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ncheng. a County with Ancient Culture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1
作者 ZHANG TLANXING & WANG LINHE 《China Today》 1996年第4期25-26,共2页
Dancheng.aCountywithAncientCultureandModernCivilizationByZHANGTLANXING&WANGLINHEDANCHENGCOUNTY,occupying1,47... Dancheng.aCountywithAncientCultureandModernCivilizationByZHANGTLANXING&WANGLINHEDANCHENGCOUNTY,occupying1,471kilometersof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cheng a County with ancient Culture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基于“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
2
作者 李梦琰 王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路径。即回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端的源头——古今中西之争,然后“还原”这一文明现代发展的历史内在逻辑,从而站在人类“世界历史”的高度评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这就是“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也是当前亟待推进的。其一,从历史逻辑的起点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起点并非文明内在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在“古今中西之争”双重辩证逻辑中展开的。即一方面要从民族历史走进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要走出“东方从属西方”的世界历史,这就是“第二个结合”发生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其二,从普遍性“世界历史”的辩证演进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历史中巩固了其自身主体性,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三,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作为轴心文明时代世界三大文明形态之一的中华文明,在经历了辩证发展的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之后,最终也将在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上展现典范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历史哲学 古今中西 从后思索法
下载PDF
创新性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被引量:7
3
作者 何星亮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新精神的民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继承和弘扬先辈的创新精神,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创新,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先导、核心与灵魂。理论创新是...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新精神的民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继承和弘扬先辈的创新精神,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创新,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先导、核心与灵魂。理论创新是推动制度创新的基础。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保障,科学的制度有利于推动科技领域的发现和发明。文化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协调联动、一体推进,才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古代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从三种张力中走进古希腊——对《杨布里科斯著〈毕达哥拉斯的生平〉》的一些补充说明
4
作者 沈小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1期16-20,共5页
该文是对即将出版的译著《杨布里科斯著〈毕达哥拉斯的生平〉》的导读。该译著涉及大量古希腊语境的语词表述,针对部分国内读者可能对于毕达哥拉斯所处的古希腊社会的认识不足。该文从地理观念、宗教观念和政治观念3个方面提供了一些补... 该文是对即将出版的译著《杨布里科斯著〈毕达哥拉斯的生平〉》的导读。该译著涉及大量古希腊语境的语词表述,针对部分国内读者可能对于毕达哥拉斯所处的古希腊社会的认识不足。该文从地理观念、宗教观念和政治观念3个方面提供了一些补充说明,认为毕达哥拉斯所处的古希腊社会具有以下3种张力:(1)由地理观念而来的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张力;(2)由文化观念而来的父与子之间的张力;(3)由政治观念而来的民众与精英之间的张力。认识这3种张力可以有助于人们理解《杨布里科斯著〈毕达哥拉斯的生平〉》一书,也有助于理解古希腊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达哥拉斯 杨布里科斯 张力 古代希腊文明 古今对比 东西方对比
下载PDF
西方体育哲学之道德嬗变 被引量:4
5
作者 翟国范 张林学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2-15,共4页
西方体育道德以人道主义为最高原则 ,把维护和促进人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主张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开展体育运动 ,以培养人的自尊、自爱、自强的奋斗精神 ,这对于充分调动个体积极性来开展体育运动 ,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维护人类健康都具... 西方体育道德以人道主义为最高原则 ,把维护和促进人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主张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开展体育运动 ,以培养人的自尊、自爱、自强的奋斗精神 ,这对于充分调动个体积极性来开展体育运动 ,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维护人类健康都具有积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体育哲学 奥林匹克意识 西方体育道德 古希腊文明 文艺复兴 现代体育 历史嬗变
下载PDF
校园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被引量:22
6
作者 吕丽莉 奇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06-709,共4页
校园文化通过群体意识、社会舆论、习俗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形成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动力,使学校成员产生心理共鸣,从而对自己行为产生自我控制和激励作用。校园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利主义现象普遍、传统美德观念较淡薄、对传统文... 校园文化通过群体意识、社会舆论、习俗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形成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动力,使学校成员产生心理共鸣,从而对自己行为产生自我控制和激励作用。校园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利主义现象普遍、传统美德观念较淡薄、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深、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究其原因,客观方面是由于经济转轨与文化转型的非同步性,主观方面是由于大学生自身认识的偏失性,也有文化本身的迁移性造成的。因此,在构建大学校园文化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重建国学教育,弘扬历史传统文化;开展文化经典教育,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本土文化建设为核心,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文化创新,整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传统文化 大学生 现代文化 国学 文化创新 文化转型
下载PDF
古代中国足球与现代英国足球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被引量:7
7
作者 龚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27,共8页
基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辩证统一,阐释古代中国足球与现代英国足球的历史变迁及其相互关联。认为:两国足球的历史紧密联系着其民族、国家的命运;文化本能的守持与调和支撑着西方足球的现时强盛,而文化本能的磨损与偏废促成中国古代足球早... 基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辩证统一,阐释古代中国足球与现代英国足球的历史变迁及其相互关联。认为:两国足球的历史紧密联系着其民族、国家的命运;文化本能的守持与调和支撑着西方足球的现时强盛,而文化本能的磨损与偏废促成中国古代足球早衰及现代足球振兴的艰难;基督教信仰保存与维护着现代英国足球的个性,而儒家文化限制古代中国足球的个性乃至积重难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足球 现代英国足球 历时性 共时性 文明对话
下载PDF
汉代建筑形式对古风建筑设计的启示和借鉴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3期285-287,共3页
从对汉代及其以前建筑形式特征的分析 ,结合今天古风建筑创作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古风建筑设计应与现代文明、历史文脉。
关键词 汉代建筑 现代文明 建筑风格 古风建筑创作
下载PDF
城镇化推进与古村落保存——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对接 被引量:6
9
作者 罗建荣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79-84,共6页
城镇化对中国转型为现代社会无疑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城镇化的推进过程,又恰恰是中国古村落大面积的丧失过程,这个过程展示的矛盾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对接。如何缓解矛盾,减少冲突,实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良好对接,对... 城镇化对中国转型为现代社会无疑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城镇化的推进过程,又恰恰是中国古村落大面积的丧失过程,这个过程展示的矛盾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对接。如何缓解矛盾,减少冲突,实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良好对接,对古村落进行有效保护,留一脉乡愁,传子孙后代,让后人能在古村落中寻找和探索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源头与根脉,需要我们认真做好研究与保护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古村落 现代文明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李约瑟难题”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保东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0-53,共4页
李约瑟之谜既是中国历史之谜,又是中国如何摆脱历史羁绊走向现代化之谜。本文对李约瑟之谜及针对李约瑟之谜理论界所形成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性介绍,并提出实现制度转型是解破李约瑟难题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文明 现代化 体制转型
下载PDF
从引介到重建:社会理论研究的中国进程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瑛 郭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5,共13页
中国社会理论研究在起点上就蕴含着通过在中外古今之间进行创造性转化以构建中国为主体的学说的抱负,并展开了有益尝试。1979年,中国社会学恢复以后,社会理论研究有一个从引入西方概念,到同西方学术规范对接,再到深入把握中西社会和文... 中国社会理论研究在起点上就蕴含着通过在中外古今之间进行创造性转化以构建中国为主体的学说的抱负,并展开了有益尝试。1979年,中国社会学恢复以后,社会理论研究有一个从引入西方概念,到同西方学术规范对接,再到深入把握中西社会和文化根源以重建中国社会理论的发展过程。今天,虽然中国社会理论的建构进程才起步,但中国学者已经找到了既通达作为参照系的他者学术和文化,又深入自身社会和文化传统的共同体学术模式,为这一工作打下了基础。中国社会理论之建构,最为关键的着力点,是找寻为中外古今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所共有,并能在其间开展对话的共同论题。家国关系,是可能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理论 中国社会理论 中外古今 家国关系
下载PDF
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文化教材内容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冯小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35-139,共5页
中国文化教材内容的取舍与呈现问题是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争议的难题之一。争议的基本问题集中于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取舍以及呈现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据。基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这一历史进程的分析有助于学界提高对... 中国文化教材内容的取舍与呈现问题是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争议的难题之一。争议的基本问题集中于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取舍以及呈现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据。基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这一历史进程的分析有助于学界提高对迈入现代社会的中国文化的认识,在理论上为以展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为主的教材编写思路提供依据。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分析进一步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工业化进程以及理性契约化的生活方式是反映当代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文化教材 古代文化 当代文化 内容取舍
下载PDF
百年转折处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以基础教育为讨论中心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国安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99-105,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的语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与读经运动和国学热成为近三十年来基础教育的热点。回顾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断裂进程,明确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立场,在理论和实践中清醒反思,不断建设、完善新时代的中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的语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与读经运动和国学热成为近三十年来基础教育的热点。回顾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断裂进程,明确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立场,在理论和实践中清醒反思,不断建设、完善新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教育 读经运动 国学热
下载PDF
身体、观念与体育——评罗伯特·麦基考夫的《体育哲学史》
14
作者 谭华 刘春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46,共6页
对美国学者罗伯特·麦基考夫教授的《体育哲学史》一书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论,认为该书是一部西方体育思想史,讨论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体育价值观、审美观或道德观等,包括基督教哲学与中世纪体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思... 对美国学者罗伯特·麦基考夫教授的《体育哲学史》一书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论,认为该书是一部西方体育思想史,讨论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体育价值观、审美观或道德观等,包括基督教哲学与中世纪体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变革与体育的现代化,让我们可以对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人的体育观念有更为具体的了解,对中国体育理论研究者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史》 身体 观念 体育
下载PDF
探寻中华法理思想之源——“中国古代经典中的法理”研讨会暨“法理研究行动计划”第17次例会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海松 《湖湘法学评论》 2022年第4期131-145,共15页
法理研究需要回归本源。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国古代经典是法理的重要载体,是法理思想的源头活水。中华文明传统孕育出了独具东方特色的法理学述传统。“理”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所在,“法理”是古代法学的基石范畴... 法理研究需要回归本源。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国古代经典是法理的重要载体,是法理思想的源头活水。中华文明传统孕育出了独具东方特色的法理学述传统。“理”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所在,“法理”是古代法学的基石范畴,是中华法律文明具有自主性和独创性的理论概念。古代法理在思想典籍、立法文献、司法判决乃至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都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古代法理思想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智识资源,是构建中国特色治理之道的民族基因,是现代法治的营养资源,而非消极阻碍。只有把“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有机结合起来,中国的法学研究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 古代法理 中华法律文明 近代转型
下载PDF
当代知识分子思考的闪光点——以《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为文本基础的阐释
16
作者 叶木桂 唐圣 《安康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4-78,共5页
李珺平先生的论著《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闪烁着当代知识分子思考的四个闪光点,即提出"中国古代只有知识人,没有知识分子"的深刻命题,为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知识人提供了独特的视域;指出中国古代无法产生知识分子的社... 李珺平先生的论著《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闪烁着当代知识分子思考的四个闪光点,即提出"中国古代只有知识人,没有知识分子"的深刻命题,为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知识人提供了独特的视域;指出中国古代无法产生知识分子的社会原因在于宗法制专制和皇权主义专制社会体制;批判儒家文化的虚伪表现,警醒世人;呼吁建构现代公民社会,履行知识分子社会良心的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 知识人 知识分子 儒家文化 现代公民社会 历史因素
下载PDF
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
17
作者 孙葆丽 《体育研究与教育》 1999年第3期16-21,35,共7页
19世纪末兴起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开始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研究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分析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各种因素,可以为更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一当今世界上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社会文化运动提... 19世纪末兴起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开始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研究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分析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各种因素,可以为更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一当今世界上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社会文化运动提供有益的参考。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研究,结果表明: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是由一个广阔的时代背景长期孕育的结果。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古希腊传统体育的影响、资产阶级的教育改革、体育的国际化趋势、人们渴望和平的愿望和法国教育家顾拜旦的努力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兴起的奥林匹克运动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成为人类社会团结、友谊、进步的象征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 文艺复兴 工业文明 古代奥运会 现代奥运会
下载PDF
浅析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录用原则
18
作者 吕静 《山西科技》 2011年第3期32-33,共2页
无论是在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之下进入官场,还是在现代公务员制度之下进入公务员行列,都必须首先通过不同的录用程序。通过论述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录用原则,指出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 古代科举制度 现代公务员制度 录用原则
下载PDF
温故知新——国学现代化再思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鹏辉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1-76,共6页
百余年来,关于"国学"与"现代化"的文化论争从未中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分化与连续的特点日益凸显,促使了"国学热"的产生。经历了80年代中期着力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引进西方思想的"新启蒙运... 百余年来,关于"国学"与"现代化"的文化论争从未中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分化与连续的特点日益凸显,促使了"国学热"的产生。经历了80年代中期着力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引进西方思想的"新启蒙运动"之后,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和重建"人文精神"盛行一时,"国学热"逐渐兴起,一改80年代批评传统的立场。短短十余载,转变之快,问题之多,不得不令人深思。对于国学,是疑古,信古还是释古?如何打破学科界限,拓宽视野,将"国学"置于古今中外文化变动的大环境中进行"动态"研究,是新世纪进行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国学 现代化
下载PDF
现代文明的困境与乡村哀歌——陈亮《乡间书》主题论
20
作者 杨海燕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6-70,共5页
《乡间书》中不仅有诗人陈亮对乡村荒野的真实呈现,对古老乡村里人们粗砺、腌臜、卑微的生存状态的描绘;同样,诗人细致地体察到乡村荒凉背后人与人之间的熨贴;古老乡村在现代文明的侵蚀之下血肉横飞的惨状,散发着不祥、阴冷的调子。整... 《乡间书》中不仅有诗人陈亮对乡村荒野的真实呈现,对古老乡村里人们粗砺、腌臜、卑微的生存状态的描绘;同样,诗人细致地体察到乡村荒凉背后人与人之间的熨贴;古老乡村在现代文明的侵蚀之下血肉横飞的惨状,散发着不祥、阴冷的调子。整部诗集在以"母-子"为隐喻的空间维度,以及以"父-子"为隐喻的时间维度中,道出了每一个个体在现代文明面前都变成了空间和时间维度中无所依傍的孩子。这是乡村个体在现代文明面前所承受的物质与文明的双重困境,更是古老乡村最后的一曲哀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亮 《乡间书》 困境 现代文明 古老乡村 哀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