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Nitrogen and Density Interaction on Yield Formation of Late Japonica Rice Under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Dates
1
作者 Chengfang HE Liquan LI +1 位作者 Renchun ZHENG Hongjie ZH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1年第4期16-19,共4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appropriate nitrogen fertilizer amount and transplanting density that should be selected for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dates.[Methods]The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appropriate nitrogen fertilizer amount and transplanting density that should be selected for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dates.[Methods]The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 and transplanting density on the traits and yield of late japonica rice in the Jianghuai rice-wheat cropping area under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dates(transplanting at an appropriate time and delayed transplanting)were studied.[Results]The transplanting dat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heading,maturity and whole growth period of rice,and when the transplanting date of early-maturing late japonica rice was delayed by 15 d,the growth period was shortened by about 10 d.Nitrogen and density interaction obviously affected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effective tillers of rice,and the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effective tiller number of rice treated with B_(1)N_(2) were greater than other treatments.Under the timely transplanting date,the best nitrogen and density combination was 225-300 kg/hm^(2) and 250500 holes/hm^(2),and th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was ideal.It suggest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ransplanting rice in a timely manner,applying nitrogen fertilizer at an appropriate rate while ensuring a reasonable population density is conducive to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number of stems and tillers,the number of grains per panicle,etc.,thereby ensuring the best formation of yield factor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rice growth.[Conclusions]This study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nitrogen and density interaction of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lanting date Nitrogen and density interaction Late japonica ric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Densities on Individual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uper Short-season Insect-resistant Cotton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金才 唐光雷 李存东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4期533-536,共4页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densities on individual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uper short-season insect-resistant cotton,confirm their effects on vegetative and rep...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densities on individual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uper short-season insect-resistant cotton,confirm their effects on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growth of cotton,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sowing date and density management of cotton planting in Jidong cotton growing region in Yellow River Basin.[Method] With super short-season insect-resistant cotton"546"as materials,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sowing dateⅠ:May 20;sowing dateⅡ:June 2;sowing date Ⅲ:June 14)and densities(low density:120 000 plants/hm2;middle density:150 000 plants/hm2;high density:180 000 plants/hm2)on individual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uper short-season insect-resistant cotton were explored.[Result]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density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individual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uper short-season insect-resistant cotton"546".The effectiveness of sowing date was higher than the effectiveness of density,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owing date on development of number of individual fruit branch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n plant height and stem diameter.[Conclusion] The regulation of sowing date and density during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super short-season insect-resistant cotton "546" in Jidong cotton growing region in Yellow River Basin c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growth of cotton,strengthening its production b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wing date density Super short-season insect-resistant cotton Individual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下载PDF
A Dynamic Knowledge Model for Design of Suitable Sowing Date and Sowing Rate in Winter Wheat 被引量:4
3
作者 ZHU Yan, CAO Wei-xing, JIANG Dong and DAI Ting-bo(Key Laboratory of Crop Growth Regulation ,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 , P. R .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116-1124,共9页
Based on research concerning dynamic relationships of winter wheat growth to environments and production conditions, a winter wheat model for selecting suitable sowing dat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owing rate under di... Based on research concerning dynamic relationships of winter wheat growth to environments and production conditions, a winter wheat model for selecting suitable sowing dat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owing rate under different varieties, spatial and temporal environments was developed. Case studies on sowing date with the data sets of five different eco-sites, three climatic years and soil fertility levels, and o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owing rate with the data sets of two different variety types, three different soil types, soil fertility levels, sowing dates and grain yield levels indicate a good model performance for decision-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sowing date Population density sowing rate Knowledge model
下载PDF
Supporting Techniques for 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 Huayu 22 Peanut
4
作者 Chunxiao WANG Zulin ZHENG +5 位作者 Peng WANG Yanlin JIAO Hao FENG Xuewu SUN Yongmei ZHENG Caibin W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6期85-88,91,共5页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densities on the mai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Huayu 22 peanut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sowing date experiment obtained following results.( i...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densities on the mai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Huayu 22 peanut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sowing date experiment obtained following results.( i) From April 25 to May 25,with the delay of the sowing date,the main stem height,the number of branches per plant,the number of pods per plant,full-seed pod rate and the yield decreased in Dongming test site,while the sowing date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double-seed pod rate,and the best sowing date was April 25;in Wendeng test site,with the delay of the sowing date,the mai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were first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the yield was highest on May 10,followed by May 5 and April 30,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treatments was not significant,and the appropriate sowing date was from April 30 to May 10,and the best sowing data was May 5.( ii) In the range of 90 000-210 000 holes/ha,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nsity,the main stem height,lateral branch length and the number of pods per plant showed a decline trend,the density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branches per plant,and the double-seed pod rate was the highest at 120 000 holes/ha,the yield and full-seed pod rate were the highest at 150 000 holes/ha,so the optimum density was 150 000 holes/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NUT sowing date density SUPPORTING TECHNIQUES
下载PDF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high protein soybean variety ‘Qindou 2014’
5
作者 Pu Zhang Dexiao Li +1 位作者 Jinping Xiao Shengxue Gou 《Oil Crop Science》 2019年第1期17-23,共7页
Soybean variety ‘Qindou 2014’ with high protein content(47.79%) was bred through hybridization and pod mixed individual selection method. ‘96 E218’ and ‘Pudou 10’ were used as female and male parent respectively... Soybean variety ‘Qindou 2014’ with high protein content(47.79%) was bred through hybridization and pod mixed individual selection method. ‘96 E218’ and ‘Pudou 10’ were used as female and male parent respectively. Near-infrared analytical method was used in low generation selection. ‘Qindou 2014’ also performed consistent high yield(3,739.8 kg/ha averagely), strong resistance to mosaic virus disease,wide adaptation, and good fitness to mechanized harvesting. The regional examination test was carried out and it was approved by the cultivar registration committee of Shaanxi Province in 2017. Experiments of sowing date and density we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suitable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for high yiel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Qindou 2014’ could fully exert its yield potential as sown at the density of 290,000 plants/ha from May 25 to June 15. This study provides high quality soybean germplasm for future soybean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Qindou 2014 protein content sowing date PLANTING density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6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4 位作者 李茂瑜 刘强明 唐永群 李经勇 姚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2-1423,共12页
为探究渝西地区播期与密度互作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和抗倒伏的影响,以渝香优8133和泰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播期(B1:3月29日、B2:5月25日)和5个播种密度(D1:每1 hm^(2)1.50×10^(5)穴、D2:每1 hm^(2)1.95×10^(5)穴、D3... 为探究渝西地区播期与密度互作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和抗倒伏的影响,以渝香优8133和泰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播期(B1:3月29日、B2:5月25日)和5个播种密度(D1:每1 hm^(2)1.50×10^(5)穴、D2:每1 hm^(2)1.95×10^(5)穴、D3:每1 hm^(2)2.40×10^(5)穴、D4:每1 hm^(2)2.85×10^(5)穴、D5:每1 hm^(2)3.30×10^(5)穴),分析茎秆力学、茎秆形态及器官干物质积累与茎秆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早播处理(B1)相比,迟播处理(B2)可显著提高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水平;同时,B2播期处理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有效穗数导致茎秆倒伏指数显著提高。随着播种密度增加,2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B1播期下D3处理产量最高,B2播期下D4处理产量最高,但与D3处理差异不显著;而倒伏指数呈持续增加趋势,2个水稻品种趋势一致。与D1处理相比,B1和B2播期的D2、D3处理倒伏指数增幅较小,D4、D5处理显著升高,以渝香优8133表现明显。在B1和B2播期下,D2、D3处理的单株茎鞘干重、基部节间茎粗、壁厚及茎鞘充实度与D1处理相当,而D4、D5处理大幅降低。综合分析认为,在B1和B2播期下,D3处理是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抗倒伏协同较好的适宜播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量穴直播水稻 抗倒伏 产量 播期 密度
下载PDF
播期和播量对小麦临农4357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张伟 史晓芳 +3 位作者 逯腊虎 张婷 袁凯 雷梦林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20-28,共9页
以小麦新品种临农4357为材料,采用播期和播量二因素裂区设计,2021—2023年在山西省襄汾县燕村试验田研究小麦生育进程、小麦群体构成、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以明确播期和播量对该品种的群体结构、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以小麦新品种临农4357为材料,采用播期和播量二因素裂区设计,2021—2023年在山西省襄汾县燕村试验田研究小麦生育进程、小麦群体构成、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以明确播期和播量对该品种的群体结构、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临农4357各生育时期均相应延后,且全生育期时间有所缩短;而播量的增减对小麦的生育期则无显著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各生育时期的茎、穗数逐渐减少,且差异显著;随着播量的增加,各生育时期的茎、穗数则显著增加。播期的推迟导致成穗率上升,而播量的增大则使成穗率下降。在植株形态方面,播期的推迟使得株高降低,穗长变短,结实小穗数减少;而播量的增大则导致株高增加,穗长变短,结实小穗数也减少。不同播期和播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于产量构成因素而言,其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播期>播期×播量>播量。临农4357的最佳播期为10月7—13日,相对应的适宜播量为195~240 kg/hm^(2)。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千粒质量与籽粒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473),成穗数与籽粒产量之间则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569)。此外,播量是引起成穗数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播期则是影响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籽粒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临农4357 播期 播量 群体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宁洪麦452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8
作者 张平平 徐修奎 +1 位作者 宋桂成 张云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5-20,共6页
以新品种宁洪麦452为试验材料,探究了6种播期和密度组合处理对宁洪麦452产量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播期为10月20日、密度为2.7×10^(6)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晚播处理降低了宁洪麦452的产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宁洪麦452... 以新品种宁洪麦452为试验材料,探究了6种播期和密度组合处理对宁洪麦452产量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播期为10月20日、密度为2.7×10^(6)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晚播处理降低了宁洪麦452的产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宁洪麦452表现出分蘖成穗多、穗长和粒重变化小等特点,可满足本区大面积稻茬种植的需求。宁洪麦452在各播期密度组合下,整体表现出面团稳定时间长、最大抗阻和拉伸面积大等强面筋特点,其中以播期为11月5日、密度为2.7×10^(6)株/hm^(2)处理的面团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洪麦452 播期 密度 最大抗阻 拉伸面积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关键栽培措施对菜籽油综合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宁宁 余新颖 +10 位作者 秦梦倩 娄洪祥 王宗铠 王春云 贾才华 徐正华 王晶 蒯婕 汪波 赵杰 周广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4-1567,共14页
为明确关键栽培措施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湘杂油518”和“大地199”为材料,分别在武汉和兰州进行播期、密度及氮肥处理单因素试验,籽粒成熟后收获冷榨,测定菜籽油色泽、过氧化值、极性总酚及甾醇含量等关键品质指标,综合评价... 为明确关键栽培措施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湘杂油518”和“大地199”为材料,分别在武汉和兰州进行播期、密度及氮肥处理单因素试验,籽粒成熟后收获冷榨,测定菜籽油色泽、过氧化值、极性总酚及甾醇含量等关键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各处理下菜籽油品质。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播期、密度、氮肥均显著影响菜籽油关键品质指标,但各指标在两品种、两试验点间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两试点、两品种均在早播条件下菜籽油的油酸含量较高,且均随播期推迟,色泽加深,叶绿素含量升高,综合品质下降。两试点的湘杂油518品种在D2密度(4.5×10^(5)hm^(–2))下的菜籽油的酸价较低,极性总酚、总植物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较高,综合品质较好。两试点的大地199品种则随密度增加菜籽油叶绿素含量增加,色泽加深,亚油酸含量降低,综合品质下降。两试点、两品种均在低氮下(120 kg hm^(–2))有较高的籽粒含油量和出油效率,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菜籽油色泽加深,综合品质下降。主成分分析表明,播期对菜籽油综合品质的影响大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处理,酸价、叶绿素、极性总酚、抗氧化能力和总植物甾醇是影响菜籽油的关键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含油量与出油效率显著正相关,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与菜籽油色泽均呈显著正相关,极性总酚与抗氧化性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生产中适期早播、减少氮肥用量、降低种植密度,可提高压榨菜籽油品质。本试验结果可为高品质菜籽油优质原料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播期 密度 氮肥 菜籽油 品质
下载PDF
播期和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对短季直播棉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10
作者 覃业玲 谢章书 +11 位作者 李佳芮 张宁 成芳 张永莉 李肖 王文斌 李飞 贺云新 刘爱玉 吴碧波 邹平 周仲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以早熟棉品种JX0010为材料,于2022年和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2个播期A1(5月17日播种)、A2(5月30日播种),3个种植密度B1(30000株/hm^(2))、B2(45000株/hm^(2))、B3(60000株/hm^(2)),3种施氮量C1(150 kg/hm^(2))、C2(180 kg/hm^(2))、C3... 以早熟棉品种JX0010为材料,于2022年和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2个播期A1(5月17日播种)、A2(5月30日播种),3个种植密度B1(30000株/hm^(2))、B2(45000株/hm^(2))、B3(60000株/hm^(2)),3种施氮量C1(150 kg/hm^(2))、C2(180 kg/hm^(2))、C3(210 kg/hm^(2)),研究播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短季直播棉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能够促进棉铃向中、下部及内围果节集中,改善蕾铃脱落情况,但在多雨年份会显著增加秋桃比例,存在晚熟风险;早播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在2022年,A1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较A2提高16.3%和15.3%;在2023年,A1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分别较A2的显著提高37.4%、39.9%;种植密度对成铃时间分布影响不显著;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产量,2022年,B3的籽棉产量分别较B2、B1的提高10.0%、20.6%,皮棉产量分别提高7.7%、21.6%;2023年,B3的籽棉产量较B2、B1的分别显著提高16.5%、23.5%,B3的皮棉产量分别较B2、B1的显著提高15.8%、24.1%;施氮量对蕾铃空间分布无显著影响;2022年C2处理降低了脱落率,增加了单株铃数,提高了产量,C2的籽棉产量较C1、C3的分别提高11.7%、12.2%;2023年C1处理降低了脱落率,增加了单株铃数,提高了产量,C1的籽棉产量较C2、C3的分别提高39.8%、41.3%。综上,湖南棉区适宜播期为5月中旬,最佳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考虑天气条件,在短季栽培一次性施肥模式下,建议氮肥用量减至150~18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播期 种植密度 施氮量 蕾铃脱落 产量
下载PDF
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陆地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张俊尧 王家勇 +6 位作者 唐江华 娄善伟 李文珊 徐文修 孟令贻 何洪涛 桑军民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7-55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播期下棉花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2022年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进行裂区试验,设置3个播期主区(4月11日、18日和25日,记作B_(1)、B_(2)、B_(3)),3个密度副区(18×10...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播期下棉花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2022年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进行裂区试验,设置3个播期主区(4月11日、18日和25日,记作B_(1)、B_(2)、B_(3)),3个密度副区(18×10^(4)、22.5×10^(4)和27×10^(4)株/hm^(2),记作M_(1)、M_(2)、M_(3)),研究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棉花出苗率、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播后膜下5 cm地温高有利于棉花早出苗,且出苗率提高。在同一播期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株高、茎粗、果枝数及单株铃数的平均值均显著降低。在同一密度下,播期推迟,棉花的平均生育期缩短,平均单株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单株铃数显著降低,平均籽棉产量降低。早播条件下,高密度(M_(3),27×10^(4)株/hm^(2))籽棉产量最高,为7519.70 kg/hm^(2)。中播或晚播条件下,中等密度(M_(2),22.5×10^(4)株/hm^(2))产量较高,分别为7671.90和6913.27 kg/hm^(2)。【结论】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应适期提早播种,播期为4月11日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7×10^(4)株/hm^(2)(M_(3)),播期为4月18日(B_(2))或4月25日(B_(3))时种植密度为22.5×10^(4)株/hm^(2)(M_(2))有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播期 种植密度 产量
下载PDF
藜麦播期和密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吴嘉宇 马学军 +3 位作者 刘文瑜 王旺田 袁鹏飞 杨发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58,共13页
【目的】分析藜麦播期、密度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确定甘南地区藜麦的最佳播种期和播种密度,旨在为藜麦栽培制度的调整和藜麦产业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方法】以藜麦品种‘陇藜5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 【目的】分析藜麦播期、密度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确定甘南地区藜麦的最佳播种期和播种密度,旨在为藜麦栽培制度的调整和藜麦产业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方法】以藜麦品种‘陇藜5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播期和播种密度2个因素,其中播期设早播(5月15日播种,E),晚播(6月24日播种,L)2个水平;播种密度设低密度(1.2万株/hm^(2),D1)、中密度(1.6万株/hm^(2),D2)、高密度(2.0万株/hm^(2),D3)3个水平,进行完全组合设计,共6个处理,分别为早播低密度(ED1)、早播中密度(ED2)、早播高密度(ED3)、晚播低密度(LD1)、晚播中密度(LD2)和晚播高密度(LD3),分析不同处理藜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测定不同处理藜麦根际土壤pH、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采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藜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最后对不同处理藜麦土壤pH和养分含量、细菌群落相对丰度与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播期、密度对藜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有明显影响。各处理间主穗长差异不显著。6个处理中,LD1处理藜麦有效分枝数、千粒质量均最高,ED2和ED3处理总产量均较高。播期、密度对藜麦根际土壤pH无显著影响,但对土壤养分含量以及酶活性有明显影响。在相同密度下,无论是在分枝期还是在灌浆期,晚播藜麦根际土壤全磷、全钾、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总体高于早播处理。在相同密度下,分枝期晚播藜麦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总体高于早播处理,而早播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晚播处理;灌浆期晚播藜麦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总体低于早播处理,晚播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则高于早播处理。播期、密度对藜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在分枝期,ED2处理Shannon指数平均值和Simpson指数平均值最大;在灌浆期,LD2处理Chao1指数最高,ED3处理的Coverage指数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明显相关性,其中土壤脲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蔗糖酶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放线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变形菌门呈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芽单胞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甘肃省高海拔冷凉地区,播期、密度对藜麦产量及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细菌群落有明显影响,在该地区藜麦播种时间以5月中旬、播种密度以(1.6~2.0)万株/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栽培 播期 密度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甜菜光合特性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13
作者 赵翎华 张树友 +7 位作者 杨肖飞 王超 卢强 张瀚文 于新睿 庄延龙 张贺 李彩凤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073,共13页
为探明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甜菜光合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设3个播期:4月14日(早播)、4月21日(适播)和4月28日(晚播),4个施氮量:纯氮0 kg·hm^(-2)、120 kg·hm^(-2)、150 kg·hm^(-2)及180 kg·hm^(-2)。结... 为探明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甜菜光合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设3个播期:4月14日(早播)、4月21日(适播)和4月28日(晚播),4个施氮量:纯氮0 kg·hm^(-2)、120 kg·hm^(-2)、150 kg·hm^(-2)及180 kg·hm^(-2)。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对甜菜光合特性影响的互作效应显著,同一施氮量下,不同播期之间光合作用指标及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显著,早播较适播与晚播更有利于提高甜菜叶绿体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RuBP羧化酶活性、光系统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光化学淬灭系数、光保护能力、氮素利用效率,降低胞间CO_(2)浓度。同一播期中,随施氮量的提高,相关指标及产质量变化不同,早播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提高,甜菜光合特性、产量、产糖量、氮素利用效率也随之提高,施氮量为180 kg·hm^(-2)时,产量和产糖量分别为67055.33 kg·hm^(-2)和11780.83 kg·hm^(-2),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为43.88%和80.4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适播和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分别超过150 kg·hm^(-2)和120 kg·hm^(-2)时,不利于提高甜菜光合特性、氮素利用效率。综上,播期与施氮量互作通过改善甜菜光合特性及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来影响产量,不同播期适宜的施氮量不同,在本试验条件下,早播且施氮量为180kg·hm^(-2)更利于提高甜菜光合特性及氮素利用效率,可获得更高的产质量,若播期后移,则可适当减少施氮量,以达到减氮增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播期与氮肥互作 光合特性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李艳兰 杨进成 +9 位作者 王贤智 李灶福 李晓亮 高仕兰 李文君 刘坚坚 胡新州 蔡述江 李祥 罗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7期14-19,共6页
为筛选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大豆最佳的栽培措施,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大豆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鲜食玉米与大豆复合种植,玉米收获后大豆复光期长;提高株高、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 为筛选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大豆最佳的栽培措施,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大豆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鲜食玉米与大豆复合种植,玉米收获后大豆复光期长;提高株高、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对大豆产量有促进作用,且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对产量有决定性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期为4月30日—5月10日,密度为21万~24万株/hm^(2),施肥量为300~375 kg/hm^(2)的最佳栽培技术,可优化复合群体配置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播期 密度 施肥量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对华麦11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王飞 徐梦彬 +6 位作者 周娜娜 顾恒青 周加顺 滕志英 张正东 叶凌凤 周凤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8-13,共6页
以春性中熟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华麦11为试验材料,探究了不同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华麦11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均受播期和种植密度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华麦11的生育进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延... 以春性中熟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华麦11为试验材料,探究了不同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华麦11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均受播期和种植密度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华麦11的生育进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延迟,全生育期明显缩短;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大,小麦的株高降低,但成穗率、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则呈下降趋势。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逐渐增加,沉降值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籽粒出粉率则逐渐降低,吸水率受播期推迟的影响较小;种植密度的变化对小麦籽粒品质无显著影响。鉴于此,本地区华麦11的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11月8日,适宜种植密度为225~37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强筋小麦 华麦11
下载PDF
不同双亲播期、种植密度、坐果节位对浙蒲6号、浙蒲9号瓠瓜制种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黎坤瑜 王尖 +5 位作者 汪颖 鲁忠富 吴新义 汪宝根 李国景 吴晓花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802-1805,共4页
为提高瓠瓜品种浙蒲6号和浙蒲9号的制种产量,通过不同双亲播期、种植密度和坐果节位的试验,探究了其对瓠瓜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浙蒲6号瓠瓜制种时母本不宜比父本迟播,母本可适当密植,株距选择40 cm为最佳;浙蒲9号瓠瓜制种时母本... 为提高瓠瓜品种浙蒲6号和浙蒲9号的制种产量,通过不同双亲播期、种植密度和坐果节位的试验,探究了其对瓠瓜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浙蒲6号瓠瓜制种时母本不宜比父本迟播,母本可适当密植,株距选择40 cm为最佳;浙蒲9号瓠瓜制种时母本比父本早播10 d,母本株距选择40 cm,坐果节位选择低节位(子蔓7~8节)时,制种产量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瓠瓜 制种 双亲播期 种植密度 坐果节位
下载PDF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及抗倒力学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彭丹丹 徐开未 +1 位作者 刘圆圆 陈远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45,58,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及抗倒力学特性的影响,为四川地区玉米高产抗倒栽培及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仲玉3号’玉米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不同的播期(3月27日、4月6日、4月16日... 【目的】探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及抗倒力学特性的影响,为四川地区玉米高产抗倒栽培及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仲玉3号’玉米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不同的播期(3月27日、4月6日、4月16日、4月26日、5月6日、5月16日)及6.75和8.25万株/hm 22个种植密度水平。各处理玉米均在生理成熟后10 d收获,测定玉米倒伏率(根倒率、茎折率)、产量、植株农艺性状(株高、穗位高、穗位高系数)及基部第3节茎秆形态(节间长、节间粗和节间长粗比)、质量性状(节间干质量、单位长度干质量、单位体积干质量和茎秆含水率)与力学强度(穿刺强度、压碎强度、弯折强度),研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播期及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玉米的抗倒性能,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根倒率、茎折率和倒伏率总体上先降低后增高,产量逐渐降低。随着播期的推迟,植株株高、穗位高、第3节节间长及长粗比则显著增大;节间干质量、单位长度干质量和单位体积干质量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茎秆含水率和力学强度呈先增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以上指标均在播期4月26日或5月6日达到极值。增大种植密度使这种增高或降低效应进一步加强,玉米倒伏率显著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播期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率受降雨及刮风的影响,并与基部节间长粗比、节间干质量及力学强度显著相关,其中茎秆力学强度是引起倒伏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而节间单位长度干质量及长粗比则是影响抗倒力学的主要因素。【结论】早播及增大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茎秆抗倒能力却较差。因此,为协调玉米高产与抗倒之间的矛盾,建议春播不宜过早,在4月中下旬播种较为适宜;夏播则不宜过晚,应尽量安排在5月上旬完成。种植密度以6.75万株/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栽培 播期 种植密度 茎秆性状 抗倒伏性
下载PDF
“果-豆”套种模式下蚕豆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其产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邓榆川 文凤君 +1 位作者 任胜茂 方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29-37,共9页
【目的】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播期对橘园套种蚕豆的生长、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明确橘园套种蚕豆适宜的栽培模式,为籽粒饲用蚕豆栽培技术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蚕豆品种成胡15为材料,以4个播期(10月18日、10月28日、11月7日、11... 【目的】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播期对橘园套种蚕豆的生长、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明确橘园套种蚕豆适宜的栽培模式,为籽粒饲用蚕豆栽培技术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蚕豆品种成胡15为材料,以4个播期(10月18日、10月28日、11月7日、11月17日)为主因素,3个种植密度(15万株/hm^(2)、12万株/hm^(2)、9万株/hm^(2))为副因素,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蚕豆植株形态、分枝特性、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随播期推迟,蚕豆植株有效分枝数逐渐降低,单株粒重、产量及籽粒淀粉、脂肪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后降,在播期10月28日播种表现最佳;随密度增加,蚕豆植株株高逐渐增加,分枝总数、结荚总数、产量及籽粒淀粉、脂肪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后降,在种植密度12万株/hm^(2)时表现最佳。【结论】播期、密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橘园套种蚕豆的生长、产量和籽粒品质,以种植密度12万株/hm^(2)、播期10月28日的处理组合表现最优,其蚕豆产量最高,达227.33 kg/667m^(2);植株形态最优,蚕豆籽粒可溶性蛋白、脂肪和淀粉含量适宜,可作为四川地区橘园套种蚕豆推荐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园 套种 种植密度 播期 蚕豆 形态建成 产量 籽粒品质
下载PDF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因子对紫苏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杨航 袁婷婷 +5 位作者 潘金卫 向依 李慧琳 奉斌 林卫红 于二汝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23-31,共9页
【目的】探明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因子对油用紫苏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紫苏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播期(D1正季播种,3月30日;D2推迟播种,4月14日;D3提前播种,3月15日)、密度(S_(1)低密度,50025株/... 【目的】探明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因子对油用紫苏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紫苏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播期(D1正季播种,3月30日;D2推迟播种,4月14日;D3提前播种,3月15日)、密度(S_(1)低密度,50025株/hm^(2);S_(2)中密度,100050株/hm^(2);S_(3)高密度,200010株/hm^(2))、施氮量(N1低氮,不施氮肥;N_(2)中氮,施尿素240 kg/hm^(2);N_(3)高氮,施尿素480 kg/hm^(2))3个栽培因子在不同水平组合条件下紫苏的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以产量、含油量和α-亚麻酸含量为目标性状,利用极差分析明确各目标性状下3个栽培因子的最佳水平组合。【结果】播期与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种植密度与茎粗、单株穗数、单株籽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施氮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以产量为评价标准时,各栽培因子的影响程度为播期>密度>施氮量,最佳水平组合为D2S_(3)N_(3),产量可在1543.47 kg/hm^(2)以上;以含油量为评价标准时,栽培因子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播期>密度>施氮量,最佳水平组合为D_(2)S_(2)N_(1),含油量可在45.23%以上;以α-亚麻酸含量为评价标准时,栽培因子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施氮量>播期>密度,最佳水平组合为D_(2)S_(3)N_(1),α-亚麻酸含量可在66.08%以上。【结论】以紫苏产量为评价标准时,适当晚播、高密度、高施氮量栽培条件下紫苏可获较高产量;以紫苏含油量为评价标准时,适当晚播、中密度、低施氮量栽培条件下紫苏籽粒含油量较高;以α-亚麻酸含量为评价标准时,适当晚播、高密度、低施氮量栽培条件下紫苏籽粒α-亚麻酸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播期 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Α-亚麻酸
下载PDF
栽培因子对狮山菜薹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0
作者 胡新洲 何泉 +8 位作者 安正云 张钟 李艳兰 刘坚坚 安建南 李祥 张迪 张娜 杨进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22-25,共4页
为探索狮山菜薹的最佳播期、密度和施肥量组合,在玉溪适宜区域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应用。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2020—2022年连续两季研究最适宜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及尿素施用量及其对鲜薹、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 为探索狮山菜薹的最佳播期、密度和施肥量组合,在玉溪适宜区域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应用。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2020—2022年连续两季研究最适宜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及尿素施用量及其对鲜薹、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子对鲜薹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播种期、密度、尿素施用量,对籽粒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密度、播种期、尿素施用量,各处理鲜薹、籽粒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播种期对狮山菜薹的初采时间、采收天数、次数及生育期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与薹粗、单薹鲜重、荚粒数及单株角果等呈负相关,而尿素施用量对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狮山菜薹最佳栽培因子组合为播种期9月30日、密度6万株/hm^(2)、苗期尿素375 kg/hm^(2),该条件下鲜薹产量可达31 183.8 kg/hm^(2),籽粒产量1 888.75 kg/hm^(2),净收益16.52万元/hm^(2),产投比3.55,经济效益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山菜薹 播期 密度 施肥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