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isotropic creep behavior of soft-hard interbedded rock masses based on 3D printing and digital imaging correlation technology 被引量:1
1
作者 TIAN Yun WU Fa-quan +5 位作者 TIAN Hong-ming LI Zhe SHU Xiao-yun HE Lin-kai HUANG Man CHEN Wei-zh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1147-1158,共12页
Three-dimensional(3D)printing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Compared to other materials,3D layer-by-layer printing specimens are extremely similar to the inherent... Three-dimensional(3D)printing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Compared to other materials,3D layer-by-layer printing specimens are extremely similar to the inherent properties of natural layered rock masses.In this paper,soft-hard interbedded rock masses with different dip angles were prepared based on 3D printing(3DP)sand core technology.Uniaxial compression creep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its anisotropic creep behavior based on digital imaging correlation(DIC)technolog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isotropic creep behavior of the 3DP soft-hard interbedded rock mass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dip angles of the weak interlayer when the stress is at low levels.As the stress level increases,the effect of creep stress on its creep anisotropy increases significantly,and the dip angle is no longer the main factor.The minimum value of the long-term strength and creep failure strength always appears in the weak interlayer within 30°–60°,which explains why the failure of the layered rock mass is controlled by the weak interlayer and generally emerges at 45°.The tests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with theoretical and other published studies.The feasibility of the 3DP soft-hard interbedded rock mass provides broad prospects and application values for 3DP technology in future experimental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printing Soft-hard interbedded rock mass Digital imaging correlation technology Weak interlayer Anisotropic creep
下载PDF
Modification of rock mass rating system:Interbedding of strong and weak rock layers 被引量:7
2
作者 Mohammad Mohammadi Mohammad Farouq Hossain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7年第6期1165-1170,共6页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re the very important part for underground projects and rock mass rating(RM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applied classification systems in numerous civil and mining projects. The typ...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re the very important part for underground projects and rock mass rating(RM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applied classification systems in numerous civil and mining projects. The type of rock mass consisting of an interbedding of strong and weak layers poses difficulties and uncertainties for determining the RMR. For this, the present paper uses the concept of rock bolt supporting factor(RSF) for modification of RMR system to be used in such rock mass types. The proposed method also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rock bolting practice in such rock masses. The ge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Shemshak Formation of the Alborz Tunnel in Iran are used as case example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etical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ass rating(RMR) Strong and weak rock layers interbedding rock bolt supporting factor(RSF) Alborz tunnel
下载PDF
Stability of High Slope Interbedded Strata with Low Dip Angle Constituted by Soft and Hard Rock Mass
3
作者 邓荣贵 周德培 张倬元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2年第1期74-84,共11页
Slopes consisting of interbedded strata of soft and hard rock mass, such as purplish red mudstone and grey brown arkosic sandstone of Jurassic age, are very common in Sichuan basin of China. The mudstone is soft whil... Slopes consisting of interbedded strata of soft and hard rock mass, such as purplish red mudstone and grey brown arkosic sandstone of Jurassic age, are very common in Sichuan basin of China. The mudstone is soft while the sandstone is hard and contains many opening or closing joints with a high dip angle. Some are nearly parallel and the others are nearly decussated with the trend of the slopes. Many natural slopes are in deformation or sliding because of those reasons. The stability of cutting slopes and supporting method to be taken for their stability in civil engineering are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stability and deformation of the slopes are studied. The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support design principle are analyzed also. Finally, the method put forward is applied to study Fengdian high cutting slope in Sichuan section of the express way from Chengdu to Shanghai.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ass mechanics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high slope interbedded strata with low dip angle expressway slope
下载PDF
基于互层岩体的非定常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及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胡涛涛 康志斌 +2 位作者 陈建勋 胡雄 王栋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126,共9页
为研究互层岩体在考虑时效变形作用时的蠕变特性,提出了一种考虑应力、应变阈值的非定常黏弹塑性五元件模型。该模型能够同时描述岩体的瞬时弹性应变、黏弹性蠕变、线性黏塑性蠕变和非线性黏塑性蠕变(加速蠕变),推导得出了其在三维应力... 为研究互层岩体在考虑时效变形作用时的蠕变特性,提出了一种考虑应力、应变阈值的非定常黏弹塑性五元件模型。该模型能够同时描述岩体的瞬时弹性应变、黏弹性蠕变、线性黏塑性蠕变和非线性黏塑性蠕变(加速蠕变),推导得出了其在三维应力状态下的蠕变方程;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完成了UMAT子程序的研发,并通过对比岩体的室内蠕变试验与该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蠕变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相吻合,非定常黏弹塑性模型不仅可以精确描述减速蠕变和稳态蠕变过程,还可以较好地描述岩体的加速蠕变过程,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层岩体 非线性蠕变 损伤 黏弹塑性模型 UMAT子程序
下载PDF
动力荷载下软硬互层岩体力学特征
5
作者 姚忠劭 李龙起 +3 位作者 胡忠良 徐雷 黄杨 何川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9-145,共7页
针对动力荷载下软硬互层岩体破坏问题,以汶川水磨沟滑坡层状岩体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理论,制作软硬互层岩质试块,开展单轴压缩及变上下限等幅值循环荷载试验,研究其动力特性及破坏过程。结果表明:随岩层倾角的增大,其破坏模式为贯通层... 针对动力荷载下软硬互层岩体破坏问题,以汶川水磨沟滑坡层状岩体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理论,制作软硬互层岩质试块,开展单轴压缩及变上下限等幅值循环荷载试验,研究其动力特性及破坏过程。结果表明:随岩层倾角的增大,其破坏模式为贯通层面的张拉破坏(0°~30°)、沿层面的剪切破坏(45°~75°)及沿层面的劈裂破坏(90°),而试样的强度及应变先增后减。对于相同倾角的试样,强度随加载频率及围压增大而增大。应变随加载频率增大而减小,随围压增大而增大。加载频率的增大会导致竖向拉张裂缝贯通、破裂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特性 循环荷载试验 软硬互层岩体 水磨沟滑坡 单轴压缩
下载PDF
互层岩体隧道超欠挖机理及围岩稳定性控制
6
作者 刘利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3年第4期45-51,共7页
针对互层岩体隧道钻爆法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超欠挖问题,依托康定2号隧道,基于Voronoi随机裂隙块体模型和等效爆破荷载时程建立互层岩体隧道爆破计算模型,通过现场超欠挖监测结果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互层倾角对隧... 针对互层岩体隧道钻爆法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超欠挖问题,依托康定2号隧道,基于Voronoi随机裂隙块体模型和等效爆破荷载时程建立互层岩体隧道爆破计算模型,通过现场超欠挖监测结果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互层倾角对隧道超欠挖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了炮孔周边眼间距优化和增设“预留层”爆破的超欠挖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互层水平时,两侧拱肩超挖严重,顶部出现“门框形”的平顶、离层破坏;互层倾角接近垂直时隧道超挖量较小;隧道拱顶在互层倾角30°时的线性超挖值最大达到0.712 m。现场采用设置“预留层”爆破的优化方案后,最大线性超挖值控制在8 cm以内,满足Ⅴ级围岩光面爆破最大线性超挖值不超过15 cm的要求,且隧道周边位移量减小,围岩无明显变形突变现象。建议对于超欠挖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隧道,采用设置“预留层”爆破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层岩体 随机裂隙块体模型 超欠挖 光面爆破 预留层
下载PDF
不同围压和倾角砂泥岩互层岩样力学特性研究
7
作者 王海洋 冯晋昊 +2 位作者 周宴民 李金浜 郑仕跃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09-1817,1840,共10页
为研究砂泥岩互层岩样的力学特性,首先通过室内试验获取砂岩和泥岩的力学参数,然后采用PFC^(2d)软件对砂岩和泥岩的微观参数进行标定,进而开展了不同围压和倾角条件下砂泥岩互层试件的三轴压缩数值试验,分析了围压、倾角对砂泥岩互层岩... 为研究砂泥岩互层岩样的力学特性,首先通过室内试验获取砂岩和泥岩的力学参数,然后采用PFC^(2d)软件对砂岩和泥岩的微观参数进行标定,进而开展了不同围压和倾角条件下砂泥岩互层试件的三轴压缩数值试验,分析了围压、倾角对砂泥岩互层岩样力学性质和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相同围压下,随着岩层倾角的增加,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黏聚力均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在岩层倾角60°时为最小值,随着围压的增大,轴向应变也相应增大;(2)在试样加载过程中裂纹数量的突变点与应力应变曲线弹性、塑性和破坏特征点相对应,并且拉伸裂纹数量占总裂纹数的比例大于剪切裂纹的占比;(3)在岩层倾角和围压的影响下砂泥岩互层岩样的破坏模式可分为3种,即张剪破坏、顺层理面滑动的剪切滑移破坏、滑移破坏和张剪破坏同时存在的复合破坏。研究结论可为砂泥岩互层岩体相关工程的变形稳定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层岩体 岩层倾角 三轴试验 力学特性 破坏模式
下载PDF
高地应力区缓倾互层岩体无砟轨道隧道底部隆起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方案 被引量:35
8
作者 肖小文 王立川 +1 位作者 阳军生 张学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4,共7页
某高地应力区缓倾互层岩体无砟轨道隧道建成通车后,部分区段因隧道底部持续隆起而引起结构开裂、破坏。在实施预应力锚索(杆)加固方案后,底部隆起趋势仍未抑止,为此对该隧隧道底部隆起原因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在现场实测和实验资料的... 某高地应力区缓倾互层岩体无砟轨道隧道建成通车后,部分区段因隧道底部持续隆起而引起结构开裂、破坏。在实施预应力锚索(杆)加固方案后,底部隆起趋势仍未抑止,为此对该隧隧道底部隆起原因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在现场实测和实验资料的基础上,采用FLAC2D数值软件建立隧道平面应变模型,研究隧道底部隆起的原因;对预应力锚索(杆)锚固和钢管桩结合中空锚杆注浆加固两方案进行模拟,比较二者的整治效果。结果表明:高地应力、隧道底部下伏缓倾互层岩体及仰拱下部存在软弱岩层是导致隧道底部隆起的主要原因;预应力锚索(杆)加固方案虽能一定程度抑制隧道底部的隆起,但不能显著改善隧道底部结构的受力状态,因此不能得到理想的整治效果;钢管桩结合中空锚杆注浆加固方案不仅能有效抑制隧道底部的隆起,而且能明显改善隧道底部结构的受力状态,同时通过注浆又可抑制隧道底部软弱岩层的进一步劣化,防止病害持续发展,显然此方案更适用于该隧道底部隆起的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高地应力 缓倾互层岩体 底部隆起 成因分析 整治方案
下载PDF
水平互层岩体并行隧道中间岩柱稳定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晏莉 阳军生 +1 位作者 张学民 刘宝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898-2904,共7页
针对水平互层岩体中双孔并行隧道的开挖特点,将各岩层视作各向同性连续介质,考虑层面的影响,建立数值模型。采用FLAC进行分析,主要从围岩塑性区及中间岩柱应力分布方面,研究中间岩柱的稳定性,分析不同间距条件和不同围岩互层类型对中间... 针对水平互层岩体中双孔并行隧道的开挖特点,将各岩层视作各向同性连续介质,考虑层面的影响,建立数值模型。采用FLAC进行分析,主要从围岩塑性区及中间岩柱应力分布方面,研究中间岩柱的稳定性,分析不同间距条件和不同围岩互层类型对中间岩柱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提出改进的双孔隧道中间岩柱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中间岩柱体的稳定性随洞室间距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围岩互层类型下中间岩柱体的稳定性依次为:全硬岩→软硬互层→全软岩;通过对并行隧道开挖后围岩塑性区和应力分布,以及计算所得中间岩柱安全系数的综合分析,可以对互层岩体下并行隧道开挖中间岩柱的稳定性进行有效地评价;软硬互层岩体下进行并行隧道的开挖,采用1.0倍以上洞跨的隧道净间距,中间岩柱体不采取特别的加固措施,不至于产生中间岩柱失稳破坏,该研究结果可供并行双线隧道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互层岩体 并行隧道 中间岩柱 稳定性
下载PDF
某铁路隧道底部结构隆起病害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44
10
作者 王立川 肖小文 林辉 《隧道建设》 2014年第9期823-836,共14页
西南地区YD隧道长约7 850 m,设计时速200 km,系双块式无砟轨道;建成通车后,K108+ 600~K109+ 350等区段底部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隆起,引起无砟轨道板开裂、破坏,致使轨道几何尺寸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列车正常运营.该隧道病害段穿越地... 西南地区YD隧道长约7 850 m,设计时速200 km,系双块式无砟轨道;建成通车后,K108+ 600~K109+ 350等区段底部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隆起,引起无砟轨道板开裂、破坏,致使轨道几何尺寸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列车正常运营.该隧道病害段穿越地层为薄至中厚中风化泥岩、砂岩缓倾互层围岩体,地应力测试表明该段存在与隧道轴线近似垂直的水平高地应力。通过采用现场调查测试、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手段,分析总结认为该隧道底部结构隆起的主要成因是:1)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的极高地应力作用于隧底下伏薄至中厚缓倾互层围岩体;2)仰拱参数不满足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在锚索加固治理方案实施后,YD隧道的底部结构隆起依然没有稳定,在分析其原因、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及今后遇到类似工程的方向性建议:1)在缓倾互层围岩体环境中且埋深50~300 m的隧道工程中,应特别重视底部结构的针对性设计,恰当选择仰拱的矢跨比和刚度;2)锚索必然的松动、滑移特征决定了其不能作为隧底结构隆起病害整治的单独和主要技术手段,以低预应力锚杆锚固、至少是“刚柔相济”的方式应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缓倾互层围岩体 水平地应力 底部结构隆起 病害成因 治理
下载PDF
软硬互层岩体模型单轴压缩破损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渤 吴立 +1 位作者 罗金泽 贾善坡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3-126,138,共5页
鉴于正确认识软硬互层岩体力学特征、分析其变形和强度规律,是大型岩体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软硬互层岩体的力学特征,探讨了互层的存在以及倾角变化对岩体变形破损的影响规... 鉴于正确认识软硬互层岩体力学特征、分析其变形和强度规律,是大型岩体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软硬互层岩体的力学特征,探讨了互层的存在以及倾角变化对岩体变形破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岩层倾角由0°增加至90°时,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存在明显差异,抗压强度随岩层倾角的增大呈U型分布;试样的破损特征随倾角变化和分层变化呈不同破坏形态,破裂面主要沿软硬分层薄弱面发育,层间破坏主要由软弱分层的破坏引起;软硬分层薄弱面处切应力明显增大,相邻软硬夹层的应力分布有明显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层岩体 室内试验 破坏模式 薄弱层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互层岩样力学声学特征试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来兴平 白瑞 +4 位作者 曹建涛 单鹏飞 方贤威 张旭东 刘伯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4-972,共9页
为研究循环加卸载条件下互层岩样的力学特性和破坏前兆信息,利用电液伺服压力机试验系统和SAEU2S多通道声发射信号采集系统对天然互层标准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和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对比分析了自然和饱水状态下互层岩样的强度、变形... 为研究循环加卸载条件下互层岩样的力学特性和破坏前兆信息,利用电液伺服压力机试验系统和SAEU2S多通道声发射信号采集系统对天然互层标准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和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对比分析了自然和饱水状态下互层岩样的强度、变形特征、破坏模式及声发射特性。结果表明:较单轴加载,循环加卸载会导致自然状态试样强度降低;在同一加载条件下,饱水均会对互层岩样的强度造成劣化,在循环加卸载和水的耦合作用下,互层试样强度劣化率达60.19%;自然与饱水试样的加卸载平均变形模量分别为6.571,7.927,3.646,4.858 GPa,表明水的存在会降低试样刚度;单轴压缩载荷下试样主要表现为贯通劈裂剪切型破坏,循环载荷下试样表现为拉-剪混合破坏。基于声发射参数表征的试样损伤曲线在“卸载-再加载”时出现短暂的“台阶”平静期现象,研究发现互层试样失稳破坏前最后一次出现“台阶”平静期时所对应的损伤约为70%,该值可作为预测互层岩石失稳破坏的前兆预警,可为工程岩体灾害预警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层岩体 循环加卸载 不同含水状态 力学特征 声发射特征
下载PDF
层状软岩力学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熊诗湖 邬爱清 周火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887-890,共4页
水布垭水电站地下厂房薄层页岩、粉砂岩互层岩体及层间剪切带属于层状软岩,针对其进行原位承压板法变形试验、直剪试验及三轴试验,对通过不同试验得到的力学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形模量的围压效应明显,通过三轴试验得到的变... 水布垭水电站地下厂房薄层页岩、粉砂岩互层岩体及层间剪切带属于层状软岩,针对其进行原位承压板法变形试验、直剪试验及三轴试验,对通过不同试验得到的力学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形模量的围压效应明显,通过三轴试验得到的变形模量大于承压板法变形试验的变形模量,且随围压的增加而变大;三轴试验有整体拉裂破坏和较软层首先拉裂而导致破坏两种破坏方式;通过三轴试验求出的抗剪强度参数明显大于以层面为剪切面的直剪试验抗剪强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软岩 大型三轴试验 原位试验 变形模量 抗剪强度参数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铁隧道互层岩体力学特性及几何特征因子敏感性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良甫 王博 +1 位作者 王辉明 路玉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1-1222,共12页
为研究地铁隧道中软硬互层岩体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本文首先在乌鲁木齐泥岩、砂岩物理力学参数获取的基础上,对互层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微观参数标定,然后通过颗粒流数值模拟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互层岩体层厚、层厚比、岩层倾角作用下互... 为研究地铁隧道中软硬互层岩体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本文首先在乌鲁木齐泥岩、砂岩物理力学参数获取的基础上,对互层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微观参数标定,然后通过颗粒流数值模拟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互层岩体层厚、层厚比、岩层倾角作用下互层岩体强度响应规律及裂纹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互层岩体层厚的增加,其单轴抗压强度在降低,裂纹数量也在降低,裂纹发展速度加快;随着互层岩体层厚比的增加,其单轴抗压强度在不断降低,在层厚比大于1时单轴抗压强度的变化相对稳定,且层厚比小于0.6时裂纹发展趋势较为快速,层厚比大于0.6时裂纹发展趋势较为缓慢;互层岩体岩层倾角的增加使单轴抗压强度的变化大体呈U字形变化趋势,40°时单轴抗压强度最低,90°时裂纹数量最多,发展趋势最为缓慢;由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层厚比对单轴抗压强度敏感性最大,并分析得出了最优组合;最优组合为:层厚6 cm、层厚比0.1、岩层倾角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层岩体 单轴抗压强度 力学特性 裂纹发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缓倾状软硬互层裂隙坝基岩体的渗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刚 周志芳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15,共4页
阐述了缓倾软硬互层状岩体中裂隙发育的一般规律,在这个基础上采用双重介质模型对层状坝基渗流进行了模拟,讨论了软岩层中切层裂隙的发育以及嵌入软岩帷幕对坝基渗流场的影响。分析可知,当软岩层中不存在可以形成上下游贯穿通道时,延伸... 阐述了缓倾软硬互层状岩体中裂隙发育的一般规律,在这个基础上采用双重介质模型对层状坝基渗流进行了模拟,讨论了软岩层中切层裂隙的发育以及嵌入软岩帷幕对坝基渗流场的影响。分析可知,当软岩层中不存在可以形成上下游贯穿通道时,延伸嵌入软岩的帷幕对坝基渗流的作用是有效的;当存在通过切层裂隙形成的上游贯穿通道时,延伸嵌入软岩的帷幕对坝基渗流的作用则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层状岩体 双重介质 切层裂隙 帷幕
下载PDF
不同倾角硐室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永岩 张余标 +1 位作者 冯学志 孙耿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281-287,共7页
在相似理论的基础上,以河砂、水泥、石膏为相似材料,调整其配比,制备出符合模型实验要求的砂岩和泥岩相似材料。通过对模型试样进行长期加载试验得到:当进行长期加载时,随着层状倾角的增大,位移变化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随着倾角的不... 在相似理论的基础上,以河砂、水泥、石膏为相似材料,调整其配比,制备出符合模型实验要求的砂岩和泥岩相似材料。通过对模型试样进行长期加载试验得到:当进行长期加载时,随着层状倾角的增大,位移变化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随着倾角的不断增加,互层岩体模型的整体刚度先减小后增加,所以导致了位移先增大后减少。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互层岩体硐室开挖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帮中与顶板底板处变形较大,同时由于层理的存在使得顶板位置的变形要大于帮中位置,倾角对硐室围岩变形以及应力变化具有较大影响,45°倾角时硐室围岩的变形量最大,应力集中最明显,此时容易发生滑移破坏。文中结论对实际地下工程支护和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材料 倾角 互层岩体 有限元 硐室
下载PDF
强风化软硬互层岩质高边坡监测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6
17
作者 周勇 王旭日 +2 位作者 朱彦鹏 李京榜 蒋小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49-2258,共10页
强风化软硬互层岩质高边坡属岩质边坡特殊情况,其结构面组成及性质复杂,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较高,相互影响较大,顺倾结构面临空等情况下破坏可能性很大。以兰永一级公路某深挖路堑边坡的治理工程为依托,对边坡支护过程中及支... 强风化软硬互层岩质高边坡属岩质边坡特殊情况,其结构面组成及性质复杂,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较高,相互影响较大,顺倾结构面临空等情况下破坏可能性很大。以兰永一级公路某深挖路堑边坡的治理工程为依托,对边坡支护过程中及支护结束后的锚杆应力、锚索内力、坡体位移进行了原位监测,并利用岩土分析软件PLAXIS,采用节理岩模块对该边坡工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监测及模拟结果表明:该边坡由节理裂隙与岩层面形成折线形潜在滑面,且具有相同滑动可能性的潜在滑面不止一个;支护结构穿透组成滑面折线的任何折线段部分均对结构面稳定有显著影响,但支护结构穿透泥岩面对结构面的影响较穿透节理裂隙更大;支护锚索预应力变化具有一定规律,预应力变化过程对坡体位移及支护结构内力具有一定影响;坡体的主动变形对支护结构内力的影响较坡体被动变形大,结构面产生滑动趋势对坡面位移影响的敏感程度较支护结构内力影响的敏感程度低。该边坡支护稳定,支护设计合理,可为同类边坡支护设计提供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层岩质边坡 潜在滑面 坡体位移 监测 锚杆应力 锚索锚固力
下载PDF
软硬互层岩体力学及变形特性的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锋 周洋 +2 位作者 郑艾辰 杨永浩 胡学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46-1156,共11页
采用离散元软件PFC2D模拟软硬互层岩体渐进破裂过程,研究倾角、软硬层厚比和围压对其力学特性及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软硬互层岩体抗压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弹性模量随岩层倾角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围压的增加逐渐增大... 采用离散元软件PFC2D模拟软硬互层岩体渐进破裂过程,研究倾角、软硬层厚比和围压对其力学特性及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软硬互层岩体抗压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弹性模量随岩层倾角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围压的增加逐渐增大,随软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小;(2)软硬互层岩体强度与其单结构面理论强度分布规律大致相同,但实际强度没有保持不变的倾角范围,且在最不利破坏倾角α=π/4+φ_(j)/2附近的变化幅度也没有单结构面理论强度明显;(3)硬层中生成贯穿层理面裂隙所需应变随软层厚度增大,增大岩体裂隙数量发展速度随岩体倾角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45°或60°时达到峰值,围压增大,岩体裂隙发展越充分;(4)软硬互层岩体在岩层倾角0°时为贯穿层理面的张剪破坏,在30°~60°时为沿层理面的剪切滑移破坏,90°时为沿层理面和局部贯穿层理面的复合张剪破坏;(5)围压的增大会诱发岩体发生剪切破坏,而软层厚度的增加可增强岩体破坏时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层岩体 室内试验 离散元 力学特性 破坏机制
下载PDF
盐穴储气库不同类型盐岩溶蚀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敏 朱华银 +1 位作者 武志德 石磊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19年第2期31-35,共5页
我国盐穴储气库建库地质条件复杂,含泥夹层较多,为盐穴溶腔建库形状控制增加了难度。文章针对不同类型盐岩溶蚀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不溶物含量和形式不同的情况下溶蚀速度、溶解质量与波美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盐岩中的不溶物遇... 我国盐穴储气库建库地质条件复杂,含泥夹层较多,为盐穴溶腔建库形状控制增加了难度。文章针对不同类型盐岩溶蚀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不溶物含量和形式不同的情况下溶蚀速度、溶解质量与波美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盐岩中的不溶物遇水吸附水,实验样品在损失可溶盐质量的同时增加不溶物吸附水的质量,溶解质量减少的速度小于溶蚀速度减少的速度;(2)不溶物的存在阻碍了盐岩的溶解,尤其是结构致密的不溶物;(3)层状盐岩侧溶实验盐层与夹层接触面溶蚀速度与盐层溶蚀速度不一致:盐层下部与夹层接触面的溶蚀速度比盐层溶蚀速度小,盐层上部与夹层接触面的溶蚀速度比盐层的溶蚀速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穴储气库 多夹层盐岩 溶解速度 溶解质量
下载PDF
砂板互层岩体中隧道围岩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大洲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5-111,144,共8页
通过建立可反映互层岩体中砂岩与板岩组成、岩层倾角、岩层走向等因素变化对岩体变形影响的互层岩体本构模型,研究了砂板互层岩体中隧道围岩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板岩体积含量越高,围岩最大变形及破坏范围越大,隧道周边围岩... 通过建立可反映互层岩体中砂岩与板岩组成、岩层倾角、岩层走向等因素变化对岩体变形影响的互层岩体本构模型,研究了砂板互层岩体中隧道围岩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板岩体积含量越高,围岩最大变形及破坏范围越大,隧道周边围岩变形不对称性也越明显,板岩结构面的内摩擦角大小对岩体变形及破坏范围影响很大,板岩沿结构面破坏为砂板互层岩体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砂板互层岩体的倾角变化将影响隧道周边围岩变形的对称性及破坏区域的分布,倾角在40°~60°时,围岩变形的不对称性最明显,板岩含量较高时,砂板互层岩体的最大变形随倾角的增大而降低;岩层的走向与洞轴线交角越大,围岩变形越小,隧道周边围岩变形也越趋于对称,在陡倾砂板互层岩体中,洞轴线应尽可能沿与岩层走向大角度相交的方向布置以利于围岩的稳定;随着埋深的增加,围岩变形及破坏范围均增长,因岩层倾角、走向变化引起的隧道周边围岩变形不对称性也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围岩力学特性 数值分析 砂板互层岩体 结构面 本构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