);在综合考虑调水对水源区水平衡、水力发电和航运影响及其可接受程度后,南水北调西线水源区可调水量为1.22×10^(10)~1.26×10^(10)m^(3)。长远来看,应谋划西南片区水网与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的连接与融合,在减小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影响的同时,提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整体供水能力以及对气候变化等外部条件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水源区 可调水量 生态需水 跨流域调水
下载PDF
盐池地区不同下垫面输沙率特征
5
作者 张国军 沈子雅 +5 位作者 魏小燕 任正龑 徐志友 马文涛 程金花 王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为探究宁夏盐池地区输沙率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以及风速与输沙率关系,测量刘窑头风蚀实验站2010—2019年5种下垫面风蚀样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灌木林地和荒草地)的输沙率(Q)及风速(V),计算集中度(R_(CD))和集中期(R_(CP)... 为探究宁夏盐池地区输沙率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以及风速与输沙率关系,测量刘窑头风蚀实验站2010—2019年5种下垫面风蚀样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灌木林地和荒草地)的输沙率(Q)及风速(V),计算集中度(R_(CD))和集中期(R_(CP))、年际变差系数(S_(v))与年际极值比(S_(w)),并将输沙率与风速进行函数拟合。结果表明:1)下垫面影响Q的大小及均匀性,灌木林地平均输沙率最小,年内输沙率集中程度最高,R_(CP)集中在5、6月。10 a间固定沙丘年内最大输沙率出现的时间日期前移,荒草地年最大输沙率出现的日期逐渐后移。2)S_(v)和S_(w)均表明流动沙丘输沙率年际变异程度高于灌木林地。3)指数函数能更好地反映半固定沙丘(R^(2)=0.843)输沙率响应风速特征,其他下垫面为幂函数最佳。4)一元三次函数较好表达各年平均输沙率与风速关系,拟合公式为:Q=65.42-93.36V+42.55V^(2)-6.00V^(3)(R^(2)=0.800)。存在2个风速临界值(1.74和2.99 m/s),改变输沙率对风速的响应。结果可用于盐池地区风沙治理措施建设实践中,可为盐池地区的风蚀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率 年内变化 年际变化 宁夏盐池地区
下载PDF
牛羊育肥与族际互动:农牧交错地带多民族共生互惠共同体的生成
6
作者 朱金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6,共12页
牛羊育肥作为农牧结合地带的一种特色产业,不仅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而且串联起不同区域与环节过程中的各个民族,将之编织到同一个有机的经济社会网络之中,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青海循化的牛羊育肥产业在牛... 牛羊育肥作为农牧结合地带的一种特色产业,不仅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而且串联起不同区域与环节过程中的各个民族,将之编织到同一个有机的经济社会网络之中,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青海循化的牛羊育肥产业在牛羊贩运、育肥、屠宰、出售等各个阶段中,撒拉族、藏族、回族、汉族等民族都存在着广泛且深入的交往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跨区域跨民族的互惠互助关系。牛羊育肥所推动形成的多民族共生互惠关系,为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树立了典型案例,对当前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羊育肥 农牧交错 族际互动 共生互惠共同体
下载PDF
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嵌式发展路径——基于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视角
7
作者 刘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互嵌式发展是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的重要路径,有利于本地民众与外来社会力量实现资源互补,在动态发展中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推动共同现代化进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究共同现代化进程中民... 互嵌式发展是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的重要路径,有利于本地民众与外来社会力量实现资源互补,在动态发展中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推动共同现代化进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究共同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互嵌式发展内涵,剖析互嵌式发展优势和需求。以本地民众与外来社会力量的共同性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是互嵌式发展的有效路径,即共同就业创业实现资源互补、共同承担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责任、共同分享发展红利、共同接受政府的服务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旅融合 互嵌式发展 共同现代化
下载PDF
行政区交界地区趋利型府际协作何以可能?——基于交界地带产业协同发展案例的过程追踪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哲 单学鹏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7,共11页
通过横向府际协作解决跨域公共事务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的热点。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了在省、市场域下通过协作助推共同发展的治理议题,对微观情境下趋利型府际协作的特征和效用探讨较少。本文在回顾交界地区竞合关系和事实型... 通过横向府际协作解决跨域公共事务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的热点。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了在省、市场域下通过协作助推共同发展的治理议题,对微观情境下趋利型府际协作的特征和效用探讨较少。本文在回顾交界地区竞合关系和事实型府际协作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分析框架探讨趋利型府际协作的发生逻辑。本文选取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框架下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跨域趋利型府际协作案例,对协作过程进行了深描和回顾。微观情境下趋利型府际协作的运作过程呈现嵌套推进而非单一线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协作历史和现有制度形塑的协作愿景受到了议题领域属性的制约,经由政策学习与政治势能嵌入的纵向赋权和协作机制创新的横向增能,最终将实现协作绩效的持续产出和趋利型府际协作的良性运转。本文通过对行政区交界地区横向府际协作案例的回顾,对趋利型府际协作的运作过程进行了检视,探讨了微观情境下行政区交界地区府际协作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际协作 协同治理 行政区交界地区 趋利型府际协作
下载PDF
省际交界地区的发展困境及形成机制研究——来自设立重庆直辖市的经验证据
9
作者 董雪兵 崔宁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共20页
2022年发布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将四川广安纳入重庆都市圈,在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同时,也将在省际交界地区一体化发展上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较为突出,由于边界两侧城市在行政... 2022年发布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将四川广安纳入重庆都市圈,在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同时,也将在省际交界地区一体化发展上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较为突出,由于边界两侧城市在行政归属上存在差异,地区间政策协调存在较高成本,不利于构建高效的区域合作机制,受到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影响,难以形成区域性统一市场。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省际交界地区陷入增长困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洼地”。省际边界是否会阻碍省际交界地区经济发展?又借由何种影响机制发挥作用?理清上述问题,不仅能为建设跨省域都市圈提供有益参考,对实现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66个城市1993—2020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构造反事实对照组,通过对比出现“重庆—四川”省际边界后实验组和反事实对照组经济发展路径的差异,评估省际边界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设立重庆直辖市后,位于“重庆—四川”交界城市的发展路径显著低于反事实对照组所反映的情形,进行安慰剂检验、稳健性检验以及排除竞争性假说后,文章的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位于省际交界地区的城市,其经济发展会受到来自省际边界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省际边界会通过投资抑制效应、产业同质化效应和支出替代效应对省际交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区域经济迈入一体化发展新阶段背景下,一方面要破除“行政区经济”下的隐性壁垒,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省际交界地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机制体制创新,加速建立政府间协调和利益共享机制。结合文章的研究内容,建议在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省际交界地区统一市场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统一规划三个方向积极尝试,补齐发展短板,为实现高质量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省际边界 合成控制法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一体化
下载PDF
兰州-西宁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伯霞 程婷 +1 位作者 刘杰 王田 《中国名城》 2023年第3期3-9,共7页
"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变化与新挑战之一就是城市群和都市圈协调发展。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最大的结构性潜能也是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加快发展。因此,未来兰州-西宁城市群如何高质量发展,将是"十四五"时期... "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变化与新挑战之一就是城市群和都市圈协调发展。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最大的结构性潜能也是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加快发展。因此,未来兰州-西宁城市群如何高质量发展,将是"十四五"时期甘青两省甚至西北地区进一步完善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从兰州-西宁城市群提出的背景、意义、目标和任务入手,详细分析了兰州-西宁城市群的发展现状,查找出当前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促进兰州-西宁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期望能为"十四五"时期兰州-西宁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兰州-西宁城市群 跨省区城市群 都市圈
下载PDF
从都市圈的“圈层扩散”到“圈际耦合”:穗莞惠跨界协同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丹阳 霍子文 +2 位作者 刘松龄 吕峰 李洋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1,共8页
广州、深圳都市圈作为全国距离最近的两大都市圈,“圈际耦合”是其未来成熟的发展阶段。文章基于都市圈演进规律,分析广州、深圳都市圈的空间演进阶段与现状圈际特征。研究表明,目前广州、深圳都市圈处于“圈层扩散”阶段且圈域空间交织... 广州、深圳都市圈作为全国距离最近的两大都市圈,“圈际耦合”是其未来成熟的发展阶段。文章基于都市圈演进规律,分析广州、深圳都市圈的空间演进阶段与现状圈际特征。研究表明,目前广州、深圳都市圈处于“圈层扩散”阶段且圈域空间交织,而穗莞惠(广州、东莞、惠州)跨界地区是广州、深圳都市圈圈域交织和邻近区域。跨界协同不足是穗莞惠跨界地区成为广州、深圳都市圈发展“洼地”,使这两大都市圈难以进入“圈际耦合”发展阶段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面向广州、深圳都市圈“圈际耦合”的发展愿景,针对穗莞惠跨界协同困境背后的动因机制,提出生态牵引、创新并链、节点培育、制度支撑四方面的协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深圳都市圈 圈际耦合 穗莞惠 跨界协同
下载PDF
京津冀交界地区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与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丹 戴林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7,共10页
为加深对京津冀交界地区建设用地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该文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建设用地数据,综合运用建设用地扩张指数、核密度分析法和圈层分析法,探究京津冀交界地区43个县域单元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代表性... 为加深对京津冀交界地区建设用地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该文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建设用地数据,综合运用建设用地扩张指数、核密度分析法和圈层分析法,探究京津冀交界地区43个县域单元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代表性扩张格局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京津冀交界地区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张,扩张速度和扩张强度有所提升,各省域内变化差异显著;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呈现出圈层扩张和贴边扩张两种类型,其中贴边扩张是交界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代表性格局,新增建设用地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的特征,在环绕北京市城六区、天津市主城区以及京津冀交界地区(如通州区、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武清区等)存在高值集聚区;③京津冀交界地区贴边式扩张用地主要发生在低海拔、低坡度、人口分布相对疏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并呈现出明显的河流指向、道路指向和贴近省界扩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交界地区 建设用地扩张 驱动因素 京津冀
下载PDF
多院区非急危重症住院患者院际转运体系建设
13
作者 马戈 俞斌 《现代医院管理》 202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为加快提高医疗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国家积极推动公立医院多院区建设。随着公立医院多院区的快速发展,多院区间非急危重症住院患者转运越来越频繁,转运中风险也越来越高。为应对频繁转运过程中安全... 为加快提高医疗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国家积极推动公立医院多院区建设。随着公立医院多院区的快速发展,多院区间非急危重症住院患者转运越来越频繁,转运中风险也越来越高。为应对频繁转运过程中安全、效率问题,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建立规范、安全、高效的多院区非急危重症住院患者院际转运体系,有效提升转运的安全性和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院区 非急危重症 住院患者 院际转运
下载PDF
基于智能云模型的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
14
作者 孔月 杨德友 《电气自动化》 2023年第3期64-67,共4页
互联电力系统极易发生区间低频振荡,且系统精确数学模型难以获得。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云模型的广域阻尼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从多规则二维云发生器出发,详细介绍了智能云模型广域阻尼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过调整量化、比例因子,提高... 互联电力系统极易发生区间低频振荡,且系统精确数学模型难以获得。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云模型的广域阻尼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从多规则二维云发生器出发,详细介绍了智能云模型广域阻尼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过调整量化、比例因子,提高控制精度并获得普适性。仿真结果表明:方法的控制效果优于模糊控制,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区间低频振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多区域互联大电网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电力系统 区间低频振荡 智能云模型 广域阻尼控制器 稳定性
下载PDF
“双循环”新格局下省际边缘区规划策略研究——以湖北省黄梅县为例
15
作者 朱雷洲 黄亚平 +2 位作者 谢来荣 段名材 陈晓梅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4期42-49,共8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省际边缘区如何理解及如何应对是问题的关键。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及可视化分析发现当前缺乏新发展格局下省际边缘地区的相关规划研究,并结合样本数据分析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省际边缘区存在...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省际边缘区如何理解及如何应对是问题的关键。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及可视化分析发现当前缺乏新发展格局下省际边缘地区的相关规划研究,并结合样本数据分析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省际边缘区存在区域协同步伐加快,省域中心辐射不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产业面临同质风险;基础设施建设升级,通道联系稍显薄弱;治理体系逐渐完善,行政壁垒仍旧显著四大特征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城市定位转变、主导产业优化、基础设施提升及体制机制转型四个方面规划应对策略,并延伸建构“双循环”格局下省际边缘区的规划应对框架。最后以省际边缘典型地区湖北省黄梅县为实证案例,提出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形成四大产业集群、畅通南北通道及加深“金三角”合作等规划策略,以期为新格局下类似区域研究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省际边缘区 规划策略 黄梅县
下载PDF
基于附加阻尼控制的风电并网系统阻尼转矩分析
16
作者 伍双喜 赵仕兴 +4 位作者 秦颖婕 闫斌杰 向丽玲 杨亚楠 李宇骏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7-104,共8页
针对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附加阻尼控制器对系统低频振荡阻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双馈风电机组接入区域互联系统的动态模型,并基于风电系统功率控制回路设计附加阻尼控制器,使风电机组能够主动抑制系统的低频振荡。然后通过阻... 针对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附加阻尼控制器对系统低频振荡阻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双馈风电机组接入区域互联系统的动态模型,并基于风电系统功率控制回路设计附加阻尼控制器,使风电机组能够主动抑制系统的低频振荡。然后通过阻尼转矩分析证明了基于附加阻尼控制器的风电机组可以增强系统的阻尼;并导出系统阻尼转矩系数的解析表达式,进一步分析控制参数和系统运行条件对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最后,在算例中对风电机组接入区域互联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证明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阻尼控制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 阻尼转矩分析 区域互联系统 下垂控制
下载PDF
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法的制定及基本构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文秋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4期15-25,共11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现行以行政机制为主导的区域环境合作治理模式,难以深入有效地解决突出的区域性环境问题,难以满足其协同共治的法治发展需要。生态环境法制协同则是可以从根源上应对因环境法制冲突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现行以行政机制为主导的区域环境合作治理模式,难以深入有效地解决突出的区域性环境问题,难以满足其协同共治的法治发展需要。生态环境法制协同则是可以从根源上应对因环境法制冲突所一直难以触及的区域性环境问题,因应粤港澳大湾区更深层次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在“一国两制三法域”独特的政治与法治环境下,制定统一制定法与粤港澳三地分别立法的路径既不适应当下法制条件,也难以形成治理合力。起草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法是协同治理进路下逐步实现法制统一更为有效和容易实现的途径,且兼具理论与现实的可行性。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法的制定同样面临着三地法律理念差异较大、环境法律协调性缺乏和制定主体不明确等各种挑战。因而有必要结合域外先进的示范性立法实践和本土的示范法立法经验,立足大湾区实际,对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法制定作出基本构想。为此,可以通过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的立法协调机构、趋同化整合粤港澳三地环境法律、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法立法内容的重点突出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和扩大公众参与的方式予以应对,从而以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法的制定推动粤港澳区域法律冲突的解决与高水平法治合作,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法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区际法律冲突 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法 立法协同
下载PDF
多民族聚居区流动人口族际通婚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云南涉藏地区的调查
18
作者 唐菓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31,共11页
本文基于云南涉藏地区的一手调查数据客观呈现流动人口族际通婚的现实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流动人口的流动范围越大,族际通婚比例越高;第二,族际交往广度越大,越可能发生族际通婚。族际交往广度越小,发生族内婚的可能性就越... 本文基于云南涉藏地区的一手调查数据客观呈现流动人口族际通婚的现实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流动人口的流动范围越大,族际通婚比例越高;第二,族际交往广度越大,越可能发生族际通婚。族际交往广度越小,发生族内婚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三,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流动人口族际通婚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个体特征、流动特征、经济特征和人际交往特征共同影响流动人口是否族际通婚;第四,就业身份对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际交往特征变量均对流动人口是否族际通婚有显著影响,流动人口能较好地融入流入地社会对族际通婚有正向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聚居区 族际通婚 流动人口
下载PDF
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南亚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的人才培养
19
作者 孔建勋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8,共9页
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背景下,推进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和南亚东南亚研究人才培养中要注重语言、历史、理论和方法四个维度的整体推进。语言能力是基础,研究者需熟练掌握对象国的语言学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 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背景下,推进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和南亚东南亚研究人才培养中要注重语言、历史、理论和方法四个维度的整体推进。语言能力是基础,研究者需熟练掌握对象国的语言学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历史意识是核心要素,研究者需了解南亚东南亚历史进程所塑造的文化多样性及其对当代现实问题的影响;理论思维是学科基石,引导区域国别研究人员从“通才”到“专才”的转变;研究方法是通往结果的路径和工具,区域国别学者应掌握传统的定性、定量等不同取向和大数据挖掘与智能数据分析等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东南亚 文明对话 区域国别研究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卫生区际法律冲突的调适逻辑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泽华 《港澳研究》 2023年第1期66-79,95,共15页
在“一国两制三法系”的法秩序下,粤港澳三地分别适用不同的公共卫生法律规范,造成大湾区公共卫生事务缺乏统一的规则体系,进而诱发公共卫生区际法律冲突,直接弱化粤港澳三地协同抗击全球性疫情的实效。在“合作型法治”的驱动下,粤港... 在“一国两制三法系”的法秩序下,粤港澳三地分别适用不同的公共卫生法律规范,造成大湾区公共卫生事务缺乏统一的规则体系,进而诱发公共卫生区际法律冲突,直接弱化粤港澳三地协同抗击全球性疫情的实效。在“合作型法治”的驱动下,粤港澳主要采取软法方式推动大湾区公共卫生法治协同建设,力求优化三地公共卫生规范资源的配置,但面临约束力不足的现实束缚,立法协同整体处于松散状态。为此,宜从三个方面调适大湾区公共卫生区际法律冲突:首先,由回应型立法理念向“预防—回应”型立法理念转变。其次,因应公共卫生法治协同的精细化要求,应确立“详尽型为主、纲领型为辅”的立法形式。最后,围绕“规范基础+区际行政协议+区域示范法”健全协同型立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公共卫生 区际法律冲突 全面管治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