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ole of Music i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A Tool for Promoting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Inclusion
1
作者 GONG Xiny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9期601-605,共5页
In this essay,it will be examined how music can be a powerful tool i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promoting humanity and cultural sensitivity.As classroom diversity increases,the challenge lies with educators to ensure... In this essay,it will be examined how music can be a powerful tool i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promoting humanity and cultural sensitivity.As classroom diversity increases,the challenge lies with educators to ensure that an equal and appropriat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all students with cultural sensitivity is maintained.To address this problem,therefore,the study explores how music may be effectively incorporated into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approaches.This paper has evidence that music is a language that has transcended cultures and promotes tolerance,appreciation,and acceptance of diversity through a synthesis of literature and examples.Several implications posit that music can make people feel they belong,enhance the relations of people from diverse cultures,and provide a practical way of learning about other cultures.The potential of music as a tool to engage social justice issues and liberate oppressed groups 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research.It exists,but with caution to cultural appropriation and stereotyping of students,thus requiring educators to be sensitive and socially-apperceived on the best practice ways on how to integrate music into classrooms.The end explains how music helps in nurturing a generation of embracing the world,more sensitive and more inclined to the happenings in society to create a society that will be more sensitive and tolerant with the growing society which is diversifying.Therefore,the current article recommends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usic-facilitated/inclined pedagogy of ME in hopefully enhancing cultural consciousness/sensitivity and fostering more social inte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music integration cultural understanding inclusive learning diversity social justice cultural competence EMPATHY cross-cultural relationships experiential learning
下载PDF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2
作者 Minzhang Y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3年第4期65-67,共3页
It is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implement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alents and cultivating global citiz... It is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implement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alents and cultivating global citizens is one of the goals of higher education.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cluding weak policy orientation,insufficient practical exploration,aphasia of national culture,etc.It is recommended to implement the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from two ways:subject penetration and project-based professional courses.In addition,the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cannot be ignored to prevent the absence of national cult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Global citizen Cultural confidence
下载PDF
A Study o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Teaching for Robust Understanding: Taking the Cosine Theorem as an Example
3
作者 Zhenping Wang Tianchen Ai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6期96-103,共8页
Teachers’teaching behavior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tudents’development,and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behavior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such as ignoring students’cognitive needs,lack of equal opport... Teachers’teaching behavior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tudents’development,and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behavior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such as ignoring students’cognitive needs,lack of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classroom performance as well as lack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s.In order to solve the phenomenon,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ains how to promote teaching based on the Teaching for Robust Understanding(TRU)evaluation framework with the goal of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all students,taking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osine Theorem as an example,and provides ideas and methods for first-line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hematics education Teaching for Robust understanding framework Instructional design Cosine Theorem
下载PDF
Questioning to Hesitation rather than Hesitating to Question: A Pragmatic Hermeneutic Perspective on Educational Inquiry
4
作者 Susan T. Gardner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1年第5期353-359,共7页
Utilizing arguments imbedded in the pragmatist and hermeneutic traditions, the conclusion emerges that genuinely understanding opposing points of view requires a penetrating and sustained questioning process that find... Utilizing arguments imbedded in the pragmatist and hermeneutic traditions, the conclusion emerges that genuinely understanding opposing points of view requires a penetrating and sustained questioning process that finds relief only when the justificatory background material of the other nibbles at the certainty of one's own posi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edict that one ought to question to hesitation are then explored, namely, that (1) it suggests what kind of questioning is the right kind of qteestioning, (2) it suggests a redefinition of what counts as "respect for persons," and (3) it challenges the common assumption that the efficacy of communal inquiry is self-fulfilling and self-regulating, and suggests, by contrast, that facilitators ought to be far more prepared to engage in questioning to hes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standing opposing viewpoints QUESTIONING educational enquiry certainty pragmatic hermeneutic principle
下载PDF
笛卡尔与卢梭:他心问题域中的理解儿童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颖慧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1,共14页
一般性的他心问题主要包涵他心是否存在以及他心能否被认识或理解两个基本问题。相应的,在成人—儿童的关系中,他心问题转变为儿童之心是否存在,以及成人能否认识或理解儿童之心两个基本问题。笛卡尔和卢梭代表着关于儿童之心的两种不... 一般性的他心问题主要包涵他心是否存在以及他心能否被认识或理解两个基本问题。相应的,在成人—儿童的关系中,他心问题转变为儿童之心是否存在,以及成人能否认识或理解儿童之心两个基本问题。笛卡尔和卢梭代表着关于儿童之心的两种不同理解路径,笛卡尔催生了一般性他心问题,并怀疑儿童之心的存在,是唯我认识论的理性主义路径;卢梭在与笛卡尔“对话”的基础上,发现了作为身体感受之心与自然善好之心的儿童之心,是德性论的浪漫主义路径。不过,卢梭的发现依然带有笛卡尔痕迹。笛卡尔和卢梭是奠基并影响儿童观念的两个早期关键人物,他们对儿童观念的现代化与现代儿童教育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心问题 理解儿童 笛卡尔 卢梭 儿童教育
下载PDF
我国乡村教师理解儿童的时代境遇、内在困境及践行方略
6
作者 胡福贞 钟雪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6期69-82,共14页
乡村教师的儿童理解是其教育观念及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乡村儿童价值尊严及学业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更是教师形成正确乡村教育理念、采取科学教育行动的关键。当前,我国新时代教育变革中亟须改进乡村教师的儿童理解。文章依托个体... 乡村教师的儿童理解是其教育观念及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乡村儿童价值尊严及学业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更是教师形成正确乡村教育理念、采取科学教育行动的关键。当前,我国新时代教育变革中亟须改进乡村教师的儿童理解。文章依托个体意识发展结构的层次模型展开分析,揭示并论证了当前乡村教师对儿童的理解大体呈现的四种基本样态及其内在困境,并提出以“良好关系-反思冲突-情理交融-实践活现”的可行之路,将理解儿童付诸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理解儿童 教师观念 教育实践合理性
下载PDF
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解诠释旨趣及其意蕴
7
作者 祁占勇 王书琴 《教育文化论坛》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解诠释旨趣强调探究教育政策所显示的意义、价值或信念。以理解诠释视角研究教育政策会发现:作为文本的教育政策具有耐久性和距离性,作为话语的教育政策具有建构性和实践性;教育政策具有效果历史意识和历史情境性,与权... 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解诠释旨趣强调探究教育政策所显示的意义、价值或信念。以理解诠释视角研究教育政策会发现:作为文本的教育政策具有耐久性和距离性,作为话语的教育政策具有建构性和实践性;教育政策具有效果历史意识和历史情境性,与权力具有互构性。教育政策研究者们应充分意识到:教育政策研究对象不只是客观事实,更是充满意义的世界;教育政策研究中不仅要注意时空和社会文化脉络对教育政策的影响,还要关注教育政策与社会问题、社会主体身份的关系;教育政策研究者应具备视域融合的视角,注意教育政策参与的民主性。显然,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解诠释取向,能够为教育政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问题意识和方法,有助于探明教育政策意义及其传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研究 理解诠释 解释主义 文本分析 话语分析
下载PDF
理解学生:符号伦理意蕴及其实现路径
8
作者 郑航 牛炅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17,共9页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实践。理解学生既是教育交往得以展开的前提,也是教育交往中师生对话的关键所在。以符号伦理学的角度审视,理解学生的符号伦理意蕴在于:理解学生是对教育交往中学生交往符号的意义阐释,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怀,是...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实践。理解学生既是教育交往得以展开的前提,也是教育交往中师生对话的关键所在。以符号伦理学的角度审视,理解学生的符号伦理意蕴在于:理解学生是对教育交往中学生交往符号的意义阐释,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怀,是面向学生(他者)的责任担当。实践中,教师在理解学生方面存在诸多不当,集中表现在忽视符号之于学生个体的“感官意义”差异,漠视学生作为符号表达者的“意愿意义”,轻视符号活动中“道德意义”显现的复杂性,等等。从有利于促进和实现教育交往出发,教师要真正做到理解学生,必须充分关注教育交往中理解学生的符号伦理意蕴,通过关怀式倾听、负责任回应、允许性沉默等促进自身对学生的理解,从而担负起教师作为伦理主体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学生 教育交往 符号伦理学 他者伦理
下载PDF
来华留学生“认知中国”国情教育体系构建
9
作者 马彬彬 周栋 李沁怡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6期93-96,共4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华学习和进修。来华留学生是以“他方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是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情谊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中...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华学习和进修。来华留学生是以“他方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是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情谊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国国情教育,聚焦“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面貌、“讲”出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索,可以提高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了解和认知,增强其对中国文化、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认可和认同,促进知华、友华高素质来华留学生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认知中国 国情教育 体系构建
下载PDF
陈白沙理学观对社会教化的影响
10
作者 黄明喜 刘金荣 《现代教育论丛》 2024年第2期5-16,共12页
儒家学者十分注重社会教化,这种观念在明代理学家陈白沙身上格外显著。作为明代理学向心学转变的关键人物,陈白沙秉持导民向善的教化精神,一生致力于社会教化,不仅强调以“诚”为本体的德性观,且以身垂范,通过诗书琴乐等教化方式影响弟... 儒家学者十分注重社会教化,这种观念在明代理学家陈白沙身上格外显著。作为明代理学向心学转变的关键人物,陈白沙秉持导民向善的教化精神,一生致力于社会教化,不仅强调以“诚”为本体的德性观,且以身垂范,通过诗书琴乐等教化方式影响弟子门人,视孝悌为教化着眼点,兼及忍、让、勤、俭、忠、信等诸种美德养成,并倡导读书明理,树立家国一体的教化风尚。陈白沙的社会教化实践富有心学涵养和切己躬行的精神气质。伴随陈白沙的社会名声日隆,岭南百姓以及不少官员深受陈白沙的理学教化思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理学教化 立诚修己 孝悌为本 读书明理 家风家教
下载PDF
数智时代促进深度学习的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范式构建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明选 凌震 曹小兵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面临教学目标浅层化、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与技能点缺少联系与整合、教学方法难以适应高阶思维发展和学习迁移、教学评价方式与学习结果不匹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表面化等困境。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面临教学目标浅层化、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与技能点缺少联系与整合、教学方法难以适应高阶思维发展和学习迁移、教学评价方式与学习结果不匹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表面化等困境。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和成果导向的教学范式,已在职业教育领域有所探索,但仍不足以解决上述难题。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常常流于形式,且并未指向深度学习,为此构建一种促进深度学习的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范式成为当务之急。指向深度学习的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范式包括衍生性问题、理解性目标、理解性环境、深度学习活动、持续性评价、总结与反思等要素,依次构成了项目学习的起点、支点、平台、载体、支架和升华路径,同时该范式强调项目化教学应紧紧围绕问题、任务、情境和实体性成果来开展。基于“小张凉皮营运方案”项目化教学设计案例的剖析表明,促进深度学习的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范式能够为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实践提供方法指导,且在学生的理解水平、思维发展、深度学习状态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职业教育 项目化教学 理解性教学
下载PDF
新时代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融会“理解当代中国”目标的有益尝试 被引量:1
12
作者 舒翼 曹力前 曹贤文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4年第2期7-14,共8页
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将中文学习与当代中国国情教育相结合,引领来华留学生读懂中国理论、了解中国实践、表达世界观点,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加深文化理解,让来华留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向世界阐释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 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将中文学习与当代中国国情教育相结合,引领来华留学生读懂中国理论、了解中国实践、表达世界观点,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加深文化理解,让来华留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向世界阐释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南京大学以高级汉语水平的语言进修生和本科学历生为主要授课对象,积极探索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在语言文化课堂、国情教育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中的使用方法,打破课程壁垒,发挥三类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打开各国学生读懂当代中国的“思想之窗”,从而推动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建设,提升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当代中国 来华留学生 国情教育 高级中文教学
下载PDF
数字转型背景下的智慧教育:蓝图擘画与关键路径——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综述
13
作者 黄璐璐 冯婷婷 +2 位作者 李淼浩 刘德建 曾海军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11期36-46,共11页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端形态,契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目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为开展智慧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文章基于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各专家、学者的主要观...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端形态,契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目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为开展智慧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文章基于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各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探讨了智慧教育在加快教育数字化变革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从全过程、全领域、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可持续的智慧教育生态,以及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支撑智慧教育创新等方面,描绘了智慧教育理想蓝图,并提出支撑智慧教育创新实践的关键路径,以推动智慧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实践,加强国际理解和国际传播,促进教育变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数字化转型 国际理解 数字教育
下载PDF
耕读教育融入高职文化育人的路径探究——以涉农高职院校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亚洁 曾庆娥 孙红绪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耕读兴农”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一懂两爱”农业人才的重要教育方式与途径。以树牢耕读思想、发扬耕读文化、讲好耕读故事和上好耕读课程为基本思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探索耕读教育融入高职文化育人的正确路径,最终形成“耕读兴农”教... “耕读兴农”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一懂两爱”农业人才的重要教育方式与途径。以树牢耕读思想、发扬耕读文化、讲好耕读故事和上好耕读课程为基本思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探索耕读教育融入高职文化育人的正确路径,最终形成“耕读兴农”教育的“三课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教育 懂农业 爱农村 爱农民 文化育人 三课堂
下载PDF
教学作为文化实践:对吉鲁“边界教育学实验”的考察与审思
15
作者 多强 程良宏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4,共5页
传统的教学理解和教学研究主要将教学视为知识传递活动。在这一观点主导下,“知识传递”被狭隘地视作教学的全部目的,淡化了教学的文化实践属性。自20世纪60-70年代起,批判教育学家对课堂教学中文化实践的考察分析引发人们对教学中文化... 传统的教学理解和教学研究主要将教学视为知识传递活动。在这一观点主导下,“知识传递”被狭隘地视作教学的全部目的,淡化了教学的文化实践属性。自20世纪60-70年代起,批判教育学家对课堂教学中文化实践的考察分析引发人们对教学中文化现象及文化实践问题的理解和反思。文本拟对批判教育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吉鲁及其“边界教育学实验”理论思想进行考察,通过对吉鲁有关教学作为文化实践这一论题的理解阐释,为教育者反思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的文化经验或体验更加合理地设计课程教学,突破知识教学传统对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局限,以课堂教学微观层面作为文化实践的切入点,为文化育人提供批判性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实践 教学属性 教学理解 批判教育学派
下载PDF
教育学知识的内在秩序显现与整体跃进——兼评刘庆昌教授《人类教育认识论纲》
16
作者 鲁沛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5,共6页
教育认识论以教育认识和教育认识的发展史、理解史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教育知识的内在秩序。然而,对于实践品格鲜明的教育学来说,认识论研究的单薄与匮乏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知识的内在秩序是指不同时代、不同体系中作为底色或基石而存... 教育认识论以教育认识和教育认识的发展史、理解史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教育知识的内在秩序。然而,对于实践品格鲜明的教育学来说,认识论研究的单薄与匮乏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知识的内在秩序是指不同时代、不同体系中作为底色或基石而存在的、近乎平均值的那部分知识变迁的轨迹与规律,揭示教育学知识的内在秩序,有利于实现教育学知识的整体跃进。刘庆昌教授的《人类教育知识论纲》一书为教育认识论研究做了正确的示范,它以人类的名义对集体教育知识进行了确证,横向上构成了个别教育学思想过程与时代学说之间的环链,纵向上解决了人类教育认识的新旧范畴和思想存续变革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知识 教育认识论 《人类教育认识论纲》 人类教育认识
下载PDF
国际教育的挑战——跨文化的国际情怀的培养为何如此困难?
17
作者 李康华 吴月竹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0,40,共13页
联合国以及世界很多国家都致力于国际理解教育,以此培养跨文化的国际情怀。但这一努力的成果并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以国际学校为对象,从国际教育的外部威胁、内部挑战以及脑科学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国际理解教育在民族主义、功利主义的教... 联合国以及世界很多国家都致力于国际理解教育,以此培养跨文化的国际情怀。但这一努力的成果并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以国际学校为对象,从国际教育的外部威胁、内部挑战以及脑科学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国际理解教育在民族主义、功利主义的教育生态,国际教育的孤立性和排他性,大脑认知能力的阶段性发展,人类本能的族群认同等诸多方面面临的挑战。在后疫情时代的当下,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国际教育领域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推进国际理解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教育 国际理解 国际情怀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健康教育视域下医患沟通问题解释学分析——以乙肝患者预后为例
18
作者 郑洪桃 王伟 汪德飞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1,共6页
慢性病预后转归不确定性是医学界的一种顽症。质疑病(顽固性)、器(医护水平)、人(低依从性)等机械归因,认为此类疾病治疗水平突破性进展后,预后低依从性深层原因剖析存在偏颇。在解释学视域下,以乙肝患者为例,厘清健康教育中医患沟通问... 慢性病预后转归不确定性是医学界的一种顽症。质疑病(顽固性)、器(医护水平)、人(低依从性)等机械归因,认为此类疾病治疗水平突破性进展后,预后低依从性深层原因剖析存在偏颇。在解释学视域下,以乙肝患者为例,厘清健康教育中医患沟通问题的医患认知非同一性等原因。同时,发现医患之理解本体上存在异质性经验的前结构,在其对话逻辑历史中呈现内在的有限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外在微观权力的渗透性。最后,从认识论上明晰医患由异质“意义理想”重构指向同一性效果历史,由视界融合下意义理想导向理解确定性、消除主观性,由具身实践养成引向良好个性化预后行为素养等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释学 健康教育 视界融合 理解前结构 具身性实践
下载PDF
面向提升理解儿童水平的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方式改革——以镇江市丹徒区世业中心幼儿园为例
19
作者 王秋香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科学观察发现和深入理解儿童是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镇江市丹徒区世业中心幼儿园先后经历了主角化、形式化、表征化、故事化、评价化观察记录方式改革历程。主要教育建议:明确教师专业角色定位,坚持学思并进提升能力,支持儿... 科学观察发现和深入理解儿童是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镇江市丹徒区世业中心幼儿园先后经历了主角化、形式化、表征化、故事化、评价化观察记录方式改革历程。主要教育建议:明确教师专业角色定位,坚持学思并进提升能力,支持儿童多模态表征,加强共情理解与支持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理解儿童 观察记录
下载PDF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新解
20
作者 陶青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3期23-30,58,共9页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提出,并不是取消教育,它仅仅是手段,旨在实现民主社会。社会是理解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钥匙。“绝对目的论”在活动之外设定一个固定目的,它是自足的和自我完成的,服务于静止的社会,是在为专制独裁和等级社会...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提出,并不是取消教育,它仅仅是手段,旨在实现民主社会。社会是理解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钥匙。“绝对目的论”在活动之外设定一个固定目的,它是自足的和自我完成的,服务于静止的社会,是在为专制独裁和等级社会开道。进步的社会则格外珍视自主和创新,将后者视作前者进步的重要手段。民主社会的构建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尤其需要人们具备除旧布新、革故鼎新的精神与冒险、合作、探究和实验的能力。因此,与专制社会的绝对目的不同,民主社会的教育目的应该是暂时的、实验的,在行动中获得检验并持续向前发展;是自由的、灵活的,促进个性的充分彰显和表达;是合作的、协商的,成为运用集体智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教育无目的论 新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