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季南北半球际大气质量涛动与东亚冬季风异常联系的模式验证
1
作者 钟磊 卢楚翰 +2 位作者 乔年 管兆勇 曾跃飞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0-580,共11页
南北两半球大气中高纬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季风等跨半球的天气气候系统存在着密切联系,由于涉及全球范围的大尺度环流与能量变化,其联系途径与机理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MIP6中MPI-ESM1-2-HR模式历史输出资... 南北两半球大气中高纬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季风等跨半球的天气气候系统存在着密切联系,由于涉及全球范围的大尺度环流与能量变化,其联系途径与机理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MIP6中MPI-ESM1-2-HR模式历史输出资料,验证了冬季南北半球际大气质量涛动(Inter-Hemispheric atmospheric mass Oscillation, IHO)与东亚冬季风异常的联系及其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研究表明,再分析资料以及模式结果均表明冬季IHO与东亚冬季风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IHO通过全球大气质量再分配与东亚冬季风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当IHO为正位相时,大气质量在欧亚大陆北部异常堆积,而在中低纬地区异常亏损,这使得东亚地区海陆气压差明显增大,冬季风增强,同时对中国华中地区冬季地表气温具有显著影响;反之亦然。进一步分析发现,热带低平流层气温可以通过剩余环流调节臭氧含量经向分布进而影响南极对流层气温,从而对IHO年际变化起主要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南北半球际大气质量涛动 温度“跷跷板” CMIP6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inter-monthly winter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East Asia and climate prediction
2
作者 Ke Fan Hongqing Yang Haixia Da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5期8-16,共9页
近年来,东亚冬季气温的月际间变化十分显著,冬季不同月份或不同阶段之间极端冷暖事件的转折或交替频发.由于月际间变化常常被季节平均掩盖,东亚冬季气候预测面临众多的挑战.因此,亟需研究东亚冬季气温月际间变化的特征和机理,明确其可... 近年来,东亚冬季气温的月际间变化十分显著,冬季不同月份或不同阶段之间极端冷暖事件的转折或交替频发.由于月际间变化常常被季节平均掩盖,东亚冬季气候预测面临众多的挑战.因此,亟需研究东亚冬季气温月际间变化的特征和机理,明确其可预测性和预测来源,进而研制考虑月际变化的东亚冬季气温的有效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型.本文回顾了过去5年对东亚冬季气温月际间变化的主要特征,物理过程,机制,可预测性和预测的研究进展,同时考虑了多个与气温相联系统的变化,包括冬季风,西伯利亚高压,平流层极涡.本文也进一步讨论了未来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际间转折变化 冬季气温 东亚 冬季风 可预测性
下载PDF
论东亚夏季风的特征、驱动力与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86
3
作者 丁一汇 司东 +4 位作者 柳艳菊 王遵娅 李怡 赵亮 宋亚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3-558,共26页
本文是以新的资料和研究结果对东亚夏季风的基本特征、驱动力和年代际变化所作的重新分析与评估。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东亚夏季风的基本特征;(2)东亚夏季风的驱动力;(3)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与原因;(4)东亚夏季风与全球季风的关系。... 本文是以新的资料和研究结果对东亚夏季风的基本特征、驱动力和年代际变化所作的重新分析与评估。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东亚夏季风的基本特征;(2)东亚夏季风的驱动力;(3)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与原因;(4)东亚夏季风与全球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是亚洲夏季风的一个重要有机部分,主要由来源于热带的季风气流组成,并随季节由南向北呈阶段性推进,它是形成夏季东亚天气与气候的主要环流和降水系统。驱动夏季风的主要强迫有三部分:外部强迫、耦合强迫与内部变率,其中人类活动引起的外强迫(气候变暖、城市化、气溶胶增加等)是新出现的外强迫,它正不断改变着东亚夏季风的特征与演变趋势。海洋与陆面耦合强迫作为自然因子是引起东亚夏季风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太平洋年代尺度振荡(PDO)与北大西洋多年代尺度振荡(AMO)的协同作用是造成东亚夏季风30~40年周期振荡的主要原因。1960年代以后,东亚夏季风经历了强—弱—强的年代际变化,相应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型出现了"北多南少"向"南涝北旱"以及"北方渐增"的转变。最近的研究表明,上述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与整个亚非夏季风系统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在本世纪主要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夏季风雨带将持续北移,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出现持续性多雨的格局。最后本文指出,亚非夏季风系统相比于其他区域季风系统更适合全球季风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夏季风特征 季风驱动力 年代际变化 全球季风
下载PDF
我国冬季气温与影响因子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54
4
作者 李维京 李怡 +1 位作者 陈丽娟 赵振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96,共12页
利用1951-2012年冬季全国160个站月平均气温以及NCEP/NACR再分析资料和海温、北极海冰等资料,分析了我国冬季气温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了关键影响因子对我国冬季气温影响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研究表明:我国冬季气温... 利用1951-2012年冬季全国160个站月平均气温以及NCEP/NACR再分析资料和海温、北极海冰等资料,分析了我国冬季气温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了关键影响因子对我国冬季气温影响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研究表明:我国冬季气温在1985年之前处于冷期,之后为暖期;我国冬季气温异常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而且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针对这种年代际变化的基本事实,提出针对冷期和暖期中不同影响因子与冬季气温的关系分时段建立冬季气温的多因子回归预测模型,可以反映冬季气温及其影响因子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正确的预测策略是利用相同年代际背景下预测对象与预测因子的时间序列资料建立预测模型,以确保预测模型中反映的预测对象与预测因子关系的稳定性,进而保持较高的拟合及预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气温 影响因子 东亚冬季风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与海温在年际尺度上的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梁巧倩 简茂球 罗会邦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7,共9页
利用NCEP/NCAR1950—1999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奇异值分解(SVD)、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东亚冬季风和印度洋 太平洋海温在年际尺度上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尺度上,SVD分解出来的第1模态反映了东亚冬季风与同期太平洋海温之... 利用NCEP/NCAR1950—1999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奇异值分解(SVD)、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东亚冬季风和印度洋 太平洋海温在年际尺度上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尺度上,SVD分解出来的第1模态反映了东亚冬季风与同期太平洋海温之间的主要相互耦合关系,即强(弱)的东亚冬季风对应类似LaNi na(ElNi no)型的海温距平分布;超前东亚冬季风两个月左右的赤道东太平洋正(负)海温异常对后期弱(强)东亚冬季风的遥相关影响作用最显著,而弱(强)的东亚冬季风异常则对同期及落后1个月左右的南海正(负)海温异常的强迫影响作用最直接、最显著;东亚冬季风指数与落后1个月左右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温有最好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同期的热带西印度洋海温有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海温 年际尺度 耦合关系
下载PDF
A Comparison of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Bay of Bengal and South China Sea During April-May, 2010 被引量:2
6
作者 LI Kaizhi YIN Jianqiang +2 位作者 HUANG Liangmin TAN Yehui LIN Qi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206-1212,共7页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structure of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Bay of Bengal(BoB) and South China Sea(SCS) during the period of spring inter-monsoon, 2010. A total of 215 species of zooplankton were identified,...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structure of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Bay of Bengal(BoB) and South China Sea(SCS) during the period of spring inter-monsoon, 2010. A total of 215 species of zooplankton were identified, of which 187 species were present in the BoB and 119 in the SCS. Of the taxonomic groups recorded, Copepoda was the most diverse group in all samples followed by pelagic Tunicata, Siphonophorae and Chaetognatha. Flaccisagitta enflata, Cosmocalanus darwinii, Euchaeta larva, Macrura larva and Candacia truncata were predominant both in the BoB and SCS. Moreover, the distribution of some dominant species differed regionally, such as Cypridina dentata, Pleuromamma robusta and Mesosagitta decipiens only in the BoB, and Pleuromamma gracilis, Neocalanus gracilis and Eudoxoides spiralis in the SCS. The average zooplankton abundance was 33.37 ± 7.19 ind. m^(-3) in the BoB and 35.08 ± 2.07 ind. m-3 in the SCS. Copepoda was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groups in the Bo B and SCS. Based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it was possible to distinguish the zooplankton in the BoB and SCS communities at the similarity level of approximately 55%, and the dissimilarity was mainly due to C. dentata, P. robusta, M. decipiens, C. darwinii, N. gracilis and P. gracili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zooplankton and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chlorophyll a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Zo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BoB and SCS was observed to be generally similar in term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but the differences observed may be the result of species-specific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local hydrographic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ter-monsoon BAY of BENGAL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异模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被引量:18
7
作者 唐民 吕俊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8-95,共8页
利用全球陆地月平均降水资料、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距平(SSTA)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探讨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率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联系。研究指出: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异模态以及PDO均... 利用全球陆地月平均降水资料、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距平(SSTA)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探讨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率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联系。研究指出: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异模态以及PDO均在1976年前后呈现显著的年代际转折,并且东亚夏季风降水与PDO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PDO能够在对流层低层激发出与年代际东亚夏季风环流较为相似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表明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年代际变化可能受大气外强迫因子PDO在对流层低层的外源强迫作用影响,最终导致东亚夏季风降水发生年代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 降水 年代际变异模态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Ⅱ——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安宇 吴池胜 +3 位作者 罗会邦 冯瑞权 侯尔滨 林建恒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共9页
用NCEP 40年再分析格点气象资料对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到:(1) 南海夏季风的建立时间前20年与后20年明显不同,前20年较晚为5月第6候,后20年则分別为5月的第4候和第5候.(2) 除了第3个10年(1978~1987年)外... 用NCEP 40年再分析格点气象资料对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到:(1) 南海夏季风的建立时间前20年与后20年明显不同,前20年较晚为5月第6候,后20年则分別为5月的第4候和第5候.(2) 除了第3个10年(1978~1987年)外,其余3个10年南海夏季风雨季的建立都比夏季风建立要早1至2候.(3) 南海夏季风建立是孟加拉湾西南季风爆发性发展和东进的结果,4个10年孟加拉湾西南季风都在5月第3候及5月第4候有一个爆发性的发展过程,但它的东进速度及爆发强度却很不相同,这对南海夏季风建立时间的早晚有重要的影响.(4) 南海夏季风建立期间,前20年与后20年高低空环流形势相差很大,前20年与后20年相比对流层低层印缅槽较强而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偏东,对流层高层副热带高压中心移上中南半岛后北移距离较大,位置偏北.经过比较可以看出对于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和发展来看后20年的环流形势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夏季风 气候特征 年代际变化 气象资料 环流形势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热带海温变化与高原季风发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振锋 高文良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0-447,共8页
利用NOAA长波辐射OLR ,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 ,探讨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等环境场变化与高原季风发展的联系。揭示了春季孟加拉湾和南海以及西太平洋暖池附近海表增温、赤道东太平洋降温有利于高原夏季风发展。分析了高原季风强... 利用NOAA长波辐射OLR ,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 ,探讨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等环境场变化与高原季风发展的联系。揭示了春季孟加拉湾和南海以及西太平洋暖池附近海表增温、赤道东太平洋降温有利于高原夏季风发展。分析了高原季风强弱年同期和前期SST场、风场和OLR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高原季风强弱年热带环境场存在明显差异。高原夏季风发展时SSTA从春季到夏季 ,孟加拉湾经南海到西太平洋SST呈正距平 ,赤道中东太平洋SST负距平发展 ,表现为LaNi na特征。反之 ,高原夏季风减弱时SSTA在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SST呈负距平 ,东南太平洋SST正距平发展。表现为ElNi no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海温变化 高原季风 太平洋 风场 SST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刚 倪东鸿 +1 位作者 李忠贤 李春晖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9年第3期1-7,共7页
简要回顾了东亚地区气候以及夏季风主要环流系统成员年代际变化的观测特征、数值模拟及其可能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数值模拟研究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年代际变化 数值模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高原季风的年代际振荡及其原因探讨 被引量:40
11
作者 汤懋苍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4-68,共5页
This paper had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Tibet Plateau Monsoon, and had pointed that the Plateau Monsoon was the result of Tibet Plateau’s uplift. After analyzing the phases of the Plateau Monsoon during last nearly ... This paper had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Tibet Plateau Monsoon, and had pointed that the Plateau Monsoon was the result of Tibet Plateau’s uplift. After analyzing the phases of the Plateau Monsoon during last nearly 100 years, the paper had shown that there were 3 strong phases and 3 weak phases, the mean period was about 34 years. Finally, the causes of inter-decade Oscillation of the Plateau Monsoon had been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年际振荡 大气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构成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龚强 王盘兴 +1 位作者 汪宏宇 李丽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3-240,共8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英国气象局和英国大气资料中心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使用周期分析、奇异值分解和旋转EOF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构成及成因。结果表明: (1)东北...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英国气象局和英国大气资料中心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使用周期分析、奇异值分解和旋转EOF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构成及成因。结果表明: (1)东北夏季降水异常构成中年代际、年际变化相对均衡,在局地年际变率中,东、南部年代际变化略强于西、北部。(2)在年代际、年际尺度上,东亚夏季风增强(减弱),则东北降水偏多(偏少)。(3)ElNino事件与东北区夏季风异常无直接联系,故与东北夏季降水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夏季降水异常 东亚夏季风异常 年代际和年际变化 E1 Nino手件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的东亚冬季风背景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实 隋波 +1 位作者 涂钢 冯喜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共11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1961—2011年我国东北地区72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海平面气压、500 hPa高度场及200 hPa与850 hPa风场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冬季风强度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序列经去除线性趋势处理后...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1961—2011年我国东北地区72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海平面气压、500 hPa高度场及200 hPa与850 hPa风场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冬季风强度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序列经去除线性趋势处理后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去除线性趋势后,东亚冬季风强度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69,较原始序列更为显著;两者变化的阶段性较为同步,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于2004年已转入低温阶段,这与东亚冬季风同时转为偏强阶段关系密切;两者均存在20年左右的长周期,同样存在相近的阶段性短周期;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的增温变化趋势在1986年前后的增暖性气候突变中起重要作用。东亚冬季风强度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年代际信号的相关系数达-0.86,较原始序列年代际相关更为显著;两者的年代际变化存在21.5年左右的共同准周期。东亚冬季风强度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序列存在4年左右的共同准周期。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存在与东亚冬季风相关联的200 hPa东亚急流、500 hPa东亚大槽、乌拉尔高压、850 hPa风场、地面西伯利亚高压等的异常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东北地区 东亚冬季风 冬季气温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初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转型 被引量:19
14
作者 唐佳 武炳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2-413,共12页
利用1979—2009年JRA-25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复矢量经验正交方法揭示了东亚地区夏季850 hPa风场变率的优势模态。结果表明:两套再分析资料所揭示的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90年代初均发生了年代际转型,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转型时... 利用1979—2009年JRA-25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复矢量经验正交方法揭示了东亚地区夏季850 hPa风场变率的优势模态。结果表明:两套再分析资料所揭示的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90年代初均发生了年代际转型,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转型时间一致。伴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转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减少,尤其是我国东北北部和长江、黄河之间105°E附近区域显著减少,而华南地区和淮河流域降水显著增加。从动力上解释我国夏季降水年代际转型特征,夏季500 hPa高度场两个时段(1993 2009年和1979—1992年)的差值分布显示为欧亚大陆北部准纬向遥相关波列,夏季850 hPa风场差值分布表现为贝加尔湖东南侧和日本以南地区存在两个异常反气旋式环流,而我国南方地区和鄂霍次克海附近均为异常气旋式环流。夏季西北太平洋、北印度洋以及部分中高纬度海洋的海温和春季欧亚大陆积雪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显著变化,春季北极海冰的年代际转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都可能成为东亚夏季风年代际转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我国夏季降水 年代际转型
下载PDF
南海暖池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与南海季风爆发的关系 被引量:26
15
作者 赵永平 陈永利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2-211,共10页
用LEVITUS和NCEP/NCAR OISST资科,分析了南海暖池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西太平洋暖池和印度洋暖池的关系,讨论了南海暖池强度指数的年际变化与南海季凤爆发时间的联系。结果指出,南海暖池有明显的季节变... 用LEVITUS和NCEP/NCAR OISST资科,分析了南海暖池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西太平洋暖池和印度洋暖池的关系,讨论了南海暖池强度指数的年际变化与南海季凤爆发时间的联系。结果指出,南海暖池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12~2月隆冬季节最弱,~4月迅速发展北上,6~9月达其盛期,整个南海均为高于28℃的暖水,10~11月迅速减弱南退;在南海暖池盛期,其高于28℃的暖水最大厚度达55m,暖池轴线呈西南一东北向,主轴位于北加里曼丹-马拉望岛西侧海域陡坡区:南海暖池、西太平洋暖池和印度洋暖池处于同一大尺度海气耦合系统中,有4.8年左右的长周期振荡;南海暖池和印度洋暖池还有2.5年左右周期的振荡和同步的年际变化,南海暖池的强度变化落后于西太平洋暖池5个月左右。结果还指出,南海暖池强度指数的年际变化与南海季风爆发时间有密切关系,前期冬春季南海暖池持续偏暖(冷)时,初夏南海季风爆发一般偏晚(早),这种关系与初夏南海高压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暖池 季节特征 年际变化 南海季风爆发
下载PDF
中国气候预测研究与业务发展的回顾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会军 任宏利 +8 位作者 陈活泼 马洁华 田宝强 孙博 黄艳艳 段明铿 汪君 王琳 周放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7-331,共15页
天气预报是指一周内至两周时间尺度的气象预报,而月季及以上时间尺度的预报则属于气候预测范畴。中国的气候预测起步很早,无论在研究工作中还是在业务应用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文中扼要回顾了这些研究和业务发展成就,重点包括:对于季风... 天气预报是指一周内至两周时间尺度的气象预报,而月季及以上时间尺度的预报则属于气候预测范畴。中国的气候预测起步很早,无论在研究工作中还是在业务应用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文中扼要回顾了这些研究和业务发展成就,重点包括:对于季风和梅雨、寒潮的早期认知和后期研究发现、早期气候预测业务发展概况、动力气候预测的早期探索、动力-统计气候预测方法的研制和应用、气候预测模式的发展以及初始化和多模式集合预测、东亚气候系统变异的全方位探索、气候预测范畴的不断拓展和气候预测研究的不断创新。也对未来气候预测研究和业务发展提出了几个重大挑战性课题,涉及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异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季节内至年代际气候预测、气候系统模式及初始化、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气候预测方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预测 气候系统模式 东亚季风 季节内气候变异 年代际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东亚季风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60
17
作者 陈隆勋 张博 张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1-724,共14页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曾长期组织和从事东亚季风及其对中国天气和旱涝影响的研究。该文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东亚季风研究方面取得成果进行综述,并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季风的研究活动,也回顾了影响我国天气气候、东亚季风环...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曾长期组织和从事东亚季风及其对中国天气和旱涝影响的研究。该文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东亚季风研究方面取得成果进行综述,并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季风的研究活动,也回顾了影响我国天气气候、东亚季风环流系统的提出及其后续的有关东亚和印度季风系统的相互作用,引发中国大陆暴雨生成的水汽输送,表达中国大陆季风活动的季风指数设计等研究结果。综述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梅雨开始、中国雨季开始及传播等有关研究成果;东亚季风系统中副热带地区低频振荡纬向和经向传播特征及与赤道地区不同之处,东亚低频振荡对El Ni^no形成及夏季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季风爆发的可能影响,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季风低频振荡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等有关成果;亚洲地区大气热源的计算及其分布,青藏高原夏季热源对东亚夏季风及降水的可能影响,青藏高原冬季冷源对El Ni^no生成的可能影响等有关成果;东亚季风及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准4年年际振荡的分析及与ENSO形成间的相互作用,极地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及东亚季风年代际变化特征等成果。综述东亚季风系统形成的可能机制,特别是亚洲大陆—西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及非洲、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及澳大利亚陆地与周围海洋对冬夏季风形成、印度和东亚季风系统形成、南海夏季风形成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环流系统 低频振荡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东亚季风形成和变化机制
下载PDF
春季Wyrtki急流异常及其与亚洲热带夏季风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东凌 卢姁 张铭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6,共11页
采用热带印度洋上层洋流的复EOF分解,对春季Wyrtki急流异常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做了研究,并探讨了其与南海、南亚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分解第一模态可称之为Wyrtki急流模态,其反映了每年5月份Wyrtki急流的总体强度;该强度有非常... 采用热带印度洋上层洋流的复EOF分解,对春季Wyrtki急流异常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做了研究,并探讨了其与南海、南亚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分解第一模态可称之为Wyrtki急流模态,其反映了每年5月份Wyrtki急流的总体强度;该强度有非常明显的8 a年际变化,这与亚洲夏季风年际变化之一相近;还有17 a和23 a的年代际变化,其中后者与热带外北太平洋主要气候模态PDO的周期相近。Wyrtki急流强度偏弱(强)年,南海、南亚夏季风建立大多偏早(迟),南海夏季风大多偏强(弱)。第二模态反映了Wyrtki急流在整个赤道印度洋东、西方向的不均匀性;其有非常明显的11 a和18~19 a的年代际变化,其中前者与热带外北太平洋次要气候模态NPGO的周期相近;此外该模态还有5 a的年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印度洋 Wyrtki急流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南海夏季风 南亚夏季风
下载PDF
北极涛动年代际变化与华北夏季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春 罗德海 +1 位作者 方之芳 周后福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5-762,共8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华北夏季降水资料,研究了北极涛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而研究与华北夏季降水异常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北极涛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在1969年发生了气候突变。北极涛动年代际异常与亚洲...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华北夏季降水资料,研究了北极涛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而研究与华北夏季降水异常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北极涛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在1969年发生了气候突变。北极涛动年代际异常与亚洲中纬度高度场异常、850 hPa风场的年代际异常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年代际尺度上,北极涛动与贝加尔湖地区阻塞高压发生频率、东亚夏季风强度和华北夏季降水的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涛动 大气环流 阻塞高压 东亚夏季风 华北夏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大槽和东中国海海温关系的年代际减弱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国松 侯敏 +6 位作者 李琰 牟林 尚建设 宋军 高佳 李程 李欢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9-656,共8页
基于Had ISST(Hadley Centre Sea-ice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Set)的月平均海温(SST)资料,对1960-2012年中国近海冬季SST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冬季SST经历了一个显著的升温过程,增幅达0.018℃/年,在80年... 基于Had ISST(Hadley Centre Sea-ice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Set)的月平均海温(SST)资料,对1960-2012年中国近海冬季SST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冬季SST经历了一个显著的升温过程,增幅达0.018℃/年,在80年代末期发生了显著的气候增暖过程。对东亚冬季风子系统与冬季东中国海SST关系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1960-2012年间,东亚冬季风5个关键子系统中,东亚大槽与东中国海冬季SST年际变率上关系最为密切。进一步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大槽和东中国海冬季SST都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其中东亚大槽为年代际减弱,而东中国海冬季SST发生了年代际增暖。尽管1960-2012年间东亚大槽与东中国海冬季SST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这种统计相关在1989-2012年期间显著减弱。这种相关减弱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NPO(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的年代际变化背景下的东亚大槽的强度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 东亚冬季风 东亚大槽 中国近海 年季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