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专业群适应性的内涵、障碍及其消解
1
作者 舒文舟 万建国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18,38,共5页
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专业群适应性障碍主要有因子制约、生态位异化、资源错配等,高职院校要遵循专业群生态系统进化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通过突破系统限制因子,激活专业群系统进化内生动力;明晰专业群生态位,强化专业群系统可持续发展... 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专业群适应性障碍主要有因子制约、生态位异化、资源错配等,高职院校要遵循专业群生态系统进化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通过突破系统限制因子,激活专业群系统进化内生动力;明晰专业群生态位,强化专业群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营造竞争共生环境,保障专业群系统间协同进化,从而增强专业群的适应性,推动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 生态位 教育生态学 竞争共生
下载PDF
共生视角下校企创新主体深度融合的内在过程机理研究——基于沈鼓集团与大连理工大学的探索性案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旭雯 迟景明 +1 位作者 何声升 刘永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2-21,共10页
聚焦校企深度融合问题,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沈鼓集团与大连理工大学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生的过程。研究发现:(1)深度融合是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双方不断适应彼此,建立共生关系并完善共生模式,形成互利共生状态;(2)互利共生... 聚焦校企深度融合问题,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沈鼓集团与大连理工大学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生的过程。研究发现:(1)深度融合是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双方不断适应彼此,建立共生关系并完善共生模式,形成互利共生状态;(2)互利共生状态形成需要校企双方经过“搜寻—选择—变异”三阶段适应性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调整自身规则,而且要吸纳对方规则,也即规则迭代是双方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3)上述规则既包括显性的规章制度流程,也包括隐性的认知模式、价值观念等。总而言之,校企深度融合的核心在于规则与适应,只提供创新资源而不改变自身规则以适应彼此,则难以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利共生 校企深度融合 适应性行为 校企创新主体
下载PDF
基于改进BBO算法和模糊期望效果的反导武器目标分配建模与实现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晓雯 范成礼 +2 位作者 卢盈齐 朱文正 吴暄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44-3554,共11页
针对现有反导武器目标分配(weapon target allocation,WTA)由于忽略射击有利度和目标意图价值的不确定特征,而造成目标错分、漏分的问题,引入模糊期望理论,构建基于模糊期望效果的最大化费效比反导WTA模型。针对模型特点,提出基于改进... 针对现有反导武器目标分配(weapon target allocation,WTA)由于忽略射击有利度和目标意图价值的不确定特征,而造成目标错分、漏分的问题,引入模糊期望理论,构建基于模糊期望效果的最大化费效比反导WTA模型。针对模型特点,提出基于改进型生物地理优化(improved biogeography-based optimization,IBBO)算法。该算法采用基于整数的矩阵编码方式,通过余弦动态自适应策略改进迁移操作。同时,引入共生生物搜索(symbiotic organisms search,SOS)算法中相互作用思想,设计基于共生策略的变异操作。此外,在IBBO算法基础上结合模糊模拟形成混合智能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仿真实例表明,所提算法较好地协调了集约化和多样化的能力,提升了求解的精度与效率,满足不确定环境下反导辅助决策对求解精度和时效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期望 反导武器目标分配 基于改进型生物地理优化算法 余弦动态自适应策略 共生策略
下载PDF
Interactions among deep-sea mussels and their epibiotic and endosymbiotic chemoautotrophic bacteria: Insights from multi-omics analysis 被引量:1
4
作者 Yi-Tao Lin Ting Xu +6 位作者 Jack Chi-Ho Ip Yanan Sun Ling Fang Tiangang Luan Yu Zhang Pei-Yuan Qian Jian-Wen Qiu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06-125,共20页
Endosymbiosis with Gammaproteobacteria is fundamental for the success of bathymodioline mussels in deep-sea chemosynthesis-based ecosystems. However,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Campylobacteria on the gill surfaces of the... Endosymbiosis with Gammaproteobacteria is fundamental for the success of bathymodioline mussels in deep-sea chemosynthesis-based ecosystems. However,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Campylobacteria on the gill surfaces of these mussels suggests that these host-bacterial relationships may be more complex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Using the cold-seep mussel(Gigantidas haimaensis) as a model, we explored this hostbacterial system by assembling the host transcriptome and genomes of its epibiotic Campylobacteria and endosymbiotic Gammaproteobacteria and quantifying their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We found that the epibiont applies a sulfur oxidizing(SOX)multienzyme complex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sox B from Gammaproteobacteria for energy production and switched from a reductive tricarboxylic acid (rTCA) cycle to a Calvin-Benson-Bassham(CBB)cycle for carbon assimilation. The host provides metabolic intermediates, inorganic carbon, and thiosulfate to satisfy the materials and energy requirements of the epibiont, but whether the epibiont benefits the host is unclear. The endosymbiont adopts methane oxidation and the ribul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Ru MP) for energy production, providing the major source of energy for itself and the host. The host obtains most of its nutrients, such as lysine, glutamine, valine,isoleucine, leucine, histidine, and folate, from the endosymbiont. In addition, host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including toll-like receptors, 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s, and C-type lectins, may participate in bacterial infection, maintenance, and population regulation. Overall, 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 host-bacterial relationships that have enabled mussels and bacteria to thrive in deep-sea chemosynthetic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hymodioline CHEMOSYNTHESIS Cold seep Deep-sea adaptation symbiosis
下载PDF
何以想象为一家:云南各民族共祖神话的生成与流变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智生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33,156,共12页
云南是我国共祖神话最多、流传最广泛的地区,最能体现我国各民族共祖神话生成想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各民族共祖神话中蕴含着最初的共同体历史记忆,揭示了在共同的生存适应中形成的相互依存、并存共生的历史图景。共祖神话的产生及传扬... 云南是我国共祖神话最多、流传最广泛的地区,最能体现我国各民族共祖神话生成想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各民族共祖神话中蕴含着最初的共同体历史记忆,揭示了在共同的生存适应中形成的相互依存、并存共生的历史图景。共祖神话的产生及传扬,促进了族际跨文化认同和共生意识的形成与强化。深入解读和探索共祖神话的历史成因,可以发现其蕴藏着各族际之间如何跨越族群边界认同而成为一个区域共同体的地方性路径。云南各民族共祖神话创生的历史基础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治理与开发进程中族际间共生关系的不断维系和强化,但同时也并行交错着各族群对于共生关系的选择、博弈与调适的演化过程。兄弟共祖神话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主动参与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和智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共祖神话 族际适应与共生 生存策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景观生态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惠清 许嘉巍 刘凤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6-162,共7页
21世纪的景观生态学应该成为对环境建设有设计能力的学科。遵循适应自然、互利共生、调整结构改善功能与局部控制协调整体等景观生态建设的原理进行景观生态建设是积极的对生物多样性予以保护。
关键词 适应自然 景观生态建设 生物多样性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异种造血嵌合体模型的免疫耐受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单飞 蔡振杰 +2 位作者 王晓武 胡军 胡巧侠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1864-1866,共3页
目的 在已建立的大鼠→兔异种造血嵌合体模型中 ,了解异种移植免疫耐受机制 .方法 通过直接、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等方法 ,检测大鼠MHC- 类分子阳性细胞以及体液免疫功能 .结果 检测出大鼠 MHC- 类分子阳... 目的 在已建立的大鼠→兔异种造血嵌合体模型中 ,了解异种移植免疫耐受机制 .方法 通过直接、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等方法 ,检测大鼠MHC- 类分子阳性细胞以及体液免疫功能 .结果 检测出大鼠 MHC- 类分子阳性细胞比例为 31.0 %~ 6 1.9% ,且此细胞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同时在此模型中检测出有较高浓度的兔抗大鼠单个核细胞抗体存在 ,且受体补体功能正常 .结论  1用我们所建立的方法进行异种骨髓移植是成功的 ;2在受体补体活性正常的嵌合体模型中大鼠单个核细胞与兔抗大鼠单个核细胞抗体出现的共存现象 (即适应 accom m- oda-tion) ,是形成此嵌合体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大鼠 异种造血嵌合体模型 免疫耐受机制
下载PDF
共生之谜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军 戴锡玲 史屹峰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8-172,共5页
什么是共生 ?共生在哪里 ?共生从何而来 ?共生是生物的生活方式 ?共生将往何处去 ?
关键词 生活方式 共生系统 单细胞生物 多细胞生物 动态平衡 起源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运河之脊”南旺分水枢纽生态智慧探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肖华斌 王梦颖 +1 位作者 安淇 任震 《风景园林》 2019年第6期41-46,共6页
南旺分水枢纽是京杭大运河实现南北通航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江北都江堰',是交通性水利设施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中国华北平原治水工程的生态智慧。通过系统梳理南旺分水枢纽区域格局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水源探寻和漕运兴衰贯穿... 南旺分水枢纽是京杭大运河实现南北通航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江北都江堰',是交通性水利设施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中国华北平原治水工程的生态智慧。通过系统梳理南旺分水枢纽区域格局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水源探寻和漕运兴衰贯穿整个大运河山东段发展历程,体现了区域环境的'适地性'和运河与聚落'共生性'的生态智慧。在区域选址方面,以整体环境观为理念,连通区域水系;在枢纽组织方面,遵循系统性原则,构建梯级式功能网络;在营造技术方面,主动适应并适度改造自然环境,科学合理地构建'拦、引、分、蓄、排'不同功能的水利设施,实现通航。南旺分水枢纽与周边城乡聚落形成了'因河而兴,农商一体'的互动共生关系,通过严格管控和协同管理,确保漕运功能,从而实现财赋北进和政治一统的国家战略。南旺分水枢纽所蕴含的适应华北平原的'适地性'和'共生性'的生态智慧和生态实践,对中国北方平原地区的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南旺分水枢纽 适地性 共生性
下载PDF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李晓娣 张小燕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28,55,共8页
以创新生态系统引领区域创新发展,是当前创新管理领域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在文献梳理及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基于"要素→过程→结果"的研究范式,构建起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要素... 以创新生态系统引领区域创新发展,是当前创新管理领域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在文献梳理及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基于"要素→过程→结果"的研究范式,构建起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要素、作用机制、开放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结合收集到的有效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及层次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要素、作用机制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基础要素对作用机制有正向影响;作用机制分别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系统开放性对作用机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基础要素 协同共生 适应性协调 区域创新绩效
下载PDF
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脆弱性影响机制——基于SCP与CAS融合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其春 郗永勤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9-19,共11页
在内外因素的交互干扰下,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表现得格外脆弱,探寻其脆弱性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开展脆弱性治理的前提。借鉴复杂系统脆弱性理论,从能力和绩效两个角度解析其理论内涵,指出系统脆弱性在能力上可以用... 在内外因素的交互干扰下,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表现得格外脆弱,探寻其脆弱性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开展脆弱性治理的前提。借鉴复杂系统脆弱性理论,从能力和绩效两个角度解析其理论内涵,指出系统脆弱性在能力上可以用敏感性、适应性和恢复力予以刻画,在绩效上表现为增值性不强、共享性不足和生态性不佳。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从共生单元、网络结构、共生机制、网络氛围和环境不确定性5个维度提炼出脆弱性影响因素;以网络动态能力为结合点,将SCP(Structure Conduct Performance)和CAS(Complexity Adaptive System)两种理论有机融合,构建一个以共生单元素质、网络结构特征、共生机制属性、政策有效性为外因变量,以网络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以网络脆弱性为结果变量,以网络氛围和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框架。未来可利用大样本调查方法对该理论框架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脆弱性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废弃物 产业共生网络 系统脆弱性 “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 复杂系统适应性理论
下载PDF
技术进步与劳动技能的动态适配——基于生产系统“硬件—软件—人件”互补演化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斌 魏亚欣 田凡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3,共10页
机器设备与劳动技能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两个核心要素,其变化与有机融合推动着生产系统的演变。本文通过对工业化不同时期技术进步驱动下生产系统变革过程的分析,发现生产系统有效性的达成决定于其“硬件—软件—人件”的动态适配关系,三... 机器设备与劳动技能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两个核心要素,其变化与有机融合推动着生产系统的演变。本文通过对工业化不同时期技术进步驱动下生产系统变革过程的分析,发现生产系统有效性的达成决定于其“硬件—软件—人件”的动态适配关系,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替代”效应。过度强化某一要素的作用,会使其他二者功能受损,从而损害生产系统的内在均衡。未来的智能工厂将广泛使用机器人,但工程瓶颈使其无法完全替代操作工人,劳动者在更具复杂与灵敏的操作中仍然具备优势,因此智能制造生产系统仍然是以人为中心的高度柔性生产系统。这一判断将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和人力资源管理应对工业4.0时代的挑战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系统 技术 劳动技能 异质共生 适配性
下载PDF
共生型跨区域旅游空间融合的CAS动态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旸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6,共4页
跨区域旅游发展本质上就是旅游系统的空间演化问题,由于区域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和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选择等原因,旅游活动在长三角地区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状态。而共生理论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以有效地诠释这... 跨区域旅游发展本质上就是旅游系统的空间演化问题,由于区域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和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选择等原因,旅游活动在长三角地区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状态。而共生理论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以有效地诠释这一机制的共生进化效能,从而为后世博效应下的区域旅游一体化机制以及旅游系统空间属性的深化探索提供一种共生性和复杂性理论渗入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旅游 共生理论 复杂适应系统 空间融合
下载PDF
家园文化调适与河西宝卷的当代文化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有道 哈建军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3-16,共4页
家园是人类在现实和精神世界中同步建构的文化空间,河西宝卷中的"家园"情结是宝卷叙事的母题,河西走廊文明在宝卷"家园"母题的演绎中交织于"起卷""抄卷""念卷""藏卷"等宝... 家园是人类在现实和精神世界中同步建构的文化空间,河西宝卷中的"家园"情结是宝卷叙事的母题,河西走廊文明在宝卷"家园"母题的演绎中交织于"起卷""抄卷""念卷""藏卷"等宝卷活动中,传递着爱家、重宗亲和笃善崇诚、护卫家园的忧思与期望。爱人、爱己与爱家是慑欲宁神、警觉心知、统构意志和达至"共生"的生命理性,也是河西宝卷这一"非遗"中的主旨经验,宝卷活动及其历史意义诠释了现代人建设家园、家园文化调适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宝卷 家园文化 乡愁情结 共生理念 调适经验
下载PDF
社会共生论视域下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聂志平 温忠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86-391,共6页
农村空巢老人共生系统是动态变迁的,它引发该系统的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及约束条件等发生相关的变化。在这一视域下,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面临种种困境。创造资源平台,严格共生约束,增强老人主动适应性,是提升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适应力... 农村空巢老人共生系统是动态变迁的,它引发该系统的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及约束条件等发生相关的变化。在这一视域下,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面临种种困境。创造资源平台,严格共生约束,增强老人主动适应性,是提升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适应力的主要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人 社会共生论 社会适应
下载PDF
杂交中稻品种在稻鱼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左生力 彭玉林 +1 位作者 郑云峰 马益虎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2期38-41,共4页
为筛选出适于稻鱼环境的水稻优良品种,以野香优676、Y两优5866、晶两优华占、Y两优676、万象优111、臻优727、中浙优8号、农两优3135、深两优332等9个杂交中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稻田养鱼环境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参试品... 为筛选出适于稻鱼环境的水稻优良品种,以野香优676、Y两优5866、晶两优华占、Y两优676、万象优111、臻优727、中浙优8号、农两优3135、深两优332等9个杂交中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稻田养鱼环境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参试品种的产量、抗性等表现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Y两优5866、中浙优8号、臻优727这3个品种生育期适中,综合抗性好,产量高,米质较优;深两优332和晶两优华占2个品种在稻鱼环境下的综合表现较好;野香优676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佳,但稻曲病发生严重;农两优3135、万象优111和Y两优676这3个品种产量、品质、抗病性均表现一般。从各参试品种的综合表现来看,Y两优5866、中浙优8号、臻优727比较适宜稻鱼环境,可重点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共生 水稻 品种筛选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角下建筑与城市环境关系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曲沭同 刘松茯 《山西建筑》 2022年第14期10-14,共5页
生态危机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价值观发生了生态转向。生态美学的出现成为人类看待社会的新视角。建筑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生态美学影响下,建筑与城市关系呈现协调统一的关系,通过和谐共生、功能适应和动态互补三个方... 生态危机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价值观发生了生态转向。生态美学的出现成为人类看待社会的新视角。建筑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生态美学影响下,建筑与城市关系呈现协调统一的关系,通过和谐共生、功能适应和动态互补三个方面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建筑与城市环境 和谐共生 功能适应
下载PDF
从生态学观点探讨传统聚居特征及承传与发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晓峰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41,共6页
该文运用现代生态学理论中系统与平衡、循环与再生以及适应与共生三方面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聚落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环境观念和环境资源利用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传统聚居与当今时代的不适应性及发展现状的盲目性;并认为。
关键词 聚落特征 环境系统 平衡 生态学
下载PDF
复杂生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训来 庞科 +12 位作者 唐卿 李光金 肖书海 周传明 陈哲 陈雷 万斌 王伟 关成国 欧阳晴 牛长泰 王霄鹏 刘雅榕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87,共19页
复杂生物,包括动物、陆生植物、真菌和宏体藻类等,它们是寒武纪至现今地球生物圈的主体.根据化石记录,地球生命自38亿年前起源以来,有近30亿年是单细胞的微体生物世界,直到距今10~8亿年的新元古代早期,复杂生命才开始出现.成冰纪可靠的... 复杂生物,包括动物、陆生植物、真菌和宏体藻类等,它们是寒武纪至现今地球生物圈的主体.根据化石记录,地球生命自38亿年前起源以来,有近30亿年是单细胞的微体生物世界,直到距今10~8亿年的新元古代早期,复杂生命才开始出现.成冰纪可靠的化石记录极少,我们对这近1亿年生命史的认识非常有限.在埃迪卡拉纪,丰富的化石记录和分子钟的估算结果均指示,复杂生物已经发生了适应辐射,也进一步诠释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如今,如果还以宏体复杂生物化石的大量出现来定义“显生宙”,它应该包括埃迪卡拉纪更为合适.距今18~8亿年的元古宙中期是地质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环境最为稳定的时期,生物演化也似乎处于停滞状态,被地质学家称为“枯燥的十亿年”.本文根据现代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结合以往报道的化石资料,特别是对近年来中国一系列新化石的发现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正是在这长期稳定的环境中,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悄然地发生了寄生、共生和基因转移等一系列相互作用,演化出了复杂生物各大类型的单细胞祖先,并进一步实现了多细胞化和细胞分化,“枯燥的十亿年”并不“枯燥”,它建造了复杂生命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生物 起源 共生 适应辐射 枯燥的十亿年
原文传递
杂交与共生——建设节约型社会背景下对东西向住宅适应性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汪丽君 寒梅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4,共5页
针对在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背景下我国城市东西向住宅的应用状况,论述了东西向住宅在技术、文化、社会、政策、节能等方面的适应性特征。以宜居性为目的,应用杂交与共生的理念,通过优秀案例的分析对东西向住宅各个层面的相应优化设计进... 针对在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背景下我国城市东西向住宅的应用状况,论述了东西向住宅在技术、文化、社会、政策、节能等方面的适应性特征。以宜居性为目的,应用杂交与共生的理念,通过优秀案例的分析对东西向住宅各个层面的相应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以期在充分发挥城市东西向住宅的节地效应课题上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共生 节约型社会 东西向住宅 适应性 优化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