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75 First Interdisciplinary Experiment Using High Energy Microbeam
1
作者 Du Guanghua Guo Jinlong +3 位作者 Liu Wenjing Chen Hao Wu Ruqun Guo Na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14年第1期168-168,共1页
The high energy ion beam of tens to hundred MeV/u possesses mm-to-cm penetration depth in materials andcan be easily extracted into air without significant energy loss and beam scattering. Combination of high energyio... The high energy ion beam of tens to hundred MeV/u possesses mm-to-cm penetration depth in materials andcan be easily extracted into air without significant energy loss and beam scattering. Combination of high energyions and microbeam technology facilitates the microprobe application to many practical studies in large scale samples. The IMP heavy ion microbeam facility has recentlybeen integrated with microscopic positioning andtargeting irradiation system. The first interdisciplinaryexperiments performed at the IMP microbeam facilityusing the beam of 80.5 MeV/u carbon ions include bystandereffect study, irradiation effect on nerve system,security algorithm attack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disciplinary experiment ENERGY
下载PDF
聚吡咯导电材料制备及性能评价综合实验设计
2
作者 王彩红 白艳萍 林雄超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5期165-168,共4页
基于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设计,是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必要环节。将电化学和能源材料化学实验进行整合,面向能源化工方向本科生设计了涵盖聚吡咯的制备、分子结构分析和热稳定性表征、储能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解析的综... 基于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设计,是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必要环节。将电化学和能源材料化学实验进行整合,面向能源化工方向本科生设计了涵盖聚吡咯的制备、分子结构分析和热稳定性表征、储能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解析的综合性专业实验。实验设计充分体现了能源材料开发和利用专业特色,同时有效地将科学研究与本科实验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前沿知识的兴趣,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实验 聚吡咯 电化学聚合 储能性能 交叉学科
下载PDF
基于氦气置换的超大型土工离心机缩比模型温控实验研究
3
作者 郑传祥 戴煜宸 +2 位作者 魏双 颜加明 黄维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6-2103,共8页
为了解决常压下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CHIEF)的温控问题,提出以氦气置换机室内空气的温控方法,建立区分不同热源的传热模型,通过降低风阻功率减少源头热量产生.建造CHIEF的缩比模型实验装置(机室直径缩比为1∶20),分别在空气和氦气... 为了解决常压下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CHIEF)的温控问题,提出以氦气置换机室内空气的温控方法,建立区分不同热源的传热模型,通过降低风阻功率减少源头热量产生.建造CHIEF的缩比模型实验装置(机室直径缩比为1∶20),分别在空气和氦气介质下测定风阻功率和机室内的温度.实验结果表明,氦气置换空气后,风阻功率降低了82.4%,机室内的最高温度从56.4℃降至32.9℃,机室内的最大温差从6.8℃降至4.1℃.传热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气体与机室侧壁面的摩擦产热是造成机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氦气置换后的原型机机室温度可控制在25.7℃,实现了机室最高温度不超过(40±5)℃的温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CHIEF) 土工离心机 温控 风阻功率 氦气置换
下载PDF
沪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修订的整体思考
4
作者 廖伯琴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9,共6页
为了更好发挥物理教材的育人功能,教材修订组在2012年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基础上修订完成202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202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具有如下特点:素养为先,落实物理教材育人功能;加强实验,凸显物理实验育人价值;综合育... 为了更好发挥物理教材的育人功能,教材修订组在2012年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基础上修订完成202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202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具有如下特点:素养为先,落实物理教材育人功能;加强实验,凸显物理实验育人价值;综合育人,体现物理学跨学科特点;评价导向,发挥不同类别习题功能。建议一线教师基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物理学科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物理新教材 教材育人 物理实验 跨学科实践 习题功能
下载PDF
具身的诗意:跨专业通感设计的关联主义教学实验
5
作者 朱文涛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3期83-93,共11页
本文介绍的是笔者近几年在跨专业与跨感官交叉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以“具身通感”实现“诗意体验”为设计教学目标,课程实验如何基于数字时代的关联主义理论,将不同专业背景、知识领域、工具路径和组织方式建立深度关联,培养学生在认知... 本文介绍的是笔者近几年在跨专业与跨感官交叉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以“具身通感”实现“诗意体验”为设计教学目标,课程实验如何基于数字时代的关联主义理论,将不同专业背景、知识领域、工具路径和组织方式建立深度关联,培养学生在认知、体验与设计实践中具有高度自主的学习能力,尝试一种以知识关联与组织协同为核心的新型设计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专业设计 通感设计 关联主义教学 诗意产品 具身体验
下载PDF
交叉学科背景下学生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培养——以双狭缝喷嘴射流冲击平板实验平台设计为例
6
作者 吴里程 康灿 +1 位作者 刘海霞 刘栋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153,共6页
该文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点相结合,融入新工科理念,指导学生设计双狭缝喷嘴射流冲击平板实验平台。该平台集对流换热、流动、薄板热处理、数据采集等知识为一体,可加深学生对交叉学科知识和复杂工程问... 该文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点相结合,融入新工科理念,指导学生设计双狭缝喷嘴射流冲击平板实验平台。该平台集对流换热、流动、薄板热处理、数据采集等知识为一体,可加深学生对交叉学科知识和复杂工程问题的理解,由实验平台设计与优化可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综合型实验 设计能力 测控系统
下载PDF
基于交叉学科的本科生综合性实验设计——槲皮素对髓过氧化物酶氯化活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田蓉 杨亚迪 卢乃浩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8期247-254,共8页
介绍一个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的综合实验。本实验紧密结合学科前沿,将科教深度融合。在体外生化反应体系中,运用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研究天然抗氧化物质槲皮素对生物体内髓过氧化物酶氧化还原循环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方法和一系列的紫外-... 介绍一个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的综合实验。本实验紧密结合学科前沿,将科教深度融合。在体外生化反应体系中,运用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研究天然抗氧化物质槲皮素对生物体内髓过氧化物酶氧化还原循环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方法和一系列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阐明槲皮素影响髓过氧化物酶氯化活性的作用机制。该实验的实施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为化学相关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槲皮素 髓过氧化物酶 氯化活性 综合实验
下载PDF
纳米材料与农残检测交叉融合综合实验设计
8
作者 王哲哲 蔡杰毅 +3 位作者 冯卓宏 王丽丽 肖委明 陈水源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衔接,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对于培养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从纳米材料的制备出发,采用化学还原法获得了银纳米颗粒,结合XPS、SEM对其进行了物性... 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衔接,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对于培养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从纳米材料的制备出发,采用化学还原法获得了银纳米颗粒,结合XPS、SEM对其进行了物性表征。在此基础上,采用PERS-F700便携式拉曼检测仪,以贵金属纳米颗粒为增强剂,对红提表皮的倍硫磷进行拉曼快速检测,得出了标准的阳性检测结果。实验涵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实际应用,融合了材料、物理、化学、农业等专业的相关知识,具有典型的学科交叉特色,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综合实验设计 纳米材料 农残检测 拉曼快速检测
下载PDF
思政课程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翠梅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为探讨思政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发挥的作用,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借助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思政课程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学习体验及自我评价与社会... 为探讨思政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发挥的作用,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借助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思政课程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学习体验及自我评价与社会责任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政治面貌因素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产生一定影响,群众与共青团员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更明显。可以通过推动多样化教学、强化社会实践、提供个性化指导、开展跨学科教育、定期进行课程评估等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影响 学习体验 社会实践 跨学科教育
下载PDF
水景设计在音律学中的跨学科研究
10
作者 王怡然 张瑞峰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9期114-116,共3页
水景设计融音律之美,独树一帜。本文探讨其跨学科研究,分析水声与音乐内在联系,揭示频率、音色、音调与音乐韵律、节奏的相通之处。将水声和乐曲相结合,使水景和音乐同时演奏,使其层次更加丰富,表现力更强,营造出一种令人愉悦的感官感... 水景设计融音律之美,独树一帜。本文探讨其跨学科研究,分析水声与音乐内在联系,揭示频率、音色、音调与音乐韵律、节奏的相通之处。将水声和乐曲相结合,使水景和音乐同时演奏,使其层次更加丰富,表现力更强,营造出一种令人愉悦的感官感受。此研究拓宽水景设计领域,为城市公共空间营造注入创新活力,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提升了公众生活品质,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景设计 音律学 感官体验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利用计算机程序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1
作者 汪玉祥 周广志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4-57,共4页
借助计算机程序,融合跨学科活动,将生物学原理与计算机模型相结合。通过将生物学原理转化为可在计算机中运行的程序思路,设计和编写程序,实现了生物学原理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合。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还促... 借助计算机程序,融合跨学科活动,将生物学原理与计算机模型相结合。通过将生物学原理转化为可在计算机中运行的程序思路,设计和编写程序,实现了生物学原理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合。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还促进了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程序 PYTHON语言 跨学科 核心素养 杂交实验
下载PDF
日本数字人文教育的经验与启示研究
12
作者 石亮亮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99,共4页
数字人文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日本作为亚洲最早开展数字人文研究与教学的国家,经过30余年发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梳理日本数字人文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围绕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组... 数字人文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日本作为亚洲最早开展数字人文研究与教学的国家,经过30余年发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梳理日本数字人文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围绕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组织、师资建设、学术评价等维度,考察其教育实践模式,并结合我国学科发展现状,探讨对我国数字人文教育的启示和建议,旨在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文科人才提供坚实支撑,为推进文化自信和实现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数字人文教育 人才培养 经验借鉴 跨学科发展
下载PDF
文学机器何以演进——一种文学跨学科史视角
13
作者 李晨龙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5期77-87,159,共12页
梳理文学的跨学科史为化解ChatGPT引发的文学忧思提供了新的可能。纵观文学机器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尽管卡尔维诺古典的文学机器源自20世纪的结构主义思潮,但其重心由文学外部转向内部,力求实现形式与情感的“平行”,回归“文学是人学... 梳理文学的跨学科史为化解ChatGPT引发的文学忧思提供了新的可能。纵观文学机器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尽管卡尔维诺古典的文学机器源自20世纪的结构主义思潮,但其重心由文学外部转向内部,力求实现形式与情感的“平行”,回归“文学是人学”的本质。在《流浪地球2》中,无论是非人类叙事、未来史学,还是框架故事嵌套微型故事,这些超图灵叙事的特色都表明了MOSS身为未来的文学机器,力图通过“重写”历史,否思文明。智能文学实验作为当代的文学机器,尽管早期崇尚形式、忽视诗性,与计算机等技术深度融合,但后期重拾诗性意义,形成经典改写、文本交互的范式,既革新了文学的认知,又激发了作家的创造力。可见,形式变数是文学与其他学科产生联系的纽带,诗性常数是文学永葆学科底色的核心;坚守文学的诗性常数,超越文学的形式变数将是数字化与多媒体时代文学演进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史 卡尔维诺 文学机器 《流浪地球2》 智能文学实验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学术方法对新文科建设的启示
14
作者 崔荣艳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材料及思想生长点、分类、对比、数据计量法等几方面呈现文献学方法,重视感觉经验法的理由和表现,体现出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批判方法、经济伦理学和文学文本分析的跨学科方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材料及思想生长点、分类、对比、数据计量法等几方面呈现文献学方法,重视感觉经验法的理由和表现,体现出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批判方法、经济伦理学和文学文本分析的跨学科方法。新文科建设,应充分注意文献学方法的数字化特征,注重数据搜集及数据辨别处理能力;注重感觉经验法,避免理性偏向,回归整体性的人学研究;使用逻辑批判法面对新技术文化、新学科领域、新伦理等问题;运用跨学科的新方法实现传统社会科学和新媒体、脑科学、云计算、虚拟空间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交融创新。因此,《手稿》的学术方法能启示我们在新文科建设的学术研究和创新上开拓出新的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文献学方法 感觉经验法 逻辑批判法 跨学科方法 新文科
下载PDF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性实验平台建设 被引量:41
15
作者 张建良 卢慧芬 +2 位作者 赵建勇 吴越 齐冬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3-176,共4页
学科交叉融合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及视野,激励创新意识和学习动力,而且有助于推动当今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协同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通过开展以跨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研究,探索基于学科交叉的创新性实验... 学科交叉融合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及视野,激励创新意识和学习动力,而且有助于推动当今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协同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通过开展以跨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研究,探索基于学科交叉的创新性实验平台建设与实施,不但能够为交叉学科的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撑,而且有助于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和开放式一流学科体系建设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融合 平台建设 人才培养 创新性实验
下载PDF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微生物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钢 孙艳 +7 位作者 李萍 郑丽沙 宋崴 牛旭锋 刘文勇 刘美丽 樊瑜波 杨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97,129,共4页
针对目前传统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比较分析传统微生物实验的教学方式,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完善,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和具体内容,以及目标实施策略,重点突出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使微生物实验技术与生... 针对目前传统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比较分析传统微生物实验的教学方式,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完善,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和具体内容,以及目标实施策略,重点突出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使微生物实验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紧密结合,以提高微生物实验的综合性、理论性和连续性,从而建立有生物医学特色的微生物教学体系。在教改中采用探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实验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采用教师适度引导、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经过实践证明,教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具备了运用微生物学技术和方法,解决生物医学工程交叉领域具体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实验课程 学科交叉 实验教学改革
下载PDF
高校文科跨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被引量:32
17
作者 孙纯学 白德成 高若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着眼全球信息化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新要求,分析高校文科跨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结合兰州大学文科实验中心建设的实践,介绍具体的建设思路、建设模式、建设过程,以及3年的实际运行情况和一些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文科实验 跨专业实验中心
下载PDF
多学科技术有机结合的材料成形专业大型综合实验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鲜广 杜昊 +3 位作者 赵海波 范洪远 郭智兴 孙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6-160,共5页
基于国家、社会、企业各界对创新人才的重视和渴求以及学科技术的发展和相互渗透,分析了在高校开设具有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型综合性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材料成形专业的教学实践,在现有实验项目基础上,设计以粉末冶金制品——... 基于国家、社会、企业各界对创新人才的重视和渴求以及学科技术的发展和相互渗透,分析了在高校开设具有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型综合性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材料成形专业的教学实践,在现有实验项目基础上,设计以粉末冶金制品——切削刀具为主线、集粉末冶金技术、表面涂层技术和切削加工技术相结合的大型综合实验。通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主动思考、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实施完成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系统研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成形 大型综合实验 交叉学科 创新能力
下载PDF
突出工科院校学科交叉微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晖 应琼琼 +3 位作者 曾琦 陈丹 沈晓敏 梁继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近年来由于微生物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是针对应用为主的工科院校生物类专业学生。因此,以现有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综合实验为基础,全面改革了土壤微生物系统进化综合大实验,从实验... 近年来由于微生物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是针对应用为主的工科院校生物类专业学生。因此,以现有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综合实验为基础,全面改革了土壤微生物系统进化综合大实验,从实验教学内容(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大数据库使用等多学科交叉)、实验教学理念(教师指导下,科研级别要求的自主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教学考核机制(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开题报告、结题答辩、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考核多维度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改革结果显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其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院校 学科交叉 微生物学综合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跨学科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立”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樊代和 魏云 +2 位作者 常相辉 刘其军 贾欣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6-241,共6页
为了有效地进行跨学科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种“立”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先导,以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平台,以课外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学科竞赛题目为抓手,将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 为了有效地进行跨学科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种“立”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先导,以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平台,以课外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学科竞赛题目为抓手,将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采用了多元化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近5年,基于提出的“立”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本科生在研究论文发表、发明专利授权、学科竞赛获奖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模式 跨学科 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