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Tendencies on Chinese Social Mobility: A Review of the Study on Current Social Mobility of "X Second Generation"
1
作者 Gu Hu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1-307,共7页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hina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The vertical social mobility between social classes tended to slow down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s and stratification became solidified...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hina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The vertical social mobility between social classes tended to slow down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s and stratification became solidified. Phrases such as "second generation of the rich,""second generation of officials,"and "second generation of the farmers"appeared frequently on the Internet and other media,which to some extent reflect the trend in social structure. However,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in recent years.This field is in great need of systematic and authoritative surveys and studies on social fragmentation,marginalization,stratification,and mo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第二代 流动 中国 述评 社会阶层 互联网 边缘化
下载PDF
论社会流动对慈善近代化的驱动作用
2
作者 周秋光 万佳敏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1,共7页
近代慈善的产生与近代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深刻变化密切相关,社会流动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慈善因社会流动格局的变化丧失了生长土壤继而衰熄或转型,近代慈善也因社会流动加剧及多样化逐渐发展成型。社会流动是生产... 近代慈善的产生与近代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深刻变化密切相关,社会流动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慈善因社会流动格局的变化丧失了生长土壤继而衰熄或转型,近代慈善也因社会流动加剧及多样化逐渐发展成型。社会流动是生产关系改变的产物,其对慈善近代化的驱动只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化的一种具象化体现。随着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慈善事业不再只是一种救济形式,也不再局限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更多地成为国家治理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慈善 社会流动 近代化 阶层
下载PDF
中国的代际流动:多维视角下的动态比较分析
3
作者 方迎风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9,共13页
促进代际流动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使用联立方程模型多维度分析当前中国代际流动的动态特征以及各维度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代际流动系数的分解探讨不同维度代际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教育的代际流动性要显著低于职业的代际流... 促进代际流动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使用联立方程模型多维度分析当前中国代际流动的动态特征以及各维度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代际流动系数的分解探讨不同维度代际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教育的代际流动性要显著低于职业的代际流动性,并且教育与职业相互之间有显著影响,教育对职业代际流动的贡献超过50%,父代职业对教育代际流动的贡献为11%左右;母亲—子代的代际流动性显著低于父亲—子代的代际流动性,但更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2018年家庭社会地位的代际流动性相比2010年显著下降,并受个体职业选择的影响;父代—女儿的代际流动性显著低于父代—儿子的代际流动性,城镇的代际流动性低于农村的代际流动性;代际流动性与年龄之间关系总体呈现U型,20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个体代际流动性最差。因此,需要综合多个维度评估代际流动现状,通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加强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投资以提升其从经济增长中获益的能力,改善代际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流动 教育水平 职业选择 社会地位 社会阶层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准老年人子女结构对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
4
作者 石人炳 胡惠敏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10,共15页
50-59岁的准老年人将在未来10年内陆续步入老年,个体有发生主观社会流动的可能性。社会流动预期能反映即将步入老年这一“事件”对准老年人心态的影响。研究准老年人主观阶层认同的分布特点和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因素为帮助准老年人群体... 50-59岁的准老年人将在未来10年内陆续步入老年,个体有发生主观社会流动的可能性。社会流动预期能反映即将步入老年这一“事件”对准老年人心态的影响。研究准老年人主观阶层认同的分布特点和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因素为帮助准老年人群体构建积极老龄观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本文关注准老年人当下及10年后主观阶层认同的群体分布特点,同时重点关注准老年人子女的数量和性别结构如何影响其社会流动预期,影响效应是否存在城乡差异。本研究基于费孝通的“反馈模式”,提出“现实压力机制”和“预期反馈机制”两种假设路径。文章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和2021年数据描述准老年人主观阶层认同的分布特点,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控制准老年人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主观社会感受等变量的基础上,分析子女的数量和性别结构对准老年人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准老年人当前及10年后的认同阶层分布均存在“向下偏移”,但这一特征有所弱化;大部分准老年人的社会流动预期呈现小跨度向上流动的特点。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有2个孩子的准老年人相比只有1个孩子的社会流动预期更高,儿女双全的准老年人社会流动预期高于只有1个女儿的准老年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预期反馈机制”,即子女数量更多的准老年人对于未来能从子女处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抱有更高的期待,因此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向上社会流动预期。此外,子女数量与子女性别对准老年人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存在城乡差异,2个孩子、儿女双全、2个及以上女儿、2个及以上儿子均显著正向影响非农业准老年人的社会流动预期,但对农业准老年人的社会流动预期影响不显著。“预期反馈机制”对这一结果的解释存在局限,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压力-反馈机制”假说,即城市准老年人支持子女的现实压力可能拉低了其对当前所处阶层的判断,当他们完成支持者到被支持者的身份转换之后,认同的主观社会阶层提高,因此出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老年人 子女结构 主观阶层认同 社会流动预期
下载PDF
主观阶层认同、阶层流动感知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影响研究
5
作者 张士杰 王倩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1-70,共10页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主观阶层认同、阶层流动感知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主观阶层认同感高的农业转移人口,其市民化水平较高;阶层的上向流动,能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水平。机制分析表明,家庭阶层、社会经...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主观阶层认同、阶层流动感知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主观阶层认同感高的农业转移人口,其市民化水平较高;阶层的上向流动,能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水平。机制分析表明,家庭阶层、社会经济地位自评分别在主观阶层认同对市民化水平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老一代、女性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观阶层定位对其市民化水平影响更大,中、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有更大的市民化发展潜力。据此,应为农业转移人口搭建多元化社交平台,畅通阶层的上向流动,尤其关注老一代和女性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观阶层定位;中部地区可探索户籍准入同城化,鼓励就近市民化,西部地区应重点维护农业转移人口的阶层地位,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市民化协调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社会阶层 主观阶层认同 阶层流动感知
下载PDF
父母受教育水平与子女认知能力——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
6
作者 刘金典 程名望 吴春燕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8,共13页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性描述和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认知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认知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父母最高受教育年限增加1年,子女认知能力提高0.019。其中,父母...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性描述和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认知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认知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父母最高受教育年限增加1年,子女认知能力提高0.019。其中,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女孩认知能力的影响高于男孩;随着子女认知能力的提高,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认知能力的影响趋于下降,表明认知能力较低的孩子受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通过影响教育期望和教育投入而作用于子女的认知能力,学业成绩要求、学历层次要求、子女自身学历期望和亲子陪伴都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重分别为29.56%、44.52%、40.19%和2.59%。因此,政策上要对弱势家庭的孩子进行适度的倾斜;父母要构建家庭文化资本,适度提高子女的教育期望,并增加对子女的陪伴,担当起子女成长的“重要他人”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能力 教育水平 阶层流动 社会地位 文化资本
下载PDF
宋代士人阶层向下流动原因考论
7
作者 李夏豪 徐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宋代社会阶层流动异常活跃,尤值得注意的是士人阶层向下流动。究其原因,核心在于多方的机会结构驱使下导致向上流动的难度提升这一客观事实。此外,宋代科举制度的两面性虽然存在,但不影响统治阶层将其作为调节资源、缓和社会矛盾的有效... 宋代社会阶层流动异常活跃,尤值得注意的是士人阶层向下流动。究其原因,核心在于多方的机会结构驱使下导致向上流动的难度提升这一客观事实。此外,宋代科举制度的两面性虽然存在,但不影响统治阶层将其作为调节资源、缓和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当仕宦家族的地位仍需依靠科举考试来维持时,宋代社会的性质已然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人阶层 社会流动
下载PDF
职业教育、社会排斥与阶层流动——一个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8
作者 张罗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73,共9页
职业教育在促进阶层流动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揭示其中的内在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运用广义结构方程模型(GSEM)检验职业教育、社会排斥与阶层流动之间的影响效应。结... 职业教育在促进阶层流动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揭示其中的内在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运用广义结构方程模型(GSEM)检验职业教育、社会排斥与阶层流动之间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职业教育能显著降低阶层向上流动,社会排斥在职业教育与阶层流动作用中存在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经济排斥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经济排斥与社会福利排斥的链式中介作用;三是政治排斥与社会福利排斥的链式中介作用。此外,结果表明上述影响路径还存在城乡异质性。基于此,为促使职业教育有效提升阶层流动,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在保持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下,大力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二是破除“唯学历”的社会人才评价标准,加强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综合能力的考察与筛选;三是吸纳多元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尤其要重视农村背景职教生的社会权利与政治教育,提升学生获取与维护权益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社会排斥 阶层流动 广义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阶层感知视角下城市流动人口的互联网使用影响机制——基于CSS(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李晓霞 《闽江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8-59,67,共13页
数字媒介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平台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城市流动人口的阶层流动。采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从阶层感知的视角研究阶层流动对城市流动人口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影响,证实了城市流动人口的互联网使用行为... 数字媒介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平台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城市流动人口的阶层流动。采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从阶层感知的视角研究阶层流动对城市流动人口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影响,证实了城市流动人口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存在“阶层流动效应”。具体而言,阶层流动会正向影响城市流动人口的互联网学习发展型使用行为,但是阶层流动不影响互联网的社交娱乐使用行为,即感知的阶层流动越往上,城市流动人口就会越积极地利用互联网进行自我学习和发展。此外,社会参与在二者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阶层流动感知会通过流动人口的社会参与,影响学习发展的互联网使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流动 城市流动人口 社会参与 互联网使用 阶层感知视角
下载PDF
阶层固化感分析:产生、挑战与应对
10
作者 韩林秀 《秘书》 2024年第4期73-84,共12页
有研究指出,中国社会流动并不存在阶层固化,然而“阶层固化”却长期、广泛地占据舆论空间。之所以出现这一矛盾现象,主要是因为当前在社会成员中普遍存在一种“阶层固化感”。与已有概念不同,“阶层固化感”直接面对社会成员所感受到的... 有研究指出,中国社会流动并不存在阶层固化,然而“阶层固化”却长期、广泛地占据舆论空间。之所以出现这一矛盾现象,主要是因为当前在社会成员中普遍存在一种“阶层固化感”。与已有概念不同,“阶层固化感”直接面对社会成员所感受到的“固化”因素,导致其形成的,既有现实因素,也有历史因素以及舆论渲染因素。这一社会感受的存在会给政治意见表达、政治稳定和政治认同等带来新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既要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实际出发进行调整,也要注意舆论引导,丰富社会评价标准,释放社会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固化 阶层分化 社会流动 阶层固化感 政治风险
下载PDF
高等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了吗?——基于CGSS数据的PSM实证分析
11
作者 刘志红 冯慧敏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5-61,共7页
基于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混合截面数据,采用准自然实验PSM方法以克服自选择性和内生性问题,探讨高等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工具性作用。结果表明:(1)高等教育仍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渠道之一,但克服自... 基于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混合截面数据,采用准自然实验PSM方法以克服自选择性和内生性问题,探讨高等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工具性作用。结果表明:(1)高等教育仍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渠道之一,但克服自选择性和内生性后,高等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净效应”大大降低;(2)高等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存在感知社会阶层流动、预期社会阶层流动和代际社会阶层流动的异质性,高等教育不能使感知社会阶层得到显著提升,但却能显著促进预期和代际社会阶层向上流动;(3)扩招后高等教育不能显著促进社会阶层向上流动,高等教育不能显著促进农业户口、弱势经济地位家庭子女社会阶层流动向上流动,高等教育“阶层复制”的工具性作用有所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社会阶层流动 PSM 阶层复制
下载PDF
景德镇创意阶层的成长与培育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传龙 潘源元 罗秋菊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63-1470,共8页
基于对23名陶瓷创客与10名地方精英的访谈,利用个体小故事与地方大故事结合的叙事分析方法,探索了创意阶层的在地成长过程及地方的培育作用。研究发现,陶瓷创客的创意阶层身份是动态发展的,他们在身份进阶不同阶段对创意能力与创意价值... 基于对23名陶瓷创客与10名地方精英的访谈,利用个体小故事与地方大故事结合的叙事分析方法,探索了创意阶层的在地成长过程及地方的培育作用。研究发现,陶瓷创客的创意阶层身份是动态发展的,他们在身份进阶不同阶段对创意能力与创意价值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差异化诉求;陶溪川有效整合并丰富了景德镇城市尺度所拥有的发展性资源,结合陶瓷创客不同发展状态进行针对性的资源供给,高效地培育了创意阶层;经过陶瓷创客的不断实践,陶溪川与景德镇成为了创意阶层社会流动的理想平台,进而又吸引并留存了更多创意人才集聚,推动创意经济与创意城市发展的持续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阶层 创意人才 创意园区 创意城市 社会流动 景德镇
下载PDF
Problems of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iscrimination
13
作者 XU Ying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5,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4期91-94,共4页
The correl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other social problems are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cept of "migrant workers" and social discrimination,"new generation" and mobility of social class... The correl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other social problems are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cept of "migrant workers" and social discrimination,"new generation" and mobility of social class,and the gender structure of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orker" in the "migrant worker" comes from the "work for other people";although the "migrant worker" has the sense of discrimination,it really reflects the survival states of a certain social class;comparing with the first class migrant workers,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re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and their social position has not changed basically.The unfairness of social mobility is included among the "poor second generation","rich second generation" and "officer second generation",which may lead to the hardening of social class and the appear of opposite classes;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re subverting their fathers’ psychological recognition of "man dominates the outside and the woman dominates the inside" by the imbalanced sex structure,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more women and less men.The social problems concerning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caused by the sex discrepancy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ramework which comes up to the human moral and the stable improvement of the whole social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NT workers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SOC
下载PDF
阶层跨越能够改善老年人的主观健康水平吗?——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蕾 胡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12,共16页
人口健康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背景下,如何改善老年健康、增进老年福祉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社会因果论,使用2014年、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 人口健康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背景下,如何改善老年健康、增进老年福祉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社会因果论,使用2014年、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对角线参照模型分析阶层跨越与中国老年人主观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流动效应区分起点阶层和目的地阶层对老年人主观健康水平影响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当起点户口类型一致时,户口类型由农村转为城镇的老年人主观健康水平高于户口类型没有变动的农村老年人。户口类型由城镇转为农村的老年人主观健康水平低于户口类型没有变动的城镇老年人。在收入阶层方面,研究发现老年人主观健康状况在不同收入阶层存在明显分层的现象。远距离向上代际收入阶层流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主观健康水平,远距离向下代际收入阶层流动会降低老年人主观健康水平。在分样本回归中,研究发现农村和城镇老年人在收入阶层分布上差异较明显,同时农村和城镇老年人代际收入阶层流动回归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农村老年人起点效应权重为0.64,城镇老年人起点效应权重为0.76。与城镇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子女所处收入阶层对老年人主观健康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阶层跨越 社会流动 主观健康水平 自评健康
下载PDF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小镇青年人力资本、社会阶层的代际与空间流动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未 于瑶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165,共13页
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群体,小镇青年的人力资本与社会阶层流动不但是个体发展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衡量点。基于最新发布的CGSS2021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在代际流动角度,小镇青年父母的人力资本有利于子代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子代人... 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群体,小镇青年的人力资本与社会阶层流动不但是个体发展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衡量点。基于最新发布的CGSS2021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在代际流动角度,小镇青年父母的人力资本有利于子代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子代人力资本水平上升以及保持稳定的概率,降低人力资本水平下降的概率;在阶层跨越角度,小镇青年父母阶层对子代阶层积累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于阶层流动却呈现出一种“回归”的趋势,即反向影响阶层的跨越,父母辈阶层越高子代社会阶层跃迁的概率越低;在空间流动角度,小镇青年父母人力资本与社会阶层均会提高小镇青年在空间维度从小镇向城市流动的概率。中国正处于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本强国的现代化征程中,此项研究的系列发现为政府在小镇场域的青年发展提供了实证为本的政策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镇青年 主观社会阶层 人力资本 代际流动
下载PDF
西周时期的阶层外婚与阶层流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进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41,共9页
阶层外婚指来自不同阶层的男女之间的婚姻。西周时期的绝大多数婚姻是阶层内婚,但也存在少量阶层外婚。后者包括丈夫地位高于妻子和妻子地位高于丈夫两种情况。在这些阶层外婚中,夫妻双方精诚合作、共同拼搏是实现进一步向上流动的主要... 阶层外婚指来自不同阶层的男女之间的婚姻。西周时期的绝大多数婚姻是阶层内婚,但也存在少量阶层外婚。后者包括丈夫地位高于妻子和妻子地位高于丈夫两种情况。在这些阶层外婚中,夫妻双方精诚合作、共同拼搏是实现进一步向上流动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地位高的一方会有意无意、偶然必然地提带另一方,使后者地位提升。当时有些女子因婚姻使自身的社会地位获得了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还有一些男子通过婚姻使自己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时期 阶层外婚 阶层流动 阶层内婚 社会学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如何影响社会公平感?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琬 张国胜 杨明洪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8,共14页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微观数据,采用OLogit模型考察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并未促进社会公平感,反而导致社会公平感提升一个或一个等级以上的概率下降约14.41%。这一结果在利用工具变量法、处理效应模型...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微观数据,采用OLogit模型考察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并未促进社会公平感,反而导致社会公平感提升一个或一个等级以上的概率下降约14.41%。这一结果在利用工具变量法、处理效应模型克服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误后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公平感的负面影响在男性和没有大学学历群体中更为明显,而在是否从事非农工作群体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相对收入不公平感和抑制阶层流动感降低社会公平感。此外,闲暇互联网使用偏好对社会公平感的作用效果也有所区别。因此,应从提高个体互联网使用技能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宽增收渠道、用制度调节和规范资源分配以保障阶层向上流动渠道畅通、鼓励个体广泛参与线上学习提高人力资本、加强社会舆情引导等方面努力,以实现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公平感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社会公平感 相对收入 阶层流动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教育如何改变命运:高等教育提升个体社会阶层的作用机制——基于功能主义理论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乐美 赵江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8-46,共9页
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而高等教育对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提升个体社会阶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个体进行深入访谈,基于功能主义理论探究高等教育对社会阶层流动的... 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而高等教育对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提升个体社会阶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个体进行深入访谈,基于功能主义理论探究高等教育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途径。研究发现,影响社会阶层流动的因素有制度因素、教育因素和社会变迁三种,且这三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高等教育提升个体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作用主要通过获得文凭、改变认知、积累资源、提高能力等途径来实现,这也给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社会阶层流动 个体社会阶层
下载PDF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Income Inequality and Subjective Perceptions of Mobility(2003-2013) 被引量:2
19
作者 Chen Yunsong Fan Xiaogua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9年第3期70-88,共19页
Using a sample of over 90,000 urban and rura1 residents from the Chinese Social Survey(CSS)and China Genera1 Social Survey(CGSS)from 2003 to 2013,we analyzed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underlying ... Using a sample of over 90,000 urban and rura1 residents from the Chinese Social Survey(CSS)and China Genera1 Social Survey(CGSS)from 2003 to 2013,we analyzed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underlying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in China.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over these years,such identification has consistently assumed the shape of a bowling pin:those who“identify with a low social status”account for more than half of respondents,a much higher proportion than in most countries.At the individual level,the net effect on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of such objective indicators as education,income and occupation has been relatively small,and lessened over the ten year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perceptions of mobility and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is quite strong,but the upward impetus provided by perceptions of upward mobility weakened over the period.At the macro-level,the tempo of economic growth failed to raise the level of class identification,and income inequality had a markedly negative effect.Our research findings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curbing the income gap and 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for mobility are important for raising the level of class identifica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 identification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come inequality social mobility
原文传递
20世纪上半期的地权变更与阶层流动——以浙江新登为例
20
作者 董建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9-155,F0003,共8页
20世纪上半期,地权变更造成土地所有权在业户之间的频繁转移。受分家析产及土地继承关系的制约,地权配置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延续性,而比重较高的公堂土地因其配置不均,也对地权结构产生了直接影响。土地产权既没有向富农阶层单向集中,导... 20世纪上半期,地权变更造成土地所有权在业户之间的频繁转移。受分家析产及土地继承关系的制约,地权配置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延续性,而比重较高的公堂土地因其配置不均,也对地权结构产生了直接影响。土地产权既没有向富农阶层单向集中,导致更为严重的贫富分化,也未明显转向中农阶层,引发整个社会阶层结构的“中农化”。相反,土地产权整体上向贫农阶层倾斜,但由于贫农户数及比重增加,浙江新登社会阶层结构出现“贫农化”趋势。同时,由于户均土地面积下降,贫农阶层趋于“穷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新登 地权变更 阶层结构 社会流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