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滩田开发与界域纠纷——清至民国时期苏皖老子山划界问题案例分析
1
作者 易山明 陆发春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3-158,共6页
受洪泽湖修建坝闸、湖水潴蓄等因素的影响,至迟到明代,今苏皖二省边界的老子山及其邻近地域空间格局大抵成形。咸丰年间黄河北徙后,老子山东部滩田涸出,随着土地整治和开发的深入,也隐含了边界两侧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清河(淮阴)、盱眙... 受洪泽湖修建坝闸、湖水潴蓄等因素的影响,至迟到明代,今苏皖二省边界的老子山及其邻近地域空间格局大抵成形。咸丰年间黄河北徙后,老子山东部滩田涸出,随着土地整治和开发的深入,也隐含了边界两侧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清河(淮阴)、盱眙两县围绕滩田划界问题展开了一场持续多年的拉锯战,争端的核心在于如何分配边界附近丰富的土地资源,久拖不决则与中央对省界纠纷事务的处理能力不足有关。界域纠纷反映出中国古代传统“山川形便”“犬牙交错”划界原则在山川演变导致滩田等利益变化情境下,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山 苏皖省界 滩田开发 政区调整
下载PDF
跨省山区陆路交通网络可达性评价——以乌蒙山区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安乐 杨承玥 +1 位作者 明庆忠 秦趣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39,90,共6页
基于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GIS技术,构建跨省山区空间阻隔可达性模型,并以跨滇川黔三省的乌蒙山区42个县(市、区)为研究个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区内可达性表现出显著的中心外围递减的圈层空间格局特征;2区外可达性表现出显著的东西... 基于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GIS技术,构建跨省山区空间阻隔可达性模型,并以跨滇川黔三省的乌蒙山区42个县(市、区)为研究个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区内可达性表现出显著的中心外围递减的圈层空间格局特征;2区外可达性表现出显著的东西分异格局特征;3乌蒙山区综合交通可达性整体水平较低,中心城镇可达性水平相对较好,整体差异不大,可达性水平表现出明显的低均衡性特征。综合交通可达性具体表现出"核心-外围"圈层分异结构特征和东部与西部分异结构特征。建议从跨省区域交通网络合作、快速交通网络大通道、区域交通网络联通率、全域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等方面重视跨省山区交通网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山区 交通网络 可达性 空间格局 乌蒙山区
下载PDF
基于综合调查的西昆仑山典型区多年冻土分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昆 陈继 +4 位作者 赵林 张秀敏 庞强强 方红兵 刘广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7-454,共8页
西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势起伏大,气候干旱严寒.为了解其多年冻土分布状况,以219国道大红柳滩到奇台达坂之间的沿线区域作为西昆仑山典型区,以野外冻土钻探、坑探、物探为主要调查手段,综合分析该区域多年冻土分布的下界.对现场... 西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势起伏大,气候干旱严寒.为了解其多年冻土分布状况,以219国道大红柳滩到奇台达坂之间的沿线区域作为西昆仑山典型区,以野外冻土钻探、坑探、物探为主要调查手段,综合分析该区域多年冻土分布的下界.对现场调查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该区域多年冻土阳坡下界在海拔4 800m,阴坡下界在海拔4 650m,东西坡下界在海拔4 700m.依据上述冻土下界的分布规律,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通过ArcGIS软件建立了西昆仑山典型区的多年冻土分布模型,实现了对研究区域多年冻土分布的模拟.对该区域的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区内多年冻土的分布面积为3 136.3km2,占区域总面积的89.4%.结果与青藏高原冻土图在该区域的截图相比,多年冻土的面积略有增加.对比分析模拟图和截图后发现,基于实际调查的多年冻土模拟分布图更准确的描述了河谷的融区,而截图的多年冻土分布界限较为粗糙,缩小了喀喇喀什河支沟融区,人为放大了219国道大红柳滩到奇台达坂之间的宽谷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山 典型区 综合调查 冻土下界 分布模拟
下载PDF
大巴山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宜昌上升”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5
4
作者 熊国庆 王剑 +5 位作者 李园园 余谦 门玉澎 周小琳 熊小辉 周业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3-550,共18页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大巴山地区处于宜昌上升的"湘鄂西水下隆起"和西乡上升的米仓山地区之间,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沉积特征研究。对此,本文从沉积学角度出发,对该地区晚奥陶世临湘组—早志留世龙马溪组沉积特征进行垂向上分析...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大巴山地区处于宜昌上升的"湘鄂西水下隆起"和西乡上升的米仓山地区之间,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沉积特征研究。对此,本文从沉积学角度出发,对该地区晚奥陶世临湘组—早志留世龙马溪组沉积特征进行垂向上分析,并开展横向上对比。结合前人的古生物研究成果,笔者等认为该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存在两幕次的构造—沉积响应,时间上与宜昌上升同步,第一幕发生在凯迪早期临湘组沉积时期,波及范围广,为主幕,主要与扬子北缘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持续俯冲有关,为扬子北缘被动大陆边缘前陆隆起向陆地一侧迁移的结果;第二幕发生在赫兰特期观音桥段沉积时期,可能还包含了凯迪末期和鲁丹早期,为次幕,由赫兰特期冰川作用导致海平面下降所致,位置上大体上与第一幕重合。大巴山东段神农架地区的局部抬升事件是扬子东南缘广西运动远程效应和扬子北缘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成果认识对扬子北缘大巴山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 大巴山地区 宜昌上升 前陆隆起 构造-沉积响应
下载PDF
山区峡谷大跨度拱桥桥址区风参数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向旭 郑史雄 +2 位作者 唐煜 张龙奇 袁达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8-406,共9页
为研究山区峡谷风参数受地形因素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建设在中国西部山区的一座大跨度拱桥进行桥址区风场分析。首先,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以圆曲线+余弦曲线的形式对桥位区域进行边界拓展,并在边界上施加指数律风速边界条件... 为研究山区峡谷风参数受地形因素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建设在中国西部山区的一座大跨度拱桥进行桥址区风场分析。首先,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以圆曲线+余弦曲线的形式对桥位区域进行边界拓展,并在边界上施加指数律风速边界条件;再利用FLUENT对流场进行求解。通过对各来流条件下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风速放大因子沿主梁及拱肋的分布规律,风偏角和风攻角受地形的影响以及风参数沿高度的变化规律,并讨论风场的峡谷效应以及折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工况下桥位处风速由于高陡山体的折减效应而减小,而在一定的来流条件下,桥位处风速因峡谷效应而放大;高陡山体以及深切峡谷会导致风偏角和风攻角的较大变化;风参数沿高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受到高陡山体影响而改变;拱肋处在同一来流条件下的峡谷效应与折减效应与主梁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峡谷 大跨度拱桥 高陡山体 数值模拟 边界拓展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灾后滑坡信息快速提取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文广超 张哲玮 +4 位作者 肖学军 谢洪波 王文博 杨运航 陈红旗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80-86,共7页
灾后滑坡的快速识别提取是目前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本文采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对西南地区“6·24”四川茂县滑坡,“8·28”贵州纳雍等六处滑体及周边地物的光谱特征进行研究,在综合地物光谱特征和空间位... 灾后滑坡的快速识别提取是目前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本文采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对西南地区“6·24”四川茂县滑坡,“8·28”贵州纳雍等六处滑体及周边地物的光谱特征进行研究,在综合地物光谱特征和空间位置信息后提出一种滑坡快速提取方法,并使用C#语言完成了软件开发。在提取试验中实现了对滑体的完整提取,与以往研究资料中的滑坡面积对比,本模型的平均提取率达109%。研究表明利用中等分辨率多光谱遥感数据丰富的光谱信息,可以实现对灾后滑体的快速提取,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与区域滑坡灾害调查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遥感数据 西南山区 光谱特征 滑体边界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山区村庄建设用地开发边界划定——以贵州省仁怀市五马镇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后阵 蔡广鹏 +2 位作者 韩会庆 高赫男 游仁龙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78-82,91,共6页
划定村庄建设用地开发边界有利于山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也为山区村庄建设用地合理规划布局提供参考。选取贵州省仁怀市五马镇为研究区,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划定生态敏感区。将生态敏感区、永久基本... 划定村庄建设用地开发边界有利于山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也为山区村庄建设用地合理规划布局提供参考。选取贵州省仁怀市五马镇为研究区,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划定生态敏感区。将生态敏感区、永久基本农田、法定保护区、自然灾害易发区和非村庄建设用地作为限定因子,划出山区村庄建设用地开发边界。研究显示:划定的五马镇村庄建设用地开发边界内允许开发建设区面积为24. 41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9. 03%,主要分布在五马镇中部河谷地带以及西北部地区。山区村庄建设用地开发受自然限制明显,划定的村庄建设用地开发边界内的允许开发建设面积较平原区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边界 建设用地 村庄 山区 三生空间
下载PDF
基于小流域单元提取的雪宝顶流域范围界定及其生态、社会经济属性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蒲思颖 代群威 +3 位作者 董发勤 李琼芳 崔杰 宋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93-102,共10页
【目的】明确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 m)及其周边地区自然地域范围。雪宝顶及其周边地区是叠加了山地生态系统和岩溶生态系统双重脆弱性的西南山区典型代表区域,但该区域在前人研究中无统一确定范围。【方法】运用ArcGIS软件水文分析... 【目的】明确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 m)及其周边地区自然地域范围。雪宝顶及其周边地区是叠加了山地生态系统和岩溶生态系统双重脆弱性的西南山区典型代表区域,但该区域在前人研究中无统一确定范围。【方法】运用ArcGIS软件水文分析模块提取雪宝顶小流域单元,将其和该区域地质构造、钙华资源、地形地貌和植被区划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雪宝顶流域边界,并以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对研究区生态、社会经济因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雪宝顶流域地理位置为103°25'59"~104°17'12"E,32°26'11"~33°28'51"N,总面积约6988.97 km^2,共计覆盖3个县29个乡镇。【结论】研究区小流域面积为10~30 km^2的个数最多,3~10 km^2的次之,类型以坡面型为主;研究区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强,受人类活动影响则相对较不明显,其北部白河河谷周边地区和东南部涪江河谷周边地区均具有坡度大、降水强和人类活动强度高的特征,需注意涵养水源、预防地质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宝顶 西南山区 小流域 断裂 地理分界 钙华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基病害及工程处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邓小波 曹万宝 +1 位作者 王茂丽 吴和平 《北方交通》 2007年第12期6-8,共3页
分析了填挖交界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对填挖交界路基的设计和工程处理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山区公路 填挖交界 土工格栅 不均匀沉降
下载PDF
秦岭山区边界层温度和风随高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孟伦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7-79,共3页
为了解在山区烟团抬升和扩散情况,于1988年冬夏对秦岭山区边界层温度和风随高度变化进行了观测并与平原成市气象特征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气候 边界层 山区 温度 变化
下载PDF
河南熊耳山矿集区及其邻区分形特征与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中良 孔德坤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1年第11期1-7,共7页
熊耳山矿集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南缘,是小秦岭-崤山-熊耳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地质背景优越。对熊耳山矿集区及其邻区构造控矿体系和矿床(点)开展了分形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控矿构造体系整体分维值为1.6984,表明研究区... 熊耳山矿集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南缘,是小秦岭-崤山-熊耳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地质背景优越。对熊耳山矿集区及其邻区构造控矿体系和矿床(点)开展了分形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控矿构造体系整体分维值为1.6984,表明研究区地质体具有很好的连通性,有利于成矿流体的运移、聚集以及热液矿床的形成;研究区矿床(点)的丛集性较高,其中矿床(点)空间分布分维值为0.6471,数量及密度分形分布分维值分别为1.4043、1.4040;基于分维值有利成矿区分析,结合控矿构造体系及有利岩浆岩等方面综合划分了最有利成矿区,即Ⅰ-1和Ⅰ-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熊耳山矿集区 成矿区 断裂构造 不整合界线 成矿流体 控矿构造
下载PDF
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分析及其处理措施 被引量:5
12
作者 颜晓明 彭文夫 刘安刚 《交通标准化》 2011年第20期89-92,共4页
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路基半填半挖、深挖深填交界问题,一旦处治不当,会出现各种路基路面病害。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的机理、计算方法和处理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山区 高速公路 填挖交界路基 差异沉降 处理措施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东南山场的界址与山界争讼 被引量:8
13
作者 杜正贞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54,共11页
浙闽丘陵、江南丘陵的东北部是较早有私占山场记录的地区之一。南宋经界对山场确权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以后争讼中利用鱼鳞图册进行山场确权的案例增加,但由于积步数字缺漏、不实,界址信息粗略,且界址的变动不能及时更新,鱼鳞图册在山... 浙闽丘陵、江南丘陵的东北部是较早有私占山场记录的地区之一。南宋经界对山场确权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以后争讼中利用鱼鳞图册进行山场确权的案例增加,但由于积步数字缺漏、不实,界址信息粗略,且界址的变动不能及时更新,鱼鳞图册在山界争讼中的作用有限。民众在买卖、继承中形成的契约和分界合同,仍然是山场划界和确权的主要依据。频繁发生的山界争讼是山场资源竞争加剧的表现,同时山场界址在此过程中也逐渐确定、清晰。争讼中形成新的界址表述,或者原有的界址表述被重新解释并为官方承认,人们对山场的认知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细化和书面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东南山场 界址 鱼鳞图册 山界争讼 山界合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